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

合集下载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导读: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庄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

《庄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

《庄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以下是一些《庄子》中的经典名句及其译文和简要解析:
名句:逍遥游译文:自由自在地游荡解析:《庄子》以"逍遥"为中心思想,主张心灵的自由和超然,超越世俗的束缚,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

名句:蝴蝶梦译文:蝴蝶的梦解析:蝴蝶梦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意指一个人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人。

通过这个比喻,庄子表达了对人生真实性和梦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名句:醉汉之意不在酒译文:醉汉之意并不在于酒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认为外在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精神内涵和境界的提升才是真正的目标。

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解析: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追求知识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以上是《庄子》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及其译文和简要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代表庄子思想的句子

代表庄子思想的句子

代表庄子思想的句子1. 庄子“逍遥游” 中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赏析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参考资料: /view/27478.htm#22. 求一些能代表庄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句子要是庄子自己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去以六月息者也。

小知不知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举世誉之而不加权,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卓越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有以为未始有物者。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道之所以亏也,爱之所以成。

庄周十大名言名句

庄周十大名言名句

庄周十大名言名句
庄周,又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思想家,也是古代哲学流派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庄子的十大名言名句:
1.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庄子提倡大同世界的理念,认为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2. '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认为道是超越言语和概念的,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

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庄子强调知足常乐的重要性,认为满足于现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扰。

4. '逍遥游':庄子提倡自由自在地行动和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宽广。

5.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外多余皆妄为':庄子认为人类的情感和情绪是真实、重要的,其他事物都是虚妄的。

6.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主张超越言语和形式,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

7.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取舍,不能贪图一切。

8.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庄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清醒和明智,不被外界的迷惑所蒙蔽。

9. '名利之乎者也,闻道之乎者也':庄子认为追求名利是虚无的,真正的追求应该是道。

10. '无以伤害天下,可以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真正的治理应该是无为而为,不以权力伤害天下。

庄子的这些名言名句,集中体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独特思考和见解。

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生意义的指引。

庄子大宗师经典名句

庄子大宗师经典名句

庄子大宗师经典名句导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及文学家,他的著作《庄子》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其中的名句深入人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庄子大宗师经典名句,解读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名句一:百川东到海百川东到海,意味着众多河流最终归于大海。

这句话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

正如大海包容百川,庄子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个体要追求与宇宙的统一。

在庄子看来,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人应该放下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达到自由自在的状态。

庄子的宇宙观•万物皆为一:庄子主张宇宙是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整体,人应该以宇宙为依归,与之合为一体。

•随顺自然: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与之抗争。

类似于河流注入大海,在宏观层面上,人们应该追求与宇宙的整体统一。

庄子的思想启示•心境开放:人们应该摒弃私欲,包容万物,追求心境的宽广和开放。

•追求自由:庄子讲究自在、随性,认为人应该达到超然的境地,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

名句二:知止而后有定这句话出自庄子的《人间世》一章。

知止而后有定,意味着人们应该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安定。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痛苦不安,是因为追求功名利禄、贪图名利和物质欲望而不知止境。

只有知道如何适度从而达到内心平和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庄子的人生观•追求内心平衡:庄子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认为人们应该远离纷扰的外界物质欲望,寻找内心的满足与平和。

•适可而止:庄子主张个体应该知道自己的极限,避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定与安定。

庄子的思想启示•内心寻求平和:人们应该意识到追求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内心的宁静与平衡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

•淡泊名利:人们应该懂得适可而止,远离功名利禄的追逐,追求内心的平衡与安定。

名句三:鱼与我无间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齐物论》一章。

庄子通过鱼与人的对比,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应该站在自然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摒弃以人为中心的狭隘观念。

名言总结庄子思想

名言总结庄子思想

名言总结庄子思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独特而深刻,涉及到人性、自然、生命等深刻领域。

下面将通过总结庄子的名言,来概括他的思想。

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这句话反映了庄子关于自然万物的看法。

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一旦人们离开了自然的规律,追求功利,那么人性将被扭曲,一切伪善和虚妄将随之而来。

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是庄子关于宇宙万物生成的观点。

他认为万物皆由道生,道是宇宙的根本力量,是万物生成的根源。

而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演化。

3. “人之生也,离神而己。

”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之生的原则就是离神而己,即追寻自由自在的本真之道。

他主张人应该超脱俗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4.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庄子提出了大知与小知的区别。

他认为大知是超越个体、跳出框架的智慧,它包括对宇宙和人生等深刻哲学问题的思考;而小知是对琐碎事务的了解,是实用性的知识。

庄子强调人们要追求大知而不是沉浸于小知之中。

5.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反映了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

他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万物息息相关。

人应该超越自我,融入宇宙,与自然万物合为一体。

6. “死生同之,寐若无梦。

”庄子对生死的看法与众不同。

他认为生与死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就像人进入梦境时的睡眠一样,没有痛苦和忧虑。

他主张超越对生死的恐惧,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

7.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庄子认为宇宙的道是无法用言语真正表达的,因为它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能力。

他强调人们应该通过内心体悟,以感知、直觉的方式去理解宇宙的道。

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提出了“道不可名”的观点。

他认为道无法被人类的言语所描述,名与道是无法完全对应的。

因此,人们要超越形式语言的界限,直接体悟真实的道。

庄子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后世的哲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庄子哲学思想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原文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该著作包含了大量的寓言和对话,以生动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思想观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原文摘录:1.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表明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他强调人与宇宙的和谐共生关系,主张与自然相融、与万物和谐相处。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知识和智慧是无限的。

他提倡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达到智慧的境地。

3. “用心莫也有余,而力莫也不足。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过度的努力和追求会导致力量的消耗和失衡。

他认为应该用心合乎自然,不过度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和和谐。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解析1. 自然无为而治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

他认为自然的发展和运行是自然而然的,人类不应该过度干预和控制。

他提倡顺应自然,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知行合一庄子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他反对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

3. 超越相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超越相对的观念。

他认为世界是充满变化和相对性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存在。

他主张人们要超越对立,超越相对,追求超越个体的真理和无限。

4. 心性自由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心性的自由。

他认为人的内心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达到自由的境界。

他主张心性的自由才能真正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并获得真正的幸福。

5. 游戏人生庄子主张游戏人生的观念。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游戏,人们应该以积极、轻松的态度对待。

他反对过度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主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内心的自由。

综上所述,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体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

庄子名句赏析经典语录

庄子名句赏析经典语录

庄子名句赏析经典语录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誉为“道家第二祖”和“襄阳先生”,其代表作《庄子》是中国哲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庄子的名句是其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颇具启迪和启示作用。

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庄子的名句,举7个案例来论证。

1. 庄子的人生态度:大丈夫不屑于假生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死者多矣。

”这句话表达出庄子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豁达,他认为人的生命本质上是短暂的,是一场过客,所以大丈夫不屑于过虚伪的人生,要做真实的自己。

2. 庄子的道义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处引用的是《道德经》中的语句,庄子也引用此语句作为哲学思想的核心。

这句话的含义是“道”不可言传,只有体验才能得到,而称呼道也只是物語造成的现实的一部分,这个语句强调了语言和概念无法描述道的本质,只有通过对即将生起的概念和语言进行的讨论和分析等习得,才能感悟到道义。

3. 庄子的人性观念:人皆可为圣人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人能通其性,则人皆可为圣人也。

”意思是只要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并顺应其中的道,就可以成为圣人。

这句话表达的是庄子对人性的肯定,可以看作是他主张的道家“自然而然”思想的具体体现。

4. 庄子的哲学思想: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句著名名言:“无为而无不为。

”这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强调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就天地万物”的道家行不动无为的特殊性质,因此这句话被当作“道家哲学”的精髓所在,具有很强的哲理意义。

5. 庄子的认知观念:周身为无,内外为奇在《齐物论》中庄子说:“周身皆无,内外奇妙。

”这句话就是他的观照方法:用无来看事物,让内外保持奇异新鲜的感官观念。

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话表达出他的认知观念,即要从万物的本体出发,以体验而非理性来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6. 庄子的宇宙观念:万物齐一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吾丧我,而无以明之者,是亦不可已已。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著作《庄子》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将围绕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的原文解析。

一、自由无为的思想庄子的自由无为思想是他的核心理念之一。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不受外界的束缚与压力。

在《庄子·逍遥游》中,他写道:“逍遥游在无穷者,标属衣与严刑旃。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自由无为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自由无为,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进一步阐释了自由无为的意义,在《庄子·养生主》中写道:“物盛则衰,衰极则复。

”他认为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要顺应这个规律,不强求和干涉。

只有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无为的境界。

二、虚幻与真实的关系庄子对虚幻与真实的关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在《庄子·大宗师》中,他写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通过庖丁解牛的形象,庄子告诉我们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庄子认为,事物的真实性并非表面所见,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

他在《庄子·外篇·逍遥游》中写道:“逍遥者,行于天下也。

”他认为真实是一种超越具体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只有通过追求内心的宁静,才能窥见事物的本质和真实。

三、万物一体的观念庄子强调了万物一体的观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写道:“物各以其类聚,物各以其养生。

”他认为事物有各自的属性和特点,但是它们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庄子进一步解释了万物一体的意义,在《庄子·德充符》中写道:“故形而上者谓之道。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也是万物存在的本质。

人们应该通过追求道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真正的自由。

四、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庄子的政治思想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在《庄子·天运》中,他写道:“尽其天年而不敢不治,所以道也。

庄子思想名句赏析

庄子思想名句赏析

庄子思想名句赏析庄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深邃的思辨而著称于世。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更是对人生、自然、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以庄子思想名句为切入点,对其思想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探讨。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表达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在庄子看来,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和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这些欲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相比之下,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

这句话通过对鱼和熊掌的比喻,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追求的真谛,即“逍遥”之境,即心灵的自由和超然。

2.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这句话出自《庄子·养生主》,表达了庄子对知识和智慧的独特见解。

在庄子看来,人们追求的知识可以分为大知和小知两种。

大知是指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等大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而小知则是指琐碎的细枝末节。

庄子认为,追求大知可以使人心灵得到升华,而追求小知只会让人陷入纷扰和烦恼之中。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大知,超然物外,超脱尘世的琐事,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是庄子对于道的理解和阐释。

在庄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存在。

因此,道是无法用言语和名词来界定和描述的。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道的超然和超越的理解,也是他对于人们追求道的启示。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言语和名词的限制,直面道的本质,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然。

4.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表达了庄子对于无为之道的理解和阐释。

在庄子看来,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用,即追求功利和实用的目的,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无用之用,即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庄子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庄子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有许多与道德相关的名言名句。

以下是一些庄子关于道德的名言名句以及它们的赏析:
1、“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知道世事艰难,有些事情无法改变时,就应当安于命运的安排。

这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表示对现实的接受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内篇·齐物论》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道容易被小的成就遮蔽,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这是庄子对真理和真实性的深刻理解。

他强调了人们需要超越表面的成就和言辞,去发现真正的道理和真相。

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外篇·至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

庄子认为,过度的追求快乐和荣誉会让人陷入痛苦和困境,真正的快乐和荣誉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自然。

这些名言名句都体现了庄子的道德哲学思想。

他强调了顺应自然、理解现实、超越表面、追求内在平静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反对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表面成就,认为这些会让人失去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他的道德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指导。

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被誉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庄子》中融合了他对人生、自然和道的思考,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名言和名句。

下面我将根据这些名言名句,逐步思考庄子的思想。

首先,庄子有一句名言:“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是庄子对道的理解和阐述。

他认为,道是无法用言语和概念来描述的。

道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一种无限而深奥的存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理解道,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和概念上,而是要通过体验和领悟去感知道的真正含义。

其次,庄子还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人生选择和取舍的思考。

庄子认为,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取舍,但有时我们不得不做出抉择。

他告诉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权衡利弊,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并做出最符合自己内心的决策。

此外,庄子还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如同天地之间的一瞬间,转瞬即逝。

这句话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抓住当下,不要追求虚幻的永恒,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实自己,追求内心的真正满足。

最后,庄子还说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句话反映了庄子对他人对待自己的思考。

他认为,了解自己的人会明白他内心的忧愁和追求,而不了解他的人则会对他的行为感到困惑。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不同。

通过对庄子的名言名句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自然和道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他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当超越表面的事物,追求内心的真实和满足;在选择和取舍中,要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并做出最符合内心的决策;要珍惜时间,抓住当下;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不同。

这些思想对我们的人生和处世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庄子精髓语录及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庄子精髓语录及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庄子精髓语录及解释1.庄子精髓语录及解释2.1. 知足常乐:对于庄子来说,知足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和快乐的状态。

3.2. 自得其乐:庄子认为人应该能够自己获得快乐,而不依赖于外在的物质和他人的评价。

4.3. 随遇而安:庄子强调顺应自然的力量,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5.4. 无为而无不为: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不勉强做事,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6.5. 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认为道是无法言传和理解的,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范畴。

7.6. 万物皆妄:庄子指出人们对于自己和世界的认知都是片面和有限的,应该摒弃妄念。

8.7. 一分为二: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立的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9.8. 虚无缥缈:庄子强调世界的虚幻和多变,人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10.9. 见似不见:庄子认为人的眼睛能够欺骗人,真正的观察需要通过内心的洞察力来实现。

11.10. 反其道而行:庄子主张逆反常规,寻找到更加自由和真实的生活方式。

12.11. 真我与伪我:庄子认为人的真实自我是超越身体和社会角色的存在,应该追求真实的自我。

13.12. 忘我境界:庄子认为人应该超越自我,融入到大道之中,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

14.13. 独行道:庄子强调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重要性,不应盲从他人和社会的期待。

15.14. 知行合一:庄子主张将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只有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道。

16.15. 忍辱负重:庄子强调忍耐和宽容的重要性,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坚韧和平静。

17.16. 养生之道:庄子提倡养生的重要性,通过调节身心,达到健康和长寿。

18.17. 天道无亲:庄子认为天地的道是没有偏爱和偏见的,一切生灵平等。

19.18. 和而不同:庄子提倡和谐共处,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方式。

20.19. 无欲则刚:庄子认为无欲则刚,人需要追求内在的道德和品质。

21.寡欲者大心也,多欲者亡心也。

2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23.宁静致远。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庄子中的经典名句

庄子中的经典名句

庄子中的经典名句0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外篇·知北游》解释: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一道缝隙一样,很快就结束了。

感悟:人生短暂,有喜欢的人或事,就抓紧行动吧,否则就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0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外篇·秋水》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生秋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感悟:对待自以为是却什么都不懂的人,就不要和他们争论了,徒费口舌。

0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外篇·山木》解释: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像水一样清澈,不掺杂污浊物。

小人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表面看起来像甜酒一样甘浓,实则浑浊不堪。

感悟: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酒肉朋友切不可交。

04、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解释: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探知天象更困难。

感悟: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

0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外篇·田子方》解释: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是还在其次。

0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解释: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感悟:面对无可奈何的困难,不要垂头丧气,顺其自然。

0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内篇·齐物论》解释:大道容易被小的成就遮蔽,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感悟:至理名言被华美的辞采所掩没而不显。

要善于发现真实,不可被花言巧语蒙蔽。

08、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外篇·至乐》解释: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

《庄子》10句经典名言

《庄子》10句经典名言

《庄子》10句经典名言1.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这句话出自《庄子·天道》。

庄子强调质朴无华的美,认为真正的美是内在的、自然的,而不是外在的装饰或华丽的表现。

这句话启示人们追求内在的充实和精神上的自由。

2.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 这句话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指出,真理(道)往往隐藏在微小的事物中,语言则可能被表面的繁华所掩盖。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不为表象所迷惑。

3.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 出自《庄子·至乐》。

庄子认为最高的快乐并非来自于感官享受,而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同样,最真实的赞誉并不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句话反映了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

4.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出自《庄子·逍遥游》。

这句话表明庄子倡导的人生态度:不因世人的赞誉而骄傲,也不因世人的非议而沮丧。

这是一种超越世俗评价的自由人格。

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来自《庄子·知北游》。

这句话以白驹过隙的形象比喻人生的短暂,告诫人们应珍惜时光,不要过于执着于俗世的纷扰。

6.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 出自《庄子·让王》。

这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日出而工作,日落而休息,自在地生活在天地间,体现了庄子崇尚自然、顺应天性的思想。

7.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 出自《庄子·刻意》。

这句话批判了过度的情感反应,认为情感的波动会使人偏离道德和道的本质。

庄子主张人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超然。

8.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 出自《庄子·刻意》。

这句话描述了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差异,指出只有达到“贵精”境界的圣人才能真正领悟大道。

9.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 也出自《庄子·刻意》。

这句话批评那些在物质和世俗中迷失自我的人,认为他们是本末倒置。

庄子名言警句及评论

庄子名言警句及评论

庄⼦名⾔警句及评论1. 求:名⼈评论庄⼦的名⾔天下有⾄乐⽆有哉?有可以活⾝者⽆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1);所乐者,⾝安厚味美服好⾊⾳声也;所下者(2),贫贱夭恶也;所苦者,⾝不得安逸,⼝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不得好⾊,⽿不得⾳声;若不得者,则⼤忧以惧。

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疾作,多积财⽽不得尽⽤,其为形也亦外矣(3)。

夫贵者,夜以继⽇,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之⽣也,与忧俱⽣,寿者惽惽(4),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烈⼠为天下见善矣(5),未⾜以活⾝。

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活⾝;以为不善矣,⾜以活⼈。

故⽈:“忠谏不听,蹲循勿争(6)。

”故夫⼦胥争之以残其形(7),不争,名亦不成。

诚有善⽆有哉?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8),誙誙然如将不得已(9),⽽皆⽈乐者,吾未之乐也(10),亦未之不乐也。

果有乐⽆有哉?吾以⽆为诚乐矣,⼜俗之所⼤苦也。

故⽈:“⾄乐⽆乐,⾄誉⽆誉。

”天下是⾮果未可定也。

虽然,⽆为可以定是⾮。

⾄乐活⾝,唯⽆为⼏存(11)。

请尝试⾔之。

天⽆为以之清(12),地⽆为以之宁,故两⽆为相合,万物皆化(13)。

芒乎芴乎(14),⽽⽆从出乎(15)!芴乎芒乎,⽽⽆有象乎(16)!万物职职(17),皆从⽆为殖(18)。

故⽈天地⽆为也⽽⽆不为也,⼈也孰能得⽆为哉!【译⽂】天下有最⼤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安⼼什么?靠近什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世上的⼈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体的安适、丰盛的⾷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彩、⽿朵不能听到悦⽿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为忧愁和担⼼,以上种种对待⾝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富有的⼈,劳累⾝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那样对待⾝体也就太不看重了。

《庄子》经典名句

《庄子》经典名句

《庄子》经典名句《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被誉为古代哲学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庄子》中的经典名句,并对其进行拓展阐述。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知识和智慧的看法。

在他的眼中,大知即是超越一般人所见所知的高度,而小知则是片面和局限的认知。

庄子主张追求大知,即超越常人的见识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世界的本质。

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这句话是庄子对于道的解释。

他认为,道是无法被凡人用言语所描述的,只有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境界,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的存在。

庄子的这种观点对于人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事物本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逍遥游,尽情享受生活。

' 这是庄子对于人生态度的表达。

他认为,人生应当像逍遥游一样,无拘无束,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庄子主张人们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不受外界的约束和束缚。

这种态度启示了人们要勇于追求内心的真实需求,摆脱社会压力和束缚。

4.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与之斗则至亡矣。

'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个人特质和行为自主性的看法。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不应盲目追随他人。

庄子主张人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被他人左右,不同于常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真理的目标。

5.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生死观的思考。

他认为,人在生命的开始时是柔弱的,容易被外界影响和改变;而在面对死亡时,人们应该坚强,坦然面对,不被死亡所吓倒。

庄子的这种观点对于人们认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必然性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总之,《庄子》中的经典名句不仅体现了庄子对于哲学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也对于人们的思考和生活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这些名句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哲学的珍贵财富。

通过深入理解和思考庄子的经典名句,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道理

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道理

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道理
嘿,你知道庄子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他说过好多特别牛的名言名句呢!
比如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哇塞,你想想看,那鱼得有多大呀!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超级厉害、超级庞大的事物,让我们惊叹不已。

这不就跟鲲一样嘛,超出我们的想象!
还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话说得太有道理啦!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苦苦支撑,还不如各自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就像两只鱼在干涸的地方互相吐沫湿润对方,多累呀,还不如回到大江大湖里自由自在呢!这就好比我们有时候在一些不太好的环境里挣扎,也许换个环境会更好呢,对吧?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哎呀呀,这不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嘛!时间过得飞快,就像白马穿过缝隙一样,一下子就没了呀!我们可不能虚度光阴啊,得赶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别等老了才后悔呀!
庄子的这些名言名句,真的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呢!他用那么简单易懂的话,却说出了深刻的道理。

这就好像一个智慧的老人,在你耳边轻轻诉说着生活的真谛。

我觉得庄子真的太了不起了,他的思想能够穿越千年的时光,还能
给我们这么大的启发。

他的名言名句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我们应该好好去品味、去领悟,让这些道理指引
我们更好地生活呀!你说是不是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

庄子追求绝对自由。

在其代表作《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蜩与鸴鸠“决起而飞”,列子“御风而行”,都还是“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绝对自由。

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排除一切功利目的,“无所待”,方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所谓“以游无穷”,即逍遥无为于绝对自由的境界。

不难看出,庄子企图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创立了“相对主义”的学说。

庄子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

他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等等。

庄子创立这一“相对主义”学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给人们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许多现象提供了理论根据。

事实证明,历史上和当今世界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正是按照庄子的此种“相对主义”学说在演变着。

不过,庄子否定认识真理的可能性,自然也是错误的。

庄子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

庄子认为,世界上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皆无差别。

所谓“万物一府,生死同状”,也是此意。

事实上,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差别而不相同的。

庄子的此种观点,从表面上看显然是奇谈怪论,但骨子里却表现了他超脱旷达的思想。

庄子提出要“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

庄子说“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意思是说:遵守自然法则,珍视纯真本性,不受世俗的人为约束。

他所谓“复归于朴”,意谓返归于原始的纯朴状态。

庄子的这种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并不能认为就是“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

但它对后世“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却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又与之不同。

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其中蕴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含有恬淡无为,安时处顺的思想;二是含有反对认为约束,恢复纯真的自然本性的思想;三是含有向往“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的思想。

这在《庄子》书中《骈拇》、《天地》、《天道》、《缮性》、《秋水》、《山林》、《渔父》、等篇,皆有明显的表现。

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科学不够发达,有许多人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信命和天命的。

墨家的墨翟不相信“命运”,而却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因此,他主张“尊天”、“明鬼”。

庄子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

《庄子》书中所讲到的“天”和“命”,往往都是从哲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而言。

他书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也曾使用“鬼”、“神”二字,只不过是借用而已。

庄子对人的生与死的问题,就有精辟的见解。

他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能够通乎性命之情,看透人的生死规律,具有超脱旷达的精神。

所以,明代徐文长说:“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以丑怪内德为美。

庄子认为,人的贵贱,并不能以天子与匹夫来划分,应当以其行为“美丑”为划分标准。

他在《盗跖》篇就明确地说:“故势微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

贵贱之分,在行为之美丑。

” 基于庄子的此种贵贱美丑观,他在《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中,分别塑造了七个形体残缺不全的丑陋怪人。

这些丑陋奇人怪人,虽然形象可怖,但他们的德行才智都超过了常人,是天下最受欢迎和爱戴的人。

又如,《山木》篇写宋地某店主,有妾二人,一人美,一人丑,丑者受宠,美者却受到冷落。

何故?因为美者虽然自以为美,店主并不认为她美;丑者虽丑,她品德好,店主并不嫌她丑。

此则寓言故事,其用意是在告诫人们:“行贤而去自贤之行”,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爱戴。

不难看出,庄子通过以上寓言故事,其目的是要破除陈腐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表现了庄子以内德丑怪为美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无论在古代或今天,都曾经或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体至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

庄子认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可以言传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在《天道》篇中说:世俗之人所珍重的大道,全靠书籍的记载,而书籍的记载不过语言而已。

语言文字,有其可贵之处,然而语言文字的可贵,就在于它深邃的外在的含义。

它的外在的含义是难以表达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

因此,老子和庄子都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意思是说,真正知晓大道的人是不会用言语来说明大道的;而用言语说明大道的人,其实并不知晓大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庄子把此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用在表现技艺上,就体现了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

《天道》篇轮扁斫轮的寓言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轮扁斫轮“得手应心”的高超技艺,之所以不能传授给子孙,就是因为他的此种绝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致使他“行年七十”,总还是斫轮。

在庄子此种审美思想的哺育下,便直接促使了后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思想的形成。

庄子名句: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

……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