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推进思路
“互联网+”视角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探讨
“互联网+”视角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探讨作者:郭磊来源:《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11期摘要:交通运输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保证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在原有的交通运输基础上展开完善与优化工作是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保证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内容展开研究,以通过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了解其中有待解决的部分,运用相应的技术展开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控制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整理工作,為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一、引言目前,我国在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国家在推进交通运输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以期通过大数据与交通执法等手段达成交通运输规范的目标。
因此,在“十四五”规划中着重强调的了此部分内容,意在原本“四个交通”任务的基础上展开探讨工作。
其中,“四个交通”主要是指,交通运输部综合分析形势任务相关内容。
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中,交通运输部的主要工作为在交通运输发展的目的下,了解该阶段发展的特征,通过相应的手段,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科学发展,响应国家的战略目标,深化改革,最终达到“四个交通”下,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以及平安交通的标准,完成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下述内容也是围绕“四个交通展开”。
二、“互联网+”视角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四个交通”工作展开之中,智慧交通作为交通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心主要是在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业升级,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自我国“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中不断被提起重视,获得了相应的实践应用与发展[1]。
信息化交通运输工作的展开之中,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云计算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其中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化交通运输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信息存储、应用、交流、传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在交通运输资源平台显示、交通运行智慧化、交通治理精准化以及服务功能生态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12.09•【文号】交科技发〔2019〕161号•【施行日期】2019.1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的通知交科技发〔2019〕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大数据战略部署,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现将《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交通运输部2019年12月9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大数据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思路以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为切入点,按照统筹协调、应用驱动、安全可控、多方参与的原则,聚焦基础支撑、共享开放、创新应用、安全保障、管理改革等重点环节,实施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五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综合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有效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集基本建成。
政务大数据有效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深入共享开放。
大数据在综合交通运输各业务领域应用更加广泛。
航运业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航运业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概述 (2)1.1 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定义 (2)1.2 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意义 (3)1.2.1 提高物流效率 (3)1.2.2 优化资源配置 (3)1.2.3 提升服务质量 (3)1.2.4 促进产业升级 (3)1.2.5 保障国家安全 (3)1.3 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发展现状 (3)1.3.1 政策支持 (3)1.3.2 技术创新 (3)1.3.3 市场应用 (3)1.3.4 产业合作 (4)1.3.5 区域发展 (4)第二章平台需求分析 (4)2.1 功能需求 (4)2.1.1 基本功能 (4)2.1.2 扩展功能 (4)2.2 用户需求 (4)2.2.1 用户分类 (5)2.2.2 用户需求分析 (5)2.3 技术需求 (5)2.3.1 技术架构 (5)2.3.2 技术支持 (5)2.3.3 技术保障 (5)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2 数据库设计 (6)3.3 界面设计 (6)第四章关键技术 (7)4.1 云计算技术 (7)4.2 大数据技术 (7)4.3 物联网技术 (8)第五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9)5.1 货物跟踪模块 (9)5.2 船舶管理模块 (9)5.3 仓储管理模块 (9)第六章信息安全保障 (10)6.1 数据安全 (10)6.2 网络安全 (10)6.3 用户权限管理 (11)第七章平台实施与推广 (11)7.1 平台部署 (11)7.2 人员培训 (12)7.3 宣传推广 (12)第八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2)8.1 政策法规建设 (12)8.1.1 政策法规制定的重要性 (12)8.1.2 政策法规制定的原则 (13)8.1.3 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3)8.2 标准体系建设 (13)8.2.1 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3)8.2.2 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 (13)8.2.3 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14)第九章项目评估与效益分析 (14)9.1 项目评估 (14)9.1.1 评估目的 (14)9.1.2 评估内容 (14)9.1.3 评估方法 (14)9.2 经济效益分析 (15)9.2.1 投资成本 (15)9.2.2 运营成本 (15)9.2.3 预期收益 (15)9.2.4 经济效益指标 (15)9.3 社会效益分析 (15)9.3.1 产业升级 (15)9.3.2 促进就业 (15)9.3.3 环境保护 (15)9.3.4 政策支持 (15)9.3.5 社会影响力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0.1 工作总结 (16)10.2 未来展望 (16)第一章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概述1.1 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定义海运物流信息化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基础,将海运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集成、优化和协同,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递、处理和分析,提高海运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一种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长江航运物流加快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20 0 9年 ,长 江 沿 江 七 省 二 市 港 口完 成
货 物 吞 吐 量 1. 27亿 吨 , 同 比增 长 1.% , 26 其 中 ,外 贸 货 物 吞 吐 量 15亿 吨 , 同 比增 . 长 2 - ;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7 26万 T U, 52 % 3. E 同 比增 长 45 。 长江 水 系 有 航 道 里 程 66 . % .4 万 公 里 ,其 中 干线 航 道 里 程 2 3 8 8公 里 。 目 前 ,长 江 口 深 水 航 道 三 期 工 程 完 工 ,建 成 了 l. 深 水 航 道 ,可 通 航 5万 吨 级 海 25米
-os Lc 物i g 流 i s t
栏辑红 目:玲 编叶
长江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 良好基础 。信息化是现代长江 物流发展的核心 。长江
航运物流 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建设的总体 思路是“ 整体规划 、 分步实施 , 应用 先导 、 试点先行 , 共建共享 、 注重实效”。
发展长 江航 运物 流 加快建设公共信息平 台
流 信 息 化
20 0 9年 , 长 江 沿 江 地 区拥 有 运 输 船 舶 1. 09 万 艘 ,净 载 重 量 7 4 . 3 52万 吨 , 标 准 箱 位 9. 46万 T U, 苏 卅 、 南 京 、南 通 和 无 锡 E I ( 阴 ) 四 个亿 吨 大 港 。 江
3 长 江航 运 物 流 发 展 势 头 良好 、
轮 ;南 京 以下 可 通 航 25万 吨 级 海 轮 ,5万 .
和长 江 上 游 航 运 中心 的 规 划 正 加快 实施 。
信 息 化 已 成 为 现 代 长 江 航 运 物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航运行政许可业务)上线试运行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航运行政许可业务)上线试运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5.12.16•【文号】交办水函[2015]985号•【施行日期】2015.1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航运行政许可业务)上线试运行的通知交办水函[2015]985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为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我部组织开发了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拟于2015年12月30日起开展系统中的国际航运行政许可业务上线试运行工作。
现将试运行期间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网上办理范围适用于申请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登记、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以及报送《海上国际运输业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航运公司基本情况。
国际航运其他业务、港澳航线业务行政许可上线试运行时间另行通知。
二、网上办理程序(一)申请人(企业)通过8.0版本以上的IE浏览器登陆交通运输部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申报门户网站(,以下简称“申报门户网站”),进行企业用户注册并凭用户名、密码进入后,方可开展业务申请和信息报送。
(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凭网上电子身份证书(以下称“电子密钥”)登陆交通运输部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端门户网站(,以下简称“管理端门户网站”),在网上进行审核。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无船承运业务为7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交通运输部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无船承运业务为15个工作日,但不含相关公示时间)内审查完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三、注意事项(一)使用前请参阅系统登陆页面文件下载区的《综合门户子模块用户使用操作手册》《国际及港澳航运业务管理子模块用户操作手册》《电子密钥使用指南》等文件。
海事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
海事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海事行业也迎来了数字化改革的时代。
海事数字化改革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海事行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升级,以提高海事行业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为了有效推进海事数字化改革,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建立海事数字化改革的整体框架首先,我们将建立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海事数字化改革整体框架,明确数字化改革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
在整体框架下,我们将分别对船舶管理、航行安全、港口服务、海事监管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二、推动船舶管理数字化升级在船舶管理方面,我们将推动船舶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实现船舶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管理。
通过建立统一的船舶信息数据库,实现船舶航行轨迹、货物信息、船员信息等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查询,提高船舶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加强航行安全的数字化保障为了加强航行安全的数字化保障,我们将推动航行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引入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无人机巡航技术等手段,实现对航行安全隐患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船舶通信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提高船舶间和船岸间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优化港口服务的数字化运营在港口服务方面,我们将推动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实现港口作业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优化。
通过引入智能化装卸设备、自动化作业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为船舶和货物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服务。
五、强化海事监管的数字化手段为了强化海事监管的数字化手段,我们将推动海事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实现对船舶、港口、航道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管。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海事违规行为的监测和处置,提高海事监管的精准度和效能。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除了以上具体措施外,我们还将加强海事数字化改革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培养一支精通信息技术和海事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海事数字化改革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交通运输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分析 (4)2.1.1 用户群体划分 (4)2.1.2 用户需求分析 (4)2.2 业务流程分析 (5)2.2.1 物流企业业务流程 (5)2.2.2 货主业务流程 (5)2.2.3 司机业务流程 (5)2.3 功能需求分析 (6)2.3.1 基本功能 (6)2.3.2 高级功能 (6)第三章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6)3.1 技术选型 (6)3.1.1 数据库技术选型 (6)3.1.2 前端技术选型 (6)3.1.3 后端技术选型 (6)3.1.4 分布式技术选型 (7)3.2 系统架构设计 (7)3.2.1 整体架构 (7)3.2.2 数据层架构 (7)3.2.3 服务层架构 (7)3.2.4 业务层架构 (7)3.3 技术难点分析 (7)3.3.1 数据库功能优化 (7)3.3.2 分布式服务调用 (8)3.3.3 前后端分离 (8)第四章数据库设计与数据管理 (8)4.1 数据库设计 (8)4.1.1 设计原则 (8)4.1.2 数据库架构 (8)4.1.3 数据表设计 (9)4.2 数据库管理 (9)4.2.1 数据库运维 (9)4.2.2 数据库迁移 (9)4.3 数据安全与备份 (9)4.3.1 数据安全 (9)4.3.2 数据备份 (10)第五章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0)5.1 用户管理模块 (10)5.2 订单管理模块 (10)5.3 货物追踪模块 (11)第六章系统安全与功能优化 (11)6.1 系统安全策略 (11)6.1.1 物理安全 (11)6.1.2 数据安全 (11)6.1.3 网络安全 (11)6.1.4 应用安全 (12)6.2 功能优化措施 (12)6.2.1 硬件优化 (12)6.2.2 软件优化 (12)6.2.3 数据库优化 (12)6.3 系统稳定性保障 (12)6.3.1 容灾备份 (12)6.3.2 监控与预警 (12)6.3.3 运维管理 (13)第七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13)7.1 开发流程与方法 (13)7.1.1 开发流程 (13)7.1.2 开发方法 (13)7.2 系统测试与调试 (14)7.2.1 测试策略 (14)7.2.2 测试工具 (14)7.3 系统部署与维护 (14)7.3.1 系统部署 (14)7.3.2 系统维护 (15)第八章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5)8.1 项目进度管理 (15)8.1.1 进度计划编制 (15)8.1.2 进度监控与调整 (15)8.1.3 进度考核与激励 (15)8.2 项目成本管理 (15)8.2.1 成本预算编制 (15)8.2.2 成本监控与控制 (15)8.2.3 成本考核与激励 (16)8.3 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 (16)8.3.1 风险识别 (16)8.3.2 风险评估 (16)8.3.3 风险应对策略 (16)第九章物流信息平台运营与管理 (16)9.1 运营模式设计 (16)9.1.1 运营目标 (16)9.1.2 运营主体 (16)9.1.3 运营模式 (16)9.2 物流信息平台推广 (17)9.2.1 推广策略 (17)9.2.2 推广渠道 (17)9.2.3 推广效果评估 (17)9.3 信息平台服务与维护 (17)9.3.1 服务内容 (17)9.3.2 服务流程 (17)9.3.3 维护策略 (18)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8)10.1 项目总结 (18)10.2 项目成果评价 (18)10.3 项目后续发展展望 (18)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物流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水务行业智能水务管理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水务行业智能水务管理平台建设方案设计第一章引言 (2)1.1 编制依据 (2)1.2 编制目的 (2)1.3 编制内容 (3)第二章智能水务管理平台概述 (3)2.1 智能水务管理平台定义 (3)2.2 平台建设目标 (3)2.3 平台功能架构 (4)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4)3.1 业务需求分析 (4)3.2 功能需求分析 (5)3.3 功能需求分析 (5)3.4 安全需求分析 (6)第四章系统设计 (6)4.1 系统架构设计 (6)4.2 系统模块设计 (6)4.3 系统接口设计 (7)4.4 系统数据设计 (7)第五章系统关键技术 (8)5.1 物联网技术 (8)5.2 云计算技术 (8)5.3 大数据分析技术 (8)5.4 人工智能技术 (9)第六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9)6.1 开发方法与工具 (9)6.1.1 开发方法 (9)6.1.2 开发工具 (9)6.2 开发流程与进度 (9)6.2.1 开发流程 (9)6.2.2 进度安排 (10)6.3 实施策略与步骤 (10)6.3.1 实施策略 (10)6.3.2 实施步骤 (10)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1)7.1 系统集成方案 (11)7.1.1 总体思路 (11)7.1.2 系统集成内容 (11)7.1.3 系统集成流程 (11)7.2 系统测试方法 (12)7.2.1 测试目的 (12)7.2.2 测试方法 (12)7.3 系统验收标准 (12)7.3.1 功能验收 (12)7.3.2 功能验收 (12)7.3.3 安全验收 (12)7.3.4 兼容性验收 (12)第八章运维管理 (13)8.1 系统运维策略 (13)8.2 系统运维组织 (13)8.3 系统安全防护 (13)第九章项目投资与效益分析 (14)9.1 项目投资估算 (14)9.2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4)9.3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5)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工作总结 (15)10.2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6)10.3 项目后续发展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 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以下文件及标准进行编制:(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
水运信息化建设内容
水运信息化建设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运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水运领域进行数字化管理和优化运营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水运业的快速发展,水运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水运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水运信息化建设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涵盖船舶管理、航行安全、港口管理、货物流通等多个方面。
水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船舶管理。
通过船舶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的实时监控、追踪和管理。
船舶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船舶的位置、航速、航向,实现对船舶的全面管理。
船舶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船员的管理,包括船员的考勤、培训、健康状况等方面。
通过船舶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航行安全。
航行安全是水运行业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航行安全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航行安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船舶的航行情况,包括船舶的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及时发现船舶遇险的情况,为船舶提供航行路线规划和避险建议,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性。
水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港口管理。
港口是水运货物的重要装卸点,对于水运货物的流通和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港口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港口的全面管理。
港口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港口的装卸情况、船舶的停靠情况、货物的存放情况等信息,为港口的管理和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港口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降低港口的运营成本,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第二篇示例:水运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水运运输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以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水运信息化建设是水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水上交通行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一、水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水运行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
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思路
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思路作者:朱姗沈延虎张学炜来源:《中国水运》2022年第04期摘要:多式联运运输方式由于运输方式多样,在货损发生后,货主通常难以确认货损责任的承担主体。
同时,多式联运参与方之间在合同中增加的旨在规避货主索赔责任的循环条款赔偿,更使这一问题复杂化。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循环赔偿条款的起源、域外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循环赔偿条款的效力的认定,结合我国《海商法》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规定,对其效力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式联运;循环赔偿条款;实际承运人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2)04-0044-041研究背景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国物流业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长江作为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凭借其巨大的运能和重要的区位优势一直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江航运业的通道价值和产业地位逐步提升。
为落实《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部署,围绕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积极推进物流全程数字化、发展现代物流高端服务经济等发展要求,在长江航运物流领域,着眼于长江航运物流全要素、全链条、全流域,从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角度,需研究构建功能完善、技术领先、富有活力的长江航运物流信息平台,推动长江航运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
2国内外建设现状国外物流信息平台按照功能分成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物流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几类[1]。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全面有效整合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和分散的信息资源,为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市场监管服务,典型代表如荷兰中立物流信息平台和韩国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物流服务平台是全面整合物流相关部门手续办理业务,面向市场提供信息查询、电子化业务办理等功能,面向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监管服务,典型代表如德国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是为采购商、供应商、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提供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2],如美国 TradeBeam 公共信息平台和欧洲多式联运实时信息平台。
智慧供水综合运营平台建设方案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安全审计与监控
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和权限管理体系 ,对不同用户和数据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对系统的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发 现和处理安全威胁,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 行。
平台可扩展性分析
模块化设计
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功能模块 相互独立,便于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 活扩展和组合。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异常值检测等,确保数据 质量和准确性。
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实现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类存储,便于后续的数据 分析和应用。
监测报警和故障诊断功能实现
开发实时监测功能,通过图表、仪表 盘等形式展示供水设备状态、水质指 标等关键信息。
实现故障诊断功能,通过对监测数据的 分析和处理,识别供水设备的故障类型 和原因,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接口标准化
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使得新增功能 模块能够快速融入平台,实现与现有 功能的无缝对接。
分布式架构
平台的分布式架构支持横向扩展,可 以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来提高系统的 处理能力和容量。
技术前瞻性
平台所选技术具有前瞻性和广泛的应 用前景,能够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 势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03
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网络拓扑结构
采用星型或环型网络拓扑 结构,确保数据传输的稳 定性和可扩展性。
冗余设计
为确保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应采用冗余设计,避免 因单点故障导致整个网络 瘫痪。
硬件设备布局规划
传感器布局
根据供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传感器的布局,确保监测数据的 准确性和全面性。
数据采集设备布局
数据采集设备应靠近传感器布置,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和干扰。
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思路
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运输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应该积极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指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相互衔接和补充,形成高效、协同、绿色的运输体系。
本文将探讨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思路。
首先,要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运输基础设施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交通设施。
我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运输效率。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运输能力,缩小城乡之间的交通差距。
其次,要加强运输信息化建设。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是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我国应该加强运输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运输信息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运输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
再次,要加强运输管理和规范。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和规范体系。
我国应该建立健全运输管理和规范体系,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还要加强对关键运输环节的监管,确保运输安全和顺畅。
此外,还应加强对运输公司的信用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不能仅仅在国内进行,还需要与国际接轨。
我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运输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同时,还应推动国际运输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增强我国在国际运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应包括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输信息化建设、加强运输管理和规范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这些思路有助于推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提高我国运输效率和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03.21•【文号】•【施行日期】2019.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部救助打捞局,部海事局:为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水运建设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深入推进水运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部近期对全国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扩展了信用信息范围,完善了信用信息审核机制,增加了监理资质网上审批功能。
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就本系统上线运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安排(一)本系统作为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子系统,自2019年3月25日起正式上线运行(登录网址/syjs/)。
原全国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关闭,公路水运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系统停止更新,仅提供查询。
(二)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部属单位要按照《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交水发〔2008〕510号)等文件规定,做好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审核等信息管理工作。
对于从公路水运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系统导入本系统的2013年以后的项目信息,须于2019年5月15日前完成查漏补缺、审核确认;2013年以前的项目信息,须于2019年11月15日前完成采集填报和审核确认。
(三)部向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部属单位和行业协会各分配1个一级账户;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属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自行设置二级账户并赋予二级账户的工作权限;项目单位、从业单位可在本系统自行申请账户,在本系统试运行期间注册过的账户和公路水运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系统中的监理工程师账户可继续使用,密码保持不变。
水运工程 实施方案
水运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水运工程是指利用水路进行运输的工程,包括船舶、港口和航道等设施。
水运工程作为一种广泛存在、运用非常普遍的运输方式,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运输能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水运工程实施方案将围绕港口的建设、航道的维护和船舶的运营展开,以提高水运设施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
二、港口建设港口是水路运输的重要枢纽,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中心,对于港口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将直接影响水运业的发展。
在港口建设方面,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设计,在确保安全和高效的前提下,确保港口设施的完善和现代化。
1.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码头、岸线、仓库和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设计布局,保障货物的快速装卸和转运。
2. 港口装卸设备配备:对于吊机、起重机、装卸机等设备的配备,需充分考虑各类货物的装卸需求,确保设备能够满足需求。
3. 港口信息化建设:建设港口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操作,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4. 港口安全管理:建立港口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港口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港口的安全运营。
三、航道维护航道维护是水运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航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港口的运营效率。
在航道维护方面,需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航道的使用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维护措施。
1. 航道淤泥清淤:对于因为淤泥导致航道淤塞的地区,需采取清淤措施,保障航道的畅通。
2. 航道标志灯光维护:对于航道标志灯光、浮标等设施的维护,保障航道的明确和安全。
3. 水域环境监测与保护:建立水域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水域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环保。
四、船舶运营船舶的运营管理是水运工程的关键环节,对于船舶的运行状态和管理情况将直接影响水运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船舶运营方面,需要统筹考虑各类船舶的运营管理情况,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1. 水运公司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水运公司的运营管理制度,规范船舶的运营和管理。
2. 船舶维护与保养:定期对船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船舶的良好状态。
智慧港航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七,设备智能诊断与评估
港口应用:设备远程监控
智慧港口主要技术支撑
八,装卸机器视觉与自主控制
装卸过程智能识别与自主控制
智慧港口主要技术支撑
九,港口绿色能源系统
港口绿色能源与高效利用
智慧港航云平台核心特征
智慧港口的核心特征表现为全面感知、自主装卸、智慧监管、智慧商务与智能决策五个方面。
48
业务融合创新
全程箱动态智能感知
49
业务融合创新
作业自动化
节约人工成本:将实施前30人工减至12人(节约18名)省去61%人工支出
用机器计算机系统替代 “人眼”自动识别与核销箱号、箱损、抓拍拖车号,BAY位等海量重复劳动。
应用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实时传输作业场景,实现桥吊、龙门吊的远程操作。改善司机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绩效。
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技术融合。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通关数据与港口物流数据的实时共享。对接部级和有关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数据,及时上报重点物资运输等信息,推进跨部门间信息开放与共享。
(三)建设内容 ⑤大数据中心建设
(三)建设内容 ⑥项目信息化配套建设方案
包括主机及存储系统、网络系统、终端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机房建设等内容。
智慧港航云应用:港口可视化综合集群指挥调度
港口可视化综合集群指挥调度系统是基于港口专网4G、公网4G、公网WIFI等网络模式下,通过智能手持终端或者港口定制手持、车载终端,结合应用平台和调度台而构成的综合集群调度系统。
>>功能特点集群对讲:单呼、组呼、多组呼、跨组呼、代建组呼、临时组呼等。专网微信:文字、录音、录像、图片及文件的收发,如同微信。IP音视频电话:终端之间、终端与调度台之间可接打音视频电话。音频会议:终端、调度台之间可召开多方音视频会议。视频拍传:终端之间、终端与调度台之间实现实时的视频拍传和浏览。GIS应用:支持与专业GIS对接,可完美的实现通信与GIS业务的整合应用。业务融合:可与港口的TOPS、RCMS、CCTV等系统进行深度融合。通信融合:可与现有Tetra集群/UHF/VHF、VOIP、PSTN等系统深度融合。
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推进思路
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及推进思路(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水运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运具有运能大、运距长、能耗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是综合运输体系中最符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运输方式。
现阶段我国水运工作的重点是调结构。
水运行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引领和支撑。
伴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水运行业的应用不断渗透和深入,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有力地支撑了水运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部水运局以信息化规划为指导,通过信息化示、试点工程的建设,贯彻了信息化发展的新理念,在水运建设管理、水路运输管理、港口管理、航道管理和综合应用五个方面,分别开展了多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了水运信息化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水运行业继续围绕着交通运输部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两项重点领域示试点工程以及相关的业务领域管理的深化应用,在部的统一指导下,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水运信息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国性的船舶、企业、港口等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信息化的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现有系统功能单一,主要是为行政许可、数据统计服务,在市场监管、安全和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支撑远远不够;三是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不够,各单位分散开发和使用,数据不能共享,严重缺乏行业综合性、区域性、带动性的项目;四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区域协同应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体制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的水运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和协调机制;二是水运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管理业务交叉的现象导致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和应用平台尚未建立,难以有效进行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决策分析;三是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差,难以实现跨区域信息共享。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航运管理部分功能投入试运行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航运管理部分功能投入试运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7.05.25•【文号】交办水〔2017〕76号•【施行日期】2017.05.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航运管理部分功能投入试运行的通知交办水〔2017〕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航运行政许可网上办理,提高审批效率,方便行政相对人,经交通运输部同意,决定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国内航运、港澳航线行政许可和备案网上办理功能投入试运行。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国内航运行政管理业务(一)网上办理范围。
适用于需报部办理的:沿海省际旅客、危险品货物水路运输许可;沿海省际新增客船、危险品船投入运营审批;外国籍船舶临时经营中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和拖航审批;颁发、换发、注销沿海省际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运输企业的《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配发、换发、注销沿海省际客船、液货危险品船的《船舶营业运输证》;沿海省际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运输企业海务、机务管理人员变更等备案业务。
(二)网上办理程序。
1.申请人(国内航运企业)通过8.0版本以上的IE浏览器登录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申报门户网站(,以下简称“系统申报端”),进行企业用户注册并凭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进行业务申报。
2.根据信息系统三级等级保护要求,地方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凭网上电子身份证书(以下简称“电子密钥”)登录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端门户网站(,以下简称“系统管理端”),在系统上进行材料审核、上报等。
(三)试运行时间。
2017年8月1日起,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国内航运行政管理业务开始试运行,国内航运企业、地方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按上述要求进行网上业务申请、审核、上报。
智慧港航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码头 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港航信息化平台解决方案目录1.总体方案设计 (1)1.1设计目标 (1)1.2设计思路 (3)1.3设计原则 (3)1.4平台整体架构 (6)2.各业务子系统设计 (8)2.1一张图(即GIS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8)2.1.1概述 (8)2.1.1.1一张图建设需求 (8)2.1.1.2建设目标 (12)2.1.2系统设计原则 (13)2.1.2.1科学性原则 (13)2.1.2.2可靠性原则 (13)2.1.2.3合理性原则 (14)2.1.2.4可扩展性原则 (14)2.1.2.5易用性原则 (14)2.1.2.6安全性原则 (14)2.1.2.7功能性原则 (15)2.1.3建设方案 (15)2.1.3.1建设思路 (15)2.1.3.2技术路线 (16)2.1.3.3总体结构设计 (16)2.1.3.4数据结构设计 (18)2.1.3.5电子地图设计 (23)2.1.3.6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27)2.1.4功能设计 (30)2.1.4.1空间数据采集、转换、入库 (30)2.1.4.2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关联 (33)2.1.4.3基础功能 (34)2.1.4.4基础数据图层展示 (45)2.1.4.5业务数据图层展示 (53)2.1.4.6动态感知数据图层展示 (61)2.1.4.7统计数据图层展示 (63)2.1.4.8系统管理模块 (64)2.2现场执法监管系统 (67)2.2.1概述 (67)2.2.2系统设计原则 (68)2.2.2.1科学性原则 (68)2.2.2.2可靠性原则 (69)2.2.2.3合理性原则 (69)2.2.2.4可扩展性原则 (70)2.2.2.5易用性原则 (70)2.2.2.6安全性原则 (70)2.2.2.7功能性原则 (72)2.2.3建设方案 (72)2.2.4功能设计 (73)2.2.4.1执法人员管理 (73)2.2.4.2执法基地管理 (75)2.2.4.3锚地监控管理 (76)2.2.4.4码头监控管理 (77)2.2.4.5预警通告 (77)2.2.4.6行政执法管理 (78)2.2.4.7法规管理 (80)2.2.4.8统计分析 (80)2.2.4.9移动式现场执法监管系统 (81)2.3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 (84)2.3.1概述 (84)2.3.2.1科学性原则 (86)2.3.2.2可靠性原则 (86)2.3.2.3合理性原则 (86)2.3.2.4可扩展性原则 (87)2.3.2.5易用性原则 (87)2.3.2.6安全性原则 (87)2.3.2.7功能性原则 (88)2.3.3建设方案 (88)2.3.4功能设计 (89)2.3.4.1日常监测和决策辅助 (89)2.3.4.2重点主题的监测分析功能 (90)2.4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93)2.4.1系统设计原则 (93)2.4.1.1科学性原则 (93)2.4.1.2稳定性原则 (94)2.4.1.3合理性原则 (94)2.4.1.4前瞻性原则 (95)2.4.1.5易用性原则 (95)2.4.1.6安全性原则 (95)2.4.1.7功能性原则 (96)2.4.1.8易维护性原则 (96)2.4.1.9系统设计目标 (96)2.4.2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总体设计 (97)2.4.3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接入功能 (98)2.4.3.1语音接入功能 (98)2.4.3.2视频监控接入功能 (101)2.4.3.3单兵终端接入管理功能 (102)2.4.3.4数据业务接入说明 (102)2.4.4业务功能介绍 (103)2.4.4.2语音会议功能模块 (106)2.4.4.3回音消除功能 (108)2.4.4.4多业务的融合功能 (108)2.4.4.5通讯录管理模块 (109)2.4.4.6数字录音模块 (109)2.4.4.7视频上墙功能 (110)2.4.4.8短信调度模块 (111)2.4.4.9多业务联动功能 (111)2.4.4.10视频调度模块 (113)2.4.4.11手机可视对讲调度模块 (114)1.总体方案设计1.1设计目标在现有省、市港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借鉴新一代的感知-传输-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对码头、船舶、货物、重大危险源、危险货物装卸过程、航管航运等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有效传输和按需定制服务,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辅助,并为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水运信息服务。
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是一种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将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便于管理和监控。
该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将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平台概述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是一种面向道路、铁路、水路和空气运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它包括了交通管理、安全管理、车辆管理和客运管理等多个子系统。
平台能够协调各个子系统,统一运行,从而实现整个交通运输过程的综合管理。
从实现的角度来看,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平台支持平台能够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和Unix等。
同时还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Java和C++等。
这样就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让其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系统操作。
2.数据收集和处理平台能够实现对交通运输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这样就可以快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监控和预警平台能够实时地监控整个交通运输过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
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基础设施支持平台能够配备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配件来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样就可以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平台的实现平台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平台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明确平台所需具备的功能。
这样才能够确保平台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设计与开发接下来,需要进行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软件工程技术,如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和安全设计等,来确保平台的实现质量。
3.系统测试系统实现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测试工作,以确保平台实现的功能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这样才能够确保平台能够稳定运行,并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4.上线与维护最后,平台上线后,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以保证平台的持续稳定运行和不断的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及推进思路(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水运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运具有运能大、运距长、能耗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是综合运输体系中最符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运输方式。
现阶段我国水运工作的重点是调结构。
水运行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引领和支撑。
伴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水运行业的应用不断渗透和深入,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有力地支撑了水运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部水运局以信息化规划为指导,通过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的建设,贯彻了信息化发展的新理念,在水运建设管理、水路运输管理、港口管理、航道管理和综合应用五个方面,分别开展了多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了水运信息化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水运行业继续围绕着交通运输部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两项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工程以及相关的业务领域管理的深化应用,在部的统一指导下,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水运信息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国性的船舶、企业、港口等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信息化的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现有系统功能单一,主要是为行政许可、数据统计服务,在市场监管、安全和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支撑远远不够;三是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不够,各单位分散开发和使用,数据不能共享,严重缺乏行业综合性、区域性、带动性的项目;四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区域协同应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体制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的水运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和协调机制;二是水运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管理业务交叉的现象导致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和应用平台尚未建立,难以有效进行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决策分析;三是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差,难以实现跨区域信息共享。
因此,有必要建设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引领水运行业未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支撑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家水运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水运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强化行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和提升行业话语权,维护政府形象的必然要求。
二、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一)总体目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重点,以“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为着力点,建立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水运行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在水路运政港政监管力度、市场秩序规范水平、安全应急处理能力、服务决策支持深度等方面全面提升;水运系统全网联动、协同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提升水路运输运行效率、服务公众出行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与保障。
具体目标:推进水运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运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建成,重点运营船舶监测(包括危化品运输船舶)覆盖率达到100%;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部省两级港口、船舶、企业、从业人员等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100%建成;推进水运行业重大应用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行业业务协同、科学决策和信息服务能力,对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更加显著;创新信息化管理机制,水运信息化发展保障环境基本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二)总体思路依托水运局行业管理职能,建立稳定、可靠的行业数据交换网络,加强行业数据采集和信息整合,形成集成共享的部级水运数据中心,并融入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体系。
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以目前基础条件较好的水路运政、港政、信用信息等业务系统的部省市联网为核心,依托“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水运业务协同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国交通电子口岸等应用平台,开展水运信息资源整合工作,逐步建成支撑引领水运行业发展的水运综合信息平台。
具体要求是:“应用主导、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共享、保障安全”。
应用主导:紧紧围绕行业宏观管理和信息交换共享需求,优化行业数据采集指标,完善行业数据采集范围,适度、充分、集约地掌握行业信息资源,提高应用支撑效能。
纵向贯通:按照水运行业不同业务特点,推进部、省、市、港航企业间的信息联网,优化上下级机构间的业务流程,提高信息交换共享效率和行业协同管理水平。
横向集成:推进水运行业不同业务数据的整合,并与交通运输部门内外相关业务数据有效集成,以便基于集中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开展业务协作,共同支撑行业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
信息共享:推进水运行业信息与海关、国检等相关口岸部门以及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以便在更大范围业务协作的基础上提高航运物流效率。
保障安全:强化水运行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保障行业信息安全,提高行业信息资源的可靠性。
三、建设内容和实施方案(一)总体架构图数据及业务标准规范体系水运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层应用层信息资源层信息资源层视频监控服务平台水运数据中心水运数据中心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水运生产数据库水运生产数据库港口安全及保安数据库港口安全及保安数据库港口经营数据库港口经营数据库船舶基础数据库船舶基础数据库航运企业基础库航运企业基础库从业人员基础库从业人员基础库港口基础数据库港口基础数据库航道基础数据库航道基础数据库水路空间地理数据库水路空间地理数据库货货船船交通设施(航道、船闸、港口码头、桥梁)交通设施(航道、船闸、港口码头、桥梁)航运主体航运主体地理信息平台管理机构及人员基础库管理机构及人员基础库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港政航政数据库港政航政数据库水运建设管理数据库等水运建设管理数据库等服务器及存储基础软件机房基础环境层基础环境层基础通信网络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水运专网主题数据库水路运输市场及建设市场信用水路运输市场及建设市场信用水运生产安全应急主题数据库水运生产安全应急主题数据库航运物流主题数据库航运物流主题数据库水运综合运行分析主题数据库水运综合运行分析主题数据库船舶定位主题数据库船舶定位主题数据库水运局现有应用系统省级运政系统港口生产系统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EDI铁道部、质检总局...数据交换平台内网数据接口内网数据接口外网数据接口外网数据接口全国高速公路光纤网行业管理类业务协同类危化品存储及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水上重点物资运输监控平台水运经济预警与决策分析平台公共服务类集装箱海铁联运应用平台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层支撑层综合门户平台监控指挥平台展示层水路运输与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平台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图1 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图(二)主要建设内容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将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应用支撑平台、九个综合应用分平台和两个展示平台,建立并完善水运信息化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两个体系。
1. 建设一个水运数据中心“十二五”期间,部水运局将在升级改造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并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基础上,形成部级水运数据中心。
水运数据中心建设以水运基础数据整合共享和服务应用为手段,以数据标准体系为保障,按照统一、规范、有序的原则,形成水运信息系统统一的基础支撑环境,搭建上下联动、科学规范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立实时、准确、全面获取水运港航基础信息的主渠道,构建良好的数据环境,为水运行业的运输监管、行业协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全面提升水运相关信息为政府、行业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水运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两个平台,实现两个服务”。
即建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行业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服务,实现面向管理决策与综合应用的基础数据服务,以统一支撑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在运输监管、行业协同、公共服务的职能。
2. 形成三个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软件提供异构数据间交换与整合功能。
用其制定水运局内部各处室间、部省管理部门间、水运局内外数据交换策略,构建水运行业数据交换平台,支持部省间、各类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航道港口地理信息平台:整合全国航道、港口等各类水运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信息,建设全国统一的航道港口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国航道港口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水运行业规划建设、安全监管、港口航道管理、物流服务及公众服务等应用,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支撑服务。
——视频监控服务平台:整合接入全国主要航道、港口视频监控系统,形成全国联网的水运行业视频监控共享服务平台,为全国航道、港口日常监管和应急指挥等工作提供所需的视频监控服务,实现视频监控图像的广泛共享。
3. 建设九个综合应用分平台(1)行业管理类——水路运输与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平台:水路运输与建设政务管理平台主要是在“六合一”和“三合一”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业务需求,通过新建、完善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水路运输与市场信用管理系统、水运建设管理系统、水运生产快速统计与分析系统;新建航道政务管理系统,将部水运局水路运输与建设政务管理工作全面整合在一个平台之下,实现业务数据共享,为行业公共服务奠定基础。
——全国水运经济预警与决策分析平台:依托水运数据中心,汇总全国港口经营、生产数据,采集船、港、货相关动态信息。
利用工具化的ETL、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等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而掌握港口的运行状态、重点货类的运输运行情况等,为水运行业宏观决策分析提供智能化支持,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业务协同类——危化品存储及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对全国重点地区(如长江沿线)危化品运输船舶和港区储存实施动态全过程监控,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监管,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企业准入管理和港口装卸作业、储存的安全监管,加强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码头的重点监控,建设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集装箱海铁联运应用平台:依托国家集装箱铁水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现代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全程的联网联控,显著提升铁路与水路集装箱运输的信息共享效率与质量,提高集装箱在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中的业务协同水平和服务效能。
——水上重点物资运输监控平台:整合水上重点物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资源(矿-路-港-航-电或钢),形成部级和地方港口两级物流数据中心,并建立标准统一、上下一体、安全节能的连接港口和铁路的干散货物流平台,实现重点物资物流信息在不同运输方式下不同层次的规范和协同,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
(3)公共服务类——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港航EDI中心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建立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运输和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利益人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促进国际运输和物流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