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给水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8289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c.png)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毕业论文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术成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因此做好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撰写开题报告时,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总体趋势、研究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选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也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问题。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关于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师素质、学生能力、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都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2.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研究: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例如有学者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过程管理等措施。
3. 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毕业论文质量,一些学者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
这些评估体系包括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三、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关于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视角有限:现有研究往往从单一角度出发,缺乏多维度的分析和探讨。
例如有些研究只关注教师或学生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有些研究只关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而忽视了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2. 缺乏实证数据支持:现有研究在论证过程中往往缺乏充分的实证数据支持。
虽然一些学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一些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无法为研究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撑。
工业锅炉的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工业锅炉的控制系统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180c66647d27284b7351e4.png)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工业锅炉的温度控制系统学生姓名:朱立君学号: 11L0851134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杨国福(副教授)2015年 3 月 23 日1.文献综述:锅炉汽包燃烧系统是工业蒸汽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温度过高,会使蒸汽带水过多,汽水分离差,使后续的过热器管壁结垢,传热效率下降,过热蒸汽温度下降,严重时将引起蒸汽品质下降,影响生产和安全;温度过低又将破坏部分水冷壁的水循环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严重时会发生锅炉爆炸。
尤其是大型锅炉,一旦控制不当,容易使汽包满水或汽包内的水全部汽化,造成重大事故。
因此,在锅炉运行中,保证温度在正常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锅炉的温度控制系统很难用数学的方式建立模型,所以对锅炉温度控制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至关重要。
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下面对几种常用的温度控制技术做简单的分析。
(1)基于PID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PID控制是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之一。
因为其可靠性高、算法简单、鲁棒性好,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中,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系统。
PID 控制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其四个参数,即采样周期ts、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微分系数Kd。
因而,PID参数的整定与优化一直是自动控制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PID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虽然有许多控制算法问世,但由于PID算法以它自身的特点,再加上人们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使之在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PID算法中,针对P、I、D三个参数的整定和优化的问题成为关键问题。
该系统首先通过热电偶传感器监测锅炉的温度,收集的信息经过A/D电路送给PLC 控制器,PLC因此做出计算,并判断锅炉的温度,当温度处于上升状态时,就会继续加热,当温度处于稳定状态时PID会计算并输出控制信号,PLC传送信号给PC机,系统因此做出高温显示并发出警报。
锅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详解
![锅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5fe90c35f0e7cd1852536c1.png)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普遍返应对高灰份,高挥发份煤,负荷易带,燃烧效率高,对低灰份,低挥发份煤则出力不足,燃烧不易稳定。
4、磨损问题。
在锅炉燃烧室下部,分离器附近,尾部受热面磨损较快。
5、热工控制系统不完备,仪表配置不合理,测点不足,司炉盲目操作。
6、环保问题,由于电气除尘器故障多,维修工作量大,许多电厂的电气除尘器投入率较低,且投入后的除尘效果未达设计值,致使烟囱冒黑烟,个别电厂燃用的是高硫煤,但没有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采取炉内掺烧石灰石粉的脱硫措施。
7、炉体密封问题,许多循环流化床锅炉炉体密封较差。
运行时漏灰严重,锅炉房环境严劣。
&除灰渣系统不通畅。
炉底排渣均未设置冷渣器,直接排红渣,不仅热损失大,而且劳动条件不能保证。
9、某些电厂的来煤品种变动过于频繁,含水量又较大,使锅炉燃烧状况不易稳定,司炉操作困难。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在锅炉设计、制造、锅炉安装施工、运行操作、运行管理、辅助系统及辅机,工程设计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
研究人员及锅炉制造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究和设计所进行的必要的实验工作不够系统,对炉内全部工作特性认识不足,设计经验不够。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中,应先做冷态和热态实验,对煤进行试烧,在掌握流场、热平衡等的基础数据后,再进行整个锅炉岛的设计。
而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做的设计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课题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而且设计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是热力计算,所以思路方法如下:1、搜集循环流化床的中文及外文文献,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目前现状和设计容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
2、在热力计算中需要大量数据计算,有必要时利用Excel进行综合数据列表分析并计算。
3、根据任务书要求将热力计算完成后画出锅炉总体的结构图。
4、计算烟风道阻力,完成计算后进行校核检查。
时,可根据指定的烟气温度及受热工质的温度确定各部件的吸热量,然后计算温差及传热系数,并由传热方程求出受热面的数值。
锅炉给水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锅炉给水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8195f51ed9ad51f11df24e.png)
文献综述一.前言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我国重点能源工业之一。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具有效率高、投资省、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发展得很快。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是典型的过程控制对象,它是由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和辅助设备组成的庞大的设备群。
整个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众多,管道纵横交错。
在实际应用中,单元机组若干重要参数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整定,变成了自动控制中最主要也是最为复杂的任务。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是电站锅炉应用最早、最成熟的经典控制方案。
而全程给水控制方案是针对单元机组从锅炉上水到机组满负荷运行的过程中实现锅炉给水的全程自动控制提出的,是集程序控制、保护和自动调节于一体的综台调节系统。
二.主题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是指机组在启停过程、正常运行和负荷变化种均能实现锅炉给水的自动控制。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运,全程给水控制又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
包括控制系统的单、三冲量切换,给水大、小阀的自动切换,给水泵的自动并列、自动切换,备用泵的自动联启、投运等。
这样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就形成非常复杂、庞大的综合控制系统,结合了给水系统的自动、顺控、保护等多种功能。
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组效率,降低辅机的损耗。
1.300MW机组的给水系统示意图:图1:给水系统示意图由图1可知,给水系统中,给水泵包括两台电动泵,一台汽泵。
每台电动泵容量为50%MCR(最大额定流量),汽动泵容量为100%MCR。
2.经典的全程给水控制系统通常采用两种控制方案。
一是两段式给水控制方案,采用变速给水泵控制给水母管压力,给水调节阀控制汽包水位。
这一方案将两个控制系统从热力系统上分段,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但不利于机组的经济运行和给水泵的安全运行,特别是不能适应较大的负荷变化。
二是一段式给水控制方案,是采用变速给水泵控制汽包水位,给水调节阀控制给水母管压力。
毕业设计-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处理设计分析
![毕业设计-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处理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f9a08cdaef5ef7ba0d3c2f.png)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二.设计内容 (6)1.水质校核 (6)1.1 阴阳离子总量校核 (6)1.2 含盐量校核 (6)1.3 硬度的校核 (7)1.4 补给水系统处理计算 (7)1.5 锅炉的排污率 (7)1.6 锅炉补给水出力确定 (8)2.系统选择 (9)2.1 预处理系统的选择 (9)2.2 除盐系统的选择 (9)2.3 离子交换系统的选择 (9)2.4 系统的选择 (10)2.5 床型选择和树脂选择 (10)3.水处理设备选择 (12)3.1 混床的选择 (12)3.2 阴床的选择 (15)3.3 除CO2 器的计算 (19)3.4 阳离子交换器选择与计算 (22)3.5 活性碳床的计算 (26)3.6 过滤设备的选择 (27)3.7 澄清池选择计算 (28)3.8 水箱的选择计算 (30)3.9 泵的选择 (32)3.10 锅炉水处理布置图 (34)三.总结 (34)四.参考文献 (35)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处理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应用专业设计规范、设计手册的能力;5、培养学生编写计算说明书的能力;6、培养学生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
2.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处理设计要求:1、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按照布置的课程设计内容,认真计算、校核、绘图。
3、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4、课程设计结束时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3.基本资料3.水质资料二.设计内容1.水质校核1.1 阴阳离子总量校核04.1861.1815.1204.2099.22N 39.10K K 4322+++++++++++=∑NH Fe Mg Ca a 04.1813.016.18015.1223.504.2048.4199.2293.639.102.61+++++=8694.20007.004305.00700.23014.00668.0=+++++=66.3135.45Cl 48.03SO 30.01CO 02.61HCO A 3424233-----++++=∑PO9363.20123.03506.03741.001993.266.3139.045.3543.1203.4879.1701.30002.612.134=++++=++++=%2%15.1%1009363.28994.29363.22.8694|A K A K |<=⨯+-=+-=∑∑∑∑δ 因此,此水样数据总体符合电荷平衡,数据在误差范围内,可参考计算。
锅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锅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65120d7f1922791788e856.png)
[5]锅炉汽包的强度计算
主要参考文献
[1] 车得福,庄正宁,李军,王栋.锅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冯俊凯,沈幼庭.锅炉原理及计算,科学出版社,2003。
[3] 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1975。
[4] 锅炉制图.GB/T11943-2008。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简介
内容:1)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确定设计方案,对关键结构及参数进行充分的分析;
3)进行热平衡计算,计算燃料量、烟气焓温表,完成辅助设计计算;
4)锅炉结构设计,锅炉热力计算;
5)完成锅炉汽包的强度设计计算;
6)绘制锅炉总图及重要部件图纸,编制热力计算书。
论文提纲
[1] 绪论 [2] 锅炉辅助计算
[8] 朱全利,锅炉设备及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9] 林宗虎,徐通模,实用锅炉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0] 樊泉桂,锅炉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论文进度安排
序号
工作任务
起止日期
序号
工作任务
起止日期
1
查资料,5
强度计算
5.1~5.4
2
确定设计方案
[5]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GB-T9222-2008
[6] Biomass co-firing trials on a down-fired utility boiler Julian Steer; Richard Marsh;
[7] Optimal operation of utility systems in petrochemical plants In-Won Kim; II Moon;
工业锅炉文献综述
![工业锅炉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0d15120740be1e650e9a19.png)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SHL20-1.25/130/70-A热水锅炉设计学院(系):车辆与能源学院年级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3月17日一、课题国内外现状工业锅炉是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而我国是当今世界锅炉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
中国锅炉制造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国有千余家持有各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可以生产各种不同等级的锅炉[1]。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燃煤工业锅炉仍将是我国工业锅炉的主导产品,且以中大容量(单台蒸发量≥10t/h)居多。
但燃煤锅炉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供应结构的变化和节能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天然气开发应用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小型燃煤工业锅炉将退出中心城区。
因此采用清燃料和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将是产品发展的趋势。
工业锅炉每年的总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均位居全国工业行业第二,仅次于电站锅炉,煤炭消耗量远高于钢铁、石化等高耗能工业行业。
工业锅炉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十一五”期间,降低单位GDP能耗将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业锅炉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工业锅炉行业应该以高效节能降耗为中心,洁净减排环保为目标,认真制定工业锅炉行业发展规划,引导行业传统技术的改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提升工业锅炉系统节能效果;推动行业和企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工业锅炉行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技术进步[2-4]。
二、研究主要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锅炉的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国内外研究人员分别从燃烧方式、炉膛布置、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链条锅炉上增加风扇磨煤机直吹系统,采用复合燃烧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锅炉的出力和锅炉热效率。
能够适应制浆、造纸企业热负荷波动频繁及波动幅度大的特点。
家用热锅炉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家用热锅炉控制系统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2732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a.png)
要实现单片机对炉温的控制,首先要对温度进行采样,然后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返回给单片机。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易配处理器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构成多点温度测控系统,可直接将温度转化成串行数字信号(按9位二进制数字)给单片机处理,且在同一总线上可以挂接多个传感器芯片,它具有三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55~+125℃,可编程为9~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业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三根或者两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多个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从而可以看出DS18B20可以非常方便的被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电炉温度控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模拟PID、数字PID到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展到智能控制,每一步都使控制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随着社会需要和技术发展,优化算法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完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优化算法被提出并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出现,其优越性也会越来越明显,在目前的研究中,只有几种基本的和改进的优化算法在炉温优化设定中应用。可以预见,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将会有更多先进的优化算法应用于炉温的优化设定。智能控制的优越性、有效性已经无法被取代,它已经成为现在控制技术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并且可以与其他多种控制方法进行结合,在炉温控制中,主要是采用智能控制方法或智能控制与其他方法相结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计算机控制也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智能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加热炉控制方法的一种趋势!
毕设开题报告—锅炉设计
![毕设开题报告—锅炉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66ce2dbd64783e09122bcd.png)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SHL29-1.25/130/70-AII锅炉设计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生X X X学号 1 0 7 0 2 1 0 2 2 4班号0 7 0 2 1 0 2指导教师董教授开题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2005年9月说明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主要研究内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7.主要参考文献。
二、对开题报告的要求1.开题报告的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2.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3.参考文献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次序列出;4.参考文献书写顺序: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起止页。
三、如学生首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一周内再进行一次。
四、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填写意见、签字后,统一交所在院(系)保存,以备检查。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检查日期:SHL29-1.25/130/70-AII锅炉设计一、锅炉参数及设计燃料1.锅炉参数额定供热量D=29MW 额定压力p=1.25MPa热水温度t rs=130℃回水温度t hs=70℃冷空气温度t lk=20℃2.设计燃料二、课题来源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课题来源指导教师拟定。
2.目的与意义工业锅炉目前是中国主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工业锅炉多于层燃链条炉排锅炉,近年来,中国燃煤电站锅炉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统计资料: 2008年全国在用工业锅炉总台数57. 82万余台[1]。
对于目前仍采用的手烧加煤、间歇燃烧方式的小型固定炉排锅炉,必将淘汰,取而代之以新开发的新型锅炉。
锅炉设计开题报告
![锅炉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1fe5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1.png)
锅炉设计开题报告锅炉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锅炉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起到了重要的热能转换作用。
本次设计开题报告将围绕锅炉设计展开,旨在探讨锅炉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技术挑战,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锅炉设计的背景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对于锅炉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锅炉作为能源转换的核心设备,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因此,进行锅炉设计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锅炉设计的关键要素1. 热量传递效率锅炉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通过优化锅炉结构、改进传热面积和烟气流动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锅炉的热量传递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燃烧效率燃烧效率是衡量锅炉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优化燃烧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燃料消耗等手段,可以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成本和环境污染。
3. 安全性能锅炉设计中安全性能的考虑至关重要。
合理设计锅炉结构、配置安全阀和控制系统,确保锅炉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锅炉设计的技术挑战1. 多能源利用随着能源结构的多样化,锅炉设计需要考虑多种能源的利用。
如何在设计中兼顾不同能源的特点和要求,实现多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当前锅炉设计面临的重要技术挑战。
2. 低排放要求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锅炉设计面临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
如何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是当前锅炉设计的一大技术难题。
3.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锅炉设计的关键任务之一。
通过改进锅炉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实现锅炉的节能减排,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锅炉设计的研究方法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锅炉设计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锅炉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等方法,模拟锅炉内部的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优化锅炉设计,提高性能。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锅炉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流化床锅炉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流化床锅炉设计开题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0f253e8f8c75fbfc77db2f1.png)
能源与环境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130t/h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日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拟用设计题目 130t/h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预计结果设计13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对其在脱硫工况下空气及燃烧产物的体积和焓的给水、锅炉整体热平衡及燃料和石灰石消耗量计算、炉膛膜式水冷壁和炉膛汽冷屏传热系数计算、炉膛热力计算、汽冷旋风筒热力计算、汽冷旋风筒烟气阻力计算以及炉膛和回料器配风装置阻力计算。
可行性研究及基本工作思路一、可行性研究1、循环流化床概况1)课题研究背景能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化石能源(主要是煤和石油)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大气烟气、酸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产量占世界的25%,目前每年煤炭消耗量约13亿吨,其中84%通过直接燃烧而被利用。
由于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还不能很好的解决燃煤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自20世纪60年开始,可以实现低温高效燃烧各种燃料,特识是低质和高硫煤,并可在燃烧过程中控制SO和NO化物的排放清洁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循环流化床锅炉代表了新一代高效低污染煤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
2)课题研究的现状进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形式,例如Lurgi型、FW型等五种最具有代表性。
大型化是当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外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起步较早,投入资金大等原因,无论是锅炉本体的大型化,还是配套设备,都已能满足客户想需求,并已从工业锅炉发展到电站锅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蒸发量已由最初的每小时几十吨发展到现在的每小时几百吨乃至上千吨,并已从过夜锅炉发展到电站锅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PID算法的锅炉恒温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基于PID算法的锅炉恒温控制系统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45ad63b8f67c1cfbd6b83f.png)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ID算法的锅炉恒温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徐京学号: 20
专业:自动化
所在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赵国树
职称:讲师
2014年12月26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框架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5.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字体请按宋体、小四号书写,行间距倍。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采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98)
![采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98)](https://img.taocdn.com/s3/m/1275a85702d276a201292e18.png)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采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题:2.3研究方法或措施通过查找资料,对资料的学习,分别对所选定的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可行性分析,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功能模块设计,然后采用模拟软件Proteus 进行模拟,观察效果,根据运行结果以及别人已经进行的实验研究,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案。
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本课题的重点是:设计、绘制控制模块电路图。
室内维持恒温控制,对电机的速度和运行控制。
难点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怎样保持室内恒温、安全、系统运行可靠度高。
前期已开展工作: 查阅了采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采暖锅炉自动控制的一些方法,需要的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能量方面的知识等等,为进一步周密设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第1-3周( 2013-12-6至2013-12-27) :查阅资料,了解工作原理以及特点,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并撰写开题报告;第4-6周( 2013-12-28至2014-01-10) :方案论证,深化方案具体实施步骤;第7-10 周(2014-01-11 至 2014-02-07) :采暖锅炉控制系统具体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准备中期答辩;闰土机械外文翻译成品某宝dian 第11-15 周( 2014-02-08至2014-03-14) :撰写毕业论文,论文修改,准备毕业答辩。
5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指导教师:年月日6 所在系审查意见:系主管领导:年月日参考文献[1]吕泽华 , 徐向东 , 曹仁风等 . 采暖锅炉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 [J]. 热动力工程.1998(7):291-294.[2]魏毅立 , 吴振奎 , 李华德等 . 采暖锅炉智能控制 [J]. 工业锅炉 .2003 年第 4 期 :44-47.[3]刘秀凤 , 孔祥伟,孙江等 . 采暖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J]. 北方环境 .2003(6):66-69.[4]锡钰 . 锅炉智能控制系统 [D]. 北京工业大学 .2011.[5]蔡建军 . 供暖锅炉变频控制系统设计 [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6]于宗宝 . 供暖锅炉延伸预测模糊控制方法研究 [D]. 兰州理工大学 .2012.[7]唐永辉 . 锅炉控制及 PLC应用 [D]. 合肥工业大学 .2006.[8]刘春哲 , 李冰冰 , 吴静然 , 陈奇栓 , 等. 基于 AT89C55 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J]. 科技信息.2012(6):125-126.[9]王振 . 基于 PLC的锅炉供热控制系统的设计 [D]. 大连海事大学 .2008.[10]徐标,郭浩,等. 基于单片机的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J]. 船海工程 .2011(6):141-144.[11]李宁 . 嵌入式智能锅炉控制器的设计与开发 [D]. 北京地质大学 .2008.[12]刘峰,牛全正,梁耀东,李之光,等 . 工业锅炉现代设计与开发 [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13]彭伟 . 单片机 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 100 例[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14]张克彦 . 单片机实用程序设计(第 2 版) [M]. 北京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2.[15]温丽 . 锅炉供暖技术运行与管理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16]Z.Liaoa, M.Swainsona, A.L.Dexter. On the control of heating systems inthe UK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5 (4) 343 –351.[17]MarkusG? lles, StefanReiter, ThomasBrunner. Model based control of asmall-scale biomass boiler [J].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3(5)94 –102.[18]Jinhong, Wei, Heqiang, Yuan.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edictive Controlin Heating System [J].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2012(10)100-106.。
锅炉自动给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杨洋)
![锅炉自动给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杨洋)](https://img.taocdn.com/s3/m/cb65e8e019e8b8f67c1cb9ea.png)
附件4: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机械与电子工程系2013 届电子信息工程2 班
注:⑴开题报告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外语专业的开题报告必须用相应的语种写作。
⑵开题报告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后才能生效。
⑶本表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附件材料,装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袋。
⑷各教学系可根据专业特点,自行拟定本表中开题报告的写作提纲(标题),修订后报教务处备案并上传本系网站以供学生下载。
⑸开题报告的写作字数、参考文献篇数等要求由各教学系参照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要求自行确定,并在本系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中予以明示。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f45d31af45b307e87197a9.png)
给水泵驱动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热经济性的高低。从国际上看,以英、法、德、意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倾向于采用电动方式。原因是:他们生产的小汽机内效率几乎相等于电能传递效率和主机低压缸内效率的乘积,电动驱动方式的综合投资要比汽动驱动低得多。而美、日、前苏联则认为他们生产的小汽机内效率高,并大于电能传递效率和主机低压缸内效率的乘积,故认为汽动驱动方式优于电动驱动方式。我国由于引进美国技术而多采用小汽机驱动方案。实际上,由于国产小汽机的内效率较主机低压缸内效率低得多,其经济性需作进一步论证[3]。
根据《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DL5060-2011)中的要求并结合现在国内电厂的实际配置情况,得出国内300MW机组常规的给水泵配置方案(单元方案)如下[7-9]:
(1)2台50%汽泵+ 1台50%调速电泵;
锅炉开题报告
![锅炉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c1ff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d.png)
锅炉开题报告锅炉开题报告一、引言锅炉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锅炉在能源转换和供热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锅炉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锅炉的工作原理锅炉是一种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定律和传热原理。
当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热能通过传热面传递给水,使其温度升高。
当水温升至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并转化为蒸汽。
蒸汽的产生通过锅炉的管道输送到需要加热的设备或建筑中,从而实现能源的转换和供热。
三、锅炉的应用领域锅炉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供暖、发电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锅炉被用于提供热能,用于加热原料、蒸馏、干燥等工艺过程。
在供暖领域,锅炉作为热源设备,通过输送热水或蒸汽,为居民和建筑物提供温暖。
在发电领域,锅炉则用于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四、锅炉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介质和工作压力,锅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水管锅炉、火管锅炉、电锅炉等。
水管锅炉通过管道将水和烟气进行热交换,其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供暖领域。
火管锅炉则通过火管内的烟气直接加热水,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适用于小型工厂和个人使用。
电锅炉则利用电能直接加热水,无排放物,环保节能。
五、锅炉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锅炉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智能化。
首先,锅炉的燃料将逐渐转向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生物质能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锅炉的热效率将不断提高,通过改进锅炉的结构和燃烧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锅炉更加智能、自动化,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六、结论锅炉作为能源转换和供热领域的重要设备,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锅炉的效率、环保性和智能化水平,是未来锅炉发展的主要方向。
通过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锅炉将在工业生产、供暖和发电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
锅炉本体设计开题报告
![锅炉本体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c484130b4e767f5acfce8a.png)
毕业设计的内容:
毕业设计的意义:
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新能源将重点解决局部地区用电紧张,不能作为基础负荷使用,只能解决民用级别的用电,火力发电仍然当今发电力发展的主力军,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有部分核电机组,但是火电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这个也是由我国多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特点决定的。超超临界技术己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得到迅速发展,超超临界机组也已批量投运,取得了良好的运行业绩,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因此,超超临界机组将是我国清洁煤发电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电力短缺、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最现实、最有效途径。
[7]谢剑晓.超临界直流锅炉燃用非设计煤种安全运行分析[J].锅炉技术,2009年9月,第40卷第5期.
[8]裴智山郑伟.浅谈锅炉炉膛结渣原因及处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第3期.
[9]车东光年少华.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传热特性和温度偏差[J].锅炉制造,2006年5月,第2期.
[10]张玉俊任太和景江峰赵军.螺旋鳍片省煤器与H型省煤器的应用分析[N],电力学报,2011年8月,第26卷第4期.
[4]闫甲鹏.超临界锅炉与600KW超超临界锅炉结构定量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5]周保东王桂玲.声波吹灰器和蒸汽吹灰器的经济性比较[J].锅炉制造,2010年1月,第1期.
[6]岳峻峰梁绍华宁新宇邹磊秦鹏张恩先黄磊.600MW超超临界锅炉墙式切圆燃烧系统的特点及性能分析[N].动力工程学报,2011年8月,第31卷第8期.
实际煤种与设计煤种偏差很大是造成炉膛结渣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燃烧器附近区域热负荷或溶剂热负荷偏高,火焰中心的偏移,送风机出力不足,煤粉细度变大,一次风速偏高的问题都是造成结渣的原因。为了解决结渣问题的措施:适当降低一次风速,增大炉内的过量空气系数,调整燃烧器各层之间的分配方式才去缩腰型的配风方式,根据煤质变化调节热风温度,也可适当掺烧灰熔点较高的煤,严格进行吹灰清扫。[8]
锅炉开题报告样本
![锅炉开题报告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f748c1ed5ef7ba0d4a733bd8.png)
1.水泵电动机拖动水泵供水,必须使水位保持在合适的高度。水泵电动机只需单方向运行。
2.加煤电动机在水位正常的情况下,每45分钟加一次煤,煤斗送到指定位置后自动停止,卸下煤后自动返回。
3.排渣电动机拖动排渣机工作,当煤渣积累倒200千克时,排渣机将煤渣送到指定位置,倒渣后自动返回原来位置停止,继续接渣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
该锅炉用于工矿企业热水,蒸汽的提供使用。热水要求控制在100摄度左右,其加煤,热水,鼓风,排渣等工作要求全部自动进行。此次设计该锅炉主要要求实现,水泵加水,自动加煤,自动排渣,鼓风等自动化实现电路的设计关信号控制。
锅炉采用链条结构,燃煤在炉排上燃烧,炉排在电动机驱动下经变速装置与拖动缓慢移动,燃烧后的煤渣由链条炉内炉排前端倒入排渣机,当煤渣累积倒一定数量时,排渣机工作,将煤渣运出。锅炉的上煤,上水,鼓风工作由设计的控制线路要求执行。
70年代石油提价后,许多国家又重新转向利用煤炭资源。这时电站锅炉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要求燃烧设备不仅能燃烧完全,着火稳定,运行可靠,低负荷性能好,还必须减少排烟中的污染物质。
锅炉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锅炉和电站热效率;降低锅炉和电站的单位功率的设备造价;提高锅炉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发展更多锅炉品种以适应不同的燃料;提高锅炉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5]《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触摸屏综合应用技术》 北京工业出版社
[16]《变频器应用技术及电动机调速》黄立培 张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17]《变频器应用手册》 吴忠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五、
指导教师意见:
选题准确合理,构思基本完整,准予开题。
2010—3—20
2019-锅炉开题报告-推荐word版 (1页)
![2019-锅炉开题报告-推荐word版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663ed3952ea551810a687b0.png)
2019-锅炉开题报告-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锅炉开题报告
篇一:锅炉开题报告
江苏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开题报告
一、基本情况
注:课题来源指自选课题,还是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及来源。
二、课题的背景分析(课题所涉及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及实际指导意义)
四、课题的实施方案
五、课题的进程安排
六、审核意见
篇二:锅炉设计--开题报告
XXX大学(XXX)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来自: 在点网)告
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10篇及以上,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
篇三:锅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附件3
佳木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一.前言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我国重点能源工业之一。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具有效率高、投资省、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发展得很快。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是典型的过程控制对象,它是由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和辅助设备组成的庞大的设备群。
整个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众多,管道纵横交错。
在实际应用中,单元机组若干重要参数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整定,变成了自动控制中最主要也是最为复杂的任务。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是电站锅炉应用最早、最成熟的经典控制方案。
而全程给水控制方案是针对单元机组从锅炉上水到机组满负荷运行的过程中实现锅炉给水的全程自动控制提出的,是集程序控制、保护和自动调节于一体的综台调节系统。
二.主题
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是指机组在启停过程、正常运行和负荷变化种均能实现锅炉给水的自动控制。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运,全程给水控制又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
包括控制系统的单、三冲量切换,给水大、小阀的自动切换,给水泵的自动并列、自动切换,备用泵的自动联启、投运等。
这样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就形成非常复杂、庞大的综合控制系统,结合了给水系统的自动、顺控、保护等多种功能。
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组效率,降低辅机的损耗。
1.300MW机组的给水系统示意图:
图1:给水系统示意图
由图1可知,给水系统中,给水泵包括两台电动泵,一台汽泵。
每台电动泵容量
为50%MCR(最大额定流量),汽动泵容量为100%MCR。
2.经典的全程给水控制系统通常采用两种控制方案。
一是两段式给水控制方案,采用变速给水泵控制给水母管压力,给水调节阀控制汽包水位。
这一方案将两个控制系统从热力系统上分段,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但不利于机组的经济运行和给水泵的安全运行,特别是不能适应较大的负荷变化。
二是一段式给水控制方案,是采用变速给水泵控制汽包水位,给水调节阀控制给水母管压力。
这一方案把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更有利于提高机组的效率和给水泵的安全、高效运行,采用该方案关键在于克服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
实践证明实现大型机组的全程给水控制,采用一段式控制方案才能将给水系统的自动、顺控、保护等多种功能相结合,而且更有利于给水系统的多种设备及控制功能的切换。
3.不同的文献,分析了不同机组容量中所采用的不同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
文献1中介绍了200MW机组电泵-汽泵联合运行方式下的全程给水控制系统。
其具体方式如下:在启动、停炉及30%负荷以下时,依靠1台电泵和小调节阀控制汽包水位,并采用单冲量控制系统。
负荷升到30%以上时,切换为大调节阀,并改用三冲量控制系统,如果负荷升高到50%以上,可依情况启动备用电泵或切换为三冲量汽泵控制系统。
文献2中介绍了国产300MW机组的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
此系统多用于机组容量较为低的,当系统低负荷时,通过改变旁路调节阀的开度调节给水量,并采用单冲量系统控制汽包水位;当高负荷时,通过改变给水泵转速改变给水量,并采用三冲量系统控制汽包水位。
文献3中对600MW单元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其工作原理:当启动或低负荷小于(15%~20%)额定负荷时由电动泵供水,并采用单冲量给水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给水调节阀来保证给水泵出口压力,并通过调节电动给水泵转速来维持汽包水位;当负荷大于时,主给水调节阀打开,旁路调节阀相应关闭,依靠水泵的转速来控制汽包水位,也是较为经典及较为先进的一段式给谁控制系统;当负荷达到25%额定负荷时,需切换到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当接近30%额定负荷时,第一台汽动给水泵开始投运;当负荷接近50%额定负荷时,第二台汽动给水泵投运,此时,系统双泵运行,电动给水泵处于热备用状态。
随着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机组对热工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必须更新才能适应机组对热工自动化的需求。
目前,大容量单元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分析和仿真研究方法都是沿袭小机组采用的分析和仿真研究方法。
以上就是不同文献对应不同机组容量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的简单的比较。
4.汽泵与电泵的对比。
在给水全程控制系统中,给水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给水泵就是将从除氧器出来的水加压然后输送到省煤器中,它是自凝结水泵后的最后一次对水进行加压,由于汽包的压力很大,而凝结水泵的出口水压力比较低,所以它需要对水的升压很大,这样才能对汽包进行补水。
文献4中,详细介绍了在300MW机组中汽泵与电泵的经济性分析。
近年来对300 Mw 机组汽泵与电泵运行经济性进行比较的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热力学分析方法和能量价值分析方法。
而文献4的作者提出了较为系统而且更为全面的分析方法,得出结论:机组运行中采用电泵运行可能比采用汽泵运行经济性更好;并且,在起动阶级采用电泵运行比采用汽泵运行经济效益可能要好,汽泵只在电泵故障时为降低机组厂用电率时采用。
5.现代研究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文献3中还提到,在现有教材或资料在阐述大容量单元机组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时,都把电动给水泵控制系统、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看成被控对象的一部分,只介绍单冲量和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很少将电动给水泵控制系统、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与单冲量和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很少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的分析方法是需要给进的,否则的话,如果电动给水泵控制系统或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整定不当,那么不论如何整定单冲量和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该系统也不能投入自动。
尽管给水控制方案的设计及给水控制系统的投运在热工自动控制领域中已比较成熟,但一段式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特别是这种等效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国内还为数不多,而且投运效果也不理想。
三.总结。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是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汽包锅炉而言,它的任务是维持汽包水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汽包水位是锅炉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的监控参数,它间接地反映锅炉负荷与给水的平衡关系。
维持汽包水位是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锅炉汽包水位过高,影响汽包内汽水分离装置的正常工作,造成出口蒸汽中水分过多,从而使过热器受热面结垢而导致过热器烧坏,同时还会使过热汽温产生急剧变化,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汽包水位过低,则可能使锅炉水循环工况破坏,造成水冷壁管供水不足而烧坏。
在整个发电厂中,给水全程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其中包括对全程给水原理的理解,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系统中的无扰切换,阀门和泵的运行及切换,电动泵与汽动泵的切换,执行机构的手、自动切换等等一系列的操作。
四、参考文献
[1]张建礼,马海琳. 200 MW 机组电泵一汽泵联合运行方式下全程给水控制的研究.
华北电力技术,2000,10:39-42.
[2] 张奕英,周俊霞,谷俊杰,陆海清. 国产300MW机组给水全称控制系统[J]. 华
北电力学院学报,1994,21(4):52-58.
[3] 鲁峰,潘维加. 600MW单元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自动化与仪器
仪表,2007,5(133):8-10
[4] 杨勤, 赵华,张洪胜,庞岳红,丁益民. 运用系统方法比较300 MW 机组汽泵与
电泵运行的经济性. 热力发电,2007(12):8-10
[5] 厉伟,吴灵,董文忠. 火电发电厂单元机组给水全称控制系统浅析[J]. 沈阳工
业大学学报,2007,29(5):550-553.
[6] 李遵基,毛巍,刘柯,翟永杰. 125MW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J]. 华北电力学
学报,1996,23(3):99-101.
[7] 于希宁,边立秀,何玉善,孙建平. 郑热200MW机组全程给水系统的设计特点
[J]. 华北电力学院学报,1994,21(4):59-63.
[8] 于鹏娟,王付生. 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实际应用分析[J]. 山东电力技术,
2003(2):44-45.
[9] 王贤. 电厂300MW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技术改进分析[J]. 广东科技,
2008(4):141-142.
[10] 郑建平. 珠江电厂300MW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1998(2):23-26.
[11] 谭雪梅. 300MW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技改方案介绍与分析[J]. 系统自动化,
2003,9:76-78.
[12] 李建春,樊印龙. 汽动给水泵实现大型汽轮机组启停的安全性分析[J]. 浙江电
力,2006(5):22-24.
[13] 郑勇. 重庆发电厂200WM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动力
工程学院,2005年.
[14] 金瑞,周鹏. 330MW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的优化组合[J]. 2000,18(1):4-9.
[15] 李遵基.给水全程控制和协调控制[M].华北电力学院,1991.1.
[16] 金以慧.过程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7] 于希宁,刘红军. 自动控制原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