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法律的权威
关于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的思考
关于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的思考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法律是否享有至上权威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一个基本尺度。
因此,努力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应予以实现的目标。
所谓法律权威,就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其他社会规范在法律的统帅下发挥作用。
[1]P14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毋庸讳言,在实际生活当中,法律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国家公职人员队伍中,不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一再发生,而且就连违法立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在百姓群体里,一方面人们希望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人们却又“对他们自己创造的表现自己意志的法律有时也不大重视。
”[2]P4这就造成了法律的失信,损害了法律神圣的权威形象,动摇了人们对法律才刚刚培养起来的些许信任感。
因而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必然需要渐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法治国家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为张扬民主、平等、自由等法治观念提供经济土壤;还要根据法治建设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体制改革,消除影响法律权威形象树立的体制因素;同时,还应特别注重法治观念在全社会的培养和提升。
由此可见,建设法律权威的工作千头万绪,其进程受制于诸多因素,笔者无力面面俱到,仅试图就建设法律权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或注意什么问题做一点有益的探讨。
一、中国社会需要进行一项大规模的、持久的法治文化建设工程法治问题,既是制度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不仅要构建完备的良法为实现法治提供制度基础,更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
法律权威既具有外在客观性,又反映着服从者内在的主观认同性。
可以说法律是否成为权威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们对法律的观念和态度,它是一个很强的主观性概念。
在笔者看来,法律的权威地位与人们的认同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树立法律权威 维护社会稳定
作 , 用 全 面 的 时 空 观 管 治 安 , 用 高 度 的 责 任 心 落 实 责 任 ” 社 会 治 安 管 理 的 新 思 路 , 抓 班 子 , 带 队 伍 , 保
发展 ; 防控 、 子 , 打 , 全 力
护 社 会 稳 定 , 要 深 入 、 持 久 地 开 展 谐 社 会 的 外 在 标 志 。 法 制 建 设 对 我 平 安 ; 抓 创 新 , 促 规 范 , 谋 法律 宣传 教育 ,使 法律 深入 人心 , 国 社 会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都 发 生 着 巨 精 心 指 挥 、 精 确 打 击 、 精 密 形 成 人 人 惜 法 、 人 人 守 法 的 社 会 氛 大 的 作 用 。 中 央 政 治 局 委 员 、 省 委 精 细 管 理 , 努 力 建 设 一 流 班 围 , 要 做 到 违 法 必 究 , 坚 决 打 击 各 书 记 张 德 江 书 记 说 过 , “各 级 党 委 造 一 流 队 伍 , 争 创 一 流 业 绩
月J吾 l
一
、
谐 社 会 的 根 本 保 障
作 , 并 发 表 了重 要 讲 话 。 张 德 江 同
志 指 出 : 法 制 是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的 根 法 律 是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 推 动 社 本 , 我 们 一 定 要 树 立 法 律 权 威 , 维 会 进 步 的 条 件 , 又 是 稳 定 和 构 建 和
业 流 动 人 口管 理 ,加 快 推 进 城 中 村 人 们 的 行 为 , 并 通 过 坚 决 打 击 和 制 改 造 ; 要 认 真 研 究 新 时 期 社 会 矛 裁 违 法 犯 罪 行 为 来 保 护 人 民 。 法 律
件 、 群 众 反 映 强 烈 的 “两 抢 一 盗 ” 案 件 幅 下 降 , 万 人 发 案 率 降 全 市 最 低 , 公 安 部 规 定 的 暴 力 性 案
《树立法律的权威》课件
2
加强司法改革
通过改革司法系统,提高法院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增强司法的行使力度。
3
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广泛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保障法律的权威的机制
1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 法律监督机制
坚持依法治国,形成全社会共同尊崇法律的氛围, 将法律权威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从制定到执行,保障法 律的权威和有效实施。
3 法律宣传和普及机制
4 司法监督机制
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 理解,增强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
建立完善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 性和权威性,维护法律的权威。
结语
树立法律的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每一个人都应该尊崇法律、 遵纪守法,共同维护国家法制建设的稳定和长久。
法律有最高的权威。法律的权威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宪法的权威。
法律的权威
法律的权威来源于立法过程中 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以及法律 的普遍适用性。
司法的权威
司法的权威来自于法院对法律 的解释和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 性。
树立法律的权威的途径
1
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健全、统一、科学的法律体系是树立法律的权威的重要途径。
《树立法律的权威》PPT 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来深入了解如何树立法律的权威,以维护国家法制建设的 稳定和长久。探讨法律的权威来源、树立法律的途径以及保障法律权威的机 制。
概述
法律的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中所拥有的令人尊重和服从的权力和威信。它对 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实现社会公正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法律的权威面临着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们需要思考如何 进一步巩固和树立法律的权威。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副本
法律权威-基本含义
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 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 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 行为均需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 一的权威。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 家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 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 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维护社会主义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 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 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 盾靠法的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护者
自觉树立社会 主义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坚持党的 领导是社会主义法 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
有赖于国家的努力
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
从国家角度来说,应 当采取有效措施消除 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 威的因素
从个人角度来说,应 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 威
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的 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利的 基本途径。
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树立宪法权威的理由
树立宪法权威的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最高的法律法规,它具有制定和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性在于宪法具有保障国家法制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树立宪法权威的意义。
首先,树立宪法权威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承载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只有树立起宪法权威,才能保障国家法律的权威性,使人民群众在法制框架内活动,增强国家的治理效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其次,树立宪法权威对于弘扬法治精神和推进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强调法治的今天,树立宪法权威可以加强人民群众对法律、法制和法治的信仰,提高宪法法律观念,培养公民法律素养,增强法治与社会建设的紧密联系。
同时,也可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反腐斗争,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树立宪法权威对于促进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是国家间互相理解认知的基础。
通过树立宪法权威,可以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法制,推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法制的了解和认知,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传播力。
最后,树立宪法权威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和民主权利。
只有树立宪法权威,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总之,树立宪法权威对于国家法制稳定、社会和谐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国际社会认知和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今天,充分挖掘和发挥宪法的权威性,可以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树立法律权威路径
树立法律权威的路径探析摘要:法律权威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关键。
我国存在着立法未充分体现公意、执法主体法律素养缺失、司法独立举步维艰、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等问题。
树立法律权威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减轻执法负担、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有利于司法独立,有利于保护社会主体的权利。
完善立法以形成良法之治、加强执法机关法律素质教育、树立司法权威、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树立法律权威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法律权威立法执法司法引言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1]顾名思义,法律权威则为法律所具有的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树立法律权威有利于司法独立及保护社会主体的权利。
然而,随着社会的演进,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权威的缺失已成为法治建设的瓶颈。
立法未充分体现公意、执法主体法律素养缺失、司法独立举步维艰、公民权利意识淡薄。
树立我国法律权威势在必行。
一、我国法律权威不足之表现1.立法未充分体现公意立法是一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也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法律体系。
但民意体现及法的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一方面,立法者在法律制定过程中,未充分听取法案的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和看法,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公民的立法参与。
同时,很多人大代表在选举完以后并未充分调查了解选民的意愿和看法,其所提议案脱离了选民的要求。
如今年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许多代表所提出的”雷人”的提案,诸如恢复繁体字等只是从人大代表自己的个人意愿出发,而未认真收集选民的意见和看法,并未真正成为选民的代表。
另一方面,立法的质量不够,亲和力不足。
有的法律规定得过于笼统、抽象,缺乏操作性,使人在应用和遵守时难以准确把握和理解;有些立法违背了立法规律或者立法技术存在问题,使法不能或者很难在社会中有效实行;有些法律在制定时欠缺对现实情况的考虑,使法的制定和变动缺乏严肃、慎重的态度;而有的法律则以一种晦涩难懂的语言予以表达,使法律成了纯粹的精英游戏。
论法律权威的树立与维护
一
本质上是一种刑法化或者 国家化 的法律体 系, 这种公法 文化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 权力文化” 即公权力 的张扬 和 , 人民权利的萎缩。老百姓更多的是义务而 不是权利 。“ 法 公 文化 、 权力文化使得 中国法律很 少能从普通民众的利益 出发 , 目的也不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 , 而是维护 统治阶级一个 阶 级的利益及统 治的稳定 。所 以, 中国老百姓 从本质上认 为法 律并不 是 为 他 们服 务 的, 是 压 迫、 制 、 削 他 们 的 工 而 控 剥 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 , ” 法对于社 会大 众而 言 , 不是陌 生 若 的, 便是一种虚假 而徒然的设置 , 权威的缺失便也是 自然而然 的事情了。
( ) 统 文化 的 冲击 一 传 数 千 年 来 形 成 的 中 国传 统 文 化 , 是一 个典 型 的 以 血 缘 为
原点的、 以熟人为连带 的关 系社 会。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 王 权和皇权的社会 , 实行的是 人治的治国方略 , 国家管理靠的是 皇帝 的贤明和大臣的才干。就算法家提出的法治也是为了实 现 人治 的工具 , 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文化传统 是
王天旺 董 亚 娟 ( 共张 家 口市委 党 校 , 北 张家 口 0 50 ) 中 河 7 00
摘 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 的十七大报告 的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部分 , 先后三 次提到 了‘ ‘ 权威 ’ ’ 这个 词 而每 次提到 的 “ 权威” 与法律有关, 都 可见法律权威的重要性 。树立和 维护 法律权 威, 是实施依 法治国方略 的迫切 需要 。在全 社会树立法律 权威 , 坚定 不 移 地 实 施依 法 治 国基本 方略 , 障 国家 长 治久 安 和 社会 和 谐 稳定 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3《树立宪法权威》教案
通过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揭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问题,巡回指导
1.说一下你对宪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3.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
三.共同探讨:
1.畅所欲言:宪法权威之我见
过渡语:刚才几位同学对宪法权威谈了自己的认识,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3《树立宪法权威》教学设计
课题
2.3《树立宪法权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宪法是最高的法律权威。
能力目标:了解宪法规定的内容,能够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重点
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难点
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教学过程
6.奇思妙想: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
过渡语:为了树立宪法权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宣传宪法、了解宪法,请同学们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吧!
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齐读宣誓词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让学生先熟悉本的基本依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过渡语:视频中香港暴徒侮辱国旗的行为,违反了《国旗法》的相关规定,与宪法背道而驰。一所学校有学校的章程,一个班级有班级的班规。同样道理,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立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PPT课件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
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
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任何一 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 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
德治主要通过道德教化, 治;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性和统一性;德治是治 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 行谴责。
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 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 施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 宪执政,要把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首 要任务。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
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
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
气派。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没有科学的法治理论就不可能取得法治中国建设的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是将普遍性的法治原理同中国具体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成果,深刻揭示 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
观点主要有: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心得体会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心得体会《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心得体会》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
宪法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宪法精神的内涵、宪法精神的重要性、树立宪法权威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宪法精神的内涵:宪法精神是指宪法所体现的根本原则、基本观念和核心价值观念,是宪法的灵魂和核心。
宪法精神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 法治精神:宪法是法治的基础,体现了各种法律规范和法治原理,强调法律的平等、公正和效力,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和方针。
2. 人权精神:宪法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宪法精神强调了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3. 民主精神: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权的构成与行使,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参与政治的权利,宪法精神鼓励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4. 平等精神:宪法强调了人民的平等,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保障了人民的平等权利,宪法精神要求社会公正和平等。
5. 和谐精神:宪法鼓励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宪法精神追求国家与人民的和谐共处。
以上几个方面是宪法精神的主要内容,其内涵广泛且深远,对于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二、宪法精神的重要性: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对于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1.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精神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行使权利的原则,保障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推动改革发展:宪法精神鼓励人民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创新创业者的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3. 提升国家形象:宪法是国家的形象窗口,宪法精神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和民主进程,对外展示了国家的法治和人权发展情况,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地位。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核心是以法律为准绳,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权威既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因此,要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制的健康发展。
首先,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意识是公民充分认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要加强法律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使全体公民明白法律的普遍适用和权威性,树立为法律服务、遵守法律的意识,不仅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公民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只有全民树立法律意识,才能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其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执行力。
法律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法律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
要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法律执行评估机制,强化对法律执行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纠正。
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确保法律得到贯彻执行。
只有加强法律执行力,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
要加强司法独立,确保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法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建立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决策公正合法。
只有实现司法公正,才能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最后,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宣传。
法律宣传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让公众了解法律,知道如何维权、遵纪守法。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树立法律权威,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论述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意义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意义一、概述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和总章。
宪法权威的树立和维护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宪法的作用和意义、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宪法的作用和意义1. 确立国家的根本制度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原则,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通过宪法,国家的基本制度得以确定,为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规范。
2. 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了约束,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3. 确立国家的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法律的最高法律,是其他法律的根本。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依据和准绳,其他法律都必须服从宪法。
宪法对国家权力的机构和运行进行了规定,以及一系列制定和执行法律的程序。
4. 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通过宪法的约束,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三、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意义1. 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宪法权威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政治生活才能有序进行,政治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2. 促进法治建设宪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有助于促进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只有当宪法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法治才能得到有效实施,社会和谐秩序才能得以维护。
3.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只有当宪法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四、维护宪法权威的途径和方法1. 建立健全的宪法实施机制要维护宪法权威,必须建立健全的宪法实施机制。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 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 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一)讨论: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又称法律的统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法。
法治就是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法治的两个核心要素: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 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法治的配套环境,是与法治理想相适应的政 治、经济、文化系统。一般来说,现代法治 要求实施民主政治,实行市场经济,以及要 求个人同时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文化。
柯克法官:不错,陛下具备伟大的天赋和渊博的学识。 但是陛下并没有研读英格兰领地的各种法规。涉及臣民 的生命、继承、所有物或金钱等的诉讼的决定,不是根 据自然理性,而是根据有关法的技术理性和判断。
詹姆斯一世:如此则国王被置于法律之下,汝等的主张 应当以叛逆罪论处!
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的特点。
体现原 体现等级与特权原则
则
体现平等原则
亚里土多德首次系统论证了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越: 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
即是说要求由神祗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心得体会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心得体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心得体会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心得体会(五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树立法律权威 维护社会稳定
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 关处理群众信访
问题专项活动先进集体;流塘派出所被 部的各种纠纷和矛盾 、甚至一些群体性 区, 引起 中央领导、省委省政府的高度 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保安 05 冲突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 重视 。因此,从20 年以来,深圳市公 服务公司被公安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的内部团结,促进社会安定。其次,社 安局宝安分局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树立 全国十佳保安服务公 以创新定思路,以平 共青团中央评为 “ 会主义法制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顺利 法律权威,按照 “ 司”;在全省规范化建设检查评比中获 进行的需要 。法律属 于上层建筑 的范 安定力度,以事业定爱好,以效益定落 得第一名;执法质量考评名列全市第一 用科学的发展观安排 畴,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 实”的总要求和 “ 名;出入境办证窗口被省妇联授予 “ 巾 于经济基础 。我 国法律特别是经济 法 计划,用正确的政绩观做好工作,用全 帼文 明示范岗” 律、法规,是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面的时空观管好治安,用高度的责任心 综上所述,理论与宝安的实践都证 的,对经济起着维护 、保 障和促进作 落实责任”的社会治安管理的新思路, 明了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它是维护社 用。只有运用法律武器惩罚犯罪,保护 抓班子,带队伍,保平安;抓创新,促 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国家 、集体 和公 民 的利益 , 才能 为国 民 规范,谋发展;精心指挥、精确打击、
维普资讯
严 ,违 法必 究 。 ”加 强 法 制建 设 , 除
动 的打 击 。严 厉 处 罚 多次 实施 “ 轻
罪”而屡教 不改的违法犯 罪人员, 以
五是 加大旅馆业治安管理 力度 , 强化人防 、物 防、技 防措施抓 紧实施 旅业登记与全 区人 口及 出租屋管理信
法律权威的树立与维护
法治国家的构建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已经成为了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法治国家的构建与发展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法治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与发展法治国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法治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法治可以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法治可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法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家治理中,法治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法治可以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其次,法治可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最后,法治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法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有些领域还存在法律空白;其次,法律实施不够严格,一些官员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后,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一些公民缺乏法律信仰和维权意识。
三、如何构建与发展法治国家为了构建与发展法治国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法律体系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
在制定法律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法律的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其次,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要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机关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依法行使职权。
同时,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公正、廉洁、高效地行使职权。
2.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要加强对公民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如媒体宣传、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等,让公民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同时,要加强对公民维权意识的培养,鼓励公民依法维权、依法参与社会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树立法律的权威(第一课时)主备人:刘佳艳审核人:实施日期:2012、5、2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法、护法。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Flash《家园》,感知法制化的社会带给我们安全的生存环境,稳定的生产生活,甚至给社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活动(课前布置)1.查一查:我们已有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大约有多少?2.议一议: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不是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承接: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
三、讨论:对下列案件,如果你是法官,会作出怎样的判决?呈现讨论题:一个父亲,将他罪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打死,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除掉了一个毒瘤,村民称赞该父亲“大义灭亲”。
法律将会如何作出判决呢?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刑法追究的。
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个父亲虽然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但他没有剥夺儿子生命的权利,他做了就是违法行为。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教师再设问:面对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这个父亲可以怎么做?学生讨论(略)。
【我做法官】由学生甲乙丙丁分别扮演某村民、小偷。
两警察,演绎教材079页“小偷状告失主”典型案例。
表演完毕后,展现讨论题:(1)小偷与失主已经私了,法院为何还要判决小偷有罪?(2)假如你是小偷状告失主案的审判长,你将做出怎样的判决?承接: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思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典型案例】展示《田凤山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案例: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田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7日依法对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田凤山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查明,1996年至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436万余元。
案发后,赃款已全部退缴。
学生讨论:田凤山案发前,担任过哪些职务?田凤山被判刑,给我们哪些启示?教师引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依法治国要坚持违法必究,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四、教师小结: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树立法律的权威(第二课时)主备人:刘佳艳审核人:实施日期:2012、5、2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法、护法。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人治、法治”材料导入分析下列哪些是人治,哪些是法治:1、法律既要管民,更要管官;2、任何公共权力都来自于法律;3、任何公共权力都来自于法律的规定;4、以言代法,以权代法;5、个人崇拜;6、听证;7、公示;8、家长制。
属于法治表现的有( 1 2 3 6 7 )属于人治表现的有( 4 5 8 )【你说我说】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承接: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
上学、就业、结婚登记、驾驶车辆、上饭店、摸彩票中奖、立遗嘱教育方面的法律、劳动法等、婚姻法等、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税法、继承法等二、课堂辩论以权大还是法大为题,全班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正方:权比法大反方:法比权大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怎么做?1、要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人的根本原则;2、维护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3、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制定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
有法必依:法律制定出来,必须得到遵守和执行。
执法必严:严格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三、案例分析湖北省天门市优秀企业家陈远豪因不“听”市领导的“话”,先市被“双规”,尔后被批捕,最后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
经过艰难抗争,2003年3月13日,二审法院依法正式宣布陈远豪无罪。
市政府要陈拿出200万元弥补财政缺口,陈不同意;当地税务局想向陈借钱用与发工资,被陈回绝;市领导视察了陈领导的企业后,又不想留领导吃饭。
问:(1)陈远豪为什么被判处有期徒刑?(2)本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承接: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答:1、现实生活中还存在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的现象。
2、树立法律的权威,政府机关应依法行政。
四、法治的关键1、为什么说法治的关键是依法行政?1)在法治的国家里,各种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政府能否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
2、依法行政的含义、重心和实质3、落实依法行政的长期任务五、议一议:展教材082页“听证会”材料问:举行听证会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分别有什么作用?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对政府:1、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2、有利于各级政府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广大群众:1、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意识;2、激发人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案例回放轰动全国的“杀妻冤案”当事人佘祥林及其家人与湖北省京山县公安局签订了国家赔偿协议书,共获国家赔偿45万元。
当年为佘祥林案作“良心证明”的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村民倪新海、聂麦清共获赔2.5万元。
根据赔偿协议书,佘祥林在国家赔偿请求书中提出赔偿伤残赔偿金、医疗费、被抚养人生活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赔偿请求总计126万元。
双方协商确定由赔偿义务机关京山县公安局一次性赔偿佘祥林226000元。
四川某县一位负责人,当检察机关准备逮捕他手下一位贪污、受贿的干将时,这位“大人”竟自恃“权威”,号令检察官:不经我批准,不准逮捕。
后又百般阻扰,结果自己也因犯妨害公务罪而锒铛入狱。
此类毫无法治观念的官员,在现实生活中,恐不少见。
设问:(1)佘祥林为什么能得到国家赔偿?(2)这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六、课堂拓展1、如果和行政机关发生纠纷,你会怎样处理?A、依法提起行政诉讼B、到其上一级主管机关寻求解决C、民不与官斗,认了D、没想好七、教后反思第二节我们也有监督权主备人:刘佳艳审核人:实施日期:2012、6、1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监督权是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
以及公民根据监督权客体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适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懂得通过行使监督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并依法与社会生活中的违法和不公现象作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材料、活动让学生感悟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法律监督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自觉守法,而且作为一个公民积极实施法律监督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监督权的涵义,以及明确实施监督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对监督权的理解,明确监督权既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材料书本P83让学生自学引言材料,使学生明白:每一位公民都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
在学习引言的基础上的拓展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某些人的法律意识差和有关执法力度不够)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师:从这个案例中看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求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要求我们关注法律实施的和司法的公正,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
(引出课题: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监督:)过渡:那么究竟什么是监督权?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监督权呢?二、新课学习:1.案件聚集、阅读教材第84页刘涌案件,并思考从刘涌案件的审判中,法律是如何得到贯彻实施的?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从刘涌案件中,请你说说司法公正是如何得到维护的?师: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维护司法公正,需要加强法律监督。
2.案例分析出示书本第85页强行集资案例,提问:1)在上述案例中,谁行使监督权?监督权的行使产生了什么作用?2)除了上述监督途径之外,法律监督还有哪些途径?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我们应选择哪些适宜的方式?(行使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取得国家赔偿权)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得出结论:作为公民既有依法监督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权利,也有积极参与监督、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引出书本第86页郭光允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监督权的实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学生互动,感受行使监督权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3.小组讨论我们行使监督权(结合书本第87页罗晓材料)提问:1)、有同学认为,行使监督权是大人们的事,我们中学生无法行使监督权。
你认为怎样?2)、当你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责任,没有做好他们的应该做好的工作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3)、当你和你的家人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你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__(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得出结论: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