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05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全套PPT课件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50109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50109](https://img.taocdn.com/s3/m/281d86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7.png)
二、党怀英与闲远冲淡的诗风
▪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家境清寒,科举 之路也不顺利,至37岁才及第。先后做过地方县令、国史院 编修、翰林待制、翰林学士等职。
▪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岸 草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我行属 朱夏,欲愒不得闲。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 滦溪经雨浪生花,晓碧翻光漾晓霞。川上风光无定态,尽 供新意与诗家。
▪ 金代文学在诗词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一则汉族士人如宇文虚中、 党怀英、赵秉文、吴激、蔡松年、元好问等经历丰富,才华横溢, 感触敏锐,有深厚的诗学、词学修养,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 他们的影响下金代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4. 蒙古族、汉族等经济、文化的交汇与元代文学
▪ 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 ▪ 元朝统一后一度停止科举考试,加之统治者推行政策,汉族
3. 杂剧、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 杂剧与南戏,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 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 其中,悲剧的故事多以团圆结局,表现古人“善有善报”的 道德观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喜剧的故事多含有悲 剧意蕴,表现我国人民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与不怕蹉跌的 顽强意念。
▪ 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 来报今重阳。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敛衾默坐 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 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凌晨未盥三两卮, 旋酌连斟折栏菊。我本清癯酒户低,羁怀开拓何其速。
三、契丹女诗人萧观音
▪ 萧观音(1040—1075), 契丹族,平州(今河北卢龙) 人,枢密使萧惠之女,辽道 宗耶律弘基皇后。“姿容冠 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 词,尤善琵琶。”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ae9ba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5.png)
二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 “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 “互补”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一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 其二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 其三是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的全新的阐释和理解。 其四“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新的生长和发展。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主题学与“流变”
题材、题旨与主题 题材研究的特点:题材研究主要考察一种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流传演变或者某种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表现形态的异同。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神话题材的研究;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挪亚方舟的故事都是神话体系中有关大洪水的描述。民间故事也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如季羡林对柳宗元《黔之驴》的研究。 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研究
#2022
三、 接受理论与影响研究 1、接受和影响是同一过程的两面。 首先,由于“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不同,来自影响者的文学作品或现象在接受者的文化环境中会被选择、改造和重新定位,使其发生超越原先的文化境遇的畸变和新的生长。 其次,对外国作品的接受往往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接受者的不同个性。 2、接受和影响的模式: 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接受和影响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X作家和Y作家 ,或X作家在Y国。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第8章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bd490e9f2cc58bd63186bd7f.png)
第二节 自然书写与生态中心思想
第一节 西方生态主义与文学思潮的兴起
生态诗学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整体原则。地球上所有存在体 缺一不可地相互依存,将包括大地在内的地球上的全部存在视为一 个“生命共同体”,在人类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生 态整体观在认识论和伦理学层面动摇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为重 购伦理和审美价值体系提供新的可能,让主体间交融关系成为美感 的重要表现和产生美感的必要条件。
美国著名生态主义作家温德尔·贝里的《美国再定居》阐述了绿色农 业文明对于恢复美国理想的活力的重要意义。
生态主义作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仅是某种情感的表达,而且是在 政治哲学的层面对美国立国精神的重新确认。
生态主义文学批评家马断在《花园里的机器》(1964)中对此作了 明确的呼应:“自从大发现时代以来,人们就一直用田园理想来界 定美国的涵义,时至今日,它仍然影响着国人的想象。”确实,如 果说在前现代社会,田园理想更多表达了象征意义,那么在工业时 代,尤其是生态主义时代,则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西方生态主义与文学思潮的兴起
(二)二者的相异之处: 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的自然情怀与生态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观之间
存在明显不同。 浪漫主义作家笔下的自然是一个工具性的客体,成为对照和批判机
器社会种种恶疾的样板,文学的真正指向仍然是城市和社会,或者 说,自然并未获得独立自主的存在。生活在现代早期的浪漫主义作 家,很难摆脱人本主义话语的制约。 生态主义文学,则是从认识论上拆解人类的唯一主体地位,在伦理 上主张所有存在体价值平等,敬畏自然。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4f4cce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e.png)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
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 当时,波斯奈特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任教,其《比较文学》一书算得上是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 著。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 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 精辟的阐释。波斯奈特对比较文学研 究的内容和范围的认定较为宽泛,认 为文学发展的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都 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实际上包含 了后文学的定义
在梵·第根之后,法国学派的学者们并未 纠正他的偏颇,反而变本加厉,进一步缩小了比 较文学研究的范围,以求对比较文学概念进行所 谓的“精确化”。法国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 物——卡雷和他的学生基亚,就主张窄化比较文 学:卡雷在为基亚《比较文学》一书撰写的序言 中公然抛弃梵·第根有关“总体文学”的论点, 只强调实证主义的事实联系;而基亚则走得更 远,明确地完全否定了“总体文学”。于是,法 国学派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受到以韦勒克 (1903—1995)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的挑战就 在所难免。
影响研究虽然关注了同源性文学间“起 点”(放送者)、“到达点”(接受者)和“媒 介者”(传递者)这三种关系、三个方面, 但它忽视了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 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注定发生并事实存 在的文学变异。这些变异表现为形象的变异 与接受的变异,甚至是“他国化”式的蜕变, 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在语言翻译、文学形 象、文学文本以及文化等不同层面产生的文 化过滤、文化误读以及“创造性叛逆”,而比 较文学变异学所研究的正是这些内容。显而 易见,变异性自然就成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 究中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
01 02
03
圈外人对比较文学的挑战
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接连不断 的质疑和挑战。圈外人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 挑战,最突出的代表是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 (1866—1952)。他认为:“‘比较’是任何学 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因此,‘比较’不可能成 为独立学科的基石。” “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 为一门学科的可能。”由于克罗齐的学术地位和 影响,他的强烈反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有学 者认为,克罗齐是“带着与比较文学公然为敌的 独裁观念,在各种场合用种种不同的沉重打击来 对付我们这门学科,并将它几乎打得片甲不 留”。而“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这句名言恰
马工程文学理论全套PPT课件26773全
![马工程文学理论全套PPT课件26773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43ba8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0.png)
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 批评家。
主要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 美关系》、《怎么办?》
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 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美是 生活”的定义,系统探讨了俄 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并宣 传革命思想。
➢ 科学性的体现:观察、研究与感悟——概念、 判断、推理和理论概括——揭示特征和规律。
➢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的科学性不同 于自然科学的要求,即需要主体做出价值判断。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分支
文艺哲学 文艺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文艺哲学
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 学)问题 ➢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 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 假等范畴
柏拉图
文艺社会学
文学中有社会学问题 ➢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
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 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
卢那察尔斯基
文学心理学
文学涉及许多心理学问 题 ➢ 文学与情感、文学与体 验、文学与联想、文学 与想象、文学与回忆、 文学与意识、无意识等
1 .文学艺术的特点
➢ 建构性:是劳动分工后人们所建构的观念体系, 是人们与现实的一种想象性关系。
➢ 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利益集团的心声, 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 异质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乃至同一意识形态内 部存在着矛盾因素,且并存于同一社会阶段。
案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阿·布洛夫的观点。
第2章 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2章 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ec3c03a26925c52cc5bfd7.png)
例: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一)肯定阶段
鲁迅早期十分推崇尼 采的进化论思想、超 人学说,并称其为
“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 矣”。
(二)否定阶段
在人生中后期,鲁迅对尼 采的否定倾向越加明显, 但尼采的人格精神与哲学 思想对鲁迅的影响不可否 认。
(三)流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内容之二
作品在国外的流传、影响与声誉
《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其译本《花笺记》及 据此改编的长篇小说《美丽的褒家姑娘》。
尤其忽略了影响关系中的变异性,是法国学派学科 理论的一大缺憾。
(一)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科学性与审美性
科学性的要求
研究文学国际关系中的客观性因素,通过资 料的搜集、考订,寻找文学作品或者文学思潮之 间的前因后果,以证实文学影响关系的存在。
6
(一)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科学性与审美性
审美性 —— 不可言传
加朗将阿拉 伯文《一千 零一夜》译 为法文
克洛瓦翻译 创作《一千 零一夜》
卡罗·哥兹 创作寓言剧 《图兰朵》
席勒 创作诗剧 《图兰朵》
(一)流传学的定义与特征
梵· 第根 在《比较文学论》中提出:
“一位作家在外国的影响之研究,是和他的评价或他的‘际 遇’ 之研究,有着那么密切的关系,竟至这两者往往是不 可能分开的。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研究称为誉舆学。 ”
大塚幸男 在《比较文学原理》中曾定义流传学:
“它是一门研究作为发动者的某个国家在国外受到 人们如何对待,对外国作家、文学流派及文学样 式产生怎样影响的学问。”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某个国家的 同一个作家或者 作品、同一种文 学思潮或者文学 批评流派,在不 同时段对同一个 国家作家产生的 影响,每次流传 的内容与结果各 不相同。
第四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课件
![第四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3821f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9.png)
二、藏品分类与库内管理
(一)藏品分类
➢ 藏品分类就是划分藏品类别,是按一定的原则方法,根据藏 品性质或形式上的同和异把藏品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具有 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一起,不具有这 一特征的藏品区别出去 ,另行归类的过程。
➢ 目前,我国博物馆大都采用既按藏品质地、用途,又按藏品 时代的综合方法对藏品进行分类。
(二)登记
➢ 博物馆对入藏的文物、标本等物件进行逐件、逐项记录的工作, 是藏品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即履行登记的手续。
➢ 藏品登记工作,主要包括登记藏品总登记账,建立藏品登记的辅 助账册和藏品登记卡片等内容。
➢ 藏品总登记账是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财产账,是国家依法管理、 保护藏品的法律依据,每一个博物馆都必须建立本馆的藏品总登 记账。
• (二)藏品管理的目的
➢ 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 丢失和 Nhomakorabea坏;➢ 二是研究其内涵,为社会上 的广泛利用提供方便条件, 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
• 四、藏品管理的要求
• (一)制度健全 • (二)账目清楚 • (三)鉴定确切 • (四)编目详明 • (五)保管妥善 • (六)查用方便 • (七)科学保护 • (八)加强研究
遗产相关物件的抢救性征集 ➢ (五)严格做好科学的原始记录
第三节 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
• 一、藏品征集的范围
• 藏品征集的范围,主要应根据博物馆的性质、特点来确定。
• 二、藏品征集的政策
➢ 藏品征集政策,是指为完成藏品征集任务而制定的可以依据的 标准或原则。
➢ 征集政策应包括征集对象和范围、征集条件标准、 征集方式方 法等内容,还要规定征集主体的资格,即实施征集工作的单位 、个人的资格。
• 五、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第6章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第二版) 马工程课件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e953a5cc22bcd126ff0c28.png)
➢ “欧洲先锋主义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对资产阶级社会 中艺术地位的打击。它所否定的不是一种早期的艺术形 式(一种风格),而是艺术作为一种与人的生活实践无 关的体制。当先锋主义者们要求艺术再次与实践联系在 一起时,它们不再指艺术作品的内容应具有社会意义。 对艺术的要求不是在单个作品的层次提出来的。相反, 它所指的是艺术在社会中起作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与作 品的具体内容一样,对作品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节 西方文化变革与法国新小说
➢ 第二部小说《日程表》(1956):作者探索时间问题,试 图寻找新的时空叙述结构。全书分五部分,与主人公逗留 的不同时间相对应,但时间顺序被打乱,且用三分之一的 篇幅来描写城市的街道和公共汽车分布情况。
➢ 第三部小说《变》(1957)继续探 索时间和空间问题。小说呈现主人 公在火车上的反复思考,杂夹着回 忆片段和对车厢里人、事、物的观 察。故事在小说开始之前就开始, 在小说结束时并未结束,这是布托 尔小说有别于传统小说的特色之一。
第一节 西方文化变革与法国新小说
克洛德·西蒙 代表作:《春祭》《草》《弗兰德公路》《家史》 《三折画》
学过绘画,受塞尚影响 《弗兰德公路》(1960): “绘画文学”、“文学画” 获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节 西方文化变革与法国新小说
➢ 《弗兰德公路》讲述二战后的一夜,法国骑兵乔治与堂嫂在一家低级 旅馆里幽会的故事。小说叙述在主人公乔治的现实生活与战争回忆这两个 维度上展开。 ➢ 小说讲述在战争灾难和大自然美景的对比中人的处境和感受。西蒙注 重描写人物的心理,以战争给人物内心带来的伤痛来反思战争、控诉战乱。 ➢ 西蒙力求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一样呈现同时性和多面性,以绘画的笔 法刻画生活画幅,以绘画的空间性代替传统小说的时间性。 ➢ 《弗兰德公路》充分运用绘画的原理和技巧,以相似性联想组织长短不
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全套PPT课件(第二版)
![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全套PPT课件(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f8e7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6.png)
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全套PPT课件(第二版)概述本文档介绍了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第二版全套PPT课件。
本课程是为了介绍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而设计的。
目录1.导论–引言–课程目标–学习方法2.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马工程史学定义–马工程史学的研究对象–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方法3.马工程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马工程史学–现代马工程史学–马工程史学的前沿研究领域4.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意义–马工程史学对于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马工程史学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马工程史学对于城市规划的启示5.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案例分析–北京马家窑遗址的挖掘与研究–汉代马蹄铁的制作工艺研究–温州古驿道的历史价值评估6.马工程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对马工程史学的影响–跨学科研究对马工程史学的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7.总结与展望–课程回顾–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 导论引言马工程史学是研究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学科。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马工程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马工程史学在农业、文化传承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意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学习方法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课程作业,并积极参加相关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活动。
学生还可以利用本课程的PPT课件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资料。
2. 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马工程史学定义马工程史学是一门研究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学科。
它从马的驯化与马车的使用开始,包括马医、马术、马车、马铁、马道等方面的研究。
马工程史学的研究对象马工程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马的驯化与马品种、马车和交通运输、马医和马药、马术和马战、马铁和马具、马道和马站等。
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方法马工程史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a44f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e.png)
增强文化自信与多元意识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文化的特点 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文化自信与多元意识。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 好地认识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文化自信与多元意识。
比较文学的理论框架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较文学的理论基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较文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比较文学的研究技巧
跨文化比较 法:比较不 同文化背景 下的文学作 品,寻找共 同点和差异
主题学研究 法:分析不 同文学作品 中的主题、 母题和意象, 探讨其演变
和影响
异同点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研究
全球化对比较文学的影响:全球 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融合,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更广阔 的研究领域和更多的研究素材。
跨文化比较研究:比较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其共性 和差异,以及全球化对文学创作 和接受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 有代表性的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其研究方法和成果,探讨全球化 背景下的文学交流与互动。
东西方文学比较的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之 间的异同点和影响。
跨文化文学比较
案例介绍:比 较《红楼梦》 与《百年孤独》
文化背景: 《红楼梦》的 中国文化背景 与《百年孤独》 的南美文化背
景
文学手法:两 部作品在文学 手法上的异同
马工程《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 第三章
![马工程《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 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941994e7e87101f69f319539.png)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 范围内普遍确立。
(三)转型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市场取向
1989年以后,转型经济体分别采用激进和渐进两 种方式开始了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私有 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型。
从目前情况看,转型经济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 确立,但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还存在不少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意义上的东亚模式开始 调整。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面临的困难及前景
过去,发展中国家多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完全的依 附和从属地位。而今,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及其经济的发展,它们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困难与问题较为突出。
(二)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美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是私有制和经济自由。 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 样,美国经济是以私有制 为基础。
美国在早期市场经济体制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 突出政府主导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二、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与国家干预经济
(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19世纪晚期开始,各主要发达国家先后由自由竞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 代。 1929—1933年大危机的爆发,使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古典学派的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让位于必须进行国家调节的凯恩斯主义。 在美国,罗斯福新政正式宣告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干预时代的到来。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和战略选择
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物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了分化。 以亚洲 “四小龙”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实现了快速的经济腾飞。 其他如拉美国家,以及稍后发展起来的东盟国家、南亚国家等,也都以自己独特 的发展路径。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课件(2)
![比较文学概论简明讲义(下)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84dd36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4、其他的综合艺术形式:电影、歌剧、寓言 诗配画、中国词曲、连环画、京剧等。
5、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的互相关系,就是把 它们放在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上加以比较, 从而探讨有可能形成文学与其他艺术紧密结 合的共同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二节 文学和宗教
罗袂兮无声, 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 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 感余之心未宁。
GONE 瞿理思(英国汉学家)《中国文学史》
3、佛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泛性论的心里分析学 说和对梦的解析的问世,以及荣格关于种族 记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的建立,把文 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变得格外密切。
4、20世纪西方文学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传统的以表现客观外在世界为主的文学被表 现主观内在世界的文学逐渐取代。作家寻求 各种传达人的精神世界中那些隐秘的感受、 情绪、经验的方法,力图把握自我的本质构 筑一个庞大复杂,变幻不定的心理结构,导 致了“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等手法的诞 生。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影响研究
一、何谓“影响”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
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 再现出来的东西。
外来性: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 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 来的。
隐含性: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 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象派文学代表人物
月亮明亮地躺卧在我的床前, 地上似乎布满白雪。 我抬起我的头:月亮清澈皎洁。 我低下我的头,我思念你, 乡村,你是我小小的故乡。 ——【德】比尔鲍姆 印象主义作家
第三节 文学和心理学
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论述可以追溯到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比较无处不在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失误?
缺乏比较的意识,盲目以西方理论为普适真理。 完全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来处理中国古代文论的材料, 例如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来切割中国文学。
(二)比较无处不在
为什么中国人读不懂中国文化、文学与文论?
“我们正处在一个西方概念模式标准化的时代。这使得中国人 无法读懂中国文化,因为一切都被重新结构了。”
对“比较”的忽视与误读
文 学、古代 文论界,曾有人以为自己的研究与比较毫无关系; 事实上,“西式”话语在当今,已经几乎无人可以避开。
(二)比较无处不在 例1 《诗经》与《楚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
浪
实
漫
主
主
义
义
(二)比较无处不在
例(2): 《文心雕龙》“风骨”之争: 内容—形式、风格?
(一)比较文学:文化交流之桥与文化创新之路
比较文学意义与作用
学习比较文学的更重要之处,是探索与学习文化与文学 创新的途径。
比较文学研究,其基本特点就是文化交流——文化杂交— —文化创新。
同学们要想探索文化创新之路径,成长为创新性人才,学 习比较文学方法,确立比较文化观念,尤其是树立跨文明比 较与对话的意识,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比较文学最初的理念
比较文学最初的理念, 就是要打破文学研究的国别限制, 将眼光放开,将胸怀拓展,研究人类文学的相互交流与 影响。
歌德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最早的倡导者歌德就认为: “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诗随时随地由成百上千 人创作出来。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 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 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文艺学研究也同样如此,不清楚西方的影响,不清理从马 克思文艺思想到俄苏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不研究从弗洛伊 德、结构主义到西方后现代文论与中国文论的关系,就不可能 真正搞好文艺学研究。
这样一些研究,如果仅凭个人的经验、印象与感觉研究, 不设法掌握一套较为系统的比较文学方法论,则势必事倍功半。
(二)比较无处不在
一、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将比较文学的学科视为“涟 漪”式的动态发展方式与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二、打破固有的学派设限,试图辩证地对比较文学几大代 表性学派进行结构上的整合和重构。
三、注重吸取当前学科的前沿观点,结合学科发展的新动 态,以问题意识为中心,力图引向一种开放的、多元化的研究 视角。
(二)本书的结构
如何“比较”
尽管文学比较无所不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文学 研究都是比较文学。前提在于是否有“可比性”。
我们需要了解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掌握 必要的方法,以其为指导具体来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结构
与使用建议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比较文学学科的百年发 展为基础,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为特色,从而实现继承 与创新的结合。
本教材除绪论外共分为十章: 绪论,介绍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第一章,比较文学总论,简介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与方法 第二章,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 第三章,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第四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 第五章,文学的类型研究; 第六章,比较诗学; 第七章,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第八章,总体文学;第九章,跨文明文学比较; 第十章,比较文学前景展望: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
(一)比较文学:文化交流之桥与文化创新之路
比较文学研究的根本特点
比较文学的最根本特点,就是突破国家、民族、语言、 学科、文明的限制,架起国际间文学交流的桥梁。
(一)比较文学:文化交流之桥与文化创新之路
比较文学的意义与作用
在当今,比较文学这座文化交流之桥梁显得更加重要。 一方面,中国近百年来一直纠结的问题,就是中西文化交 流问题,无论是全盘西化派,还是文化保守派,无论是“拿 来主义”,还是“送出去主义”,其实都是中外文化交流问题, 也就是一个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问题。
(二)本书的结构
本书的结构,既继承了以往教材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与 跨学科研究的传统结构,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例如:
1.以往教材的第二部分基本上都名为“影响研究”,侧重 文学单向影响;本教材第二部分则名为“文学的国际关系与相 互影响”,这个命名主要强调两点:
——秦海鹰《关于中西诗学的对话——于连访谈录》, 载《中国比较文学》1996第2期。
(二)比较无处不在
外国文学研究同样离不开比较的视野
例:中国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工作中声称 自己翻译的宗旨是“保持原作神韵”,“忠实传达原文之意 趣”。但是,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朱先生采 用归化法,也不得不使原意失真。
这种失真,就是比较文学变异现象。 我们是在汉语语境中来研究外国文学的,当外国文学一旦 翻译成中国语言,比较随即发生。
一、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一)比较无处不在
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 maid, die maiden-widowed.
(二)比较无处不在
经济全球化与文明多样化背景下的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的交流与交融更加频繁,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比较也更加 深入。我们的文学学习与文学研究,根本不可能脱离经 济全球化与文明多样化这一时代大潮,因为东西方文化 与文学的比较几乎无处不在。
(二)比较无处不在
译文一:他要借着你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 独守空阁的怨女而死去。 (朱生豪)
译文二:他本想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可怜我这个处 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方平)
(二)比较无处不在
又比如: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强大 影响背景之上成长起来的,如果不关心、不研究西方文化与文 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不探索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 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研究好中国现当代文学。
绪 论
本讲纲要
一、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结构 与使用建议
一、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文化交流之桥与文化创新之路
文学的两个维度与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 的
发展
经
纵向的继承与革新
纬
横向的交流与影响
比较文学研究正是架设这座沟通人类文化与文 学的五彩之桥。
(一)比较文学:文化交流之桥与文化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