《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c910ec0360cba1aa811daf3.png)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 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
渗井
• 渗井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
• 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设施对雨水进行预处理
渗透塘
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 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径流排放系统。
渗管/渠
• 渗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 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 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 石等材料组合而成
• 渗管/渠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及 公共绿地内转输流量较小的区 域
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 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划北 设京 计土 研人 究景 院观 规
刘波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 会议《关于科学利用 与管理城市水资源的 提案》中提出“建设 海绵体城市,提升城 市生态还原能力” 天津---桥园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迁安---三重河生态廊道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2012低碳城市与 区域发展科技论坛 》中“海绵城市” 概念首次提出
•将既有管网排水能力从1-2年一 遇提升至3年一遇 •暴雨内涝发生频次降低50%
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
•建设项目绿化浇洒、景观用水 全部使用收集的雨水 •全区收集利用的雨水量,替代 10%以上的自来水用水量
政府、社会资本相结合力
海绵城市参考资料
俞孔坚 车伍 李俊奇 任南琪
北京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设施实景图
植草沟
透水铺装
生物滞留带
下沉式绿地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20814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9.png)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e0935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c.png)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8
目录
• 海绵城市概念 •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和指导
思想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 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及效果
评估 • 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定义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 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 收和利用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 恢复湿地、雨水花园等自然生态系统,提 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加强雨水排放和利用设 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 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 合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0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 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冲厕等。
雨水利用技术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 通过过滤、消毒等处理技术,将 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用于 城市绿化、景观水体等。
风险防控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城市内涝、水污染
等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思想
01
02
03
04
生态文明建设
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概念与理论实践
![海绵城市概念与理论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41563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0.png)
海绵城市概念与理论实践发布时间:2022-12-01T03:31:52.270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15期作者:林鹏郭倩[导读] 海绵城市的相关系统理论,在国际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专业中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它是现代化城市应对洪涝灾害,合理配置水资源利用,综合整治城市水文环境的科学管理概念。
林鹏郭倩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摘要:海绵城市的相关系统理论,在国际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专业中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它是现代化城市应对洪涝灾害,合理配置水资源利用,综合整治城市水文环境的科学管理概念。
在该理论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布局,主要是通过做好城市雨洪防治工程设计,避免城市受到地表大水量降雨的洪涝灾害影响,并通过生态工程建设改造,显著提高城市的保水蓄水能力。
在这样的设计观念下,整个城市在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上犹如一块海绵,在适应城市水文环境的变化,以及应对雨水、水体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能够展现出较好的弹性调节特征,使城市降雨水资源管理达到“移峰填谷”的平衡效果。
因此,海绵城市工程在我国又被叫做“水弹性城市”工程。
关键词:海绵城市;应用;措施分析1海绵城市理论下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问题1.1 城市内涝、干旱问题两极分化在早期城市规划建设中,为了满足历史时期的经济建设需求,会将许多溪流、湖泊或者沟渠等水体以工程化硬质改造或者人工填埋覆盖的方式进行处理。
例如,将原有的天然河道排水系统改造为混凝土排水管沟渠,或者为了节省土地将自然水体环境改造为硬质陆地,如填湖造路、填湖造房等工程。
上述开发建设活动尽管关注到了城市洪涝问题,但采取的应对措施往往过于简单粗暴、治标不治本,如以混凝土材料为主修筑水利堤坝来防治水患,使江河湖泊失去了原有的雨涝调节功能,导致城市在暴雨期间洪涝灾害受损严重;而填湖造陆工程,又使得可供城市调节用水资源上限急剧下降,使得干旱季节来临时,整个城市面临生活用水匮乏的问题。
海绵城市介绍 PPT课件
![海绵城市介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da2f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f.png)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2 华控赛格000068
➢ 收购北京清控人居,清控人居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企业,参与了 第一批海绵城市中迁安市,萍乡市以及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的申报 过程,设计了整个海绵城市方案,后续能带来拿项目的优势;
➢ 收购了北京中环世纪,获得了建筑行业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资质,将 有助于未来承接海绵城市具体的工程;
2014.10 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 给出海绵城市技术指导,定义,规划标准等。 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 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014.12
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中 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 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 亿元,省会城 市每年5 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 亿元。对采用 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 奖励10%。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
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和阶段。
《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 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内容包括(一)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 (二)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 (三)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海绵城市被正式纳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 重大工程、中国国家战略百大工程项目。
➢ 成立了禹泽产业基金,为公司海绵城市 PPP 项目融资提供支持。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3 聚光科技300203
➢ 利用自身监测行业龙头地位,借助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中的环境监 测大数据运维服务发展主营业务;
➢ 已与四个城市签订框架协议,将全面参与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整 体设计和施工;
《海绵城市概念》课件
![《海绵城市概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2922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6.png)
海绵城市通过雨水收集、储存和回用系统,实 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防排涝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更加注重防洪排涝系统的规划和 建设,确保城市能够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如湿地公园、屋顶花园等帮助城 市降低洪水风险,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生态保护与修复
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河流等自然环境,海绵 城市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
1 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 2 城市自身水资源的利 3 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
的有效融合
用和节约
绿色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需要将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应充分利用城市
的核心要素,提供多功能
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
内部的水资源,实现节约
的生态系统服务。
可持续发展。
用水和循环利用。
4 统筹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概念》PPT课件
什么是海绵城市?
1 定义
海绵城市是一种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的城市发展理念。
2始在全球范围 内传播。
3 目的
海绵城市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XXX,《海绵城市建设指南》,XXX出版社,2020。 2. XXX,《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XXX期刊,2021。 3. XXX,《海绵城市的未来展望》,XXX学术会议,2022。
海绵城市的未来展望
1 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建设
未来海绵城市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实现更深层次的建设。
2 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绵城市将更加依赖智能化系统,提高建设和管理的效率。
3 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贯通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1e977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4.png)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解读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以期为城市建设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基本概念1. 海绵城市定义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吸水、蓄水、净化、再利用水的能力的城市。
这种城市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水循环系统,使城市的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2. 关键要素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包括:生态绿地、透水铺装、雨水管网、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海绵城市的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在应对雨水时具有更好的弹性。
三、综合目标1. 保护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建设生态绿地、湿地等自然地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同时,通过改善水循环系统,使城市的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不透水地面增多,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增加透水铺装、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雨水得以迅速渗透和利用,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
3. 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和再利用,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同时,通过改善水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概念包括海绵城市的定义和关键要素。
综合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内涝灾害和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政策、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7984d2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2.png)
海绵城市简介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城市下垫面粗糙及高大建筑阻碍气流穿过城市,使得城市小区域容易产生涡流,加之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物质形成水蒸气凝结核,造成城市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较高。
并且,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排水主要采用地面排水与管道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地面多为不透水的水泥等硬质地面,降雨土壤入渗率低,导致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容易造成路面积水等“看海”现象。
同时,也造成我国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导致我国尤其北方的城市居民用水短缺。
为解决城市降雨与城市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我国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水雨水,并将雨水蓄积、下渗到土壤层下补充地下水,通过植物净化水体,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确保水生态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便是减少洪涝灾害的同时,改善现有水资源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又称为低影响开发模式,类似的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理念。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河湖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合理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城市“海绵体”,实施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有效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涵养城市水资源。
“这是一种建设理念的根本转变。
”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是改造自然,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
“传统城镇化建设热衷大马路、大广场建设,大面积的硬质铺装,让水无处可藏;填湖造地、围湖建楼,让水无家可归,切断了水与土壤之间的生态链;拦水造坝,让活水变死水,切断了上下游生态链。
”这些不当的城市开发建设破坏了生态本底,扰乱了水文规律,带来了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风险、水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至今,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其中西方的现代雨洪管理技术功不可没。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2dcff8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1.png)
海绵城市建设涵盖了雨水径流管理、水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保护等多个方面。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解决城市水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解决城市内 涝、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 题,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恢复自然水 文循环,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推 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安全为重原则
01
02
03
防范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防范 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确保城市水安全。
基础设施安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设计和建设,提高设施抗 灾能力和运行安全性。
监测与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 系,实时监测城市水文、 气象等关键指标,提前预 警潜在风险。
因地制宜原则
考虑地域特点
透水沥青混凝土
采用特殊工艺和材料制备的透水沥青混凝土,用 于道路建设,能够实现雨水的快速渗透和排放。
3
透水铺装设计
在透水铺装设计中,考虑地形、坡度等因素,合 理布置排水设施,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有效地排 除,防止内涝现象的发生。
04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挑战
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分享
厦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复杂的水文、生态和工程技术问题,如何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实现城市水文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 题。
资金压力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技 术研发等方面,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个挑战。
03
跨部门协作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和配合
。
雨水储存
利用地下储水设施,将收集的雨 水进行储存。储存的雨水可以在 干旱期或用水高峰时用于植物灌 溉、冲洗厕所等非饮用用途,减
透水混凝土简述
![透水混凝土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98a8bf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0.png)
0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天津
北京
过去三年
全国有超过360个城市遭遇过内
涝,其中60多个城市单次内涝时
间超过12h,淹水深度超过0.5m。
北京、深圳、长沙等城市出现
西安
武汉
人员伤亡,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我国1 100 座城市缺水,而雨水
北京
又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利用
潜力巨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01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透 水地坪,其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 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 细骨料, 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 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 蜂窝状结构, 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 量轻的特点,也可称无砂混凝土。
01
1.高透水性 透水地坪拥有15%-25%的孔
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升 /米/小时,远远高于最有效的降雨 在最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 率。
普通自来水即可用。一般末经过滤的混浊的地下水 或使用过的不洁水,不能利用。
02
(1)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的要求:根据路面的不同应用面板 厚度不同,对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轻荷重地面,一般面层厚 度不低于8 公分;对停车场、广场等中荷重地面,面层厚度不 低于10 公分,考虑成本,可将面层分为二层,即表层为彩色 透水混凝土层,厚度一般不低于3 公分,下层为素色透水混凝 土层。
案 现 格2独 度 的5温, 不特 传。%度能 同的 入的这,够 环孔 地空是配 境隙 面隙一合 和结 从)般设 个构 而降透计 性使 降低水师 所得 低了砖独 要较 整热很特 求低 个储难创 的的 铺存实意 装的地 装现能饰,下 地的风力实温 面。,
(完整版)海绵城市解读
![(完整版)海绵城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0a44512a45177232e60a20e.png)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3、对于城市主次干道、支路等道路,在满足同等道路功能的前提下,道路横断面设 计应充分考虑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需求,优先选用含绿化带的横断面形式。
4、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优先布置在道路侧分带、宽带大于2米的道路中分带以及道 路外侧市政绿地。应结合道路功能、道路竖向和景观要求,合理组合,优化布局。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5、在符合景观要求和微地形设计的基础上,城市绿地宜做 成下沉式,以消减峰值流量,延缓峰值时间,净化雨水 径流。
6、城市绿地中的景观水体、草坪绿地和低洼地的建设宜和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相衔接,设计为集雨水调蓄、净化和 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设施。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7、城市绿地与广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生物滞 留设施、雨水湿地和植被缓冲带等低影响开发设 施对雨水径流进行净化。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5、建筑宜采取措施将屋面排水引入周边的低影响开 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 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6、以雨水收集利用为目的的设施,应设置初期雨水 弃流装置或设施。
7、在紫线范围内项目,应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前提下, 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不宜采用雨水径 流下渗型设施。
10、下沉式广场、湿塘、雨水湿地和蓄水池等以调蓄为主要功能的设施,应设置溢流 排放系统,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11、湿塘、雨水湿地、景观湖和下沉式广场等调蓄设施应建设预警标识和预警系统, 保障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撤离,避免事故发生。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城市道路
一、设计导则 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海绵城市控制目
5、道路人行道可采用透水铺 装,新建区轻荷载的非机 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 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 混凝土路面,透水铺装设 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 范的要求。
海绵城市介绍 PPT课件
![海绵城市介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f4eb655901020207409c7a.png)
二、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与传统 城市对比
海绵城市与传统 模式排放比对
营运管理总部
三、技术与政策
3.1 技术概要:立体化“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
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 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 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更多项目落地后将带来主营业务的稳健增长。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2 华控赛格000068
➢ 收购北京清控人居,清控人居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企业,参与了 第一批海绵城市中迁安市,萍乡市以及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的申报 过程,设计了整个海绵城市方案,后续能带来拿项目的优势;
➢ 收购了北京中环世纪,获得了建筑行业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资质,将 有助于未来承接海绵城市具体的工程;
四、相关标的
海绵城市受益领域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1 东方园林002310
➢ 多年市政园林经验,和政府有较好的关系,利于整体业务的承接;收购 中山环保,获得对方的潜流湿地和其他污水治理技术,促进主营业务转 型生态园林,和海绵城市的理念契合;
➢ 公司并购危废处理相关立业,危废业务稳定增长; ➢ 已经获得了 400 亿的 PPP 项目订单,部分项目已经开始落地,预期未来
3.2 政策加码:海绵城市扶持政策不断超预期
时间
事件或政策
主要内容
2013.3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 目的为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 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2013.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绵城市简介(课堂PPT)
![海绵城市简介(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e23d42fc4ffe473368abe2.png)
2020/10/6
.
13
主要的海绵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对比了 各种海绵技术实现的功能、目标和景观效果,并指出了各种海绵技术适用 的功能区。
2020/10/6
.
14
2020/10/6
.
15
三、国际经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应对城市雨水污染等环境 问题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构建。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 一般为 100-200 mm 。
(2 )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 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 50-100 mm 。
2020/10/6
.
8
主要的海绵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
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 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 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2020/10/6
.
9
主要的海绵技术
渗透塘
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 化
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2020/10/6
.
18
美国的雨水资源管理以提高天然渗入能力为宗旨,强调与植物、 绿地、水体等自然条件和景观结合进行生态设计,如植被缓冲带、植 物浅沟、湿地等,大量使用由屋顶蓄水或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 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以获得环境、生态、景观等多重功效。
2020/10/6
.
19
德国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3decf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9.png)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1. 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作为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重要理念,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应用于实际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
2. 基本概念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海绵城市是一种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提出的新理念,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图,构建起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洪涝、改善水质、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城市水管理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一种集约型、生态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旨在不断减少城市地区对洪水的承载,降低城市内部水污染排放,减少供水、排水系统开支和生态保护及修复成本。
3. 综合目标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主要包括:构建生态景观,改善城市面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缓城市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目标共同构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体系,也是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
4.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中的关键内容在了解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中的关键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开发层面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城市下水道改造,城市绿地与湿地建设,城市微地形修复,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等。
这些内容是指导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纲领,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提出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城市建设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问题。
而海绵城市建设恰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借鉴和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制,构建起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洪涝、改善水质、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城市水管理系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解决途径。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204487a58fafab069dc022b.png)
Sponge City:Symbiosis of Water、City and People
1 海绵城市概念 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
——会呼吸的城市
1 概念定义
海绵城市
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水系河道
城 市 下 垫 面
建筑场地 绿地公园
道路广场
水系河道
植被缓冲带+生态河床
主要利用滨水的乔木、灌木、草本构建的不同植物群落带以及 水岸的土壤、砂石等渗透性材料对雨水进行生态管理,在雨水 径流最终注入水体前完成对雨水径流减速、雨水渗透减量、雨 水过滤净化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100-200米 水土保持:80-100米 防治污染:30-50米 降温等生态方面:200米 功能 水土保持 作者
河流
湿地
区域层面应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重要的生 态基础设施,并加以保护和修复,以留出足够的雨水涵养和 生态调蓄空间。
湖泊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城市层面: 低影响生态开发
四种参与角色
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Ecology at Philosophical Level
政府:统筹者
规划从业者:设计者
1 概念定义
末端雨水快排模式
海绵城市处理模式
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重与传统的“刚 性”工程设施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刚柔相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 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