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共42页文档

合集下载

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
艺术学四讲之三
艺术家的素质
• • • • • 玄心:审美心理结构,自由、自然、形上 洞见:敏锐的发现,精准的直觉,深刻的洞察 妙想:创造思维的“妙处” 深情:审美化和普适性的情感;性情与人格; 良才:艺术技能;文化修养
艺术创作过程
• 体验阶段:
– 体验和经验的区别与辩证关系 – 个体在体验中抵达人的普遍性
• 构思阶段:
– 凝缩;移置;具象化;润饰
• 物化阶段:
– 技能与思想的同步深化
附:板桥题画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露影雾 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 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 竹也。于是展纸磨墨,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 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 也。独画云乎哉!
艺术心理学
• 精神分析学派Sigmund Freud
– 艺术是创作者潜意识活动的结果
• 格式塔(Gestalt)学派Rudolf Arnheim
– 艺术是人类创立的“简约合宜”的 “优格式塔”Pragnant
• 符号心理学派Susanne K. Langer
–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化源自艺术生产:当代艺术的重要现象
• 艺术创作生产的历史:
– 集体创作的时代:
• 为集体的命运、思想而创作 • 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 个人创作的时代:
• 为艺术而艺术,为美而创作 • 每个人都欣赏艺术和艺术家
– 大众化生产的时代:
• 为程度不一商业目的而创作 • 每个人都消费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论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论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创作论则是研究如何用诗歌形式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如何在艺术上表现出更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论,主要包括诗的节奏、押韵、平仄、对仗等艺术手法和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象征意义以及艺术手法等。

诗的节奏,是诗歌在音乐性的外在表现,诗人在写诗时可以根据内容、情感的需要,运用快慢、长短、强弱等技巧来表现出诗歌的节奏感。

例如,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多为两个音节为一“顿”,而唐诗多用五言诗或七言诗的形式,每句三顿或四顿。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则通过每句开头一个字作一顿,三、四句增加了虚词“之”和“而”,形成了沉郁顿挫、雄浑悲凉的风格。

押韵,是为了让诗歌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在一定的音韵规则下,将韵脚放在句尾或句中的某些字上,使得诗歌在吟诵时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例如,《诗经》中的诗歌都以四字句为主,并且常常押韵,让整篇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平仄,是指诗中的每个音节,其高低、长短、强弱等音调特征,可以构成一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节奏感,从而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会根据平仄规则来调整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高低,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对仗,则是在诗歌中通过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进行对偶、对仗,使得诗歌更加工整、整齐,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对仗手法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如《诗经》中的诗歌多以对仗的形式出现。

此外,古典诗词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包括地点、植物、动物、乐器、风霜雨雪和其它类等,这些都广泛应用于古典诗词中,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而且,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也包括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巧用衬托、联想巧妙、细节逼真、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虚写实、以实写虚、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巧用比喻、巧用讽喻等,这些艺术手法的应用,使得古典诗词的艺术价值大大提高。

中华传统艺术论(续)

中华传统艺术论(续)

专论中华传统艺术论(续)张道一(三)传统的两个面――哺育和束缚传统对于未来,是有情的也是无情的.因为今天被视为传统者是过去人的现实,他们所创造的也只能是为了他们的需要,不可能是专为我们准备的.我们需要些什么呢举凡一个民族的成长,进步,发展,也像一个人一样,在最初的阶段总是要从低处起步,慢慢的取得经验或靠别人帮助,逐渐的独立起来,以至走向繁荣富强.但是我们并非处在民族的初期,而是经历了五千年之后,今天的中国,早已摆脱了农耕社会的束缚,正在向工业化的社会前进,我们是站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之交来讨论传统的.这样,就面对着几个实际问题需要作出回答:一, 如何对待古老的传统;二, 如何对待新的传统;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包括艺术).古老的文化传统是丰富的遗产,是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处理得当将会大有裨益,否则也会成为包袱.所谓"批判的继承",即是有鉴别有目的的吸收,使之合于现代的要求,纳入到新的文化结构之中.应该着重指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形成了一个人类文化的高峰,明显地看出他自身的体系,问题是未经现代人的整理和研究,需要加以新的诠释,使之为现代所用.譬如说对儒家的经典,仍然带着解经,注疏的观念,就会同古人没有区别,永远停留在古代徘徊.我们的美术史是很辉煌的,相关的著作已有十多种,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依然是按照帝王的编年述说流水帐.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推崇而备至,对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则了了带过.这样,就无法全面了解历史的真实,无法掌握中国美术发展演变的规律.如果我们把古老的文化传统当作一份家产认真经营,他会形成强大的动力帮助我们前进,使我们更快的懂得应该懂得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古老的文化仅仅当作一种陈设,就像破落的富家子弟夸耀当年的家产一样,便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中国人谈传统动辄上千年.譬如说陶瓷工艺的传统,由陶到瓷几近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一出现,就显得非常成熟;我曾经研究过庙底沟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花纹,其构成的骨式不仅概括了现代图案学的所有方法,并且包括了"平面构成"的许多章法.那是一个还没有文字的时代,所累积的艺术经验已如此丰富,实在令人钦佩.现在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已上万计,其相互的关系和影响也开始明朗了.中国是发明瓷器的国家,他的历史也在向前推进,商代原始瓷的釉色已很纯洁.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所赞美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越窑的窑址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近年来也有所发现;去年秋天我去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窑址作了考察,堆积等身的瓷片确如千峰翠色.传统陶瓷向现代的转化是窑场自身进行的.遗憾的是一整套的传统制瓷工艺未记录下来.有一位研究制陶工艺的日本民具家,问我中国的制陶辘轳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便反问他的用意,原来他是联想到"人体工学"考虑操作的最佳状态.由此可见,在传统中蕴藏着多么丰富的智慧!研究古代的传统工艺,与其说是解决实用的问题,不如说学习他的精神,探讨他的"门道"更为实际.春秋末期齐国的《考工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工艺原理,制作方法和美学思想,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他的具体内容,有一半是木工造"车"的;在今天,古老的马车已经离开我们走得很远了,研究他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就事论事,可能毫无可取之处,但是他所揭示的原理,譬如说"轮人为轮",讲的是造车轮的道理.其中指出"毂","辐","牙"三者的作用和关系."毂"就是轮心可以穿轴的孔;"辐"就是毂外的放射形直线;"牙"就是车轮外缘之圆周.三者的作用是"毂也者,以为利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牙也者,以为固抱也.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意思是说:安装车轴的毂,要使轴转动灵活;车轮上的辐,要使其打入卯眼不偏斜;车轮外缘的牙,要使其坚固合抱.即使轮子用坏了,三者也不丧失它的功能,才能称作完好.他体现着物理学上的原理.车轮的材料和制作可以改变,车毂上装上滚珠轴承,然而这三者所结合起来的原理永远不会变.在我们的传统中,除了古老的传统之外,还有许多新的传统.这是因为,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不可能是死水一潭,只有文化的交流才能产生活力.当一种外来文化最初被引进,必然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反应.有人崇拜,欢迎,有人厌恶,反对,当然也有中间派无所谓的.这要看是什么东西和什么事,其褒贬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是经过了一段时期,特别是隔代之后,人们又会习惯起来,视为新的传统了.所不同的是,所谓"引进",或者叫"输入","移植",有主动和被动的差别,有甘愿和强迫的差别,从近代史上看,"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输入是带有强迫性的;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又带有一定的自受性.两者的性质不同,效果也不一样.这种现象在古代也是存在的.举凡一个强盛的时代,往往会主动地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相反,一个萎靡不振的时代就容易显得怕狼怕虎,怕冷怕热.汉代和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盛期,也因此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大度.张骞通西域的美谈不仅载入史册,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唐代的"胡化"是相当普遍的,特别是贵族妇女的装束,犹如现代大翻领的西装被视为时髦.至今凡是被标以"西"字,"胡"字和"番"字的东西,也同近代标以"洋"字的东西一样,都是来自于外国.譬如说"胡琴"这种乐器,谁能说不是中国的呢因为它早已进入我们的传统之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我国在文化上的变化是很大的.从提倡白话文,白话诗到话剧,油画,西洋音乐,电影以至芭蕾舞等,都不同程度的在我国扎根,开花,结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全世界纪念电影一百年,我们也纪念了电影九十周年;又纪念话剧九十周年.在中国的电影史和话剧史上,都有了自己的新的传统,而且起点颇高.这是中国艺术走向新的繁荣的一个标志.这里,存在着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包括外来艺术的问题.人类文化的并存形成了杂至纷呈的局面.每个民族的文化虽有排他性的一面,但是我们毕竟进入了现代社会,应该协调这种矛盾.事实上,在每个人,每个家庭中,已经出现了现代的和古代的,东方的和西方的文化共存.真正的优秀的艺术是不存在时空局限的.对待西方文化,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所以说选择很重要,甚至要采取审慎的态度.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文坛上曾出现过"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的议论.这与"送来"的东西是大不一样的.鲁迅写过一篇杂文,就叫《拿来主义》,他说: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是六十多年前说的话了,现在的情况当然不大一样,但是对于外来文化所持的态度,其精神仍是可取的.在民族文化中,传统无疑会哺育着民族的成长,它会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然而传统又必须一代一代地向前延伸,永远不能停止.如果一个人想在传统中讨生活,势必被传统所束缚,也就不能前进.所以说,我们在强调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必须强调创新,包括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继承传统和突破传统是矛盾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文化传统犹如一条历史的长河,百川汇集,奔流不息,一直通向未来.它是流动的水,而不是凝固的冰.我们在博物馆里所见到的历代文物,不过是传统的蜕壳;透过那些物化的形式,便会感觉到传统的脉搏.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脉搏是连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的.(四)对待传统的两种态度―保守和虚无人们看待事物,绝对地一致是很难的,往往会出现正反两种极端的态度―保守和虚无.要不扬之登天,要不抑之入地,而且中外古今皆然.保守主义者的思想落后于客观情况的发展,安于现状,墨守陈规,对新生事物抱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所以往往站在创新与改革的对立面,对于外来文化的引进,移植也一概不赞成.鲁迅曾举例说:"即如格里莱阿(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笔者)说地体运动,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说生物进化,当初何尝不或者几被宗教家烧死,或者大受保守者攻击呢然而现在人们对于两说,并不为奇者,就因为地体终于在运动,生物却也在进化的缘故."(见《二心集》),保守主义者在事物的发展上起了阻碍的作用.虚无主义者的思想与保守主义相反,是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唯独不能否定他自己,因为将自己都否定之后,连他的"态度"也不存在了.虚无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否定文化的传统.德国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对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否定,并正式使用了"虚无主义"这个词,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曾有一定的影响.虚无主义在事物的发展上起了破坏的作用.在对待传统艺术的问题上,保守者的态度是以保护"国粹"而自居,在弘扬"国粹"的口号下,含有盲目崇拜旧文化的意味.虚无主义的口号则是"与传统决裂",大多是鼓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年轻人.自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出现现代派艺术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自然受到影响,并且经历了几度起伏.我对现代派艺术从不笼统地肯定或否定,而主张具体分析.在理论上的思考或许还要多些,它有可能与过去的,现在的"写实派","浪漫派"相并列,而以表现"意念"为主的流派为特征,共同通向未来.就现代派艺术而言,毕竟还很年轻,与已经成熟的其他艺术相比根基太薄了.许多人大喊大叫,其目的不外想在艺坛争得一块地盘.然而他们的口号喊错了,怎么能同传统"决裂"呢相反,真正理智的人,应该从传统中吸收那些有用的东西.中国的原始彩陶,绝大多数的纹饰不就是纯粹的抽象派吗.康定斯基的著作《点.线.面》不就是几何形图案学的翻版吗.诸如毕加索之于非洲艺术,马蒂斯之于东方艺术,虽然不是他本民族的艺术,但是都在人类艺术传统的哺育下走出了自己的路.所以说,关键不在事,而在人;是人的思想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事.艺术的创作实践强调个性和"自我表现",不等于说与世隔绝,艺术家缺少理性的思考是难以上升的.因此,我劝那些沉浸在陈旧的"国粹"中而排外的人们,当心在不流通的空气中窒息;也劝那些无视于优秀的传统而大喊"决裂"的人们,不要割裂历史.历史是割不断的,谁要蛮横地在历史上动刀,只能给历史留下伤痕,造成自己的耻辱.中国的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是人类社会中所鲜见的;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取这一教训.如果能从反省中悟出积极的良措,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福祉.(五)艺术传统的现代转换今天的中华民族分布于全世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各地的华侨和华裔,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是在民族文化的继承上却是共同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一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使用汉字,说汉语,用筷子吃中国菜,过年贴春联,舞龙灯,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式的.甚么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呢举个最浅显的例子:西方人写信是由近而远,由大而小,就是先写门牌号码,街道名称,然后再写城市和国家;中国人是完全倒过来,由远而近,由小而大,从国家,城市,街道,最后是门牌.中国人纪时的次序是年月日,西方人是日月年.这个问题虽小,却能够比较出中西文化的特点和差异,而所反映出的性质是很重要的,这就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文化素养的不同,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很多重大的观念,思想等的不同,都有可能与此有关.然而还有另一方面,即大家都是生活在现代,现在与过去在文化上的交流,沟通融会等完全不同了.今天与五十年前不同,今天与一百年前更不同.且不说那些旅居外国的中国人,已经融合了许多外国的文化.即便是生长在本土的中国人,其自身的变化也是很大的.有人作过比较,假如将历史退回一百年,让一个现代的普通中国人同一个晚清时期的人对话,不但精神面貌,生活习惯不大一样,连语言至少有一半已经不通.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已有很多外来文化掺杂其中了.不难预料,这种"掺杂"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少.即使全民族普遍地重视起传统文化,也不会是原来的模样,仍然会有变化.况且未来的中国文化,绝不可能完全是传统的了.那么,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会是什么模样呢我不是预测学家,不可能用数据式的将未来描绘得非常具体,但可以肯定的说,未来的文化是丰富的和多样的.至少会包括以下几种因素:一,古代传统文化;二,近代以"五四"为开端的新文化传统;三,吸收新的外国优秀文化传统;四,新的文化创造.这是一个现代型的新的文化结构,其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极其丰富,当然也包括文学和艺术.特别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不但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甚至会作用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一百年前当电影刚发明的时候,不过是增加了一个"第八艺术";现在的电影和电子计算机(电脑),其影响要大得多.中国要走向现代化,中国人要成为现代的文明人,舍此是没有别的路可走的.保守式的传统走不通,只能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全盘西化也走不通,充其量是跟在人家的后面走.唯有站在当代历史的制高点上,采取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放开眼光和气量,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多样的外国优秀文化融合起来,构建起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并形成新的传统.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也可说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新文化.不论从形态上还是从本质上看,他都是中国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然而又包含着外国优秀文化的因素.在艺术上,现代中国人的眼睛,不仅能欣赏中国画,而且能够欣赏西方的古典派油画和现代派绘画;现代中国人的耳朵,不仅能够听懂传统的古曲和昆曲,京剧,也能听懂西洋的交响乐.而最终的目的,不但应看懂和听懂,而且要有我们自己的油画和交响乐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什么预见,近百年来已经有几代人在这些方面努力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若干年来,我们的小提琴,钢琴,声乐和歌剧,芭蕾舞等在国际上获大奖和金奖,并非是偶然的.这说明中国人不但能够掌握这些西方的艺术形式,而且有可能使其融入中国的艺术传统之中.如果说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是传统音乐的现代结晶,赢得了国际乐坛的称誉,那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西洋乐器和乐曲形式中的中国化,同样受到了国际的重视.艺术,只有带着本民族的情调和特点,才能进入世界艺术之林.在二十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谈论下一个世纪会是什么样子.有一个叫塞缪尔.亨廷顿的美国人,写了一本《文明的冲突》,据说成为畅销书.他说:"十九世纪是民族国家的冲突,二十世纪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下个世纪将是文明的冲突,因为今后各文化之间,各宗教之间和各种族之间的边界将成为分界线."这种估计是不是正确呢当然最终只有历史来回答.但是他却把中国和伊斯兰说成"黄祸"和"阿拉伯弯形大刀".对于阿拉伯我没有研究,不能妄加判断,可是一听到"黄祸",便觉得此书作者的用心不善."黄祸"这词源出于中国的元代建元以前,即蒙古人的军队侵略欧洲之时.如果我恕他不具备历史知识,也不应作出这个比喻.难道我们就应该永远落后,连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错了吗聪明的西方人确实在注视着中国,而且早就在研究中国的先秦古籍和历代优秀文献,从中寻找通向未来的灵感.相形比较之下,我们自己反显得有点迟钝.这里确也存在着治学方法和学风的问题.当年的乾嘉学派虽然做了一些成绩,但是在现代学问的研究上已难以适应.考据固然有用,可是更为重要的是开阔思路,为当代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路来.传统固然会影响着人们,甚至束缚着人们,可是今天的人们也已。

_艺术创作论

_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一节艺术创作过程我们把艺术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先弄清楚作为创造者的艺术家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始创造的?为什么创造?其次描述和揭示创造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以及最常见的艺术构思方式,最后分析并阐释创造者如何借用艺术符号,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手段,逐渐把构思成果从“心”移到纸上,成为可被他人观照和消费的物态化产品。

很明显,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统一整体,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艺术创造的发生阶段艺术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艺术创造的开端及内在机制。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材料是艺术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一)艺术材料1.涵义:【艺术材料】是指艺术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内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内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

艺术材料虽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储存在作家内心,但它们的来源是客观的社会生活。

从本质上说,艺术创造材料是以坚实方式通过记忆机制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信息。

2.来源艺术创造材料虽是精神现象,但其来源只能有一个:客观的社会生活,这是艺术创造活动所赖以发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石。

(二)获取材料的心理机制从心理学角度看,材料的获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由记忆机制起作用,这一过程可描述为:—→感觉缓冲器—→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三)获取材料的途径艺术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1.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两者是按照艺术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

(1)【无意获取】是指艺术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2)【有意获取】是指艺术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

古代文学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古代文学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古代文学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古代文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独特且多样化。

古代文学作品既展示了古人的创作才华,也呈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文学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一、古代文学的艺术风格1. 写实主义风格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特点。

例如《红楼梦》描绘了庄周梦蝶、草木猗猗等奇幻场景,以及角色的情感世界,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水浒传》则通过描述梁山泊的山水、英雄好汉的形象,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2. 唯美主义风格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唯美主义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诗歌以婉约柔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观,表达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另外,《红楼梦》中的黛玉、宝钗等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古人对美丽、聪慧女子的崇拜。

3. 江南丽景与宫廷风貌的描绘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对江南丽景的赞美和描绘,以及宫廷风貌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南柯太守传》中的苏轼,还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人物,他们的创作背景常常是江南的水乡和宫廷氛围。

古代文学艺术家通过对这些场景和人物的描写,展示了江南的丰美景致和宫廷的光彩耀眼。

4. 历史题材与典故的运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涉及历史题材,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例如《史记》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同时,古代文学作品利用丰富的典故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古代文学的创作理念1. 崇尚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代文学强调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例如《离骚》是屈原对自己命运不济而产生的思索,表达了古人对挫折和苦难的理解,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论语》则反映了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倡以仁爱和道德为基础的行为准则。

2. 注重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古代文学作品追求形式美和艺术美,注重修辞技巧和表达手法的运用。

诗歌和散文常常采用对仗、排比、借代等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优美流畅。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1、定义(2011年名解23)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 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 或艺术情景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2、特征(书本P248~P251) 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3、特性 第一,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 第二,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情感色彩。 第三,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比例约占25%,比重很大,以简答 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 身的精神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力 (2010年论述题30)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2006年真题,名解23。2009年选择题5. 定义——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 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 ①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 ②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 ③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二)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1)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2)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3)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二、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一)艺术流派 (2011年名解21。2009年名解26。2006年名解24。)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 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和相似的艺术家, 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的命名依据各有不同。 (二)艺术思潮(2007年真题,名解26。) ——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 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潮流。 具有两个特征:新的艺术思想;群体性潮流 (三)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艺术创作论》word版

《艺术创作论》word版

重点难点:了解创作主体—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活动,正确认识艺术的创作方法以及流派思潮。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一艺术家概说艺术结构中动态性的展示显现运动,是由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所致。

而活动的人,就是促进艺术运动有机发展的主体——艺术家。

1 艺术家的涵义黑格尔在论及艺术家的思想修养时曾说:“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

”认识“真实”、处理“真实”,都涉及到艺术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家和观者之差别就在于——艺术家“就表现大家都感受到的并且大家都能表现的情感的首创精神而言,他却是独特超凡的”。

可见,艺术家的独特于常人之处,是在于其个体情感表达的首创精神与首创行为。

什么是艺术家?所谓艺术家,就是指融集深刻艺术思想、饱满情怀、纯熟艺术技能和创造丰富艺术作品于一体的人。

简言之,艺术家就是指从事艺术创作或表演活动而有一定成就的人。

艺术家的首要品质和内涵,是要有深刻的艺术思想;再有就是一个艺术家应有饱满的多维情怀。

真正的艺术家,是对艺术有虔诚地信念、真切地研究、勤奋地实践、努力进行独创性前进不息的人。

艺术家与一般人不同之处,或艺术家的特殊之点,就在于其担负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与其他人所占有的社会身份和扮演的角色不同。

2 艺术家的特征(1)思想的主观开放性:一方面,艺术家对自己所选择和从事的艺术事业,应具有较强的自我独立的既定认知力和判断力,并以不屈的意志力坚持到底。

另一方面,艺术家要培养和形成能将自己的艺术思想、观念永远置于年轻、前卫、探索的艺术首创时空中的能力和毅力,以求自己的艺术创造行为能保持不衰的生命力。

所谓“前卫”,也称“先锋”,它“实际上是个概念,是一种精神,它并不特指某一艺术语言与形式。

凡是在造型语言、制作手段、表现方式及审美观念等方面有所革命、创新,其实验性、探索性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合理性、预见性、开创性)者,皆可称之为‘前卫艺术’。

我国创新发展下的民间艺术论文

我国创新发展下的民间艺术论文

我国创新发展下的民间艺术论文一、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首先,随着国外美术的介入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有一些人似乎觉得民间艺术难登大雅之堂,已经是过去式,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

因此,民间艺术的继承者开始减少。

其次,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对民间艺术进行整理,但是他们没有仔细研究民间艺术的质量,只是一味地大肆宣传,没有完全展现出民间艺术的真正发展状况。

最后,有些人为了迎合西方人对“神秘的”中国民间艺术的向往,甚至会创作一些“伪民俗”的民间艺术,这给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1.剪纸剪纸属于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是一种镂空艺术。

它通过剪刀将纸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如漂亮的窗花、形态各异的墙花、多姿多彩的灯花等,还有很多人家过年时喜欢在门上倒着贴一个大大的“福”字,喻示“福到(倒)”。

2.瓷器瓷器源于中国的商代中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目前中国比较出名的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算得上是中国瓷器的“代言人”。

3.刺绣刺绣就是用针线在各种织物上绣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般分为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用于装饰各种生活用品。

刺绣有几千年的历史。

目前中国的刺绣有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三、我国民间艺术的创新创新是任何事物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的民间艺术想要代代相传,必须要走创新之路。

民间艺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民间艺术内容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民间艺术立意上的创新。

1.价值的创新民间艺术内容上的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创新者必须深度挖掘民间艺术的价值,从而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作品,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做好研究工作。

要想创造出更高价值的民间艺术,前提是研究其原有价值。

这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对比,所以在研究之前要做好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分类,这并不是研究者这个小群体所能够完成,而需要全民参与。

民间艺术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民间艺术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民间艺术的意义中国民间艺术欣赏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当中产生,流传,发展着的民间美术及其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民族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与一身,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学习民间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技和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日益希望从现代与传统融合的角度享受传统文化,因而传统文化商业化,产业化势必蓬勃发展,这就使的民间艺术遭到严重的冲击,所以工业和信息时代需要民间艺术,更需要民间艺术与工业文明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同时让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以民间艺术之一,刺绣为例,当代社会,电脑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刺绣也不例外。

随着点到绣花技术的普遍应用,刺绣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拥有高超技艺的刺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刺绣艺术品越来越少,这就使中国的刺绣越来越缺乏原创性,缺乏文化素养,缺乏设计和开发。

因此,我们就需要一方面让科技信息充分发挥作用,靠新技术,新工艺,新组织和流程,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家传方式,培养更多的刺绣人才,让这一民间艺术形似在世界广为传播。

这样,这一民间艺术不仅得到了保护,同时也为工业文明时代天色增彩。

其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也需要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与传统美德是一体的,两者相辅相成。

中国民间艺术在创立之初就具有教化功能,将历史知识,伦理道德融入到年画,泥塑,戏曲中,是我们在欣赏,娱乐之余接受教育。

例如,在四川大足石窟中,《父母恩重经变相》是一组很著名的雕塑,这组由民间艺人雕刻的作品生动德将佛教教义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融合在一起。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加快,但“孝”仍然是中华传统美德,由“孝”所产生的凝聚力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

艺术创作论 (2)

艺术创作论 (2)

第二节 .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一. 艺术作品的意蕴 意境与风格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 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艺术作品的意蕴的特点 1. 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存在于作品的具体艺术形象中, 而不像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中 的概念,完全排除了感性因素成为纯抽象的理论范畴 2. 它是多义的,这种多义首先与意蕴的层次有关,其次与 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性、非 概念性有关 3. 它具有历史的生成性,与不同接受主体对作品意蕴有不 同认识、不同感受和体验相关 联
艺术作品论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可以从结构层次 上,把它的构成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 外在的物质形式方面和内在的精神内容 方面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认 识: 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 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两者都以对方的 存在而存在,是相互包容相互转化的关 系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 是它的形式的含义, 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
二. 艺术作品的形式 对艺术作品形式的见解 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构成因素:内在的结构,外 显的艺术语言 (一)结构 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与组织的样式 (二)艺术语言 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现情达意的 作用,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 式, 有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和审美的功能 四.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语言和结构密切 配合,在结构的牵引、安排下,艺术语言承担着描绘、 传述、抒情等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的任务
二.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题材和主题 1.题材的概念 广义: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 或性质 狭义: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 即作品表现出来的具体的

艺术创作论1

艺术创作论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
(2)艺术创作的理论观与艺术创作的类型
■ 艺术创作的自然论----指以纯粹客观自然与人的一体化为艺术创作宗旨的 理论体系。 ■艺术创作的再现论及其再现性艺术形态。艺术创作的再现理论,是人类 论述艺术创作最早的理论。 ■艺术创作的再现论----是指艺术家凭藉外在客观存在物以表达主观意念情 思而进行艺术创作的理论及体系。 ■ 再现性艺术形态,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再现论指导下。以直接表现和 把握客观存在中的审美或反审美属性为创作冲动而去抓取艺术创作的原始 素材,经审美或反审美的再现程序,创作出具有高度真实性和认识功能的 艺术形式。 ■ 艺术创作的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形态。艺术创作的表现理论,是指艺术 家欲表现客观外在物,必须依赖于艺术家内在心灵的有机作用才能进行艺 术创作的理论及体系。它与再现论相反。即表现论是艺术家的内在心灵起 主导作用,不必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具体形态,可以任凭情之所至而创作。
艺术创作论1
主讲:李德真
1.艺术创作概述
(1)艺术创作的涵义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的艺术首创性行为。即,艺术创作行为,是艺术家 能动地将自己独有的——艺术才气、艺术体悟、思想情感、生活内涵、人生 感悟等有机展示或物化成一定具体艺术行为过程或艺术实体形态的必要而关 键的阶段。 艺术创作既是创作者学习艺术的认识起点,又是其在艺术上长期追求的目标。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原则 和手段。 ■艺术创作,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实践行为体系,也是一个艰辛的首创行为体 系。 ■艺术创作是精神性的行为 ■艺术创作具有较强的实践特性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首创性的行为 ■艺术创作具有多元特性 ■艺术创作具有民族特性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用古罗马题材表现现实政治斗争的油画
古典主义油画肖像
2.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产生于19世纪的法国,力图 纯客观地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 和事,强调真实的再现,类似 于近代欧美流行的照相写实主 义艺术手法,以真实和逼肖为 最高要求和规范。
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人物画
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人物画
自然主义的风景画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二)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方法
★ 是指艺术家按照艺术美的 理想规范和要求,以奔放的思 想情感、夸张的艺术形象和绚 丽的色彩为特色进行艺术创作 的方法。
浪漫主义艺术的特征 ★
1.追求理想美的艺术形象 2.创造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形象
浪漫主义艺术的特征 ★
3.带有艺术家自己的强烈情感 4.造型与态夸张,色彩强烈
毕加索 立体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
达利
现代派 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
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
蒙德里安抽象绘画 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里特维德(荷兰) 建筑设计
法国的印象主义风景画
★《呐喊》挪威 爱德华·蒙克 1893
极度夸张变形
表现出艺术家的苦闷、 焦虑和孤独之感
岳敏君 《十五个活着的姿势:粉红色》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主体性的表现(206)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深入生活、体 验生活后的主动创造;同时,艺 术家精心选择创造素材、工具、 方法从而真实塑造艺术典型,反 映社会生活和表达真情实感。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不同的艺术家具有不同的个性品 质和创作风格,他们的作品具有 不可替代性。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就是艺术家在头脑中将艺术意 象通过各种艺术语言(色彩、线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

特点之二:稍纵即逝,不再重复
•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 追其之所见” —苏轼《文与可画竹》 • “以神理相取,在远近之间,才著手便煞,一 放手又飘拂去。” —王夫之《姜斋书画》 • “艺事必藉兴会,乃得淋漓尽致;催租之罢, 时或憾之。”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 • “兴致所至,毫端毕达,其万千气象,都出于 初时意计之外。今日为之而如是,明日为之又 是一样光景。” — (清)沈宗骞
古琴知识?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拥有中国最早的乐谱?最别具的演奏方式?最独特的谱式?古琴造就了最为殊异的中国琴人的生活?古琴音乐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最高水准?古琴艺术包容着最为广博的文化内涵伏羲式古琴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
创 作 的 因 革 创 作 的 过 程 创 作 的 心 理
创 作 的 条 件
创 作 的 动 因
1、神思以虚静为基础
•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故寂然 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 万里。”——刘勰《文心雕龙》
2.感应外物是关键
• 神思离不开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应。 • “与造物者游,得于心,形于言。粲然在纸而成 章,则谓之文;得于心,形于手。粲然在纸而成 象,则谓之画。余尝学为文,述山之势,水之态, 烟霞云雾之变,草木鸟兽之行,以至于神情鬼状, 或曲尽其思致,则使人读之不啻若登山临水,仰 烟霞云雾,俯草木鸟兽,而鬼神出没乎左右,心 目为之竦动焉。虽未必能穷造化之妙也,而其故 则可知已。又况心手相应而为之画哉!使人观纸 上之象而竦动也,故当十佰于纸上之文,而或不 能然,其不以规矩于笔墨畦町间乎?盖有道有艺, 道至而后艺至。” ——(明)苏伯衡《赠金与贤序》
——(清)王昱《东庄画论》
二、学 识
• 包括学问和见识两个方面 • 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多与古人相应, 一也;博识多智,文章有根据,二也; 所见既多,自知得失,下笔知取舍,三 也。 • “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中 不能尽妙。”“退避如山未足珍,读书 万卷始通神。” ——苏轼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 甫

中国传统艺术论

中国传统艺术论

传统艺术论人学习西画,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血脉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学到的永远都是人家的皮毛而已。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从世界格局来看,世界是属于西方的,方国家处于世界的边缘,那么,方家要进驻世界艺坛,得到西方人的认同,该怎么办?许多的方艺术家为之绞尽脑汁,例如。

作品中那种质朴的乡土气息已经随着《秋菊打司》和《大红灯笼挂》的结束而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像《》、《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耗资巨大的商业,如此大班底制作,其目的不言而喻.即便是他在漓江上编导的那个“漓江印象”,也只是追求感刺激的西方广场艺术的价值观,其与传统诗画中的烟雨村色的冷清空灵的情调已经相去甚远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往往一出来就招致骂声一片,远远不像前两部一样叫好又叫座。

他不断揣摩西方观众的心理,迎合西方人士的口味。

04年希腊会的闭幕式上,艺术代表团有展示民族传统艺术的八分钟表演,以显示会欢迎各国广大运动员去的美好心愿,结果,由导演的,浑身上下披挂着民族传统元素的一群穿这喜事超短裙上台了,她们一面演奏着二胡乐曲一面不时翘起白生生的大腿,此画面一播出,国内哗然。

当然,现在各种的肆无忌惮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上的摩登女郎,眩目的色彩,配合着噪杂的……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并且习以为常,而这些西无一例外,全都是西方的舶来品。

拍这样的,无疑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他所拍的古装片只是为了满足西方观众对方古文化猎奇的需求,即便是的《》,讲的是秦王与剑客的故事,传得却是亚瑟王的韵!ﻭ在的艺术圈里,受影响的不仅是西画画家,也不排除的老艺术家。

2005年11月11日,一致对外宣称蕴含着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吉祥物面世了,结果,最能代表特色的龙落选了,而五个“福娃”则是西式的卡通娃,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五个吉祥物模仿的是卡通“铁臂阿童木”。

ﻭ不管是还是韩美林,或是其他的艺术家,他们主观上希望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努力表达出民族传统文化之魂魄,但是,在客观上又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究竟是为什么?ﻭ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然而却敌不过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奥斯卡领奖台上的灼灼灯光!文明博大精深,然而现如今,有几个人能读得懂?就算在文艺界,越剧、吕剧、京剧、昆曲,又有几个人愿意从事这种行当?于当今大红大紫的流行歌手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的出场费相比,几十元一场的国粹是不是显得有点尴尬?两者相比,前者如众星捧月,而后者观看者寥若晨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