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标准
农村医学专业
农村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等基本理论;掌握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对农村、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在农村、社区从事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工作。
专业能力培养要求:
1、熟练掌握与农村医学专业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的理论知识。
2、具有对农村、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诊疗、康复指导能力。
3、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操作,包括对急危重病人应急处理和抢救的能力。
4、熟悉现代医学的有关新理论、新技能。
5、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6、具有一定的为医疗对象和社区提供卫生健康指导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医疗管理与科研能力。
8、具有良好的口才表达、人际交往、创新精神的能力。
主干课程设置: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基础、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学、预防医学、传染病、护理技术等。
毕业实习:第三学年为毕业实习时间,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护理技术等科目的生产实习。
执业资格证考试:可参加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执业资格证考试。
《兽医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兽医诊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畜禽解剖生理学》、《化学》、《兽医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10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培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无菌意识、安全观念、规范操作等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围绕畜禽生产疫病防治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依据畜禽生产疫病防治实际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确定课程的容量与难度;以典型案例为参考,设计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做中学、做中教。
2.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应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规范实践教学,畜禽免疫注射、动物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仔猪去势、奶牛和宠物犬猫的静脉输液等教学内容注重工作过程体验。
3.部分理论性的教学难点宜采用视频、动画、图像、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技能操作的内容宜采用体验学习的方法,涉及畜禽生命现象、行为、征候的内容宜采用观察分析的方法。
《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
《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
二、课程性质及任务:《解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揭示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形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基本功能。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对象基本为初中毕业、基础较差等现实,采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为特色,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根据后续课程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着重讲述对后续课程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内容,适当介绍当前本课程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中职护理、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如图像、动画、视频等。
教师可合作或独自制作微课、短视频等学生喜爱的信息教学方式解决普通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应的生理学知识和研究进展。
依据职业岗位和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的调查分析,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和检验标准等。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一)职业素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自觉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隐私。
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农村居民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不怕苦累、爱岗敬业,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具备正确描述人体分布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以及毗邻关系。
2.具备全身主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主要血管神经的行径、分支、分布。
3.具备人体器官的组织结构和胚胎发育概况的基本理论。
4.具有在活体能够识别重要体表标志,辨认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的能力。
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
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本文介绍了《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揭示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形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基本功能。
在课程设计方面,采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为特色,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能够具备正确描述人体分布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以及毗邻关系的能力,具有全身主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主要血管神经的行径、分支、分布的能力,具有人体器官的组织结构和胚胎发育概况的基本理论,具有在活体能够识别重要体表标志、辨认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的能力,具有熟练的解剖操作技能、能够系统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正常形态的能力,具有按系统归纳、总结、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能力。
该课程的学时安排包括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
4.胃、5.小肠、6.大肠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肝和胰腺。
其中,胃是消化道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膈下左上方。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固体粪便。
消化腺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包括肝和胰腺。
肝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膈下右上方。
它有多种功能,包括产生胆汁、代谢、解毒等。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分为头、体、尾三部分。
它主要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
腹膜是一个重要的解剖学概念,是覆盖腹腔内脏器官的一层薄膜。
腹膜与腹腔内的器官之间形成了腹膜腔。
腹膜与脏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胃、小肠、大肠等都与腹膜相连。
腹膜的结构复杂,包括壁层、腔层和间隙层等。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喉和喉头,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
《诊断学》课程标准(新)
《诊断学基础》课程标准(一)前言《诊断学基础》是阐述疾病诊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
主要介绍问诊、症状学及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心电图等,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必修课程。
课程定位《诊断学基础》是培养农村医学专业技能人才所开设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
我校农村医学专业结合中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岗位需求、后续课程内容和学生来源情况进行定位。
其在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本位,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结合起来,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
设计思路总的理念:培养技能型、实业型人才为目的,以农村医学专业能力为导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教、学于一体,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1)以人为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不仅要以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要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去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农医专业,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2)因材施教。
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原有的素质和知识底蕴,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
(3)理论实训结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学与临床实训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
在临床课见习实习中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能力,加快适应岗位,提高学生完成临床任务的能力。
(4)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将临床科目新进展引入课堂教学,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卫校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研究有机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科学,它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程以烃和烃的衍生物为重点并考虑到医学的发展及需要对生物活性物质作适当的介绍。本课程基本内容有烃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合成及机理,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概念及波谱常识,酯、糖、核酸、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农村医学
专业代码:1003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制:三年制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专业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教育、卫生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正视吉林地区乃至东北地区我国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医疗职业能力,在社区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等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医疗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以及从事医疗工作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毕业后适合到农村、社区、基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全科医疗工作。
(7)医学心理学(36学时,第三学期)
教学内容: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2)外科学(108学时,第三学期)
教学内容: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因、发展规律、病理、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防治原则、手术适应症等。
农村医学教学计划与大纲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培养目标农村医学专业中等学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高素质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
二、培养标准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能掌握本专业人才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业务要求1.具有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2.具有农村医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应用农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乡村预防、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有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营养指导、健康检查、急救、慢性病的农村社区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的能力。
4.具有流行病学调查的一般知识和能力。
5.具有制定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6.具有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初步诊治能力。
三、修学年限修学年限:三年学科门类:医药卫生类总学时: 2864四、课程设置学分计算1.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
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拓展模块1(基础课程)、拓展模块2(社科人文课程)、拓展模块3(专业相关课程)。
2.学分计算(1)必修课程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
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7学时计1学分。
(2)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48学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模块}1.德育(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主要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最新农村医学教学计划与大纲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培养目标农村医学专业中等学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高素质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
二、培养标准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能掌握本专业人才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业务要求1.具有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2.具有农村医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应用农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乡村预防、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有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营养指导、健康检查、急救、慢性病的农村社区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的能力。
4.具有流行病学调查的一般知识和能力。
5.具有制定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6.具有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初步诊治能力。
三、修学年限修学年限:三年学科门类:医药卫生类总学时: 2864四、课程设置学分计算1.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
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拓展模块1(基础课程)、拓展模块2(社科人文课程)、拓展模块3(专业相关课程)。
2.学分计算(1)必修课程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
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7学时计1学分。
(2)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48学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模块}1.德育(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主要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普通高职、三年学制兽医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职、三年学制兽医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适用专业:兽医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现代兽医科学中的专业核心基础学科之一,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职业能力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是兽医专业职业素质基础课与职业素质能力课的桥梁,是进一步学习动物疾病防治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1、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依据“兽医专业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分析、兽医专业工作任务职业延展能力---学习分析表”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项目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尤其是“厂中校”、“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库、校企对接教学等多种途径进行,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00。
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动物疾病防治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临床实际案例为载体,以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诊治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乡村医生规范培训课程大纲
2015年福建省乡村医生规范培训课程大纲第一单元健康教育服务知识与技能一、健康教育(一)课程要求1.掌握健康的定义、个体健康的基本标志、亚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技能。
3.理解健康心理的基本概念、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课程内容健康教育绪论健康与疾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健康教育工作者基本技能健康心理基本概念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二、健康教育(二)课程要求1.掌握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及方法。
2.理解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健康调查方法及健康相关行为。
课程内容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行为与健康健康相关行为三、健康教育(三)课程要求1.掌握健康相关行为理论及行为矫正。
2.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课程内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行为矫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二单元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解读课程要求1.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健康教育项目各项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管理。
2.理解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及教育工作考核评估。
课程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背景与意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健康教育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其他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管理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估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课程要求掌握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健康管理。
课程内容新生儿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课程要求掌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目的、目标、对象、内容、要求及考核指标。
课程内容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目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目标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要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考核指标第三单元医疗文书规范一、医疗文书的设计原则课程要求掌握医疗文书的概述、管理内容及设计原则。
三年制农村医学专业医用生物学课程标准
农村医学专业《医用生物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医用生物学则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人类医学的发展是以生物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医用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现代医学面向21世纪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农村医学专业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续医学基础及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通过《医用生物学》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崇高科学的精神,初步具有创新意识。
能合理地将所学生物知识运用到社会、医学及个人生活中。
2.本课程的编写遵循“必需”“够用”的指导原则,淡化学科意识,不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课程内容设置既考虑到与高学知识的衔接,又考虑到为后续医学课程作铺垫,精选教学内容,注意联系实际,结合临床。
3.本课程坚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充分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并注重课程的逻辑性和延续性。
既便于学生理解,又避免前后重复。
4.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医学生物学是根据江苏省三年制农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精神及新一轮教材建设构想和要求设计的。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围绕生命的基本特征,选择的教学内容包括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增殖与配子发生、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章节。
因课时限制还安排了部分选学得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医用生物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教程精选了必做和选做的实验项目,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为增加教材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在编写教程时,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案例和社会热点,以链接的方式插入到正文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医用生物学的热情,引导学生爱学、学好。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用型卫生人才。
毕业后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转诊服务和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与护理等工作。
二、专业培养规格以助理医师(乡村)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4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为今后能顺利通过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1.培养热爱农村医学事业并有敢于为发展农村医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服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实用型卫生人才。
2.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有在农村基层开展临床诊疗技术和常用的护理技能。
4.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诊治能力和对急症、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
5.具有在农村基层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
6.具有在农村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康复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
7.掌握从事农村医疗工作所需的卫生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8.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
9.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职业行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0.具有获取医学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二)文化业务方面1.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地方病的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基层医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⑴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⑵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⑶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⑷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⑸熟悉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
⑹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
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其他方面⒈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农村医学教案怎么写
农村医学教案怎么写教案标题:农村医学教案编写指南教案概述:农村医学教案的编写是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医学教育的需求,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为您提供农村医学教案编写的指导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基本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诊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意识,提高他们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2. 临床医学知识: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急救技能等。
3. 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原则、患者权益保护、医患沟通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病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能力。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医学知识和技能。
3. 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评估:通过模拟病例、临床技能操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水平。
3. 情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意识表现,评估他们的情感目标达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农村医学教育的教材,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教材。
2. 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电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实验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以上是关于农村医学教案的编写指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医学专业课程标准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1.《病理学》………………………………………………………………………………2.《人体结构》……………………………………………………………………………3.《生理学》………………………………………………………………………………4.《内科疾病防治》………………………………………………………………………5.《外科疾病防治》………………………………………………………………………6.《卫生保健》……………………………………………………………………………7.《药物学》………………………………………………………………………………农村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医用生物学、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农村医学专业要求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及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正确认识健康和各种疾病的本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正是病理学所研究的范畴。
因此,病理学是农村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联系农村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和辅射性影响。
(二)课程基本理念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在病因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因此,《病理学》的学习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2.为专业课程提供衔接平台《病理学》所揭示的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可为临床正确认识疾病本质,解释临床症状,判断患者预后等提供理论依据。
此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和临床实际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病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或作出相关的决策,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提供衔接平台。
3.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结局,启发式教学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
4.评价应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全面、客观、公正、合理《病理学》既注重理论学习,也重视实践教学,在评价时,应以“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一方面,重视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另一方面,重视实践教学中的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切实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合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依据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按模块设置,共设置三个模块。
模块一:绪论及疾病概论;模块二:基本病理过程1;模块三:基本病理过程2;模块四:常见器官功能衰竭。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68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能叙述疾病的概念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动态连续性;2.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和疾病的转归;3.理解主要的基本病变,掌握基本病理过程及常见疾病、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4.初步了解基本病理知识与护理的联系。
(二)技能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有关的实验器具,进行部分病理学实验的操作;2.具有初步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分析疾病本质及其演化规律的能力;3.能以辩证唯物论观点,初步分析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4.能运用所学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对简单的病例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
(三)素质教学目标1.通过对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的认识,初步形成健康与疾病之间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疾病时机体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树立热爱生命、人类终将认识与战胜疾病的观念;2.通过学习,培养科学严谨、辩证求实及主动学习的态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绪论及疾病概论(理论6学时)(一)绪论1.学习目标(1)了解述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工作任务能正确理解病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二)疾病概论1.学习目标(1)掌握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了解病因学概论。
(3)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4)掌握疾病的经过与结局,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的主要依据。
2.工作任务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模块二:基本病理过程1(理论22学时实验8学时)(一)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1.学习目标(1)简述适应、损伤及修复的概念。
(2)掌握化生、凋亡概念。
(3)熟悉肥大、增生、萎缩、变性、坏死、再生的概念。
(4)了解常见变性的原因,熟悉其病变特点,了解其结局和影响。
(5)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6)了解再生的类型以及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7)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并说出其功能。
(8)熟悉一、二期愈合的特点。
2.工作任务(1)结合临床说出影响再生与修复的各种因素。
(2)能说出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的内容与护理保健的联系。
实验1. 初步识别病理标本(肾萎缩、肾细胞水肿、肝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实验2. 观察病理切片(肾细胞水肿、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学习目标(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
(2)熟悉充血、出血的概念。
(3)熟悉淤血的原因,淤血的病变特点,掌握淤血的后果,肺、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掌握血栓形成的原因,熟悉结局及机体的影响。
(4)掌握栓子的运行途径,了解栓塞的常见类型及病理变化。
(5)熟悉梗死的类型、病理特点,了解对机体的影响。
2.工作任务(1)能归纳各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对机体的影响;(2)学会应用本章内容分析临床病例。
实验3. 动物实验(家兔空气栓塞示教);实验4. 初步识别病理标本(肺淤血、肝淤血、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实验5. 观察病理切片(肺淤血、肝淤血、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
(三)炎症1.学习目标(1)解释炎症的概念,举例说明炎症的防御性本质。
(2)解释炎症介质、脓肿、蜂窝织炎、炎性息肉、炎性肉芽肿的概念。
(3)熟悉假膜性炎、绒毛心、窦道、瘘管、化脓性炎的概念。
(4)了解炎症的原因。
(5)熟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6)熟悉炎症的分类,及各类炎症的特点。
(7)熟悉炎症的临床表现。
(8)了解炎症的结局。
2.工作任务学会应用本章内容分析临床病例。
实验6. 初步识别病理标本(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化脓性阑尾炎、脓肿、炎性息肉);实验7. 观察病理切片(各种炎细胞、肉芽组织、化脓性阑尾炎)。
(四)肿瘤1.学习目标(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癌、肉瘤、癌前病变、原位癌、转移的概念。
(2)了解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熟悉组织结构。
(3)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扩散及对机体的影响。
(4)了解肿瘤的复发、分级和分期。
(5)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熟悉癌与肉瘤的区别。
(6)熟悉肿瘤的命名原则则。
(7)了解肿瘤的病因。
2.工作任务初步应用本章内容与临床护理相联系。
实验8. 初步识别病理标本(乳头状瘤、腺瘤、鳞癌、腺癌、纤维瘤、脂肪瘤、纤维肉瘤);实验9. 观察病理切片(腺瘤、鳞癌、腺癌、纤维瘤、脂肪瘤、纤维肉瘤)。
模块三:基本病理过程2(理论14学时实验2学时)(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学习目标(1)掌握脱水、水中毒的概念。
(2)熟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3)对掌握三型脱水的特征。
(4)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熟悉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防治原则。
2.工作任务初步运用本章内容与临床护理相联系。
(二)水肿1.学习目标(1)掌握水肿的概念。
(2)掌握水肿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4)了解几种常见水肿的特点。
2.工作任务初步运用本章内容与临床护理相联系。
(三)酸碱平衡紊乱1.学习目标(1)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
(2)熟悉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掌握代偿调节,了解对机体的影响。
(3)熟悉其他三型酸碱平衡紊乱的代偿调节。
(4)熟悉四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区别。
2.工作任务初步运用本章内容与临床护理相联系。
(四)发热1.学习目标(1)掌握发热的概念,熟悉原因。
(2)了解发热的发生机制。
(3)熟悉发热的分期。
(4)熟悉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5)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
2.工作任务运用发热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相联系。
(五)缺氧1.学习目标(1)掌握缺氧的概念。
(2)熟悉乏氧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
(3)掌握四型缺氧血氧变化特点。
(4)了解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5)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工作任务运用缺氧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相联系。
(六)休克1.学习目标(1)掌握休克的概念。
(2)熟悉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3)掌握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生机制。
(4)了解休克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2.工作任务学会应用本章内容分析临床病例。
模块四:常见器官功能衰竭(理论8学时实验2学时)(一)心力衰竭1.学习目标(1)解释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衰竭的概念。
(2)熟悉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发生机制、机体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3)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了解其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4)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诱因。
(5)熟悉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了解机制,掌握急性肾衰竭的分期及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工作任务学会运用本章内容分析临床病例。
四、实施建议(一)教学1.借助多媒体,使病理教学融图文声于一体。
计算机的视频、动画,可以将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基本病理过程,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如用动画展示血栓的形成过程、栓子的运行途径、炎症渗出的过程,以视频放映形式插入家兔的空气栓塞等内容,再配合大量典型的病理变化图片,效果明显优于挂图、投影。
2.使用启发式“导”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插入典型临床病例、运用比喻启发,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准备适当的课堂检测、病例讨论,鼓励学生们动眼、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