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论文: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论文: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一、中国高等教育形成良好发展形势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其已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井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

2.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经过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各项改革和高等教育扩招的经验.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一实践和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越来越进一步的实践和现实所证明。

3.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走非常有利的。

特别是对于整体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高等学校本身的学科与专业结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和时期。

由于没有了更多的规模和数量上的压力,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某些硬件方面的建设也就能够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进行,进而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学校本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可分三步来进行:一、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

现行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过于形式化的弊端。

诚然,教学内容适当形式化是必要的,但如果只重视概念与原理的教学,强调逻辑上的严密,追求全面、系统的演绎推理,就会走向反面。

教学忽视观察与检验,忽视从实际出发,忽视掌握科学事实与现象,使学生不知如何对科学事实、现象、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也不知如何应用这些概念与原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与任务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还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并分析了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标签:高等教育;改革;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国把教育的优先发展作为增强国力的致胜法宝。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圣地,对科技的进步,现代化建设和高级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专门人才支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1]。

1 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部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2020年达到3550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20年达到4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

坚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体系规模日益壮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且形式多样、种类不断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架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2 高等教育改革任务2.1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领导部门始终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

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针对于振兴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计划也在逐步开展,加强中西部地区高校优势学科的设立和不断强大中西部高校的师资队伍;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计划,大力支持优秀毕业大学生支教西部学校。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科 技 教 育
S C l E N C E &T E C H N 0 L O G Y .
皿圆
浅 谈 高 等教 育 改 革 与 创 新 ①
吴 宁 ( 兰 州工 业学 院 。 电气 工 程学 院 甘肃兰 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实施科教 兴 国战略 是 保证 国民经济持 续 快速 、 健康 发展 的根 本措施 , 是 实现 社会主 义现代化 宏伟 目标的战略选择 , 大学作 为培
质教 育 思 想 、 教 育观 念 的 体现 。 在 教 学过 程 中, 要启 发、 引导学生 , 培 养 其 学 习 的 自我
因此, 需 要 意 识 , 培 养 其 自学 自研 的 能 力 和 积 极 进 取 养的 关键 在 于教 育 , 随 着社 会 的发展 , 教 也 是 保 证 教 学 质 量 的 基 本 环节 , 育 与 经济 , 教 育 与 科 技 的 关 系 越 来 越 紧 同 时要 建 设 以 教 师 为 主 导 , 学 生 为 切 实加 强 学 生 实 践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 而 对 的 精 神 , 也 都 需 要 有 比较 严 主 体 的 教 学 最 优 环 境 , 把 学 生 不 仅 当做 教 密, 教 育为 其提供 了强大 的动 力支持 。 我 其 他 各 类 专 业 的 学 生 , 以 保 证 学 生 在 毕 育 对 象 , 更 重要 的是 当做 发 展 的 主 体 , 以 及 国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的 根 本 目 的 就 是 为 国 家 格 的 相 应 实 践 训 练 要 求 ,
Ab s t r a c t : T he i mp l e me nt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r a t e g y o f r e j uv e n a t i ng o ur c o u nt r y t h r o u g h s e c i e n c e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t o e ns u r e t h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y i n a s u s t a i n e d, r a p i d a n d h e a l t h y wa y a n d i t i s a l s o t h e s t r a t e g y o f c h o i c e t o a c h i e v e t he g r a n d o He c t i v e o f s o c i a l i s t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As t he c r a d l e o f c u l t i v a t i n g t h e t a l e n t s a n d t h e b a s e o f 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 h i g h -t e c h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黄乃文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4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中国教育发
展的头等大计。

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模式陈旧、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对于高等人才的规划和培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市场上对人才的需要,对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弥补高等教育制度的不足,提升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心。

【总页数】2页(P171-171,172)
【作者】黄乃文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3.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4.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
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5.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浅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浅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但是现如今,由于社会的急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面向全球化的竞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国际化的竞争必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更加开放和包容,从而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

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以适应全球竞争的趋势。

其次,高校也需要更加注重创新与转化。

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许多地方长期以来都非常关注的领域。

高等教育应该不断地与时俱进,积极发展新兴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同时,应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有用的产值,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另外,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也是当前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需要担负起社会的更多责任。

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公共文化建设,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高等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思想的先进性。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高等教育应当同时注重理论结构和实践经验,强调道德素质和人文价值,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尝试匹配不同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组织应用,以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素养、高修养的人才。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不仅是学界、教改者、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关注的重要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本身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应在发展中保持稳定,与时俱进,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不断激活教育的活力与创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
,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自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们 一直 把 教 育改 革 作 为 我 国 发 展 的一 项重 要 举措 然 而我 们 发现 在我 们 一直 在改 革 的今 天 落后 的管 理模 式 低 下 的效率 陈 旧 的制 度 使我 国 高等教 育 的 问 题层 出 不 穷 比如 我 国 高 校学 生 的就 业 问题等等 这 就值 得 我 们 去深 刻 反 思 并探索解决途径 要 使高等教育 人 才 的培养 和 我 国 经济社 会 发展 相 适 应 使 我 国 高等教 育 改革 迈 向新 台 阶还 需 要我 们 共 同 努 力 不断 创新 一 高等教育 改 革 市 场化 是必 然 在 经济 上 我 国 由计 划经济 到 市 场经济 的发展 到走 中国 特 色 的经济 道路 使我 们深 刻认识 到 市场 在调 节 经济 中发挥 的至 关 重 要 不 可 取 代 的作 用 教育 也 是如 此 不 能 一 味 依 靠 国 家 调 控 市 场 引 导 也 是 关 键 高等教 育 的改 革 要 树 立 市 场 化 理念 要 通 过 国 家 这 只 有形 的手 和 市场 这 只 无 形 的手 相 互作 用 使得 我 国 高等教育 更好 更 快 的发展 真 正 能够 适 应经济社 会 发展 满 足 人 才 需 求 高等教 育 在 市 场 化 的途径中要 注 意 以 下 几 个方 面 高等教 育 走市 场 化 道 路 要 让高校 有 自已 的办 学权 利 政 府 的过 多控 制 有 时候 并 不 能使 得 学 校有 很 强 的办学 主 动 性 高 校 对学 生 培养 不 主 动 又怎 能培 养 出 高素质 人 才 政 府应 该 简政 放权 给与 高效 一 定 的定价 权 或者 其他 权 利 使高校 可 以 充分 利 用 自身 优 势 招 考招 生 办 出 品牌 办 出 特 色 其次高 校 市 场化 改 革 要能 够 引进来 和 走 出 去 相 结 合 经济发 展需 要 对外 开 放 高等 教育改 革 也 不 例外 我 们不 仅 可 以 引进 国 外 的 资金 还 能 够引 进 国 外的办学 经验 现在 我 们 经济走 上 了 国际 竞 争 的行 列 里 那 么 我 们对 人 才 的需 求 自然也 就在 国际 竞争之 中 这 就 需要 我 们 要 结合 国 际 市 场 培养 世 界人 才市 场 需求 的尖端 人 才 例如 我 们 可 以 开 展 中外联 合 办学 还 可 以 采 取交 流 生 的方式 让 中国 学 生 走 出去 还 可 以 大量 吸 引 外教 让外 国 的优 秀 教学 经验 走进 来 再次教 育 的发 展 必 然 离 不 开 经 费 的支持 我 们 在 政 府简 政 放权 的 时候不 能 松懈 对教 育 的投 人 同时我 们 可 以 创新 教 育经 费 的 来 源 我 们 可 以借鉴 国 外 的优 秀 经验 例 如 有 些 国 家 校 企合作 还 有 通 过教 育 福 利 彩 票 来筹 集 经 费 这 些都 是 我 们 改革 可 以 参 考 的方 向 高等教 育教 育经 费 的 问 题是 长 期发 展并 且 需要 不 断 完善 需 要 我 国 政 府 我 们 每个 人 以 及 社 会 的共 同努力 构 建 多 元 化 的教 育经 费筹 集模 式 进 一 步利 用 自己 实力 开 拓市 场需 求 时刻 站在 教育 消 费 的需求 上 培养 人 才 高等教 育改 革要 形 成 以 市 场 为导 向 的大 学体 系 现 在 国 外很 多 大学 都存 在 校 内外 两个 市 场 当然 学 生 为 此支 付 的费用 也 有 很 大差 距 但 是 学 生 们追 求 了 不 同的质 量 和 品牌 我 国 也 可 以借鉴 这 种方 式 提高学 生 的 素 质 提高高等 院校 科研 的商 业化 二 高等 教育 改 革 学校 改 革 是 关键 高等教 育 的改 革 高校是 关键 只 有学校 下决 心 改 革 才 能 真 正 推 动 高等教 育 的改 革 高等 学 校 首 先应该 抓 住 自己 的定 位 并 不 是 每一 个 大学 都要 向着 世 界一 流 大学 去发 展 的 应该 结 合 自己 所 招 生学 生 的素质 进 行 学 校 定位 有些 学 校 可 以 从 市 场 需求 人 手 培养 一些 实用 性人 才 我 们 很清 楚现 在 大学 生 的就 业 环境 现 在 好 多大学 生并 不 能找 到 合适 的工作 甚 至 大学 生找 不 到工 作 的现 象屡 见 不 鲜 那 么 我 们 就 得 深 刻反 思 我 们 的 高等教 育 培 养 人 才 的方 式 是 不是 有 问题 为什 么 我 们本 着 培 养社 会 需 要 的尖 端 人 才 结果 却 培养 了 很 多没 有 差 异没 有 什 么 实 际 工 作 本领 的学 生 在 调 整学 校定 向之 后 我 们 也 需要 更 细化 专业 的划 分 随着 经济 的发 展 社 会进 步 社会 分 工 也 开始 趋 于 细化 为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我国高校的机构改革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深化机构改革旨在优化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办学效能和服务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要坚持分类指导,按照高校的不同类型和定位,分别对待,因地制宜。

不同类型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特点和发展目标,因此在机构改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合性大学可以按学科门类来优化学院的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的组合,以提高学科竞争力;而职业院校可以着重调整教学和实训基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加强高校内部的职能整合和优化。

当前我国的高校内部职能划分模糊,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存在问题。

在深化机构改革时,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设立独立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和教学部门,以提高高校内部职能协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要推进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

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需要进行改革。

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可以尝试将高校管理重心转向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的科研创新和学术成果转化。

要加强高校层级管理的协调,优化高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效能。

要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对接与互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与社会相衔接,将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导师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加强社会对高校的监管和评价,推动高校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

要加强高校内部的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学科设置和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机构改革的时候,可以对学科配置和专业设置进行重新评估,调整或合并一些重复、重叠的学科,推动高校学科的精准布局和特色发展。

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支持和保障,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提高学科的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篇二《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通过学校"经济杠杆"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试行大类招生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从指导思想、方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培养体制改革,实现"嵌入式"招生培养;大类招生、逐渐放开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协调结合,实现"嵌入式"管理;"嵌入式"学科设置与建设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尝试学科与对口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学科设置、"嵌入式"教育以高校教育为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性的特定人才。

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数次改革,然而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高等教育学》)结合我国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滞后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二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三是学科设置的滞后性。

这些"滞后性"因素导致高校学生培养、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对应部门无法顺畅地执行相应功能,更不能很好地实现最优化协同。

近年来,以复旦大学为前瞻的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力试行大类招生制度,2011年起上海大学也将实行重大改革:高考后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时无"专业身份",入读一年后才确定专业志愿,学校则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统一调控,这一引入"市场机制"的招生培养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吹响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号角,高校教育逐步实现向"嵌入式"教育的过渡。

浅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浅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 二 高等教 育管理体制 改革 的含 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 理体 制是在计 划经济 以及 与这种 体 制相 联系的权力过分集 中的政 治体 制条件下形成 的 , 在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 是指体 系化的高 等教育 管理 组
织制 度, 是关 于高等教育 事业 的机构 设置 , 隶属关 系和 职 责, 权益划分 的体系和制 度的总称 。高 等教 育管理 体制 , 包括 国家各级政府及 教育行政部 门对 高等教育 的管理 体
V O L 2 N . l O2
浅 谈 高 等教 育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李 丹 田 钿
( 湖北经济管理大学 , 北武汉 , 3 04 武汉体 育学 院 , 湖 4 0 7 )( 湖北武 汉 , 30 9 407 )
[ 要】 摘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高等教 育的影响得 以不断扩展 , 自身建设得 以不断 完善 , 演 角色愈 来愈 重要。就 目前 其扮
[ 作者简介】 李丹 , , 北武汉人 , 男 湖 武汉理工大学在职研 究生 ; 田钿 , 湖北荆 州人 , 武汉体 育学院研 究生。

6・
维普资讯
主办学的能力 , 建立 一个 有利发挥 各方面 的积 极性 、 放 解
学科 研精力 ; 收入差距 拉大 , 同程 度地会挫 伤一批 人的 不 积极 性 ; 后勤与学校 剥离 , 可能影响 学校稳定 等现 象。此 时再 应该尊重 人的个性特 点 , 把人 格尊 严放在首位 , 他 让
定, 然 , 这种管 理体制 日益暴露 出很 多弊 端 , 显然不能适
应 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
从 宏观来看 ,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指政府管理 高
等 教育体制的改革 , 改革 的内容相 应地分 为两个 层 次 : 一

浅谈当代高校教学改革

浅谈当代高校教学改革

w l pe t t c r.n t ni d ct n l yt t i e e u a o s sniv e i r n s nf a t dut n a dr ra i t n o r c s u t e I ee t eeu a o a ss m, eh h r d c t n i mo s i t t l s g i m e zi d r u h r i e h g i s t e te o h
Ab ta t h ih re u ain i a w y ta s b a e o c l r ae td p ro n o a a tt h e eo me to c n misa d s cey sr c :T e h g e d c t s a h tmu t e tk n t u t e tln e es n a d t d p o t e d v lp n fe o o c n o it . o u
如何 去 自学 , 何独 立的思 考 问题 , 如 解决 问题 , 而不是 等老师来 告 大学生 的就业 一直是个热 门话 题 , 现在市场 竞争激 烈 , 单位 诉他们 。以下简单 分析 了大学 教改过程 中的一些 问题 及其具体 解 各 都 想 要 高 素质 的 人 才 , 生 的 各科 的 成 绩 固然 重 要 , 用 人 单 位 更 决 方案 。 学 但 注重 实际 能力 , 些高分低能 的学生很难在 这个社会有 立足之地 。 那 1 当前 大学教学过程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
Aln t h lb le o o c i tg ains a v n e n , o e so u h a giul e, uo b l tlc mmu iain, pnnn n a ig, ltig o g wih t e go a c n mi ne rto ' d a c me tprfs in s c s a rc t ur a tmo ie,ee o nc t o s i ig a d we vn coh n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办于80年代初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艰难历程,已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自成体系。

时至今日,职业大学应该怎么办?本文结合我省及四平职业大学的实际,讨论办出高职特色及职业大学办学体制改革等两个问题。

一、发展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二部分。

同时,高职教育也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

它培养的是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进人角色。

这是与普通高校以学科、学术为目的,培养知识型人才的显著区别。

换句话说,如果普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广、学术水平较高”的话,那么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在“实践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方面较前者“略高一筹”。

这就是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基本特色。

这个特色是通过与普通高校有显著区别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来体现的。

在我省,高职教育要以市场经济为先导;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适应”和“服务”上做文章。

应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使之与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流向趋于一致,从总体上保证培养的人才“适需对路”。

如四平职业大学在对过去15个专业进行改造、调整、合并的同时,于1997年增设了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电子设备维修技术2个高职试点专业,增设了音像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并均已按高职模式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就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

我们认为,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应是“小而全”,而应是“少而精”。

同时,全省各高职学校的专业应尽量减少重复开设,每所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实力,集中力量办好4~5,个高职专业。

在制定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应用学科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应达到1:2或1:1。

浅谈当前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理念成功创立的思考

浅谈当前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理念成功创立的思考

定谁的供给会被市场接受 , 被社会承认 。而 民办高等学校正是抓
住 了传统的不足和缺陷, 注重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性等 , 它所
供 给 的 毕业 生 越 来越 受 到 社 会 的欢 迎 和 接 受 。 ( ) 针 对 性地 教 学 改 革 二 有
1 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 的先导, 、 科学 、 高效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 的重要组成部 分。教学管理水 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 的发展水平和未来 , 科学合理 而高效的管理终创出成绩 。 哈佛大学 、 麻省理工学院、 耶鲁大学等 国外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 ,世界名校之所 以能够云集大师、 辈 出英才、 发展壮大 , 在于科学的制度和合理高效的创新 。
l4 2
《 代 经 济》 20 现 0 8年 第 7卷 第 8期 ( 第 9 总 4期 )
浅谈当前我国( 应用型 ) 高等教育改革
— —
民办高等教 育教学模式与理念成功创立的思考
刘升 阳
( 河南财经学 院成功学院,河南巩义 4 10 ) 52 0

要: 高等教 育为社会和 国家发展培养 高素质人 才和社会劳动者 , 高等教育水平代表一个社会未来发展和进步的能力和 空间。 我
术性人才( 中等城镇 )缺乏创业精神这种素质、 一) 应用型) 改革 1 从当前社 会需求分析 , 、 不论教育改革 的方式和方 向如何 ,
其理念和思路始终应该 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托 , 为社会发展培养高 素质人才和社会劳动力 , 而且 高素质人才更体现一个 国家和社会
论从数量上, 还是从质量上以及经费的投入上, 区发展极不平 各地
衡, 公办普通高校根本难以独立支撑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体系, 此时 更需要 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 办学效率高 、 特色 突出的应用性 民办 高等教育的支持 。

浅谈我国高校教学改革

浅谈我国高校教学改革
人 才 培 养 的 数 量 与 质 量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着 国 家 在 未 来 竞
争 中 的成 败 I 。 1 我 国 高校 教 学 体 系 中存 在 的 问题 11人 才 培 养 定 位 不 明 确 ,缺 乏 市 场 导 向 .
1 理论 与 实践 分 离 。教 学 内容 缺 乏 感 染 力 . 3 在 高 校 ,有 很大 一 部 分教 师 为 代 课 而 代 课 ,不 参 加 科 研 研 究 ,不 从 事 生 产 实 践 ,多 少 年 按 照教 材 内 容 纸 上 谈 兵 、 生 搬 硬 套 , 交 差应 付 ; 由于 缺 乏 科 研 与 生 产 实 践 的 丰 富 素 材 , 缺 乏 对 新 知 识 、新 技 术 取 舍 的 依 据 , 因而 不 能 对 教 学 内容 进 行 不 断 丰 富 、不 断 创 新 ,致 使 教 学 素 材 陈 旧 ,教 学 效 果 刻板 、 枯燥 。 教 学 “ 理 论 、轻 实 践 ,重 知识 、 轻 能 力 ,重 课 堂 、 轻 重
D ic so o Chi ’ ni e st duc i n e or s us i n n na SU v r iye ato r f m
口 ZHANG i -xn Jan i
( h n i g iu u a U i r i o gK y a ,ag 0 0 0 , ia) S a x A r l r l n e s yD n e u nT iu 3 8 1Chn c t v t
[ Absr c ]T e s c a e e o m n f g e t y i c e s d d m n sf r t eq a i y o a e t n yw t ta t h o i ld v l p e to r a l n r a e e a d o h u l t f t l n ,o l i h g o u l t n k l e e pl o a a t t h e d f t e 2 s e t r o a k t … … 。t a e t e o dq a i ya d s i l dp o et d p o t en e s o h 1 tc n u y jb m r e . o f c h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开始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尤其是高等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令世界瞩目。

[关键词] 基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一、现代化的教育逐步走上正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在同中央同志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明确表示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

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至1981年,全国高等学校有13万多名教师提升和确定了职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指出,只有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建设,才能够推进改革开放的事业向前发展。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是一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体制创新的纲领性文件。

这份文件是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研究如何使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要求教育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1997年,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与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普通高校招生收费并轨改革到1997年已如期完成。

江泽民同志在为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题词、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和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都重点强调了我国高等教育要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大生力军,要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经济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谈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考

浅谈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考

浅谈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考教育改革是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一项重大任务,需要探索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改革思路和举措,为中国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首先,必须加强教育体制改革。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必须结合国际通行的教育体制经验,学习和吸取外部经验,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一种适应性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改革要以行业类型和职业导向为核心,实施分类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推动“双创”教育,真正发挥教育系统在国家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

其次,需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改革要着重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强高等教育公平和包容性,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进行全面提升。

加强国内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高等教育能够促进人才流动,应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人口流动,同时,还应该促进高校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加强教师职业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师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改革是无法推进的。

因此,要优化教师职业发展,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维护教育工作者的权益,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最后,教育改革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教育领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

科技创新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力加强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教育人才的专业素养。

总之,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多层面、综合性的问题。

浅谈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学号:********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姓名:***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更高的追求不再仅仅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生活的满足。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教育现状一.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想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立足,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培养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亦不例外。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

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1.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起步晚,发展慢,在早些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还没有能力支付高等教育发展的调配,除此之外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投入还不足,使得我国的教育总体实力远不如欧美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内涵
1.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包含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两部分。

其中,教育机构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实施机构。

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指各级以及各类的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内部的管理机构;而教育实施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级别及各类别进行教育实施的学校。

而教育规范则指建立起来并且整个教育机构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措施及方案等。

各类教育管理机构与各类别的规范结合因此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指的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改革,也就是是即教育制度的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机构职责权限制度的改革。

如果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进一步延伸,其外延是指各级别各类别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各级别各类别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该改革则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

2、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
(1) 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完成了彻底改造旧高等教育体制的任务,实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主权及全国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

1958年,教育部着手进行高等学校管理权限下放工作,提出根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

由于在“大跃进”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在宏观上缺乏统筹规划和控制指导,高等教育出现了盲目性的发展,呈现出了教育“大跃进”。

1961年国家调整了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格局。

然而1966年到1976年,国家再次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管理权下放给地方,致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出现无序发展的状态。

为此,自1977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强调集权为主,逐步恢复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的体
制。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始动期
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
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纵观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
1.启动阶段(1985--1991年)。

《决定》的出台是我国第一次突破了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仅仅局限在政府之间的管理权限划分的框架内,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置于改革的中心,高校办学的主体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突出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由此启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2.总结、调整、局部推进阶段(1992--1997年)。

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步骤,并就高等学校招生就业制度、财政拨款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

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并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将其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1998年至今)。

党的“十五大”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阶段。

自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连续三年扩招,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了基础。

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又站到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

3、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
(1)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办学渠道的拓宽、新教育资源的增
加,我国进行了多种模式、多种机制的高等教育办学试验。

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突破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公办、民办高等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1993年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

至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额约1800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拨款约占49%,其他来源约占51%,形成了多方位的资金筹措渠道,使高校教育经费短缺的局面有所改善。

(三)高等教育的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高校招生考试科目实行的“3+X”模式,突出了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彻底摆脱了“统一分配”的模式,试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新格局。

4、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1.教育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各类别的教育运行机制并未完全成熟。

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相关的师资队伍尚待建立,相关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健全,并且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

因此,虽然高等职业教育连续几年进行扩招并达到了大众化的教育水平,却并没有为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好准备,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教育经费筹措仍面临困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力度,但是财政的教
育投入占全国GDP总值的比例一直很低。

并且,随着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财政性投入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

从总体上说,对一些地方院校来说,提高收费成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却造成了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教育经费问题更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3.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偏离
整个教育体制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未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高等院校为例,有些以学科分类为线索设置专业和课程,而相关的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偏离实用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整体需要。

近几年来,纵使很多高校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是单纯地进行教育灌输知识却忽视了能力培养,这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问题的出现。

5、十二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一五发展的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表明,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三大主要任务。

然而,鉴于我国目前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阶段,进一步的教育改革势必要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1.科学规划教育发展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发展,遵循分类清晰、布局均衡、结构合理的原则,从而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协调的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逐步从农业大国向新型工作大国转变,并且逐步向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迈进。

因此,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而言,人才培养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也就是说,国家应该在力发展应用型、自主创新型人才,从而建立拥有自主技术与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2.建立教育的有效竞争机制
政府必须打破教育独家垄断格局,从而保证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发
展。

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教育供给机制。

该做法的意义在于:1)强化教育与科研院所、企事业机构的联系;2)增加非政府部门与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比例;3)加强私立或民办学校的作用,从而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3.继续加强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
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是保证其发展的基础与手段。

因此,我国还应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使教育事权与财政权相匹配,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为实现该目标,我国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我国应进一步协调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公共财政体制。

也就是说,中英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并实现相对集中的公共财政机制,然而,教育的管理工作由地方负责。

与此同时,针对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教育投入问题,国家必须建立经费转移的制度。

4.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模式
我国应该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的模式,可初步采取一年多次高考的制度以及学分制的学位管理机制。

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兼顾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而在实践中以应用型人才为主。

因此,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应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即拥有两种培养潜质的人才都有机会被高等教育录取,而不能局限于参加高考的高中生。

5.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将将教育权、行政权与学术权力分离,从而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

政府教育行政的职责主要应体现为:确立国家教育的资源布局,制定国家公共教育发展规划,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建立教育市场规范化管理体系。

而对于教育行政机构与办学主体间的关系,不能够为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应为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