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护理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护理

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胸廓起伏等 方式,确认导管已正确插入气道。
固定导管
使用牙垫和固定带妥善固定导管,防止 其移位或脱出。
气管插管后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分泌物堵塞导管。
加强口腔护理
定期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防 止口腔感染。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 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定期更换导管
根据导管材质和患者情况,定期更 换导管,以减少感染风险。
03
气管切开护理要点
气管切开前准备工作
01
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史、过 敏史等相关信息,评估患者的
呼吸功能、气道通畅情况。
0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气管切开的必要性 和手术过程,减轻患者的焦虑
和恐惧情绪。
03
准备物品
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吸引器、 氧气、急救药品等物品,确保
THANKS
气压伤处理
发现患者出现气压伤症状时,应 立即调整呼吸机参数,降低气道 压力;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如止
痛、止血等。
呼吸机依赖处理
对于长期使用呼吸机导致呼吸机 依赖的患者,应逐步降低呼吸机 支持力度,锻炼患者的自主呼吸 能力;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增强
患者信心。
其他并发症处理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 措施,如心律失常给予抗心律失 常药物治疗、消化道出血给予止
远程医疗服务
借助互联网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机械通气患者的远程监 测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机械通气治疗方 案,包括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调整呼吸机参数等,以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护理技术护理操作规范考核评分标准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护理技术护理操作规范考核评分标准

由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减少解剖死腔,清除气道分泌物,为给氧、呼吸机的使用提供条件。

R3评估(1)患者病情、治疗情况,肺部症状,呼吸情况。

(2)患者心理状态与合作程度。

(3)患者是否有活动性的假牙或门齿是否松动。

出准备:Q)患者准备:取适宜体位。

与家属谈话,签属气管插管同意书。

(2)护理人员准备: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3)用物准备:麻醉喉镜、相应型号的气管导管,管芯、衔接管、牙垫、插管钳、注射器、麻醉面罩、简易呼吸器、氧气、吸引器、无菌吸痰导管、胶布、听诊器、寸带(清醒患者或燥动患者用)、呼吸机、生理盐水。

出实施Q)解释、指导、心理护理。

(2)检查用物:插管前应检查气管导管及其它用品是否齐全、合用。

(3)插管动作要轻柔、忌用暴力。

插入合适的深度,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打入3~5ml气体。

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4)选用适当的牙垫,比导管略粗,避免患者将导管咬扁。

(5)固定导管:导管要固定牢靠,避免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以损伤气管粘膜。

(6)湿化气道:插管后氧气不可直接吹向气管导管,应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变稠、结痂,影D向呼吸道通畅。

(7)检查导管插入的长度: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时发现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出。

(8)体位:头部稍微后仰,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1一2小时转动变换头部,避免体表压伤及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9)口腔护理:定时用3%双氧水和清水冲洗。

QO)若气道阻力大或管道过细、死腔量大,可把留在口腔外的导管剪除。

(11)吸痰:注意气管及口腔吸痰,必须严格无酶作,气管内吸引的正艇施同气管切开患者(12)气管插管气囊的护理:注入套囊气量一般为3~5ml°如采用高容积低压力气囊,采用气囊测费监测片囊压力,每肝一次,缙抖囊压力25mmHg以下。

(13)拔管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者,注意有无会厌炎、M融等并发症发生,并给予鼻导管或开放面罩吸氧,以防低氧血症。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1、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基础护理
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护理,可跟进排痰措施。

对昏迷或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要经常给予翻身及叩背,预防压疮的发生及阻塞性肺炎的发生。

3、营养支持
气管插管病人由于起到开放,需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4、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丧失水分较大,需跟进相应的气道湿化管理。

给予气道湿化,可雾化吸入后吸痰。

5、保持气道通畅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及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

6、妥善固定
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注意固定导管,一般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在为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气管插管。

经常更换头部位置,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减少局部损伤。

7、有效排痰
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

8、拔管前后准备
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9、跟进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者陷入昏迷,家属心情沉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配合护理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配合护理

预防并发症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及 气管切开的局部皮肤 情况,预防皮肤压疮 。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 病室空气流通,定期 进行空气消毒。
注意观察患者
定期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 生,预防口腔感染。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及时发 现口腔溃疡、炎症等异常情况。
详细描述
气管食管瘘是由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通道出现异常开口,导致气体进入食管,引起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并 发症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需及时处理。
皮下气肿
总结词
皮下气肿是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常见 的并发症,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皮下气肿是由于气体进入皮下组织所 致,通常在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可 能导致皮肤肿胀、疼痛等症状,但通 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可自行吸收。
利用AI技术对气管插管及切开后的患者进行实时监测,预测病情 变化,提高护理效率。
3D打印技术
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定制的气管插管和切开套件,提高护理操作 的准确性和舒适性。
机器人辅助护理
研发用于气管插管及切开护理的机器人,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研究进展
01
02
03
新型气管插管材料
实践操作训练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提高 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 应对能力和操作技能。
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鼓励护理人员与其他医疗 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 ,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 质。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庭护理指导
家庭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 少刺激性气体和烟雾的
吸入。
饮食调整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 ,保证营养摄入。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到医 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

ICU危重症患者的各种管道护理

ICU危重症患者的各种管道护理

ICU危重症患者的各种管道护理ICU(重症监护室)是专门为危重病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医学监护和护理的地方。

在ICU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各种管道护理来提供给患者必要的治疗和支持。

下面将介绍ICU中常见的一些管道护理方式。

1.气道护理:气道护理是ICU的基础工作之一、由于很多危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在气道护理中,常见的方式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是将气管插管导入患者的气道,通过与呼吸机连接,实现人工通气。

气管切开是在患者颈侧进行手术,在气管上开口,并插入气管导管。

气道护理需要经常检查插管位置,保持通畅性,并进行适当的吸痰和湿化处理。

2.血管通路:静脉通路主要用于输注药物和液体、监测中心静脉压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常见的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导管(在手臂或颈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插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插入股静脉)。

同时,为了稳定血压和补充体液,有时还需要进行动脉插管,同时监测动脉血气。

3.胃肠道通路:胃肠道通路在ICU中主要用于提供营养和药物给予。

常见的胃肠道通路包括胃管和肠道营养导管。

胃管可以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食管,进入胃内,并输注营养和药物。

肠道营养导管是通过腹腔手术,在腹壁上留下一个由医生或护士插入的导管,通过该导管输注肠内营养物。

4.胸腔引流:胸腔引流主要用于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胸。

在胸腔引流中,医护人员会在胸腔患者侧胸壁上留置一个导管,以引流积液或气体。

通过胸腔引流,可以缓解胸腔内的压力,帮助患者呼吸和康复。

5.膀胱导管和肛门导管:膀胱导管主要用于监测尿量和膀胱压力,并排除尿液。

而肛门导管则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气体和粪便,以减轻腹腔压力。

膀胱导管和肛门导管需要保持通畅,及时清洗,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6.引流管:引流管主要用于引流体腔内的积液,如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引流管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以保持通畅,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ICU中常见的一些管道护理方式,通过这些管道护理,可以提供给危重病患者所需的治疗和支持。

气管插管护理与气管切开的护理 ppt课件

气管插管护理与气管切开的护理 ppt课件
❖寸带固定法:用一根寸带先在导管上打死结, 经双侧面颊部,绕过枕后在耳廓前上方打死 结固定,固定时不能压住耳根 ;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 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
1. 吸痰通常是指吸出人工气道内的痰液,但 是完整的吸痰还应包括吸除鼻腔和口腔的 分泌物。
2. 吸痰的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 道及套管内分泌物,避免痰液形成结痂阻 塞气道。
❖ 提示:有严重感染,必须抗感染治疗或已 采取的措施无效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 痰液太粘稠不易吸出,提示气道过干或伴 有机体脱水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1、体位: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30°至45°,
可预防坠积性肺炎。鼻饲的病人可预防胃内容物反
流。
做好病室日常通风、消毒
2、病房管理; 室温保持 22 ~ 24℃
1. 听诊双肺呼吸音,给予100%氧气吸入;
2. 检查、调节负压150--200mmHg,小儿< 100mmHg连接吸痰管;
3. 断开呼吸机延长管与气管导管,快速插入吸痰管, 关闭吸痰管侧孔,边旋转边向上提拉吸痰管,注 意观察痰液的性状;
4. 连接呼吸机延长管,再次给予100%氧气吸入;
5. 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关闭负压;
6. 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吸痰前后听诊双肺呼吸音; 吸痰前后应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min;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每次吸痰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一手套; 吸痰期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吸痰、雾化装置及用物应专人专用。
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
❖ 痰液的粘稠度程度反映不同的临床情况, 在吸痰过程中应认真观察痰液的形状;
禁忌症: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护理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护理

80%
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包括痰 液量、尿量等,以评估患者的液 体平衡状况。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气管切开部位的敷料,保持 局部清洁干燥。同时,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出血处理
密切观察气管切开部位有无出血情况,少量出血可采用局 部压迫止血,大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设定康复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设定短期和长期 的康复目标,如提高呼吸肌力量 、改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等。
制定训练计划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 呼吸训练、肌肉锻炼、营养支持
等在内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
家庭护理指导
环境要求
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 、通风良好的居住环境,避免刺
激性气味和过敏原。
饮食指导
物品准备
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氧气、急救药等物 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切开后观察与记录
80%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 压等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 难、窒息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
100%
气道护理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注意 吸痰的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 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并发症识别方法
观察临床表现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呼吸音、咳 嗽能力、痰液性状等,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检查指标
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常 规、心电图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病情变 化。
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胸 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了解肺部病变情况。
处理措施及效果评估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护理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tracheostomy)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在气管前壁切开一个小口来建立直接进入气管的通道,以便于插入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通过气管切开通道插入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维持或恢复气道的通畅,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是指对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的护理过程。

由于气管切开会导致气道直接暴露于环境中,病人的气道必须得到充分的护理,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对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的详细介绍。

一、气管切开前的准备1.术前准备: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2.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3.术前皮肤护理: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预防感染。

4.心理支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1.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2.伤口护理:定期更换切口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3.气囊的排气:定期检查气管插管气囊的充气情况,确保插管稳定,避免气囊过度充气导致呼吸不畅。

4.体位翻身:推拿翻身各两小时,以防褥疮的发生。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损伤和感染。

6.定期检查气管切口和周围的组织,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感染等情况。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1.呼吸机的调试:调节适当的通气参数,监测呼吸机的工作情况,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2.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根据医嘱或需要,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并检查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3.吸痰护理:定期吸痰,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

吸痰前应确保患者的氧饱和度充足,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

4.牙齿护理:由于插管会干扰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护士需要定期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

5.监测插管的固定情况: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固定情况,以确保插管在正确的位置不会脱落或移位。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PPT课件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PPT课件

• (一)、气管插管的固定 双套结固定法 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
13
(二)、保持通畅
•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 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 • 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
14
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
根据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头处的形状和玻璃管内 壁的附着情况,可将痰液的粘度分为3度:
体入量不足,既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 分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仍然处于失水状态。 4、湿化液:必须用蒸馏水,不可用生理盐水,以免 氯化钠沉积在气管壁上,影响纤毛活动。
21
5、雾化吸入:可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 咳出及治疗某些肺部疾病。 雾化液一般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病 情还可加入化痰和抗菌药物。
17
(三)、预防感染
1、体位: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30° 至45°,可预防坠积性肺炎。鼻饲的病人可 预防胃内容物反流。 2、病房管理; 3、口腔护理; 4、及时吸痰。
18
(四)、人工气道的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 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除 不畅。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是所有人工气道 护理的关键。
气管插管的深度
• 气管插管的尖端应位于气管隆突上2-3cm, 可经X线或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位置。
• 距门齿的距离: • 经口插管导管22±2cm, • 经鼻插管导管27±2cm(距外鼻孔)。
11
三、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 妥善固定 • 保持通畅 • 预防感染
• 湿化管理 • 气囊管理 • 心理护理
12
• 调节报警音量在合适范围,及时处理报警。
26Βιβλιοθήκη 拔管指征• 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 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无喉头水肿 等并发症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知识讲解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知识讲解

二、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
(一)发生原因 1、气管套管可因导管系带固定太松,病人烦躁不合作,剧烈咳嗽或术后皮下气肿逐渐加重。 2、内套管型号选择不当。 3、支撑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调节不当等原因致脱出或旋转。
(二)临床表现:气管导管除不脱出气管外,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相
应的症状。
(三 )预防及处理
(二)临床表现
切口感染时表现为局部红、肿、有分泌物,创面愈合不良、窦道形成延迟,严重者套管松动,容易脱出,管周漏气 或有呼吸道分泌物沿管周溢出。肺部感染时常有发热、咳嗽、咔浓痰,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肺部X线可见浸润性阴 影。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一次一更换。常规每天2次更换切口敷料, 痰液较多、切口有渗血或患者出汗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
(二)临床表现
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并呈唾液性状,提示瘘管的形成。经口营养的患者可能出现吞咽时呛咳, 并在吸痰时出现液体或食物。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以在吸痰时经瘘口吸出胃内容物,并伴相应症 状。如果气管套囊位于瘘口上方,机械通气经瘘口、食管进入胃可致胃严重扩张。明确诊断的方 法有: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可经切口直接看到瘘孔,或行支气管镜检查常可窥见瘘口。在有气管套 管充气时行食管镜检查也可看到瘘口,瘘口最典型位于气管前壁气管造口后方。通常不需要进行 造影检查,在大多数病例中,瘘口均较大。无条件做上述检查者,从食管注入美蓝,如气道分泌 物被染色,则可证实气管食管瘘形成。
5、发生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发生原因
1、气管套管放置时间过长、管径过粗活套管气囊压迫,气管内膜受力不均匀,受力大的地方易 导致该处黏膜缺血、坏死、溃破,而致瘘管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
(一)发生原因 1、气管套管可因导管系带固定太松,病人烦躁不合作,剧烈咳嗽或术后皮下气肿逐渐加重。 2、内套管型号选择不当。 3、支撑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调节不当等原因致脱出或旋转。
(二)临床表现:气管导管除不脱出气管外,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相 应的症状。 (三 )预防及处理 1、对气管切开的病人应加强巡视,应备无影灯和气管切开包。因气管切开后2-3天内尚未形成良好 的瘘管,如发生脱管,再次置管较为困难,以上物品是再次置管所必需。 根据患者的年龄、胖瘦选择适当型号的内套管。气管套管脱出需更换气管套管,而气管2、套管旋 转窒息,则只需将病人平卧,将气管套管复位即可恢复气道通畅。 3、切开术后应抬高床头30-45度,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 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二)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道困难,气管套管口无气体进出,而气囊放松后缺氧症状反而有所缓解。
(三)预防及处理
1、使用前必须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并将气囊固定牢固,防止滑脱,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 病情变化。
2、发生此并发症时,必须将气囊放气,增大吸入气潮气量或吸氧浓度。
3、配合医生更换气管套管。
四、感染 (一)发生原因 1、操作时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或消毒不彻底均可导致肺部感染。切开感染主要是:①气口消毒不严格②没有及时更 换敷料③吸痰时将带菌的痰液溅到切口上引发感染。 2、气管切开部分破坏了呼吸道防御功能,误吸、吸痰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均可将外部或口咽部细菌带入肺部, 造成肺部感染。 3、环境空气消毒不严格,易使病室各种细菌、病毒增多,增加感染机会。 (二)临床表现
8、操作时注意无菌,如吸痰,静脉给药等。
二、拔除气管插管
(一)并发症
喉头水肿、喉痉挛症状;低氧血症;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咽痛、喉 痛、喉溃疡;声带麻痹;气管炎等。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口鼻咽的痰液一定要吸净,以减少气囊上分泌物滞留下漏。
3、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迅速,避免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4、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套管采用双带打结固定,松紧以能容纳二指为度。随时依体位调 节呼吸机管道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使导管脱出。
5、不合作或烦躁者应约束双上肢,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三、气管套囊滑脱阻塞气道 (一)发生原因
因气囊固定不紧密,滑脱并移至气管套管内口处,充气后泌物,创面愈合不良、窦道形成延迟,严重者套管松动,容易脱出,管周漏气
或有呼吸道分泌物沿管周溢出。肺部感染时常有发热、咳嗽、咔浓痰,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肺部X线可见浸润性阴 影。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一次一更换。常规每天2次更换切 口敷料,痰液较多、切口有渗血或患者出汗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 2、气管切开后导致清理呼吸道无效,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每30-60分钟气道内滴入湿化液2-5ml,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变更卧位,翻身叩背,促进分泌物的引流。气囊排气前吸净口鼻咽 分泌物,并经鼻咽引流管定时吸出气囊上分泌物,防止误吸。每周更换一次性性吸氧装置,防止 细菌生长繁殖。呼吸机患者管路及呼吸滤器需定时更换。 3、强调机械通气时的口咽护理,每6小时1次,清醒者用生理盐水擦洗;昏迷者分别先后头偏向 两侧,行口咽冲洗,必要时使用开口器,完毕后,用无菌管吸净口咽部积留的清洗液;同时,尽 早给予少量多次盐水吞服
气时应用气囊压力表测压力,保持在20-25mmHg之间。不需上呼吸机者,无需充气囊。
2、如发生气管套管移位,及时纠正。 3、出现气管食管瘘时应暂禁食,或使用特殊双气囊胃管,一只气囊压迫在食管上端,另一只气囊压迫在贲门处,这样可 以从胃管内注入少量的食物和药物,每次注入量不超过50ml。新近使用食管支架封闭瘘口,避免胃酸进入,可取得较好 的治疗效果。 4、气管食管瘘一般愈合十分困难,必要实施手术缝合。
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护理
气道小组
并发症护理
一、气管切开并发症
1、发生原因
2、临床表现 3、预防及处理 二、气管插管并发症 1、气管插管过程中 2、拔除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并发症
一、气管内套管阻塞
(一)发生原因
1、病人有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口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且粘稠,吸痰不及时或不彻底,内套管 未及时清洗等,导致气管内套管阻塞。 2、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阻塞气管 套管内套管。 3、使用的气管套管质地过于柔软,导管套囊充气过多致使压力过高,压迫气管套管,使导管内 径变小,产生呼吸道梗阻。 4、吸痰动作粗暴或插入不洁内套管,使气管柱状上皮遭受破坏,导致结痂形成,若有粘液粘附 于痂皮上,易阻塞气管内套管。
2、正确吸痰。首先掌握好吸痰时机,一般在床旁听见病人咽喉部有痰鸣 音或病人出现咳嗽等情况时给予吸痰;吸痰时使用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 径的1/2、管壁平滑、带有侧孔的硅胶吸痰管;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 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 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一般在33.3-40.4Kpa,以防损 伤病人气道黏膜。
谢谢观赏
六、呼吸道出血 (一)发生原因
1、切开感染、侵犯切口周围组织时小血管破裂。
2、套管选用不合适或旋转时气管壁受到损伤。 3、吸痰操作不正确,损伤气管黏膜。 (二)临床表现 出血量少者吸痰可见血痰,量大可见鲜血从气管插管内或管周溢出。
(三)预防及处理
1、术前根据病人年龄、胖瘦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最好能备2套以供更 换。病人烦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防气管导管旋转损伤气管壁 及血管。
(二)临床表现 病人均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气道阻力高,吸痰管插入受阻,监测 气管内套管均见有痰痂阻塞。
(三)预防及处理 1、对于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口感染的病人,发现病人咳嗽、气管中有痰鸣音时, 及时吸痰,每次吸痰应尽量吸尽,避免反复抽吸。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人工鼻或 主动加温加湿器,调节湿化温度等。同时,选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内套管定时 清洗,送消毒,同时更换切口敷料。一般可早、中、晚各做一次,分泌物较多时, 随时清洗更换。 2、加强气道湿化。对机械通气病人应使用电热加温加湿器,并及时添加湿化液, 湿化液选择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温度控制在28-32度;对痰液粘稠病人还可配用 雾化器,将装有药液的药杯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和呼吸机管道相连,开启后随 呼吸机送气达到稀释痰液、控制气道感染的作用。
(三)预防及处理
1、选择适当的套管。避免气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将呼吸机管道正确置于支架上,避免过度移位或牵拉而损伤,给病人 更换床单和翻身时注意扶住呼吸机管道,避免头部过度活动,以免损伤气管内膜。避免气管内膜局部血液循环长期受阻, 气管黏膜受压的压力超过6cmH2O会使气管黏膜淋巴管受压,淋巴液回流受阻,使气管黏膜水肿,粘膜纤毛运动受限。气 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30cmH2O会使气管黏膜血流中断、黏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充
(三)预防及处理
3、定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动作轻柔,以保持气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 味和粘稠度,根据痰液性质配置湿化液。
4、定时测量气囊内压力。 气囊的管理: 每4小时检查一次气囊压力(3b级证据)无需常规定时松解 (2b级证据)。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不建议使用手 触法检测气囊压力,建议采用客观的方法(如气囊压力表)进 行监测 5、若发现痰痂阻塞气管内套管,可行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钳除痰痂,如无效,则更换内套管。
4、加强环境监测,保持空气流通;病房应每日定时通风,使空气流通。即使在使用空调季节, 清晨也开窗通风。中央空调应定时清洗。推荐病室配备空气层流净化装置。
5、发生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尽早缩短用药时间。
五、气管食管瘘
(一)发生原因 1、气管套管放置时间过长、管径过粗活套管气囊压迫,气管内膜受力不均匀,受力大的地方易 导致该处黏膜缺血、坏死、溃破,而致瘘管形成。 2、吸痰或取放内套管消毒时动作粗暴,使外套管移位,压迫、摩擦气管后壁引起局部溃疡及感 染。 (二)临床表现 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并呈唾液性状,提示瘘管的形成。经口营养的患者可能出现吞咽时呛咳, 并在吸痰时出现液体或食物。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以在吸痰时经瘘口吸出胃内容物,并伴相应症 状。如果气管套囊位于瘘口上方,机械通气经瘘口、食管进入胃可致胃严重扩张。明确诊断的方 法有: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可经切口直接看到瘘孔,或行支气管镜检查常可窥见瘘口。在有气管套 管充气时行食管镜检查也可看到瘘口,瘘口最典型位于气管前壁气管造口后方。通常不需要进行 造影检查,在大多数病例中,瘘口均较大。无条件做上述检查者,从食管注入美蓝,如气道分泌 物被染色,则可证实气管食管瘘形成。
3、操作过程中插管不成功应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或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并遵医嘱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插管不成功不能反复插管,易导致气道损伤引起喉头水肿。 5、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及时向医生提供 病人信息。危重病人可能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 6、喉镜连接方法正确,根据病人选择型号合适的叶片。 7、静脉给药的方法、浓度、剂量准确。
(一)并发症
牙齿脱落、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及舌损伤、声门损伤、喉头水肿、气管 壁损伤致纵膈气肿、导管误入食管、插入支气管、导管插入过浅、导管 脱出发生窒息、心律失常等。
(二)注意事项
1、插管前呼吸情况不佳的病人, 通过连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提高血氧饱和度至 90%以上。
2、用管芯应先测定其长度,其内端应短于导管口1-1.5cm,管芯绝不可突出管口处, 以免损伤气管粘膜组织。
3、长期机械通气者,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型气囊导管,气囊充气以恰不 漏气为宜,并应4-6h放气1次,每次3-5分钟,以减轻气囊对气道黏膜的 压迫,防止缺血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