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典型材料
文旅产业园汇报材料
文旅产业园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以下是关于文旅产业园的汇报材料,没有标题。
一、概况文旅产业园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核心,结合创意设计、艺术表演和科技创新等元素,建设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我们的园区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额达到2亿元。
二、项目建设1. 建筑规划:我们的园区采用了欧式建筑风格,结合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
所有建筑物保持了一致的风格,营造出独特而和谐的环境。
2. 设施设备:我们引入了先进的设施设备,包括大型舞台、音响灯光系统、VR互动体验设备等,以提供更优质的文化娱乐体验。
3. 项目合作:我们与多家文化企业和旅游景区进行了合作,共同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三、文旅产业发展1. 文化创意:我们支持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帮助其推出创意产品和项目,并与其进行联合推广。
2. 艺术教育:我们举办各类艺术培训和工作坊,吸引了大量学员参加,提升了艺术教育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3. 旅游推广:我们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社会效益1. 就业机会:文旅产业园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2. 增加收入:文旅产业园的开放以及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提高了当地的收入水平,带动了消费和经济增长。
3. 文化传承:我们积极保护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通过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遗产。
五、未来展望1. 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引进更多具有创意和影响力的项目,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合作交流:我们将积极与其他文旅产业园区开展合作交流,借鉴学习其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3. 创新发展:我们将不断创新,利用科技的力量提升游客体验和服务质量,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的文化推广活动。
某县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材料
某县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材料某县位于中国的南方,是一座有着深厚红色文化传统的县城。
多年来,该县一直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通过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该县注重宣传教育。
县政府在教育系统中推行红色教育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和红色精神。
此外,县内建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深入体验红色文化。
其次,该县加强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通过修复和保护红色文化遗址,如党的早期活动地点、红军驻训地和红军长征出发地,县政府保留了革命历史的痕迹,并将这些地点变成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县政府还改建了一部分红色文化遗址,建设为农家乐或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该县还注重激发乡村居民的创业精神。
县政府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帮助农民获得技能,鼓励他们创办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些创业项目既传承了红色文化,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许多农民通过创业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该县还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县政府投资修建了农村道路、供水设施和农田水利工程,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也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某县成功地传承了红色文化,并将其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这不仅使该县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也提升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加深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某县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某县作为有着深厚红色文化传统的县城,近年来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乡村振兴工作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下面将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具体进行阐述。
首先,在文化旅游方面,某县注重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一些重要红色文化遗址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文旅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事迹材料
文旅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事迹材料1. 引言1.1 文旅企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文旅企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而文旅企业作为连接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重要纽带,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旅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投资与运营,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
通过资金的投入和运营管理,文旅企业可以帮助文化产业提升品质和影响力,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升级。
文旅企业举办文化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文旅企业作为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和优质服务能力的企业,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参与,从而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旅企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文旅产品和服务中,文旅企业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舞台和机会。
文旅企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可以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源,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以及利用新技术等方式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进步。
文旅企业的发展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2. 正文2.1 文旅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投资与运营文旅企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文化产业的投资与运营,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旅企业通过资金投入和项目运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方面,文旅企业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提供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运营经验,帮助文化企业规范经营,提升产业水平。
文旅企业还能够通过合作模式,将更多资源整合到文化项目中,促进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文旅企业与地方文化企业合作开展文化创意项目,共同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旅企业还能够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材料范文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材料范文
尊敬的有关部门:
贵部门:
我公司作为一家对文化产业产生浓厚兴趣并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愿意申请成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我公司具备以下条件和优势,相信能够为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我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拥有一支专业且有丰富经验的团队,能够为基地的各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我们与多家本地重要的文化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基地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合作机会。
其次,我公司在文化产业的投资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我们拥有丰富的资金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为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同时,我们具备广阔的市场网络和销售渠道,能够为基地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客户。
最后,我们的公司文化和企业愿景也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一致。
我们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重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致力于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我们愿意与基地合作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为基地及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我公司拥有专业团队、丰富资源、投资实力和与基地目标一致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信心能够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
希望贵部门能够审核通过我们的申请,给予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共同携手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谢谢贵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敬礼
(公司名称)
(申请人签名)
(联系电话)。
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典型材料
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典型材料近年来,汶上县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大气魄规划,高品位建设,精心打造“中国佛都儒释圣地”文化品牌,高标准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0**年底,汶上县宝相寺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汶上县基本情况汶上县地处鲁西南,属济宁辖县,东临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总面积877平方公里,辖14处乡镇,493个村居,总人口74万。
20**年,全县完成gdp88﹒6亿元,年均递增21%;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年均递增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560元,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年均递增%。
汶上文化资源独具特色,是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5**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政绩卓越;唐宋时期,汶上即为佛教重地,建于唐代的宝相寺,规模宏大,是著名的古寺名刹,建于宋代的太子灵踪塔,气势宏伟。
1994年在修葺太子灵踪塔时发掘出土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轰动海内外。
自20**年以来,每年举办太子灵踪文化节,仅20**年的太子灵踪文化节接待游客32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 6200万元。
历史上汶上曾是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著名的南旺分水工程享有“北方都江堰”之美誉。
二、汶上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
汶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
全县境内共有文物古迹10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南旺分水龙王庙、蚩尤冢、白石水牛山摩石刻等多处旅游景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特别是1994年佛牙、佛舍利等一批世界罕见的佛教圣物的面世,轰动了海内,振惊了世界。
汶上的旅游业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宝相寺景区、关帝庙景区等都建设的比较早,90年代中期文化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旅游为龙头”的战略思想,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和基础设施、市场促销、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的投入。
旅游文化产业 典型经验材料-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典型经验材料-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完善配套服务,全县文化旅游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7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亿元,旅游发展综合实力迈入济宁市先进行列,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旅游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极。
全县拥有国家4A景区2处、3A 景区1处,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县,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县域旅游十强称号。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发展大格局***历史悠久,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儒家文化、始祖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厚重的文化底蕴培育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因拥有佛教至高圣物—佛牙舍利,被称为“千年佛都”;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中都宰,***被誉为“儒家治国思想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始祖地”;东夷族祖先、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葬于***,成为东夷族后裔寻根祭祖地;明朝修建的“引汶济运”南旺分水工程,使明清五百余年航运畅通无阻,被誉为“北方都江堰”;明朝时期“小县不大四尚书”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依托现有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佛教文化主题,我们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大手笔编制了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先后聘请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达沃斯巅峰公司等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目的地营销规划、宝相寺景区建设规划、莲花湖湿地建设规划、县城水系规划,启动实施了大运河南旺枢纽遗产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大汶河生态旅游度假区、莲花湖湿地二期工程、宝相寺以东旅游服务配套区开发改造等规划正在编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旅游规划体系,初步构建起以宝相寺景区为核心、南有南旺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区、北有大汶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小汶河旅游观光带贯穿县域全境的“三区一带”旅游发展大格局。
二、坚持项目带动,全力构筑产业大支撑坚持以项目的大开发、大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不断做优特色、做强精品。
文化产业十佳示范企业申报材料
文化产业十佳示范企业申报材料“xx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座落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山工业园,占地约z亩,总投资近z亿元,厂房面z0㎡,员工z余人,年产z亿平方瓦楞纸板、纸箱,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型印刷包装企业.xx包装作为印刷包装企业,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经济开发区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优化、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生产规模、销售产值总量不断上升,xx包装的品牌进一步打响,为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xx包装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谋发展1、xx包装产业规模的不断地提升和发展xx包装的起源于1998年在西圣工业园的创办的x包装,从此开始了探寻绿色包装的发展之路。
当年的客户仅仅是为xx娃哈哈公司配套生产、是一家产品单一、销售渠道狭窄的小厂。
为了打造安徽省内最具规模、华东一流的包装企业。
XX年,x包装进行了二次创业,在xx市民营经济园投资兴建了二期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xx00㎡,年销售产值为1个亿,xx包装产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和发展,xx包装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XX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xx包装董事长薛文强带领自己的包装团队,却在危机中找到了商机,抓住机遇,为实现xx包装发展史上一次质的转变和跨越,大胆果断地进行了决策,在xx市开发区花山工业园征地230亩,投资兴建安徽xxxx包装工业园,将xx包装事业全面推进了一个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xxxx包装工业园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包括瓦楞纸板、纸箱生产线项目,彩印精品包装项目,蜂窝复合纸板、纸护角项目,二期为纸浆模塑项目、PP板、印铁制罐三个项目。
一期项目已经于XX年底顺利实施,二期项目正在兴建当中.绿色包装工业园的建立实现了印刷包装产业链的升级,印刷包装商业运作模式得到了优化和转变,彻底为客户解决了一体化包装方案。
第一二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县级有参考价值的文化企业)
第一二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县级有参考价值的文化企业)中山市小榄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是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经济重镇和区域商贸中心。
2005年,镇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投资2亿元,建设了占地2.5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并成立中山市小榄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下设文化产业服务公司、演出公司和网络公司等分公司,同时还负责管理小榄镇的艺术团、艺术培训中心、菊城影剧院及电影放映队。
镇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目前年成交额约1.8亿元,主要经营古玩、艺术品及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并提供网络信息、贸易支持、中介经纪、艺术培训、宣传推广、电影放映等配套服务。
小榄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
肇庆市端砚文化旅游村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白石村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端砚制作历史的地方,现存文化古迹众多,砚文化氛围浓厚。
2002年,肇庆市将建设“端砚文化村”列入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并组建肇庆市端砚文化旅游村开发有限公司对周边村落进行整体开发和经营管理。
目前,白石村周边已有农家制砚厂和作坊200多家,并建有端砚展览馆,举办了端砚文化节等多项文化活动。
端砚文化旅游村旅游路线也初步形成,每月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为打造端砚文化品牌,形成集聚效应,近年来,该公司不断扩大景区范围,增加配套设施,端砚文化景区二期工程正在面向社会招商。
整个景区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3000个,每年预计能为当地带来上百万人的客流量,综合收入在1亿元以上,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端砚文化旅游产业群。
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手工制作的绣球是广西壮族传统民间工艺品。
从1997年起,为挖掘开发绣球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传承和发扬古老的绣球文化,旧州村开始组织家家户户生产绣球,成立了刺绣协会,产生了颇具特色的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
目前,旧州村300多户人家,有600多人从事绣球生产,年产量达到15万只。
全村仅绣球一项的年收入就达200万元,绣球生产户年均收入近万元。
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 4
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一、乡镇概况李墩镇位于周宁县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宁武高速公路从李墩镇穿境而过,高速路李墩连接线直达县城仅8公里。
东与七步镇交界,东南与咸村镇相连,西南与礼门乡接壤,西北与政和县杨源乡毗邻,北与浦源镇相邻。
处于东经118○6’~119○28’50”,北纬25○52’~27○18’之间,镇政府所在地李墩村位于周宁县第二大平原六浦洋中心。
土地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79亩,其中水田面积6500亩,林地面积100788亩,森林覆盖率达69%。
主要山峰6座,龙岗顶、圣银楼、石门山、大台山、南山、尼姑坪,其中海拔最高的是龙岗顶,海拔为1506米。
气候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度,年均日照时数1715.7小时,年降雨量2058.6毫米,无霜期260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
生态环境良好,各村都有生态保护林,风光秀丽,境内现有猴、鹿、山羊、穿山甲、野猪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境内溪涧纵横,主要溪流有六蒲溪、吾东溪、芹溪,水能蕴藏量2万千瓦,现有4个水电站,装机容量2200千瓦,年发电量500千瓦时。
二、历史沿革李墩早在三千五百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
李墩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属于宁德县东洋里十七、十八都,民国24年(1935年)设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分设李枣、礼门乡。
民国31年(1942年)改为蒲溪、西礼乡。
1950年隶属第二、第四区。
1955年,第二、第四区合并成立李墩区。
1958年8月设李墩、贡川、首洞、秋楼公社另设礼门公社。
1963年3月礼门与李墩公社合并成立李墩区,下辖12个乡。
1966年8月,分设李墩、礼门两个公社,1984年4月,设李墩乡。
1993年4月撤乡建镇。
镇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000多人。
全镇10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92个村民小组, 3373户,总人口17434人,其中男9324人,女8110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3户,13人。
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乡村文化产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
在推动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全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的典型案例。
一、广西阳朔: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广西阳朔县是一个以田园风光和壮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阳朔县将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了一批体验式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以壮族长鼓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表演,成为了阳朔县乡村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
通过挖掘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阳朔县成功打造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为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浙江横店影视城:电影产业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浙江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也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产业的成功案例。
通过在横店影视城拍摄的各类影视作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展现给观众,提升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横店影视城也为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三、四川玉谷:乡村文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玉谷是一个以传统手工艺和农耕文化为特色的乡村小镇。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玉谷积极探索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道路,通过引进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创意的乡村产品。
以手工陶瓷和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作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当地乡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玉谷的成功经验为全国乡村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湖南凤凰古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湖南凤凰古城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小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案例
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案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应运而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本文将以某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为例,详细介绍其运作模式、取得的成果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
这里,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非遗项目众多。
基地的核心团队由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及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组成。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保护和传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基地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深入挖掘当地的非遗资源,对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
其次,通过举办培训班、工作坊等形式,为当地居民提供学习非遗技艺的机会,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此外,基地还积极与学校合作,将非遗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传统文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并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
这不仅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表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学术界应当深入研究非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其传承提供理论支撑;教育部门应当将非遗课程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总结部分,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通过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培训教育等多种措施,成功地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涌现出来,共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台儿庄区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典型材料.
台儿庄区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典型材料中共台儿庄区委台儿庄区人民政府近年来,我区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繁荣与管理齐抓、继承与创新并举的新路子。
文化阵地建设亮点纷呈,群众文化活动叫响品牌,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斐然,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不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占领了文化主阵地,而且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推进文化机构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一)改革完善文化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稳定的文化投入机制1、抓好文化行政体制改革。
台儿庄区原有的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实行“两局合一,设立文化新闻出版局,统一履行原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两个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
将原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交叉的职能合并为一,既简化了管理程序,又提高了对 - 1 -文化事业服务和管理的效率。
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改革原则,广播影视局没有合并,依然为独立的事业单位,达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改革目的。
为了理顺关系,提高行政效能,2009年5月,我区将隶属于文化局的电影公司整体归并到区广电局,进一步明确了职能,强化了文化管理机制。
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一是积极引进创意机构。
完善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品生产创作和服务领域。
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创意人员,利用一切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努力构建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
二是积极宣传创意创新理念,推动台儿庄区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意发展环境。
三是积极推动台儿庄文化品牌升级,提升台儿庄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台儿庄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创新。
区文化部门研制了文化“四宝”(琴棋书画)投放市场,深受客户欢迎。
3、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区委、区政府始终对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管理等几个方面予以全力保证和扶持,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沧源竹文化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模式构建——以班洪乡南板村为例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一村一品 视角下云南省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村落开发研究 (2022J1165)ꎮ作者简介:辉宇ꎬ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管理㊁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ꎮE-mail:huiyu_0615@163 comꎮ云南沧源竹文化产业发展 一村一品 模式构建以班洪乡南板村为例辉㊀宇(昆明文理学院昆明650226)摘㊀要:云南省沧源县是中国巨龙竹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ꎬ具有发展特色竹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ꎮ在沧源县构建特色民族竹文化产业 一村一品 模式ꎬ符合当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需求ꎬ能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ꎬ同时能够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的建立和推广ꎬ具有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团结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交流ꎬ向世界讲好 中国故事 的重大战略意义ꎮ文章以沧源县班洪乡南板村为例ꎬ基于大量实地调研ꎬ分析了沧源县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优势ꎬ提出班洪乡南板村民族竹文化产业 一村一品 模式建设的内容与路径ꎬ旨在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竹文化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ꎬ并在学术上填补少数民族竹文化产业 一村一品 模式研究的空白ꎮ关键词:巨龙竹ꎻ竹文化产业ꎻ一村一品ꎻ少数民族ꎻ品牌建设ꎻ云南沧源DOI:10.12168/sjzttx.2023.11.30.001OneVillageꎬOneProduct ModelforBambooCultureIndustryDevelopmentinCangyuanCountyꎬYunnanProvince:ACaseStudyofNanbanVillageinBanhongTownshipHuiYu(CollegeofArtsandSciencesKunmingꎬKunming650226ꎬChina)Abstract:CangyuancountyinYunnanprovinceistheplaceoforiginandmainproducingareaofDendrocalamussinicusꎬboastingtheintrinsicadvantagestodevelopspecialtybamboocultureindustry.Buildingthe onevillageꎬoneproduct (OVOP)modelforthedevelopmentofspecialtyethnicbambooculturalindustryinCangyuancountyconformstotheneedsoflocalresourceutilizationandsustainable&innovativedevelopmentꎬwhichisconducivetobeautifulvillagesdevelopmentandruralrevitalizationꎬandtotheestablishmentandpromotionofspecialtyculturalbrandsofethnicminoritiesintheborderareas.Thusitisofstrategicsignificancetomaintaintheunityofethnicminoritiesintheborderareasꎬpromoteculturalexchangesamongethnicminoritygroupsandtell China sstory welltotheworld.BasedonalargenumberoffieldinvestigationsinNanbanvillageꎬBanhongtownshipꎬCangyuancountyꎬthispaperanalyzestheopportunitiesandadvantagesarisinginthedevelopmentofbambooindustryinCangyuancountyꎬandproposesthecontentandpathtobuildthe OVOP modelfortheethnicbamboocultureindustryinNanbanvillageꎬwiththeaim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in ̄depth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ethnicminoritybamboocultureinYunnanprovince.Italsofillsthegapinthestudyofthe OVOP modelforethnicminoritybamboocultureindustry.Keywords:Dendrocalamussinicusꎬbambooculturalindustryꎬ onevillageꎬoneproduct ꎬethnicminorityꎬbrandbuildingꎬCangyuancountyꎬYunnanprovince㊀㊀一村一品 模式是对当地核心资源最优利用㊁对产业最合理配置㊁对人力资源最有效开发的一种发展路径ꎮ合理构建和实践 一村一品 模式ꎬ可以达到经济社会双重效益的最大化ꎮ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简称 沧源县 )是中国巨龙竹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ꎬ具有发展特色竹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ꎮ在沧源县构建 一村一品 模式ꎬ发展特色民族竹文化产业ꎬ符合新形势下旅游发展大趋势ꎬ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ꎬ激发当地发展创新力ꎬ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ꎬ同时能够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的建立和推广ꎬ具有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团结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交流ꎬ向世界讲好 中国故事 的重大战略意义ꎮ沧源县班洪乡南板村ꎬ生态环境优越ꎬ民族文化氛围浓郁ꎬ但经济发展落后ꎬ为解决发展瓶颈ꎬ近年来当地政府选择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巨龙竹ꎬ积极建设 巨龙竹文化产业园 ꎬ参与建设临沧 12345竹产业乡村振兴工程 ꎬ取得良好成效ꎮ本文以班洪乡南板村为研究对象ꎬ探索建立特色民族竹文化产业 一村一品 模式ꎬ以期以点带面ꎬ为沧源县乃至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竹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思路ꎮ1㊀沧源县竹产业与竹文化资源1 1㊀竹类资源特点与分布沧源县属临沧市ꎬ位于云南省西南部ꎬ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部分ꎮ该区域层峦叠嶂ꎬ群峰错落ꎬ地形地貌复杂ꎮ由于沧源县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影响ꎬ干湿季分明ꎬ四季温差小ꎬ加之澜沧江和怒江2大水系的滋养ꎬ该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ꎬ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ꎬ竹类资源分布也较其他地区更集中㊁更丰富ꎬ有 中国特色竹乡 中国巨龙竹之乡 的美誉ꎮ总体来看ꎬ沧源县竹类资源种类丰富㊁分布类型多样㊁形态结构齐全ꎬ且分布海拔跨度大ꎮ这些特点使得沧源县的竹类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ꎬ具有发展竹产业的先天优势ꎮ1 2㊀竹产业发展指导思想目前ꎬ沧源竹产业发展紧扣临沧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产业定位ꎬ即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契机ꎬ以竹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ꎬ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ꎬ建成 三产融合㊁产业创新㊁边疆稳定㊁乡村振兴 的竹产业发展新模式ꎮ具体实施路径:一是坚持推广竹类良种ꎬ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培育ꎻ二是坚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相结合ꎬ打通全产业链发展ꎻ三是坚持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ꎬ发掘巨龙竹特色文化品牌价值ꎻ四是融合竹林生态景观与民族文化景观构筑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ꎬ形成 提升一产㊁壮大二产㊁打造三产 的发展新格局[1]ꎮ临沧市竹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的建设目标是12345竹产业乡村振兴工程 ꎬ其中的 1 即是建成 一个产业园区 ꎬ就是在沧源县建成 沧源竹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ꎮ该示范区以在沧源县班洪乡南板村建设的 巨龙竹文化产业园(巨龙竹国家公园) 为基础ꎬ培育万亩巨龙竹示范基地ꎬ开发巨龙竹特色产品ꎬ打造巨龙竹特色文化ꎬ树立巨龙竹特色品牌ꎮ此外ꎬ从竹产品规划建设布局上看ꎬ沧源县也是竹食品系列产品规划的重点县区[1]ꎮ1 3㊀民族竹文化资源少数民族竹文化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组合ꎬ即包括形态各异的生态竹林景观ꎬ也包括异彩纷呈的民族人文景观ꎮ沧源县民族竹文化呈现出多样性㊁特殊性㊁审美性㊁历史性和生态性等特点ꎬ具有文化㊁科研㊁资源保护㊁生态㊁经济㊁科普等价值ꎮ沧源竹类资源丰富ꎬ少数民族众多ꎬ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ꎬ结合具体的自然地域条件ꎬ对竹类展开了包括衣㊁食㊁住㊁用㊁行等各种利用ꎬ也依赖竹子丰富了内心的精神世界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音乐㊁文学㊁绘画㊁民俗㊁宗教㊁建筑等艺术形式ꎮ沧源竹类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孕育了少数民族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ꎬ这种多样性和独特性既体现在相较于世界其他竹类开发利用区而言ꎬ也体现在沧源本地各民族之间利用竹类资源创造竹文化资源的巨大差异ꎮ沧源县最具特色的竹文化资源就是被誉为 世界之最 的巨龙竹文化ꎬ这也是沧源能够打造特色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的基础和关键ꎮ2㊀沧源县构建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模式优势2 1㊀政策机遇1)符合国家新形势下旅游发展趋势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ꎬ旅游业的蓬勃程度直接反映着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ꎬ通过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ꎬ能够较好地提升国民健康水平ꎬ促进社会和谐共进ꎮ因此ꎬ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ꎬ全国几乎所有省㊁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ꎮ同时ꎬ旅游形式也因为消费者需求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化ꎬ从传统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㊁度假旅游甚至知识旅游转变ꎬ这为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的新旅游形态 一村一品 模式奠定了客源基础ꎬ尤其是 互联网+ 带来的发展新局面ꎬ也使实现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必然ꎮ在此前提下ꎬ区域联合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ꎬ可帮助旅游发展实现互联互通ꎬ促进特色文化融合ꎬ打造特色品牌文化ꎬ实现资源传递共享ꎬ带来更大的旅游辐射效果ꎬ为欠发达地区客源市场建立和经济增长带来契机ꎬ从而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ꎮ2)契合云南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重点ꎮ云南作为传统民族大省㊁旅游大省ꎬ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是增收创汇㊁提升东南亚㊁南亚桥头堡形象的重大战略布局ꎮ«云南省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为云南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ꎬ即重点打造区域智慧旅游产业ꎬ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创新能力ꎬ培育更多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重点项目和相关企业ꎬ助力乡村振兴ꎬ开发更多特色旅游产品ꎬ推动旅游新业态多样化发展ꎬ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ꎬ争取进一步增强国内乃至国际核心竞争力ꎻ到2025年ꎬ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0亿人次以上ꎬ旅游总收入达2万亿元以上[2]ꎬ让旅游业在提升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感㊁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共建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ꎮ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是典型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ꎬ属于旅游新业态发展范畴ꎬ也符合区域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具体要求ꎮ3)发展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契机ꎮ沧源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ꎬ但经济水平落后㊁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ꎮ通过构建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ꎬ能够完善其乡村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ꎬ汇集人流㊁物流㊁信息流和资金流ꎬ用文旅产业创新带动客源市场形成ꎬ激活农村发展创新力ꎬ实现乡村振兴的大目标ꎮ2 2㊀基础条件与区位优势2 2 1㊀班洪乡南板村经济社会概况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ꎬ西南与缅甸接壤ꎬ澜沧江与怒江2大水系流经境内ꎮ临沧市少数民族众多ꎬ尤其以佤族文化闻名ꎬ沧源县是佤族文化发源地ꎬ位于临沧市西南部ꎬ西部与南部与缅甸接壤ꎬ距省会昆明市886kmꎮ2019年沧源县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ꎬ2020年3月获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称号ꎮ2022年沧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5 31亿元ꎬ第三产业增加值26 22亿元ꎬ同比增长3 4%ꎬ其中乡村旅游总收入5 22亿元ꎬ同比增长17 8%[3]ꎮ班洪乡南板村ꎬ地处沧源县西南部ꎬ有耕地26 87hm2ꎬ林地328 53hm2ꎮ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ꎬ有农户51户ꎬ有乡村人口225人ꎬ全部为农业人口ꎬ劳动力195人ꎮ该村生态环境优越ꎬ民族文化氛围浓郁ꎬ但经济条件落后ꎬ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ꎮ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ꎬ南板村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发展ꎬ目前除了发展传统木薯产业外ꎬ还积极发展紫胶产业ꎬ种植佛手㊁西葫芦㊁百香果和贝贝南瓜等ꎬ尤其计划大力发展特色竹产业ꎬ沧源县规划建成竹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区ꎬ南板村正在建设 巨龙竹文化产业园(巨龙竹国家公园) ꎮ2 2 2㊀班洪乡南板村区位优势班洪乡南板村发展特色民族竹文化旅游业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ꎮ从宏观区位来看ꎬ临沧市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ꎬ与缅甸接壤的边境线长300多kmꎬ是东西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通道ꎬ南北连接渝新欧国际大通道㊁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节点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ꎬ设有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㊁19条贸易通道㊁13个边民互市点和5条通缅公路ꎮ从中观区位看ꎬ沧源县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ꎬ是我国连接东南亚㊁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ꎬ也是面向西南沿边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最前沿窗口ꎮ从微观区位看ꎬ班洪乡南板村地处滇西南边境走廊带ꎬ处于沧源县和孟定县2大口岸的辐射范围内ꎬ沿边区位优势明显ꎮ同时ꎬ南板村也位于临沧市 临翔 双江 沧源 孟定 南伞南部 黄金旅游线上ꎬ连接翁丁佤寨和南滚河自然保护区ꎬ交通可达性好ꎬ旅游区位优势明显ꎮ2 2 3㊀班洪乡南板村竹文化资源沧源地区地形起伏较大ꎬ海拔高差悬殊ꎬ生物气候垂直分布显著ꎬ且河流溪谷众多ꎬ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合竹类生长ꎬ种质资源分布多样且广泛ꎮ沧源县竹林面积为1 34万hm2ꎬ是临沧市竹林面积分布最大的县ꎬ班洪乡竹林面积为0 21万hm2ꎬ占全县竹林面积的15 67%ꎮ近年来ꎬ沧源县规模化发展优质竹林资源ꎬ为竹产业创新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ꎬ选择特优笋用竹种甜龙竹㊁优良材用竹种龙竹和特种用材竹种巨龙竹作为重点发展竹种ꎬ分区布局合理ꎬ因地制宜规划ꎮ其中ꎬ巨龙竹最具特色ꎬ是南板村发展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的核心资源ꎮ巨龙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种ꎬ被称为 竹中之王㊁世界之最 ꎬ其生长速度快㊁经济用途广㊁生态效益明显ꎬ是云南省特有竹种ꎬ而沧源是云南乃至世界巨龙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ꎮ作为巨龙竹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ꎬ沧源县被授予 巨龙竹之乡 中国特色竹乡 称号ꎮ班洪乡的巨龙竹面积超过133hm2ꎬ是沧源拥有巨龙竹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ꎬ借助巨龙竹的核心资源优势ꎬ班洪乡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ꎬ目前已完成编制 班洪乡南板村巨龙竹文化产业园 规划ꎬ争取到 沪滇合作 资金等800余万元ꎬ完成补植巨龙竹2000株ꎬ全力打造独具特色㊁世界唯一的巨龙竹旅游地ꎮ同时ꎬ为配合巨龙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ꎬ班洪乡建设了0 67hm2以神秘果㊁黄皮果㊁黑子石榴等水果为主的采摘园ꎬ打造了5km以桃子㊁李子㊁香樱等水果为主的景观线路ꎬ建造了体验式垂钓水产品养殖基地和竹林餐饮点等[4]ꎬ充分汇集各类优势资源ꎬ真正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ꎮ2 3㊀技术支持除了上述政策机遇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外ꎬ班洪乡南板村构建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还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ꎮ目前ꎬ沧源县已建立起一套5级联动的竹产业科技支撑体系ꎬ即以 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家工作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推广基地 和 云南滇南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为基础ꎬ联合临沧市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站㊁临沧市林业科学院成立了 临沧市竹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 和 临沧市竹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ꎬ重点县区成立 竹产业技术推广所 ꎬ乡镇㊁村㊁组建立 竹产业技术服务站 ꎮ依托该科技支撑体系ꎬ临沧市坚持走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校相结合 的道路ꎬ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人才培训基地ꎬ根据需要培养一批研究生㊁本科生和大专程度的高学历专业人才ꎮ同时ꎬ依托市林科所和各县(市㊁区)林业和草原局种苗站及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力量ꎬ建设技能型竹产业技术培训服务网络体系ꎬ加强竹业技术人才培训ꎬ为各级基层部门和竹农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骨干ꎮ此外ꎬ科技支撑体系也能培育专业的培训机构ꎬ进一步加强竹子科技创新传递和分享ꎬ改变沧源县生产科研与推广应用脱节的现状ꎬ提高竹产业成果转化率ꎬ加大对竹产品的深度开发ꎬ为竹产业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的技术服务保障ꎬ同时也能促进对外交流ꎬ在国内和国际层面更好的宣传 南板村巨龙竹 品牌ꎮ3㊀沧源县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构建3 1㊀总体规划在2019年初次提出云南省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村落 一村一品 模式[5]的基础上ꎬ通过实地调研和具体分析ꎬ提出了班洪乡南板村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的建设内容与路径(图1)ꎮ图1㊀班洪乡南板村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建设内容与路径Fig 1㊀Constructioncontentandpathof OVOP modelofnationalbamboocultureinNanbanvillageꎬBanhongtownship㊀㊀1) 一村 :班洪乡南板村ꎬ 一品 :巨龙竹特色竹文化品牌ꎮ2)5个主体:政府㊁农户㊁企业㊁高校与科研院所ꎮ通过主体间不同职能分工与配合ꎬ完成巨龙竹特色资源利用与转换ꎬ实现巨龙竹特色品牌塑造与传播ꎮ3)特色功能分区规划:巨龙竹科研交流㊁巨龙竹培育参观㊁巨龙竹文化体验㊁巨龙竹竹材加工参观㊁巨龙竹工艺制造体验㊁竹林营地休闲㊁巨龙竹文创产品创意和交易㊁佤风情体验㊁农事采摘体验等ꎮ4)品牌输出ꎮ一乡 :中国巨龙竹之乡ꎻ一园 :中国巨龙竹文化产业园ꎻ 三基地 :沧源巨龙竹优良种源试验研究基地㊁中国生态环境科普基地㊁世界巨龙竹文化研学基地ꎮ5)建设目标:通过在班洪乡南板村构建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ꎬ促进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ꎬ帮助村民增收致富ꎬ改善基础设施和村民居住环境ꎬ建设生态文明ꎬ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ꎬ以及特色民族竹文化传承保护等长远目标ꎮ3 2㊀发展定位及愿景班洪乡南板村通过构建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全力打造巨龙竹特色竹文化品牌产业体系ꎮ基于 中国巨龙竹之乡 的特色定位ꎬ依托班洪乡原生态的自然山水㊁深厚的民族竹文化和红色文化ꎬ建成一整套集生态㊁教育㊁科研㊁文化㊁休闲㊁商贸㊁度假㊁观光等为一体的 全竹元素 创新智慧旅游产业园ꎬ围绕 一乡㊁一园㊁三基地 ꎬ使班洪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巨龙竹特色民族文化研究中心㊁巨龙竹重要产业基地ꎬ以及巨龙竹特色文创产品研发交易中心ꎮ具体而言ꎬ就是要在国际上打造 世界竹王㊁天然竹种基因库 的品牌形象ꎬ依托临沧丰富的天然竹种基因资源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丛生竹种质基因库ꎻ充分发掘巨龙竹的文化和生态品牌价值ꎬ打造临沧闪亮的 葫芦王地㊁世界竹王 名片ꎮ在国家层面突出 综合开发㊁竹林四库示范区 的名片ꎬ依托临沧 世界佤乡 独特优势ꎬ充分挖掘以佤族为主的多民族竹文化ꎬ建成以竹林生态景观和民族文化景观为特色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ꎮ从云南省竹产业定位看ꎬ建立 鲜笋之冠㊁云笋绿色食品牌 ꎬ以临沧特优甜龙竹鲜笋开发为突破口ꎬ开展系列产品精深加工ꎬ建成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标杆ꎮ临沧市的产业定位则是 三产融合㊁乡村振兴新模式 ꎬ重点提高竹林综合利用率ꎬ促进产品加工增值㊁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ꎻ把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㊁边境小康村建设和生态文化产业开发等紧密结合ꎬ建成 三产融合㊁产业创新㊁边疆稳定㊁乡村振兴 新模式[1]ꎮ3 3㊀客源市场沧源县班洪乡南板村以巨龙竹作为主线ꎬ串联起当地特色民族竹文化㊁神秘佤文化㊁边境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ꎬ要突出民俗风情㊁特色美食㊁工艺传承㊁科普研学和休闲度假等功能ꎬ重点吸引国内外家庭游客㊁青少年研学团队和专业科研人员等来开展旅游㊁交流㊁学习和商务活动ꎮ3 4㊀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在班洪乡南板村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中ꎬ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政府㊁农户㊁企业㊁高校和科研院所ꎬ5个主体有明确的角色定位ꎮ政府是宏观决策制定者ꎬ对农户进行引导㊁调动ꎬ对企业进行鼓励㊁扶持ꎮ政府成立 班洪乡竹产业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规划项目领导小组ꎬ创立了一套 六化 同步工作机制ꎬ即 资源利用集约化㊁资产归属集体化㊁建设方式互助化㊁经营模式合作化㊁大事小情协商化㊁日常管理网格化 [6]ꎬ鼓励村民加入乡村旅游发展的队伍中ꎬ通过 保底分红+收益分红 的方式调动村民的积极性ꎬ有力推进了当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ꎬ也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ꎮ同时ꎬ当地党总支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ꎬ积极推广技术培训ꎬ例如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及研究生到巨龙竹文化产业园开展巨龙竹培育㊁管护等科研技术培训ꎬ南板村党总支负责提供保障服务ꎬ并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和群众积极参与培训ꎬ为整个巨龙竹文化产业园配套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7]ꎮ企业的发展关系特色竹文化产品开发建设ꎬ班洪乡努力引进新兴技术和企业ꎬ培植骨干产业ꎬ集中开展示范点㊁示范企业建设ꎬ实现集群化㊁园区化发展ꎬ各竹产业发展相关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与农民合作ꎬ组成合作社ꎬ积极探索竹产业发展致富道路ꎮ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提供技术支持ꎬ对政府㊁农户和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ꎬ积极推动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ꎮ4㊀沧源县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示范意义4 1㊀打造绿色竹经济ꎬ以竹创收ꎬ振兴乡村竹类资源是班洪乡南板村最丰富和最具辨识度的自然资源ꎬ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ꎬ发展特色竹产业ꎬ构建特色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ꎬ以竹为核心打造经济创收体系ꎬ是对班洪乡南板村特色竹类资源的最优开发利用ꎮ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ꎬ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技术利用ꎬ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ꎬ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ꎬ从根本上践行乡村振兴战略ꎮ4 2㊀推广绿色竹材料ꎬ以竹代塑ꎬ节能环保构建特色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ꎬ是对竹类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发掘和利用ꎮ当前ꎬ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焦点问题ꎬ最大限度的利用竹材ꎬ以竹代塑ꎬ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制品的制造和使用ꎬ以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地应对塑料污染危机ꎮ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加快 以竹代塑 发展三年行动计划»ꎬ推动 以竹代塑 产业建立和功能发挥ꎮ4 3㊀传承民族竹文化ꎬ塑造特色ꎬ民族振兴沧源是世界竹乡ꎬ拥有独具特色的边疆少数民族竹文化ꎬ构建特色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ꎬ是对我国特色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承ꎬ无论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保护和继承创新发展ꎬ还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ꎬ都具有重要意义ꎮ4 4㊀培育新型竹产业ꎬ三产联动ꎬ以业兴乡南板村特色竹种巨龙竹ꎬ形态巨大ꎬ生长快㊁产量高㊁用途广ꎬ全身可利用ꎬ可完全降解ꎬ在种植过程中还可吸收储存大量二氧化碳ꎬ是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身的新型优良竹材ꎮ开展巨龙竹的规模培育和产业化发展ꎬ能够最大程度的以业促农ꎬ实现三产联动ꎬ以业兴乡ꎮ4 5㊀建设美丽竹乡村ꎬ保护生态ꎬ和谐共赢沧源县竹林分布面积广ꎬ生态景观怡人ꎬ在构建特色民族竹文化 一村一品 模式的过程中ꎬ更要注重保护和塑造竹林景观ꎬ尊重当地自然环境与生态要素ꎬ凸显生态优势ꎬ充分释放生态红利ꎮ按照规划ꎬ临沧市要在2035年建成13 33万hm2竹林基地ꎬ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和千家万户发展相结合的原则ꎬ实行 点㊁线㊁面 科学布局ꎬ具体包括高效培育示范竹林0 67万hm2㊁相对集中连片竹林3 33万hm2㊁乡村农户竹林体系5 33万hm2㊁生态景观竹林体系4 00万hm2[1]ꎮ4 6㊀建立世界竹品牌ꎬ辐射周边ꎬ创新发展班洪乡南板村的 一村一品 模式是以巨龙竹这一特色竹种和竹文化为核心ꎬ所有的种质繁育㊁产业布局㊁产品策划ꎬ最终都是要打造巨龙竹的世界品牌ꎬ在振兴当地乡村的基础上ꎬ将竹产业布局项目与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翁丁佤文化自然村落㊁古崖画ꎬ以及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合作ꎬ充分发挥该组合在 一带一路 和孟印经济走廊上的辐射功能ꎬ将巨龙竹特色品牌推向世界ꎮ参考文献[1]㊀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所ꎬ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ꎬ临沧市林业科学院.临沧竹类资源及竹产业综合开发(2022年)[R].2022.[2]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A].2022..[3]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沧源佤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2023.[4]鲍叁叁ꎬ杨忠芳.沧源班洪乡南板村: 大手 牵 小手 ꎬ共奔小康路[OB/OL].(2021-09-14)[2023-10-20].https://www.cangyuan.gov.cn/info/1025/4971.htm.[5]辉宇ꎬ辉朝茂. 一村一品 视角下构建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村落的探讨[J].竹子学报ꎬ2019ꎬ4(38):88-94.[6]罗羚友.班洪乡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OB/OL].(2020-09-25)[2023-11-20].https://www.cangyuan.gov.cn/info/1025/5865.htm.[7]杨忠芳ꎬ李春莲.班洪:高校+党组织携手共促产业振兴[OB/OL].(2022-05-16)[2023-11-15].https://www.cangyuan.gov.cn/info/1025/19587.htm.。
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
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摘要: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备受全球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
本文以曲靖为例,在分析其文化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探析作为为云南省重要工业基地的曲靖,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而有力推动曲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一个在全球都被受重视的“朝阳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发展和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策大力推动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形成从上至下的良性发展态势。
这给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曲靖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阻碍与问题,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曲靖是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门类齐全,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原料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是全国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过去总以“云南老工业重地”的城市印象示人。
如今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曲靖城市发展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发展体系2021年4月,省委省政府对曲靖作出了“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这片热土在逐渐清晰的目标定位下悄然蝶变,为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曲靖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服务效能、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图书馆 11 个,文化馆 10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38 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679 个,设置率达 100%,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文化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选编
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选编一、概述本文档旨在对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汇报和分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总结出县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1.1 县文化产业的定义县文化产业泛指在文化领域中以创意、创造、传播和加工为特征的相关产业群体,包括文艺、广告、设计、传媒、影视、旅游、演艺、展览、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
1.2 县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县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升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供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还能够刺激创意和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2.1 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各种文化场馆、剧院、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设施得到了加强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和演出空间。
2.2 人才培养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
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经济支持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从业人员。
2.3 文化产品开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还需要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目前,我们县的文化产品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果,涵盖了文学、音乐、电影、手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四、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3.1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县文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县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我们计划通过扶持创意企业、培育创意人才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县文化产业也需要与科技进行深度融合。
我们将加强文化科技的研究与应用,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3.3 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县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还需要开拓国际市场。
文化产业先进区总结材料
文化产业先进区总结材料一、背景概述文化产业先进区是指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的区域。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和引领者,文化产业先进区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成功经验总结1.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文化产业先进区注重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建设创新创业生态,为创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支持、资源对接等服务。
先进区积极引导和培育文化创意企业、高科技文化企业等新兴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加强人才培养与吸引文化产业先进区重视人才培养和吸引,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和专业人才孵化器,培养高素质、多领域交叉能力的文化创意人才。
同时,先进区还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落户政策、奖励措施等手段吸引人才来先进区发展。
3.加强政府引导与服务文化产业先进区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服务、提供支持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政府加强与产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先进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外文化产业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提高出口文化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文化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虽然文化产业先进区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先进区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
2.人才引进与培养不平衡虽然文化产业先进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人才流失、脱产培训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3.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文化产业先进区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保持持续的创新动力和竞争优势。
4.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协同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城市发展相协同,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协调,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发展。
文化产业先进区总结材料 (2)
文化产业先进区总结材料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建设文化产业先进区,以集中力量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和品牌。
本文旨在总结文化产业先进区的建设经验和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其他地区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化产业先进区的发展路径1.制定战略规划:文化产业先进区的建设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发展目标,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实施计划。
2.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创新创业支持,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发展。
3.打造专业团队: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需要建立专业团队,吸引人才入驻,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激发创新和创意。
4.优化营商环境: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和政策限制,提供便利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文化产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三、文化产业先进区的建设成果1.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和亮点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提升了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产业集聚:文化产业先进区的建设催生了大量的文化企业和创意园区,形成了聚集效应,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优化。
3.市场拓展:文化产业先进区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
4.人才培养:通过建立专业团队和提供培训支持,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产业人才,为地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先进区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多元化发展。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些地区在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支持。
3.营商环境待优化: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审批手续繁琐,政策限制也较多,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典型材料
近年来,汶上县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大气魄规划,高品位建设,精心打造“中国佛都儒释圣地”文化品牌,高标准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0**年底,汶上县宝相寺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汶上县基本情况
汶上县地处鲁西南,属济宁辖县,东临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总面积877平方公里,辖14处乡镇,493个村居,总人口74万。
20**年,全县完成gdp88﹒6亿元,年均递增21%;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年均递增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560元,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年均递增%。
汶上文化资源独具特色,是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5**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政绩卓越;唐宋时期,汶上即为佛教重地,建于唐代的宝相寺,规模宏大,是著名的古寺名刹,建于宋代的太子灵踪塔,气势宏伟。
1994年在修葺太子灵踪塔时发掘出土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轰动海内外。
自20**年以来,每年举办太子灵踪文化节,仅20**年的太子灵踪文化节接待游客32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 6200万元。
历史上
汶上曾是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著名的南旺分水工程享有“北方都江堰”之美誉。
二、汶上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
汶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
全县境内共有文物古迹10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南旺分水龙王庙、蚩尤冢、白石水牛山摩石刻等多处旅游景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特别是1994年佛牙、佛舍利等一批世界罕见的佛教圣物的面世,轰动了海内,振惊了世界。
汶上的旅游业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宝相寺景区、关帝庙景区等都建设的比较早,90年代中期文化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旅游为龙头”的战略思想,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和基础设施、市场促销、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的投入。
进入21世纪,又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县”的旅游开发思路,开始探讨引入市场机制,成立了宝相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拓展,又确立了打造“中国佛都、儒贤圣地”的文化品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和统一,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汶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专门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并派专人先后到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西安市曲江新区、河南省开封市、四川成都市等地参观学习。
为加快我县文化产业的
发展,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都佛苑旅游开发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在人力、资金、用地及税收规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加大了财政预算列支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制度。
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并逐年递增,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企业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积极争取上级旅游开发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汶上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佛家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实现年接待旅游客100万人次,社会旅游收入亿元。
通过市场化动作,规划建设了“中都博物馆、地宫、大雄宝殿、卧佛”等项目,佛都旅游已成为山东旅游拳头产品的形象代表。
该公司十分注重旅游产品的研发,重点抓好文物复制品、具有佛家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工艺品的开发,文化产品收入在文化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达35%。
三、发展规划和战略
(1)加大建设力度,打造“中国佛都”品牌。
7年初,县委、县政府作出了打造“中国佛都”品牌的战略决策。
11月,确定了扩大宝相寺景区规划范围,总规划面积1240亩,投资16亿元,确立了佛教文化在汶上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龙头地位。
根据中都佛苑的功能定位,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
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建成后,将成为集宗教朝拜、寺院观光、深度修学、民俗休闲和文化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力争将中都佛苑景区列入国家标准4a级旅游景区行列。
20**年,我们完成了投资1000余万元的大雄宝殿建设和投资130余万元的博物馆装修布展工程。
拆迁了20多家单位和1700多户居民,腾出建设用地800亩,建设了天王殿、山门、钏楼、鼓楼等主体工程。
按照规划,我们将5年内完成景区全部工程,形成支撑济宁文化旅游格局中北佛支柱。
(2)强化宣传推介,不断提升佛都品牌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五届太子灵踪文化节,取得了明显成效。
每年文化节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余万人次。
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凤凰电视台及新华、搜狐、百度等各大网站都给予了大量报道。
20**年9月,我们配合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黄金塔的秘密》,并多次在中国教育台播出,10月,邀请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了三集电视纪录片《探秘汶上圣物》,已于20**年3月在cctv-4连续3天进行了播出,影响颇为广泛,景区内游客迅速增多。
我们还联合周边旅游机构共同推出了“游三孔、拜佛祖、做好汉”精品旅游线路,新建设了“中国佛都”网站等,通过各种方式有力的提升了“中国佛都”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了打造了“中国佛都”品牌形象。
宝相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推向前年未有的高度。
下一步,我们在做好景区建设的同时,还将做好中都佛苑旅游商品的开发,统一注册中都佛商标,标明旅游标识,倾力打造具有中都佛苑品牌效应的旅游商品。
(3)发展战略。
一是搞好规划,整合资源。
在中都佛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创新区、精品加工区、展览展销区、物流配送区、观光体验区,在南旺镇、苑庄镇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加工小区。
二是建立汶上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从20**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管理,搞好文化旅游协会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四是设立汶上文化旅游网站,不断充实完美“中华宝相寺”、“山东中都旅游”等网站内容,通过网络、电视、制作精美宣传品、刻制旅游光盘等方式吸引游客。
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文化企业外出参展出品创汇,拓展海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