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合集下载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点,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物质是唯一的、永恒的,它是无限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的原则,认为精神、意识等都是物质的产物。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它强调认识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统一。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世界和认识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普遍性。

辩证方法是通过分析矛盾的双方,揭示矛盾的发展规律,以及矛盾的转化为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辩证方法是一种全面、具体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矛盾的运动和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的结果,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强调通过实证的方式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实证方法注重观察事物的现象、收集数据、进行实验和比较,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改变世界、推动社会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内容和应用举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内容和应用举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内容和应用举例供稿会员:TSSWY 时间:2012-8-15 上午05:59:231、【原理名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决定意识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

【错误倾向】: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

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应用举例】: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
识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源头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主
要围绕以下几个基本原理进行展开:
一、世界是发展的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物质客观世界一直在发生变化,任何事物在发
展过程中都无法保持永恒不变的状态。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
通过观察相互关联的矛盾冲突推演出,客观世界一直在发展变化。

二、世界是矛盾的
一切现象,包括每个个体状态及其交互关系,在其本质上都存在着矛
盾和内在冲突。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矛盾规律”,认为人们在认识客观
世界的过程中,运用的根本途径是克服客观世界本身的矛盾。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现实是由个体的认识活动构成的,个
体的认识活动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形式,直接连接客观世界,进而了解
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

它是辩证法的唯物基础,强调必须带有对现实
采取解决实践难题的意识,才能得出实践合理、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四、唯物论
唯物论指的是关于客观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固定看法。

唯物论认为,客观世界是根据客观物质组成和发展而成的,而物质世界自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物质本身就能解释世界的特征,解释世界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以及变化的本质。

五、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方法论,它希望能够把“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与“外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地研究客观世界的本质,把握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它主张要反复思考和分析自身的体验和感觉,来改变自己的实践,从而有效地改变现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1.主观能动性原理基本观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主观因素【方法论】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片面强调规律客观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从获得途径看,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理性认识是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来把握;③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感性认识的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④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具有更大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辨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第二,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的因素,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同样渗透着感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相统一的。

【方法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的,所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所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可能的。

3.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基本观点】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真理与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有机的整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矛盾的运动和斗争,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矛盾构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则强调要善于发现和掌握矛盾的矛盾规律,以此来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认识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哲学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矛盾运动的整体,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矛盾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矛盾运动的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发现和揭示事物的矛盾性和内在规律,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要善于分析和处理事物的矛盾运动,要善于从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要善于辩证思维,善于从多方面和全面的角度来把握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理解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善于辩证思维,善于发现问题的矛盾和矛盾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而努力奋斗。

愿我们能够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改善自己,不断完善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和幸福的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实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⒈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人的认识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⑵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⒊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⒋规律的普遍性(多数可以和“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一起用)【原理】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⒌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1(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认识论原理和方法论

认识论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和真理观)重要原理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地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将实践引向歧途,要求我们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

要求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二、真理的特点【重点掌握】(1)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个过程或是认识的特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意审题目范围1、用实践的观点答题包括①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及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用真理的知识答题①真理的特点。

(真理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3、用认识的特点答题①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的上升性4、注意区分几个与认识论相关的知识范围(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求索真理的历程(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细节知识1.实践的含义?判断下列属不属于实践:(1)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2)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3)农民种庄稼2.实践的特点:(4个)3.存不存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实践活动:5.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6.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世界。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范围原理名称原理主干内容方法论主干内容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辨证的辨证的唯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唯物论物论真题回放2013江苏单科t25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哲 学 的 内 涵
哲 学 的 美好生活 功 的向导 能 社会变革 的先导
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功能
指导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
【高考警示钟】 在高考命题中往往在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思维水平、哲学的系统 从产生看 是对具体 帮助人们确立 化程度上做文章,设置误区、制造陷阱,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心 知识的概 人生观、价值 理素质水平,如: 括和总结 观和理想信念 (1)错误的哲学也是来源于实践,也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具体科学知 识有着根本区别。 (2)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哲学思想与科学成果往往结合在一起。比如, 《论语》提供了许多做人、处世、治国的具体知识,又蕴涵着深奥的哲学道理, 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之一,必须正确辨识和看待。
哲理总结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 【高考警示钟】 意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意识也是生活中纷繁芜杂、 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不易辨识的现象,时常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结合前面知识,总结一下 (1)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电脑不能取代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 【方法论要求】 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理及方法论要求吧! (2)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 要求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 常为高考关注。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要点
唯物论:
两大原理及其方法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你也可把这两大原理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具体化为四个原理,试一试!)
6个主要概念: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哲学基本问题
14个几个易错点:(自己先复习,然后作判断吧,对或错)
12、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必然的联系。
13、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14、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
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16、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17、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既要看事物的优点,又要看事物的缺点。
19、亲自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20、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1、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22、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不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错误的认识。
23、社会实践就是指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24、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实践,尤其离不开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23、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24、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25、外因有时也会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26、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7、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28、事物有了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29、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通过质变才能实现。
11、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1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1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和方法论:
1. 唯物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客观的实在,是世界的本源和基础。

它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否认任何超自然的存在,主张从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性出发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2. 唯物辩证法的运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中的。

它强调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变化,认为矛盾、对立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本质。

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无止境性,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面,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4.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提倡辩证思维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证方法和实践方法。

它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主张从事物的全面、深入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性原则: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它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主张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理论,从而
推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提供了一种全面、科学、系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理论,它着重于探究客观事物的
发展规律,其最早的提出者是马克思,其方法则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
主义的辩证法”。

这门理论通过反复比较、发现对立面客观活动的联系,使社会的转变变
得可能,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实践是物质世界认识规律发展的基础,这就是所
谓“知识就是实践”的原理。

它认为人们只有在实际实践中,才能凭自己的经验和抽象思
维才能准确剖析世界的本质和现实的本质,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真理。

另外,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不断发生转变,是一种
有规律、有过程、有质量变化的活动,这种发展具有内在联系,从而可以从联系中发现规律,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此外,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还认为,发展是否持久和有效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对立矛
盾的两个维度决定。

只有通过充分的认识事物的本性,同时将矛盾的两面情况引入观察中,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其发展稳定,持续发展。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马基哲学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题时先答原理后答方法论并和题意联系起来。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独立于意识之外,别以人的意识所转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办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动身,主观符合客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办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表现。

物质知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特征,物质是永恒存在,而具体形态有生有灭)4.客观实在是相对意识来说,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日子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基本上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进展看:人类社会变化进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④从意识起源看: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6.对于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讲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二)运动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别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全然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临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别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3.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4.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2)
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