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F0213-安全导则-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
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讲义

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讲义本讲义是针对一回路及相关辅助系统的学习。
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一回路主回路系统(RCP),一回路辅助系统(RCV、REA 、RRA、PTR),核安全系统(RIS、EAS、ASG)等。
故我们的学习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分系统的掌握。
本教材在详细介绍OJT206所涉及的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有关操作使大家对OJT206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是核电站的重要关键系统。
它集中了核岛部分除堆本体外对安全运行至关紧要的主要设备。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与压力壳一起组成一回路压力边界,成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第二道安全屏障。
核电站通常把核反应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相关辅助系统合称为核蒸汽供应系统。
大亚湾压水堆电站一回路冷却剂系统由对称并联到压力壳进出口接管上的三条密封环路构成。
每条环路由一台冷却剂主泵、一台蒸汽发生器以及相应的管道、阀门组成。
整个一回路共用一台稳压器以及与其相当的卸压箱。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依靠稳压器的电加热元件和喷雾器自动调节保持稳定。
一、RCP系统的主要安全功能和要求RCP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主泵驱使一回路冷却剂强迫循环流动,将堆芯核燃料裂变产生的热量带出堆外,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给二回路给水产生蒸汽,冷却剂在导出堆芯热量的过程中冷却堆芯,防止燃料元件棒烧毁。
压力壳内冷却剂还兼作堆芯核燃料裂变产生的快中子的慢化剂和堆芯外围的中子反射层。
冷却剂水中溶有硼酸,因此堆内含硼冷却剂又可作为中子吸收剂。
根据工况需要调节冷却剂中含硼浓度,可配合控制棒组件用以控制、补偿堆芯反应性的变化。
系统内的稳压器用于控制一回路冷却剂系统压力,以防止堆芯产生偏离泡核沸腾。
当一回路冷却剂系统压力过高时,稳压器安全阀则能实现超压保护。
当发生作为第一道安全屏障的燃料元件棒包壳破损、烧毁事故时,RCP系统的压力边界可作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第二道安全屏障。
为此,对RCP系统安全功能和设计的要求是:1.系统应提供足够的传递热量的能力,能将堆芯产生的热量带出并传给二回路介质。
3.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1012)_814802505

21000 18000 23300 23790
4
Claysius-Clapeyron关系式:
(
T (v − v f ) dT ) sat = sat g dp h fg
水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关系近似关系式:
Ts = 178.7 Ps 0.25 − 0.6 Ps
据C-C方程,p↑,(vg-vf) ↓hfg↑→(dt/dp) ↓,压力越 高,加压带来的饱和温度升高效果越差。
2
燃料元件表面的放热过程遵循下述关系:
Pu = Ah(tc − t f )
…………………(3.1a) 3.1a)
THE END
式中A为燃料元件总表面积,m2 ; tc、 tf分别为燃料元件表面温 式中A 为燃料元件总表面积,m 度和冷却剂温度,℃;h为冷却剂与燃料元件表面间的放热系 数,W/(m2.℃);Pu为堆内燃料棒的总热功率,W。 数,W/( );P 为堆内燃料棒的总热功率,W 由于冷却剂与燃料元件表面间的放热系数h与冷却剂流速的0.8 由于 次方成正比。从式(3.1a)看出,增加一回路流量可以提高h, 从而在热功率一定时可以降低包壳温度tc。 t 因而,提高冷却剂流速有利于降低燃料元件表面与冷却剂之间 的温差,从而降低燃料元件表面和元件中心温度。提高冷却剂 流速对提高临界热流密度也是有利的。所以,增加流量对载热 和传热都是有利的。
21500*
二、一回路压力
根据热力学原理,为了提高二回路热效率,应当尽可能提高工质的吸热平均 温度。 由水的热物理性质可知,要想提高反应堆冷却剂的出口温度而不发生冷却剂 容积沸腾,必须提高一回路压力。所以,从提高核电厂的热效率来说,提高 一回路系统冷却剂的工作压力是有利的。但是这方面的潜力非常有限。 例如,水的压力为20MPa时,其饱和温度也仅有365.7℃,而现代压水 堆一回路常用压力为15.5MPa左右,其对应的饱和温度为344.7℃。二者相 比,压力提高了4.5MPa,饱和温度却仅提高21℃。显然如此提高压力,在提 高电厂效率上的收益不大,反而对各主要设备的承压要求、材料和加工制造 等技术难度都大大增加了,最终影响到电厂的经济性。 综合考虑,一般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系统的工作压力约为15MPa左右。 设计压力取1.10~1.25倍工作压力;冷态水压试验取1.25倍设计压力 (法) , ASME取1.25倍设计压力。
中国核安全管理

(续) HAD101/07《核电厂厂址查勘》 (1989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08《滨河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 (1989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09《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 (1990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10《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事件》 (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11《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 (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12《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 (1990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核动力厂系列包括3个规定和一个附件: HAF101《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 (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 (2004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F103《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 (2004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F103/01《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 堆管理》
核 动 力 厂
通 用
研 究 堆
核 燃 料 循 环 设 施
放 射 性 废 物 管 理
核 燃 料 管 制
民 用 核 安 全 设 备 监 督 管 理
放 射 性 物 质 运 输 管 理
射 线放 装射 置性 放同 射位 防素 护与 条 例
通用系列包括了2个条例、3个实施细则、4个实 施细则附件和1个规定:
二、中国的核安全法规体系
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为宪法、法律、法规和 部门规章四个层次,其中法律层次的文件由人民 代表大会制定,法规层次的文件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核安全局可制定有关的部门规章。在核安全 的法律法规方面,目前可划入法律层次的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但此法律远 远不能覆盖核安全管理的主要方面,因而我国的 核安全管理在法律层次的基础上尚不完备(根据 各国实践,应制定核安全法或原子能法等)。
第三章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设备

3-1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2.压力调节系统 为了保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具有好的冷却能力,应 当将堆芯置于具有足够欠热度的冷却剂淹没之中。核 电厂在负荷瞬变过程中,由于量测系统的热惯性和控 制系统的滞后等原因,会造成一、二回路之间的功率 失配,从而引起负荷瞬变过程中一回路冷却剂温度的 升高或降低,造成一回路冷却剂体积膨胀或收缩。 水经波动管涌人或流出稳压器,引起一回路压力升高 或降低。当压力升高至超过没定值时,压力控制系统 调节喷淋阀.由冷管段引来的过冷水向稳压器汽空间 喷淋降压;若压力低于设定值,压力控制系统启动加 热器,使部分水蒸发,升高蒸汽压力。
3-5 稳压器
二、稳压器分类 按原理和结构形式的不同,稳压器分为两类, (1)气罐式稳压器:容积大,易腐蚀,淘汰 (2)电加热式稳压器:大都采用 三、稳压器本体结构(电) 结构图 现代压水堆核电厂普通采用电加热式稳压器。 这种稳压器是一个立式圆柱形高压容器。其典型 的几何参数为高13m,直径2.5m,上下端为半 球形封头,总容积约40m2,净重约80t。立式 安装在下部裙座上。
第3章 反应堆冷却剂系 统和设备
动力工程系 余廷芳
主要内容
3-1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3-2 反应堆本体结构 ----------系统设备 3-3 反应堆冷却剂泵 3-4 蒸汽发生器 3-5 稳压器
3-1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一、系统的功能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又称为一回路系统,其主要功能 是: (1)在核电厂正常功率运行时将堆内产生的热量载出, 并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给路工质,产生蒸汽,驱动汽轮 发电机组发电。 (2)在停堆后的第一阶段,经蒸汽发生器带走堆内的衰 变热。 (3)系统的压力边界构成防止裂变产物释放到环境中的 一道屏障。 (4)反应堆冷却剂作为可溶化学毒物硼的裁体,并起慢 化剂和反射层作用。 (5)系统的稳压器用来控制一回路的压力,防止堆内发 生偏离泡核沸腾,同时对一路系统实行超压保护。
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

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HAD003/01)(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负责解释1 引言根据《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以下简称《规定》)中提出的原则和目标,本安全导则专门叙述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
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规定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向国家核安全局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与本导则相同的安全水平,不会对核电厂厂区人员和公众增加风险。
1.1概述《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指出,必须按照《规定》中所提出的要求,把核电厂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制定质量保证总大纲。
《规定》也指出,必须按照工程进度实施大纲,并为完成所有对质量有影响的活动,提供适当的可控制条件。
1.2范围本导则对如何制定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及分大纲提出要求、建议和范例,它也对制定大纲和行动的计划并使之形成文件提供指导。
这些计划和行动用于确保在核电厂的整个设计、采购、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设期间达到适当的质量。
本导则适用于其活动对安全重要物项的质量有影响的所有单位。
这些活动包括设计、采购、加工、制造、装卸、运输、清洗、施工、安装、试验、调试、运行、检查、维护、修理、换料、修改和退设。
1.3责任对核电厂负有全面责任的营运单位(以下简称营运单位)必须对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核电厂质量保证总大纲负责。
营运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制定和实施整个大纲或其中的一部分,但仍须对大纲的有效性负责,同时不改变承包方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受委托制定和实施质量保证总大纲任何部分的每一个单位,应负责保证每一个较低层次单位在其责任范围内都要按照本导则的要求制定并提出它的大纲。
必须做出安排,保证大纲的每一个参加单位都能得到足够的资料和信息,并对工作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履行所赋予的责任。
2 制定质量保证大纲的基本原则2.1质量、质量保证和质量保证大纲的含义为了制定所要求的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需了解质量、质量保证、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保证分大纲等术语的含义。
核安全法律体系

与核电厂设计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
HAD102/06-1990
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系统的设计
HAD102/07-1989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
HAD102/08-1989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
HAD102/09-1987
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有关输热系统
HAD102/10-1988
核电厂保护系统及有关设施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干预原则和水平
HAD002/04-1991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导出干预水平
HAD002/05-1992
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
HAD002/06-1991
研究堆应急计划和准备
HAD002/07-1993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营运单位的应急计划
(2)质量保证导则
现行导则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组织和安全运行管理
HAD103/07-1988
核电厂在役检查
HAD103/08-1993
核电厂维修
HAD103/09-1993
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的监督
HAD103/10-2004
核动力厂运行中的防火安全
HAD103/11-2006
核动力厂定期安全审查
第 2 部分、研究堆系列导则
现行导则
第 1 部分、核动力厂系列规章
现行部门规章
HAF101-1991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
HAF102-2004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
HAF103-2004
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
HAF103/01-1994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
第 2 部分、研究堆系列规章
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

附件三:《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编写说明(征求意见稿)《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编写说明一.编写工作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核工业界在核动力厂安全运行和管理方面经验的积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全面地开展了针对核动力厂的安全要求及安全导则的修订工作。
新的安全要求文件No. NS-R-1“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于2000年9月正式出版,它是对1988年出版的原安全规定文件No.50-C-D(Rev.1)“Code on the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的正式修订。
随后,IAEA陆续修订和出版了该安全要求下的一系列安全导则,新的IAEA安全导则No. NS-G-1.9 “Desig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对安全系列No.50-SG-D6“核动力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相关的输热系统(1981)”和安全系列No.50-SG-D13“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相关系统(1986)”两个安全导则的修订与合并,新的安全导则替代原有两个导则。
为了提高我国核动力厂的设计和运行水平,使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国家核安全局决定对《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核电厂—1—运行安全规定》及其下属的一系列核安全导则进行及时的修订。
二.编写简况IAEA的核安全标准中关于核动力设计的安全要求及导则是由IAEA聘请各国专家在总结各核电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内容较完整、系统、严谨。
本安全导则是依据IAEA安全导则“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Desig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NS-G-1.9 IAEA, Vienna(2004) )”为参考蓝本编写而成的。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84页)

1. 引言压水堆核电厂的组成如图0-1所示。
通常可以分为三大部分:1.核的系统和设备部分,又称核岛;2.常规的系统和设备部分,又称常规岛;3.电气系统和设备。
核岛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反应堆及一回路主系统和设备(主管道、冷却剂主泵、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及卸压箱等);(2)一回路主要辅助系统:如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RCV)、余热排出系统(RRA)、硼和水补给系统(REA)等。
(3)专设安全设施系统:如安注系统(RIS)、安全壳喷淋系统(EAS)等。
(4)与安全壳相关的通风系统:如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EBA)、大气监测系统(ETY)等。
(5)三废系统:如废液处理系统(TEU)、硼回收系统(TEP)等。
(6)其它系统:核岛系统中的反应堆、一回路主系统和设备以及余热排出系统安置在安全壳内,核岛系统的其余部分的大部分设备安装在安全壳外的核辅助厂房内。
压水堆核电厂的常规岛包括那些与常规火力发电厂相似的系统及设备,主要有:(1)蒸汽系统:如主蒸汽系统(VVP)、汽水分离再热系统(GSS)等;(2)给水系统:如凝结水系统(CEX)、除氧器系统(ADG)等;(3)汽机及其辅助系统:如汽轮机润滑、顶轴和盘车系统(GGR)(4)外围系统:如核岛除盐水分配系统(SED)、循环水处理系统(CTE)等。
电气部分是电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系统及设备:a)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如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GST),发电机励磁和电压调节系统(GEX)等。
b)厂内外电源系统,如LGA,LGB,LLA,LNA等。
图0-1 压水堆核电厂的组成1.1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本章介绍600MWe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功能,系统内主要设备(压水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冷却剂主泵、稳压器及卸压箱)的作用及组成,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与辅助系统的联系及其运行原理。
1.1.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一、系统的功能压水堆核电厂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又称一回路主系统(图1-1),有以下功能:1. 传热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一回路系统通过沿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一一反应堆流动的一回路冷却剂将反应堆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给水,并使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给水转化为驱动汽轮发电机的饱和蒸汽。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1991修改)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1991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核安全局•【公布日期】1991.07.27•【文号】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施行日期】1991.07.2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核能及核工业,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991年修改)本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安全法规的第二部分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实施本规定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1引言1.1目的本规定提出了陆上固定式热中子反应堆核电厂的核安全原则,确定了保证核安全所必需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的适用范围包括安全重要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以及有关规程和程序。
规定中只强调设计中必须满足的要求,对于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则不作具体规定。
附录I所列安全导则是对本规定的说明和补充。
本规定适用于核电厂设计、制造、建造、运行和监督管理。
1.2范围本规定阐述了构筑物、系统和部件为满足安全运行以及防止(或减轻)可能危及安全的事件后果所应遵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
可能危及安全的事件统称为假设始发事件。
假设始发事件用于确定核电厂物项的设计基准。
它们包含多种可能单独地或相互组合后影响安全的因素。
这些因素有如下几种类型:(1)与核电厂厂址及其环境有关联的因素;(2)由人员行动引起的因素;(3)源自核电厂本身运行的因素。
本规定不考虑下列事件:(1)极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对严重事故的考虑见3.5条);(2)能导致核电厂厂址区域的全面破坏而又不能加以防范的人为事件和自然事件;(3)绝无可能影响核电厂安全的工业事故;本规定不考虑核电厂对环境的非放射性影响。
第5章和第9章的某些要求只适用于水冷堆。
2安全原理2.1安全目标核能与任何一种对于人类和环境具有一定风险的工业活动一样,均须尽力降低风险。
核能的风险与电离辐射(以下简称辐射)有关。
因此核安全的最终安全目标为:建立并保持对辐射危害的有效防御,保护厂区人员、公众和环境。
压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 49 -第五章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是核电站一回路主系统,系统代码为RCP ,包括三个环路,每个环路上有一台冷却剂循环泵和一台蒸汽发生器,其中1号环路上还设有一台稳压器及与其相关的卸压箱。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功能是:(1)主泵使冷却剂在环路中循环,将堆芯的热量带出,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给二次侧给水;(2)堆芯中的冷却剂又起慢化剂作用,使中子得到慢化; (3)冷却剂中溶有硼酸,用来控制反应性的变化;(4)稳压器用来控制冷却剂压力,防止堆芯产生偏离泡核沸腾; (5)稳压器上的安全阀起超压保护作用;(6)在发生燃料元件包壳破损时,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边界是防止放射性泄漏的第二道屏障。
图5.1是RCP 系统1号环路的示意图,图中也标出了其它一些与RCP 系统连接的辅助系统。
注意有些辅助系统与RCP 的接口不在1号环路,这里只是示意性地把它们表示出来。
图5.1 RCP 主系统(1号环路)5.1 反应堆冷却剂泵反应堆冷却剂泵又称主泵,是三相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立式、单级、轴封泵,由电动机、- 50 -轴封组件和水力部件组成。
反应堆冷却剂由装在转动轴下部的泵唧送,冷却剂通过泵壳底部吸入,然后从泵壳侧面出口接管排出。
串联布置的三级轴封有效地限制了冷却剂沿泵轴的泄漏。
三台主泵的设备编码分别为RCP001PO 、002PO 、003PO 。
主泵名义流量23790 m 3/h ,压头97.2 mCL ,转速1485 rpm 。
其结构如图5.2所示。
5.1.1 水力部件1.泵体泵体由泵壳、扩散器(又称导叶)、进水导管、叶轮、泵轴组成。
其中除泵轴为不锈钢锻件之外,均为不锈钢铸件。
叶轮有七个螺旋离心叶片,装在泵轴的下端。
扩散器汇集来自叶轮的冷却剂,它由十二个螺旋离心叶片组成,被安装在扩散段法兰的底部,扩散器可以与泵的内部部件同时从泵体中取出。
在扩散器的下部装有防热罩。
冷却剂由泵壳底部的进口接管吸入,由装在泵轴下部的叶轮唧送,经扩散器从泵壳侧面的出口接管排出。
3 核岛主要系统——反应堆冷却剂系统(2)

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号密封,一部分流向2号密封,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号密封静、动环的分离,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间内,泵对流经的液体所作的有效功率。
一回路阻力:0.6~0.8MPa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2、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中水的流动动力问题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串联系统并联系统现象:热启动后单侧换热器不过流;同时伴有管路震动。
表明:受热面管内水温达到了其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值,发生汽化2、换热器安装位置过高(25m),进口压力耗损过多;(~0.45MPa对应饱和温度147 ℃)3、换热器水管路阻力较大,流量偏小,且两侧换热器水管路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蒸汽发生器形式⏹压水堆核电厂常用:立式U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卧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和立式直流蒸汽发生器。
⏹其中尤以立式U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应用最为广泛。
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束组件:是呈正方形排列的倒U型管,管束直段分布有若干块支撑板,用以保持管子之间的间距。
⏹在U型管的顶部弯曲段有防振杆防止管子振动。
⏹支撑板结构的设计,应考虑:☐二次侧流体的通过能力,流体的流动阻力☐限制流动引起的振动☐管--孔间隙中的化学物质的浓缩⏹早期支撑板:圆形管孔和流水孔结构☐导致在缝隙区出现局部缺液传热状态,因此产生化学物质浓缩。
在电厂冷态工况下,管子和支撑板之间的间隙因二者的膨涨差而扩大,腐蚀产物沉积在间隙内。
当高温时,膨胀差使间隙减小,这时管子被压凹,造成传热管凹陷及支撑板破裂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从而将二次侧分隔为下降通道及上升通道,形成二次侧自然循环回路。
包括上封头、上筒体、下上封头呈椭球形,蒸汽出口管嘴中有若干文丘里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第三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3)汽水分离装置⏹蒸汽发生器的上部设有两级汽水分离器。
汽水混合物离开传热管束后经上升段首先进入旋叶式分离器,除掉大部分水分,然后进入第二级分离器进一步除湿。
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生态环境部

附件三:《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编写说明(征求意见稿)《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编写说明一.编写工作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核工业界在核动力厂安全运行和管理方面经验的积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全面地开展了针对核动力厂的安全要求及安全导则的修订工作。
新的安全要求文件No. NS-R-1“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于2000年9月正式出版,它是对1988年出版的原安全规定文件No.50-C-D(Rev.1)“Code on the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的正式修订。
随后,IAEA陆续修订和出版了该安全要求下的一系列安全导则,新的IAEA安全导则No. NS-G-1.9 “Desig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对安全系列No.50-SG-D6“核动力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相关的输热系统(1981)”和安全系列No.50-SG-D13“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相关系统(1986)”两个安全导则的修订与合并,新的安全导则替代原有两个导则。
—1—为了提高我国核动力厂的设计和运行水平,使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国家核安全局决定对《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及其下属的一系列核安全导则进行及时的修订。
二.编写简况IAEA的核安全标准中关于核动力设计的安全要求及导则是由IAEA聘请各国专家在总结各核电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内容较完整、系统、严谨。
本安全导则是依据IAEA安全导则“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Desig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NS-G-1.9 IAEA, Vienna(2004) )”为参考蓝本编写而成的。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截至2000年12月31日)Ⅰ. 国家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Ⅱ. 国务院行政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986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3.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993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Ⅲ. 部门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附件一─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的颁发和管理程序(HAF001/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报告制度(HAF001/02/01)(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F002/01)(1998年5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7.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101)(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8.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9.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0.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HAF103/01)(1994年3月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HAF301)(1993年6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第3号令发布)12.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401)(1997年11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HAF501/01)(1990年9月25日国家核安全局、能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14.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601)(1992年3月4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5.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AF601/01)(1993年3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6. 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2)(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7. 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及焊接操作工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3)(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8. 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考核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9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9. 核产品转运及过境运输审批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1月27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20.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1986年4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1. 放射性环境管理办法(1990年6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2.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3.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规定(GB4792-84)(1984年12月1日卫生部发布)24.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25号部长令卫生部1992年发布)25.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38号部长令卫生部1994年发布)26.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52号部长令卫生部1988年发布,1997年修订发布)27. 并网核电厂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1997年4月28日电力工业部发布)28.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和内容(NEPA RG-1)(1997年国家环保局发布)29. 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及公众健康调查规范(1985年卫生部发布)30. 核设施正常运行和事故期间公众剂量监测与评价规范(1992年卫生部发布)31. 核事故或辐射应急时公众防护的干预和导出干预水平(1995年卫生部发布)32. 核电厂安全级电力系统准则(GB12788-91)Ⅵ. 指导性文件(安全导则)通用系列1.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HAD002/01)(1989年8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 地方政府对核动力厂的应急准备(HAD002/02)(1990年5月2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批准发布)3.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干预原则和水平(HAD002/03)(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4.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导出干预水平(HAD002/04)(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5. 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HAD002/05)(1992年6月24日卫生部、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HAD003/01)(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7. 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HAD003/02)(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8.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9. 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HAD003/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0. 核电厂质量保证监查(HAD003/05)(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6)(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2. 核电厂建造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7)(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4.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9)(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5. 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10)(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6. 核应急导则—严重事故应急后期的防护措施和恢复工作决策(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7. 核应急管理技术文件—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核动力厂系列18.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1)(1994年4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地震局批准发布)19.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大气弥散问题(HAD101/02)(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0. 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HAD101/03)(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1.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1/04)(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2.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放射性物质水力弥散问题(HAD101/05)(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3.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HAD101/06)(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4. 核电厂厂址查勘(HAD101/07)(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5. 滨河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8)(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6. 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7.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现象(HAD101/10)(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8. 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HAD101/11)(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9. 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HAD101/12)(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0. 核电厂设计中总的安全原则(HAD102/01)(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1. 核电厂的抗震设计与鉴定(HAD102/02)(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2. 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级(HAD102/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3. 核电厂内部飞射物及其二次效应的防护(HAD102/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4. 与核电厂设计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2/05)(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5. 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系统的设计(HAD102/06)(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6.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HAD102/07)(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7.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HAD102/08)(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8. 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有关输热系统(HAD102/09)(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9. 核电厂保护系统及有关设施(HAD102/10)(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0. 核电厂防火(HAD102/11)(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1. 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HAD102/12)(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2. 核电厂应急动力系统(HAD102/13)(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3. 核电厂安全有关仪表和控制系统(HAD102/14)(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4. 核电厂燃料装卸和贮存系统(HAD102/15)(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5. 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HAD103/01)(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6. 核电厂调试程序(HAD103/02)(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7. 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HAD103/03)(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8. 核电厂运行期间的辐射防护(HAD103/04)(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9. 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HAD103/05)(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0. 核电厂安全运行管理(HAD103/06)(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1. 核电厂在役检查(HAD103/07)(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2. 核电厂维修(HAD103/08)(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3. 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的监督(HAD103/09)(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4.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设计(HAD301/02)(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5.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运行(HAD301/03)(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6.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安全评价(HAD301/04)(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放射性废物管理系列57. 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和废物管理(HAD401/01)(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8.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系统的设计(HAD401/02)(1997年1月1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9. 放射性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与运行(HAD401/03)(1997年2月1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0.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HAD401/04)(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1. 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选址(HAD401/05)(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2.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HAD401/06)(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核材料管制系列63. 核动力厂实物保护导则(HAD501/02)(1998年4月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信息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核电站320教材 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处理系统(PTR)

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处理系统(PTR)5.1.1 系统的功能PTR系统对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进行冷却、净化、充水和排水。
1.冷却功能(1) 系统冷却乏燃料水池中的燃料元件,导出其剩余释热;(2) 机组在换料或停堆检修,RRA系统不可用,且一回路已经打开的情况下,PTR系统作为RRA系统的应急备用,冷却堆芯,导出其余热。
2.净化功能(1) 净化去除乏燃料水池中的裂变产物和腐蚀产物,限制乏燃料水池的放射性水平;(2) 过滤清除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水中的悬浮物,以保持水中良好的能见度。
3.充、排水功能(1) 系统向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充以硼浓度为2100µg/g的硼水,使水池有足够的水层,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物防护;(2) 保证乏燃料处于次临界状态;(3) 实施除乏燃料贮存池外其它水池的排水。
4.为安全注入系统和安全壳喷淋系统贮存必要的硼水。
5.1.2 系统的组成系统由反应堆水池、乏燃料水池、换料水箱和它们所连结的冷却、净化、充水和排水回路组成。
系统流程如图5.1所示。
图5.1 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处理系统流程简图1.反应堆水池反应堆水池位于反应堆厂房内,池面标高为20m,总水容积为1310m3。
它分为两个部分:(1) 换料腔(或称为堆腔),该水池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正上方,池底标高为10.862m,容积为520m3;(2) 堆内构件贮存池,该水池与换料腔相连,池底标高为7.5m,容积为790m3。
这两个水池之间用气密封挡板隔开,可单独进行充排水。
机组正常运行时,反应堆水池是不充水的。
只有在换料,反应堆压力容器封头需要打开的情况下,反应堆水池才予充水。
水池满水的水位标高为19.5m。
2.乏燃料水池乏燃料水池位于燃料厂房内,池面标高也是20m,总水容积为1800m3,它分为四个部分:(1) 燃料输送池:水容积为235m3,池底标高为7.5m,池底有一个连接燃料厂房和反应堆厂房堆内构件贮存池的传递通道,乏燃料由换料机从反应堆吊出后,由运输小车将其穿过传递通道,送入燃料输送池。
电厂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放射性异常的响应分析及对策处理

于业与科技论挂2019年第18卷第10期电厂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放射性异常的响应分析及对策处理□刘志远[内容摘要】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为防止含有放射性介质的被冷却设备向重要厂用水系统的放射性扩散,而建立一道屏障。
正常运行时,要求系统介质飽放射性水平WlE+MBq/n?。
当一回路具有放射性的冷却剂向回路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泄露时,会使该系统回路缓冲箱液位增高、放射性水平升高以及故障冷却器出口温度升高。
目前某电厂已经多次出现放射性在线表异常报警一回路向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泄露的事件,由于泄漏量极小很难用常规的液位计算和化学分析监测泄漏量,故根据机组功率运行时一回路冷却剂和泄露核岛设备冷却水的核素箱征建模计算,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可以监测到最低为0.01L/h的泄漏量。
同时根据核素性质对投运净化系统和系统换水两种控制放射性的方法研究,找出有效控制泄漏时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放射性水平的方法。
利用新方法配合系统工艺进行查漏,确定一回路向系统的泄露点,对相关设备进行技改和更换措施,保障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设备冷却水;热交换器;放射性【作者单位】刘志远,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引言安全导则HAF0213《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规定中间冷却系统的安全功能是:1)将热量从“冷却剂系统”或其他安全重要热源传输到最终热阱;2)对放射性弥散或对化学污染物进入冷却剂起屏障作用。
某电厂的重要用户中间回路冷却水系统安全功能同导则中的中间冷却系统。
某电厂重要用户中间回路冷却水系统由四个相互独立(工艺和供电)的通道组成。
40系列是向反应堆厂房以及核辅助厂房中正常运行的用户提供冷却水以及向安全厂房中第四系列的安全系统用户提供冷却水。
目前已经多次出现系统大于1.0E+04Bq/m3放射性报警事件,升级为机组十大缺陷之一。
二、冷却水放射性异常时的原因分析在放射性报警时化学取样分析可知最主要的核素是"K 和24Na o42K放射性核素是一回路的活化产物,只存在于一回路,其半衰期只有12.36小时,所以存在泄漏的用户一定是和一回路相关的。
核设施全面安全检查重点

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重点及依据安全评估和安全检查的法规基准为核电厂选址安全规定(HAF101)、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和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并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配套安全导则。
检查重点内容包括:一、厂址选址过程中所评估的外部事件的适当性;在分析此次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厂址区域主要极端自然事件的特点,特别是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次生灾害,对核设施选址过程中所评估的外部事件的适宜性进行安全评估与复核,评估重点为核电厂厂址的防洪设计基准和抗震设计基准。
复核评估依据的法规标准,包括现行核安全法规标准同时参照新修订(尚未正式出版)和IAEA最新标准:《核电厂选址安全规定》HAF101(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1》(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HAD101/11》(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二、核设施防洪预案和防洪能力评估;1、关于设计基准洪水位的复核根据《核电厂选址安全规定》(HAF101)(1991版及待出版的修订版)“5危险性监测”:“必须在核设施的整个寿期内,对可能危害设施的外部自然事件和外部人为事件,以及与核设施有关的人口统计、气象和水文条件进行监测。
该监测必须在建造开始着手实施并一直持续到退役。
”根据《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的“1。
1 总则”要求:“滨海厂址的设计基准洪水是一个核电厂设计应经受的洪水。
它是下列洪水类型中最严重的:(1)可能最大风暴潮引起的洪水;(2)可能最大海啸引起的洪水(如果存在时);(3)可能最大假潮引起的洪水(如果存在时);(4)由上述(1)~(3)项严重事件的组合所引起的洪水.风浪的作用必须单独地考虑或者与上述洪水组合在一起考虑。
03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设备

冷却剂流速选择 (综合技术经济考虑)
流速大:
利:载热量大、传热系数高。 弊:流动阻力大,泵的扬程要求高,泵功消耗大,从而厂用电增加。
大亚湾核电厂堆内冷却剂平均流速为4.6m/s。秦山核电厂堆芯 冷却剂平均流速为3.65m/s
2021/12/24
5
第5页,共113页。
在发生全厂断电事故时,主泵停转,冷却剂失去强迫循环。 保护系统实行紧急停堆,功率水平迅速下降。为了去除堆内 衰变热,必须保证一定的冷却剂流量。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和设备的设计上,采取下述措施:
2021/12/24
➢ 当压力升高至超过设定值时, 压力控制系统调节喷淋阀,由 冷管段引来的过冷水向稳压器 汽空间喷淋降压;
➢ 若压力低于设定值,压力控制系统 启动加热器,使部分水蒸发,升高 蒸汽压力。
7
第7页,共113页。
▪ 超压保护系统
当一回路系统的压力超过限值时,装在稳压器顶部卸压管线 上的安全阀开启,向卸压箱排放蒸汽,使稳压器压力下降,以 维持整个一回路系统的完整性。卸压系统主要由装在稳压器汽 空间连管上的卸压阀或安全阀及其管道和卸压箱组成。
▪ 控制棒导向管为控制棒上下 自由运动提供通道,同时将 上下管座连成整体框架。导 向管下部呈锥形,对快速下 落的控制棒起阻尼作用。
2021/12/24
26
第26页,共113页。
燃料组件骨架(续)
▪ 在组件中心位置的中子通量密
度测量管为堆芯中子通量密度 测量元件提供通道。
▪ 沿燃料元件全程有8个定位格 架,它维持燃料元件的侧向间隙,
➢ 冷却剂过冷度要求
为保证流动的稳定性和有效传热,冷却剂应具有20℃左右的过冷度.
由此可见,对于一定的工作压力,反应堆冷却剂的堆出口温度变化 余地很小.如大亚湾核电厂一回路压力15.5 MPa,其堆出口冷却剂平 均温度为32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F0213-安全导则-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编写讲明(征求意见稿)《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编写讲明一.编写工作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核工业界在核动力厂安全运行和治理方面体会的积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全面地开展了针对核动力厂的安全要求及安全导则的修订工作。
新的安全要求文件No. NS-R-1“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于2000年9月正式出版,它是对1988年出版的原安全规定文件No.50-C-D(Rev.1)“Code on the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Design”的正式修订。
随后,IAEA连续修订和出版了该安全要求下的一系列安全导则,新的IAEA安全导则No. NS-G-1.9 “Desig 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 wer Plants”确实是其中之一,它是对安全系列No.50-SG-D6“核动力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截了当有关的输热系统(1981)”和安全系列No.50-SG-D13“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1986)”两个安全导则的修订与合并,新的安全导则替代原有两个导则。
为了提升我国核动力厂的设计和运行水平,使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国家核安全局决定对《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和《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及其下属的一系列核安全导则进行及时的修订。
二.编写简况IAEA的核安全标准中关于核动力设计的安全要求及导则是由IAEA聘请各国专家在总结各核电先进国家体会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内容较完整、系统、严谨。
本安全导则是依据IAEA安全导则“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Desig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 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NS-G -1.9 IAEA, Vienna(2004) )”为参考蓝本编写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考虑了与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和谐,并力图确保本导则与2004年国家核安全局公布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保持一致并对其技术内容进行补充。
2004年11月,编写组完成《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Design of the Reactor Coola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NS-G-1.9 IAEA, Vie nna(2004))翻译初稿,并在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内部加以讨论,通过一校、二校、三校后形成翻译稿,在此基础上参照新公布的核安全导则(如HAD102/17核动力厂安全评判与验证)以及现行的核安全导则HA D102/08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1989)和HAD102/09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截了当有关的输热系统(1987)的格式和内容,编制完成了《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安全导则稿。
三.要紧内容本安全导则的编制考虑了将国家核安全局1989年颁布实施的核安全导则HAD102/08《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以及1987年颁布实施的核安全导则HAD102/09《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截了当有关的输热系统》进行修订与合并。
本安全导则将替代以上安全导则。
本安全导则的要紧内容包括: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的范畴;第三章总的设计原则;第四章特定的设计要求;附录A压力管型加压重水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附件I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要紧部件;附件II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流程图;附件III安全分级与流体系统的安全级接口装置。
与1989年HAD102/08《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以及1987年HAD102/09《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截了当有关的输热系统》相比:新的安全导则第一章,概述了该导则的编写目的和范畴,在结构和内容上变化不大。
新第二章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的范畴做了修订和重新分类,补充了连接系统、最终热阱。
新第三章对原安全导则总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合并和修订,取消了原导则关于环境条件和鉴定以及退役的设计考虑事项章节;补充了安全分级、预防可燃气体集合、先进堆的设计等章节。
新第四章为特定的设计要求,取消了原安全导则关于慢化剂系统以及换料机冷却剂供应系统的讲明,另外补充了《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截了当有关的输热系统》中的相应安全要求。
新安全导则取消了原安全导则第五章关于质量保证的讲明,取消了附件Ⅲ某些国家所采纳的压力容器规范和标准,补充了附录A“压力管型加压重水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和附件Ⅲ“安全分级与流体系统的安全级接口装置”。
新安全导则有关于原导则HAD102/08增加了有关“不可凝气体排放”方面的要求,其具体内容如下:“4.2.2.3为了防止破坏反应堆冷却剂的自然循环,应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高位设置远距离操作阀以便在事故工况下排出不可凝气体至安全壳厂房。
这些阀门应如下设计:遵循所有安全要求同时习惯其执行预定安全功能期间所处的环境条件的阻碍;应能从操纵室操纵;阀门要有足够的多重性以满足关于排气可靠性的要求(如果有的话);应使其误开的风险降到最小排气的能力应与冷却剂补给系统的能力相匹配。
”新安全导则对余热排出系统增加了要求,“4.6.5.5余热排出系统低压部分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误连接可能导致事故,也确实是接口系统冷却剂丧失事故。
应采纳详细的风险指引分析来评估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接口的余热排出系统低压部分应有能力承担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全部的压力和温度。
”新安全导则还对辅助给水系统安全要求增加了“4.8.4.4由于压水堆二回路管道破口可能会导致堆芯过冷事件,因此辅助给水系统的最大冷却能力应保证堆芯可不能发生重返临界且可不能对反应堆压力容器造成不可同意的热冲击。
”新安全导则对原安全导则进行了修订、合并和补充,使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了。
四.导则适用性讲明本导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治理条例》(HAF001)和《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的要求的基础上加以编制的。
该导则采纳了世界各国核安全事业最新进展成果,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形加以针对性的修改,以与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导则和技术文件相和谐,习惯于我国核安全监管模式和核能行业的进展现状。
它的公布和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核能和核安全法规的进展,并为我国核能和核安全事业进展作出应有的奉献。
编写组2006年11月22日核安全导则HAD 102/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国家核安全局2006年月日批准公布国家核安全局北京2006核动力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设计(200 年月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公布)本导则自200 年月日起实施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讲明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采纳不同于本导则的方法和方案,但必须证明所采纳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与本导则相同的安全水平。
目录1 引言11.1 目的11.2 范畴1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的范畴12.1 概述12.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12.3 连接系统22.4 有关系统32.5 最终热阱33总的设计原则33.1 概述33.2 设计目标43.3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中的安全系统4 3.4 安全分级53.5 设计基准63.6 假设始发事件73.7 地震考虑事项83.8 可靠性93.9 材料的选择103.10 超压爱护103.11 预防可燃气体聚积123.12 布置考虑事项123.13 接口要求143.14 隔离要求153.15 外表和操纵系统163.16 在役检查、试验和修理的措施163.17 多堆核动力厂的考虑事项173.18 先进堆的设计174 特定的设计要求 184.1 概述184.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184.2.7 管道224.3 化学和容积操纵系统(包括沸水堆的净化系统)254.4 应急注硼系统274.5 应急堆芯冷却系统284.6 余热排出系统314.7 蒸汽和主给水系统334.8 辅助给水系统344.9 中间冷却回路364.10 最终热阱及其输热系统37附录A 压力管型加压重水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62附件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要紧部件62附件Ⅱ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流程图66附件Ⅲ安全分级与流体系统的安全级接口装置70名词讲明731 引言1.1 目的1.1.1 本导则是对《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有关条款的讲明和补充,其目的是给监管当局、核动力厂设计人员和许可证持有者就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以下简称“冷却剂系统”)的设计提供建议和指导。
1.2 范畴1.2.1 本导则要紧适用于为发电或其它供热应用(诸如集中供热或海水淡化)而设计的,采纳水冷反应堆的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
应该承认,关于其它堆型(包括今后系统的创新性设计),本导则的部分内容可能并不适用,或者需要在采纳时做出一些判定。
1.2.2 本导则适用于包括第2章所定义的最终热阱在内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
它包含了对不同堆型,专门是对在本导则1.2.1节所提及的各种堆型都适用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的设计要求。
附件A提供了适用于加压重水堆的补充要求。
本导则不涉及特定部件(例如泵或热交换器)的具体设计。
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的范畴2.1 概述2.1.1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包含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接系统、有关系统和最终热阱。
附件Ⅱ中图Ⅱ-2和图Ⅱ-3给出了压水堆和沸水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的要紧部件和要紧功能设施。
2.1.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和构筑物之间的接口在第3章论述。
2.1.3 附件Ⅰ列出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部件。
附件Ⅱ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的典型系统流程图。
2.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2.2.1 关于各种堆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包括为保证反应堆冷却剂正确流淌所必需的部件,但不包括核安全导则《核动力厂堆芯设计》中所述的燃料组件和反应性操纵组件。
2.2.2 关于各种水冷堆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延伸至第一个(从堆芯看)非能动屏障或第一个能动隔离装置1,并包括该屏障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