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合集下载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法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法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法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是指新生儿体内缺乏乳糖酶,导致无法消化乳糖而出现腹泻、腹胀、排气等症状。

这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方法。

首先,母乳喂养是解决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有效方法之一。

母乳中的乳糖含量较低,而且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酶,能够帮助新生儿更好地消化乳糖。

因此,建议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优先选择母乳喂养,这有助于缓解乳糖不耐受带来的不适症状。

其次,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以选择特殊配方奶粉。

市面上有一些针对乳糖不耐受宝宝的特殊配方奶粉,这些奶粉中的乳糖含量较低,易于消化吸收,能够减少乳糖不耐受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使用特殊配方奶粉时,建议家长们一定要按照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来选择和使用,以确保宝宝能够得到合适的营养。

此外,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在添加辅食时也需要注意选择。

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不含乳糖或者乳糖含量较低的食物,比如蔬菜泥、水果泥等。

避免给宝宝食用含有大量乳糖的食物,以免加重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除了以上方法外,家长们还可以考虑给宝宝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腹泻、腹胀等症状。

但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也需要谨慎选择,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选用合适的产品。

总之,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喂养和饮食调理,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的。

家长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求助于医生或者营养师,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和食物,做好宝宝的饮食调理,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饮食卫生
个人卫生
保证喂养器具的清洁卫生,避免食品 污染。
家长接触早产儿前应洗手、洗脸,避 免交叉感染。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消毒, 减少病菌滋生。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 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和体重 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来缓解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渐适应喂养。
案例二:家庭护理在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
家庭观察
家长需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症状,记录喂养和排泄 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喂养调整
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可适当调整喂养方式,如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
定期复查
定期带早产儿去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 整治疗方案。
案例三
耐心与积极配合
家长需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乐观的心 态,为早产儿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特点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通常发生在出生后 早期,且症状轻重不一,持续时间也 长短不一,但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出生 后数周内自行缓解。
发生原因
生理原因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 群尚未建立,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能力较弱。
病理原因
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病理 因素也可能导致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的发生。
饮食调整需要逐步进行,家长应耐心 引导宝宝适应新的饮食方案,并密切 关注宝宝的反应和生长情况。
对于不耐受的食物,家长应尽量避免 给宝宝食用,同时增加易消化、低过 敏的食物,以保证宝宝获得足够的营 养。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物理治疗 等。这些方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
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西医护理个案ppt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西医护理个案ppt

参考文献
[1]冯剑美,王金秀,王盘妹.212例双胎早产儿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6,10:59-60. [2]张先莉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名医,2022,5:95-97. [3]李沐珍,张文明,吴银娣.中医外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2):228-230. [4]蔡慧婷,韩旻.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10):17-20.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 [6]粟姣,崔星,刘超,李晓实.中医“五部推拿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2022,36(9):113-115. [7]孟亚萍,王培培,于倩倩.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喂养耐受情况的影响[J].河南医学 研究,2022,31(21):4005-4008. [8]张霞,刘榴,王友军,等.鸟巢式护理联合音乐疗法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 报,2021,16(4):520-522.
感谢聆听
精心呵护 用爱关怀
4
护理措施



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是以患儿为中心,通过对

医护人员的能力进行详细的分工,建立新的工作模

采取一体化连续 式,患儿从入院到出院均由一组医护进行负责;做

护理模式
到了包病人到人、包病人到实,8h在班,24h负责,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医护共同查房,分工合作,

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及时沟通,避重复检查对患儿

刺激,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分析,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新生儿科学》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详细内容包括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

2. 熟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学会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案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原因及临床表现。

(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护理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措施的例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设计随堂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1. 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定义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3. 护理措施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原则,为一例早产儿制定护理计划。

2. 答案要点:(1)评估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喂养史、临床表现。

(2)确定诊断,制定治疗原则。

(3)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喂养方法、观察病情、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

(4)定期评估护理效果,调整护理计划。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科研动态,了解新理论、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原则5. 护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一、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对其喂养耐受性有重要影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针对早产儿特殊情况,如吞咽困难、吸吮力不足等,提供适当
的喂养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Part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调整喂 养方式、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成功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案例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及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 措施,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最终恢复 良好。
失败教训分析
教训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导致肠穿孔,分析原因发现是喂养量过多、速度过快所致 ,提示应合理控制喂养量和速度。
教训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全身 感染,提示应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
未来研究方向
STEP 01
研究一
STEP 02
研究二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 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 治疗方法。
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营 养状况,调整喂养方案和护理措
施,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推广母乳喂养
促进母乳喂养
01
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技巧,提
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储存与加热
02
指导产妇正确储存和加热母乳的方法,以确保母乳质量和安全
性。
特殊情况下的喂养
03
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营养不足的早产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求。
监测生长曲线
定期监测宝宝的生长曲线,评估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定期评估营养状况
通过血液检查、骨密度等手段,定期评估宝宝的营养状况,以便及 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护理
01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0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03
保持适当的喂养频率和量,避免过度喂养
04
观察早产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体格 检查,监测生
长发育情况
02
定期进行营养 评估,调整喂
养方案
03
定期进行心理 评估,关注心
理健康
04
02
心理教育:提供心理教育, 帮助家长了解早产儿喂养 不耐受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 和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 和担忧
4
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的预防
孕期保健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剩 适当运动:保持孕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问题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心理压力 预防早产:注意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儿风险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 床诊疗指南
演讲人
目录
0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概述 0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 0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
1
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概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
0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 02 这种症状可能包括呕吐、腹泻、
喂养过程中出现的消化系统不适
腹胀、腹痛等。
症状。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可能包 0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和治疗
括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方式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
不当、食物过敏等。
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
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病因
疾病因素
·不少研究表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疾病因素相 关: 母体异常、围生期窒息、胎盘异常、围生期 感染、败血症、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等是喂 养不耐受危险因素,
·产前激素、胎龄、体重、早期开奶是喂养不耐 受的保护性因素。
·伴有较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 受的机会增多。
·低血糖和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是喂养不耐 受的独立危险因素,
·影像学表现:双轨佂、门静脉积气、肠型固定、 僵硬
1
抬高上半身卧位
使患儿上半身抬高, 贲门高于胃底 , 胃内容物可借助重 力加快排空,减少 溢乳及胃食管返流。
治疗-体位
2
“鸟巢”卧位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有利 于头手互动 ,维持生命 体征的稳定。“鸟巢”式 护理能促进肠蠕动,使消化 能力增强,减少胃食管返流。
病因
消化系统发育
·发育不完善, 32W 之前食管蠕动不协调,易出现胃食管返流,3234w吸吮和吞咽协调,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 ·早产儿结肠动力不成熟,易出现胎粪排出延迟 ·早产儿的胎粪的成分(糖蛋白、糖类、钙、铜、铁和磷) 较足月 儿有所不同, 胎粪较稠厚、黏稠, 难于排出, 胎粪易积聚在乙状结 肠及直肠内, 阻塞肠腔。
喂养方式及药物
·长期的禁食,肠外营养的支持:全肠外营养早产儿 正常的胃肠组织结构和功能消失, 肠绒毛变短, 肠 黏膜DNA丢失, 因此提倡早期肠道内喂养, 但喂养量
增加太快有引起FI甚至NEC的风险。
·连续和间断喂养方式中, 连续喂养引起喂养不耐 受的发生明显增多
·药物因素 吗啡、氨茶碱、激素
FI与NEC鉴别
FI
·生后反复胃潴留胃液、奶汁偶尔为血性污染或 胆汁样的液体
·轻度腹胀,部分可见肠型,肠鸣音正常 影像学正常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体重
≤1000g
发病率 93.7%
≤1500g ≤2000g 57.8% 13.7%
≤2500g 9.3%
11
• 以上数据表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率越高。
12
治疗
• 体位 • 合理喂养 • 非营养性吸吮 • 抚触 • 刺激排便 • 药物
13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体位
1
29定性Biblioteka 内科特点: 1)病史:多有围生期窒息史,难产史,喂养不当史及服药
史 2)呕吐物:多不严重,量不多,次数不多,呕吐物主要为
胃内容物,一般不含胆汁及粪汁 3)大便:量和性状基本正常 4)腹部X片基本正常 5)内科治疗有效
30
定性
外科特点: 1)产前病史:如羊水过多、产检消化道异常史 2)呕吐:多严重,呕吐物可含胆汁、粪汁,常伴失水、电
7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
• 肠:小儿的肠管相对成人要长。新生儿的肠管总长度等于 身长的8倍,有利吸收,而结肠相对短,不利于吸收水分 而使粪便不成形,排出快。所以小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 些,不成形多一些。新生儿容易胃 - 结肠反射,是因为大 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的时候容易表现出边吃边拉, 或者一吃完就拉,显得大便次数多,就叫胃 - 结肠反射。 肠系膜长,很柔软,肠系膜下的组织较松驰,肠壁固定差, 容易肠套叠和肠扭转。 肠黏膜薄和嫩,所以通透性好,屏障功能差。肠内有 些毒素,以及消化不全的产物、过敏原等,可以经过肠黏 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肠道在34周才开始有规律的蠕动。
术后诊断:全结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
24
病例2
患儿,戚× ×大婴,因“反复胃储留1 月”入院,查体:营养差,反应差,面色苍 白,腹部平软。造影示:肥厚性幽门狭窄可 能。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接受喂养时出现的一系列消化、吸收和代谢方面的障碍,导致宝宝生长发育受限、营养不良、肠道免疫功能受损等问题。

以下是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宝宝在接受喂养后出现腹胀、腹泻、呕吐、
肠绞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体重增长不足、脱水、发热等全身症状。

2.实验室检查:宝宝的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可能无异
常,但有时也会出现白细胞增多、大便隐血阳性等异常结果。

3.影像学检查:通过腹部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以
发现肠道形态和功能异常,如肠胀气、肠蠕动减慢等。

4.喂养史调查:医生会详细询问宝宝的喂养史,包括喂养
方式、喂奶量、喂奶频率、喂奶时间等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喂养不当等问题。

5.诊断性治疗:对于疑似喂养不耐受的宝宝,医生可能会
采取诊断性治疗措施,如暂停某种食物或增加某种药物,以观察症状是否改善,从而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宝宝的症状和表现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诊断喂养不耐受时,医生会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喂养史调查和诊断性治疗等。

如果宝宝被诊断为喂养不耐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调整喂养方式、增加胃肠动力药物、补充益生菌等措施。

同时,家长也需要在喂养方面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和照顾,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法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法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法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是指新生儿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将乳糖分
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从而导致乳糖不能被有效吸收的一种疾病。

乳糖不耐受会导致新生儿腹泻、腹胀、排气等消化道问题,给宝宝
带来不适。

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儿,最重要的是调整饮食。

母乳
喂养的宝宝可以通过母亲的饮食来减少乳糖的摄入,母亲可以避免
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

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乳糖低的配方奶粉,或者选择乳糖替代品,以减少宝宝对
乳糖的摄入。

其次,可以考虑给宝宝补充乳糖酶。

乳糖酶是一种能够帮助分
解乳糖的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补充乳糖酶,以帮助宝宝
更好地消化乳糖,减少消化道不适。

另外,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环境。

尽量避免给宝宝
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同时也要保持宝宝饮食的规律和营养的均衡,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此外,宝宝的饮食环境也需要保持清洁,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导致消化道问题加重。

最后,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出现了乳糖不耐受引起的消化道问题,如腹泻、腹胀等,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宝宝尽快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乳糖不耐受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注意饮食习惯和环境以及及时就医来解决。

希望每位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一、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接受喂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如呕吐、腹胀、胃潴留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障碍、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群失调以及疾病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常见原因1. 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的胃肠道在结构和功能上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胃容量较小,胃排空延迟,肠道蠕动缓慢,这些生理特点使得新生儿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例如,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更为不成熟,其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更高。

2. 疾病因素新生儿感染、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以新生儿败血症为例,细菌及其毒素可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导致喂养不耐受。

3. 喂养因素喂养方式不当,如喂奶量过多、过快,奶嘴孔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引起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此外,过早添加辅食或配方奶的选择不合适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1. 呕吐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呕吐,呕吐物可以是奶汁、奶瓣,甚至是胆汁样物质。

比如,有的新生儿在喂奶后不久就会出现大口吐奶的情况。

2. 腹胀腹部膨隆,腹壁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用手触摸腹部时,可感觉到腹部张力较高。

3. 胃潴留喂奶后胃内残留奶量过多,超过正常范围。

通过胃管回抽可以发现大量未消化的奶液。

4. 排便异常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大便性状改变,如含有奶瓣、黏液等。

四、护理评估与诊断(一)护理评估1. 健康史详细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

询问母亲孕期的健康状况,有无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了解新生儿出生后的喂养情况,包括喂养方式、喂奶量、喂奶间隔等。

2. 身体状况评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

检查腹部体征,包括腹部外形、腹胀程度、肠鸣音等。

评估呕吐的频率、性质和量。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未满37周的婴儿。

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即无法适应或吸受足够的乳汁。

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发展。

首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需要包含正确的喂养姿势。

最常用的姿势是端坐姿势,将婴儿的头部稍微上抬,以确保充分开放口腔并减少窒息的风险。

另外,护理人员需要适时的将乳头放在婴儿嘴唇接触区域,并确保乳头尽可能的填满婴儿的口腔,以促进有效的吸吮。

其次,护理人员应关注早产儿的吮吸力和呼吸状态。

吮吸力的不足可能导致婴儿无法有效地吸收乳汁。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尝试使用吸奶器等工具帮助婴儿吸吮,并适当调整乳头的流速。

此外,因为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喂养时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呼吸状态,避免出现吸吮与呼吸冲突的情况。

另外,早产儿的肠胃系统也需要特殊关注。

由于肠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早产儿常常容易出现消化问题,如胀气、腹泻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拉气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

有时,可以使用腹部按摩等方法帮助婴儿排气。

此外,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较高,需要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并在必要时添加特定的添加剂,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同时,饮食的频率和间隔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中,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早产儿在出生后会面临许多健康问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胆红素过高等。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医生合作,及时处理和治疗这些问题,以维护婴儿的健康和发育。

总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营养和发育的重要环节。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喂养姿势的正确性,关注吮吸力和呼吸状态,特别关注肠胃系统的健康,并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

精选课件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精选课件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精选课件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儿科学教材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详细讲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学会评估和处理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3. 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难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病例资料、教学视频。

学具:笔记本、课本、病例分析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3. 病例分析:分发病例资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4. 实践操作演示:播放教学视频,演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新生儿喂养不耐受1. 定义2. 病因3. 临床表现4. 诊断方法5. 治疗原则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

2. 根据病例资料,判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请列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原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通过病例分析、实践操作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评估和处理方法仍存在疑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至新生儿喂养的其他并发症,提高学生的临床处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理论知识讲解本次教学的理论知识讲解部分是教学的核心,需要重点关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6000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 <37 周(259d)的新生儿。

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护理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 :(1)呕吐,腹胀(24 h 腹围增加 >1 .5 cm,伴有肠型);(2)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 1/3或 24 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 1/4 或持续喂养时超过 1h 的量 ;(3)胃残余被胆汁污染 ;(4)大便潜血阳性 ;(5)大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 2 %(乳糖吸收不良);(6)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7)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2 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2 .1 内部因素(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功能不成熟)出生前,胎儿营养素的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食物中营养,但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成熟程度可能还暂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

妊娠 25 ~ 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 ;妊娠35 周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胃肠功能低下,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全,肠蠕动缓慢且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喂养不耐受表现。

资料显示,胎龄 <34 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34 .8 %,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13 .5 %;而体重≤1 500 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68 .51 %,体重>1 500 g 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11 .73 %。

说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应或不耐受的症状和体征。

喂养不耐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病因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婴儿的胃肠道生理特点、消化功能的成熟度、营养吸收的能力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

以下是关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鉴别诊断标准:一、饱食不耐受:1.症状:饱食后婴儿出现呕吐、腹胀、打嗝、腹泻等症状。

2.体征:婴儿口唇发紫、皮肤苍白、反应迟钝。

3.诊断: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结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方式,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饱食不耐受。

二、消化不良:1.症状:婴儿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2.体征:婴儿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规律,粪便稀薄或者过多。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食欲、大便情况,以及消化道其他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消化不良。

三、过度喂养:1.症状:婴儿出现饱胀、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2.体征:婴儿体重增长过快,体形偏胖,皮肤紧绷。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体重增长情况,以及饱胀、腹胀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过度喂养。

四、过敏反应:1.症状:婴儿出现皮疹、湿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2.体征:婴儿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水肿等症状。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过敏性症状,结合家族史和饮食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过敏反应。

五、食物不宜:1.症状:婴儿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2.体征:婴儿大便性状异常,排便困难。

3.诊断:通过观察婴儿的饮食情况以及大便情况,推测是否为食物不宜。

以上只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一些常见症状和体征,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鉴别。

在确定婴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调整饮食、调整喂养方式、对症处理等。

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喂养情况,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调整,以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三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正确的护理干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新生儿模型、喂养器具。

2. 学具:教材、《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内容笔记、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新生儿模型,展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诊断和护理。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和护理措施。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针对给出的病例,设计诊断和护理方案。

5. 小组汇报(10分钟)6. 知识巩固(5分钟)利用PPT课件,进行快速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2. 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护理措施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针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例,设计诊断和护理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2.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4. 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和解答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如呕吐、腹胀、胃潴留、便便异常等。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鉴别诊断标准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对母乳或人工奶和其他食品产生不良反应的一种症状。

这种症状可能会给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鉴别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鉴别诊断标准进行详细分析:一、症状表现1. 呕吐:新生儿出生后常常会出现呕吐现象,但如果新生儿频繁呕吐,尤其是伴随腹泻和体重下降,可能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2. 腹泻:新生儿的大便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如果新生儿出现腹泻,且大便异常呈水样或粘液样,可能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3. 体重下降: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会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如果新生儿的体重下降过快或过多,可能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4. 不安或疼痛表现:有些新生儿在吃奶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安或疼痛的表现,可能是因为喂养不耐受导致的。

二、可能的原因1. 过敏:有些新生儿可能因为对母乳或人工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而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症状表现。

2. 消化不良: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些新生儿可能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而导致喂养不耐受。

3. 其他疾病:有些新生儿可能因为其他疾病,如消化道异常、代谢性疾病等而表现出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三、鉴别诊断1. 完善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于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新生儿,首先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其喂养情况、病史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粪便常规等,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3. 皮肤试验或血清免疫学检查:对于怀疑存在过敏原的新生儿,可以进行皮肤试验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检测其对于过敏原的敏感性。

4.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疾病,如消化道异常、代谢性疾病等。

四、处理和治疗1. 调整喂养方式:根据新生儿的鉴别诊断结果,可以调整喂养方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人工奶喂养或其他适宜的喂养方式。

2. 指导家长:医生需要对新生儿的家长进行喂养指导,包括喂养姿势、喂养次数、喂养量等方面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次病例讨论
内容
1、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2、新生儿消化道疾病诊断思路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定义:新生儿在开奶后出现胃潴留、呕吐、返流、腹胀等 现象,称为喂养不耐受,而其中早产儿由于胃肠消化吸收 功能不成熟,吸吮 和吞咽能力低下,上述症状更为常见。
消化道结构图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口腔、食管
口腔: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很
少。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一个星期以后,唾液
腺的分泌量能达到一天 50-80ml ,成年人一天是 1000-1500ml 。肺炎、NRDS及食道闭锁往往会导
致唾液分泌增多。
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弹力 纤维和肌肉发育不全,食管壁黏膜中的腺体比较
定性
内科特点: 1)病史:多有围生期窒息史,难产史,喂养不当史及服药 史 2)呕吐物:多不严重,量不多,次数不多,呕吐物主要为 胃内容物,一般不含胆汁及粪汁 3)大便:量和性状基本正常 4)腹部X片基本正常 5)内科治疗有效
定性
外科特点: 1)产前病史:如羊水过多、产检消化道异常史 2)呕吐:多严重,呕吐物可含胆汁、粪汁,常伴失水、电 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3)大便:量和性状,尤其是胎便 4)腹部查体:明显异常,一定要视触扣听。 5)内科治疗无效,甚至会进行性加重。 6)腹部X片、B超、钡剂或碘油造影可见消化道病变的特征 , 例如:
病例1
患儿,陈× ×,男,因“胎龄28周,反复腹胀、呼吸 困难1月余,加重1天”由外院转入我科,入院时查体:反应 差,面色苍白,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入院后行造影示多 处肠狭窄。 术后诊断:全结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
病例2
患儿,戚× ×大婴,因“反复胃储留1 月”入院,查体:营养差,反应差,面色苍 白,腹部平软。造影示:肥厚性幽门狭窄可 能。 术后诊断:幽门膈膜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药物
小剂量红霉素
胃复安
微生态制剂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非常常见。 重点是与消化道疾病进行鉴别。
新生儿消化道疾病诊断思路
主要以呕吐、腹胀两个最常见临床症状进行讨论分析。
新生儿消化道疾病
1、临床常见 2、轻重难分 3、内外难分
判断不清,后果严重!!!
喂养不耐受的信号包括:
胃潴留或呕吐 腹胀 血便(潜血)
稀便或腹泻
代谢性酸中毒 体温不稳定
呼吸暂停反复发作
高血糖症
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与孕周关系
胎龄 发病率
≤37W
55.5%
50.3%
23.9%
13.9%
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与出生体重关系
体重 发病率
≤1000g
93.7%
≤1500g 57.8%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
肠:小儿的肠管相对成人要长。新生儿的肠管总长度等于 身长的8倍,有利吸收,而结肠相对短,不利于吸收水分而 使粪便不成形,排出快。所以小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些, 不成形多一些。新生儿容易胃 - 结肠反射,是因为大脑皮 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的时候容易表现出边吃边拉,或 者一吃完就拉,显得大便次数多,就叫胃 - 结肠反射。肠 系膜长,很柔软,肠系膜下的组织较松驰,肠壁固定差, 容易肠套叠和肠扭转。 肠黏膜薄和嫩,所以通透性好,屏障功能差。肠内有 些毒素,以及消化不全的产物、过敏原等,可以经过肠黏 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肠道在34周才开始有规律的蠕动。
病例3
患儿,凌BB,因“27周早产,腹胀17 天,发热1天”入院,查体:营养差,反应 差,全身苍灰,腹部膨隆,腹壁红肿。腹片 示:低位接近完全性肠梗阻。 术后诊断:NEC,大面积肠坏死穿孔
新生儿消化道疾病诊断思路
1、定性 2、定位
3、处理
一、定性
定性
1、内科性:喂养不当(加奶过快),喂养不耐受,咽下综 合征,胃肠道功能失调(胃食管反流、幽门痉挛、胎粪性 便秘),严重感染引起的肠麻痹,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 脑病,NEC 2、外科性: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管闭锁、肥厚性幽门狭 窄、膈疝、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胎粪性腹膜炎、肠 旋转不良、肠扭转、先天性巨结肠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
机制: 通过加 快吸吮反射的成 熟,调节胃肠肽 水平,刺激胃肠 道的生长发育与 成熟,所以早产 儿的喂养以自吮 为最好的喂养途 径
.促进体重增加 .促进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 .减少哭闹 •促进食物消化 .促进口满足感 .安抚患儿,减轻 疼痛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抚触
新生儿抚触:抚触应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并在喂奶前 30分钟或喂奶后60分钟,患儿安静、不哭吵、不烦躁、清 醒状态下进行,而且必须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操作, 15~20分钟/次,1~2次/d,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 并且抚触可增加奶量防治低血糖。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
刺激排便:刺激排便可使早产儿胃潴留量明显减少,腹 胀时间明显缩短。方法:开塞露1/3支,清洁灌肠,1次/d。
使患儿上半身抬高,贲门 高于胃底 ,胃内容物可 借助重力加快排空,减 少溢乳及胃食管返流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 有 利于头手互动 ,维持 生命体征的稳定。有研 究证实“鸟巢”式护理 能促进肠蠕动,使消化能 力增强,减少胃食管返流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喂养
早期喂养,早产儿可微量喂养:
• 改善喂养的耐受程度,促进胃肠道成熟,以较短的时间 达到足量喂养 • 减少NEC的发生 • 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胆红素肠- 肝循环 • 肠道营养发挥直接作用,促进肠道动力活性的成熟及胃 肠激素的释放
≤2000g 13.7%
≤2500g 9.3%
以上数据表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率越高。
治疗
体位
合理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抚触 刺激排便 药物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体位
1
2 “鸟巢”卧位
3
俯卧位
:早产儿15°俯卧位能 使肺下段通气更佳,肺 通气/血流比值合适,降 低了腹内压,改善了动 脉氧合,有利于胃排空, 减少胃食管反流和腹胀。 俯卧位可防止返流物的 吸入,且安全简便
少。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
比较差,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发生呕吐。
新生儿消化道特点
胃:新生儿的胃是水平位置 ,容量小 ,大概在 30-60ml 。
新生儿胃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发育不好是松的,
幽门发育好是紧的。新生儿由于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 幽门痉挛。发生痉挛以后,内容物不容易往外排。新生儿 胃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盐酸少,酶活力低,所以消化功能 差,容易出现溢奶和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