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一句话》写作背景

合集下载

20《一句话》

20《一句话》

安岳县义务教育语文社S 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本课编写:赵融群 审稿:李俊林 1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0* 一句话1.认识3个生字,理解“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创作背景:作者闻一多于1922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1925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

作为一个赤子,诗人迸着血泪,哭叫着投进了祖国的怀抱,却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

内心非常痛苦。

他将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爱国爱民与忧国忧民犹如诗人一颗心的两半,对祖国的火热之心推动诗人写了《一句话》这一著名诗篇。

题文照应:即文章的内容与标题相互照应,标题中明显的,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来照应标题。

以题眼为基点,写下去,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主旨运笔。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体现写作的思路,提示文章的主旨,令人印象深刻。

本文的题目“一句话”,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是这“一句话”,两节诗的末尾都以“咱们的中国”作为结尾,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达到了题文照应的效果,眉目传神,相得益彰。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缄.默(ji ān xi án ) 着.魔(zh áo zhu ó) 发抖.(t ǒu d ǒu )霹.雳(p í p ī) 2.反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利用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以读悟情。

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1.《一句话》的作者是 ,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 。

其代表作有《 》《 》。

2.“一句话”指的是“ ”。

闻一多《一句话》教案

闻一多《一句话》教案

一句话闻一多一、学习要点:1、了解闻一多的诗作情况。

2、把握本诗反映的社会现实及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3、把握诗中隐喻、反复、排比手法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主张及本诗的特点。

二、出处与作者1、本文选自《死水》2、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

湖北浠水人。

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校,“五四”运动曾对他有所触动和影响。

1922年赴美留学,研习美术和文学,颇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同时,目睹美国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实,激起强烈的反帝爱国热情。

1923年出版了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后,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教授。

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

同年出版的诗集《死水》,在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技巧方面都较前更前进一步。

他的诗继承了中外诗歌的优良传统,精练、严谨、富有创造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任教。

1943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害于昆明,终年四十七岁。

有《闻一多全集》。

三、题解与背景1、一句话,指“咱们的中国”,即民众的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的中国。

诗人通过这一句话表达了对理想中国的切盼和歌颂,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背景:《一句话》写于1925年留美回国之后,在留学期间,他对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有切身的感受,激起他强烈的爱国激情。

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爱回国,但他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

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甚。

求之切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批判,转化为痛苦、失望和焦急的情绪但作者对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重新崛起一直是充满期待和自信的,他渴望现实的变革和祖国的富强,并相信,这一理想会实现。

表现在创作上,回国后,爱国主义与现实主义更紧这首诗选自闻一多的哪一本诗集?诗歌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928年,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创办什么刊物?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密结合,爱国的激情与现实的反思不可分割,他更自觉地以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在苦难中挣扎后的下层人民,并对他们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

声声缭绕“咱们的中国”——用感性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解读闻一多的诗歌《一句话》

声声缭绕“咱们的中国”——用感性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解读闻一多的诗歌《一句话》

声声缭绕“咱们的中国”——用感性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解读闻一多的诗歌《一句话》赵崇雯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文学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的时期,20年代的诗歌犹如雨后春笋,在我们中国文坛占据一席之地。

当时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更是把五四时期新诗创造,推向了高潮。

他收录在《死水》中的诗歌就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紧迫的形势。

其中爱国诗歌《一句话》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最高真实。

诗中所蕴涵的 感性精神和理性精神让诗歌相互感应附和。

由此可见,用感性象征和理性象征解读诗歌,更能焕发它精神活力。

关键词:诗歌;《一句话》;感性象征;理性象征作者简介:赵崇雯(1995-),女,广西柳州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31-02一、诗歌《一句话》的创作源泉文学发展新思潮在涌动壮大的20世纪初,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诗人,一位学者和一位斗士,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所获得的最大贡献,都以诗人的身份得以展现出来。

他留学于美国,在国外创作了很多多于我们伟大祖国赞美歌颂的诗歌。

从《红荷之魂》的初放荷苞的盆饮荷雨到开放吐露思乡之情的《太阳吟》,可见,他对祖国的感情的眷恋,从文化传统深入到情感。

1925年祖国内部军阀混战陷入危机的风声传到他那,思念故土已久的他,马不停蹄地赶回祖国大地。

他既是兴奋又是害怕,高兴的是回国的喜悦,害怕的是祖国真如消息所传的那样狼狈。

随后在《发现》就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感情。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一句话》就是在这样复杂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闻一多先生回国后,用了很长时间整理调整和思绪,了解国内具有情况。

从诗歌《发现》到《祈祷》,再到《一句话》这首诗歌,他的心态和情感发展很大变化,从不接受祖国满目疮痍的事实,到《一句话》满腔热血的愤起呼喊“我们的中国”,给了中国希望的新生。

《一句话》闻一多

《一句话》闻一多

背景:
• 闻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
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
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 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 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1
“祸”和“火”分别指什么?
2
“火山的缄默”指什么?
3
“青天里一个霹雳”指什么?
一句话
闻一多
• 朱自清称他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 郭沫若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闻一多 • 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 诗人。 •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 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 火花。 •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 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 主义激情。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
写旧社会黑暗现实压 制下的民意蕴含着无 穷的力量。
2 写民意的力量终将爆发,
给黑暗的社会致命一击, 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力量 坚信不疑。
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制。 火: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火山的缄默: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 默,但缄默背后却在政治黑暗、革命一触即发的社会现实。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简述闻一多《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一句话》是闻一多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探讨了“一句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文章始于“太阴门”,通过描写场景生动地描绘
出夜晚的静谧,和人们在这种环境下说“一句话”的感觉。

作者认为,人们说出来的“一句话”,有可能夸赞或者责备,有可能安慰或者悲伤,但无论什么样的“一句话”,都可能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者还提出,人们即使没有说出口,但内心里想的“一句话”,也会对
人们产生同样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思考了当我们面临“一句话”时应该如何处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一句话课件 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一句话课件 语文S版

• • • • • • • • • • • • • • • • • • •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8.不要看我失去什么,只看我还拥有什么。 17.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20.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21.成功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22.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23.挫折时,要像大树一样,被砍了,还能再长;也要像杂草一样,虽让人践踏,但还能勇敢地活下去. 24.不要以为还存在,就永远不会失去. 25.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26.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27.生命是罐头,胆量是开罐器. 28.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 29.人没有选择的出生环境的权利,却有改变生活环境的权利. 30.人不冒险,枉为一生. 31.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32.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33.除非想成为一流,否则就是二流. 34.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35.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一句话》闻一多

《一句话》闻一多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 命,“火山”隐喻蕴芷着巨大力量的民众。 “霹雳”隐喻民众的反抗和呐喊, 以“铁 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作主。
1)写实手法
• 这首诗注意写实,语句大多平易朴实, 但又凝炼、贴切、富于表现力。“这句话 叫我今天怎么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 着”,几近口语。
2)反复手法的运用。
• 两节诗的末三句重叠,运用了反复的修 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一方面强化了 诗的主题即“霹雳”和“咱们的中国”, 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 格调。 两次重复的不同在于:第一次表现的是 作者对它突出性的认识,第二次则强调了 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

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对黑暗中国的揭露,对理 想中国的赞颂,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众 革命的坚定信心和渴望建立人民当家作 主的“咱们的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 -1946年7月15日),汉族, • 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 诗人。 •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 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 火花。 •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 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 主义激情。(《一句话》出处)
题解/背景
《一句话》选自于诗集《死水》,写于 1925年诗人留美回国之后,当时诗人新睹了 帝国主义和祖国的贫困,更看到了中国人民
高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气慨,诗人有感而发。
以抑不住的喜悦,昂扬旺盛的激情,预言苦 难的祖国必将获得新生,便写了这首诗。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祸”和“火”分别指什么?

一句话闻一多诗原文讲解

一句话闻一多诗原文讲解

一句话闻一多诗原文讲解
摘要:
一、闻一多简介
二、诗的原文
三、诗的讲解
四、总结
正文: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歌创作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感为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的原文】
这里将展示闻一多诗的原文,以供读者参考:
《一句话》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有一句话能烧开天河,
有一句话能翻天覆地,
有一句话能长出桑叶。

这句话儿不很长,
说得清楚,说得响,
说得有理,说得慌,
说得无邪,说得顽强。

这句话儿不很重,
压得鬼神哭,
压得星辰动,
压得山河倒流。

这句话儿不很亮,
照得人心明,
照得鬼魅怕,
照得世界白。

【诗的讲解】
这首诗以设问开篇,引人深思。

接着,诗人列举了这句话的神奇力量,展现了其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诗中,这句话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是真理的化身,也是光明的使者。

它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闻一多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光明的向往。

他希望借助这句话的力量,激励人们去追求真理,去战胜黑暗,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结】
闻一多的诗《一句话》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对于真理的坚定信仰。

简述闻一多《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简述闻一多《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一句话》是一篇散文,作者是中国近代知名诗人、教育家闻一多。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对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闻一多通过多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这句话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人深受启发。

文章开头,闻一多引用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句老话,说
明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预见问题并及时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作者讲述了故事中的《一句话》的由来:他的一个朋友曾在国外
的图书馆门口看到了一张小广告,上面写着“Say it in a sentence”(用一句话说出来),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灵深处,并引发了
他对于一句话所包含的深意的思考。

最后,闻一多总结道:一句话,或许只有几个字,却能概括人生、散发智慧、启迪人心、在潜意识里留下深远印象。

他希望人们从平凡
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那些简短而有力的话语,珍视并且善加利用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20《一句话》

20《一句话》

1 写旧社会黑暗现实压
制下的民意蕴含着无 穷的力量。
“咱们的中国”的含义是:中国是广大人 民群众的,为了中国是明天,我们每个中 国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她振臂高呼, 掀翻压在她身上的一切苦难,用我们的热 血,创造一个新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铁树开花”:比喻事物非常罕 见或极难实现。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 当家做主。表现出诗人对民主和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民主革命的坚定信心。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这句话写出了反动派慑于民众的 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 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比喻和拟人 把民众的反抗和呐喊声比作青天 爆一声: 里一个霹雳 “咱们的中国!”
2
写民意的力量终将爆发, 给黑暗的社会致命一击, 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力量 坚信不疑。
“咱们的中国”为什么要重复两遍?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新中国的强烈 渴望与赞美。
中心思想
• 这首诗是对黑暗中国的揭露,对理想中国的赞
颂,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改变
旧中国的激情,对人民的力量、民族的未来充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 命,“火山”隐喻蕴芷着巨大力量的民众。 “霹雳”隐喻民众的反抗和呐喊, 以“铁 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作主。
1)写实手法
• 这首诗注意写实,语句大多平易朴实, 但又凝炼、贴切、富于表现力。“这句话 叫我今天怎么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 着”,几近口语。
一、一句话的含义是:
“咱们的中国”
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热爱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 思想感情。
辟(开辟 ) 励(鼓励 ) 咸(咸鱼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一句话精选教学PPT课件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一句话精选教学PPT课件语文S版
• 二、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1.百闻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齐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人拾柴___________________
1.花开时节,有赏花的心情。 2.瓜果应季,喜欢瓜果的人牙好、胃口好。 3.感受春天的微风轻抚最初萌芽的青草和树叶,把稚嫩的清香散播到四面八方。 4.酷热的夏天,享受一场豪雨和随之而来的凉爽、清新、草木苍翠。 5.在秋天火一样的红叶面前停下脚步,体味凋谢前最盛大的灿烂。 6.站在温暖的窗户后面欣赏大雪最初的样子:轻盈、迷蒙、笼罩大地,洁白还无人践踏。 7.喝酒的时候,是心在应对,而不是肠胃在应对。如同焚香,要的只是一种香的氛围,而不是把香氛当氧气,这也是酒逢知己饮的本意。 8.有很够分量的情敌,你却不战而胜,似乎比用大笔钱买到极昂贵的东西还快乐。这是棋逢对手或物有所值的含义之一。 9.生命中永存一个可以单相思的人,又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那种情怀,美中不足的生活就有了完美的寄托,如同诚信基督的教徒有一个上帝。 10.在花季结束的时候,采摘到最后一朵玫瑰。多情的人,最后一次恋情以最美的方式成为标本。 11.说话投机:有些迷乱豁然开朗,如同苗圃除尽了杂草;有些感觉处处共鸣,如同鲜花映照在清潭。 12.没有预谋的闲聊空谈,却生出实际漂亮的事情来。如同野游采摘到美味的山果。 13.一张好碟,自己单独看一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看一次。 14.在稠人广众之中或者车水马龙的街头,听一首老歌,独自回味自己的心事。 15.在人群中遇到一个和自己喜欢同一个品牌的人,彼此接近,更发现还有很多相同和相通。 16.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获得了与环境融洽相处的能力,比如,在给朋友当伴娘的时候,你是新娘之外,显得最出众的女人,不抢朋友的风头又给朋友长了脸,你够仗义;做配角也是最优秀的,你除了称职还不委屈自己。 17.有人背后称赞你,被你无意听到或者有人转告你。 18.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那里有老父母、老房子,小时候爬过的那颗树以及和自己爬过树的伙伴。 19.有几个朋友,无论空间距离远近,你们之间的感觉是那样的:相见亦无事,别来常思君。 20.和老朋友信物挂碍地度过一个怀旧的下午。 21.闹些小矛盾之后与老朋友和解,丢失不起的最后并没有失去。 22.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你有一个忘年交,是那种在你觉得幼稚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大的忘年交;在你觉得你自己老气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小的忘年交。 23.有一个异性死党,你们不谈性,而且彼此的配偶相信你们。 24.循规蹈矩久了,脱离常规去做一件事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5.自己做的一件事情有了好的结果,但那只是花了你些许力气而不是经过了千辛万苦。实际上,来得容易的成功会给你更多的快乐。 26.在父母三十周年结婚纪念日,你发现你们生活的称呼司正在全线放映经典爱情片,你买到两张豪华包厢的电影票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27.看着婴儿天天成长,不但呈现新气象,仿佛你一直屹立在玫瑰树前,凝视花朵的开放。 28.几岁的孩子会玩高级游戏,觉得你很笨,非要教你。 29.无论你的事业多么成功,你都没有被人忘记是一个女人。 30.在你打扮得最漂亮的那天,在街上偶遇你很在乎的人。 31.生活中充满交易行为,在买进的时候,你得到的可以说是物廉价美;在卖出的时候,你提供的可以说是货真价实。 32.过了四十岁,你在走进医院时还像第一天上幼儿圆一样找不到方向,被老病号和医生一起嘲笑,真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 33.在一件事情即将办成的最后环节中,你被卡住了,碰巧遇到一个没有交情的人帮了你,在道谢的时候才知道,无意中你曾经给过他恩惠。事情成了,而且行善结出的善果滋味甘甜。 34.即使卖衣服是为了赚钱,但买衣服的人的确选种了他们穿在身上最好看的衣服。 35.收拾书架的时候,发现一张没有支取的存单。数目不但,但人有遗忘的财富,无论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都表明你的生活其实很有余地。 36.那个远在天涯的人,你在乎的喜欢的,突然像邮差那样在一个平常的日子按响了你的门铃。快乐徒然来临,一点没有企盼给你的消耗。 37.在堵车的时候选对了车道。看到胳膊边上水泄不通,自己却畅通无阻,那个时候对自己的直觉、运气、经验和先见之明都没有办法不满意,那是捡了便宜的快乐和自大狂的快乐。 38.两辆车追尾了,肇事者立即下了车赔礼,受害者却微笑着挥挥手,前面绿灯刚好亮了。这个世界有人在主动承担自己的过失,有人在大度的原谅,你正好做了旁观者。 39.早上醒来记得夜里的美梦。美梦不多且不丢失,实在很难得。 40.做了噩梦及时醒来,发现一切不是真的。 41.在自己扔的香蕉皮上差点跌倒,立刻把它拾起来放到垃圾桶,整个过程一直没有别人的眼光。对于希望晚上自己的人来说,把结果给大家,把过程给自己是快乐的。 42.回忆中的旅途生活。腰酸背痛过去了,腰酸背痛得来的东西却在。 43.有人告诉你幸福的指标,你发现自己的情形和那些指标多数吻合。 44.看到流星坠落或者昙花开放。暂时不停留的东西,却给自己留下了永恒,只因为它来的时候,你等候了,或者巧遇到了。 45.用磕磕绊绊的英语给老外指了路,即使自己不足,也能帮助别人。 46.把一个哭着的孩子或少女逗笑,疼惜美好得到的快乐就像亲吻玫瑰。 47.醒来发现上班已经迟到,但突然记起是周末。 48.在人群中抽身离去,仿佛消失了,一个人韬光养晦,直到有一天开门出去,天空是另外的天空,人群是别样的人群。

《一句话》PPT课件

《一句话》PPT课件
这是句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
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感受到什么?(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
(1)表现手法: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 ①“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其中a.“一句话”隐喻火种,b.“火”隐喻民众革命,c.“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压,d.“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反抗情绪。 ②a.“火山”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b.“霹雳”隐喻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和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 ③“咱们的中国”,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④“铁树开花”暗示某些人对民众革命的怀疑。
(2)反复修辞的作用:两节诗的末三句重复,仅将“突然”换成了“等到”,这用的是“反复”修辞手法。起作用:有一唱三叹之妙,不仅强调了“霹雳”和“咱们的中国”,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叠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3)语言特点:这首诗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而富于节奏感,有适于吟诵的特点。
小结
艺术特色2
反复手法的运用两节诗的末尾三句重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一方面强化了诗的主题即“霹雳”和“咱们的中国”,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两次重复的不同在于:第一次表现的是作者对它突出性的认识,第二次则强调了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
三、诗中的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两节诗的末尾三句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在情感上一唱三叹,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这首诗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2)对理想中国的追求和赞颂(“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3)对民众力量充满信心(以“火山”象征民众)

闻一多《一句话》写作背景

闻一多《一句话》写作背景

闻一多《一句话》写作背景一些论者曾根据现代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现实,指出,对觊觎中国这块“肥肉”的帝国主义来说,倡导爱国主义就是无法无天,就是犯上作乱的“祸”,这实在有些想当然,在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渗透主要还是经济形态上的,它们毕竟没有控制我们的行政大权,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对一位宣传爱国主义理论的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直接的干预;掌握着中国人生杀予夺大权的终归还是中国人自己,准确地说,是中国人自己组成的政府。

那么,是旧中国的腐朽政权禁止爱国言论吗?恐怕也不够确切。

从本质上看,一个封建专制的政权恐惧人民的力量,害怕知识分子的自觉的充满理性精神的民族意识,这毫无疑问,因为,真正的充满理性精神的民族意识,必然引向对民族历史及现实的深刻反省,必然会将思索对准腐朽的现实统治本身(闻一多后来的确是走上了这条道路),这对他们的反动统治是莫大的威胁。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封建专制政府又往往最善于用光彩夺目的、不切实际的“爱国主义”言辞来自我打扮,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们也富有利用一般的爱国情绪的本领。

——从这个意义来看,一句普普通通的感叹“咱们的中国”显然就算不上什么扰乱纲常的“灾祸”,说不定正是封建专制主义者求之不得的“敲门砖”呢!“祸”与“火”都只能是闻一多自己的,是闻一多心理意义上的,这实际上是源于诗人自我的矛盾和冲突,某一种内在情绪酝酿已久,能量奇大,一旦冲破外壳爆发出来,就会大大地破坏外在的某些平衡关系,仿佛就是“祸”、就是“火”了。

闻一多是一个颇矛盾的诗人,以外表看,行为谨慎,严肃,在生活中保持着高度的理智,以致还自称为“东方老憨”;但是,任何熟识他的人都知道,此人感情丰富,热情洋溢,拥有一个诗人的灵魂。

一内一外的这不同的生存方式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尽情发展,终究会发生闻一多剧烈的冲突。

比如诗人曾对臧克家说,诗集《死水》里充满了“火气”,“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

”他对别人称他是“技巧专家”也很恼火,这说明,从内心情感方面讲,他是更趋向于那种外向的,冲荡的情感;但是,从整部《死水》(包括这首《一句话》)来看,他又的确是位“技巧专家”,而且特别卖力地研究和实践着他的“均齐”、“和谐”的格律化方案,这又代表了他追求客观、冷静的性格。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一句话ppt课件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一句话ppt课件语文S版

(1)表现手法: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
①“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其中,“一句话”隐喻火种,b “火”隐喻民众革命, “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 镇压,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反抗 情绪。 ②“火山”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 喻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和民众 革命的坚定信心。 ③“咱们的中国”,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 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④“铁树开花”暗示某些人对民众革命的怀疑。
创作背景
《一句话》选自诗集《死水》,写于1925年
诗人留美回国之后,当时诗人目睹了帝国主义
的剥削和祖国的贫困,更看到了中国人民高昂
的斗争热情和英雄气概,诗人有感而发。以抑
不住的喜悦,昂扬旺盛的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预言苦难的祖
国必将获得新生,写了这首诗。
字词学习
• 生字
jiān pī lì

• 新词


缄默
霹雳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对黑暗中国的揭露,对理想
中国的赞颂,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众革命 胜利的坚定信心和渴望建立人民当家做主 的“咱们的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课堂练习
•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缄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树开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1.百闻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齐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人拾柴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

一句话

一句话闻一多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

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

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

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

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赏析课文闻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一句话》的写作背景

《一句话》的写作背景

《一句话》的写作背景《一句话》的写作背景, 《一句话》闻一多的写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背景, 闻一多的《一句话》写作背景~~~~急呀!《一句话》:是闻一多先生诗作。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 。

这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现代诗一句话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意思?一句话是闻一多先生诗作。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 。

这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染烘托。

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谁能用一句话简要介绍郭沫若《石榴》的写作背景~国外敌逼,国内民乱, *** 坚持抗战用借代的写作方法写一句话远处来了一群红领巾。

绝句的写作背景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一句话》写作背景
一些论者曾根据现代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现实,指出,对觊觎中国这块“肥肉”的帝国主义来说,倡导爱国主义就是无法无天,就是犯上作乱的“祸”,这实在有些想当然,在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渗透主要还是经济形态上的,它们毕竟没有控制我们的行政大权,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对一位宣传爱国主义理论的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直接的干预;掌握着中国人生杀予夺大权的终归还是中国人自己,准确地说,是中国人自己组成的政府。

那么,是旧中国的腐朽政权禁止爱国言论吗?恐怕也不够确切。

从本质上看,一个封建专制的政权恐惧人民的力量,害怕知识分子的自觉的充满理性精神的民族意识,这毫无疑问,因为,真正的充满理性精神的民族意识,必然引向对民族历史及现实的深刻反省,必然会将思索对准腐朽的现实统治本身(闻一多后来的确是走上了这条道路),这对他们的反动统治是莫大的威胁。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封建专制政府又往往最善于用光彩夺目的、不切实际的“爱国主义”言辞来自我打扮,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们也富有利用一般的爱国情绪的本领。

——从这个意义来看,一句普普通通的感叹“咱们的中国”显然就算不上什么扰乱纲常的“灾祸”,说不定正是封建专制主义者求之不得的“敲门砖”呢!
“祸”与“火”都只能是闻一多自己的,是闻一多心理意义上的,这实际上是源于诗人自我的矛盾和冲突,某一种内在情绪酝酿已久,能量奇大,一旦冲破外壳爆发出来,就会大大地破坏外在的某些平衡关系,仿佛就是“祸”、就是“火”了。

闻一多是一个颇矛盾的诗人,以外表看,行为谨慎,严肃,在生活中保持着高度的理智,以致还自称为“东方老憨”;但是,任何熟识他的人都知道,此人感情丰富,热情洋溢,拥有一个诗人的灵魂。

一内一外的这不同的生存方式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尽情发展,终究会发生
闻一多剧烈的冲突。

比如诗人曾对臧克家说,诗集《死水》里充满了“火气”,“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

”他对别人称他是“技巧专家”也很恼火,这说明,从内心情感方面讲,他是更趋向于那种外向的,冲荡的情感;但是,从整部《死水》(包括这首《一句话》)来看,他又的确是位“技巧专家”,而且特
别卖力地研究和实践着他的“均齐”、“和谐”的格律化方案,这又代表了他追求客观、冷静的性格。

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结构方式,这一“矛盾”的特征在他的爱国主义问题上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美国生活给他留下的屈辱、对中国现实的感慨以及他那深厚的国学教育都使得诗人在感情世界方面不断凝聚着爱国主义的能量,燃烧着,有时真到了超乎于诗,超乎于语言艺术的局限,它似乎就要升腾起来,直立起来,逼着诗人转化为某种惊世骇俗的行动。

“咱们的中国”,韵味无穷,“咱们”一词已经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那强烈的主人意识、个性意识,它的潜台词就是:这中国是我们大家的,不能任其衰弱毁灭,也不允许那些“行尸走肉”将它断送!结合《长城下之哀歌》、《死水》等篇章来看,诗人显然特别看重这“咱们”二字。

于是,对祖国的热爱就凝结、转移为对某种中国同胞(包括专制统治者)的愤懑与抨击,尽管这一抨击是隐晦的,但它所需要的能量已经完全贮存在了这“青天里的霹雳”里。

与之同时,闻一多实在又是一个厚道的人,往西单臭水沟里扔破铜烂铁又已经是“够意思”的了,他并没有决心努力在“咱们”一词上大作文章,他不是那种向同胞争夺地位、名份的人,至于行动上的争斗就更是不可能了。

闻一多回国以后曾有机会进入更高的政治、社会圈子,有可能真正干预“咱们的中国”,但事实上他都放弃了,并在《死水》之后转入到更沉静的书斋生活中。

压制与克制并不取消冲动,相反,越是努力在理智状态下保持外在的平衡,那日益澎涨的感情一旦冲决而出,就将彻底破坏我的心理平衡,成为个人的“灾祸”,燃烧为可怕的烈焰。

对此,闻一多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在他的主观感受中,这口气在他心中游走了好久好久,足足可以与我们民族五千年漫长的历史相抵。

他压抑着,忍受着,沉默着,但毕竟是“火山的缄默”,终于有一天是会喷发而出的。

他向某种“同胞”发出了警告,即便是铁树也可以开花,当我的“火气”爆发时,你可不要害怕!
就这样,在诗的“白日梦”里,憨直的闻一多完成了他复仇式的宣泄,尽管他最强烈的最忍无可忍的情感最终还是简化成一个偏正词组:咱们的中国。

就在这一短促的感叹里,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智与情感,犹疑与果敢,现实与理想都得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