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信力问题探究
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信力问题探究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表现,它是政府信誉和形象的代表。
公众是政府公信力的主体,是政府诚信的评价者和接受者。
在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体平台成为了政府与公众相互沟通的桥梁,并且对两者的关系起着缓和或激化的作用。
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信力存在信息不透明、官员腐败严重等问题,探究其监督体制不健全、职能定位模糊等造成公信力水平下降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政府的行政监督,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健全公众利用新媒体参与政务的制度,同时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实现公众自律等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信力强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公信力;信息公开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公信力就已被西方国家积极关注并予以重视。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公信力也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我国社会已步入新媒体的时代,微博、微信等作为公共舆论的传播媒介代表,它们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给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同时在不同层面也会对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冲击。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网站等各种新媒体媒介以更加简便快捷的方式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办事服务和政策咨询,提高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办事效率,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提升了政府的信誉和形象,因此也就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的水平。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网络的言论自由以及部分网民情绪的过度发泄导致一些事件的负面影响被放大,而政府对新媒体的监管机制不完善也造成了虚假信息的泛滥和谣言的传播,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冲击。
[1]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如何以自身的制度变革为起点,利用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在政府的公共性和自主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发挥新媒体在公共领域的正效应,进行政府公信力的重塑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与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与传播策略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建设和传播策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可度成为衡量政府形象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政府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公信力建设,并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推进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首先,政府应认识到新媒体对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表达意见和批评的重要平台。
政府应积极参与新媒体互动,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传递政府决策和政策的信息,增强公众对政府行为透明度和公正性的认知,从而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其次,政府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公信力建设要注重完善官方账号运营。
政府应选择适合自身定位和形象的新媒体平台,建立并定期更新官方账号,完善运营机制和发布内容。
政府应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客观,避免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可信度。
在发布内容上,政府应注重时效性,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公开解答公众疑问,以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另外,政府应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积极参与线上互动,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参与感。
政府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可以通过举办在线问答、开展互动讨论等方式实现,增强公众对政府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政府还可以与媒体达成合作,共同开展系列报道和专题讨论,展示政府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此外,政府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公信力建设还应注意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对。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实时掌握公众的关注点和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政府应主动回应负面言论和批评,以积极的沟通和公开的方式改善公众对政府的负面印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最后,政府在新媒体传播时代进行公信力建设要注重传播策略的创新和多样化。
政府应根据不同传播平台和受众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以提高传播效果。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政府公信力建设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声誉和形象,是衡量政府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指标。
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公信力建设:
1.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政策和事务的信息公开,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渠道和制度,确保信息及时透明,方便公众了解政府工作和政策。
政府还应该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建立健全的与公众沟通的机制。
2. 强化依法行政
政府应该加强依法行政,遵守法律法规,推行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管理,避免行政过错和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 推行互动性服务
政府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实现真正的互动性服务。
政府应该注重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政策和服务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的声音得到充分的反映和回应。
4. 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政府在实施公信力建设时,应该坚持服务人民、保障民生、推进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和使命。
总之,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政府需通过信息公开、依法行政、践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公众的互动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公信力建设,提升政府形象,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好关系。
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摘要】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对于建设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政府形象传播、建立新型政府与公众沟通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以及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建设等对策。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升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公信力,并最终实现更有效的政府治理和更紧密的政民关系。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新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工具来提升政府公信力。
加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对策研究、政府形象传播、沟通机制、信息公开制度、舆情监测、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结论、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社会中获得信任和支持的能力,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评价也更加迅速和直接。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政府公信力受到了挑战和考验。
传统媒体受限于版面和时效,政府消息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容易引发公众对政府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的质疑。
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立体,政府也需要更加主动地借助新媒体平台来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提升政府的形象和透明度。
针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受到的挑战和问题,有必要进行对策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政府形象传播,建立新型政府与公众沟通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建设,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1.2 研究意义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社会中得到信任和支持的程度,是政府正当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体现。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多样化,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政府公信力受到更大挑战和考验。
提升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当今社会治理的紧迫任务。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党建与社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王灵芝摘要:政府的公信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在当前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在对政府公信力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虚假信息的传播削弱政府公信力、新媒体的快捷性对政府处理事务的速度提出更多要求等挑战。
针对这一现状,立足于我国实际,从政府、新媒体、公民三个角度探讨出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提升网络用户素质等加强公众信任政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微博、微信、直播等多种多样的新型媒体,这种新媒体开拓了人们了解信息的平台、扩展了人们的沟通手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作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重要手段,起着扩大与减弱政府公信力的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对政府公信力的促进及挑战(一)新媒体环境对政府公信力的积极影响1.促进民主化进程由于网络参与具有时效性强、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等优势,许多网络用户更加倾向于利用互联网特别是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获得时政要闻、表达政治诉求。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快实现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2.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公民借助政府官方App参与政府监督,践行自己的投票权、参与相关事务的权力,让政府能够听到人民的声音。
在很大程度上,它在政府决策中起到了监督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3.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当前,政府利用网络平台完成大量工作,人们可以直接在政府网站上提交信息,获得政府的服务。
“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工作过程中的公平化、规则化,只要前来办事的民众符合公布的办事条件,都会被平等对待。
(二)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信力迎来的挑战1.大量虚假信息的传播削弱政府公信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个体能够利用微博发表个人观点、申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文章,这些信息的发布具有主观性与随意性,所曝光的信息难辨真伪,一些营销号经常冒充官方微博散布不实信息,削弱政府公信力。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信息传播研究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信息传播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政府公共信息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新媒体与政府公共信息传播的关系展开研究,并探讨在这一背景下应如何应对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一、新媒体对政府公共信息传播的影响1. 提供全新的传播渠道新媒体如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为政府公共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渠道。
政府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直接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
同时,新媒体还可以实时更新和推送政府公共信息,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果。
2. 增强公众参与度新媒体的出现让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机会更多了。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意见、投诉建议,并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政府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公众需求,进一步改进政策和服务。
3.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利用新媒体传播政府公共信息,可以将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获取门槛更低,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政府公共信息。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
二、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 加强信息管理与监管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没有了界限。
政府面临着信息复杂多变、虚假信息泛滥的挑战。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新媒体的信息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审查,保证公众获得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2. 提高信息传播的策略性新媒体传播需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政府应分析受众需求和媒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介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制定有效的传播计划。
同时,政府应重视内容创新,打造有吸引力和可读性的政府公共信息,增加传播效果。
3. 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与问题新媒体时代,公众对政府公共信息更加关注和关心。
政府应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与问题,及时解答疑惑,投诉和建议,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满意度。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问答、专题讨论等形式与公众进行互动,增进双方的沟通和理解。
新媒体对政府公信力与治理的影响
新媒体对政府公信力与治理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信力与治理能力受到了新媒体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政府公信力与治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新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1. 提升信息透明度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政府的信息传递更加透明。
政府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工作报告等信息,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
这种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使公众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更加信任。
2. 加强舆论监督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舆论监督更加便捷。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价。
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及时纠正错误,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公众的意见和需求,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
3. 增强互动与参与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公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治理过程,增强对政府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这种互动与参与的增强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二、新媒体对政府治理的影响1. 提高效率与便捷性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政府的治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信息、办事指南等,提供在线办事服务,减少了公众的办事成本和时间。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治理效率。
2. 加强危机管理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得政府在危机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政府需要及时发布危机信息,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避免谣言的传播。
同时,政府也需要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
3. 促进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为政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
浅析现代传媒背景下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浅析现代传媒背景下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蔡拔林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自身信用而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度,政府公信力是关系政府形象和我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提高政府公信力,尤其是现代传媒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和其产生的巨大影响,更加重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科学分析、把握和有效运用现代传媒方式,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一、现代传媒呈现出的新特点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方式的发展,传媒界发生了“工业革命”式的巨大改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传播媒介更多传播媒介已由传统的平面媒体(报纸、杂志、书籍等)发展成了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身的多媒体传播形式(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传播平台等)。
尤其是网页、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微博等现代传媒平台更是对传媒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传播媒介。
(二)传播速度更快传统的平面媒体受印刷、装订、运输等环节的影响,传播速度较慢。
而现代传媒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受众,使受众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
(三)传播受众更广新兴传媒形式大大加强了全社会的关联程度,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等平台实现信息沟通和共享。
与传统媒体相比,现代传媒不仅在知识群体中运行,还能覆盖广大的普通群众,使得信息传播的受众面变得更加广泛。
(四)受众认知程度更深受现代传媒形式多样化、内容专业化和运作商业化的影响,社会上了出现了一批专业媒体人,他们受各大媒体的邀请对某些新闻现象做深入的专业分析,使大众对新闻的认知度更深。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素质的逐步提高,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五)传播的信息量更大,互动性更强现代传媒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传播的信息量更大。
同时现代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相比信息内容也更加丰富,广泛融合了新闻、财经、文化、体育、军事、娱乐等内容。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方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探讨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困境1.信息来源不透明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来源多来自于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和知名记者的报道,信息的来源相对透明,有一定的可信度。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源头更为广泛,有时甚至是匿名的网络用户发布的消息,这样的信息难以验证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些新型传媒在信息发布时缺乏对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的审查,这使得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战。
2.信息爆炸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大量虚假信息和低质量信息充斥在网络中,大大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编和发布上比较谨慎,常常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查流程,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远超传统媒体的发布速度,这也使得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
3.公众参与度增加新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度的增加也给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更多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评论新闻,这使得舆论更加多元化,也让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变得更加被动。
二、对策1.提高专业水平传统媒体应该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信息发布上要严格审核,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增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传统媒体可以借鉴新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手法,提高报道的生动性和时效性,吸引更多的受众。
2.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传统媒体可以与新兴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深度。
可以通过版权交流、内容合作等方式,增强传统媒体在新领域的竞争力,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深度的新闻资讯。
论新媒体时代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
论新媒体时代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新媒体时代公众的网络问政方式获得了创新,网络舆情监督的广泛存在是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新的变数。
地方政府危机意识不清、应对能力不足,官员执网能力滞后,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政府行为与公众期望偏离等,都是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重要原因。
应重点从加强规则建设、强化政府自律、提高政府官员修养等途径加以改善。
标签:新媒体时代公信力政府政府公信力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合法政府与生俱来的能量。
然而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由此推动的社会转型的深化,当公众对政府满足自身利益的期待与政府不能有效人们需求的现实差距越来越大时,政府公信力就开始受到质疑。
在以微博为新兴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更多、更直接、要求更高,尤其是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的一个不当举措就可能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观感和信任。
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探讨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自媒体的繁荣与政府公信力的尴尬与传统媒体的高门槛、高准入不同,在互联网上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而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这种以交互性、自主性、普泛化、平民化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被称为自媒体。
从“我爸是李刚”到赵作海冤案,自媒体在舆论监督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到了22%。
然而,政府的公信力却在这一次次的舆论事件中遭到质疑和削弱。
(一)“自媒体”的发展创新了网络问政的方式自媒体在英文中称为“We Media”,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在2003年7月出版的由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利斯提交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这个概念下了一个较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项链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包括但不局限于个人博客、个人微博、个人网页、电子社区、即时通讯工具和各类社交网站。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地方政府作为治理主体之一,也面临着公信力建设的新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如何提升公信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探讨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策略和路径,以期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状分析在新媒体时代,公信力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资产。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提高,政府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放大和传播,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要及时、全面地回应社会热点和民意诉求。
新媒体时代信息互动的特点,让地方政府需要更加精准、及时地把握社会民意和舆论导向,更加灵活地调整政府工作。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样性,让地方政府需要学会利用多种媒介,以适应不同民众的信息获取方式。
而就目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来说,一些地方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发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相对滞后,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有限,公共信任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政务公开、民意征集、问题解答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策略和路径针对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挑战和现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和路径的探讨。
1. 提高信息发布和危机应对能力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新媒体信息发布的能力和效果。
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新媒体危机应对的能力,建立一套成熟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能够及时准确地回应社会热点和民意诉求,有效地舆论导向。
地方政府还应提高信息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信息发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新媒体公信力的缺失与提升路径4600字
新媒体公信力的缺失与提升路径4600字依托数字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媒介因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方式多样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运用。
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载体随处可见,微博、微信等发布的信息铺天盖地,任何人都能通过新媒体载体制作并发布新闻,公民参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激发。
但是,由于信息数量的几何级数式的增长带来的信息污染无时无处不在、新闻失真时有发生等原因,导致公众对新媒体缺乏一定的信任,新媒体的公信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研究新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发挥新媒体的正效应,有效预防其负效应,对于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新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原因1. 政府信息不公开,新媒体恣意预测。
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待公共危机以维稳为主,缺乏责任与担当。
在危机发生前,他们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由,选择闭目塞听,故意忽视危害演变为公共危机前的种种征兆,封锁各种消息。
而事实上,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和公众早已通过网络接触到一手的消息并在网络进行传播,并在此过程中将各种个人的预测传播出去。
由于外界媒体和公众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并不知晓,从而难免胡编乱猜、恣意预测,导致事态扩大。
因此,新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并不总是正确的,大量失真的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网络,使得民众无力识别真假信息、是非对错。
由于没有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功能、及时做好危机预警工作,忽略可能演变为公共危机的危险因素,遇到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政府就会陷于被动的局面和慌乱无措的境地。
危机事件的频发,对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有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将经济损失置于公民安全之上,首先考虑危机对经济和GDP的影响,其次才考虑公民在危机事件中的安全情况。
这使得公民不再依赖政府的危机预测和警示,质疑事态的发展程度和权威机构的解释,最终导致公民对新媒体的报道失去信任。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作为社会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地方政府也需要积极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强化公信力,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务公开和民众参与水平。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政府公信力薄弱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些地方政府在新媒体上的形象和公信力并不理想,甚至存在一些负面事件和舆论的质疑。
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政府官员个人素质和行为不端导致公信力受损,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在新媒体上的形象塑造和信息公开不够及时透明有关。
2.政务公开水平有待提高政务公开是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一些地方政府在政务公开上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包括信息公开不透明、公开方式单一、公开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民众参与度不高新媒体时代,民众的参与度日益凸显。
一些地方政府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民众参与工作还不够主动和深入。
在政策制定、问题解决等方面,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采纳,这导致民众对政府的参与感不强,从而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1.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的挑战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和扩大,政府需要及时把握和应对突发事件,以避免一些负面信息在新媒体中扩散,从而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2.信息透明度与公开度的挑战新媒体时代,公众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对政府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府需要更加主动地将政务信息、政策解读等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开,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1.政府形象塑造需注重新媒体地方政府需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展政府形象塑造。
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政府工作成绩、政策措施、服务项目等方面的积极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2.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地方政府需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内容,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新媒体背景下普遍信任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实证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普遍信任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实证研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方式,也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媒体背景下,普遍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普遍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新媒体背景下普遍信任的特点新媒体的兴起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
新媒体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传播速度过快等问题,这就对人们的普遍信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普遍信任是指公众对系统、机构和他人的信任程度,是构建社会信任体系的基础。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普遍信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信息获取多元化、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传播速度快速、网络社交化等。
1. 信息真实性影响政府信任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信息的真实性却很难保证。
假新闻、谣言频繁出现,导致公众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种情况下,公众的普遍信任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到对政府的信任。
如果公众普遍信任度降低,政府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方面就难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可。
2. 传播速度影响政府信任新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速度快,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开来。
当出现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政府需要及时发布信息和处理事态,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众的利益。
如果普遍信任低下,公众可能难以第一时间相信政府发布的信息,甚至会怀疑政府的处理能力和诚信度,从而影响到对政府的信任。
社交网络是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主要渠道,也是形成公众舆论和情绪的重要平台。
当出现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政策,公众会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和讨论。
如果普遍信任度高,公众更容易接受政府发布的信息,也更容易相信政府的决策和处理能力。
反之,如果普遍信任度低下,社交网络上的讨论和批评也会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三、实证研究设计为了深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普遍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项问卷调查实证研究。
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升政府公信力
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升政府公信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了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对于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升政府公信力。
一、建立专业形象政府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形象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因此,政府应该注重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专业形象。
首先,政府应该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权威,避免发布虚假信息或者不准确的信息。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连贯性。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提高用户体验,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新媒体平台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政府应该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问题,及时解答公众的疑问。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在线问答、举办网络讲座等形式,与公众进行深入的交流。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三、加强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政府信息的公开,包括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策、政府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府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和决策过程。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回应公众对政府信息的质疑和批评,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四、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给公众表达意见和批评的渠道提供了便利,政府应该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和应对。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和意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问题。
政府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府的回应和解释,增加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
五、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安全保障新媒体平台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安全保障,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政府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技术防护,提高平台的安全性。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确保信息发布的安全和可靠。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地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已经与传统媒体时代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媒体的多样化、即时性和互动性,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来传递信息、回应民意、展示工作成果,也让公众对政府的工作更加了解和透明。
新媒体时代也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机遇
1. 平台多元化: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网站等多种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扩大信息传播渠道,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度。
2. 即时性:新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发布和传播,地方政府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和责任感。
3. 互动性: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互动式的互动平台,收集民意、倾听民声,及时了解民众需求和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挑战
1. 舆情监管: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的监控与管理,防范和化解负面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2. 信息真实性:新媒体上信息的真实性较难确保,地方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提高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防止虚假信息对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 互动机制: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使得政府需要更加主动地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和诉求,而这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南师范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0 1 0 ( 1 ) . [ 6 ] 王冉. 直 面新 生代农 民工Ⅱ ] . 调研世界 , 2 0 1 1 0 ) .
那将形成社会 “ 善 治”和 自我 “ 完善”的 “ 共赢”态势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 的 决定 【 c 1 . 北京: 人 民出版社, 2 0 1 3 . [ 2 ]四 J l 1 省人 民政 府: < 四川省 “ 十- - _ . t f . ”革命 老 区发展
规划> [ - r  ̄/ or ] . h t t p : / / b a i k e . S O . c o m/ d o c / 7 1 3 2 8 6 0 . h t m1 .
一
【 7 ] 李培林主编. 农 民工: 中国进城农 民工 的经 济社会分析 『 M1 . 北京: 社会科 学文献 出版社, 2 0 0 3 .
【 关键词 】 新媒体;提升政府公信力;原因;对策
政府 的公信力 是指政府可以保持权威 的能力 。同时也是 民众对政 府的认可和信赖 。随着 我国互联 网技术和通信技术 的蓬勃发展 , 用户 的电脑 , 手 机等新媒 体也 在快速的发展着 , 新媒体建 立的新环境 已经逐渐 渗透 到了民众的生活 中的,这 种新媒体将会 改变 了民众 的生活 习惯 和政治行为 。民众不再 只是在 电视上看待政治 ,而是可 以参 与政治活动 。同时新媒 体的不断 发展 也为人们创造 了一个新 的 ,可以和社会互动 的 平 台。所 以新 媒体时代 的到来也 给我 国政 府如何提高公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步入新媒体时代。
我国近两年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政府公信力却面临各种挑战。
政府本身的管理缺陷、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新媒体自身的特质等是造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要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就需要建立“整体政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公信力。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及无线网络为传播平台,以电脑、手机及其他无线设备为终端的新媒体发展迅速。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201 1年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
作为新媒体的一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倾听民众呼声的平台和重要渠道。
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给我国政府公信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新媒体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新媒体指的是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信息传播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不断丰富而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
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手机、高清电视、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互动平台等。
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量大、受众量多。
新媒体采用电子化模式,信息存储量更大、时效性更强,同时新媒体大大突破了地点和没备的限制,极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受众量。
信息传播快。
同旧的媒体不同,人们想得到一个消息不用在固定的地点、用固定的设备,很多新媒体不受设备和地点的限制,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与人的交流范围、速度和频率大大提高。
Facebook与米兰大学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任何两个陌生人要建立联系,平均所需的中转联系人并非6个,而是4.74个,这也颠覆了着名的“六度分割理论”。
一条微博经转发就可能在几秒钟扩散到成千上万人。
互动性更强。
由于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的操作更为简洁、展示方式更直观。
随着网络在新媒体设备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新媒体使用起来地点不受限制,易搜索,检索效率高。
以云服务及苹果SIRI语音功能为例,新媒体还具备了随时随地储存、复制和查找信息的功能以及语音识别获得信息的功能。
埃万斯在预测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趋势时提到,到2020年,1/3的数据将通过云端进行存储或传播。
全球云服务营收将每年增长20%。
到2014年,创新和云计算方面的IT支出费用将超过l万亿美元。
他认为,第五大技术趋势将是社交网络的发展和无缝连接。
在未来十年内,任何人将能够在任何地方的任何设备上播送信息,从而提供史无前例的透明度。
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过20亿,手机用户已超过50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近期,新媒体对西亚北非动荡的影响、美国网络外交的动向以及西方对互联网管理的加强均从不同侧面印证了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从用户规模上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媒体第一大国。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对公众的承诺,从而获得公众内心上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与政府行为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
从根本上讲。
政府公信力就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反映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进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
政府公信力是衡量现代政府是不是有效政府的重要指标,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服务性政府建设息息相关。
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影响。
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的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倾听民众呼声的平台和重要渠道。
2012年2月,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权威发布((201 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
仅在新浪网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12103个,党政干部微博10652个,政务微博总数22755个。
仅从数字看,表明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也加入了微博热潮当中。
政务微博的广泛建立是我国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亮点,但是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年的药家鑫案、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小悦悦事件等,之所以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是与新媒体分不开的,也正是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广大民众可以随时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如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公众对事故死伤人数、原因以及救援情况等存在质疑。
201 1年9月举行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医师考试、国家建造师考试等四大国家级资格考试接连在网上曝出泄题事件,公众和媒体广泛呼吁政府彻查真相,给出明确的调查结果。
近期的三亚旅游宰客事件最初即由游客的微博曝光,之后迅速引起公众的共鸣。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三亚政府开始介入调查。
但是地方政府为何在事情曝光前不采取积极的规范措施呢?在众多游客已经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在受到广大民众质疑之后再采取措施无疑使政府陷入被动。
这些事件也再次反应出政府管理、回应机制的欠缺和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二、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一)政府监管不利、政府官员****、缺乏责任感。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重大交通事故、矿难等,充分暴露出某些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政府行政不作为、行为缺位。
一些政府官员缺乏危机意识。
自身缺乏责任感和公德心。
一些政府官员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利作为自己牟利的工具,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作风低下。
在新媒体时代,丑闻一经爆出则迅速引起公众的不满,同时使公众严重质疑政府的公信力。
(二)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回应效率低。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促进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基础。
但一些政府没有切实做到信息的阳光、透明,往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才公开,不利的信息则刻意隐瞒或者伪报。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是广大公众,通过新媒体,这些事件会第一时间播报出来,政府的回应却往往要等到事件已引起热议后才进行。
这种信息公开的不充分以及回应的效率低下不但会导致事件的负面影响及事态严重性扩大,而且会导致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普遍质疑。
(三)新媒体带来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
新媒体使公众不再完全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信息灌输,而让自己站在信息发布的源头,通过新媒体获取和发布各种信息资源。
公众也不再是相对孤立的个体,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意见交换。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公众的权利意识进一步增强,表达意见的诉求更为明显。
新媒体可以使寻常百姓成为意见领袖,可以让公众的任何意见都可以自行表达出来并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些因素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四)公共舆论具有不稳定性。
由新媒体延伸出的自媒体,使得普通大众都可以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他们自己的新闻。
以微博为例,它是自媒体的一种形式,在微博上,用户可以随意发帖、转发、评论,但是微博上的信息真假难辨。
从舆情信息收集研判的对象上看,信息量大幅攀升,微博用户“重体验、轻真相”的个性易使谣言易在微博平台上泛滥成灾,加上信息把关权利的下移,信息无限量递增并被“节点扩散式”转发,这给主管部门或者当事者收集与研判网络舆情信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公共舆论有不稳定的趋势。
有时候,大众对某一特殊事件持某种观点的理由非常薄弱。
当一个事件以后再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许多回答者根本记不起他们早先的回答,并给予民意测验者完全相反的回答。
近年发生的如“郭美美事件”、“抢盐风波”、“汽车内存放的水会致癌”等都是典型的公众被特殊信息吸引便大肆传播,给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后却被证实是虚假信息。
(五)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期,环保组织申请公开云南铬污染企业融资信息被拒。
铬污染事件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商业秘密’、‘政府职能范围’、‘信息网络技术限制’筑起的保护网下,公民对铬渣污染事件仍然没有更多知情的权利。
这也反应出在法律法规层面,我国很多制度不健全。
很多方面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指出是否应该公开信息,对于不公开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因此,特别是在涉及到政府或政府官员自身的负面新闻时,政府和官员往往刻意阻拦信息公开或企图掩盖事实真相,甚至在公众利用新媒体各种资源找出事实真相后,还企图辩解、搪塞或“踢皮球”。
此外,自媒体之所以易导致谣言泛滥也是因为公众一方面缺乏法律意识,不明白传播谣言的危害和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保证政府公信力必须从法制上进行约束。
三、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建议。
(一)建立整体政府和整体性回应机制。
波利特指出,整体政府是一种通过横向和纵向协调的思想与行动以实现预期利益的政府治理模式。
此理论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跨部门的合作、目标的一致和一站式服务。
要确保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政府各部门要整合各自职责,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协同一致,互相配合,能够共享信息资源。
另一方面,政府要进行公私合作,建立跨机构信息处理机制。
政府可联合社会团体、意见领袖、各新媒体终端组织等对社会问题及时调查、及时公开、及时处理,把事实真相告诉广大公众。
在新媒体时代,政府还要多与一些“网络打假精英”合作,可以是机构或个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网络上发布的各种信息,在有科学或事实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真假区分,澄清各种谣言,维护网络的稳定,给公众一个明确可信的答复。
通过跨界的合作和沟通,实现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整体性治理模式。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要尽快完善基于新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政府、企业、公民个人的网络行为都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说明。
目前很多网站实行了实名制注册,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可扩大实名制的应用范围。
另一方面要严格实名认证。
在信息公开的制度上,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可公开的范围,同时明确没有依法信息公开的处罚措施。
对于个人利用新媒体发布各种信息的行为,法律要进一步对是否发布谣言、侵权、泄密等进行明确解释,对不法行为的处罚也要严格和明确。
此外,政府要加大对于新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每个公民了解身处新媒体时代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为维护政府公信力打好基础。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就要让社会各界和公众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监督。
首先,政府要利用好新媒体设备,如官方网站、微博、移动电视等,建立专门的监督通道,及时接收群众的反馈,并在第一时间给出答复,不能让这些新媒体资源成为摆设。
其次,政府要鼓励媒体和公众进行监督,政府不能过多干涉媒体的报道和宣传,由过去“封”、“堵”、“压”的模式,转变为鼓励、沟通、协作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