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羲之的评价
对王羲之的认识
![对王羲之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bda6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4.png)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收藏家和丹青高手,“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天赋。
他七岁学书,十二岁读前人笔法,二十岁时已经名满天下。
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书圣”。
他的楷书、草书和隶书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草书最为出色。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书法艺术外,王羲之还在医学、音乐、文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曾遍访名医,研究医术,并撰写了《金疮秘方》等医学著作。
他擅长弹奏古琴和笙簧等乐器,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散文、诗歌和书法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和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羲之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实业家。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兴修水利、救济灾民等义举不断。
他还创办了“兰亭雅集”等文化活动,推动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同时,他还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和收藏家,经营着家族企业和收藏品。
总的来说,王羲之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文化巨人。
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和贡献是卓越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赞美王羲之的诗句共20句
![赞美王羲之的诗句共20句](https://img.taocdn.com/s3/m/ccd17e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4.png)
赞美王羲之的诗句共20句
1. 书法领袖王羲之,篆隶楷草皆成就。
2. 书圣王羲之风范,笔墨天成气宇雄。
3. 王羲之手翰飘逸,墨香扑鼻梦溪楼。
4. 书圣王羲之风采,碑碣传世千秋。
5. 笔落千秋豪气壮,书场一世傲英雄。
6. 王羲之墨韵非凡,书圣一代传奇。
7. 真迹传世云蒙蒙,名垂千古永流传。
8. 书法宗师王羲之,笔下龙飞凤舞姿。
9. 笔墨潇洒书法圣,篆隶楷书卓越。
10. 青铜台上露雄姿,字字流畅似云烟。
11. 马如流水墨如云,字字飘逸心旷神怡。
12. 书风独立千古传,名垂青史笔底魂。
13. 钧天雕字观韵华,墨香溢彩展神工。
14. 笔舞龙蛇泼墨翰,千秋传世凌风华。
15. 一生书道传奇壮,字字珠玑展风姿。
16. 手摇长笺墨如云,妙笔丹青书千秋。
17. 挥毫泼墨展豪情,笔下丹青傲英雄。
18. 书法宗师传古今,篆隶楷书皆尽心。
19. 笔下风神飘逸壮,千古传世永不衰。
20. 青莲千叶展风姿,书道天成笔墨宜。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184fd1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3.png)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字体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对王羲之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对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因以右军将军衔领会稽内史,遂世称王右军。
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
忧国爱民王羲之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
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琅琊王氏是两晋时期最显赫的士族。
在王氏家族中,很多人担任过显官要职。
其从曾祖王祥出仕魏晋两朝,历任司空、太尉,太保等职。
伯父王衍先后为晋惠帝的中书令、尚书令和太尉。
南渡后,伯父王导官居宰辅,把持朝政;另一伯父王敦驻守荆州,掌握重兵,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政局。
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是首先建议晋元帝司马睿渡江的东晋开国功臣。
少年时期的王羲之不善言辞,但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很有主见。
王导和王敦都非常器重他的才华,称赞他是王氏家族中最有出息的子弟。
太尉郗鉴对他更是赏识,主动将女儿嫁给他。
偏居江南一隅的东晋政权,从一开始就由于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动乱频仍。
在这些动乱中,琅琊王氏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羲之虽然出身在琅琊王氏,但很少以一家一族的利益为念。
他多次拒绝王导要他到中央政府为官的建议。
他愿意在地方上担任具体工作,以便为振兴东晋王朝建立一番功业。
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起,大约有六年的时间,他一直在荆州的征西将军庾亮那里供职。
庾亮反对王氏专制朝廷,与王导格格不入。
然而王羲之却能注意与庾亮融洽相处。
他终于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庾亮把他的职务从参军提升到长史。
咸康六年(340),庾亮去世。
临终前,庾亮亲自上表称赞王羲之的才能,建议成帝任命他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不久,晋成帝前后两次发布诏令,委任王羲之作侍中和吏部尚书。
因有违本意,都被王羲之一一谢绝了。
晋穆帝永和二年(346),王羲之又一次拒绝要他到中央为护军将军的任命。
他的做法引起朝廷中很多人的非议。
王羲之在回复扬州刺史殷浩的信中,述说了自己的志向。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哪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哪](https://img.taocdn.com/s3/m/13e99b1caeaad1f347933f28.png)
《个人对王羲之评价: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哪》摘要:他所写楷以《黄庭》、《乐毅帖》等有名行以《兰亭集序》、《快雪晴帖》、《丧乱帖》出色草则以《十七帖》传神,所以我们就看到矛盾王羲对谢安、支遁、孙绰、许珣等众多名流能坦诚相待、契阔相与真诚、豁达王羲却与王述关系上肚鸡肠、心怀戚戚、睚眦必报、诸多人表现王羲,代表作品有楷《乐毅论》、《黄庭》、草《十七帖》、行《姨母帖》、《快雪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王羲是东晋著名法他体我国有着重要历史地位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王羲呢?以下是由编整理人对王羲评价希望能到你对王羲评价王羲(30336)逸少因以右军将军衔领会稽史遂世称王右军东晋期杰出法忧国爱民王羲生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琅琊王氏是两晋期显赫士族王氏族很多人担任显官要职其从曾祖王祥出仕魏晋两朝历任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伯父王衍先晋惠帝令、尚令和太尉南渡伯父王导官居宰辅把持朝政;另伯父王敦驻守荆州掌握重兵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特殊政局父亲王旷淮南太守是首先建议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东晋开国功臣少年期王羲不善言辞但性格倔强人正直很有主见王导和王敦都非常器重他才华称赞他是王氏族有出息子弟太尉郗鉴对他更是赏识主动将女儿嫁给他偏居江南隅东晋政权从开始就由部矛盾无法调和而动乱频仍这些动乱琅琊王氏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王羲虽然出身琅琊王氏但很少以族利益念他多次拒绝王导要他到央政府官建议他愿地方上担任具体工作以便振兴东晋王朝建立番功业从晋成帝咸和九年(33)起约有六年他直荆州征西将军庾亮那里供职庾亮反对王氏专制朝廷与王导格格不入然而王羲却能与庾亮融洽相处他终赢得了对方信任庾亮把他职从参军提升到长史咸康六年(30)庾亮世临终前庾亮亲上表称赞王羲才能建议成帝任命他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不久晋成帝前两次发布诏令委任王羲作侍和吏部尚因有违都被王羲谢绝了晋穆帝永和二年(36)王羲又次拒绝要他到央护军将军任命他做法引起朝廷很多人非议王羲回复扬州刺史殷浩信述说了己志向他讲己不愿到央任职是由已久想法但并不是说他不肯国效力只要要即使是出使充满危险关陇(赵石虎盘踞)和巴蜀(成汉李势盘踞)地区他皆所不辞迫压力王羲回到建康担任了护军职但仍然要外任反复请下朝廷终他以右军将军身份出任会稽史到达会稽(今浙江绍兴)任上正遇上严重灾荒王羲忙打开粮仓赈济这里灾民他向朝廷建议断酒以救民命(《全晋》卷6)认郡断酒年所省余万斛米乃租(《全晋》卷)通实际考察王羲了到东晋政府加人民头上赋税徭役繁重而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带尤甚故而他再上要减免赋役以使人民得苏息各安其业他批评政府官僚机构臃肿庞杂行政效率节材主要依据《晋王羲传》下引传者不另作低只会给人民增加担主者涖事尝得十日吏民趋走功费万计对会稽郡下属各县进行检校他发现官仓失盗现象十分严重原因是监守盗仓督监耗盗官米动以万计余姚近十万斛王羲谴责朝当权者阻挠追说他们实际是重敛以奸吏认只要诛翦人其便断王羲担任会稽史期东晋政府部掀起了阵北伐热荆州刺史桓温掌握重兵灭蜀地成汉政权积极准备北伐桓温企图靠军事上胜利提高人威望实现代晋称帝野心永和九年(353)坐镇建康宰辅司马昱抑制桓温抢先命令扬州刺史殷浩北伐指挥殷浩是徒有虚名清谈毫无作战验他任用降晋羌族首领姚襄北伐前锋结姚襄途倒戈山桑伏击殷浩殷浩惨败而还北伐军损失极王羲向反对盲目北伐殷浩动身前他曾写封言辞恳切信进行劝阻北伐失败殷浩不甘失败复图再举王羲再次写信给他告诫殷浩应该汲取失败教训往事岂复可追愿思弘将他讲政以道胜宽和力争武功作非所当盲目北伐召致多次丧师辱国是当政者缺乏深谋远虑结东晋国力不足军败外竭既然没有力量控制淮河流域不如全力保住长江不失他建议当政者应该引咎责承认错误集全力汇集人才听取有识士见努力刷新政治消除烦苛制减免赋役徭役只有这样困难局面才可能改观王羲警告说如坚持割剥姓暴政陈胜、吴广样起义马上就会出现写给司马昱信他对再劳师兴众表示担忧指出打仗要知己知彼万全而动盲目北伐取胜希望很少而给人民造成痛苦极以区区吴越纬天下十分九不亡何待?他又写信给尚仆射谢尚沉痛地列举了战争带灾难他说每次参加征役和充运人因死亡或叛逃都有很部分不能返回政府不顾人口损失仍然对姓照常进行征发造成更多人途叛逃按照政府法令逃亡者属和邻居要连坐是又有新人批逃走姓流亡户口日减其会稽郡属扬州管辖扬州刺史王述是王羲顶头上司王述与王羲不和再冷落和刁难他王羲深以耻永和十年(355)他以生病由辞了会稽史官职辞官王羲举定居会稽不再返回建康到会稽初王羲就对富饶浙东地区产生了浓厚兴趣有老死这里打算公余他常与友谢安等人游视这里海名山官更与东土人尽山水游王氏属南渡北方士族原籍田地已失保证己济利益必须南方占取量土地太湖流域是江南土著士族禁脔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北族触角则向了浙东王羲山水游固然有游乐成分但主要目还是田问舍用他己话说是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全晋》卷保留有王羲向朋友还田产杂帖足以证明王羲对扩张土地热衷名垂千古代圣王羲生突出成就是他法艺术法史上他是划代巨匠无论生前还是死他都受到人们尊崇有圣誉王羲法成就不仅他能备精诸体集当法成更他能成开创了独特风格王派法汉魏际我国法艺术发展到光辉灿烂阶段人们汉隶、草两种体外又创新了行和楷些著名钟繇、梁皓、韦诞、卫觊、靖等人应运而出其以钟繇著名他能写隶、楷、行、草诸体尤善楷钟繇法风靡魏晋苑居统治地位王羲族以善著称王导丧乱际犹携钟繇《宣示帖》随据《述赋》记东晋八王琅琊王氏门共占六人这种代与风使王羲幼受到薰陶他七岁开始学习法启蒙老师即是叔父王廙王廙工楷笔力效法钟繇十岁王羲父亲枕发现前代人写笔论私下里取出父亲知道告诉他说现你年纪还不能理运笔法则等到长以我再教你王羲不以然他说我愿早知道若等长那就迟了父亲只致地给他讲了笔论要而王羲却已心领神会从学力日进著名卫夫人看到他感叹地说这孩子定是学《用笔诀》我看他笔法十分老成将定能超我卫夫人名铄名卫瓘女李矩妻卫铄师法钟繇声誉极高由喜爱王羲卫铄把他收己门下徒王羲长以历渐广特别是看到李斯《峄山碑》、蔡邕三体石、张旭《华岳碑》以及钟繇《宣示帖》真迹遂改变初学博采众长试图另辟蹊径创出己法风格初他并不是庾翼就远胜他己勤学苦练用心钻研他终熔各炉篆、隶、草、行、楷各种体有很深造诣特别是到晚年期变质朴风创造出种遒媚劲健、端秀清新华贵体跃成代宗师东晋期隶、草、行、楷各体已备比较而言行、楷因是出尚成熟王羲把它们向前推进变化法史上起了承先启作用王羲主要贡献包括两方面是开辟了草楷相结合法发展道路当诸体俱全或以继承主不变旧法仍以隶法写楷即是所谓隶楷(今隶);或是推陈出新发展草楷结合行王羲选择是种它合法发展规律便捷易识继承前人法精华基础上胆变化是法实用性和艺术完美性结合并成隋唐以法发展主流二是创造了富有表现力写方法法是种形象艺术如平板少变就会丧失生命力王羲备精诸体娴熟各笔法基础上胆地对传统性程式笔法进行改革使其绚丽异常、丰富多采他以不断变化态和表现不手法避免了千律唐人李嗣真《品》惊叹羲万不确实发现了王氏变化多端法特唐太宗《晋王羲传》作制给予王羲法极高评价他写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曳工裁成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运连;夙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不觉倦览莫识其端心慕手追人而已!王羲法受到人们承认和喜爱逐渐取代钟而行世庾翼见到王羲用草写给其兄信深折叹息不已亲写信给他说我有草圣张芝十张草帖南渡丢失了以从再也见不到这样了看到你草写得如神采动人使我感觉旧帖又回到了我面前王羲帖墨迹逐渐被人们视珍宝有次王羲到门生做客门生设佳馔招待他王羲想以相报见室有棐木几非常滑净是提笔便写其真草相半潇洒飘逸门生欣喜若狂感酬先生门生亲送王羲回郡回候门生发现王羲迹已被父亲刮他懊恨极难了很长另有次王羲蕺山看见位卖扇子老妇人生清淡他走近扇子摊些扇子上面写了看到老妇人面现愠色王羲笑着释说你说这是王右军每把扇钱老妇人半信半疑照着办了然被众人抢而光王羲生性爱鹅他听说养鹅极善鸣叫便兴致勃勃地看不那人得到王羲竟然把鹅杀做成了款待他菜搞得他哭笑不得山阴县位道士也有几只鹅王羲购道士对他说我鹅不卖如你肯《道德》这群鹅便白送给你王羲对己法也很称我与钟繇不相上下而张芝则要我了他写信给别人说张芝学墨池我也这样下功夫怎么会落他面?王羲真迹没有能保留到现存世主要是他迹刻他所写楷以《黄庭》、《乐毅帖》等有名行以《兰亭集序》、《快雪晴帖》、《丧乱帖》出色草则以《十七帖》传神《兰亭集序》写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王羲邀请了关系密切朋友和子侄集当名流四十二人会稽山阴亭进行修禊活动修禊是古代种风俗临水而祭据说可以消除不祥这天与会者兴致很宴饮赋诗留下批诗作王羲宴集挥毫作序是《兰亭集序》据《法要录》引唐人何延《兰亭记》说用茧蚕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古以《兰亭集序》被人称作天下行是王羲代表作这名迹被唐太宗所得曾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人摹写副赐给太子、诸王及近臣而它真迹传说则随太宗遗骸而殉葬昭陵了传世各种《兰亭集序》墨摹艺术风格并不致现能够看到子有被认是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人摹石刻以唐太宗刻学士院流落定武拓上品王羲还是位出色学他与诗赋都写得很《晋》对传世《兰亭集序》帖长期以学术界存着真伪争论清人赵魏乾隆年首先从体流方面对序帖提出怀疑他说南北朝至初唐碑刻存世者往往有隶遗至开元以始纯乎今体右军虽变隶不应古法尽亡今行世诸刻若非唐人临则传摹失真也清光绪十五年广东人李田全面否定序帖王羲所他认序与《世说新语》刘孝标引王羲从名到上都有区别他也从体上论述了序帖是隋唐佳不必右军笔也近年关序帖真伪争论始郭沫若965年《由王谢墓志出土论到兰亭序真伪》郭以新出土物例证发挥了李田论否定序王羲原作帖王羲所郭认定序帖隋代僧人智永作品对这问题学术界存着赞和反对两种见97年郭沫若又发表《新疆出土晋人写三国志残卷》重新提出旧说至今日争论还继续很多见是不赞成序帖人伪托这说法977年物出版社将两种见汇集成《兰亭论辨》98年刘汉屏又发表《论兰亭体》关争论双方观只要两备知矣传收录《与会稽王笺》、《报殷浩》和《遗谢安》等都有结构严谨、流畅、情真切长处《兰亭集序》更是记事、写景、抒情上乘作它真实地反映出王羲热爱生活而又慨叹人生短促复杂感情王羲传世诗作主要有《用笔赋》他《题卫夫人笔阵图》不失优秀法论这他把写比拟成场严肃军事活动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者将军也;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令也;屈折者杀戮也比喻贴切用颇深他指出构思布局是法要领夫欲者先研乾墨凝神静思预想形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笔前然作若平直相侣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齐平便不是但得其画耳!王羲讲述了前辈宋翼和己学坎坷历并对隶、真、行、草各体用笔立结合己心得进行了总结该被清人严可辑录《全晋》据《隋籍志》记王羲有集十卷录卷今皆不存琅邪王氏世代笃信天师教王羲生也能摆脱这种迷信思想羁绊晚年他与道士许迈从甚密常炼丹采药共修食丹药毒很可能损害了王羲健康晋穆帝升平五年(36)病死仅五十八岁王羲妻子郗璿亦善有些王羲署名笺即是她代笔王羲有七儿子他们都喜爱法其幼子王献成就王献子敬官至令他兼精诸体尤工行、草和隶与其父王羲齐名称二王王羲鲜人知另面东床袒腹以这种今人看纯属无礼放诞方式应对太尉人派择婿使者只能说明你这人没教养说明你根就没把使者当回事儿或者你从心底就不想做太尉女婿可郗鉴这糟老头儿偏偏就选定了王羲正佳婿邪!高兴得屁颠屁颠因那越名教而任然代袒腹举恰然而真实表现出王羲名士风这不是装出不刻雅反而然至雅当然这件事还有另外附加条件即它只能发生上天垂顾名门贵胄、与(司)马共天下王氏子弟身上换了桓温换了陶渊明任你功劳盖世任你采满天任你孔武英俊任你玉树临风这事儿没商量门、出身那可是马虎不得问题!写换白鹅《晋》称任率举喜欢白鹅爱听鹅叫既然是发乎心钟情斯宠物不弄到手绝对是种精神牵挂甚或是心灵折磨所以我很佩山阴道士聪明他对王羲心理揣摩得很到位是趁火打劫羲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乐《金刚》以王羲法名气所得银两能买多少白鹅?恐怕开白鹅养殖场都富余但人天地就是要活得舒展快乐戚戚黄白物斤两分毫得失那多累!至老妪扇也绝对是出孩子气当然其背是对己法绝对信这样做多玩儿!王羲人称道还是他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炉火纯青法方张冠李戴墨池(当是张芝临池练而令水青)其精神泉水滋养了无数渴望有所成就人至今仍山阴黎民提供不断旅游收入;帧难以见到庐山真面目《兰亭集序》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神幻化故事死生亦四感慨万端其对生命价值追问所折射出不世俗化我思独立识则是份宝贵精神馈赠任率然才高神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是王羲成了圣成了神岁月长河濯洗下通体玉翠了无纤瑕人们渴望王羲那样生活渴望成王羲那样人物尽管人们知道那样代环境早已不返;尽管人们知道即便魏晋王羲式生活也只是少数贵族们专利;尽管人们明白己极程上成不了王羲但人们宁愿灵魂深处保留这样乌托邦作慰藉奔忙疲惫肉体轻松剂作使己栖息所更加明亮盏长明灯可以说人们心王羲不完全等历史上王羲那是人们根据己要想象创作出艺术形象和精神图腾历史上王羲除了上述人们熟知优(或者说他主流)外也有他缺尽管瑕不掩瑜但揭出仍会让疯狂羲迷们难以接受所以我已做充分挨板儿砖心理准备心胸狭窄是王羲缺庆幸是这种缺并不泛化他不是对所有人所有事都如所以我们就看到矛盾王羲对谢安、支遁、孙绰、许珣等众多名流能坦诚相待、契阔相与真诚、豁达王羲却与王述关系上肚鸡肠、心怀戚戚、睚眦必报、诸多人表现王羲王述这人历史上名气远没有王羲王羲属陈年酒千多年醇香袅袅;而王述却随着光流逝与人们距离渐行渐远以至到了今天没《晋王述传》或浏览《世说新语》人基上不知道王述是谁更不知道这王蓝田(其父爵蓝田侯)当也曾是赫赫有名人物而且从仕途履历及政治作等方面衡量王述指数要远远高王羲有人会说是不是王羲忌妒王述所以才会因妒生恨因恨而失理智?也有人会说笔写不出两王何必呢?揣测没有用我们还是从相关史实寻二人交恶蛛丝蚂迹吧王羲与王述龄都出生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王羲十三岁候由当名士周顗察而异名流聚会众目睽睽下亲手割了牛心炙先啖羲羲从名声渐渐了起;成年以耿直著称又有名尤善隶古今冠所以被从伯王敦、王导所看重他与王应、王悦被称王氏三少这王氏指是山东琅琊王氏也就是与马共天下王氏而王述则是山西太原人尽管太原王氏也是当望族西晋候也涌现王济、王湛、王承(王述父安期)等风流人物但风水轮流传到了东晋其难与正风头上琅琊王氏相比肩尤其是王述由安贫守约不闻达加上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恬如也别人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而你王述居然无动衷、不发言是到三十岁候还没有什么名气甚至被人误认是痴用今天话就是呆就是有儿脑筋不够儿就是有傻少年即美名满京华年已而立仍发傻加上门现实优越感才高气傲王羲看不起发痴发呆王蓝田似乎就情理了《世说新语忿狷》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不得;便怒举以掷地鸡子地圆止仍下地以屐齿蹍又不得瞋甚复地取口啮破即吐王右军闻而笑曰使安期有性犹当无毫可论况蓝田耶这王述脾气还不且不是般不和鸡蛋竟动肝火至等境界若被王景愚改编成哑剧品绝对会逗笑至爆棚你既不能口吐莲花谈玄论道旨趣高远又不能手挥五弦妙手丹青雅雅致致也没有颓然如玉山将崩、到街上遭就能赚得瓜满车美妙姿容与神情三无人士只是凭了父亲荫功便成了蓝田侯脾气还如暴躁、如忿急!阿Q见了肯定会说句你也配即便你老子王安期那么事那么名望有这样脾气都不能让人夸赞半句更何况你这痴货!子你就活着吧!闻而笑羲开心、轻蔑、得全包含这简单四了但偏偏这么痴相公却声名鹊起远远超了己王羲心里应该很不是滋味儿如他能及调整下心理能用发展眼光重新审视王蓝田或者他想想器晚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类俗语也许心理会平静下理性、坦然地接受这既定事实从而以更加君子表现处理与王述关系那么也许就不会有我这专揭古人短了评说古人、议论他人是很容易事情事不关己不知难豁达、宽广胸怀多年修炼且成君子历是儒人格追可王羲信奉是天师道;更何况魏晋期任情适性是人们所歆慕风我明明看不起你不喜欢你却偏偏要装出副与你手足胼胝般亲密相融岂不憋煞羲也!所以才有了会稽秀美风光背景下上演这幕近乎孩童嬉戏闹剧晋穆帝永和七年(35年)王述因丁母忧辞会稽史职由王羲接任(加右军将军衔)这年王羲9岁年近半临近孔子所言知天命岁数按说应该成熟了豁达了把什么都看淡了但他偏不能恩怨忘却欲说当年困惑他不循官场礼仪耍起了孩脾气着实地把王述戏弄了番当王述会稽理丧事按常理作地方长官王羲应该吊咽、致祭(般应三次)但他却止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当候己辄洒扫而待如者累年而羲竟不顾述深以恨(《晋王羲传》)了次就再也没有表示尽管明摆着要给王述难堪但还不算太分而《世说新语仇隙》则有更具体细节诣门通主人既哭不前而以凌辱不用仆役通报孝子们已哭了起王羲却不上前行礼更不可能与王述说些节哀保重类场面上话身就走这叫什玩儿?面对这样羞辱王述深以恨是再正常不事了快种下了苦涩子三年王述做了扬州刺史而会稽辖属扬州王述成了己顶头上司这是王羲做梦也没想到、不愿看到结王述定会报复己怎么办?王羲确有些以人心君子腹了惹不起躲得起但他却既不想辞官也不想申请调动(他爱上了会稽灵秀山川)是便异想天开厢情愿地想出以两全其美对策上朝廷请将会稽划属越州治下可惜是这事被他派活动人给办砸了使羲贤所笑是悻悻然王羲只无奈地永和十年(355年)称病郡从归隐尽山水游弋钓娱王羲败给了王述纯粹是己心胸狭隘、任性尚气所致他们两人既无人恩怨又无政治主张分歧也没有宗教信仰上分水年轻感觉影响了王羲生他不想与己看不起人伍更不想屈居其下他可能到死也没弄明白王述这么干嘛嘛不行主儿怎么就会仕途上比己畅通得那么多?其实呢王述并不是真正痴只是那崇尚清谈代谈玄论道实是他短板王述人与王羲有相类地方比如说率真《世说新语赞誉》谢安称他掇皮皆真简帝则称他以真率少许便足以对人多多许;再如说不尚虚华敢提出并坚持己见等等他官莅政清肃尽管有无而治色彩但客观上属不爱扰民官做到了尚令位居三公对先入主对其有成见以不变眼光看人王羲实搞不明白是他只将原因归结到己儿子身上吾不减怀祖(王述)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故邪!我不比王述差官却比他得多主要是己儿子不如王述儿子有出息瞧瞧这是什么逻辑型末倒置凡人情绪失衡候都会失对人对事正常判断这上我们圣样也不能免俗且简直是俗又俗斯人已矣揭出这么段很煞风景故事实是古人没有多义举动他们所生活代对今人说是遥远虚拟存他们生活、言语、思想、情感他们追、他们痛苦与快乐远不是我们所能复原、探知、整合了。
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
![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c1bbb76a58fb770bf68a5546.png)
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杰出的书法家。
由于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无人可及的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巨大贡献,被后人誉之为“书圣”。
1,王羲之的书法经历代很多书法大家和书法鉴赏大家的品评,堪称古今无二;2,王羲之是伟大的书法艺术变革家,开一代书法新风;3,他是历代书法宗师,1600多年来,大凡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书法。
因其书法具有可临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当作最佳临摹范本;4,他的书论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古代多少书法家都是以王羲之书论作为主要教材来学习书法和从事书法创作的;5,他不但书品为世人所尊崇,而且人品为世人所敬仰;6,他被作为东晋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为的重要历史人物,写进“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的《晋书》。
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他的书法长久地流传下去。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成就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唐房玄龄、李淳风、褚遂良等共同撰写的《晋书·列传·第五十》是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合传。
仔细地阐述了王羲之是如何练就书法,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书圣”,王羲之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书法的深深痴迷,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借鉴及教育意义。
王羲之书法评价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赏析
![王羲之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fa090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6.png)
南迁后,他在开阳县 城内开设书塾,接触
南方的文化
南迁后,他在开阳县 城内开设书塾,接触
南方的文化
永嘉三年(309年),王 羲之随父亲赴官后一 直生活在开阳县城内
生平与背景
建兴三年(315年),朝廷任 命他为秘书郎,次年改任开 阳县城内开设书塾,接触南
方的文化
永嘉三年(309年),王羲之 随父亲赴官后一直生活在开
阳县城内
8 7
永嘉三年(309年),王羲之 随父亲赴开阳县城内开设书
塾,接触南方的文化
6 5
建兴三年(315年),朝廷任命 他为秘书郎,次年改任开阳 县城内开设书塾,接触南方 的文化
西晋末年,西晋王朝岌岌可危,他 父亲王旷建议琅琊王司马睿南迁
1 2
南迁后,他在开阳县城内开设书塾, 接触南方的文化
3 4
永嘉三年(309年),王羲之随 父亲赴开阳县城内开设书塾, 接触南方的文化
永嘉三年(309年),王羲之随父 亲赴官后一直生活在开阳县城 内
生平与背景
永嘉三年(309年), 王羲之随父亲赴开 阳县城内开设书塾, 接触南方的文化
永嘉三年(309年), 王羲之随父亲赴官 后一直生活在开阳
县城内
建兴三年(315年), 朝廷任命他为秘书 郎,次年改任开阳 县城内开设书塾, 接触南方的文化
67 LOREM
在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时,我们不仅 要看其技法的娴熟和创新的独特性, 更要看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 人文情怀。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一 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 神的传承和发扬
10 LOREM
4
结语
结语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书法 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
宝。他的作品
-
王羲之的性格特点有什么特征
![王羲之的性格特点有什么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4195be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5.png)
王羲之的性格特点有什么特征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性格特点有什么特征,希望能帮到大家!王羲之的个性特点风霜高洁、幽雅清高、才智不凡、胸怀鸿鹄之志王羲之人物生平入木三分主词条: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袒腹东床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相聚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1713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b.png)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的书法界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字体受到后世人的临摹。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
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所以,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征, 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 真迹一件没有。
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 同一种书体的作品, 面目又不尽一致, 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
比如他的正书,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乐毅论》、《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
其中《乐毅论》、《黄庭经》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 逸少有名之迹”。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e7eb9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c.png)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如行云流水,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字体,人们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评价"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 这是东汉书法家蔡邕的一段关于书法的描绘.我们的汉字最初产生时是对于事物形象的模拟,后来发展为抽象的符号.抽象的东西总会给人规格化的感觉但偏偏衍生出了一门叫做书法的“艺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这期的<三联>在“有关品质”的栏目里写到了王羲之.看过之后突然就对书法产生了一点点新的感悟, 也算是灵光乍现吧.于是想起小时侯看的一本故事书<书圣王羲之>, 一时兴起翻出来又瞄了两眼,发现了一些年幼无知的我曾经忽略的东西.自打会写字之后,好象尝试着或者被迫得有过很多次练字的经历.小学那会儿,爸爸妈妈给买了庞中华的字帖,每年暑假我的计划里都有练字这一项,但鉴于意志太不坚定,爸妈的管束又不严厉, 总是开篇宏大然后立马偃旗息鼓不了了之.虽然以后每次看到人家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就心生羡慕,并且下定决心如何如何,但也就混个典型的长立志型.上高中以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字很“小气”,当时宿舍里一个同学吹嘘她写的是瘦金体(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我看了觉得挺”开阔”的,感觉很随性,还模仿了一阵子.不过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高中物理老师的字,很矫健的感觉,又很圆润.每次上课记笔记的时候,闲暇还会留意他板书的笔法.写得出神入化.那时候每次做物理练习卷子,左上角都会有手写的标明”物理”的字样,一看就是出自老师之手,看得多了以至于现在写的最流利的就是”物”字. 上大学之后更加发现很多很多写字或很漂亮或很帅气的人,可常常一问,人家都说根本没练过字,纯属天然形成,大概是资质甚好吧!其实我所谓的练字也只是停留在把字写漂亮的层面上,真正的书法大概是要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吧.<三联>找寻了历史上对王羲之字的评价,例如:”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关于王羲之的典故最著名的就是“入木三分”.在那本小时侯看的书里,粗浅地探寻着王羲之成长的过程.觉得一直推动他的就是一个“意”字.他最早的老师卫夫人就曾教导他要“意在笔先”,而大书法家蔡邕的一番话曾给了他很大启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王羲之还研究过老子和庄子的学问.<庄子>里有一段”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所以在兔子,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应用到书法中的理解为字是言, 字中显示出一种韵律便是意,书法达到很高的境界时,便忘了笔下的字,而在追求一种跳动着的意韵.老子谈到过风,老子说,天和地,犹如一只风箱.这只风箱的中间是空虚的.正因为它空虚,风才能从中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天地间的空虚愈大流动的风也才愈大愈猛.王羲之应用到书法结合蔡邕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认为,怀抱放开,胸中一片空虚,性情才会充溢心中,才能有意韵从笔端奔涌而出.所谓“意”,也就是书法不只停留在”形”上,更能从中看到一种风骨,一种精神.这自然会和书写者的个性有关 .<三联>里写到”我们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王羲之的行书.楷书能充分展示他内蕴的优雅,是正襟危坐的书写.一笔一划的字字精致但与行书比.总觉得行书是他洒脱不屑世事的最好寄寓更能体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在我的体会中,王羲之是一位因生活优裕而脱风尘气的清韵雅士,虽有‘骨鲠’名称,雄浑豪放之气总显不足,所以草书就嫌狂浪不够.”觉得谈到书法谈到书法家怎么一下子出来很多事情和他们有千死万缕的联系,很是微妙,而每一个分枝都能让人产生很多书法以外的认知,让你即便不是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人也能从和他相关的事情中找到共鸣.好象它的”得意忘言”, 它的”空虚也是一种力量”,它的“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它的”大巧若拙”很能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境.罗哩巴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尽量把自己的意图说的明白一点,但感觉还是挺混乱,只能用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做托词了.王羲之的自我评价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尤当雁行。
评价王羲之兰亭序
![评价王羲之兰亭序](https://img.taocdn.com/s3/m/6e27b91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1.png)
评价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以下从书法艺术、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王羲之的《兰亭序》进行评价。
一、书法艺术
王羲之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书法风格简洁、流畅、自然,造型线条婉转有致,寓意深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行书体写就,笔力雄健,构图合理,字体端庄秀美,气韵悠远。
整篇文章字字如画,一气呵成,极具艺术价值。
因此,《兰亭序》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文化内涵
《兰亭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一篇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文章。
文章在描绘兰亭的美景时,穿插了很多关于人生、情感和境界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文章中“得失荣辱,自可安危”、“有所作为,而后成就感”等句子,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让人深受启迪。
三、历史意义
《兰亭序》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兰亭序》体现了王羲之的个性和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同时,《兰亭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因此,《兰亭序》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一篇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意义重大的文章。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王羲之的作评价
![王羲之的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ffc90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9.png)
有关“王羲之”的作品评价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被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有关“王羲之”的作品评价如下:
1.独特的笔法:王羲之的书法以笔法精妙著称,他运用笔力、速度和角度的完美结合,表
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这种笔法对现代书法家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让人们更加注重笔法的表现力和创新性。
2.结构独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结构上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注重字形的匀称和平衡,通
过字的布局和线条的粗细变化,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稳定感又不失灵动。
这种结构意识对于现代书法家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3.情感表达丰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所展现出的韵味和气势,都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现
代书法家在创作时也会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书法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4.影响深远: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对现代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笔法、结构和情感
表达方式都成为了现代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的作品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成为了连接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最新4篇)
![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最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8d201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a.png)
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最新4篇)《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撰写的一篇文章,他的这部作品被王羲之所抄写。
对王羲之生死观的评价
![对王羲之生死观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eaf71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b.png)
对王羲之生死观的评价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与追捧。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生死观,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生死观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生死观里面关于生死观的两句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晋人的生死观。
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是极其特殊的,作者在完成了一般所必要的“交代”后,独出机杼地作了借题发挥,道出了俯仰一世之间的人生感怀。
在本文中,这一点的阐发是最为重要的,它也是文章论述的主旨所在。
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
”《兰亭集序》中一再喟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个“痛”字凝聚了王羲之深沉的人生忧患意识和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
所以,从自然中得到了人生的愉悦,“信可乐也”。
又能从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哀,“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来满足。
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却如此短暂且欲望无止尽,而更多时候是“心想而事不成”,这样“人生的矛盾”又是绵绵无尽的。
有人分析说,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借题发挥,阐明了他的生死观,是其旷达性格使然。
但是,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朝,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谋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
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对此,笔者以为值得商榷,这并非“难以苛求”的问题,说东晋士人“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也是不合那个时代之事实的。
这在《世说新语》中是多有记述的。
魏晋时代,由于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人们便转向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
从某种层面上说,魏晋时代人们的精神是最解放最自由的。
近代哲学之“生命情调”、“宇宙意识”,是从东晋人超脱的境界里萌芽出来的。
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向消极悲观,反而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空无”。
这种慨叹,不是消沉,不是沉寂,而是奋起和抗争。
王羲之的人物评价
![王羲之的人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cc212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7f.png)
王羲之的人物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
那么,关于王羲之这个人,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名人对王羲之的评价
![名人对王羲之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a534965915f804d2b16c1db.png)
名人对王羲之的评价名人对王羲之的评价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王羲之的自我评价吾书比之钟、张当盛行,或谓过之;张草尤当雁行。
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尽墨;若吾耽之,未必谢之。
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
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绝伦,其余为小佳,不足在意。
去二贤,仆书次之。
须使书意转深,点画之间有意。
自有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
平南、李式论君不谢。
《自论书》的有关内容,南朝刘宋时虞龢的《论书表》有过表述;《晋书·王羲之传》也有载录;唐代孙过庭《书谱》曾复引,它们虽有字句上小的差异,但大意则相一致。
王羲之将自己的书法艺术放在中国书法史这个层次上衡量,他认为"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
"而他自己的书法与钟繇、张芝则不相上下,呈并行之势,或者有些地方超过他们,与张芝的草书相比,其水平尤其接近。
王羲之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评价是中肯而客观的,并没有言过其实,也没有谦谦君子之态,充满了一代大师的自信。
王羲之学习钟繇、张芝是花过一番苦功的,钟繇的《宣示表》曾得到王氏家族的高度重视,家族中很多人都临习过,唯有王羲之的书法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羲之曾说他"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其实王羲之的草书天然纯真,气韵生动,公认胜张,如今从《十七帖》等草书可以看出。
对王羲之兰亭序作品的评价
![对王羲之兰亭序作品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32fdca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4.png)
对王羲之兰亭序作品的评价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的这部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力。
那么,人们对兰亭序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对兰亭序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作品赏析】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
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
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
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c11998b9ec3d5bbfd0a7464.png)
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历代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
评价王羲之的诗句
![评价王羲之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d3689f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3.png)
评价王羲之的诗句王羲之的背景与成就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生于东晋时期,曾经历了动荡的北方和南方政权更迭,最终成为东晋朝廷的重要官员。
成就展示王羲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擅长书法、绘画和鉴赏。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富有个性,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造诣精深,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诗句评价1. 表现个人感受与情感王羲之的诗句常常表达他个人的感受与情感,文字凄婉、深沉。
例如他在《弔开闢閟關寇柔之碑》中写道:“令承靈穴多,君去滂纹夜。
零露颓芳草,车奔楱迅极。
”这句诗描绘了王羲之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和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2. 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王羲之的诗句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他善于用富有意象的词语描绘自然景观,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对人生和社会进行思考。
例如在《夜行船中望山势》中,他写道:“北斗明如锐,蜮魃吹如憩。
杳沦离岸浪,霏微一线泻。
”这句诗句意蕴深远,表现了王羲之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怀抱之情。
3. 丰富的意象与艺术表达王羲之的诗句中经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其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他善于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描绘生动的画面,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他在《上手稿册附题》中写道:“筆底寒星動,書籤碧鳴拍。
”这句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瑰丽的艺术效果。
4. 传承与影响王羲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诗句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影响了许多后世的书法家和诗人,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他的书法作品对唐代的草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句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范例。
王羲之的诗句:艺术与文化的结晶王羲之的诗句展现了他多才多艺、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的诗句不仅是具体作品,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智慧结晶。
整理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
![整理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6b2886a84868762cbaed5ab.png)
古人对王羲之的评价王羲之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书法对我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在我国历史上对王羲之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的历史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出色的书法家。
由于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无人可及的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巨大奉献,被后人誉之为“书圣〞。
1,王羲之的书法经历代很多书法大家和书法鉴赏大家的品评,堪称古今无二;2,王羲之是伟大的书法艺术变革家,开一代书法新风;3,他是历代书法宗师,1600多年来,大凡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书法。
因其书法具有可临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当作最正确临摹范本;4,他的书论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古代多少书法家都是以王羲之书论作为主要教材来学习书法和从事书法创作的;5,他不但书品为世人所尊崇,而且人品为世人所敬仰;6,他被作为东晋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为的重要历史人物,写进“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的?晋书?。
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他的书法长久地流传下去。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成就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假设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缺乏存。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抚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唐房玄龄、李淳风、褚遂良等共同撰写的?晋书·列传·第五十?是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合传。
仔细地阐述了王羲之是如何练就书法,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书圣〞,王羲之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书法的深深痴迷,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借鉴及教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王羲之的评价
对王羲之的评价一般来说,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
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
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以2.66亿美元的收购意愿排名世界第一。
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客观评论王羲之的书法我们除了肯定王羲之书法的一切优点以外,我们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 q4 t& c/ ?$ z9 y$ \1 i' a2 y
1,我们所见到的王羲之书法应该都是碑刻,如果是一个人具有优秀的书法技能又同时具有优秀的刻工技术,那么在他所刻出来的碑将远远超过其原来作品实体的完美程度。
也就是说碑刻完全有可能要比原来作品实体完美得太多。
2,王羲之那时所用的纸与墨可能要比现在的厚生宣纸和一得阁墨其难度上可能要低得多。
3,我们所见的王羲之书法帖,其字的大小程度可能要比你我经常所写的字要小得多,我觉得至少要比我平时常写的字要小得多,我们知道草书字越大越难写。
.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无需无限制地将王羲之抬高放大,无需将自己无限制地缩小看低。
王羲之书法评价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
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
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
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
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
因为往往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
这是一句什么话呢?这也是现在书法论坛上很少有人提到的。
真正的书法大家都没有什么特色,包括其他方面的,绘画是,诗文都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到戏曲频道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其中有一个人就论到梅兰芳的特色问题。
说梅兰芳没有特色,为什么没有特色?因为他浑身都是优点,他每个方面都超长与别人,你说他特色在哪里?王羲之作为书圣也是这样。
他被称为圣人的时候,就是一个绝对的覆盖面,他把以后书法家的优势完全集于一身。
我们谈到杜甫诗圣,你说杜甫诗有什么特色,当然,你要故意去找总能找,但整体说来,他覆盖整个一个格律诗坛,站在了最高点。
就像他写的望岳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说
泰山有什么特色,你说他太雄伟太高大,这就是他的特点——“大”,那也不能叫特色,他的特色是囊括了所有其他山的特点。
你说王羲之是书圣的时候,他也就是书界之尊,你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别人都只是学到一部分,学到一部分的人反倒成了个特色。
而对于他,很难用什么风格特色去衡量他。
这样说,有人可能说,你太迷信王羲之了。
有人说王羲之的字属于中和一派,不是雄强的,是中和的,是以韵胜。
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真是个俗词滥调。
我们说到王羲之的时候,我们想一想,王羲之的书法岂止是尚韵,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意吗,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法吗?他成为万世法成,后世所有书家都在学习他,难道不尚法吗?他那个意境之高远,难道不尚意吗?他韵味之醇厚,难道只尚韵吗?所以王羲之的不管是神、意、韵,他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
有人说他是中和之美,我们姑且认同他这个话。
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中和”吗?“中和”就是不激不历,风规自远。
这就是孙过庭《书谱》中说的“中和”。
其实,一切以中和为大!你说一个人写的字非常慷慨激昂,阳刚气十足,另一个人说他写的字阴柔气十足,属于秀美一派,或者是粗壮的、古拙的、老辣的,其实这一切都最后归结为“大中和”。
中和才最大,有些人特别强调书法特色,要有个人面目,其实是不好的。
我告诉大家,清代有一个诗书画都很精通的大家,叫杨钧的著有笔记《草堂之灵》,他说过一句话:
“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
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
真正面目特别诡异,很奇特的人,其道必小。
像金冬心(金农)、
郑板桥,这两个人都是诗书画方面有成就的人,但由于他们在书法上的特色非常突出,所以杨钧说是小道。
你说是特色,其实也反应了他们的不足,也是缺点。
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感觉到你写出来字特别秀美的时候,你就失去了雄强失去了古拙,相反,当你感觉你写出字来特别古拙、特别老辣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书卷气,失去了完美高华婉转。
所以一种特色总掩盖着另一种不足,所以说小道,而大道就是“中庸”。
我们知道金冬心、郑板桥写得好,但几个人在学呢?一旦进入他们这个藩篱,则终绝
出路,就无路可走了。
所以,小道数载可成,你可能学了几年就学得很像了,然而“中庸百年莫尽”,你想学习王羲之,此生何易?
王羲之属于中和一派书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不激不厉,旨在中和。
中庸之道是不左不右的金光大道。
学习书法必须要了解王羲之,要学习王羲之。
这是早已有定论的。
王羲之的书法是如此的伟大。
张融,这个人是南朝的齐国人。
这个人写的字被皇帝看到了,说他没有二王之法。
这个人说:“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
是何等的自负!后来,很多人引用,来说明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面目。
这个大套话是没错,但是具体到张融这个人,我们看到,二王的法则依旧通行无阻,并且千秋万代引以为法,张融之法安在哉?我们可以说张融法小道,二王法大道。
王羲之的字是刚柔兼济,刚强之美和阴柔之美二者是组合得非常好,恰到好处。
后世张旭、怀素,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字比较,他们就是完美的;但一旦和王羲之相比,就发现他们刚烈之处太多
了,过于激烈,中和之美差了一些。
还是用王羲之的高度来看待颜真卿,发现颜真卿的字稍微粗野了点。
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欧阳询,欧阳询稍稍板滞了点,特别在行草书方面,稍微板滞生硬了点。
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赵孟頫,赵孟頫稍微圆熟了点,方笔少了一点,阳刚之气稍稍弱了一点。
所以用王羲之的高度审视其他书法家,都似乎感到某种不足,尽管后来的这些大家也都是一领风骚数百年,但面对王羲之,都得面北称臣。
——习板桥易,习右军则千古不易。
中庸无特色,盖其大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