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和泥石流与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合集下载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②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 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 起阻挡作用,从而削弱冷空气 的影响;同时使山体北侧冷空 气堆积,山体南侧相对温暖。 如秦岭、南岭等。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6卷第4期水土保持研究V o l.6N o.4 1999年12月R esearch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D ec.,1999Ξ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李 树 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100871)摘 要 环境、生态、灾害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紧迫问题,同时也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课题之一。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除在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外,在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点。

表现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宏观动态特征不仅有其特殊的波动特性,而且还显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The Tem pora l and Spac i a l D istr ibution of Landsl ideand D ebr is Flow D isa sters i n Ch i naL i S hud e(D ep art m ent of U rban and E nv ironm ental S ciences,B eij ing U niversity B eij ing 100871)Abstract Environm en t,eco logy and disaster are the th ree p ressing p rob lem s facing m ank ind now adays,and m eanw h ile they con stitu te the leading sub jects in cu rren t scien tific research.A part from the obvi ou s distribu ti onal p attern s,landslide and deb ris flow in Ch ina also show s certain regu larity in ti m e landslide and deb ris flow disasters,in o ther w o rds,no t on ly have show n m acro scop ic featu res,bu t have also show n certain cyclical character.Key words landslide deb ris flow disaster灾害是天体、地球大气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在生态圈的一个客观事件。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自然灾害第七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自然灾害第七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地形:孕育泥石流的流域一般地形陡峭,山坡的坡度大于25°,沟床的坡度 不小于14 °。巨大的相对高差使得地表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在外力触发 (降雨、冰雪融化、地震等)作用下,发生向下的滑动,形成泥石流。 2、松散固体物质:泥石流流域的斜坡或沟床上必须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能为 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固体物质。作为泥石流主要成分之一的固体物质来源 有:滑坡、崩塌的堆积物,山体表面风化层和破碎层,坡积物,冰积物以及人 工工程的废弃物等。 3、水:不但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泥石流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 我国多数地区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因此夏季暴雨是泥石流最主要的水源。其次, 其水源来自冰雪融化和水库溃坝等。
(2)层面上摩擦系数的影响 层面上摩擦系数受水的影响很大,水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润滑作用:干燥的岩土层面摩擦系数大,不容易发生滑动,一旦有水进入层面时 (特别是松软的岩层,水很容易渗入),摩擦系数会大幅度降低——大量滑坡多发 生在大量降雨和冰雪融化天气 减小正压力:水进入岩土层后,水的孔隙压力增大,导致有效正压力减小,从而减 小摩擦力
松散堆积物中发生的滑坡主要和粘土夹层有关;
基岩滑坡主要和千枚岩、页岩、泥灰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 滑石片岩、炭质页岩等有关;
冰川研磨作用产生的粒径小于0.02 mm的岩粉、火山灰风化产生 的粘土矿物也都属于易滑地层。
第7章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5)构造效应:构造条件包括区域构造特征、坡地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 及节理的发育特征、岩体结构、区域新构造活动性等。地质构造对坡地块体运动有 着多方面的影响。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 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2008年国土资源部、 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

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一)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二)滑坡。

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条件: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部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三)崩塌。

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活动时间:崩塌一般发生在暴雨及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过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强烈地过程中;开挖坡脚过程中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

(四)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分布在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地区。

(五)、热带气旋灾害。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鲍鱼、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六)、风暴潮。

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通过交互影响,使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发生,因此形成风暴潮。

西太平洋是生产风暴潮最多的地区。

风暴潮的类型:台风型;冷高压配合黄、渤海气旋型;横向冷高压型;强孤立黄、渤海气旋型;强蒙古低压型;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门;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七)海冰。

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 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
中国的滑坡、泥石流自学指导: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 ❖4、灾害的严重后果
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 流分布广泛、爆发频繁、 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指出我国滑坡、泥 石流分布的主要地 区?归纳滑坡、泥 石流的危害。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地貌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气象条件: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持续暴雨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 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中游流通区多位狭窄陡 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坡 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 猛直泻
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 久雨中更多。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 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 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舟曲泥石流
2010年7日夜至8日凌晨,地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舟曲县 起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冲进县城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取决于
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降水量、降水强度和 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
• 地势起伏大,岩性脆弱,岩石风化破碎 易 • 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多 发 局地暴雨 区 • 地表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3、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
4、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 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小结
案例3
危害
泥石流、滑坡有什么危害?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 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 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 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 地形的稳定性。(4分)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3分) 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 坡。(3分)
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 我国川、滇、黔地区
多地震
位于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 动强烈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季风气候 暴雨集中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破坏植被,地 表径流水量、 速度加大 大规模工 程活动 地下核试 验 泥石流
滑坡
地震
课堂小结
1、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日本 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 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千米。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 警报,地震引发约6米高的海啸。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此次 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但对中国大陆不 会有明显的影响。截止到3月18日,此次地震造成日本约5000人 死亡,近万人失踪,地震造成的核电站爆炸的消息扩散到全球, 一时阴影难散,中国东部海区也受到此次核电站爆炸的影响, 中国环保部门正密切关注这事态的发展。阅读下面两图并根据 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对比
对比唐山地震与南投地震灾情差异,并分析原因: 唐山 震级 死亡人口 7.8 24.2万人 南投 7.6 2329人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
3、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诱发灾害。 例如:破坏植被,泥石流日益频繁; 大规模的工 程活动,造成滑坡等
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及危害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
[滑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
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
[泥石流]
相同点
不同点
①分布地区 相同、 相近(山区) ②由外力作用作用 导致 ③突发性 ④破坏力强大 ⑤人类活动越来越 成为其重要诱因
①滑坡必须有一定的 软弱面,外力是重力 ② 泥石流外力是山洪 流水
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滑坡]
[滑坡]
[泥石流]
[泥石流]
[总结危害]
摧毁道路、桥梁、村庄、厂房 阻塞河道,形成洪水
淹没农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二、滑坡和泥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生机制
[滑坡的基本控制因素] 1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2 软弱面的存在 3 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泥石流的基本控制因素]
1 充足的水 2 足够的堆积物 3 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过程
[滑坡的发生过程]
蠕动变形 急剧滑动 渐趋稳定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灾害成因的关联性。 例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区 形成了以地震、滑坡、 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2、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例如:地震诱发地裂、火灾、海啸、滑坡、疫病 蔓延等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

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

真题感悟 |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典例1】► (2011· 课标全国文综,43)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 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 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 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 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多,且 多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如果大量开 挖山坡,就会导致下面不牢固,就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 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 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 坡。
读课本 p34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 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 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 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 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 不断加大等
滑坡、泥石流
比较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
一、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 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年 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 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 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二、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三、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 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灾害的严重后果
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 水电工程及矿山等。
(一)泥石流
1、定义: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 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 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学习目标定位]1。

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

分布(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⑪带状或⑫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⑬辽东、⑭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⑮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⑯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1。

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⑰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⑱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⑲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

其中以⑳秦岭—错误!川西-错误!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思考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答案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答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科普一下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科普一下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科普一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泥石流是雨水和泥土混和在一起而形成的洪流,舟曲的这次泥石流算得上是较大的了,如果是滑坡的话影响会小一些,滑坡的影响范围比泥石流小,因为泥石流是流动的嘛,滑坡是山体的某一部分滑落,而泥石流可是像河一样流的,所以如果是山体滑坡的话,造成影响应该会小一些的。

恶劣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提醒您: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帐篷。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当发现有泥石流迹象时,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也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

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地形条件: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情况。

(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袁)

(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袁)

以西: 呈带状或片状
(二)滑坡 我国滑坡形成的原因
内在因素: 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
构及外表形态
外部因素: 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
人类活动
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
以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为界 东部: 稀疏
西部: 密集
时间分布:
6-8月
拓展
1. 我国多滑坡泥石流原因:
山区面积广大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69227名同 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 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直接经济 损失8451亿多元。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 频率高
震源浅,危害大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1.地处板块交接处:亚欧板块与印度 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2.多山地,断层。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一)泥石流
暴雨泥石流: 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气候过渡带
冰川泥石流: 102°E 以西的高原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区
以燕山、太行山、 龙门山、邛崃山、 大凉山和乌蒙山 以东:呈零星分布 一线为界
(3).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
房屋面临滑坡时,人员应立即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
山体滑坡时,不
要沿滑坡体滑动
方向跑,应向滑 坡体两侧跑。
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
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一)成因上的关联性
我国川、滇、黔地区多地质灾害
位于 板块 交界 处 地壳 活动 强烈 多地震 季风 气候 暴雨 集中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53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1.泥石流暴发前有什么征兆? • 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 3.泥石流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危害?
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在山区有连续的降 雨天气;轰鸣的巨响;沟谷内水量陡增,继而断流 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 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疏松物质;短 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②落实接待事宜
A 核对日程安排表 B 落实旅行车辆 C 落实住房及用餐 D 了解落实运送行李的安排况 E 了解不熟悉景点的情况 F 掌握联系电话 G 与全陪联系
③物质准备
A证 件 B票 据 C 导游服务用品
④语言和知识准备
A外语和资料的准备 B专业知识、词汇的准备 C热门话题、重大新闻、旅游者
1.读图2-16,判断下列哪些省(区)属于多地震地区: 河北省、湖南省、台湾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云南省。
2.你的家乡是否属于地震多发地区或位于地震带上?
【点拨】
1.属于多地震地区有:河北省、台湾省、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2.略,因地而异,可结合“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 震震中分布图”或有关资料分析。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GO)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GO)
二、滑坡和泥石流
我国泥石流的分 布,大体上以燕山、 山西太行山、四川 龙门山、邛崃山、 大凉山和云南乌蒙 山一线为界。该线 以西是我国泥石流 的主要发育地区, 泥石流呈带状或片 状分布;此线以东 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GO)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GO)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自然和人为因 素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降雨引发泥石 流 自然因素 工程施工
2007.5.25
10
16
2007.7.19 2007.8.10 23:00 2007.10.17 2:00
29 11 5 1 5
5 3 500 2.5
降雨 强降雨,地质 条件差
2008年1-12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其中滑坡 13450起、崩塌8080起、泥石流443起、地面塌陷451起(图 1)。共造成1598人伤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踪101人,直接 经济损失32.7亿元。与2001年以来的多年同期相比,2008年 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低于多年平均值( 表1)
图1 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表1
年代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对比
发生数 死亡 失踪 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 量(起) (人) (人) (人) (亿元)
2001
2002 2003
5793
48000 13832
788
907 743
120
109 125
936
470 3355
35.0
51.0 48.7
2004
2005 2006 2007
13555
17751 102804 25364
734
578 663 598
124
104 111 81
280
339 453 446
40.9
36.5 43.2 24.8
2008
2001- 2007年平 均值
26580
32443
656
716
101
111
841
897
32.7
1.1.2 滑坡灾害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探究
1、我国为什么多发生地震?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1).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 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2).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 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 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 发 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原动力
地震規模8.0
震源深度約12公里
汶川地震示意图
3、我国地震的分布:
资料二: 2004-2005年中国部分破坏性地震
2005年04月08日 2005年04月06日 2005年03月06日 2005年02月15日 2005年02月01日 2005年02月19日 2004年10月19日 2004年10月15日 2004年08月10日 2004年07月12日 2004年07月03日 2004年06月29日 2004年05月23日 2004年05月19日 2004年05月01日 西藏仲巴县6.5级地震 频 新疆乌什县5.1级地震 率 台湾宜兰沿岸东海中5.6级地震 高 新疆乌什6.2级地震 , 台湾宜兰6.3级地震 强 台湾台东与花莲间发生5.0级地震 度 云南保山发生5.0级地震 大 台湾以东海中6.2级地震 云南鲁甸昭通5.6级地震 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6.7级地震 西藏班戈5.2级地震 青海治多5.3级地震 西藏班戈、青海海西间5.3级地震 台湾以东沿海6.7级地震 中国台湾莲花5.2级地震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浅, 危害大。
据统计,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员共有 24.24万人,重伤16.46万人;造成截瘫患者 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儿4204人,轻伤仍 需治疗者达36万之多。
唐 山地震 震级为 7.8级, 它代表 的能量 是 3.2×1016焦耳,这相当于一个12.5万千瓦发 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发电量,相当于 1945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400颗原子弹同 时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泥石流分布地区
以西: 呈带状或片状 以燕山、太行山、
龙门山、邛崃山、 大凉山和乌蒙山 一线为界
以东:呈零星分布
(二)滑坡
1、定义: 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我国滑坡形成的原因
内在因素: 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外
川、黔、滇接壤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交界处,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地震导 致山体岩石松散,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降水较多, 且夏季多暴雨,因而滑坡、泥石流频发。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一)泥石流
1、定义: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 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表形态
外部因素: 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活动
3、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
稀疏 东部: 以大兴安岭、太 行山、巫山、雪 峰山为界 西部:密集 时间分布: 6-8月
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一)成因上的关联性
我国川、滇、Biblioteka 地区位于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 动强烈
多地震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季风气候 暴雨集中
(二)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破坏植被,地 表径流水量、 速度加大 例 如 大规模工 程活动 地下核试 验 泥石流
滑坡
地震
课堂检测
A
C
冰川泥石流:102°E 以西的高原
想一想
请你分析一下泥石流形成 的条件?(地形、岩石、植被、 气候)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A、概念
整体下滑
B、多发地区
山区
C、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高度与体积)
(2)泥石流 A、概念 B、多发地区 山区 C、发生的条件 一是地形陡 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三是短时间内大量水流(多暴雨)。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4)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异同?
【思考】
• 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 石流频发,请你分析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