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采气技术..
排水采气常见的工艺有哪些
排水采气常见的工艺有哪些
排水采气是一种将废水中的可燃气体回收利用的工艺,常见的排水采气工艺有:
1. VSEP技术(薄膜分离技术):通过超滤膜对废水进行处理,分离出可燃气体并将其回收利用。
2. ADSorption技术(吸附技术):通过吸附剂吸附排水中的可燃气体,再通过脱附获得纯净的可燃气体。
3. MVR技术(机械蒸发再生技术):通过蒸发装置蒸发废水中的水分,生成水蒸气,并将其中的可燃气体回收利用。
4. CWS技术(压缩水气提取技术):通过压力吸附剂和温度降低,使废水中的可燃气体溶于水中,再通过压力释放将其分离出来。
5.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菌群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可燃气体。
6. 催化燃烧技术:将废水中的可燃气体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燃烧,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
以上是常见的排水采气工艺,每种工艺都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具体选择哪种工艺应根据废水特点和处理要求来决定。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嘿,咱今儿来聊聊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这档子事儿啊!你说这气啊,就跟那调皮的小孩子似的,有时候就藏在那些角落里不出来,这可咋办呢?这就得靠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啦!你想想看,气藏在地下,就像宝贝藏在一个大箱子里,而水呢,就像是挡在宝贝前面的障碍物。
排水采气不就像是把这些障碍物挪开,好让我们拿到宝贝嘛!这排水采气啊,方法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有气举排水采气,就好像给气加了一股劲儿,“嘿”地一下就把气给举上来了。
还有电动潜油泵排水采气,那家伙,就跟个大力士似的,“嗡嗡”地把水给抽走,让气能顺顺利利地出来。
咱再说说泡排法,这就像是给气弄了个泡泡浴,让气在泡泡的带动下欢快地往上跑。
你说有意思不?这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就跟咱人一样,各有各的本事。
你可别小瞧了这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它可是关系到咱们能不能顺利用上气呢!要是没有它,那气不就被水困住出不来啦?那咱们做饭洗澡取暖可咋办呀?那不成,咱得把这技术好好研究研究,让气乖乖地为我们服务。
你说这气藏在地下那么深的地方,还得靠这些巧妙的技术才能弄出来,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变魔术一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气给变出来了。
而且啊,这技术还在不断发展进步呢,以后肯定会有更厉害的方法出现。
那我们平时生活中可得多关注关注这些技术,多了解了解,说不定哪天咱自己也能想出个好点子来改进一下呢!这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啊,真的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琢磨。
反正我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你呢?难道不觉得这是个很神奇很有趣的事儿吗?总之啊,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可太重要啦!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气的宝库,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美好。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要好好研究它,让它为我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排水采气方法的优选
排水采气方法的优选排水采气是一种常用的排放废气、回收有关采气进行处理的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提高,选用适当的排水采气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排水采气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以期找到最优的选择。
首先,常见的一种排水采气方法是通风排气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排水口附近布置专用通风设备,将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这种方法具有便捷、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由于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其次,应用膜分离技术的排水采气方法是另一种选择。
膜分离技术透过半透膜,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隔离出来,使剩余气体可以继续利用。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但是,膜分离技术的设备成本较高,维护难度也较大。
另外,化学方法也可以用于排水采气。
例如,采用氧化剂将有害物质氧化成无害物质,或采用吸附材料吸附有害气体。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但也会产生化学副产物。
因此,在选择化学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废气处理后产生的副产品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最后,生物处理方法也可以作为排水采气的一种选择。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代谢废气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低成本、无化学品添加等诸多优点。
然而,生物处理方法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优化,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需求和要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排水采气方法。
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应当以减少排放、提高废气资源化利用率为原则,优先考虑通风排气法、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方法。
在选择适合的方法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技术要求、设备要求等因素,以达到最优的排水采气效果。
排水采气工艺ppt课件
20
第二节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六、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思想
动态模拟的思想:
Qi
Pwfi
vkp 、 Qkp
di 、 Hi
v、Q
比较
技术可行性方案
生产要求 经济要求
实施方案
21
第二节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七、连续油管排水采气
18
第二节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四、影响气井自喷排水采气能力的因素
4.临界流量 气井自喷管柱、举升高度、井底流压一定时,气井连续
排液所需的临界流量也一定。 如果油管举升高度相差较大,由于油管鞋处的温度和天
然气偏差系数相差较大,因而连续排液所需的临界流量相 差较大,因此,油管下入深度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举升效 果。
22
第二节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八、空心抽油杆排液采气
白庙气田(位于山东省菏泽 市与东明县的交界处)为了增 加管内流速,降低临界流量, 应用空心抽油杆代替小油管, 配合气举阀,在N2气举诱喷后 可实现连续生产,取得了预期 效果。
23
第三节 泡沫排水采气
泡沫排水采气:
从井口向井底注入某种能够遇水起泡的表面活性剂(称为 泡沫助采剂),井底积水与起泡剂接触后,借助天然气流的搅 动,生成大量低密度含水泡沫,随气流从井底携带到地面。
6
第一节 排水采气工艺的机理
三、排水采气工艺方法及评价
排水采气工艺:
⑴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⑵ 泡沫排水采气 ⑶ 气举排水采气 ⑷ 活塞气举排水采气 ⑸ 常规有杆泵排水采气 ⑹ 电潜泵排水采气 ⑺ 射流泵排水采气
评价依据: (1)气藏的地质特征 (2)产水井的生产状态 (3)经济投入情况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国内排水采气技术1、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注入井内,与气水混合产生泡沫,减少气水两相垂直管流动的滑脱损失,增加带水量,起到助排的作用。
由于没有人工给垂直管举升补充能量,该工艺用于尚有一定自喷能力的井。
泡沫排水采气机理a.泡沫效应在气层水中添加一定量的起泡剂,就能使油管中气水两相管流流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气水两相介质在流动过程中高度泡沫化,密度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管流的压力损失和携带积液所需要的气流速度。
b.分散效应气水同产井中,存在液滴分散在气流中的现象,这种分散能力取决于气流对液相的搅动、冲击程度。
搅动愈激烈,分散程度愈高,液滴愈小,就愈易被气流带至地面。
气流对液相的分散作用是一个克服表面张力作功的过程,分散得越小,作的功就越多。
起泡剂的分散效应:起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液相表面张力大幅度下降,达到同一分散程度所作的功将大大减小。
c.减阻效应减阻的概念起源于“在流体中加少量添加剂,流体可输性增加”。
减阻剂是一些不溶的固体纤维、可溶的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及缔合胶体。
减阻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气水混合物管流流动阻力,提高液相的可输性。
d.洗涤效应起泡剂通常也是洗涤剂,它对井筒附近地层孔隙和井壁的清洗,包含着酸化、吸附、润湿、乳化、渗透等作用,特别是大量泡沫的生成,有利于不溶性污垢包裹在泡沫中被带出井口,这将解除堵塞,疏通孔道,改善气井的生产能力。
1.1)起泡剂的组成及消泡原理起泡剂由表面活性剂、稳定剂、防腐剂、缓蚀剂等复配而成。
其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一般含量为30%~40%。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线性分子,由两种不同基团组成,一种是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的作用力强,另一种是亲油基团,与水分子不易接近。
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亲水基团倾向于留在水中,而亲油基团倾向于分子在液体表面上整齐地取向排列形成吸附层,此时溶液表面张力大幅降低,当有气体进入表面活性剂溶液时,亲水基团定向排列在液膜内,亲油基团则定向排列在液膜内外两面,靠分子作用力形成稳定的泡沫。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摘要:气井生产过程中,地层水经常流入井底。
当气井产量高,气体流速快时,水可以被带到地面。
但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天然气产量减少,气体流速降低,不足以将水携带到地表。
此时井底逐渐出现积液,在井筒内形成液柱,导致气井减产甚至不产。
排水采气技术可以恢复气井产能,保证天然气高效生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排水采气工艺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各种技术比较丰富,但不同的技术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不同气井的生产特点也不同。
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采收率,有积液气井必须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
关键词:排水采气;天然气;工艺技术随着我国天然气资源的深度开发,天然气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
其内部气藏中的压力逐渐降低,当压力达到临界值时,天然气的流动速度会变慢,使天然气无法正常排出井筒。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液体会逐渐演变成液柱。
在液柱作用下,气井自喷能量会降低,产能达不到预期标准,导致气井停产或关井。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应用排水采气技术。
一、排水采气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我国气田开发的过程中使用排水采气技术非常有必要,是提高气井产量、延长气井寿命的最佳选择。
同时,我国气田的地质条件在不同区域间差别很大,比较复杂,排水采气技术也是应对我国气田复杂的地质特征的必然选择。
气田地质特征存在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气井内部的储层空间连通性和均质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气田的地质特征包括气田形态、边界性质、井内气水关系及压力特征等,还与气田储渗类型存在关系,因为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田的开采。
气田内部储层的储渗关系一般有孔隙性和裂缝性,孔隙型的气田储层连通性都比较好,不同区间和储层之间联系广泛,在采气过程中可以实现高程度的气水分离,有利于天然气的开采,孔隙型储层的气田主要是以河流、湖泊沉积为主,气田内多以层状砂体分布,不仅能够较容易地确定气田范围、位置和储量等气田参数,而且还有利于气田的开采。
而裂缝型的气田储层裂缝程度存在差别,受到气田内部地应力的大小和储层间岩石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因为裂缝程度不一,部分气田是有限的封闭体,气田内部的气水分布、含气范围不容易被确定,在勘探过程中受到气田内部裂缝网络的形态、大小影响。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保障措施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一、排水采气技术措施概述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井下积液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气井的生产能力,严重的情况甚至迫使气井停产。
为了恢复气井的正常生产状况,采取最佳的排水采气的技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气井生产中的各种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的应用,降低井下积液对气井带来的不利影响,恢复气井的正常生产状态,为获得最佳的产气量,提供保证措施。
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措施、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措施、抽汕机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的应用,解决气井井下积液的技术难点问题,促进气井高效生产,为气田生产提供帮助。
二、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的应用,选择电动潜油离心泵设备,依据电动机的驱动,提高多级离心泵的抽汲能力,将气井井下的积液开采到地面上来,降低井底的回压,为气流入井提供便利的条件。
1 .电潜泵装置的优越性。
利用电潜泵装置进行排水采气,由于电动潜油离心泵的安装深度及排量的特点,使用于压力低,产水量高的气井的排水采气生产。
与气举排水采气方式对比,产生更小的井底回压,有利于提高排水采气的生产效率。
结合可调式的变频机组的应用,降低了电能的消耗,相应地降低了气井排水采气的生产成本。
在低速下频繁启动潜油电泵机组,符合气井排水采气的需要,具有灵活的特性,发挥电潜泵的优越性,提高排水采气的效果。
电潜泵井下的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的安装和维护比较容易,能够实现排水采气工艺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提高采气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且电动潜油离心泵排水采气方式的应用,不受井斜角的限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的应用。
结合气井积液的实际,设计最佳的电潜泵井下管柱系统,结合高压电能的输入,带动井下的电动机高速旋转, 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井下的多级离心泵运行,抽汲井下的液体,解决气井积液的问题。
主要的生产装备均在井下管柱系统中,井下的潜油电动机、多级离心泵系统,成为电潜泵排水采气的关键部件,维护保养的难度大。
排水采气技术手册
排水采气技术手册
排水采气技术是一种在工程施工中有重要作用的基础技术。
它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排
水和采集气体的技术,基本上帮助提高了工程的产出量与质量。
现代厂房和部门的正常生
产经常要求进行排水和采集气体,这需要特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以达到规定的水质和空
气质量标准。
排水采气技术手册是一份专业文件,收集了有关排水采气工作的技术要求,规范以及
控制其质量的策略。
将技术要求的科学准确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交付的质量和可靠
性完美结合,为快速实施提供了参考。
排水采气技术手册的目的是在施工运用排水采气技术之前,进行调研和设计。
其中涉
及排水采气技术的相关基本技术标准、结构和连接要求及安装说明、维护要求和检修方案。
此外,排水采气技术手册还详细介绍了排水采气技术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操作步骤
和技术要求。
这些都可以为现场的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避免使用不当的技术、不符
合要求的材料以及操作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的下降。
排水采气技术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技术手册的要求,合理采购排水采气材料,合理规
划设备布局,以及严格按照施工步骤和技术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
排水采气技术施工后,还要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满足水质和空气质量要求,并必要时进行维护
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排水采气技术培训课件(一)
排水采气技术培训课件(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了能源领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然而,在使用这些资源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开展排水采气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与排水采气技术相关的培训课件。
一、介绍排水采气技术排水采气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深层煤层等地下能源资源开采的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排放煤层中的地下水,使煤层内气体随之而出,达到高效稳定地采气的目的。
二、排水采气技术培训课件的分布1.排水采气技术的原理排水采气的煤层物理性质、采气操作原理和排水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是排水采气技术培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掌握如何确定煤层渗透率、孔隙度、采气压力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排水技术和装置。
2.排水采气技术设备的分类和特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排水采气设备的分类和特点,如具有高流量、高扬程、低噪音、高效率等优点的抽水机、吸气式排水设备、及其它水利设施。
3.排水采气技术的操作规范在排水采气过程中,操作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这些规范包括设备运行原理、操作步骤、安全操作标准等。
这一部分的内容通常是接受排水采气培训的职业技能人员所需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
三、排水采气技术培训的意义通过排水采气技术培训,从而能提高应聘者的竞争力,为企业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此外,排水采气技术培训能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操作技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能源更加高效、环保的发展需求,排水采气技术也会继续得到应用和发展,这种培训反映了当前冰火两重天的市场需求。
开展排水采气技术培训,有助于培养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能源技术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排水采气工艺--主要技术类型
排水采气工艺--主要技术类型泡沫排水采气(简称泡排)的基本原理,是从井口向井底注入某种能够遇水起泡的表面活性剂(起泡剂)。
井底积水与起泡剂接触以后,借助天然气流的搅动,生成大量低密度含水泡沫,随气流从井底携带到地面,从而达到排出井筒积液的目的。
排水采气是解决“气井积液”的有效方法,也是水驱气田生产中常见的釆气工艺。
目前现场应用的常规排水采气工艺可分为:机械法和物理化学法。
机械法即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机抽等排水采气工艺等,物理化学法即泡沫排水采气法及化学堵水等方法。
1排水采气·优选管柱小油管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用于有水气藏的中、后期。
此时井已不能建立“三稳定”的排水采气制度,转入间歇生产,有的气井已濒临水淹停产的危险。
对这样的气井及时调整管柱,改换成较小管径的油管生产,任可以恢复稳定的连续自喷。
1.1优点:1.1.1属自力式气举,能充分利用其藏自身能量,不需人为施加外部能源助喷。
1.1.2变工艺井由间歇生产为较长时期的连续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1.1.3设计成熟、工艺可靠,成功率高。
1.1.4设备配套简单,施工管理方便,易于推广。
1.2缺点:1.2.1工艺井必须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无自喷能力的井必须辅以其他诱喷措施复产或采用不压井修井工艺作业。
1.2.2工艺的排液能力较小,一般在120m3/d左右。
1.2.3对11/2in小油管常受井深影响。
一般在2600m左右。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是在有水气井开采的中后期,重新调整自喷管柱的大小,减少气流的滑脱损失,以充分利用气井自身能量的一种自力式气举排水采气方法。
对排液能力比较好、流速比较高,产水量比较大的天然气井,可适当的放大管径生产,达到提高井口压力,减少阻力损失,增加产气量的目的。
该工艺理论成熟,施工容易,管理方便,工作制度可调,免修期长,投资少,其存在的工艺局限性是:气井排液量不宜过大,下入油管深度受油管强度的限制,因压井后复产启动困难,起下管柱时要求能实现不压井起下作业。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由于在气井中常有烃类凝析液或地层水流入井底。
当气井产量高、井底气液速度大而井中流体的数量相对较少时,水将完全被气流携带至地面,否则,井筒中将出现积液。
积液的存在将增大对气层的回压,并限制其生产能力,有时甚至会将气层完全压死以致关井。
排除气井井筒及井底附近地层积液过多或产水,并使气井恢复正常生产的措施,称为排水采气。
排水采气工艺可分为:机械法和物理化学法。
机械法即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机抽等排水采气工艺,物理化学法即泡沫排水采气法及化学堵水等方法。
这些工艺的选择取决于气藏的地质特征、产水气井的生产状态和经济投入的考虑。
1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技术在气水井生产中后期,随着气井产气量和排水量的显著下降,气液两相间的滑脱损失就取代摩阻损失,上升为影响提高气井最终采收率的主要矛盾。
这时气井往往因举液速度太低,不能将地层水即使排出地面而水淹。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就是在有水气井开采到中后期,重新调整自喷管柱,减少气流的滑脱损失,以充分利用气井自身能量的一种自力式排水采气方法。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其理论成熟,施工容易,管理方便,工作制度可调,免修期长,投资少,除优选与地层流动条件相匹配的油管柱外,无须另外特殊设备和动力装置,是充分利用气井自身能量实现连续排水生产,以延长气井带水自喷期的一项开采工艺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开采中后期具有一定能量的间喷井、弱喷井,能延长气水井的自喷期,适用于井深<3000m,产水量<100 m3/d。
对采用油管公称直径≤60mm 进行小油管排水采气的工艺井,最大排水量50m3/d,油管强度制约油管下深。
工艺实施后需要配合诱喷工艺使施工井恢复生产。
2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是通过地面设备向井内注入泡沫助采剂,降低井内积液的表、界面张力,使其呈低表面张力和高表面粘度的状态,利用井内自生气体或注入外部气源(天然气或液氮)产生泡沫。
试论排水采气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排水采气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前言排水采气工艺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通过排水来降低煤层水压,提高采煤效率,并同时采集煤层气,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旨在探讨排水采气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排水采气工艺的发展历程1.传统排水采气工艺传统的排水采气工艺主要是通过井下钻孔进行排水和抽取煤层气。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其局限性较大,如无法满足高产高效的需求等,因此逐渐被淘汰。
2.现代化排水采气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排水采气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比较典型的技术包括:井下注浆预充法、井下爆破预充法、井下液压压裂法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排水采气工艺的现状1.技术成熟度高目前,排水采气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满足大多数煤矿的需求。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排水采气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和升级。
2.应用范围广泛排水采气工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煤矿开采中,包括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等。
同时,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深部、高压等条件下,排水采气技术也能够发挥出其优势。
3.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排水采气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井下施工难度大、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技术上得到解决。
四、排水采气工艺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排水采气工艺将会更加智能化。
比如:通过传感器监测煤层水压、气体浓度等数据,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2.绿色环保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排水采气工艺也不例外。
未来排水采气技术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探索新的绿色技术。
3.多元化发展未来排水采气工艺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结合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更加复杂多样的开采需求。
五、结论综上所述,排水采气工艺是煤矿开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排水采气技术..
3.1 气井井筒压力计算公式
• Gray • Modified Gray • Duns and Ros • Hagedorn & Brown (气体) • Ros & Gray • Cullender & Smith • Fundamental Flow • Fundamental Flow Adjusted
÷ ÷÷
• API 公式 • Ashford • Sachdeva • Perkins
3.3 水合物
• Hammerschmidt基本公式 • Kates图版 • 经验公式 • 相平衡 • 抑制剂的注入量(PVTsim)
3.4、水平井国际认可公式
较多发表的公式,如下为认为较好反映水平井产能的公式:
排水采气技术
第一部分:生产气井简介
美国气井 (IHS, Dec. 2006)
气井数:
334,938, excludes PA (448,641)
平均产气量: 110 MCFD/WELL
油管尺寸: Size Usage
1 ½” 4%
2 3/8” 79%
2 7/8” 12%
Other 5%
气体携液最小临界流速(Turner): 300 MCFD ( 2 3/8” 油管与井口100psia下)
新模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 0
液滴浓度影响临界值
与Coleman一致,等同 于Turner基本模型
10
20
30
40
50
60
井
第三部分:气井积液的相关 理论公式
出上述携液理论外,气井相关理论公式对气井优化开 采至关重要。
尤其是低压气井,井底流压没有多少可容忍空间,需 准确的分析技术
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
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油管连续下入井筒内,通过在油管中注入高压流体,将水、气和油从井筒中泵出。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天然气生产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具体应用方面,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和致密气藏的开发。
在常规天然气开发中,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也被广泛用于提高采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成熟和高效。
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优化泵的工作效率和材料的耐久性,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藏和生产环境,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更加复杂和苛刻的生产条件。
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工业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不关井连续生产、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研究摘要:本文针对不关井连续生产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排水采气效率,优化生产过程。
首先介绍了不关井连续生产的原理和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的工艺流程,然后对影响工艺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和优势。
引言排水采气工艺是不少气田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天然气生产效率。
其中,不关井连续生产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具有不少优点,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针对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不关井连续生产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不关井连续生产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是通过在气田中将水和天然气有效分离,实现连续生产和排水采气的目标。
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井下气体通过导管引入到水力活塞中;(2)利用水力活塞的上下运动,将天然气和水分离;(3)将分离后的天然气和水分别输送到指定位置。
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注水来提高油田产能的常规采油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采油工艺之一。
它利用地下水层中的注水压力,将地下石油储层中残留的石油压出,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
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井下注水、水油分线系统和油井采油。
首先是井下注水。
在油井周围挖掘一定数量和一定间距的水井,并将水从这些水井中注入到油井中。
注水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地下水层的压力,压缩石油储层内部的气体,从而压力差驱动石油流出。
其次是水油分线系统。
经过一段时间的注水,注入的水会与油井中的原油混合在一起。
为了将水和油分离开来,需要设置水油分线系统。
分线系统通过重力和不同物理性质的油水分离设备,将混合的水和油分离开来,再将油输送到储油罐等容器中,供后续的处理和加工。
而水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再通过管道回收到水井中重新注入。
最后就是油井的采油。
它是通过注水后,油井中压力的增加,使得原油能够被压出来。
一般来说,常规排水采气技术适用于已经开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油田,或者石油界面已经降低,地层压力不足以将石油驱出的情况。
此时,注水可以增加地层压力,使得油田中残留的石油能够被排出。
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增加油井的产量,提高采油效率。
其次,由于是利用地下水来驱油,不会引起石油资源的浪费。
同时,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环保性。
此外,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地下水也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降低了用水成本。
然而,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水井的开挖和注水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油田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地下水资源也面临枯竭和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总的来说,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在提高油田产能、提高采油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将会在石油开采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解析
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解析摘要:由于天然气所处地区的储层地质各不相同,加之在开采输送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拦路的河流,高耸的大山等等,所以开采天然气的工程是一项工序较为复杂、工程较为浩大、牵扯技术较多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天然气的使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状态,因此,如何能够高效开采利用天然气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排水采气技术作为当前开采天然气的过程中最为有效的途径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解析了最为常见的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以求能给同行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解析与建议。
引言:在对天然气实际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天然气储藏地区的压力逐渐降低,储层中所含有的水分会慢慢流入天然气井的底部,长此以往,就会聚集成堆。
这些积液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储藏天然气的区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净水回压,若是没有及时排出,就会影响到对天然气的正常开采。
排水采气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排水采气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技术,以应对情况各不相同的天然气开采地区。
1、常见的排水采气技术。
1.1气举排水采气技术。
所谓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是指首先运用科学的途径往天然气井中注入一定程度的高压气体,这样一旦打开气举开关,这些高压气就会和天然气井底层所产出的流液混合在一起,此时,由于注气点以上的流动压力逐渐减少,处于在井底的积液就会被慢慢的排出。
当前最为常见的是连续气举工艺。
这种工艺适合喷力较弱或者间歇式的自喷井,其优势在于每次所排出的积液量较大,不受天然气井斜、井深的影响,所需设备机械相对简单、容易高效管理、所产经济效益较高。
劣势是注入高压气体会在井里形成一定程度的回压,以至于井底的积液未能完全排出。
1.2泡沫排水采气技术。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是指向天然气井中注入起泡剂,这些起泡剂一旦与储层中水分接触,就会产生稳定的泡沫,从而缩短水的表面张力。
排水采气工艺方法优选
排水采气工艺方法优选排水采气工艺方法是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排水降低气井的压力,提高天然气的产出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排水采气工艺方法展开情节,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首先,常见的排水采气工艺方法包括有水套炉加热法、多级节流法、化学药剂法等。
其中,水套炉加热法是通过燃烧天然气产生热量来降低井口压力,提高天然气产量的方法。
多级节流法则是通过多级节流装置将气体进行压缩,以排出积液,提高气流速度。
化学药剂法则是在气井中注入化学药剂,改变气体的性质,提高其溶解度和扩散速度。
在上述方法中,水套炉加热法具有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燃料消耗量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等缺点。
多级节流法则具有节能、高效、安全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对于低渗透气藏效果不佳。
化学药剂法则具有提高采收率、降低积液等优点,但药剂成本较高,且可能会对气藏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排水采气工艺方法。
对于采收率高、积液较严重的气藏,建议采用化学药剂法或多级节流法。
对于采收率低、积液较轻的气藏,可采用水套炉加热法。
此外,还可以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使用,以提高排水采气的效果。
总之,在选择排水采气工艺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气藏的实际情况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排水采气工艺方法面世,为天然气的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探讨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方法的优选,首先确定文章类型为议论文,然后对各种排水采气工艺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天然气井开发过程中,排水采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目前,排水采气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杆泵排水采气、无杆泵排水采气以及喷射器排水采气等。
针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为天然气井选择适宜的排水采气工艺方法。
本文的主题句为:各种排水采气工艺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气井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排水采气方法。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5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主要因素
非连续性排采的影响:煤层气井的排采生产应连续进行, 使液面与地层压 力持续平稳的下降。如果因关井、卡泵、修井等造成排采终止, 给排采效 果带来的影响表现在:(1) 地层压力回升, 使甲烷在煤层中被重新吸附; (2) 裂隙容易被水再次充填,阻碍气流;(3) 回压造成压力波及的距离受 限,降压漏斗难以有效扩展,恢复排采后需要很长时间排水, 气产量才能 上升到停排前的状态。(4)贾敏效应和速敏效应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3 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1.3.2 煤层气井生产阶段
中期稳定生产阶段:随着排 水的继续,产气量逐渐上升并趋 于稳定,出现高峰产气,产水量 则逐渐下降。该阶段持续时间的 长短取决于煤层气资源丰度(主 要由煤层厚度和含气量控制), 以及储层的渗透性。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当煤储层的出水量和煤层气井井口产水量相平衡时,形成稳定的压力 降落漏斗,降落漏斗不再继续延伸和扩大,煤储层各点压力也就不能 进一步降低,解吸停止,煤层气井采气也就终止。
随着排采的进行,围岩中压力梯度逐渐大于煤层中的压力梯 度,压力传递轨迹从煤层过渡到围岩中,压力将仅在围岩中 传递,开始排采围岩中的水,此时,煤层中压力几乎不再发 生变化。
第二章: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1986年,美国又开始使用螺杆泵排水采气实验,不断地改进螺杆泵 系统,使其发展到适合煤层气井排水所需的排量和扬程,同时可以 很好地适应井液中细煤粉及气液混合体,加上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低等特点,使该设备在特殊开采要求的煤层气井中得到推广。
排水采气技术.
研究院
排水采气工艺井实例
SPA
“功勋气井”--自2井泡沫排水采气增产5×108m3 。1960年5月16日投产,1973年12月10日出 水,1982年11月25日开始进行泡沫排水采气,曾多次泡排和消泡试验,并摸索出一套合理制 度。十多年来,在不停产的情况下采用过油管射孔,液氮、增压机气举,连续油管加螺杆钻 具清砂解堵等工艺技术,五救功勋井,使泡排工艺顺利进行至1998年底,泡排增产达
排 水 采 气 的 地 质 基 础
储层为多重介质,非均质性很强的有水气藏
水体具封闭性,没有区域供水的有水气藏 “大排出大气,小排出小气,不排不出气”
剩余储量较大的有水气藏
有一定数量高产气、 水井的有水气藏
对气井:裂缝发育的高产气井 排水采气效果好
对气藏:要有一批大排水井作保证, 以达到超水侵速度的强排
5.02×108m3,累产气达46.4×108m3,泡排占总产量的10.8%。
自2井泡排排水采气曲线
研究院
SPA
三、水封气藏的认识
水封气藏的认识
研究院
SPA
大 缝 大 型 缝 型
小 缝 型
横向型
底水气藏气井出水的三种类型
边水气藏水侵模式
多裂缝系统气井气水动态的三种模式
水封气藏的认识
共同点:地层水堵塞了部分气的渗流通道, 使可动气变成“死气” 三种现象:水对气的封闭 水对气的封隔 水淹
MPa
<10
低压、大水、小气井 1、电动潜油泵 2、气举-泡排 3、射流泵
中压、大水、大气井 1、气举-泡排 2、开式气举 3、射流泵
研究院
SPA
排水采气技术
交流材料-2008.6
研究院
S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滴模型。。。
上浮20%后 vcrit -T 20% = (1 + 20%)vcrit -T
90口井中只有十三口不符合 Turner et al. (1969) 建议: •使用20%上浮;(这就是现所谓的Turner模型) •在井口处使用; •在水与凝析油同时存在时用比重大的液体。
Coleman’s 模型
多液滴下情况 ?
新积液理论。。。
1. 在分解前先碰上 其它液滴 2. 分解后碰上其它液 滴 尽管有这过程,但少量 的液滴终归会被带出 积液? 或许, 取决于 油管长度
新形成的大液 滴会下降
大量液滴下,液滴间 发生一连串碰、下降、 分解造成积液
气体携液临界流量新模型
用持液率描述液滴浓度:
HL = vSL q SL = vSG + vSL q SG + qSL
•当持液率小于临界值时(0.01), 气体携液临界流 速随持液率而变。持液率越高,所需气体临界流 速越大;
•简化起见,可在井口进行评价(持液率最大)。 所有液体(水与凝析油)均计算在内。
新模型与Turner对比
8000 8000
8000 6000 6000 6000 4000 4000 4000 2000 2000 2000 0 0 0 0
US Gas Well Locations
年均日产气量与井数
气井井深
气井性能
Turner临界流速
积水(Liquid Loading)井
排水采气研究
1. 研究没有停止过,约从2000年起每年在美 国denver由美国人工举升技术委员会等联 合举行一次技术交流会;
2. 从07年开始,每年在美国Fortworth举行一 次低压气井开采技术交流会(workshop);
Coleman et al. (1990) 用数据比较了Turner基本模 型和Turner模型认为:
井口压力小于 500 psi的气井直接用基本模型,而不用上浮 20%。
vcrit - C = vcrit -T
至今国际上接受及应用最广泛是:
•Turner 模型 (基本模型上浮20%) •Coleman 模型 (直接用基本模型,不上浮)
新模型:
vcrit- N = vcrit-T = 1.593
[ s ( r L - r G)]
/2 r1 G
1 4
for H L b
vcrit- N = vcrit-T + ln
HL
b
+a
for H L > b
临界值 β = 0.01, 参数 α = 0.6
气体携液临界流量新模型。。。
•当持液率小于临界值时 (0.01), 新模型取Turner 基本模型值(无20%上浮);
重力 = 拽力 + 浮力
4 g ( r L - r G )d vc = 3r G C D
Vc = 气体携液临界流速
液滴模型。。。
•液滴越小,向上运动越快;液 滴越大,需越快的气流速度。
•气液的相对速度会产生压力 (velocity pressure)。该压力 的作用是撕碎(shatter)液滴, 而液滴表面张力的作用是维持 (hold)该液滴。 • 二者的比值(维泊数Weber number)的大小决定液滴能否维 持(Hinze, 1955)
第二部分:气井积液
现场积液判断
积液造成的问题 井底积液较难判断,积液井仍可生产,而 且可维持较长时间。积液识别越早越好, 可提高产量。 常用方法: • 生产曲线(decline curve)突然降低 • 井口出现液体块(liquid slug) • 油导压差增加(无封隔器可测) • 井内压力梯度变化(可测) 。。。 ???
1/ 4
泡流
段塞 Slug
环流 Annular
Taitel et al. (1980)
表观气体流速(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vsg
Hale Waihona Puke gs ( r - r ) L G = 3.1 2 r G
1/ 4
Turner et al. (1969) Model
3.1 气井井筒压力计算公式
• • • • • • • • Gray Modified Gray Duns and Ros Hagedorn & Brown (气体) Ros & Gray Cullender & Smith Fundamental Flow Fundamental Flow Adjusted
流态图(Flow-pattern Map)
Taitel et al. (1980)
表观液体流速(Superficial Liquid Velocity)
Barnea (1987)
Turner et al. (1969)
s ( r - r ) L G v crit -T = 1.593 2 r G
÷ ÷ ÷
• • • •
API 公式 Ashford Sachdeva Perkins
3.3 水合物
• • • • • Hammerschmidt基本公式 Kates图版 经验公式 相平衡 抑制剂的注入量(PVTsim)
3.4、水平井国际认可公式
较多发表的公式,如下为认为较好反映水平井产能的公式:
积液小结
•液滴模型
广泛应用,较有效描述气井积液问题。认为 当气体产量大于该井气体临界流量就没有积 液问题。该理论认为与气井中液体多少无关。 •液膜模型 不能用于气井积液。
第三种理论 ???
新积液理论
气体向上 不规则运 动
Turner的液滴 理论基于一个 液滴上的力平 衡
层流(Laminar Flow) 紊流 (Turbulent Flow)
液滴模型。。。
Turner 模型:
vcrit -T s ( r L - rG ) = 1.593 2 rG
1/ 4
8000
上浮20%
实测流量, Mscf/D
6000
4000
不积液
90口井中有24口不 符合该模型
积液
2000
0 0 2000 4000 6000 8000
Turner 临界流量, Mscf/D
1. 稳态流(Steady State):
• • •
– –
Giger,1984 Joshi, 1988 Renard and Dupuy, 1991
2. 拟稳态流 (Pseudosteady State):
Kuchuk (1988) Babu and Odeh (1989)
3. 瞬态流(Transient):
排水采气技术
第一部分:生产气井简介
美国气井 (IHS, Dec. 2006)
气井数: 334,938, excludes PA (448,641)
平均产气量: 110 MCFD/WELL 油管尺寸: Size Usage
1 ½”
4%
2 3/8” 79% 2 7/8” 12% Other 5% 气体携液最小临界流速(Turner): 300 MCFD ( 2 3/8” 油管与井口100psia下)
新模型与Coleman对比
0.012 液滴浓度影响临界值 0.01
持液率
0.008 0.006 0.004 0.002 0 0 10 20 30 40 50 60
与Coleman一致,等同 于Turner基本模型
井
第三部分:气井积液的相关 理论公式
出上述携液理论外,气井相关理论公式对气井优化开 采至关重要。 尤其是低压气井,井底流压没有多少可容忍空间,需 准确的分析技术
2 (3) wells almost predicted. 5 (6) wells 基本模型不正确预测井数 almost Turner 11 out of 90 predicted or predicted. 7 are out of almost predicted or 90 are predicted 13 almost predicted incorrectly 12 predicted 24 wells incorrectly incorrectly out of Unloaded predicted predicted 90 wells wells out out of wells of 90 wells 90 wells
第四部分:常用排水采气方 法
常用排水采气方法(人工举升)
• • • • • • • • • • 电动潜油泵(ESP) 螺杆泵(PCP) 游梁泵(Beam Pumping) 水力泵(Hydraulic pumping) 气举(Gas lift) 速度管(Velocity strings) 压缩系统(Compression systems) 柱塞(Plungers) 泡排(Foaming) 新技术。。。
注:气液比
较好的应用模型
• • 环空注气 井筒
3.2 节流器
临界流判断、尺寸设计、流量与压力
•
基本气体公式(单相流,对有液体通过不 用):
qsc =
Cn P 1d g gT1Z1
2 ( k +1) 2/k k k P P 2 ÷ 2 ÷ ÷ ÷ P÷ k - 1 P 1 1
问题:
Guo and Schechter (1997)不适合一两条 裂缝情况。 Yuan and Zhou (2010) 公式既包括了水 平井又包括了裂缝。(A New Model for
Predicting Inflow Performance of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SPE13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