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Scientific Writing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16/1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
课程主要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及各种检索平台及数据库的使用,科技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规范写作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对我国有关的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
通过了解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写作与发表的意义、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以及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概念与作用,掌握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使学生能够写出格式规范,内容翔实、可靠,语言准确的科技论文。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学习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能顺利地查阅相关文献,并在毕业论文阶段撰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科技论文。
三、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2.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3.了解科技论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4.明确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具备撰写格式规范、表达规范,内容可靠、语言准确的科技论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考核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明确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六、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成绩:出勤成绩: 10%。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1A02A 文名称:Academic Paper Writing and Literature Search学分:2 周学时:34 总学时: 34修读学期:2.1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课适用专业:本院所有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并掌握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毕业论文及一般科技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实用操作性较强,涉及到的检索工具多样化,在教学中将结合一般概念方法的使用及设定具体研究课题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讲述,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实际操作。
课程以教科书为主媒体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教学课件等为辅助教学媒体。
教学形式采用面授辅导、播放操作实践录像、网上浏览计算机教学课件、完成课后作业等形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掌握文献检索基本知识和检索方法与技巧,基本具备学生用手工、计算机检索方式从文献检索工具或系统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能力,并熟练掌握科技论文写作方法。
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洪全主编,《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喻萍主编,《实用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3、赵飞主编,《科技信息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实用教程》,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5年。
《文献检索与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使其具备高效查找学术资源和撰写规范学术论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学术搜索引擎的选择和使用- 检索词的选择和优化- 检索策略的制定和调整- 获取全文资源的方法和技巧2. 学术论文写作基础知识- 论文结构和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文献引用的规范和技巧- 学术写作的语言风格和注意事项- 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的问题3. 学术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学术论文的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和会议的选择和评估- 学术博士论文的利用和引用- 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渠道和机会4. 学术论文写作实践- 论文写作的计划和组织- 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呈现- 学术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和要求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提供相关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工具和技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研究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的日常表现,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和演示等。
2.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文献检索与利用》2. 《学术写作与论文写作》3. 《学术论文写作指南》六、备注本教学大纲可适应于本科及研究生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可适度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180605英文名称: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学分:1学时:1周先修课程:专业外语课程类别:专业课程授课对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数理信息学院修读学期:第7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本课程为高等学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系统学习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工具书的选择与检索方法、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数据库的使用、专利文献的检索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源、电子书资源以及网络数据库进行专业知识检索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会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专业文献的检索,了解常用国内外数据库的分类及使用方法,了解自然科学类三大文献索引数据库的特点及检索方式,会查找中国专利文献,了解科技论文的分类,具备利用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课程目标1:使学生增强对电子器件材料、工艺发展研究现状的认识,了解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微电子材料、器件研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
课程目标2:使学生全面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常用国内外数据库的分类及使用方法、专利文献的检索方式,会熟练应用网络数据库进行专业文献的检索和专业知识的拓展。
课程目标3:使学生了解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文献、图书、网络数据库检索解决实际物理和工程问题,并具备简单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
四、课程教学方法集中讲授、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第三版)》,黄军左丁书江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18年1月版;2.《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郝建华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Document Retrieval and Technology Writing)课程编号:1041031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30 实验时数:30学分:1开课单位: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gj适用对象:本科(四年制)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培养主动获取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的信息意识,了解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编排方式、索引类型与使用方法,掌握查阅SCI、EI、国外专利、重要手册丛书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与素质。
还包括了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以及投稿技巧等。
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在第七学期开设,以确保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之后直接应用于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中。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文献及文献检索概述文献、情报、知识、信息的概念[2];不同文献类型的特点[3];本专业文献概况及主要收藏单位[2];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1];文献检索类型、文献检索步骤和方法[3];检索语言与排检法[2];实验二、检索工具、数据库检索检索工具的类别和特点[2];其辅助索引[1];书目数据库[2];事实数据库[1];数值数据库[2];全文数据库[3];联机检索[2];光盘检索[2];Internet信息检索[2];实验三、中文检索工具的使用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1];通过多种检索途径检索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献[3];实验四、外文检索工具的使用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1];通过多种检索途径检索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献[3];实验五、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完成课题的检索[3];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2];初步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1];实验六、科技论文材料的收集和选取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1];文献资料的工具[2];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2];搜集文献资料的方法与技巧[3];实验七、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论文中不同内容的写作方法其中包括:标题、署名、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尾的写作[3];实验八、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练习论文中正文、引用文献与参考资料、数字、表格、插图、标点符号、名词术语打印和装订的规范[3];实验九、毕业论文写作练习毕业论文概念[1];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3];毕业论文的选题[3];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评价[2]。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是一门水产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应用型课程。
课程主要以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和文献检索方法为基础,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在了解水产学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学术交流的能力。
通过进一步结合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
通过本课程教学,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五级制、二级制);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一页开卷、小论文、大型作业、报告):小论文平时成绩包含5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占5%)、出勤(占10%)、课堂练习(占10%)、课堂互动(占10%)、中文综述论文讲演(占15%)。
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4个):δi=αi*A/100+χi*B/100 (i=1-4)●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5 0.5目标2 0.5 0.5目标3 0.5 0.5目标4 0.5 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和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Cement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时数:学分数:2
执笔者:何小芳编写日期:2018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水泥是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使用广,用量大,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
生产水泥虽需较多能源,但是水泥与砂、石等集料所制成的混凝土则是一种低能耗型建筑材料,其单位质量的能耗只有钢材的的1/5~1/6,铝合金的1/25。
因此本世纪的主要建筑材料仍是水泥和混凝土,水泥的生产和研究极为重要。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水泥工艺的基本特点,扩充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水泥工艺学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硅酸盐水泥的组成、煅烧、粉磨和质量控制等工艺以及水化和性能方面的特点。
具体包括: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熟料的组成、原料及配料计算、熟料的煅烧、粉磨工艺、生产控制与均化、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水泥的性质、耐久性、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高炉矿渣水泥、高铝水泥、特种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等。
着重系统和
详细阐述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熟料的组成、原料及配料计算、熟料的煅烧、粉磨工艺、生产控制与均化、水化和硬化、水泥的性质以及耐久性。
以下分章阐述。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掌握水泥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硅酸盐水泥的生产(3学时)
掌握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标准,重点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方法和主要工艺过程。
第三章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2学时)
掌握熟料的矿物组成,重点掌握熟料的三个率值(石灰饱和系数、硅率和铝率)是及其计算方法以及熟料矿物组成的计算方法(石灰饱和系数法和鲍格法)。
第四章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配料计算(2学时)
掌握水泥的原料组成,重点掌握生料及其易烧性、熟料组成及其选择、配料计算(尝试误差法、利用电脑计算)。
第五章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6学时)
重点掌握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微量元素和矿化剂队熟料煅烧和质量的影响、回转窑内的煅烧特点、立波尔窑、悬浮预热器窑和窑外分解窑内的煅烧特点、立窑内的煅烧特点,掌握熟料冷却机的冷却机理以及窑用耐火材料的要求和种类,了解目前水泥行业对煅烧新技术的变革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粉磨工艺(2学时)
掌握粉磨物理的性质、粉磨细度、入磨物理粒度、粉磨系统、粉磨设备的性能,重点掌握粉磨系统产量和质量以及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
第七章生产控制与均化(2学时)
掌握生料的均化和控制原理以及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原理。
第八章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硬化(6学时)
重点掌握熟料矿物的水化机理、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机理、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及其组成。
第九章硅酸盐水泥的性能(5学时)
重点掌握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硬化水泥浆体的强度和体积变化,掌握水泥的粉磨细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第十章硅酸盐水泥的耐久性(2学时)
掌握影响水泥耐久性的几个因素(抗渗性、抗冻性以及对环境介质的抗蚀性)、水泥的碱-集料反应、对水泥耐久性的改善途径。
第十一章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1学时)
了解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配制、水化硬化机理。
第十二章高炉矿渣水泥和矿渣水泥(1学时)
了解矿渣水泥的生产、性质和应用范围。
第十三章高铝水泥(1学时)
了解高铝水泥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水化以及该水泥的性质。
第十四章特种水泥(该章不讲,在《特种水泥》中讲)
掌握特种水泥的种类、水化机理、硬化浆体的性能以及应用途径。
第十五章混凝土和砂浆(2学时)
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拌和物的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配合比设计和工艺控制方法、外加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特种混凝土及其适用范围。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所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3次实验(6学时)。
实验安排:
实验一:(2学时)
实验二:(2学时)
实验三:(2学时)
2、每次课后布置1~3道作业题,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作业量如下:
第一章:1道题;第二章:2道题;第三章:3道题;第四章:2道题;第五章:6道题;第六章:4道题;第七章:3道题;第八章:5道题;第九章:4道题;第十章:3道题;第十一章:2道题;第十二章:1道题;第十三章:1道题;第十四章:无;第十五章:2道题。
3、考核方法: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材料物理性能》、《硅酸盐物理化学》等,作为专业课,它与许多课程有联系,如《矿物加工设备》、《材料机械设备》、《材料热工设备》、《特种水泥》等,有些内容如特种水泥在此简单介绍,在《特种水泥》里详细讲解。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沈威等编著《水泥工艺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
[2] 曹文聪等编著《普通硅酸盐工艺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3]《2002年水泥工业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