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07b6d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1.png)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6aac8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c.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素养提能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奠基时期)(1)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4)四大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拓展时期)(1)一个根本: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两大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促进世界和平。
(3)三项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的重大活动(新时期)(1)一个坚持: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两大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三大调整:开展多边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4)四项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是( )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解析】选C。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大国关系中,始终处于对抗状态的应该是美苏两个大国,故甲、丙可能是美、苏;而20世纪50年代两国友好、20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应该是中苏两个大国,所以乙、丙可能是中、苏;20世纪50年代对抗、20世纪60年代对抗、20世纪70年代缓和的两国关系,应该是中美之间的关系,所以甲、乙可能是美、中两国。
所以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选C。
【备选习题】(历史解释)1964年中法突破重重障碍正式建交。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a517fc011ca300a7c3902e.png)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考真题2010-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本讲考点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出现率不高,即使考查也仅局限于中苏关系的变化,而且问题设计都是从背景或原因的角度命题,考查中苏关系变化的原因或影响。
试题开放性不强,基础性的命题趋向明显。
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1.(2010·全国卷)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时期的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故答案为D项。
2.(2010·全国卷)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答案】B【解析】注意时间提示:1960年,从其反映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
由于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不得不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
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3.(2016·全国卷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d7426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4.png)
课题综合集训(十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与印度、瑞典、丹麦等国家在谈判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旨在( ) A.保障国家独立B.突破社会意识形态束缚C.调整国家政策D.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A[新中国成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交,主要是要保障国家的独立,故A项正确;“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是“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 2.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三大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外交方针的制定主要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与革命性质无太大关系,排除B项;1949年上半年新中国还没有建立,美国还没有对我国实行经济军事封锁,排除C项;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都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排除D项。
] 3.1949年,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
”这一外交思想的实行(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残余B.体现了政策的包容性C.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D.是为了团结亚非国家A[根据材料“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可知,题干述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的前提,故选A项;体现政策包容性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与题干时间“1949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团结亚非国家无关,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外交(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外交(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4c9ed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0.png)
2022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解析版)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22年高考未涉及)考点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01.(2022年江苏单科08)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知我,我确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掩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考点三:“文化大革命”(2022年高考未涉及)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022年高考未涉及)考点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01. (2022年上海单科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殊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公正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答案】D【解析】考点六: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01.(2022年四川文综08)20世纪50年月,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A.消退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02.(2022年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
亚非拉毁灭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推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家,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02e7e450e2524de5187e5f.png)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
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表明( )A.新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解析】选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重新签订新的条约,表明新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故A正确。
2.(2019·衡阳模拟)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解析】选C。
由材料“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可知,此时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并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故C正确。
【拓展延伸】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表明,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的对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3.(2019·衡水模拟)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2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2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9ff5f10661ed9ac51f354.png)
[全国卷找规律]近五年全国卷未曾设题。
[地方卷拓视野]1.(2015·广东文综)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析: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要注意对表名和表格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表格信息涉及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总额变化不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中国,故A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贸易总额不会出现急剧萎缩的情况,C项与表格信息不符,可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此时中苏关系破裂,不会出现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的情况,可排除D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政策,促使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与经济封锁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故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2.(2015·山东文综)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解析:在冷战背景下,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新中国,但中英两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需要,仍不断改善两国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
中英关系取决于两国的利益需要,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至1972年,英国并未加入欧共体,中英关系的改善与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中英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抗。
D项错误。
答案:B3.(2012·安徽文综)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88b5ae70b4e767f5bcfcebd.png)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xx·全国卷I)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联系,故B正确;70年代,中国才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故A、D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故C错误。
2.(xx·江苏高考)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内容。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 正确。
B、C、D都与材料无关。
3.(xx·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析】选B。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美贸易激增,A错。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所以中苏贸易额呈上升趋势;由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在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经济封锁,中美贸易呈急剧下降趋势,故B与表格内容相符。
表中中苏、中美的贸易发展趋势明显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不符,C错。
D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外交(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现代中国政治外交(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e3ce525c52cc58bd6bea5.png)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a185fc6f1aff00bed51ede.png)
5-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六)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一外交思想( )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解析:由材料“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可知,当时新中国在坚持“一边倒”的前提下,积极谋求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C项正确。
答案:C2.(2018·广东广州二模)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
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D项正确。
答案:D3.(2018·四川泸州二模)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
“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
这说明(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解析:材料“一边倒”“帝国主义”下降而“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上升可知,以国家性质和阶级斗争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转变为以国家利益出发的新外交思路,D项正确。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知能强化练1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知能强化练1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1bf0c0680203d8cf2f2440.png)
知能强化练(十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D[时间是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与苏联结盟,所以此时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在外交上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所以不会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的特殊利益,故B项错误;此时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的是经济封锁,“一五”计划主要是接受苏联的援助,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包括苏联,正是这一政策使得英国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利益,才率先承认中国,故D项正确。
]2.(2019·湖南怀化模拟)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C[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张在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 项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
]3.(2019·广东汕头模拟)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
全国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含解析
![全国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2b54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2.png)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好题·考点自测1.[2024全国卷Ⅲ,30,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气“快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救济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2.[2024海南高考,11,2分]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斗争即将成功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
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3.[2024北京高考,19,4分]抗美援朝斗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假如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与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起先发挥确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4.[2024海南高考,11,2分]1953年,中共中心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
这一指示 (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订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5.[2024江苏高考,12,3分]对于即将参与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2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31b004346c85ec3a87c2c5be.png)
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
这表明(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B.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D.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答案 C 由材料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体现了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2.(2018湖南怀化一模)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答案 C 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说明周恩来主张在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项正确。
3.(2018山东烟台3月联考)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1952年时,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局势并非“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世界仍有许多工作可做,这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灵活性,说明当时的中国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故选C项。
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旨在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灵活性而非必要性,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故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2.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3.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是指( ) A.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被废置B.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C.中国代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会的通过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4.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据此推断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A.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D.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5.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文中的“原则”应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二阶堂进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
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中日外交在1972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的主要背景是( )A.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的改善8.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9.据报道,针对有关上海合作组织是东方“北约”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表示,上合组织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一个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组织,不具备军事职能,不能和“北约”相提并论。
下列对这两个组织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都是区域合作组织B.都是军事联盟组织C.都是经济联盟组织D.都是政治意识形态的联盟组织10.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纪念年。
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但是8年后才正式建交,推动建交最有可能的因素是()A.中苏关系严重破裂B.“文革结束”C.坚持多边外交战略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推动11.1973年1月,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在今后三到五年内从欧美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一方案被通称为“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能够实施是主要得益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中西合作D.求同存异在国际上广泛影响12.21世纪初,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的友好关系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C.成立多方共赢的上海合作组织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13.“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14.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15.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
这表明当时的外交()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B.受制于国际形势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D.服务于军事斗争16.到2006年底,有1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7.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
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B.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1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条线D.不结盟19.《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0.“一边倒”其基本释义为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其实质是()A.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C.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D.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
“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22.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材料2: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1)据材料1、2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2)据材料1、2分析,中国对美国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什么?对日本作出过什么承诺?23.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关系充满了种种曲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
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李鸿章使俄,与订《中俄密约》。
明年冬,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
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
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
——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面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