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及建设应用
能源行业: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第1章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与趋势 (4)1.1 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背景 (4)1.2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5)1.3 国内外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5)1.3.1 国内案例 (5)1.3.2 国外案例 (5)1.4 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5)第2章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6)2.1 企业战略目标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 (6)2.1.1 数字化转型与战略目标的协同 (6)2.1.2 数字化转型在实现战略目标中的作用 (6)2.2 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 (6)2.2.1 明确转型目标 (6)2.2.2 分析现状 (6)2.2.3 确定转型方向 (7)2.2.4 制定转型策略 (7)2.3 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路径 (7)2.3.1 项目规划与立项 (7)2.3.2 技术研发与应用 (7)2.3.3 业务流程优化 (7)2.3.4 信息系统建设 (7)2.3.5 人才培养与引进 (7)2.4 数字化转型战略评估与优化 (7)2.4.1 建立评估体系 (7)2.4.2 评估指标与方法 (7)2.4.3 优化转型策略 (8)2.4.4 持续改进与迭代 (8)第3章能源企业基础设施升级 (8)3.1 通信网络建设 (8)3.1.1 网络架构设计 (8)3.1.2 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 (8)3.1.3 网络安全防护 (8)3.2 云计算平台部署 (8)3.2.1 云计算平台选型 (8)3.2.2 云计算资源规划 (8)3.2.3 云计算平台部署与运维 (8)3.3 数据中心建设与优化 (8)3.3.1 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 (9)3.3.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9)3.3.3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9)3.4 边缘计算在能源企业的应用 (9)3.4.1 边缘计算场景识别 (9)3.4.2 边缘计算设备选型与部署 (9)3.4.3 边缘计算应用开发与优化 (9)第四章数据资源整合与管理 (9)4.1 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9)4.1.1 数据资产管理策略 (9)4.1.2 数据资产管理流程 (10)4.1.3 数据资产管理组织架构 (10)4.1.4 数据资产管理技术支持 (10)4.2 数据采集与存储 (10)4.2.1 数据采集 (10)4.2.2 数据存储 (10)4.3 数据治理与质量控制 (10)4.3.1 数据治理 (10)4.3.2 数据质量控制 (10)4.4 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 (10)4.4.1 数据分析 (11)4.4.2 数据挖掘 (11)4.4.3 数据可视化 (11)第5章能源生产与运营智能化 (11)5.1 智能勘探与开发 (11)5.1.1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勘探中的应用 (11)5.1.2 数字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11)5.1.3 智能钻井技术 (11)5.2 智能生产与调度 (11)5.2.1 生产过程智能化 (11)5.2.2 智能调度系统 (12)5.2.3 能源需求侧管理 (12)5.3 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 (12)5.3.1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12)5.3.2 预测性维护策略 (12)5.3.3 设备健康管理平台 (12)5.4 智能供应链管理 (12)5.4.1 供应链数据整合与分析 (12)5.4.2 智能采购与库存管理 (12)5.4.3 智能物流与运输管理 (12)第6章能源服务创新与客户关系管理 (12)6.1 能源服务数字化创新 (13)6.1.1 智能化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能源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及新技术的应用
新能源及新技术的应用促进能源市场化,还原其商品属性,依靠市场的力量协助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平衡能源供需,并激发带动经济增长的活力。
下面是有关于新能源及新技术的应用的内容,欢迎阅读。
浅析几种关键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前景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确保能源的安全供给更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
不仅如此,能源与环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议题紧密相关,因此近几年来,能源相关的话题不仅持续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关注,而且已经受到了广大普通民众的极大关切。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能源格局有了新的变化,相应的很多国家也已经在能源转型方面开展了行动。
1、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的大背景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德国的能源转型。
德国在风电光伏部署,开发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地热,光热,光伏等),与邻国进行能源互动(丹麦),建设新一代能源系统示范区(例如BDI主导的E-Energy项目)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改革力度很大。
美国在过去几年中,大力推进页岩气革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这促进了油价降低,明显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此外美国在部署储能和光伏(代表为加州),推动电动汽车(代表为TESLA),研发和推进下一代电网关键技术(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大学的FREEDM项目)等方面的进展值得关注。
日本历史上就是一个缺少能源资源的国家,这样的紧迫性使其非常重视在能源材料、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空出的成果,比如电力电子元件、高性能电池(代表为松下),燃料电池汽车(丰田MIRAI),大量部署的分布式燃料电池三联供系统(代表为ENEFARM),这些都是能源体系的发展变革的重要支撑技术和方向。
我国能源呈现“富煤、缺油、少气”的格局,而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形势的变化,国内能源环境方面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能源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
一方面是电力供应面临过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力偏弱;另一方面却是各地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及现有体制限制,仍在大规模建设各种火电传统能源,而传统能源的利用清洁程度低也是导致近几年来雾霾污染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能源互联网基础
办“公在室即里将和到工来厂的里时生代产,绿我色们可将再需生要能创建源一。多个能余源的互能源联则网可,以让与亿他万人人分能享够,在就自像己我的们家现中在、在
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 )
再“能生能源源互为联主网要一是次以能电源力,系与统天为然核气心网,络以、互交联通网网及络其等他其前他沿系信统息紧技密术耦为合基而础形,成以的分复布杂式多可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方案
能源互联网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实施”。
能源互联网实施的切入点:主要是“三点四面”
三点:以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PRO-DSM/DR、节能、储能/提高能效为切入点。 采用传感器及智能仪表实现数据采集。能量产品不同于简单商品,关键在于掌握 能源大数据。 中国能源实际:富煤、贫油、少气,人均占有资源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 网络之间耦合度不高,中国电网是同步大电网。所以,能源互联网建设要从中国 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落地,明确特征与功能定位,踏踏实实的去做产品。未来市 场空间很大。
16
社区综合能量信息管理平台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17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架构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雏形
广东电力交易平台(试点)于2015年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用发交户电易数厂电::量:21308105个+个亿度
21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科学技术创新
2016/3/4
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下)
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下)第三章中国电力“新基建”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电力“新基建”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围绕源网储荷全产业链进行顶层设计,帮助电力基础设施从传统的电力输、配、送枢纽转变成为各类能源转换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并逐渐向能源互联网方向演进。
因此,要统筹规划好电力“新基建”发展的顶层设计。
本章节重点从中国电力“新基建”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探讨中国电力“新基建”的发展。
3.1. 发展思路和战略电力“新基建”包含五大发展战略,即“四个支柱一个保障”,四个支柱分别是数字设施建设、两网体系融合集成、业务模式创新、数字能源生态建设,一个保障是政策措施及治理体系。
数字设施建设,是指在电网上游、中游和下游阶段,加快建设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中枢、区块链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物理层和部分信息层“新基建”内容,目标是形成电力“瓦特”流和数据“比特”流的物理连接,为电力网和数据网融合集成打下硬件基础。
两网体系融合集成,是指加快建设以智能终端和能源灵活交易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网络平台、大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智慧能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和区块链平台,包括信息层和部分功能层内容,目标是促进电力网和电力数据网的深度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精准负荷控制、现货交易、需求响应、低碳高效、智能控制等传统业务的价值增值和提效降本。
业务模式创新,是指深入挖掘“新基建”数据信息价值潜力,充分发挥电力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创造新的增值业务模式,建设形成能源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平台层,包括功能层和价值创造层部分内容。
提质降本增效,对电网外提供赋能增值服务,且对外增值服务的业务占比逐渐占主导地位。
数字能源生态建设,是指依照“平台+生态”思路,建设涵盖发、输、配、用环节的电力工业物联网,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构建互惠共赢能源生态圈,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功能层和价值层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电网建设及其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电网建设及其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智能电网的需求日益增长。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新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全过程、全环节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智能电网具有网络化、智能化、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电力系统的改造、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力市场的改革等。
首先,电力系统的改造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需要解决能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问题,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手段,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快速故障处理和预测,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最后,电力市场的改革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面,需要完善电力市场的机制和规则,让市场发挥更好的作用,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
二、智能电网应用智能电网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布式能源应用分布式能源是指在用户侧或负荷侧,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方式发电或储能,并通过智能电网实现对电网的贡献和效益。
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可以实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
2. 电动汽车充电与储能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和储能也成为了智能电网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智能电网的充电和储能,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荷的平衡控制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 智能电表和电力负荷响应智能电表是一种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电网中电力运行和消费监测的应用,可实现对电能消费的监控和计量,以及对电力负荷的控制和管理。
4.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依托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智能电网面临的挑战在智能电网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电网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靠性。
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与前景分析
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与前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趋势和突破口。
工业互联网是指将物理世界的工业制造过程和数字世界的信息交互、通讯及智能决策相融合的全新产业模式。
它以现代工业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和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为支撑,将工业制造与信息通讯相融合,带来了能源、材料、制造、企业管理、产品服务以及消费者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开始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本文将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市场应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背景工业互联网的诞生渊源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和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
2013年开始,国家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标志着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正式阶段。
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5G技术的应用,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了技术保障。
二、发展路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技术路径、应用路径和政策路径。
(一)技术路径技术路径是指从制造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进行融合创新。
其中,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它通过识别、感知、收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物体之间的信息,构建了连接万物的数字世界。
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工业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
同时,3D打印、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新型制造技术,也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
(二)应用路径应用路径是指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需求,进行具体的实施和推广。
目前,工业互联网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等,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还涉及到能源、交通、医疗、建筑等行业领域,形成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三)政策路径政策支持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战略文件和政策导向,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余晓钟罗霞摘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对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现能源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能源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就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予以研究,并针对其现状、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方向和推进策略。
研究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全球能源创新发展的新共识、实现能源综合转型的新方式、保障能源安全的新路径。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紧跟世界数字经济步伐,契合我国能源需求和供给现状的两大发展方向下,凝聚各方共识、强化政策导向、探索管理制度、稳固技术支撑是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纵深发展的四个有效推进策略。
“互联网+”;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作者简介:余晓钟,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霞,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1)11-0091-11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有力保障作用。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能源安全、转型与改革等作出了系列指示,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20年“两新一重”建设中进一步强调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模式创新研究”(18XGJ001);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SKA20-01);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双碳’目标背景下国际能源共生合作研究”(2021RW034)。
91理念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其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能源技术、设施、模式、业态,为贯彻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 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行宇2016.09。
18什么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
能源互联网有三大内涵:从化石能源走向可再生能源;从集中式产能走向分布式产能;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也意味着,未来能源行业的发、输、用、储及金融交易等环节都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实际上,能源互联网看似美好,但具体操作起来,从电网公司、发电企业、专门的调度机构等电力从业者,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监管部门,都会觉得很头疼。
因为新的电力价值链需要新的技术,更需要新的体制以及商业模式来支撑,而这恰恰都是目前能源行业所缺乏的。
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物理载体,根据地理因素与能源发/输/配/用特性,综合能源系统分为跨区级、区域级和用户级。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探究不同能源内部运行机理、推广能源先进技术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稳态分析是该领域研究的基础,是探究多能互补特性、能量优化调度、协同规划、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所在。
综合智慧能源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用积极的方式开发建设全新的综合能源,运用互联网创新技术让综合能源系统拥有智慧.综合智慧能源以功能区为单元,对不同能源品种,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多类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用”多种供应环节的生产协同、管廊协同、需求协同以及生产和消费间的互动。
一、综合智慧能源解决的问题《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某智慧园区“源-网-荷-储”优化配置解决方案
某智慧园区“源-网-荷-储”优化配置解决方案发布时间:2021-12-09T05:47:43.8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6期作者:王帅[导读] 智慧园区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展多能源协同利用与综合能源服务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王帅(1.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54 2. 金风低碳能源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54)摘要:智慧园区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展多能源协同利用与综合能源服务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介绍了智慧园区的基本概念与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借助“源-网-荷-储”模式,聚焦智慧园区“源-网-荷-储”系统化的规划方法与关键要素,并依据项目实例,以优化系统配置为目标,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智慧园区综合能源源-网-荷-储解决方案0 引言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版图中重要的“增长极”,也是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建设的排头兵。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为解决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园区、源-网-荷-储等模式应运而生,并将在未来迎来迅速发展[1]。
在“双碳”需求下,能源互联网技术将为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本文基于智慧园区的业务需求,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架构,结合面向智慧园区的“源-网-荷-储”运行模式进行规划,为实现智慧园区能源系统的协调运行,解决从能源生产、传输到能源消费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能效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1 智慧园区及“源-网-荷-储”的内涵1.1 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智慧能源是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市场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
智慧园区可通过能源互联网将各类型能源、负荷、储能、控制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并通过优化配置,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和充分利用,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但由于能源的输入、输出方式多样,且不同种类的能源间存在壁垒,需要充分挖掘用能端、能源间的互动调控潜力,进行优化配置。
2024版能源互联网PPT课件9pptx
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 技术等,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为这些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企业参与度和竞争力分析
企业参与度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 始关注和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这些企业包 括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 等,它们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推广 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工业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工业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 可预测和可优化,提高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城市管理领域应用
01
城市能源管理
通过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城市内部各种能源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能源
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02
城市交通管理
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城
科研院校合作创新模式
1 2
联合实验室建设 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合作,共同建设能源互联网 领域的实验室,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合作 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能源互联网领域 的高端人才,提升人才质量和数量。
3
科研项目合作
针对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科研院校 与企业联合申报、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推动技术突破。
03
关键技术分析
先进传感技术
传感器类型
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 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用 于实时监测能源系统的运 行状态。
传感网络
构建高效、可靠的传感网 络,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 时传输和处理。
数据融合
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 进行融合处理,提高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存储
互联网对能源产业的影响
互联网对能源产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各行各业,包括能源产业在内。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能源产业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一、能源产业信息化升级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能源产业的信息化进程。
通过互联网技术,能源企业可以实现电网智能化管理、能源信息监测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例如,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使能源企业能够实时监测用户能耗情况,优化供需匹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互联网还支持能源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在线交流和信息传递,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二、能源生产与配送的优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能源生产和配送过程更加智能高效。
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能源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实时了解设备状态,提高运营效率。
互联网还可实现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帮助能源企业评估能源使用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同时,互联网的技术也可以提供动态调度方案,优化能源生产和配送的路径,减少能源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
三、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改变互联网改变了能源需求侧的管理方式。
通过智能设备与互联网的连接,用户可以实时获取能源使用情况,并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能源管理。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智能调整电器用电时间和功率,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互联网还支持能源市场的信息透明化,使用户能够选择更合适的能源供应商,并根据实时价格调整能源使用策略。
这种新型的能源需求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用户对能源的认知和管理能力,也为能源供需的平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四、新能源发展与互联网融合互联网的发展为新能源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设备的精确监测和控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可靠性。
同时,互联网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支持充电桩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互联网还可以实现能源交易市场的建立,促进分布式能源的交易和利用,推动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能源产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色转型:探索低碳未来的路径档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城市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能源结构、交通系统、绿色建筑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和方法为构建低碳未来贡献力量。
一、城市规划与绿色空间布局1. 紧凑城市理念紧凑城市理念强调通过提高城市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功能混合和交通便捷性以减少长距离通勤和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强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的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城市绿地、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人工生态系统。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提供生态服务还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雨水径流问题。
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能源结构的优化与升级1.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是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广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
2. 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源互联网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的高效协同和优化配置。
城市应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智慧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同时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利用。
三、交通系统的绿色化改造1.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减少私人交通出行和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
城市应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2. 绿色出行方式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骑行和共享出行等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
城市应完善步行和骑行道路设施建设推广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方式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量。
四、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1. 绿色建筑标准制定与推广绿色建筑强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面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网荷”协同规划综述
面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网荷”协同规划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正逐步成为能源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
区域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领域与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网络通讯等多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从而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面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网荷”协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源网荷”即从能源供应、输配网络和负荷三个关键环节出发,进行统筹考虑和协同优化。
能源供应是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涉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化石能源的逐步替代以及能源储存技术的创新发展。
输配网络则是连接能源供应与负荷的关键桥梁,其高效性、可靠性和环保性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负荷作为能源消费端,其分布特点、结构优化以及与能源供应和输配网络的协同配合,同样是实现区域能源互联网高效运行的关键要素。
面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网荷”旨在通过综合考虑能源供应、输配网络和负荷的各个方面,实现三者的协同优化和高效配合,从而推动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运行。
这一规划不仅对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重要性区域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领域的一种新型业态,是指利用多能互补和智慧能源技术,为特定区域内多个建筑物提供冷、热、电等能源服务的综合能源系统。
其核心理念在于实现能源的横向冷热电耦合与纵向源网荷储互动,通过泛在互联的物联网平台,构建高效、清洁、智能的区域级能源供应体系。
区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提高整个区域能源系统的效率。
通过多能互补技术,实现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优化匹配,减少能源转换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区域能源互联网有助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通过将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实现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
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路径与策略
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路径与策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数字化转型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不仅意味着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探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与策略。
一、构建高效智能电网构建高效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之一。
智能电网的核心是信息化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
通过建立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配电和智能供电四个环节,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数字化升级,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在智能感知方面,可以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并提供智能化的维修方案。
在智能传输方面,采用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技术,实现电力信息的快速交互和共享。
在智能配电和供电方面,借助先进的调度和优化系统,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供需平衡。
二、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能源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能源资源的智能化调度和优化利用。
通过建设多能互补的能源网络,实现能源供需的准确匹配和高效传输。
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发电端与负荷端的协同。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发电计划的精确测算和优化,以及负荷侧的动态调整和柔性控制。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解决其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的问题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能源储备和调度系统,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有效储存和合理调度,确保其稳定供应。
三、深化用户能源互动用户能源互动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策略之一。
传统电力行业以供给为主,缺乏对用户需求的针对性服务。
而数字化转型则要求电力行业切实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用电环境。
在用户能源互动方面,一方面需要加强用户需求的精细化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能耗评估系统,深入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能源服务。
工业互联网赋能零碳园区建设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01 /
零碳园区的概述
02 /
工业互联网在零碳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03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零碳园区建设路径
04 /
工业互联网赋能零碳园区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05 /
案例分析:某零碳园区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
零碳园区的概述
零碳园区的定义
零碳园区的建设需要从能源、交通、建筑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国际合作:全球范围内对零碳园区建设的关注和合作机会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为园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市场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需求逐渐向绿色、低碳产品倾斜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零碳园区建设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路径三:智能化物流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01
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优化物流路径和资源配置
02
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物流车辆的智能调度和实时监控
03
采用绿色物流技术,降低物流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提高物流效率和环保水平
04
路径四:智能化供应链管理
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能源管理、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
节能减排措施:通过优化能源使用、降低排放等方式实现零碳目标
产业链协同: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提高整体效率
政策支持:政府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支持,包括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
推广价值:为其他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借鉴,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目标的“放管服”赋能基层管理体系构建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86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目标的“放管服”赋能基层管理体系构建杨建伟 李宏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合川供电分公司 重庆 401520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处于跨越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贯彻实施,外部监管形势和改革环出现了新变化,国家发改委对电价政策提出新要求。
国网电力公司一方面面临着经营性业绩指标偏低、职工缺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等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外部环境竞争优势不足等问题,治理能力也有待改善。
为了提升公司经营实力和治理能力,需要国网省级电力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助力公司实现由传统产业模式向更加精益化、数字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转换,找准改善公司经营状况和推进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因此,以贯彻落实“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为目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引领,通过聚焦“新基建”、贯通“数据流”和布局“产业链”放管服赋能基层,探索靶向“能源互联网”的赋能基层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围绕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战略目标,省级电力公司要把握能源建设趋势,紧抓当前发展机遇,以基层单位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设立“放管服”事项清单,合理引导基层改革方向。
授权赋能基层,人财物灵活调动,提高基层单位发力“新基建”的主动性与自主权,打通各类能源互通渠道;统领“放管”有序,绩效质量齐抓,稳中有进贯通“数据流”;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链”,推进各类能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三大体系各有侧重、层层递进,能源互联统筹一体、稳步推进,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如图所示。
一、聚焦“新基建”,构建能源网架体系“新基建”是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组织协同的重大挑战。
聚焦“新基建”,重点在省级公司;构建“能源互联网”,难点在各基层单位。
能源信息化简介演示
加强能源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内部培养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现有 员工的能源信息化素质,培养一 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骨
干人才。
外部引进
积极引进具有能源信息化背景的 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人才激励
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 与能源信息化建设,建立一支稳
定、高效的核心团队。
能源交易市场化
能源互联网将促进能源交易市场的形成,提高能源交易的效率和透 明度,降低能源交易成本。
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
能源互联网将实现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形成能源信息物 理系统,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和自治化。
人工智能在能源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感知与预测
人工智能将实现能源系统中各种数据的智能感知和预测,为能源 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推动能源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技术研发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企业进行能源信息化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和自主知识产权。
应用拓展
鼓励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广泛应用能源信息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合作交流
加强企业间、产学研间的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推动能 源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取得更大成果。
能源信息化简介演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能源信息化概述 • 能源信息化技术 • 能源信息化应用案例 • 能源信息化未来趋势与挑战 • 能源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01
能源信息化概述
能源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能源信息化指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能源系统进行全面、深入、多维度 的信息化管理和优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能源可持续 发展。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新能源、储能和氢能发展前景及路径-9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根据本讲,关于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中,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GDP 挂钩的国家是()。
A.中国B.日本C.巴西D.印度用户答案:[B] 得分:0.002.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未来如果要实现2摄氏度以内温升目标,2050年全球能源相关化石能源消费量要降低到()EJ。
A.50B.130C.285D.485用户答案:[B] 得分:10.003.下列选项中,属于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的是()。
A.有序充电B.需求响应C.退役电池D.V2G用户答案:[D] 得分:10.004.像光储、光储充,“光伏+储能”这种模式结合电动汽车充电,或者通讯基站、数据中心、多站合一、微电网、综合能源服务等应用场景更多侧重于()。
A.发电侧B.输配侧C.电网侧D.用户侧用户答案:[D] 得分:10.005.欧洲氢能路线图对氢能未来发展的潜力的预期:预计到2050年,氢能会占终端能源消费的()。
A.5%B.10%C.14%D.24%用户答案:[D] 得分:10.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1.根据本讲内容,()是新能源最具代表性的两类技术,其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成本下降非常突出。
A.水电B.风电C.光伏D.光热发电E.生物质发电用户答案:[BC] 得分:15.002.根据本讲内容,下列选项中关于辅助服务价格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A.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后,辅助服务的需求同样也会提升B.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后,辅助服务的需求会下降C.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后,储能能够更好地实现调频的价值D.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后,储能实现不了调频的价值E.光伏渗透率对辅助服务价格提升的幅度最小用户答案:[AC] 得分:15.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1.要想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能源消费总量需要有明显的下降。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10.002.氢能可以跳脱出传统的能源领域。
()Y.对N.错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能源(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供应商
智能物流
供应商
企业客户
大规模定制 小批量定制
智能物流
客户与市场紧密 相关,客户需求 与生产规模完美 匹配,按需生产 高度灵活
个人客户
小批量定制 单品定制
企 业智 响应中国智造2025,推动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慧 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试点,促进由基于产品的传制 统制造模式向基于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新模式转变造战 略 设 想
17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4个基本要素 4个管理域
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
输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输出——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和IT技 术的大规模使用提升了生产效率,
使大规模生产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 高
基于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传感 器)融合的系统在生产中大规模 使用
18世纪末
8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现在
时间线
工业互联网的五大特色
01
互联
9
03
集成
05
转型
02数据
04创新
工业互联网的九大技术支柱
26
生产执行系统MES-生产监控
生产监控:通过设备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获知当前的生产运行状态、工艺信息、产品产量等数据,并采用图表的形式进行生产 过程可视化综合展示,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掌握产品投产、在制、成品等生产动态,调合装置和罐区储罐等设备运 行状态,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零碳园区优化规划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522023年11月下 第22期 总第418期0引言2022年,我国国家能源局颁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推动分布式能源等智慧能源与智慧园区的协调发展。
零碳园区是“双碳”背景下诞生的全新发展理念,倡导园区内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园区能源系统由高碳过渡到零碳。
然而基于零碳园区的创新性,国内外学者对该发展理念的研究并不深入,其优化规划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尚未明确。
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升零碳园区发展质量,需要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归纳[1]。
1零碳园区的内涵零碳园区是能源互联网与双碳战略目标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主要强调园区内产业发展、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的经济性和低碳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零碳园区主要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对节能减排措施进行整合,并通过智慧化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园区低碳化发展。
通过能源、产业、生态等多领域的技术集成与管理,打造碳排放量趋近于零的园区[2]。
零碳园区充分考虑能源系统中风、光等清洁能源的互补属性,基于多能转换、多能互补、多网融合实现能源网络的协同发展。
2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零碳园区优化规划关键技术2.1多能互补与集成优化零碳园区将用户侧需求作为规划导向,将生产、转化等设备及需要使用的电力、天然气能源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
其中,多能互补并不是零碳园区诞生后出现的新兴概念,已长期应用于能源领域规划设计,能源系统每进行一次转化,都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能源互补,园区发展过程中使用的多种能源形势能够得到协同优化,有助于多能源的梯级化使用。
近年来,零碳园区的出现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再次成为能源规划领域的研究重点。
目前,我国对该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能流混合模型的搭建、多能流交易等方面。
结合零碳园区发展实际,多能流混合模型的搭建是优化零碳园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多能流交易等能够为零碳园区优化规划提供上层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及建设应用吴燕1孟宪楠1金鹏2汪强3耿亮1白茹 1摘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全球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探索。
为顺应趋势发展、迎接新一轮机遇和挑战,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也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号召国家电网公司立足于电力行业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探索发展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从电网发展理念角度,印证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推进的切入点;从电网实现功能角度,分别从发电侧、用电测及管控侧,提出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及应用的拓展思路;各子项建设具体方案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基本单元,为未来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应用Development path an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of EnergyInternetWu Yan, Meng Xiannan, Jin Peng, Wang Qiang, Geng Liang,Bai Ru(1.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 Technology Co., LTD;2.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LTD;3.Xuji Changna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Energy Internet has been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in worldwide.According the new trend and the new round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Liu Zhenya,the chairman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proposed that build a global Energy Internet and serv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Based in the power industry,he call of the compan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in this fiel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Revolution,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id development, confirms that the Energy Internet`s building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s advancement.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including generation side, pow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ide of the building to carry out application. Each child as an Energy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unit,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Energy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1.能源互联网起源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今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人们一方面寻找可以持续利用,同时又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另一方面思考如何依靠通信信息、互联网络、控制技术有效地协调与利用资源,以解决难题。
然而,能源问题的解决,已不是通过简单地增加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全面的变革。
这个变革需要把能量流和信息流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形成能源应用的创新形式。
可再生能源为新能源体系提供了能源供给,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则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支撑。
随着行业进步、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能源需求,在此情况下出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的过程。
如下表所示。
表1 三次工业革命纵观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发现每次工业革命都有一种生产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每个人都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制造者,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共享,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将被节点式组织的扁平化权利取代。
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兴起,对传统行业的逐步渗透,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概念,能源互联网作为“互联网+能源”的载体,是能源领域的突破与发展重要方式。
1.1.智能电网承载能源互联网建设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源采集装置、分布式能源储存装置和各种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源流双向流动的能源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这就是能源互联网。
电力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以电为中心、以智能电网为平台是新一轮能源变革的根本。
智能电网作为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平台,并带来全局性的推动作用。
未来智能电网将发生四个主要变革场景:能源生产方式变革,能源配置方式变革,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并对支撑变革场景的电网信息通信提出更高需求。
目前公司作为世界智能电网建设的领跑者之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理念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坚强智能电网的实践成就举世瞩目,客观上已具备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坚实基础。
具体包括智能电网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搭建,实现了远距离、低损耗的高效输送;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具备拉手链路,互为备份,有抵御突发性事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显著的兼容性,具备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的条件;与用户之间的便捷互动能力,具备电力需求侧管理以及家庭能效管理中心,与互动平台相联通;基础电网有广阔的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可与多种平台灵活对接,服务国家“三网融合”战略。
1.2.电力领域发展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切入点随着新一轮能源变革的到来,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我国电网也大力开展智能化建设,与能源发展新格局全面融合。
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是目前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今后的能源变革都将围绕更清洁更经济的发电、更安全更高效的配置、更便捷更可靠的用电展开[3]。
(1)电力能源是唯一能承载信息的能源形式。
信息化是一切智能化的基础,随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而创新出新的发展方式。
为满足能源互联网在能源生产方式变革,能源配置方式变革,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场景变革下,对信息通信的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具有先天的承载优势和能力,引领能源基础设施变革。
(2)电力能源在能源传输效率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未来能源互联网可以定义为互联网式的电网,狭义上实现家庭侧与电网侧的能量流通,广义上讲可实现“一级一道”的能量传递,智能电网支撑的能源互联网使电网由过去的封闭式、单向的电网,转变为互动式电网变成可能。
(3)电力是清洁能源,智慧能源是从根本上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实现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电力能源能够与其他能源形式灵活转化,包括电力的蓄冷蓄热,冷热电三联供,能够多角度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减少碳排放。
(5)电力基础设施完善,智能电网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就,包括特高压主网建设,为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2.能源互联网基本组成及建设应用能源互联网概念新、范围广,目前属于建设筹划初期,并无系统解决方案。
文本考虑从新能源、通信技术以及延伸的负荷管理的作为建设实施的重要建设组成环节(建设需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项目集成和拓展)。
首先新能源发展,即在现有传统能源供给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新能源技术,实现能量生产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储存装置等的接入和应用,促进新能源的就地生产和消纳,提升清洁能源渗透率;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支撑,属于基础设施范畴,既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及小型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电网与用户之间的联动的必要支撑;用电负荷单元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最末端,是能源消纳端,对其智能化、交互式管理可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
清洁能源图1 能源互联网基本组成架构图2.1.供应端-发电侧(1)分布式光伏及微电网建设区域多微电网建设,包括嵌套式微电网、低压光储微电网和多点光伏并网等形式。
嵌套式微电网是与其他能源形式(包括冷热)联供,同时配有储能,为固定负荷供能;低压光储微电网是配套与负荷及储能同等规格的光伏装机容量,形成小型的定量式的循环使用;多点光伏并网是选择将光伏发电接入用户进线处,或在所属配电站下建设集中式储能,接入低压配电母线。
(2)储能安置小型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应用储能调频、调峰技术,配电网孤岛运行技术,对新能源输入进行缓冲,提升电网整体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配合实现新能源多场景应用。
另外,发生灾害时“电力路由器”之间通过流通蓄电池储备电力,防止区域停电。
(3)研发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接口装置研制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接口装置,集逆变装置、计量装置、保护装置、滤波装置、通信模块于一体,采用载波、WIFI等通信方式,实现与智慧家庭网络及(智能家居)进行交互,实现发电电量信息、身份认证、电量计费等信息的传输。
(4)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用户信息的管理与校验、分布式发电监测与评估、用户计费管理等。
基于智慧家庭网络,实现对用户的分布式电源接入装置进行监测、管理和电量结算。
实现用户的发电量,电卡标识等信息与营销业务系统交互,实现用户的电量结算。
2.2.调配端-管控侧(1)基于光纤网络的多业务承载立足电网基础设施,在已有光纤网络的区域,承载分布式电源接入、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家居等多项用电业务的基础上,承载配电自动化、配网协调管控等配电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