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
毒理学实验基础
![毒理学实验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0aa82f97e21af45b207a87a.png)
1.喜安静、暗环境; 2.不耐热、寒,对冷 敏感; 3.性温和,日休息, 夜活动;
1.寿命1.5~2年; 2.性成熟2m, 体重 18~24g; 3.初配适龄期2~3m ;
4.抗病力弱。
4.妊娠期18~21d(19d)
哺乳期18~21d 雌性周期4~5d 每胎产仔5~13只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
二、局限性
❖ 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性不同, 有时甚至存在质的差别。
❖ 在毒理学实验中,为了寻找毒作用的靶器官,并 能在相对少量的动物上就能得到剂量-反应或剂量-效 应关系,往往选用较大的染毒剂量。
❖ 毒理学实验所选用的实验动物数量有限,那些发 生率很低的毒性反应,在少量动物中难以发现。
每胎产仔5〜15只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
3.家兔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
动物种属 习性
生理
家兔
1.性温顺、胆小;
(rabbit) 喜静独居;
2.耐寒但不耐热和
潮湿;
3.白天除进食外, 大部时间假眠、休 息;
1.寿命4〜8年 2.性成熟4〜6m, 成年 时 体重1〜2kg 3.初配适龄期6〜10m
前提
1. 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
2. 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 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一、毒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2. 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 害的必需和可信的方法。 3. 成年健康(雄性或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 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选用成年健康实验动物, 是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第一代。 特点:杂交一代的个体间在遗传上一致,但又不是
近亲,起表现型的变异频率比较低,体质健壮。
补: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PPT课件
![补: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fe63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9.png)
重复性原则
实验应进行多次重复,以提高结果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研究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 究问题,为后续实验 设计提供指导。
选择实验动物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 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 种类、品系、年龄、 性别和数量。
设计实验分组
根据实验需求将实验 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 和对照组,确保两组 动物具有可比性。
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实验动物福利
关注实验动物的福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护理,尽可能减轻动 物的痛苦和不安。
伦理审查
进行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确保实验方案符合伦理原则,审查实验的 必要性、替代方法、动物数量、痛苦程度等方面。
记录与报告
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实验动物的基本信息、实验操作、药 物使用、动物反应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及时的报告。
补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
目 录
• 毒理学动物实验概述 •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管理 •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安全与防护 •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评估和报告 •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伦理和法规
01 毒理学动物实验概述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定义
毒理学动物实验是指通过使用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外来物质对动物和人类的 毒性作用、作用机制和剂量-反应关系的实验方法。
应急处理
实验室应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实验人员在遇 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
05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评估和 报告
实验结果的评估和分析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 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以评 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解读其对毒理学 研究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以及其 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本操作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本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d89160d7d15abe23482f4d25.png)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2.掌握小鼠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二,实验器材电子称,小鼠固定器,注射器,灌胃针,棉签,镊子,生理盐水,苦味酸。
三,实验内容1.实验动物(小鼠、大鼠)性别鉴定:性别鉴定依据:性器官与肛门的距离2.实验动物抓取和固定。
3.大鼠和小鼠的称重和编号标记方法大鼠均为250g 编号方法如图所示:实验动物基本信息如下表:编号性别类别体重/g13 雌小鼠22.6327 雄小鼠23.9256 雌小鼠22.787 雄大鼠250.0018 雌大鼠250.00124 雄大鼠250.00179 雄大鼠250.004 .大鼠和小鼠的灌胃给药方法:灌胃时灌胃针按在注射器上,吸入药液。
左手抓住鼠背部及颈部皮肤将动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将灌胃针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喉壁徐徐插入食道。
动物应固定成垂直体位,针插入时应无阻力。
常用灌胃量:小鼠0.2ml,大鼠1ml。
5. 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0.5~1.0cm,再以45度角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
6. 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操作时,应将小鼠头部用棉手套盖住,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拭尾部使血管扩张,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开始注射时少量缓注,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便可进行注射。
7. 处死方法(股动脉放血):各组留取全血5 ml备用(15 ml离心管,加抗凝剂)方法是:将老鼠固定于固定架上,剪开腹股沟处皮肤,即可看到股静脉,剪开此静脉用15ml离心管采血即可。
大鼠可采8ml血。
8. 处死方法(颈椎脱臼)方法是: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拉,同时左手拇指与食指用力按住鼠头,鼠便立即死亡。
9.解剖,识别以下脏器:胸腺、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附睾或子宫、卵巢,并称重,计算各脏器的脏器系数:胸腺、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附睾或子宫、卵巢。
毒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毒理学基础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000ee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3.png)
毒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以下是一份关于毒理学基础实验的指导:
实验目的:了解常见的毒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例如小鼠、大鼠或离体组织)
2. 各种毒物(例如重金属盐、农药、有机溶剂等)
3. 实验室常用设备和试剂(例如试管、移液器、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应先准备好实验动物,确保动物健康且体重相近。
2. 将动物随机分组,每组注射不同浓度的毒物。
3. 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状况,记录脱毛、体重下降、活动能力减退等现象。
4. 按照实验动物的生理时间表,定期进行采血样本和组织标本收集。
5. 使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毒性指标的分析,例如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6.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不同浓度毒物对动物的毒性影响。
7. 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毒物的毒性分类,并评估不同剂量的毒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注意事项:
1. 所使用的毒物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证书,并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在实验过程中,需格外注意动物的福利和保护,遵守实验伦理规范。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动物和实验室环境进行适当的处理,确保没有潜在的危害。
以上是一份毒理学基础实验的指导,具体实验操作和流程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规范。
《毒理学实验基础》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69c4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c.png)
通过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 图等)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05
毒理学实验的应用与展望
毒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实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评 估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 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对机体的毒性 作用,为新药上市提供安全性依
据。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毒理学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药物的 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转化和毒性作用机制,为新
生态风险评估
毒理学实验可以帮助评估人类活 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预测 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提供支持。
环境修复与治理
毒理学实验可以用于环境修复与 治理过程中,研究生物修复技术 的有效性,评估治理措施对环境 的影响,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
毒理学实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种类
01
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如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以
满足实验需求。
实验动物品系
02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的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年龄与性别
03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实验动物,以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染毒方法与途径
盲法原则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盲态,避免主观偏见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记录
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实验条件、观察指标等。
数据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筛选等处理,使其更易于分析和解释。
数据核对
对实验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保密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6291002804d2b160b4ec05a.png)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致,近交系数大于 98.6%(99%);
对外来刺激反应一致,实验结果重复性好,可 比性强;
遗传背景明确,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点等 资料齐全;
不同品系具有各自明显的特性。 抵抗力差,对营养及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
常用的近交系动物
使用最为广泛的十个小鼠和大鼠近交系
不同动物致敏顺序:豚鼠>家兔>狗>小鼠>猫>青蛙 4.实质性脏器损害:大、小鼠 5.呕吐反应:猫、狗(草食动物兔、豚鼠不会呕吐)
6.发热:兔、有时猫;大、小鼠不稳
7.血压:狗、大鼠、家兔
8.致癌:大、小鼠 9.致畸:大、小鼠 10.苯胺及衍生物致变性血红蛋白作用:狗猫
(肉食) 11.黄曲霉毒素急性毒性:鸭雏 12.黄曲霉毒素致癌:鳟鱼 13.迟发性神经毒性:母鸡
开放 18-29 40-70
14 60 15012/12
亚屏障 18-29 3 40-70 10-20 0.18 20-50 十万 12.2 14 60
12/12
屏障 18-29 3 40-70 10-20 0.18 20-50 万 2.45 14 60
用现代手段检不出任何其他生命体
二、常用实验动物简介
•小鼠(mice) •大鼠 (rat) •家兔 (rabbit) •豚鼠 (guinea pig) •地鼠 (hamster)
小鼠
动物种 属
习性
小白鼠 1.喜安静、暗环境;
(mice) 2.不耐热、寒,对冷 敏感;
3.性温和,日休息, 夜活动;
4.抗病力弱。
(rat) 鼠)
〜 250g
3.白天休息,夜活动; 3.初配适龄期80〜110d
03第四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03第四章-毒理学实验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a444919bed5b9f3f90f1c72.png)
(3)封闭群动物:指在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
血缘,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保存繁 殖的动物群. 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学差异. 昆明种小鼠、 NIH小鼠、LACA小鼠、SD大鼠、 青紫蓝兔、新西兰兔等均属封闭群动物.
毒理学实验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 是否具有毒理学意义
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 义的相关p131表6-6
(1)纵向比较:剂量-反应关系; (2)横向比较:其它相关参数是否改变; (3)与历史对照比较
九、优良实验室规范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制备成一定剂型: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
六、毒理学实验设计要点
一、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剂量分组—以获得剂量-反应关系,确认受试物 与毒作用的关系 : 至少三个剂量组(高、中、 低);设对照组(阳性、阴性、未处理对照、 历史性对照)
各组动物数:实验目的和设计、统计学要求
试验期限: 由实验目的和所用动物种或品系决 定:急毒为一次或24h内多次染毒观察 14天,亚 慢性规定持续至动物寿命的10%,慢性实验、致 癌实验为持续至动物寿命的大部分。
六、毒理学实验设计要点
二、体外毒理学试验设计
溶解性测试:在实验测试期间,受试物溶解性可 能改变,起始和结束时评价溶解性具有意义; 最高剂量推荐:高剂量会影响渗透压引发损伤, 上限为:动物细胞 10mmol/L 或 5mg/ml; 细菌实验 5mg/平板。毒性物应有毒效应和致死率。
毒理学实验
![毒理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e1e6df7c5da50e2534d7f34.png)
积分
0 1 2 3 4
0 1 2 3 4
应选作实验动物。 – (6)消化道:无呕吐、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 (7)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若动物(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
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应放弃该动物。 – (8)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二)动物性别鉴定
• (1)大鼠、小鼠:主要依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 区分,间距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成年雄鼠 卧位可见到辜丸,雌性在腹部可见乳头。
1:k系列稀释法 • 最大剂量组浓度C1 (母液浓度)
C1=200mg/kg=2mg/10g 0.2ml/10g→2mg/0.2ml=10mg/ml • 每组最大体积m=20ml(设每只鼠需2ml
) • k:相邻两组剂量之比=64.89/85.981=0.75 • V总=m/(1-k)=81.53ml(各组母液和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急性毒性:一次或多次接触,短时间产生 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 大体形态改变以及死亡效应等。
• 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低、中、高、剧毒
LD50计算方法
• 改良寇氏法:计算简便,准确率高,常用 • 霍恩法 • 序贯法 • Bliss法
改良寇氏法要求
• 每组动物数相等 • 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 • 死亡呈正态分布 • 最低剂量组死亡<20% • 最高剂量组死亡>80%
表 1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皮肤反应
红斑和焦痂形成 无红斑 轻微红斑(仅仅可觉察到) 明显红斑 中等程度到重度程度红斑 严重红斑(轻微的结痂)至轻度焦痂(深度损伤)
水肿形成 无水肿 很轻微水肿(仅仅可觉察到) 轻微水肿(肿起部位边界清楚) 中度水肿(隆起约 lmm) 严重水肿(隆起约 lmm,超出染毒部位)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647aa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9.png)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伦理要求:实验设计必须符合伦理要求,即保护动物福利和权益,尽量减少对动物的痛苦和苦难。
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当地和国际上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伦理审查。
2. 选择实验动物: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进行毒理学实验的首要条件。
通常会选择具有相似生理、代谢和病理特征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猴等。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毒性评估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物种和品系。
3. 实验条件:提供适当的实验条件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实验动物应该在恒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饲养,且要提供适宜的空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饲养过程中还需要监测和维持动物的健康状态,包括提供适当的饮食和水源。
4.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
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样本量大小和分组设计等,并进行随机分组和盲法操作,以减少实验操作员对结果的干扰。
5. 监测和数据收集:在毒理学实验中,需要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行为反应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病理变化。
监测数据的收集需要使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评估和统计分析:针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结果评估和统计分析是必要的。
可以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并评估毒性效应的大小和剂量-反应关系。
7. 毒性评估报告:毒理学动物实验的结果和评估需要进行详细的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报告要清晰、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于科学界和监管机构对实验结果进行审阅和评估。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实验动物得到适当的照顾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实验设计合理、可靠,数据收集准确,结果评估科学可信。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保证毒理学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同时尽量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设计毒理学动物实验
![设计毒理学动物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37669e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f.png)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与剂量相关的趋势 个别组的比较 非均匀性 与剂量相关的趋势 各组变量间相关性的变化 变量随时间而变化
统计学方法
Fisher精确分布检验(不分层的数据) 2×2校正的卡方检验(分层或不分层的数据) 2×K卡方检验(分层或不分层的数据) Armitage检验(分层或不分层的数据) McWemar检验或符号检验 Cochran检验 Fisher精确分布检验2X2校正的卡方检验
目前对镉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还不 明确,自由基损伤是造成急性肝损伤的一条 重要途径。
(5)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室温、动物饲养 环境(种名、合格证号)、恒温条件等; (6)实验方法及步骤:动物麻醉、固定、分 组、染毒剂量和途径、测量方法等; (7)实验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及不同时 间的变化、实验方法或主要仪器等; (8)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的整理、统计方 法与结果等。
五、环境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评价
06
End file.
07
En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nput program.
08
Execute.
09
Compute II=Uniform(1).
10
Rank Variables=II BY X.
11
Execute.
说明:第01-07行是产生8个区组,第09-10行是产生随机数,对随机数按区组再进 行排秩分组。
二、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Log[Dose]
3. 实验观察指标选择:
实验指标(观测指标)是指在实验观察中用于
反映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被检测仪器或研究者感
实习一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
![实习一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0590b3c3968011ca3009173.png)
实习一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实验设计的原则】毒理学作为一门动物实验课程,应该遵循动物实验中对照、重复和随机三个基本原则。
【不成文原则】1、保护好自己最重要。
2、经典的步骤只是提供一个符合的大多数人习惯的参考,具体实验时每个人可按照自己的习惯以及现实有的条件来完成操作,只要能够按要求完整地实现相关的操作目的即可。
【实验动物】大鼠(价格低廉,同时相比小鼠,大鼠的生理生化过程与人类较为接近,故在毒理学实验中常用)【大鼠的捕捉及固定】大鼠的门齿很长,在抓取方法不当而受到惊吓或激怒时易将操作者手指咬伤,所以,不要突然袭击式地去抓它,取用时应轻轻抓住其尾巴后提起,置于实验台上,用玻璃钟罩扣住或置于大鼠固定盒内,这样即可进行尾静脉取血或注射。
如要作腹腔注射或灌胃等操作时,实验者应戴上手套(有经验者也可不戴),右手轻轻抓住大鼠的尾巴向后拉,但要避免抓其尖端,以防尾巴尖端皮肤脱落,左手抓紧鼠两耳和头颈部的皮肤,并将大鼠固定在左手中,右手即可进行操作。
【大鼠性别的鉴定】动物性别不同对毒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性别,一般实验如对性别无特殊要求者,以选用雌雄动物各半。
大鼠、小鼠主要以肛门与生殖空间的距离区分,间距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
成年雄鼠卧位时可见到睾丸,雌性在腹部可见乳头。
【实验动物的编号及标记方法】好的标记应达到清晰、耐久、简便适用的要求。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染色法,耳缘剪口法或打小孔法,挂牌法及烙印法。
1. 化学染色法: 染色标记法是用毛笔或棉签蘸取化学药品,在实验动物体表不同部位涂上斑点,以示不同编号。
常用染色液:3%~5%的苦味酸溶液(染成黄色);0.5%的中性品红溶液(染成红色)(1)用一种染色剂染动物的不同部位,颜色可标记1~10号(10号不标记)。
如图:(2)若用两种颜色的染液配合使用,其中一种颜色代表个位数,另一种颜色代表十位数,可编到99号。
例如要标记12号,就可以在左前腿涂上红色,左腹部涂上黄色。
动物毒理学实验全文编辑修改
![动物毒理学实验全文编辑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98b798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d.png)
实验动物分组
• 试验中为减少动物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 响,应将动物按统计学原则随机分组,使非 处理因素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提高每组实 验动物的均衡性。
• 随机数字表
6
实验内容
完全随机分组 将实验动物编号,从随机数字表上任意横行或纵行或斜行的任意数字开始,顺序取下数字,标于每个 动物号下,然后用计划组数去除随机数字,所得余数即为所属组别。
公司名称/LOGO
8
实验内容
完全随机分组 接下来将25只雌性小鼠完全随机分组,首先标号(26---50号)
公司名称/LOGO
9
实验内容
完全随机分组 接下来将25只雌性小鼠完全随机分组,首先标号(26---50号)
给随机数字94、39,请完成随机分组
公司名称/LOGO
10
实验内容
完全随机分组 接下来将25只雌性小鼠完全随机分组,首先标号(26---50号)
公司名称/LOGO
3
2 实验内容
公司名称/LOGO
4
实验内容
健康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性别鉴定
• 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有 光泽、紧贴体表,眼睛明亮, 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
及营养状况良好。
• 大鼠、小鼠:主要依肛门与生殖孔间 的距离区分,间距大者为雄性,小者 为雌性。成年雄鼠卧位可见到辜丸, 雌性在腹部可见乳
动物毒理学实验
实验一 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术
公司名称/LOGO
1
1 目的和意义
2
目的和意义
1
目的
本实验主要学习毒理学试验中有关动物试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重点掌握实 验动物的选择、染毒途径、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等方法
2
《食品毒理学》实验动物一般操作技术及生物材料采集
![《食品毒理学》实验动物一般操作技术及生物材料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c3fc2a5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7.png)
《食品毒理学》实验动物一般操作技术及生物材料采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毒理学研究需要用实验动物来进行各种实验,通过对动物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来研究毒作用,获得毒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资料,因此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学习,熟悉并掌握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抓取、动物分组、采血及处死等技术。
二、主要仪器设备实验动物:成年昆明系实验小鼠(SPF级别)。
器材:解剖剪刀、血色素吸管、干棉球、注射器、镊子、玻璃毛细管、电子分析天平、动物体重秤、酒精棉球、棉签、鼠笼、一次性手术手套、一次性口罩、注射器。
试剂:医用酒精、脱脂棉、苦味酸酒精饱和液。
三、实验内容(一)健康动物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种属品系的动物进行实验,均要求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
健康动物检查时要求达到: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体表,眼睛明亮,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及营养状况良好。
选择时重点检查以下几项:l.眼睛:明亮,瞳孔双侧等圆,无分泌物。
2.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
3.鼻:无喷嚏,无浆性粘液分泌物。
4.皮肤:无创伤、无脓疮、疥癣、湿疹。
5.颈部:要求颈项端正,如有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应选作实验动物。
6.消化道:无呕吐、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7.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
若动物(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动,应放弃该动物。
8.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二)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小鼠:主要依据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区分,间距大者为雄鼠,小者为雌性。
成年雄鼠卧位可见睾丸,雌性在腹部可见乳头。
(三)抓取方法正确地抓取固定动物,是为了在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的前提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小白鼠毒理学实验 方法
![小白鼠毒理学实验 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0f8b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f.png)
小白鼠毒理学实验方法小白鼠毒理学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必须遵循伦理原则和法规,并获得相关的伦理和法规批准。
以下是一般的小白鼠毒理学实验步骤和方法:1.实验设计:•定义实验的目标和假设。
•选择适当的小白鼠品种和数量。
•确定实验的时间框架。
2.动物养护:•提供合适的饲料和水源。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
•对小白鼠进行标准的动物养护,包括定期的健康检查。
3.实验物质准备:•准备待测物质的适当浓度。
•使用合适的载体(如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4.剂量选择:•确定实验物质的剂量范围。
•制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每组的小白鼠数量。
5.实验过程:•将小白鼠随机分组。
•给予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应剂量的实验物质或载体。
•记录小白鼠的行为、体重、食物摄取量等。
6.观察和记录:•定期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外观。
•记录小白鼠的体重变化。
•定期采集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7.实验结束和分析:•在实验结束时,根据实验设计收集最终数据。
•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
8.伦理和法规遵守:•遵循动物实验伦理原则,确保实验不会造成动物不必要的痛苦。
•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规定。
需要强调的是,小白鼠毒理学实验必须受到严格的伦理和法规的监管,确保动物福利并减少对动物的不适。
此外,现代的毒理学实验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替代方法、体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以减少对动物的使用。
毒理实验基本技术
![毒理实验基本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fa28c1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8.png)
一、常用实验动物染毒技术在进行毒理学动物实验时要使动物经一定的途径接触毒物,染毒的途径(Route of administration)要依实验目的并结合人类的实际接触方式,毒物的多少及理化性质和具体设备条件等来决定。
食品毒理学中最常用的染毒方式有经消化道染毒(Gastrointestinal tract exposure),在特殊需要时也使用注射染毒。
(一)经消化道染毒方法经消化道染毒方法主要有灌胃法、喂饲法和吞咽胶囊三种。
为防止胃纳充盈影响化合物的吸收及毒性,经消化道染毒要求实验动物空腹。
依动物生活习性的不同,禁食的时间也不同,白天进食的动物(如兔、猫、狗等)可在白天动物进食前给毒,夜间进食的动物(如大鼠、小鼠等)应隔夜禁食。
1 .灌胃法 1 )大鼠、小鼠及豚鼠灌胃法灌胃针头连接注射器,吸取受试物。
左手抓住动物背部皮肤,将动物固定,要使动物的消化道为自然垂直位。
右手持注射器,针头由动物嘴角插入,沿咽后壁缓缓插入食道。
进针过程应没有阻力,若遇阻力,应调整方向,不要强行进针。
进针后先回抽针芯,如无气泡抽出,并有一定负压,说明位置在胃中,可进药。
否则应重新进针。
一般灌胃针插入深度小鼠约34cm,大鼠、豚鼠约46cm。
灌胃量小鼠0.2 l ml,大鼠l4ml,豚鼠l5ml。
2 )免、猫、狗等较大动物灌胃法通常以胃管或导尿管为灌胃导管。
先将动物固定,保持伸直的体位。
在动物上、下门牙间放一开口器,并固定之。
开口器可用本料或金属制成,梭形,宽度依动物口腔大小而定,中间钻一小孔,以使灌胃导管能通过。
灌胃导管经开口器中心圆孔插入,沿咽后壁经食道插入胃中。
如遇阻力应拔出,稍等片刻后重新插入,不可强行插管,以免造成创伤或误入肺部。
为检查导管插入是否正确,将导管外口通人一盛水的烧杯中,如不发生气泡,即认为在食道中,若不断出现气泡,则可能误人肺内,应拔出重插。
确认插入胃中后,用注射器吸取受试物,经导管注入。
注入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引起呕吐。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1f16efa1c7aa00b52acb84.png)
前 言
•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有害的交互作用 • 毒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 物实验。 • 体内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模型,通过外源化学 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评估对 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 体外实验:主要用于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和机制 研究
主要内容
3.安死术
尿液采集-----代谢笼、膀胱穿刺术
胆汁采集-----插胆管
粪便采集----代谢笼采集
2.麻醉
麻醉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麻醉过程中,必须确定麻醉深度;对麻醉动物多个系统(如:心率、 脉搏、血压、心电图、体温、呼吸频率等)仔细监测,并作出针对不同情况 作出相应措施。
常用的麻醉药物
短效:乙醚 中效:赛拉嗪+氯胺酮 长效:戊巴比妥钠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低、中、高剂量组的剂量一般按等比计算,剂量间距一般为2或 10
Page 17
未处理对照组 (空白对照组)
阴性(溶剂) 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历史性对照
Page 18
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实验动物染毒 • 在毒性实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 在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
• 常用的染毒途径有: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
实验动物 和人对外 源化学物 的反应敏 感性不同, 甚至存在 质的差别
存在高 剂量向 低剂量 外推的 不确定 性
存在小 数量实 验动物 到大量 人群外 推的不 确定性
实验动物 对外源化 学物的反 应单一
Page 5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 和性质
剂量---反应(效应) 研究
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基本原则: 1.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 人最接近的物种 2.选择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发热:兔、有时猫;大、小鼠不稳
7.血压:狗、大鼠、家兔
8.致癌:大、小鼠 9.致畸:大、小鼠 10.苯胺及衍生物致变性血红蛋白作用:狗猫
(肉食) 11.黄曲霉毒素急性毒性:鸭雏 12.黄曲霉毒素致癌:鳟鱼 13.迟发性神经毒性:母鸡
2. 消耗毒物少;
2. 避免随时间延长,容器
3. 用于急性毒性实验,毒物 内O2下降、CO2含量升高
来源少也用于其它毒性试验。 3. 适用于较长时间、反复
染毒的实验
缺点
随时间延长, 1. 容器内O2下降、CO2含量 升高
2. 毒物浓度下降
3. 气温、气湿升高
1. 设备装置复杂、昂贵 2. 耗毒物
3. 经皮染毒 备皮 染毒方法 浸尾 涂皮
二、实验动物的检疫标记与分组
实验前检疫,按性别分笼饲养 实验动物的标记 实验动物的分组
三、实验动物的染毒方法
染毒(administration, exposure) 为研究毒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
用,模拟人的实际接触途径将毒物经 某种途径与动物接触的过程。
染毒前的准备工作
毒物一般资料的收集 溶剂的选择 剂型的选择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
BASIS OF ANIMAL EXPERIMENT IN TOXICOLOGY
第一节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第二节 动物实验 (animal experiment) (animal testing)
第一节 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二、常用实验动物简介
父
DBA/2 A C57BL/6 DBA/2 DBA/2 C57BL/6 A DBA/2 C3H CBA A NZW
F1代
AKD2F1 CAF1 CB6F1 CD2F1 C3D2F1 C3B6F1 B6AF1 B6D2F1 B6C3F1 B6CBF1 LAF1 NZB2F1
(二)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分类
排列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鼠
C57BL C3H BALB/c DBA/2 CBA A AKR NZB B10.D2 SJL
大鼠
F344 LEW BN SHR DA PVG WAG AC1 WF WKY
2.封闭群(Closed colony)
又称远交系(outbred strain)、非近交系(noninbred strain)
封闭群动物的基本概念 是指连续五年不从外界引入新的血缘,只在群体 内采用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一定代次的实验动 物群体。
封闭群动物的特点 群体遗传特异性保持相对稳定 个体间具有杂合性,存在一定差异 具有类似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 繁育能力较强 生产成本低
常用的封闭群动物
昆明(KM)小鼠 NIH小鼠 ICR小鼠 LACA小鼠 Wistar大鼠 SD(Sprague-Dawley)大鼠 Dunkin Harleg豚鼠 青紫兰兔 新西兰兔
实验动物定义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进行科学饲养和繁殖的动物。
为什么要使用实验动物?
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单一因 素与结果的关系
可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可与人类生命活动现象 类比的资料。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按遗传学控制的分类 (二)按微生物控制分类
(一)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
从遗传学质量控制的角度把实验动物分为: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封闭群 (closed colony) 突变系 (mutant strain) 系统杂交动物 (hybrid animal) 四类。
4. 系统杂交动物(hybrid animal)
系统杂交动物的基本概念 两个不同近近交系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称系统
杂交动物或F1动物(First filial generation)。
系统杂交动物的特点
杂交优势 遗传和表现型上的一致性 具有杂合的遗传组成
常见的小鼠杂种一代
母
AKR BALB/c BALB/c BALB/c C3H C3H C57BL/6 C57BL/6 C57BL/6 C57BL/6 C57L NZB
消化道:喂饲、灌胃、 呼吸道:气管注入、 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经皮染毒:
各种染毒途径及方法
1. 经口染毒 灌胃 喂饲 胶囊吞服
2.经呼吸道染毒
静式吸入染毒法 动式吸入染毒法
动物染毒柜的模式图A,整体暴露;B,口鼻暴露
挥发性液体 C=ad/L×1000;a=CL/1000d
生理
1.寿命1.5 ~ 2年 2.性成熟2m, 体重18~ 24g 3.初配适龄期2 ~ 3m
妊娠期18 ~ 21d(19d) 哺乳期18 ~ 21d 雌性周期4 ~ 5d 每胎产仔5 ~ 13只
大鼠
动物 种属
习性
生理
大白 1.性暴躁、易惊、咬人; 1.寿命2〜2.5年
鼠 2.耐热、寒(相对于小 2.性成熟3m, 体重150
开放系统 (open system)
以无菌技术获得,用现有 方法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和寄生虫。 带有已知微生物,无菌条 件饲养
不带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 物和寄生虫
携带微生物、寄生虫情况 不明确,但不得带有人畜 共患的病源微生物和动物 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3. 根据微生物控制分类(中国分类)
分类
饲养条件
开放 18-29 40-70
14 60 15012/12
亚屏障 18-29 3 40-70 10-20 0.18 20-50 十万 12.2 14 60
12/12
屏障 18-29 3 40-70 10-20 0.物的特点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致,近交系数大于 98.6%(99%);
对外来刺激反应一致,实验结果重复性好,可 比性强;
遗传背景明确,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点等 资料齐全;
不同品系具有各自明显的特性。 抵抗力差,对营养及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
常用的近交系动物
使用最为广泛的十个小鼠和大鼠近交系
pig)
3.白天进食、活 700g;
动;
3.初配适龄期:雌3.5〜4.5m;
雄6m;
哺乳期15〜20d
雌性周期12〜18d
每胎平均产仔1〜6只
4.体内不能合成VC
5.幼鼠出生时全身已长毛;
睁眼、能跑,几小时后可吃柔软 饲料。
第二节 动物实验基本方 法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实验动物的检疫标记与分组 三、实验动物的染毒方法 四、生物材料的采集方法 五、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式中, C:染毒浓度,mg/L a: 加入的毒物的量,ml d: 毒物比重 L: 染毒柜的容积,L
气体 mg/m3 =M×ppm/22.4; ppm=22.4×mg/m3 /M M: 气体分子量
静式吸入染毒和动式吸入染毒的优缺点比较
静式吸入染毒
动式吸入染毒
优点
1. 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1. 染毒柜内毒物浓度恒定
2.悉生动物 (gnotobiotic animal,GN)
3.SPF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
4.普通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CV)
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屏障系统 (barrier system)
4. 注射途径 ip. Iv. im.
四、生物材料的采集方法
血液的采集
1. 剪尾采血(小鼠0.1ml/次;大鼠0.5ml/次) 2. 眶静脉丛 3. 眼球摘除 4. 心脏采血 5. 心脏 6. 股动脉、腹主动脉 7. 兔耳缘静脉
粪尿的收集
代谢笼
五、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重要性
保证实验动物的正常生存; 保证人和动物的安全; 保证对实验反应的一致。 •
用现代手段检不出任何其他生命体
二、常用实验动物简介
•小鼠(mice) •大鼠 (rat) •家兔 (rabbit) •豚鼠 (guinea pig) •地鼠 (hamster)
小鼠
动物种 属
习性
小白鼠 1.喜安静、暗环境;
(mice) 2.不耐热、寒,对冷 敏感;
3.性温和,日休息, 夜活动;
4.抗病力弱。
1. 微生物的作用 2. 国际分类 3. 中国分类
1. 微生物的作用
严重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给实验结 果造成不良影响。
人兽共有的病原体可以在人和动物之 间交叉感染.对动物管理人员和实验者的 健康构成威胁。
2. 根据微生物控制分类(国际分类)
分类
饲养条件
微生物控制程度
1.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GF)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基本原则
✓ 对毒物敏感 ✓ 对毒物代谢方式尽可能和人一致或相近 ✓ 经济、易得 ✓ 容易饲养、便于进行实验处理 ✓ 自然寿命不宜太长
✓ 毒理学最常用大、小鼠
种属选择
种属差异,不同实验不同毒物选不同种属动物
1. 气体、蒸汽的粘膜刺激:猫 2. 皮肤局部刺激:豚鼠、家兔 3. 过敏反应:首选豚鼠。
微生物控制程度
1级 普通动物(CV) 开放系统
2级 清洁级(clean 屏障系统 animal,CL)
3级 无特定病源体动 屏障系统 物 SPF级
4级 无菌动物 (GF)
隔离系统
不得带有人畜共患的病源微生物和动 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1级要求+不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 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
1级+2级+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 致病或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