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培优提高资料一(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优提高资料一
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形象:诗人在作品中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者画面,是诗人形象思维产物。
1.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3.事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鉴赏时要联系诗人形象和文风,三种形象往往风格是一致的。
(一)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⑹,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歌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1)不从世俗,坚韧不屈,忠贞不渝(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品行、节操(2)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管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生,写出了情感情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坚韧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前面的景物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
(二)兰(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野香”比喻;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文言文阅读
(一)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②至但饮一杯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植木偶于堂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3: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4个字)
译文:
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次做梦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的进了大殿,自称一生为官,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无愧鬼神.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但是要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啊!”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得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有负于国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锋棱顿减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只②树立(竖立)
小题2:怕事情烦重而(就)不做,(难道)不是辜负国家吗?
小题3:廉政(廉洁)(1分)勤政(务实,做实事)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这两个词语在课内就能找到相应的词语解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亭亭净植”,虽是课外解释,但出自课内。
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此句翻译要注意“举”的解释,这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从文中“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体现出为官要做实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写出为官应廉洁。
(二)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