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合集下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天然的动、植、矿物。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神农本草经》中即说:“阴乾曝乾、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味则性味不全。

”可见,研究药物的产地、采集规律和贮藏方法,对于保证和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保护药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地处亚洲东部,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并有大兴安岭北部的寒温带、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及华南低纬度的热带,加之地貌复杂,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及辽阔的海域,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尽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为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就使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就是这个缘故。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强调了气候水土自然对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

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

从《神农本草经》、《别录》起,众多的本草文献都记载了名贵药材的品种产地资料,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等。

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

然而,各种道地药材的生产毕竟是有限的,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实际上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不可过于拘泥道地药材的地域限制。

第二章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

第二章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

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与其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重要药物的道地产区,各类药材的采收原则。

第二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都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历代医药人员对此高度重视。

如《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药之)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认为药物的品种(真伪)产地(土地所出)、采集、贮存(陈新)与其加工炮制(阴干、暴干及生熟)一样重要。

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于《千金翼方》中增列专篇,其“药出州土”与“采药时节”分别介绍了510多种药物的产地情况和220多种药物的采收时节。

这些经验和知识,也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临床医生应当了解,中药人员更应熟知。

现代研究认为,以上环节与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至今仍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临床治疗和进行实验研究使用中药,其药材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品种来源必须正确。

否则,原有药物的疗效无法保证,还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或使研究结果毫无意义,造成人力、经费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中药一般来自民间,在文字记载其功效和主治之前,大多有一个口耳相传的过程。

同一品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由众多的人观察应用,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命名,因而出现多种不同的名称。

如麦门冬因其根的形状而得名,又据《吴普本草》记载,根据其常绿的生长特征,又有忍冬、忍凌、不死药三名,再因其叶如韭叶,而秦名乌韭、楚名马韭、越名羊韭、齐名爱韭与香韭;此外,还有禹余粮、仆垒、随脂等诸多名称。

这就是中药的。

仅据《中药大辞典》引用,虎杖等药的别名多达三、四十种。

另一方面,不同的品种,又可能被称为相同的名称,如在《中药大辞典》中,被称为“过山龙”的品种有23种,其中的“土黄连”亦有20个品种。

在《本草纲目·序例》中,也专列了大量“一名二物”、“一名三物”、“一名四物”和“一名五物”的药物。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炮制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炮制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炮制一.产地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持点的药材。

著名道地药材举例:四川一黄连(川黄连) 云南一茯苓(云茯苓)广东一陈皮(广陈皮) 河南一山药(怀山药)东北一人参(吉林参) 山东一阿胶(东阿胶)二.采集(一)植物类1.全草入药采集时间:(1)充分生长期(2)枝叶茂盛的花前期(3)刚开花时采集方法:(1)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2)连根拔起全株2.叶类药材采集时间: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采收3.花类药材采集时间:(1)花蕾未开放(2)花朵刚开放(3)花朵盛开(花粉)4.果实和种子类药材采集药时(1)1果实成熟后(2)果实将成熟时(3)少数未成熟动果5.根和根茎类药树采集时间:一般在早春、新芽未萌或深秋时节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

6.树皮和根皮类药材采集时间:通常在春夏时为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

(二)动物类药材采集时间: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 矿物类药材采集时间:大多可随时采收。

三.炮制炮制在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和制成各种剂型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一)炮制的过程:1.一般的修治整理:挑、拣、筛、刮.2.特殊处理:加辅料酒、醋、蜂密姜计盐水(二)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6.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7.改复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三)炮制的方法修制: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火制:炒、烫、煅、煨水火共制:蒸、煮、炖、潬、淬其它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中药学笔记(支持直接打印)

中药学笔记(支持直接打印)

第二章就中药的产地采集储藏一、地道药材川:黄连,川芎,附子二、中药的采集江苏:薄荷,苍朮三、中药的储藏广东:砂仁,陈皮豫:地黄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鲁:阿胶滇:茯苓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一、炮制的目的二、常用的炮制方法第四章中药的作用一、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功效第五章中药的性能中药药性理论①四气②五味③升降浮沉④归经⑤有毒无毒第一节四气:温、热、寒、凉的四种药性四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最早论及,《本经‧序例》确立“四气”之名,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将四气改为四性。

由来:以临床疗效判定(主观感觉)。

效应:(正)寒凉性:清热、去(泄)火、凉血、解热毒温热性:回阳救逆、温理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负)寒凉性:伤阳气、生(助)寒邪温热性:伤阴气、生火邪在临床的具体表述:大热、热、温、微温、平、凉、微寒、寒、大寒。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 正治 2. 恰当选药(病、药)3. 寒热并用 4. 虚热、虚寒第二節五味五味:口尝味,功能味,以功能味定药味。

最早见《尚书‧洪范》,《内经》论其与五行的关系。

正效应:1. 平:能散,能行-行气活血,治气滞血淤。

-川芎↓麻黄、紫苏(风寒表证)发散表邪,治表症薄荷(风热表证)能润:使津液来也补气:治气虚人参、党参2. 甘:能补补虚补阳:治阳虚锁阳补血:治血虚当归补阴:治阴虚麦冬、玉竹能和和中:肝胃失和甘草、大枣:解药毒、食物中毒通泄泻下大黄(苦大寒):热结便秘3. 苦:能泄苦杏仁降泄降气降逆气通代赭石清泄清热泻火火热上炎燥湿+寒苦寒燥湿。

黄连、黄芩、黄柏能燥+温散寒燥湿能坚:坚厚津液泻火不伤津※少量用→坚厚肠胃(健胃)4. 酸:能收、敛、固、涩(滑脱不禁无邪者)固表止汗治体虚之汗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治久咳、虚喘五味子涩肠止泻久泻久痢脱肛五味子固精止遗治肾虚、遗精、遗尿、尿频山萸肉固崩止带治崩漏山萸肉、五味子收敛止血治大出血乌梅能生津至津伤口渴乌梅、木瓜开胃助消化胃津不足、消化不良能安蛔治蛔厥5. 咸:能下:能泻下通便。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源于动物、植物、矿物及少数人工制品。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神农本草经》有说:“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可见,药物产地、采集和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

一、中药的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差异很大。

古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由此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

道地药材的确定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中国传统的道地药材按资源分布区域不同主要分为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江南药、西药、藏药等类。

1、川药:指四川、重庆等地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

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

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黄连(川黄连—重庆石柱),川泽泻,川白芍(“银心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四川天全),川郁金,川黄柏,川芎(四川灌县),附子(四川江油),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

四川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

如: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等,均为国内外著名中药材。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西北地区
主要生产甘草、枸杞、锁阳等中 药材。
西南地区
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川芎 、黄连、茯苓等。
中药产地的生态环境影响
气候条件
中药生长的生态环境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 度、湿度、降雨量等。
土壤类型
不同中药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质土、粘土、 腐殖质土等。
水源状况
中药生长地的水源状况对中药品质和生长具有重 要影响。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目 录
• 中药的产地 • 中药的采集 • 中药的加工与储存 • 中药的质量与安全
01
中药的产地
中国的中药产地分布
华北地区
主要分布有甘草、枸杞、黄芪等 中药材。
华东地区
盛产人参、黄连、白芍等中药材 。
华南地区
以生产砂仁、槟榔、益智等热带 中药材为主。
东北地区
以人参、鹿茸、蛤蟆油等珍贵中 药材著称。
中药的采集方法
采摘
对于一些草本植物,如叶 子、花朵等,可以直接采 摘其需要的部分。
挖掘
对于一些根茎类药材,需 要挖掘整株植物,洗净晾 干后使用。
捕捉
对于一些动物类药材,如 蛇、蜥蜴等,需要捕捉后 进行加工处理。
中药的采集工具
刀具Leabharlann 铁锹和锄头网兜和捕捉器容器
用于切割植物组织和根 茎。
用于挖掘根茎类药材。
中药的储存环境要求
干燥
中药应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发 霉。
阴凉
中药应存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通风
中药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避免药 材受潮和霉变。
避光
中药应存放在避光处,以保持药材的颜色和 质量。
04
中药的质量与安全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 若采收过迟,则易致花瓣脱落或变色,气味散 失,影响质量,如菊花、旋覆花。
▪ 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 槐花、辛夷;
▪ 红花则宜于花冠由黄色变橙红色时采集。
▪ (4)果实和种子类:
▪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
▪ 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 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 以种子入药的:
▪ ①如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割取整个 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熟 后进行脱粒;
▪ ②若同一果序的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 成熟果实;
▪ ③有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 种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 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采取;
▪ ④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在 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
▪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 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 径。
▪ (3)确保原有的疗效和质量:
▪ 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上 党人参绝灭,人们遂贵东北人参;三七原产广 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云南产者后来居上, 称为滇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 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斑蝥 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 3.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
▪ 正如《本草蒙筌》所说:“茎叶花实,四季随 宜,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气 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 入药诚妙,治病方灵。其诸玉石禽兽虫鱼,或 取无时,或收按节,亦有深义,非为虚文,并 各遵依,勿恣孟浪。”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 【目的与要求】

中药产地、采集季节等与质量的关系

中药产地、采集季节等与质量的关系

中药产地、采集季节等与质量的关系现就药材产地、采集等对中药材药效成分、所含微量元素、质量等的影响做一综述,以引起临床重视。

中药疗效,归根结底是由其所含有效成分多少决定的。

同一品种药材,产地不同,则所含有效成分就存在差异,临床疗效亦如此。

所以中药有“地道”和“非地道”之分,如中药远志所含皂苷为祛痰止咳的有效成分,山西运城产者含量为11.9%,吉林产者为14.1%,而山西产者为5.4%,含量相差2~3倍;又如不同产地的夏天无生物碱含量最高达到98%,最低只有56%;薄荷含油量,产地不同可由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产于我国陕北、甘肃的麻黄含初级生物碱 1.5%,而引种到美国南部者则不含生物碱。

萝芙木从海南引种广西,其生物碱减少一半。

植物的化学成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株龄的同一种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

早在19世纪,达尔文就发现生长在寒冷气候地区的乌头无毒,而生长在温暖气候地区的乌头有毒的现象。

现在已经证实,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如一叶秋,生长在北纬50度以南则含量递减。

秦皮的有效成分是秦皮甲素和乙素,产于陕西的含量最高、质量最好,而产于新疆的几乎不含有效成分而不宜药用。

中药的有效成分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生长年限、采集季节、时辰都会影响中药质量。

多年生植物药有效成分一般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会停止增加或转为下降。

人参、黄连都是以六年生质量最好。

青藤有效成分青藤碱的含量以6月最高(1.63%),而在9~10月含量最低,仅为0.09%。

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夏季含量最高,约为冬季的3倍。

有效成分的积累受阳光、温度的影响较大,如唐古特山莨菪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在中午2时时最高,之后递减,至夜间0时含量最低。

曼佗罗中生物碱含量早晨叶中高、傍晚根中高。

毛花洋地黄所含强心苷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采集前几天如天气晴朗则强心苷含量增高、质量也好。

(当然也容易中毒)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中药质量,东莨菪碱在干旱情况下阿托品含量高达1%,在湿润环境下仅含0.4%。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七)全草类: 多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而将开花前,或花
蕾将放而未盛开前割取。(薄荷、藿香)
第三节
加 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产地加工的意义
意义:
1.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2.剔除杂物及质劣部分,保证药材质量, 提高临床疗效。
3.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它 技术处理,有利于炮制和药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 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一般是在 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产地】 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 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 ① 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② 古代医药家的实践。道地药材的确定,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 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①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 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 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 ② 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 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 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 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
(五)果实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多在自然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亦有少 数在未成熟时采收(枳壳、枳实),有 些须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山茱萸变 红、川楝变黄)。
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 响质量,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 采。(木瓜)
(六)种子类:
药用种子多在将成熟时采摘。因为这时 种子发育旺盛,子粒饱满,有效成份高。 过余成熟,以免种子散落。
1、品种退化严重。原因:一是田间管理过 程中,药农为追求高产,长期大剂量施用无机 肥以及植物生长素,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 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 二是人为的改变其生态环境。三是不重视对优 良品种的选育。这是造成道地药材品种退化的 根本原因。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6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 • • •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7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 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 向性。
2.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 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8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四)归经
•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 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 经。 •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 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 药。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9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1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3.预防措施 (1) 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 使用的特殊要求。 (2)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2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 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3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1.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 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24 医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涩 味 涩附于酸,酸涩并称
芳 香 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三节、升降浮沉
含义
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种 不同的作用趋势。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三节、升降浮沉
四气五味 升浮药:辛、甘、温、热多属升浮 沉降药:酸、苦、咸、寒多属沉降
影 响
药物质地 升浮药:花、叶、皮、枝等多属升浮 沉降药:种子、果实、贝壳等多沉降
作用
能收


能敛
敛肺止咳 收敛止汗 收 敛 止血止带 固 涩肠止泻 脱
固精缩尿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能泄

能燥

坚阴
通泄——泻下积滞 清泄——清热泻火 降泄——降逆气止呕
寒湿——苦温燥湿 湿热——苦寒燥湿
泻火存阴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咸味
能软 能下
淡 味 渗湿利尿
软坚散结 泻下通便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1. 单行:不经配伍,用单味药物治病。如清
金散、至圣丹、独参汤。
鸦胆子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2.相须:性能功用相类似的药物合用,能明 显增强其原有疗效。“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
石 膏 配 知 母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3.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 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
人参补气

莱菔子降气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 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者,夺我之能 也”。
生姜温肺

黄芩清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7.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 或副作用。“相反者,两者不合也”。如十 八反药物。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应用原则
五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 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能散


能行
解表、透疹、通经 脉 祛风邪
活血行气、除胀止痛 消郁散结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作用
能补

能缓

能和
补益气血阴阳
缓和拘急疼痛 调和药性 缓解毒性、和中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1.相须、相使协同增疗,充分利用 2.相畏,相杀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 用毒剧药时考虑; 3.相恶可能互相拮抗、抵消、削弱原有功 效,用药加以注意; 4.相反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属配伍禁忌, 避免应用。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节、有毒无毒
古代毒性的概念
是药物的总称,又指药物的偏性。是药物毒副作 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毒性的概念
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毒药 剧毒药 副作用 过敏反应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节、有毒无毒
中药毒性分级 正确对待毒性 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应用
功效
第五章 中药的功效
治疗功效
• 功效分类
保健功效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预防 养生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含义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按照用药法度 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应用中药 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最早提出“七情”的当推《神农本草经》。 药物七情指单味药物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 配伍规律的七种情况。 七情合和
第一节、四气
含义
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作用与适应证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
寒凉药
适应证:实热烦渴、血热吐衄等阳热证 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等
温热药
适应证:中寒腹痛、寒疝作痛等阴寒证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二节、五 味
含义
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药味不止五种。一般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辛香并称。 药味和可品尝出的药物的滋味有相当一部分不一致。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一、产 地
道地药材
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
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
药材。
四川——黄连、川芎、附子

江苏——薄荷、苍术 广东——砂仁、云南茯苓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
山东——阿胶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二、采 集
植物类
采 集 时 间 动物类
矿物类
全草
叶类 花
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采集 采收未开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
花粉 花朵盛开时采集 果实、种子 果实成熟时采收
根、根茎 阴历二月、八月采收
树皮、根皮 植物生长旺盛时采收
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
全年可采,不拘时间,择优采选
第四章 药性理论
因 素

酒制则升,姜炒则散 制 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 配 伍 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四节、归 经
含义
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归经意义
1. 便于临床辩证用药。 2. 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 3. 同时还要依据脏腹经络理论,恰当选择用药。
剂量过大; 误服伪品; 炮制不当; 制剂服法不当; 配伍不当; 药不对证、自行 服药、乳母用药 及个体差异等。
第五章 中药的功效
中药的功效----又称中药功能,是在中医药理
论指导下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 是中医学关于药物对于人体医疗作用的特殊表 达形式。
第五章 中药的功效
功效与应用的关系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能被 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畏者,受彼之 制也”。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 物毒性或副作用。“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配伍关系
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 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者,夺我之能 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