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智能环保公交车系统

目录

一、方案论证 (1)

(一)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1)

(二)系统组成框图 (3)

二、设计实现 (4)

(一)硬件电路图 (4)

(二)软件设计 (6)

三、调试与应用 (8)

(一)测试仪器清单 (8)

(二)功能测试 (8)

四、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附录:程序代码 (9)

智能小车环保公交车系统

摘要:本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具有自动寻迹、到站检测、自动靠站、语音播报、液晶显示等功能的智能公交车系统,为充分体现当前的环保需求,本系统采用了非电池电源进行供电。在系统设计中运用了红外检测、大容量电容电池、ISD4004语音播报系统、LCD12864液晶显示等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关键词:智能公交车;STC89C52;自动寻迹;语音播报

一、方案论证

(一)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1、控制模块

方案一:采用凌阳61板,它是16位的控制器,体积小,驱动能力高、结果简单、中断处理能力强,尤其适用于语音处理和识别部分,但价格比较贵。

方案二:STC89C52是一种低电压、高性能的COMS 8为单片机,片内8K程序存储器是FLASH工艺的,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的方式瞬间擦除、改写,对开发设备的要求很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且价格比较低廉,市场供应充足。

从价格方面考虑,我们选择方案二。

2、电机选择

方案一: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比较简单,只需给电机的两根控制线加上适当的电压即可使电机转动起来,电压越高则电机转速越高。对于直流电机的速度调节,可以采用改变电压的方法,也可采用PWM调速方法。PWM调速就是使加在直流电机两端的电压为方波形式,通过改变方波的占空比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

方案二:步进电机。由于其转过的角度可以精确的定位,可以实现小车前进路程和位置的精确定位。虽然采用步进电机有诸多优点,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较低,随转速的升高而下降,且在较高转速时会急剧下降,其转速较低,不适用于小车等有一定速度要求的系统。所

以我们放弃了本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一。

3、电机驱动模块

方案一:采用专用芯片L298N作为电机驱动芯片。L298N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比较高,一片L298N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而且还带有控制使能端。且可用PWM进行调速,用该芯片作为电机驱动,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

方案二:采用H型全桥式驱动电路,由分立元件构成电机驱动电路,很方便的实现直流电机的四象限运行,分别对应正转、正转制动、反转、反转制动。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性能不稳定,所以我们放弃用分立元件H桥作为驱动电路。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一。

4、寻迹模块

方案一:采用反射式红外发射—接收对管,检测路面的黑色引导线。当发出的红外线照到白线上时,光线被反射,接收管接收到光线的照射,输出为低电平;当发出的红外线照到黑线上时,光线被吸收,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输出高电平。且红外对管对黑线的识别率较高,且不易受外界光线的影响,能可靠的实现线路检测。

方案二:采用光敏电阻实现对黑线引导线的识别。此方案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光敏电阻极易受外界光线的影响,容易造成误判,使小车失去控制。所以我们放弃本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一。

5、站台检测模块

方案一: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反应速度灵敏,距离远,受外界干扰小,但外界电路复杂。所以我们放弃了选择超声波传感器。

方案二:采用成品红外发射接收探头,其使用方便,实现简单。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二。

6、语音模块

方案一:选择专门的语音存储芯片ISD1420,通过单片机进行录放音的控制。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但地址模式占用的IO端口比较多,存储空间较小,智能存储总计20S的语音,无法进行语音识别。为了更好的识别语音功能,所以我们放弃了本方案。

方案二:选用ISD4004芯片实现语音播报,特点是记录声音没有段长度限制,并且声音记录不要A/D转换和压缩的,其采用FLASH作为存储介质,不要电源可保持数据长,可重复

使用多次。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二。

7、显示模块

方案一:使用传统的数码管作为显示部分,数码管具有低能耗,低损耗等特点,但本设计要求显示汉字和符号,所以我们放弃了选择数码管作为显示部分。

方案二:采用12864液晶显示屏。液晶屏具有轻薄短小,耗电量低,无辐射危险可视面积大,能够显示汉字和符号,画面效果好,分辨率高,并且能够满足本设计的要求。所以我们选择了液晶显示屏。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二。

8、电源模块

由于本设计要求非电池供电,所以我们选择运用电容作为电源。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给小车提供电压。

9、电子公交站

由于本设计要求我们设计两个电子公交站,我们选择用发光二极管制作公交站,制作方便,电路简单。

(二)系统组成框图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我们最终确定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直流电机,并且L298作为电机的驱动电路,利用C语言编程来实现电机的调速;寻迹模块采用红外对管,运用ISD4004来进行语音报站,用液晶显示屏显示站名。总体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二、设计实现

(一)硬件电路图

1、电机驱动电路

把L298的5、7、10、12引脚接到单片机上,2、3、13、14分别接左右两电机,电路中的二极管起保护电路的作用,通过对单片机的编程来实现对电机的正反转的控制,还可以实现两个直流电机的PWM 的调速。电路图如图2所示。

2、 语音播报电路

ISD4004 系列工作电压3V,单片录放时间8 至16 分钟,音质好,适用于移动电话及其他便携式电子产品中。芯片采用CMOS 技术,内含振荡器、防混淆滤波器、平滑滤波器、音频

STC89C52

显示模块

语音播报模块

电机驱动模块

寻迹模块

电源电路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站台检测模块

图2 电机驱动电路

放大器、自动静噪及高密度多电平闪烁存贮陈列。芯片采用多电平直接模拟量存储技术, 每个采样值直接存贮在片内闪烁存贮器中,因此能够非常真实、自然地再现语音、音乐、音调和效果声,避免了一般固体录音电路因量化和压缩造成的量化噪声和"金属声"。采样频率可为 4.0,5.3,6.4,8.0kHz,频率越低,录放时间越长,而音质则有所下降,片内信息存于闪烁存贮器中,可在断电情况下保存100 年(典型值),反复录音10 万次。

图3 语音播报电路图

3.寻迹电路

(二)软件设计1.程序流程图

2.寻迹算法

用单片机T1中断检测寻迹状态,当中间探头在线时直走,当中间和左边或者左边探头在线时左转,当中间和右边或者右边探头在线时右转。

图5 程序流程图

开始 初始化

开始寻迹

判断是否遇到障碍

显示

语音播报

判断小车底部寻迹传

感器的状态

停止寻迹

显示

结束

加到全速

减速

判断是否是第二个站台停止30S

3.站台检测算法

当红外探头检测到站台时,返回给单片机0信号。T0中断执行PWM减速,同时执行放音程序并显示。

三、调试与应用

(一)测试仪器清单

仪器名称用途

台式PC 下载程序

数字万用表测量相关端点的电压、电流

秒表计时

(二)功能测试

测试项

次数

到B站

时间

(s)

语音播

报时间(s)

靠站停止

时间(s)

到C站

时间(s)

小车中心

与站台标识偏

移距离(cm)

1 24 5 30 110 0.3cm

2 2

3 5 30 115 0.2cm

3 22 5 30 112 0.1cm

四、结束语

通过各种方案的讨论与测试,经过多次的软硬件的调试,不断地对系统的优化,我们最终能够实现小车能够按照规定的路线寻迹,并且能够实现在到站前检测到站台,同时语音播报,在播报后停止30S后再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软件编写,同时与本组其他配合进行软硬件联调,了解掌握的相关芯片的使用,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2]胡永庆,田日才:闪速存储器硬件接口和程序设计中的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应用2001(11);

[3]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孙育才:MCS- 51 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出版。

附录: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data P0

sbit P10=P1^0;//小车最左循迹传感器

sbit P11=P1^1;//小车中间循迹传感器

sbit P12=P1^2;//小车最右循迹传感器

sbit P13=P1^3;//小车底部左边传感器

sbit E_A=P1^5;

sbit E_B=P1^6;

sbit P17=P1^7;

sbit P20=P2^0;//电机右正

sbit P21=P2^1;//电机右负

sbit P22=P2^2;//电机左正

sbit P23=P2^3;//电机左负

sbit cs_4004=P3^0;

sbit mosi_4004=P3^1;

sbit sclk=P3^2;

sbit P27=P3^3;

sbit e=P2^4;

sbit rs=P2^5;

sbit psb=P2^6;

uchar dis1[]={"前方到达B!"};

uchar dis2[]={"前方到达C!"};

uchar dis3[]={"车辆行驶中!"};

uchar dis4[]={"停靠站台!!"};

uchar dis5[]={" "};

uchar t=0,tmp1,m2=0,tmp2,m1=0,a=0,b;

void delay_1s()

{uint i,j;

for(i=0;i<255;i++)

for(j=0;j<257;j++);

}

void delay(uint j)

{

for(j;j>0;j--);

}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

rs=0;

e=0;

P0=com;

delay(5);

e=1;

delay(5);

e=0;

}

void write_data(uchar dat) {

rs=1;

e=0;

P0=dat;

delay(5);

e=1;

delay(5);

e=0;

}

void pos(uchar X,uchar Y)

{

uchar pos;

if(X==0)

{X=0X80;}

else if(X==1)

{X=0X90;}

else if(X==2)

{X=0X88;}

else if(X==3)

{X=0x98;}

pos=X+Y;

write_com(pos);

}

void write_com_4004(uchar com) {

uchar m,i,j;

sclk=0;

m=com;

for(i=0;i<8;i++)

{

m=_cror_(m,1);

j=m<<1;

mosi_4004=CY;

sclk=1;

sclk=0;

}

}

void write_add_4004(uint add) {

uchar i;

uint m,j;

sclk=0;

m=add;

for(i=0;i<16;i++)

{

m=_iror_(m,1);

j=m<<1;

mosi_4004=CY;

sclk=1;

sclk=0;

}

}

void stopmode()

{

cs_4004=1;

sclk=0;

cs_4004=0;

write_com_4004(0x30);

cs_4004=1;

}

void powerup()

{

cs_4004=1;

sclk=0;

cs_4004=0;

write_com_4004(0x20);

cs_4004=1;

}

void set_play(uint add) {

uint m;

cs_4004=1;

sclk=0;

m=add;

cs_4004=0;

write_add_4004(m); write_com_4004(0xe0); cs_4004=1;

}

void play()

{

cs_4004=1;

sclk=0;

cs_4004=0;

write_com_4004(0xf0); cs_4004=1;

}

void play_4004(uint add) {

uint m;

m=add;

powerup();

delay(5118);

set_play(m);

play();

}

void zuo()

{

P20=1;

P21=0;

P22=0;

P23=1;

}

void you()

{

P20=0;

P21=1;

P22=1;

P23=0;

}

void zhi()

{

P20=1;

P21=0;

P22=1;

P23=0;

}

void ting()

{

P20=0;

P21=0;

P22=0;

P23=0;

}

void motor(uchar index, char speed) {

if(speed>=-100 && speed<=100)

{

if(index==1)

{

m1=abs(speed);

if(speed<0)

{

P20=0;

P21=1;

}

else

{

P20=1;

P21=0;

}

}

if(index==2)

{

m2=abs(speed);

if(speed<0)

{

P22=0;

P23=1;

}

else

{

P22=1;

P23=0;

}

}

}

}

void init()

{

psb=1;

write_com(0x30);

delay(5);

write_com(0x0c);

delay(5);

write_com(0x01);

delay(5);

TMOD=0x12;

TH0=0x9B;

TL0=0x9B;

TH1=(65536-1000)/256;

TL1=(65536-1000)%256;

EA=1;

ET0=1;

ET1=1;

TR1=1;

}

void timer0() interrupt 1

{

if(t==0)

{

tmp1=m1;

tmp2=m2;

}

if(t

if(t>=100) t=0;

}

void timer1() interrupt 3

{

TH1=(65536-1000)/256;

TL1=(65536-1000)%256;

if(P10==1&&P11==0&&P12==1) zhi(); if(P10==1&&P11==1&&P12==0) zuo(); if(P10==0&&P11==1&&P12==1) you();

if(P10==1&&P11==1&&P12==0) zuo();

if(P10==1&&P11==1&&P12==1) zhi(); if(P10==0&&P11==0&&P12==1) you(); if(P10==1&&P11==0&&P12==0) zuo(); if(P10==0&&P11==0&&P12==0) zhi(); }

void main()

{

uchar i,k;

init();

E_A=0;

delay_1s();

delay_1s();

E_A=1;

while(1)

{ pos(0,0);

k=0;

while(dis5[k]!='\0')

{

write_data(dis5[k]);

k++;

}

pos(1,1);

k=0;

while(dis3[k]!='\0')

{

write_data(dis3[k]);

k++;

}

if(P17==0)

{ a++;

if(a==1)

{

TR0=1;

pos(1,1);

k=0;

while(dis1[k]!='\0')

{

write_data(dis1[k]);

k++;

}

P27=0;

play_4004(0x00);

for(i=100;i>50;i--)

{

motor(1,i);

motor(2,i);

delay(1800);

}

stopmode();

}

if(a==2)

{

TR0=1;

pos(1,1);

k=0;

while(dis2[k]!='\0') {

write_data(dis2[k]); k++;

}

P27=0;

play_4004(0x0a);

for(i=100;i>50;i--) {

motor(1,i);

motor(2,i);

delay(1800);

}

a=0;

stopmode();

}

}

if(P13==0)

{

TR1=0;

ting();

pos(1,1);

k=0;

while(dis4[k]!='\0')

{

write_data(dis4[k]); k++;

}

for(b=0;b<55;b++)

{

delay_1s();

}

TR1=1;

zhi();

delay(1000);

for(i=50;i<100;i++) {

motor(1,i); motor(2,i); delay(1800); }

}

}

}

(整理)自动控制综合设计_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

自动控制综合设计 ——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学校: :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四系统总体方案及思路 1系统总体结构 2控制机构与执行机构 3控制规律 4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5系统的开发平台 6系统的主要特色 五具体设计 1系统的硬件设计 2系统的软件设计 六系统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汽车的普及造成了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严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恶化,造成交通事故频发,但专家往往在分析交通事故的时候,会更加侧重于人与道路的因素,而对车辆性能的提高并不十分关注。如果存在一种高性能的汽车,它可以自动发现前方障碍物,自动导航引路,甚至自动驾驶,那将会使道路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与改善。本系统即为实现这样一种高性能汽车而设计。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对智能汽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通畅、高效。对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极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以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 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1)系统中心控制部件(单片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频率最高可达到25MHz,能保障系统的实时性。 (2)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均应采用抗干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技术、电磁兼容性分析、数字滤波技术等。 (3)系统具有电源实时监控、欠压状态自动断电功能。 (4)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视频监控毕业设计

视频监控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1.1 选题背景 0 1.2 研究意义 (1)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方案制定 (3) 2.1功能性分析 (3) 2.2可行性分析 (3) 2.3设计的主要目标任务 (3) 第三章模块特性介绍 (4) 3.1 S3C2440嵌入式系统开发板简介 (4) 3.2 芯片特性简介 (5) 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 (6) 4.1 系统的硬件框图 (6) 4.2电源部分 (7) 4.3 JTAG接口 (8) 4.4 复位系统 (9) 4.5 CSI摄像头接口 (10) 4.6 10/100M网卡接口 (11) 4.7 RS232接口 (11) 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13) 5.1开发板Bootloder的烧写 (13)

5.2开发板系统内核的烧写 (14) 5.3开发板根文件系统的烧写 (15) 5.4 Cmos摄像头的驱动程序 (16) 5.5平台的移植 (16) 5.6视频信息显示页面(包括远程登录的登陆界面) (16) 结论(结语)部分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0)

第一章前言 1.1 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对自身安全方面的需求有了巨大的提高,不仅仅是个人,很多企业也在这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人们需求有一种高性能的安防技术来为自己提供保障。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迅速,信息传输技术五花八门,通过对一些传统上的技术进行升级实现了很多高性能的安防技术,采用视频监控是其中一种。视频监控业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上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是协助公共安全部门打击犯罪、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宽带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视频监控正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政府、娱乐、医疗、酒店、运动等其他各种领域。视频监控作为一种传统视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视频监控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视频技术不断的发展情况下,视频监控目前可分为两大类: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络监控(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 )。 1、视频监控的数字化首先应该是系统中信息流(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从模拟状态转网络视频编解码器为数字状态,这将彻底打破“经典闭路电视系统是以摄像机成像技术为中心”的结构,根本上改变视频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传输、系统控制等的方式和结构形式。信息流的数字化、编码压缩、开放式的协议,使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这就是系统集成的含义。 2、视频监控的网络化将以这系统的结构将由集成式向集散式系统过渡,集散式系统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具有微内核技术的事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实现抢先任务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组成集散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统化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毕业设计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毕业 设计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对信息服务和安全防范的要求尤为突出.如何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智能化小区家庭智能管理系统中,对住户家庭火灾、入室盗窃等警情的实时监控,住宅内出入权限的控制以及建筑物内实时的图像监控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热点技术。 安全防范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建筑中,安全防范系统综合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构成一个先进、可靠、经济、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安全性、灵活性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是系统关键所在。其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正是安全防范系统技术关键所在。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当前国际流行的现场总线技术以及BACnet数据通讯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维护经济型智能建筑家庭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实现防盗、防灾、自动报警和远程监控等功能。利用单片机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串行口传给PC机,PC 机完成数据的运算、存储、和打印。 关键词: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BACnet通讯协议c#语言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1.1 课题背景 (3) 1.2 研究目标 (4) 1.3 国内外发展情况比较 (5) 1.3.1国外的发展动态及其趋势 (5) 1.3.2国内的发展动态及其趋势 (5)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6) 第二章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概述 (7) 2.1 基本概念和定义 (7) 2.1.1 智能化建筑概述 (7) 2.1.2 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 (8) 2.1.3 安全防范系统概述 (8) 2.2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相关技术与协议 (8) 2.2. 1 BACnet数据通信协议 (9) 2.2. 2 智能建筑中现场总线技术 (11) 2.2. 3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 (11) 第三章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13) 3.1 安全防范系统的体系结构 (13) 3.1.1 安全防范系统的构成 (13) 3.1.2 安全防范系统按功能分类 (14) 3.2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15) 3.2. 1 安全防范系统架构设计 (15) 3.2. 2 防盗报警系统 (16) 3.2. 3 门禁系统 (17) 3.2. 4 监控系统 (19) 第四章安全防范系统系统实现 (21) 4.1系统开发环境 (21)

智能家居系统论文

家居智能总线式开关系统 系别: 电子工程系 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应用电子(3) 完成时间: 10年5月

家居智能总线式开关系统 绪论: 智能家居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日本和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的住宅产业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我国智能家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对于居住环境智能化、舒适程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这给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 很大的市场空间。由于我国的居住模式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人口众 多,城市多以密集型住宅为主,这造成了国内外在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技术上存在 了很大的差别。国内智能化更多地注重于整个小区智能化的建设。最早从做对系 统开始,并且逐渐由过去的非可视对讲过渡到目前的以黑白可视对讲为主流,同 时一些集成了安防功能、抄表功能,短信息等功能的对讲产品出现并在一些地区 应用。由于可视对讲的发展迅速,一些厂家的宣传,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小区只要做可视对讲或者综合布线就称得上智能化小区。随着对智能家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智能化的真正主体是家居的智能化,更多地体现在家庭内部自动化。 关键字: 红外线,AT89C51,总线,双音多频DTFM,MT8880

目录 摘要与关键字 (3) 第一章课题描述 1.1课题简介 (3) 1.2系统功能要求 (4)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方案论证与选择 (4) 2.2 智能总线式开关的设计 (10)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3.1 通信结点电路 (19) 3.2电源电路设计 (31) 3.3 AT89C51芯片简介 (32) 第四章软件系统的设计 4.1 软件组成及结构 (37) 4.1.1 主机程序流程 (37) 4.1.2 分机程序流程 (38) 4.2 用普通I/O口控制MT8880的软件实现 (39) 4.2.1 MT8880初始化子程序 (39)

智能家居安全系统毕业论文

编号: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家居物联网安全系统的研究 学院名称: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组负责人: 填表时间:年月 重庆有电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 物联网正在以超越“爆炸”的速度发展,其对世界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智能家居是现代家居生活的一种趋势,以至于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博览会上,家居智能作为“十二五”规划中工信部主推应用领域之一,家居系统产品或网络家居得以展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成熟,考虑到智能家居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如何对住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及现有家居安全系统存在的局限性,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度网络化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被设计出来。该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针对对非授权访问进行检测、拦截和报警进行设计。本设计涉及到两个节点(CC2530芯片为主控芯片的开发板),一个用作协调器节点,一个用作终端设备;协调器负责组建网络,并维护网络,与PC电脑相连,终端设备负责控制各个功能模块的正常工作,并把数据传递给协调器节点。另外功能模块主要有温湿度采集模块、烟雾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和人体红外传感模块。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原理方面对家居物联网的安全系统进行研究,另外也从硬件方面做了很简易的家居环境安全监测系统。 【关键词】智能家居系统物联网技术家居安防传感器网络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智能家居 (2) 第一节智能家居的概述 (2) 第二节国内外智能家居的发展状况 (2) 一、国内智能家居的现状 (2) 二、国内的相关政策 (3) 三、国外智能家居的现状 (3) 第三节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问题 (4) 第四节本章小结 (5) 第二章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 (6) 第一节物联网技术 (6) 第二节IEEE 802.5.4/ZigBee无线通信标准 (7) 一、IEEE 802.15.4标准简介 (7) 二、ZigBee标准简介 (8) 第三节家居物联网安全系统的研究 (10) 一、家居物联网系统 (10) 二、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11) 第四节本章小结 (11) 第三章课题的硬件描述 (12) 第一节设计总框图 (12) 第二节CC2530芯片及最其小系统介绍 (12) 一、CC2530芯片简介 (12) 二、CC2530最小系统组成 (14) 第三节功能模块介绍 (15) 一、温湿度检测模块 (15) 二、烟雾检测模块 (17) 三、人体红外探测模块 (18) 四、光敏传感器模块 (19) 五、显示模块 (20) 六、继电器模块 (22) 第四节本章小结 (23)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视频监控专家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 设计论文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系统建设的目标及支持说明 (1) 3.设计依据 (3) 4.基本功能 (3) 5.综合功能 (3) 6.工程设计原则 (5) 6.1. 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监督监管工作 (6) 6.2. “高起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规划制定原则 (5) 6.3. 良好的扩充性 (6) 6.4. 系统安全可靠性 (6) 6.5. 系统超前性 (6) 6.6. 系统的可操作性 (7) 6.6. 系统的安全性 (7) 7.缩略语 (7) 8.系统总体设计 (7) 8.1. 系统架构 (8) 8.1.1. 总体架构 (8) 8.1.1.1.用户界面层 (9) 8.1.1.2.系统应用层 (9) 8.1.1.3.设备接入层 (10) 8.1.2. 平台特点 (10) 8.1.2.1.集成功能 (10) 8.1.2.2.调度功能 (11) 8.1.2.3.电子预案功能 (11) 8.1.2.4.地理信息图形化管理 (12) 8.2. 视频监控系统 (12) 8.2.1. 网络架构 (12) 8.2.2. 系统的主要功能 (13) 8.2.2.1.地理信息图形化管理 (13) 8.2.2.2.监控中心管理 (14) 8.2.2.3.本地/远程实时监视 (14) 8.2.2.4.本地/远程录像回放 (15) 8.2.2.5.语音对讲与广播 (16) 8.3. 电站仪器仪表状态监控(采用全景图像) (17) 8.4. 移动视频 (18) 8.5. 智能分析系统 (19) 8.5.1. 系统构成 (19) 8.5.2. 应用于变电站的分析分类 (21) 8.5.2.1 监控盲区的弥补 (21) 8.5.2.2高清晰无线手持式摄像机 (22) 8.5.2.3可实现昼夜监控-热红外技术 (23) 8.5.2.3优越的智能检测技术 (23)

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 一、系统目标: (1)机器视觉系统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光线变化,特别要能够适应汽车经过桥洞时的光线变化; (2)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实时识别车道,识别频率不低于25Hz; (3)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实时识别前方车辆型障碍,识别频率不低于20Hz,相对距离误差小于2m; (4)在高速公路上,能实现无人驾驶自动巡航功能,车速不低于120km/h; (5)能够实现危险报警和自动紧急制动。 二、需求分析: 回顾汽车发展的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其控制方式从未发生过根本性改变,即由人观察道路并驾驶车辆,形成“路一人一车”的闭环交通系统。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这种传统车辆控制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例如安全性低(交通事故)和效率低(交通堵塞)。最新调查表明,9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交通堵塞也大都与驾驶员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关。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人”从交通控制系统中请出来,形成“车一路”闭环交通系统,从而提高安全性和系统效率。这种新型车辆控制方法的核心,就是实现车辆的无人自动驾驶。不同于人工驾驶的一般道路车辆的结构,无人驾驶车辆为了适应无人驾驶的需要,尤其独特的机械结构。 智能驾驶技术为车辆驾驶提供了巨大方便,井大走减轻了驾驶压力,特另是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专家霞吾,汽车驾驶韵智能化碍是2l世纪汽车发

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系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这就要求传感器能识别在同车道上前后方行驶的汽车,并能在有障碍时提醒驾驶员或者自动改变汽车运行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也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安全驾驶系统,如碰撞报警系统(cw )、偏向报警系统(LDW)和智能巡游系统(ICC)等。国内在这些方面也一定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j。现代的交通系统和未来将要出现的自动车辆系统(AVS)均要求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以便于对车辆进行交通监视和跟踪以及多传感息融合。未来AVS异类传感器包括视频传感器、激光扫描仪和雷达传感器等,融合的目的在于把目标输入到路径规划系统中去。简单地说,所谓智能汽车就是在网络环境下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武装的汽车,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使汽车具有自动识别行驶道路、自动驾驶、自动调速等先进功能]。智能驾驶是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新技术” 三、系统原理: 传感器信息融合实际上是人对人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功能模拟。是针对一个系统 使用多种传感器这一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关于数据处理的研究,它利用多个传感器获得的多种信息,得出对环境或对象特征的全面、正确认识,克服了单一传感器给系统带来的误报风险大、可靠性和容错性低的缺点。如图1所示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示意图,传感器之间的冗余数据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传感器之间的互补数据扩展了单一传感器的性能。在多传感器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时变的或者非时变的,实时的或者非实时的,模糊的或者确定的,精确的或者不完整的,相互支持的或者互补的。多传感器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 控制系统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 姓名:杨久州班级:机电一班学号: 7631 前言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智能交通系统(ITS)和无人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共同对新一代智能交通工具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智能车辆技术迅速成为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研究课题,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个能够较好地解决世界性的交通拥堵、大量的燃油消耗和污染问题的先进体系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一般来说,ITS 由智能车辆、运营车辆管理系统、旅行信息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组成,智能车辆作为其核心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高度发达的智能车辆技术,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车辆(Intelligent Automotive),又称自主车辆(Autonomous Vehicle)或无人地面车辆(UGV),集成了车辆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强交叉科学技术,它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在近十年间,智能车辆技术的研究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大量高校、企业以及相关科学家的关注,各国政府和军事部门也对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智能车辆技术因此在短期内得到了飞跃性的

发展。 1.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 从1%0年开始,为了改进汽车的操控性能,美国ohio大学的一些研究工作者开始进行汽车侧向跟踪控制和纵向跟踪控制研究,该项研究持续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stanfoul研究所在进行人工智能研究中,开发了Shakey移动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试验平台。1973一1981年间由Hans.Moravec在Stanford研究所领导的stanford。art工程则第一次实现了自主驾驶。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军方和一些大型汽车公司对自主驾驶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军方先后组织了多项车辆自主驾驶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DARPA的ALV项目,DARPA的DEMo一H计划、DEMo一111计划等。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试图将自主驾驶技术应用到军事上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其它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也都在进行自主驾驶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大型汽车公司则更加注重汽车自主 驾驶研究,以期提高汽车性能。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摘要 智能家居作为家庭信息化的实现方式,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将是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对智能家居的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容易实现,方便操作,贴近使用的设计理念,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为控制终端,并采用包括红外遥控、按键、Web界面等在内的多个控制源来控制家用电器。本文的二至四章描述了整个设计的软、硬件部分的具体实现,第五章是根据设计好的功能搭建了一个具体的环境实例。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单片机、STC89C52、多源控制

Abstract Smart Home as the implement mode of Family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The networking because of its huge prospect to develop .It will be a real way during the Smart Home`s development .Networking means a lot to the Smart Home .This article base on the design concept of trying to use easiest way to deliver handle and closing to use .We take the STC89C52 as the control core of the design .The relay as the control terminal mean .While we also use the trared remote control key webpage etc to control the home appliances . Two to four chapters of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to achieve the specific. Chapter V is based on features designed to build a specific environment instance. Key word:Networking、Intelligent、Home、Microcontroller、STC89C52、multi-source control

毕业设计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设计 摘要 随着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种安全防范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且随着信息、网络、通信及多媒体等技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同时,视频监控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对视频监控的研究由此成为热点。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且融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己成为监控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嵌入式网络数字视频监控软件的研究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客户端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思想对客户端软件系统进行了模块的划分和细化,依次介绍了各子系统的设计和主要功能函数的设计,其中包括以下重要内容:网络客户端登陆;网络客户端视频预览;网络客户端视频下载;网络客户端视频播放。 文章中的视频监控系统客户端的编程实现使用VC++语言开发,结合视频标准的相关知识,并且采用海康威视的采集卡和开发包。 本文涉及的工作是对监控中心的实现进行研究和实践,它提出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有一定代表性,对相关领域的设计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视频监控,客户端,视频预览,视频下载

Abstract As people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for security, Video Surveillance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ans of preven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ublic attention. With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permeate all areas of human life, video surveillance has also begun into people's lives。Video Surveillance is becoming a hot spot. Based on embedded digital and network ,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combine the Internet and th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Video surveillance has been becoming a trend in the monitoring field. Therefore, digital video surveillance software embedded network research will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enormou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the client softwar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design and modular software design software on the client system and refining division of the module, in turn, introduced the various subsystems of the design and main functions of the design funct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key elements: Network Client Login; Network Client main interface design; main interface of the system settings; video file playback; video file retrieval. The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client programming use VC++ means.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of video standards, skilled use of DirectX, and using Hikvision capture card and Development Kit. This work involved monitoring center is the realizatio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rais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have some representation on the design of related fields i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Video Surveillance, Client ,Video Preview,Video Download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中国安居工程需要大力发展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需要建立并完善安全文明小区防盗报警网络系统体系。如何解决在当前每个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设满足防范功能及可靠性需求的安全文明小区防范防盗报警网络系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方案是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所设计的可行实施方案。 小区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是智能小区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系统,主要包括防盗报警、煤气泄漏报警、消防报警等。小区管理极为重要的内容是确保住宅,住户安全,生活中,人人都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求助情况,现代居住的格局,邻里常年不来往已是常事,家庭生活稳密性、封闭,性越来越强。因此,小区安全防范及报警系统是具有先进的设计和设备,并为小区住户的安全提供保障的必要系统。 我国的安防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小区内的每个住户单元安装一台报警主机,住户可选择安装在住户门口、窗户处安装声检、紧急求助,烟雾/煤气探头、瓦斯探头,等报警感知设备,报警主机通过总线与管理中心的电脑想连接,进行安防信息管理。如果发生盗贼闯入、抢劫、烟雾、燃汽泄露,声音过高等紧急事故,传感器就会立即获知并由报警系统即刻触发声光警报以有效恫吓企图行窃的盗贼;系统还会迅速向报警中心传送报警信息;报警中心接到警情后立即自动进行分辨处理,迅速识别判定警报类型、地点、用户,中心据此派出机动力量采取相应解救措施;系统具备24小时防破坏等并自我监视,一旦有任何被破坏的迹象也会即刻报警。总之,无论白天黑夜,你离家在外还是在家休息,电子保安时时刻刻保护的安全,这正是能为家人、家庭、财产所做的最有效的安全防盗保护措施。

汽车智能化报告

关于汽车智能化的报告 鲁居印 15101415 1006465719@https://www.360docs.net/doc/795065468.html, 钟鸿敏 15101417 1326872385@https://www.360docs.net/doc/795065468.html, 孙坚 15101427 260237727@https://www.360docs.net/doc/795065468.html, 吉大汽院车辆14班 2010/11/14 摘要Abstract 本报告对汽车智能化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如何应用智能化解决汽车工业中的安全和拥堵问题。在汽车工业迈向驾驶无人化的进程中,提出了在一定环境下根据计算机记忆系统和传感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的设想。 This report makes a conclusion of the functions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ce and discusses how to use intelligence to solve the safety and congestion problem in automobile industry. During the process to driving without person, we put forward to an imagination that we can achieve driving with no person in addition to computer memory system and sense system under designated environment. 前言Instruction 智能化汽车是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智能车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研究

智能家居毕业设计

摘要 智能家居系统采用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对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对住房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它包括家庭内部信息传输系统、家庭报警、显示系统及智能传感/执行设备等几个部分。 本文所做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室内信息智能监控功能、输入与实时显示功能、智能报警和通讯报警等。本文将整个系统分为主机部分和分机部分,以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器件,两部分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主机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键盘输入模块对系统温湿度的进行初始化设置,并利用LCD显示模块对室内状况进行实时显示,本部分还具有温湿度控制和煤气阀开关控制的功能,对于异常情况,系统可通过声光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提示,情形严重的可通过电话拨号模块通知用户、物业或相关部门。 分机部分是系统的监测部分,主要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对室内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PTR8000将信息传送给主机,实现对家居的智能控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得整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AT89C51;智能控制;传感器;无线通讯

Abstract Intelligent home system uses electronic sensing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full range of servi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monitor the situation of housing and real-time management. It includes famil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home alarm, display system and intelligent sensor / equipment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veral parts. The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system made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an indoor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put and display real-time, intelligent alarm and communications alarm. It is divided into host part and extension part, and make the AT89C51 single-chip as the main control unit, the two parts exchange data for each other through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host part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initializ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ttings through the keyboard input module of the system, and use the LCD display module for the real-time display of indoor situation, this part also have the control functions fo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gas valve switch, for anomalies, the system also can alarm by sound and light alarm module. For the serious situation, the system also can inform the users, property or related sectors by telephone dial-up module. Extension is the monitoring part of the system, it collect the indoor signal throu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gas sensors and smoke sensors, and transport the information to the host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PTR8000 , to achiev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hom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the entire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2 西安航空学院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最新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资料

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 姓名:杨久州班级:机电一班学号:20137631 前言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智能交通系统(ITS)和无人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共同对新一代智能交通工具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智能车辆技术迅速成为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研究课题,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一个能够较好地解决世界性的交通拥堵、大量的燃油消耗和污染问题的先进体系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一般来说,ITS 由智能车辆、运营车辆管理系统、旅行信息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组成,智能车辆作为其核心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高度发达的智能车辆技术,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车辆(Intelligent Automotive),又称自主车辆(Autonomous Vehicle)或无人地面车辆(UGV),集成了车辆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强交叉科学技术,它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在近十年间,智能车辆技术的研究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大量高校、企业以及相关科学家的关注,各国政府和军事部门也对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智能车辆技术因此在短期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1.智能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自主驾驶技术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 从1%0年开始,为了改善汽车的操控性能,美国ohio大学的一些研究工作者开始进行汽车侧向跟踪控制和纵向跟踪控制研究,该项研究持续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stanfoul研究所在进行人工智能研究中,开

发了Shakey移动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试验平台。1973一1981年间由Hans.Moravec在Stanford研究所领导的stanford。art工程则第一次实现了自主驾驶。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军方和一些大型汽车公司对自主驾驶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军方先后组织了多项车辆自主驾驶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DARPA的ALV项目,DARPA的DEMo一H计划、DEMo一111计划等。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试图将自主驾驶技术应用到军事上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其它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也都在进行自主驾驶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大型汽车公司则更加注重汽车自主 驾驶研究,以期提高汽车性能。 然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有关研究主要由大学联合有关公司进行。其中比较成功的有: (l)德国慕尼黑国防军大学所进行的vaMoRs和vaMP自主驾驶汽车研究。 (2)美国卡耐基一梅隆大学的Navlab系列自主驾驶汽车研究。 (3)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PAI,H研究群体。 (4)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ARGO自主车样车。 其它包括法国、日本等都在开展自主驾驶汽车的研究工作。 国内关于自主驾驶汽车的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1年研制的汽车自主驾驶系统实现了低速自主驾驶。2000年,以BJ2020为平台的自主驾驶汽车实现了75.6km/h的高速公路车道跟踪实验。2003年,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开发的红旗车自主驾驶系统实现了17Okm/h的高速公路车道跟踪驾驶,并具有了超车功能。该成果标志着中国汽车自主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