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几种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的几种模式——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
第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说课(一)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外交关系的突破》,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六个环节来进行本次说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与机械灌输相对的是有效引导学生的发展。
所以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本次教学设计。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二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本课则承上启下从三个方面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分别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加之上一课内容的铺垫,所以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其形象思维已经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学生对外交这一部分内容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还是有限的,不能深刻分析外交形势发展的内在原因,所以需要老师提供多种材料,从旁指导,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学习和思考。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历程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阅读总结中美建交的原因;
列表概括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及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根据这些目标,本课的重点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及其影响;难点是中美建交的原因。
如何在一节课里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落实重点难点呢?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
展示《乔的笑》这样一幅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提问:乔冠华为什么会在联合国大会这么一个严肃的场合发出了“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的笑呢?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顺势导入本课第一目内容的学习。
(二)展开
(板书:一、扬眉吐气——重返联合国 1、背景)
首先,带领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到内容,通过提供一幅“从1950年开始在联合国大会中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票数曲线示意图”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从中国自身、亚非拉国家和美国三个方面对此作出原因分析。
(板书:2、经过)接下来在介绍经过时,我会提供始料来介绍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并由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假设如果你是当时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你将作何反应呢?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再通过播放一段“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视频,冲击学生的视听感受,并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和思考”
练习,由此让学生总结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突出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板书:3、意义)
(板书:二、跨洋握手——中美关系解冻)
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这就为中美建交打下了基础。
我会先提供有关中美“握手”的照片来引起学生注意,之后提问“为什么要跨洋握手;跨洋握手是怎么实现的,它又有什么意义呢?”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本目内容的学习。
(板书:1、原因)在介绍原因的时候,我将利用中、美、苏三国的关系示意图作辅助,引导学生根据此示意图从已学知识中进行归纳总结,以突破本课的难点,从而认识到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板书:2、过程)这是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所以我将采取列表的形式从时间、事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期间我会对“乒乓外交”、19尼克松的重要讲话等历史小故事进行穿插讲述,并引进图片、文字等史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对这一重点知识进行记忆。
之后我会对“八一七公报”(1982)进行补充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
(板书:3、意义)最后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意义进行概括。
(板书:三、冰释雪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对中日关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回顾在中日关系史上有过哪些“冰、雪”,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历史认识,(板书:1、过程 2、意义)然后对中日建交的过程以及意义进行简单介绍。
其间通过提供多副中日交往的图片和三段引自《中日联合声明》中的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日形成的共识的理解。
(三)深化
在课堂深化方面我将让学生就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和美国对台湾的军售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解到台湾问题始终横亘在中美之间。
(四)收束
最后我将采用概念图示法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再一次提出本课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和影像材料等,结合了多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探讨与分析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感情!
板书:提纲式
第二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说课(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第五专题的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下面我将从前期分析、目标确定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不到之处,还望老师海涵。
我们知道,在一堂课中,教学目标的地位是引领性的,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的前提条件。
然而,目标需要体现本课“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相应地,我们必须涉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从教材方面来说,本课内容较多,呈现的是新中国冲破重重阻碍,在70年代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结构上看,课文主要可以分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三目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的内容。
从学情来看,我们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一方面,他们在初中和高中前几个专题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现代中国历史的信息,而且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另一方面,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认识能力等还十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与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难度与节奏,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对于本课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这一课,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根据教材、学情的分析与课标的规定,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理解中美关系的缓和是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突破的关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表格的方式梳理中美邦交正常化的主要事件;从文字、图片等材料中提取信息,体验中国重返联合国及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场景,论从史出地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自豪;体会“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本”的道理。
根据教学目标的规定,我们认为:本课的重点在于中国重返联合国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而难点则落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根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和上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课试图以“问题导入—分组学习—顺势引导—深化认识—拓展思考”为教学思路,主要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是问题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内容为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得知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消息后畅怀大笑。
并向学生提问:乔团长为什么笑得如此畅怀?引导学生体验“乔之笑”投射出的扬眉吐气的豪情,带领学生学习外交关系突破的第一个内容——重返联合国,这样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接着,教师运用表格法,引导学生分小组梳理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其时间及其意义,并由教师顺势引导点出重点,中美关系的解冻,是两大阵营中的头号资本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二号社会主义国家的直接交往,这震惊了世界!不仅对中日建交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对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新局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球转动大球,大球带动全球。
所以说,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国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键一环,由此强化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和论从史出的方法。
那么,如何突破本课的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呢?周恩来一见到尼克松就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为什么中美两国相互紧紧关闭的大门会在中国极左思潮泛滥的文革时期打开呢?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后,我试图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利益永远是最高位的,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和不利地位,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强大的伙伴来对抗苏联,而中国当时综合国力已显著提高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由此,两国求同存异,关系逐渐正常化,这是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所在,并直接导致了后来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关于最后一目“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将让学生按照“中美关系解冻”一目的梳理方法自主学习完成。
最后是拓展思考。
最后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70年代新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又会取得哪些新的成就呢?请期待下一节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原因的愿望,在新的疑问中结束本课。
以上就是我对《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由,谢谢!
第三种:从实践到理论的说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本课上承《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下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既是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延续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我将通过参观展览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首先是参观中国重返联合国展馆,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大笑的一张照片,这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学生一定会感到困惑,中共高层领导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一贯保持矜持的态度,而此时乔部长为何能如此释然,开怀大笑?学生结合文本,不难知道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那这一事件对中国来说究竟有多大意义呢?常说越难得到的东西越觉珍贵。
中国取得这一重大外交突破也经历一个艰难的历程,而其中最大的绊脚石又是什么?中国又是如何跨过去的?结合文本及接下来所要参观的历史资料进行讨论,自然也会发现这一事件对中国的重要性。
第二展馆是中美关系解冻展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视频:当尼克松走出机舱,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便微笑着伸出他的手,周恩来那只手也伸了出来。
两人紧紧地握着手,轻轻地摇晃着,足足有一分钟,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啊。
”尼克松日后回忆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是一段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文字,其中一些细节值得慢慢品味。
堂堂超级大国的总统为何会变得如此谦卑,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便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双方既然22年没交往了,为何一见面就紧紧握住手,足足有一分钟。
有一点可以肯定而且极其重要,就是此时此刻双方都需要对方,用政治术语表达便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
我们知道中美在这25年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双方此时为什么愿意和对方交往呢?双方的积怨是如何一步一步化解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阅读文本,以大事记的方式简单罗列出发生在中美之间的重要事情。
之后我将和学生分享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即有关“乒乓外交”的有趣故事。
最后一个参观的展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展馆。
中日之间曾经有着血海深仇,双方为什么也能够冰释前嫌?参观了中美关系解冻展馆,学生不难理解同样是国家利益在牵线搭桥。
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结合文本及展示的视频资料讨论田中角荣说这句话的背景。
在上述展馆式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参观的是中美关系解冻展馆,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历史。
难点在于理解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与世界格局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稍顿,语气平缓地)各位评委,刚才我对本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供了自己的思考。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依据“历史学习是对过去的时空的体验旅行”这一理念,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经验,试图借助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运用历史讲述、参观展览等方法,发挥我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问题讨论与情景体验,激发兴趣,深入思考,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试图让学生经过此次“参观”,达到以下目标,得到以下收获:
首先学生将知道并能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过程;
其次通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的意
义;通过研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史实材料,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最后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设计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第四种:按要素进行的说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我的说课试图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我要教什么。
这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上承《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下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既是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延续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本课有三目: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它们之间既并列又相互联系。
第二,我要怎么教。
我将通过参观展览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首先是参观中国重返联合国展馆,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大笑的一张照片,这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学生一定会感到困惑,中共高层领导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一贯保持矜持的态度,而此时乔部长为何能如此释然,开怀大笑?学生结合文本,不难知道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那这一事件对中国来说究竟有多大意义呢?常说越难得到的东西越觉珍贵。
中国取得这一重大外交突破也经历一个艰难的历程,而其中最大的绊脚石又是什么?中国又是如何跨过去的?结合文本及接下来所要参观的历史资料进行讨论,自然也会发现这一事件对中国的重要性。
第二展馆是中美关系解冻展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视频:当尼克松走出机舱,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便微笑着伸出他的手,周恩来那只手也伸了出来。
两人紧紧地握着手,轻轻地摇晃着,足足有一分钟,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啊。
”尼克松日后回忆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是一段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文字,其中一些细节值得慢慢品味。
堂堂超级大国的总统为何会变得如此谦卑,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便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双方既然22年没交往了,为何一见面就紧紧握住手,足足有一分钟。
有一点可以肯定而且极其重要,就是此时此刻双方都需要对方,用政治术语表达便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
我们知道中美在这25年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双方此时为什么愿意和对方交往呢?双方的积怨是如何一步一步化解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阅读文本,以大事记的方式简单罗列出发生在中美之间的重要事情。
之后我将和学生分享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即有关“乒乓外交”的有趣故事。
中美关系的解冻是本课的重点,它不仅与中国重返联合国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最后一个参观的展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展馆。
中日之间曾经有着血海深仇,双方为什么也能够冰释前嫌?参观了中美关系解冻展馆,学生不难理解同样是国家利益在牵线搭桥。
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结合文本及展示的视频资料讨论田中角荣说这句话的背景。
第三个问题,我为何这么教。
刚才我对本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供了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这就涉及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在教学理念方面,我依据“历史学习是对过去的时空的体验旅行”这一理念,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经验,试图借助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运用历史讲述、参观展览等方法,发挥我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问题讨论与情景体验,激发兴趣,深入思考,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试图让学生经过此次“参观”,达到以下目标,得到以下收获:首先学生将知道并能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过程;
其次通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通过研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史实材料,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最后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设计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