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军事应用
20世纪初,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逐渐发展, 出现了电子管、晶体 管等电子元件
20世纪中叶,电子信 息科学与技术快速发 展,出现了集成电路 、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20世纪末,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进入高速发展 阶段,出现了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提高军事通信效率 增强军事情报收集能力 提高军事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增强军事指挥系统的决策能力
1950年代,雷达技术开 始应用于导弹防御系统
1990年代,雷达技术 开始应用于网络战领域
1935年,英国科学家 沃 森 ·瓦 特 发 明 了 雷 达
1943年,美国在太平洋 战争中使用雷达进行侦察
1960年代,雷达技术 开始应用于航天领域
2000年代,雷达技术开 始应用于反恐战争领域
1980年代,雷达技术开 始应用于无人机侦察领域
雷达侦察:通过雷达系统获取目标 信息,如位置、速度、形状等
应用实例:雷达侦察系统在军事中 的应用,如预警、跟踪、识别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信号处 理、数据处理、通信技术等
技术挑战:如何提高雷达侦察系统 的性能和可靠性,如抗干扰、抗欺 骗等
优势:提高雷 达侦察的准确 性和实时性, 实现对目标的 精确定位和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的军事应用
汇报人:
目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 概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在雷达侦察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在指挥控制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术的概述
19世纪末,电子信 息科学与技术开始 萌芽
21世纪初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chang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appear with new development trend to meet the
空军基地6 4.5 3 0.3
飞 机4.5 1.5 0.9 0.15
小 船7.5 4.5 0.6 0.3
车 辆1.5 0.6 0.3 0.05
道 路9 6 1.8 0.6
港 口4.5 1.5 0.9 0.15
城 市60 30 3 3
美国空军太空战中心已经证实,向战术飞机驾驶员座舱
配。功能综合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是设备功能综合化。它是建立在模块化系统结构理论
突破上的。例如,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结构理论已将每架飞
机的航空电子模块总数减少到300个,只有30~40种不同
的类型。到下个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至少会出现两个大
规模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一个是综合化通信、导航、敌我识
战、由海向陆”为纲,向以近海对陆作战为重心的“棕色”海军
转变。
2 适应军事变革的要求,军事电子信息装备出现新
的发展趋势,技术有新的突破
技术进步不仅是机遇的表现,也是推动新需求的动力。
尽管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全球范围内搜集、传送、
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对强化军事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但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military chang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new trends into the follows: synthetic
军事领域中建模与仿真技术应用探讨
军事领域中建模与仿真技术应用探讨摘要仿真建模技术作为一项战略性、通用性技术,在军事领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军事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仿真建模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在概述仿真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军事领域目前的应用水平,并分析了仿真建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模与仿真技术;军事信息化;应用引言近年来仿真建模技术正日益受到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改善军事能力方面建模与仿真技术发挥了重大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仿真建模技术的内涵与原理,并介绍了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發展前景。
1 建模与仿真技术概述仿真建模是利用模型进行试验的一种方式,在科研、设计或是演习中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与高效性。
仿真建模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相似原理以及系统技术等,该技术的应用依靠的是计算机与其他物理效应设备的支持,采用一定的模型,验证实际存在的或是预期实现的系统的可行性。
仿真的过程包括建模、程序设计、试验以及结果分析等,仿真建模具有可控制性、低破坏性、多次重复性、低成本性等优势,在军事领域建模仿真技术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1]。
2 军事领域中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仿真建模技术在军事领域内主要在武器装备和作战两个方面投入了应用,仿真建模技术的实施可以协助作战人员利用模拟器进行接近实际作战场景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人员军事素质与作战本领。
此外,仿真建模技术可以为作战前的战略方案决策提供参考,使行动计划的制定更加周密可靠。
并且该技术可以助力高新技术的研发,促使崭新而科学的作战思想与理念的诞生。
仿真建模技术在军事中的具体应用有如下几方面:2.1 网格军事仿真技术军事网格的构成包括计算机、存储器、数据库、GIS系统以及各类通信基础设施例如光缆、无线电台、通信卫星等,网格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可以使各个设备终端无缝连接。
并且具有很高的扩展性与集成性。
将网格技术与仿真技术融合指的是以网格中包含的软硬件设备为基础,仿真过程中所需的建模、制作、集成、实验等活动都借助网格的支持,网格技术凭借优异的性能与稳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必将在未来军事领域中占据一席重要地位。
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的发展与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军事实力与作战效率,同时也可以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和军事安全做出贡献。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首先,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军事应用提供了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武器装备。
随着人类战争形式的不断发展,军事装备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电子技术被广泛的用于制造和改进各种军用装备。
比如,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都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以提高作战的精度和效果。
此外,无人机也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技术应用,在军事以及民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图像识别算法以及通信网络技术,可以达到精确导航和监测、敌我识别、目标跟踪等功能,帮助军队完成战场上的侦察、监视、打击等任务。
其次,电子技术的高效应用可以为军队的指挥控制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支持。
现代化战争中,情报和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传输所需的技术与设备越来越先进,需要更加高效、精确和可靠的信息技术与手段来配合。
电子技术应用于军队的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指挥控制系统、网络攻防等多个方面,可以帮助军队从反恐作战到地面战争、海上战争以及空中战争等领域中取得更加先进和卓越的胜利。
再次,电子技术在军事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电子技术为军队提供了更加先进和高效的诊治手段。
比如,在野外作战时,军队医疗人员可以使用先进的生命支持技术、计算机化的远程诊断和治疗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压力感应技术等,帮助士兵及时治疗和救助,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非常有助于提升士气,增强士兵的作战能力。
最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高度的保密安全。
军事领域的应用通常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机密信息,因此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保密技术。
军队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密、隐蔽传输,以确保军事行动的秘密性与有效性。
在这方面,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电子技术可以有如下的保密与安全保障:信息加密与解密技术、智能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军事通信技术、电子反制技术等。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军事装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也促进了军事指挥和作战方式的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一、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种侦察、通信、电子战等装备上。
通过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等获取敌方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够准确掌握敌方的动态和部署,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保障作战信息的畅通。
二、智能化作战平台智能化作战平台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重要体现。
通过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于作战平台,可以实现作战平台的自主决策和行动,提高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例如,智能无人机可以通过自主飞行、目标识别和攻击等任务,实现高效、精确的作战。
三、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提高打击效果和作战效率。
例如,智能导弹可以通过识别目标、跟踪和攻击等任务,实现高效、准确的打击。
四、战场指挥与控制信息技术在战场指挥与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指挥系统上。
通过建立数字化战场,可以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提高指挥效率和控制能力。
信息化指挥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作战指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作战指挥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五、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以为军事训练和演习提供逼真的模拟环境,提高训练效果和作战模拟的准确性。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战场环境、敌方装备和战术等,为军事训练和作战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用于武器系统的测试和评估,提高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六、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保障军事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
通过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可以保护军事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敌方的窃取和攻击。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高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军队的作战效能,也改变了传统的战争形态。
本文将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情报收集、通信系统、导航定位和智能武器等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在情报收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军事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变得更加全面和准确。
情报收集系统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和雷达等设备实时获取敌方军事动态,对敌方的军力部署、意图和战略进行准确判断,并为我方指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通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现代战争中,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
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用通信设备的设计与研发,为军队提供了高效快速的信息传输和指挥协调能力。
通过网络化的通信系统,指挥员可以即时地传达作战命令,使全体士兵能够实时掌握战场信息,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导航定位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现代战争中,精确的导航定位系统能够为军队提供准确的战场位置信息,协助军队进行部署和行动。
卫星导航系统如GPS已经成为军事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全球范围的覆盖而被广泛使用。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军队可以实现复杂的导航定位功能,提高作战的精确度和效率。
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武器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智能武器是一种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自主感知、判断和攻击的先进武器装备,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智能武器的引入使得军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提高战斗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能武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也为未来战争的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它不仅为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还改进了通信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和智能武器的性能,提升了军队的作战效能。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
2 .2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20 多年来, 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军事电子信 息系统研制中的应用已有了飞速的发展: ( 1)从单项装备的仿真发展到对整个军事 电子信息系统的仿真; (2)从单一功能仿真发展到多功能综合仿
真;
(3)从传统仿真发展到多媒体仿真、并行 仿真、分布式交互仿真、先进分布式仿真和
智能仿真 ,
( 4 ) 从某一阶段应用发展到全过程的式
(1)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
其特点是系统由严格的数学模型、图形方式 或计算机程序来表示。无需采用实际系统的 任何部件, 是个纯软件系统, 但由于人的决策 过程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应用数学或计 算机程序难以成功地仿真这一环节, 故有其局 限性。目前不少人试图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 来改善这一环节的仿真质量, 但迄今尚未成 熟。该仿真模式抽象程度最高, 仿真费用最 省, 所花时间最短, 做各种变量控制试验亦最 简便‘但其致命弱点是仿真结果可信度较差。 (2)系统原型(System Prototypes), 这是 一种物理仿真 式 , 特点是全部采用实际系统
2. 3 现代建模与仿真系统的全寿命周期 现代建模与仿真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已成 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从研制到装备不可缺少 2 军事电 子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 发 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 全寿命周期通常包含如下 7 个阶段:(1)可行性 展 论证;(2)方案论证; (3)工程设计和试制;(4)飞 2. 1 在国际军 事中的 发展 行试验; (5)鉴定和定型; (6)批量生产; (7)部署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军事需求密切 相关。从40 年代的火炮仿真, 年代的飞行 使用。前 5 个阶段都属于研制性仿真。迄今 50 器仿真, 年代的导弹仿真, 年代各种武器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仿真已从研制性仿真发展 60 70 研制性仿真仍然 系统装备的仿真, 直至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作战 至全寿命周期仿真。当然, 仿真及综合性防御系统的性能仿真, 充分说明 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全寿命周期是 了军事需求对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推动作用。 指从研究确定战术技术指标开始直至装备部 80 年代国外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 队使用的全过程 。 的建模与仿真工作开发得十分广泛和深入, 既 子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技术 有方法论的研究, 又有实战的仿真。 年代以 3 军事电 90 来,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分布式交互仿真(DIS)的 难点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模与仿真技 发展。DIS 是在飞行仿真器网络(SIMNET )技 渐发展成为独立于理论研究、实验与 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通信网络为基 术已日 础, 又包含多个武器平台及各种虚拟作战环境 试验研究的一种基本科学活动。假若没有建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发 的交互作用。美国是发展DIS 最早的国家, 目 模与仿真技术的支持, 前技术水平及应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展便不会像现在这样迅速。尤其是经过在海 证实了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仿 先进分布式仿真(ADS)是美国目 前正在发展之 湾战争中的应用, 证明了建模与仿真技术给 中的DIS 更高级阶段, 它是实现建模与仿真之 真试验的重要作用, 间及其与C41之间的互操作性, 以及支撑建模 制定与修改作战方案带来明显卓著的效果, 使 与仿真组件的重用。 引入高层体系结构(HLA) 美国军方在战后对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愈 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增强对 旨在使所建立的体系结构可将 ADS 扩展至国 加重视, 防部各个部门内。HLA 技术是建模与仿真的 建模与仿真技术发展的领导、协调与管理, 并且 发展方向, 它将大大推动仿真向高度集成化、 将建模与仿真作为七大技术推动力之一, 要求在原有基础上, 建立更为先进、高效和 标准化、 规范化、 一体化、自 动化和智能化方 向发展。 它最终取代DIS并进而发展成为解决 高度一体化的建模与仿真设施。但军事电子 C4I 互操作性关键问题的国际性标准。目 前, 信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存在着如下技术难点 :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 体系与体系对抗” ( 1)未来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仿真面临的主 的需求牵引下, 建模与仿真技术正向体系对抗 要技术难点是对复杂的指挥控制系统(尤其是 的方向发展。建模与仿真的最新技术成果往 动态作战管理系统)的理解和建模十分困难。 (2) 由于指挥控制过程中有许多具有智慧 往被率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军事需求促进系 故开发决策者模型并 统仿真向更高、更全面的方向发展。2 1 世纪 和主动性的人参与决策, 军事科技的发展更为依赖于建模与仿真技术。 非易事。 (3)仿真模型的确认。虽然仿真建模的校 同时亦必将对建模与仿真技术提出日 趋增高 核、验证与确认(Ver ificat ion , Validat ion 的要 求 。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关键应用与优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关键应用与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军事装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随着现代军事作战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关键应用和优势。
在军事装备中,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
现代战争中,作战指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军队内部的快速通信和指挥控制,提高指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电子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安全的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指挥系统的联络,使指挥员能够实时掌握战场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兵力和实施作战计划。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也涵盖了战场感知和侦察系统。
战场感知是现代作战的基础,只有准确了解敌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军事装备能够通过雷达、卫星等手段实时获取战场信息,便于指挥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电子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视器等装置,实现对敌方装备和行动的监测,提供关键的战场情报。
第三,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另一个关键应用是武器系统的研发和控制。
现代军事装备中的武器系统越来越依赖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
例如,飞机、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精确制导需要依靠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武器系统的命中精度和打击力度,提供更可靠的作战效果。
电子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武器系统的远程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风险,提高作战的安全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关键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优势。
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处理,提高战场信息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电子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化的系统架构实现装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作战的整体协同能力。
再次,电子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智能化的装备控制和管理,减少人力投入,提高作战效能。
然而,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安全风险。
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性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故障的影响。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第一章电子信息技术的军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军事作战需要高度的智能化、精确化和快速响应能力,而电子信息技术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章将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背景。
第二章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军事指挥系统是军队管理和指挥作战的重要工具。
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输、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军事指挥系统提供了高度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章将详细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章电子信息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军事通信是保障部队指挥、控制和联络的基础,也是军事行动中的重要环节。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使得通信更加快速、安全和灵活。
本章将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第四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情报侦察系统中的应用情报侦察是军队获取敌情、掌握战场信息的重要手段。
电子信息技术在情报侦察系统中的应用,提高了情报侦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章将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情报侦察系统中的应用。
第五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无人系统中的应用无人系统已经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力量。
电子信息技术在无人系统中的应用,使得无人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化、自主性和作战能力。
本章将详细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无人系统中的应用。
第六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系统中的应用武器装备是军事实力的重要体现。
电子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系统中的应用,使得武器装备具备更高的精确度、杀伤力和自卫能力。
本章将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系统中的应用。
第七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战争模拟系统中的应用战争模拟系统是军事决策和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
电子信息技术在战争模拟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准确的战场模拟和决策支持。
本章将详细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战争模拟系统中的应用。
第八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化武器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化武器系统是未来军事发展的重要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化武器系统中的应用,使得武器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和智能作战能力。
复杂战争系统建模与仿真需求及ABMS方法
李 雄 高世峰 崔巅博 董志明
( 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指挥与管理系, 北京 100072)
摘 要: 复杂战争系统与一般的物理系统相比, 建模与仿真条件、要求与过程有 着明显差异 。在论述战 争系统及其 复杂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复杂战争系统一般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重点分析研究了基于 A gent的建模与 仿真 ( ABM S) 方法。将 ABM S方法应用于信息化战场多传感器仿 真演示, 验证了其 对复杂 战争系统 建模与 仿真的 可行性与有效性。
第二类方法是行为级方法, 体现归纳推理方 法或反还原论方法的实质。它不考虑作 为复杂系 统的战争系统与一般的物理系统之间运 行机制的 相似性, 而把仿真目标 定位在行为一级, 根据仿真 实验观测 数 据构 建 复杂 战 争系 统的 同 态 模型 框 架, 研究复杂战争系统 的发展动向, 其建 模与仿真
3 用于复杂战争系统的 ABM S (Agent basedM odeling and Sim ulation)方法
3. 1 由对象过渡到 Agent Agent和多 Agent系统技术是 近年来得到飞速
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项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 [ 3- 8] 。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多 Agen t系统的构模方法,
图 2 复杂战争系统概念模型
归纳起来, 包含指挥员、操纵各种武器的士兵、
各种保障人员的战争系统, 体现了以下 4个点特征。 1)非线性 ( Non linearity )。作战双方的态势包
含大量的非线性交互行为。比如, 指挥控制中的反 馈、作战指挥决策过程和作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 素; 参与兵力的整体作战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单个参 战单位的作战能力之线性和。
尽管这些对复杂战争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各 有差别, 但从本质来看, 基本上仍属于 2大类 [ 2] 。
2017年GJB国军标大全
2017年GJB国军标大全为满足各军工单位对于标准查询的需要,继整理了2018年最新的国军标大全后,301所旗下融融网又整理了这份2017年的国军标标准题录,希望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gjb 9001c-2017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 8955-2017 航空装备修理技术规范编制要求gjb 8905-2017 军队通用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性测评要求gjb 8899-2017 装备目标特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8896-2017 地球表面空间网格与编码gjb 8893.4-2017 军用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库内大气自然环境试验gjb 8893.3-2017 军用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棚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gjb 8893.2-2017军用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户外大气自然环境试验gjb 8893.1-2017 军用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jb/z 185-2017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需求开发指南gjb 8921-2017 舱外航天服医学要求与评价方法gjb 8890-2017 舰艇封存防锈油规范gjb 6494.7-2017 后勤信息分类与代码第7部分:军队财务类gjb 5313a-2017 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gjb 4996a-2017 载人航天器与发射场系统接口要求gjb 4009a-2017 航天员系统与空间应用系统接口要求gjb 3914a-2017 电子对抗装备随机备件概算gjb 3830a-2017 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处理与格式要求gjb 3273a-2017武器装备研制项目技术审查gjb 2742a-2017 工作说明编写要求gjb 1419a-2017 军用计算机软件摘要gjb 500b-2017 飞机用透明材料和透明件术语GJB8887-2017海洋磁力图编绘规范GJB6494.8-2017后勤信息分类与代码第8部分:军需勤务类GJB8893.5-2017军用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表层海水自然环境试验GJB8897-2017军用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要求与方法GJB6494.9-2017后勤信息分类与代码第9部分:物资采购与进口类GJB8893.6-2017军用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方法第6部分:海水长尺自然环境试验GJB8894.2-2017自然环境因素测定方法第2部分:海水环境因素GJB8919.2-2017军事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通用要求第2部分:通信系统GJB8919.1-2017军事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通用要求第1部分:总则GJB8917-2017长波授时技术要求GJB8916-2017军用标准时间术语GJB8901-2017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术语GJB8918-2017航空无线电导航装备电磁频谱参数限值和测量方法GJB8913-2017军用地面测高雷达规范GJB6494.10-2017后勤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0部分:油料勤务类GJB/Z184-2017军事数据质量评价指南GJB2602A-2017空间太阳电池阵通用规范GJB2438B-2017混合集成电路通用规范GJB1090A-2017国防科技文献数据库著录格式GJB8895-2017装备测试性试验与评价GJB6494.11-2017后勤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1部分:军交运输勤务类GJB8894.1-2017自然环境因素测定方法第1部分:大气环境因素GJB8891-2017民用半挂汽车列车运输履带式军事装备匹配技术要求gjb 8897-2017军用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要求与方法gjb 8895-2017装备测试性试验与评价gjb 8894.2-2017自然环境因素测定方法第2部分:海水环境因素gjb 8983-2017军用核材料实物盘存导则gjb 8980-2017天幕靶规范gjb 8978-2017地地导弹试验区域规划及勘察要求gjb 8977-2017星箭对接试验方法gjb 8971.2-2017载人航天应急救生地面控制规程第2部分:上升段逃逸安控gjb 8971.1-2017载人航天应急救生地面控制规程第1部分:待发段gjb 8963-2017军用飞机报废要求gjb 8962-2017飞行人员多人救生船规范gjb 8952-2017军用飞机地勤换装培训教材编制要求gjb 8948-2017水面舰艇复合防护装甲规范gjb 8946-2017自主布雷系统定型试验规程gjb 8935.1-2017多用途导弹武器系统定型试验规程第1部分:箱装导弹gjb 8929-2017单兵综合作战系统部队试验规程gjb 8919.3-2017军事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通用要求第3部分:指挥控制系统gjb 8909-2017信息对抗装备系统划分及编码gjb 8907-2017气象装备技术保障车通用规范gjb 7788.4-2017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组网第4部分:管理与控制要求gjb 6850.230-2017水面舰船系泊和航行试验规程第230部分:红外辐射场试验gjb 6850.229-2017水面舰船系泊和航行试验规程第229部分:动力定位系统试验gjb 5082a-2017战术无线通信系统软件通信体系结构gjb 2239a-2017地地弹道式战术导弹飞行试验规程gjb 1821a-2017潜艇核动力装置术语gjb 1143a-2017无线电频谱特性的测量gjb 1028a-2017航天器坐标系gjb 730b-2017舰船燃气轮机通用规范gjb 186a-2017对空情报雷达部队试验规程gjb 8557-2016化学战剂染毒人员的洗消程序和技术要求gjb 8556.7-2016化学战剂中毒诊断与救治原则第7部分:刺激性毒剂gjb 8556.6-2016化学战剂中毒诊断与救治原则第6部分:窒息性毒剂gjb 8556.5-2016化学战剂中毒诊断与救治原则第5部分:全身中毒性毒剂gjb 8556.4-2016化学战剂中毒诊断与救治原则第4部分:失能性毒剂gjb 8556.3-2016化学战剂中毒诊断与救治原则第3部分:縻烂性毒剂gjb 8556.2-2016化学战剂中毒诊断与救治原则第2部分:神经性毒剂gjb 8556.1-2016化学战剂中毒诊断与救治原则第1部分:总则gjb 8555-2016高原部队人员用氧标准gjb 8296-2015潜艇长江拖带运输捆绑加固技术要求gjb 8295-2015野战输油管线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规程gjb 8235-2015军队加油卡规范gjb 8226-2015后勤保障数据模型编制规则gjb 4312a-2015二炮专用后勤装备质量分级和转级、退役与报废技术条件gjb 3124a-2015军队卫生害虫综合预防控制技术规范gjb 2563a-2015军队鼠害综合预防控制技术规范gjb 1918a-2015托盘单元货载gjb 1636a-2016军队营养调查与评价方法gjb 1443a-2015军品包装、装卸、运输、贮存的质量管理要求gjb 1368a-2015核弹头贮存库房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gjb 1350.4a-2015陆空军船艇术语第4部分:技术保障gjb 1350.3a-2015陆空军船艇术语第3部分:训练与使用gjb 1350.2a-2015陆空军船艇术语第2部分:船艇管理gjb 1350.1a-2015陆空军船艇术语第1部分:船艇及其设备gjb 1108.5-2015军用汽车油料鉴定试验规程第5部分:发动机冷却液gjb 1108.4a-2015军用汽车油料鉴定试验规程第4部分:制动液gjb 1108.3a-2015军用汽车油料鉴定试验规程第3部分:润滑脂gjb 1108.2a-2015军用汽车油料鉴定试验规程第2部分:齿轮油gjb 1108.1a-2015军用汽车油料鉴定试验规程第1部分:发动机润滑油gjb 823b-2016军人营养素供给量gjb 1448b-2017舰船电子对抗设备通用规范gjb 3684a-2017激光侦察告警设备通用规范gjb 5463a-2017通信与指控装备随机文件编制和配发要求gjb 8908-2017车载式机动指挥所上装设备集成通用要求gjb 4122a-2015军用食品包装贮运要求gjb 8293-2015军用炊事机械器材通用技术要求gjb 8294-2015军用服装产品规范指南gjb 8886-2017军用导航图图式gjb 8884-2017军用气象水文术语和符号gjb 902b-2017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gjb 8885-2017军用空间天气术语和符号gjb 8883-2017军队文书档案整理技术要求gjb 3868a-2017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定型试验规程gjb 3490a-2017航天器姿控飞轮规范gjb 3033a-2017舰船主汽轮机通用规范gjb 2859a-2017舰船自动操舵仪通用规范gjb 2837a-2017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规范gjb 2538a-2017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瞄准试验方法gjb 2521a-2017卫星通信地面侦察站天线规范gjb/z 177-2015舰艇坐坞船体结构强度计算方法gjb 8810-2015小屏蔽体屏蔽效能测量方法gjb 8774-2015舰船用超高压水射流除锈设备通用规范gjb 8765-2015航天用抗静电、屏蔽化纤编织套管通用规范gjb 8740-2015舰船高压锅炉用gh2984合金无缝管材规范gjb 8660-2015装甲材料防护系数测定方法gjb 8597-2015飞机前缘机动襟翼设计要求gjb 8595.3-2015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测试方法第3部分:总线控制器有效性测试方法gjb 8595.1-2015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测试方法第1部分:远程终端有效性测试方法gjb 8594-2015航空航天用镁合金锻件规范gjb 8593-2015航空用15crmnmova/e钢精密管材规范gjb 8589-2015飞机前起落架防摆设计要求gjb 8986-2017高超声速飞行器术语gjb 8985-2017航天器推进剂贮箱系列型谱gjb 8984-2017航天器发动机系列型谱gjb 8982-2017电子数据销毁通用要求gjb 8979-2017中继卫星系统轨道确定计算方法gjb 8976-2017航天发射场星箭联合操作规程gjb 8975-2017航天发射场大气电场监测要求gjb 8974-2017航天发射场安全设计准则gjb 8970-2017整体爆破类战斗部毁伤效应检验与评估方法gjb 8969-2017整体侵爆类战斗部毁伤效应检验与评估方法gjb 8968-2017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方法gjb 8967-2017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畸变试验方法gjb 8966-2017侵彻子母弹毁伤效应检验与评估方法gjb 8964-2017地地导弹整体侵彻类战斗部通用规范gjb 8961-2017飞行人员单人救生船规范gjb 8960-2017机载预警数字阵列雷达规范gjb 8959-2017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通用规范gjb 8958-2017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通用规范gjb 8954-2017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电连接器规范gjb 8953-2017飞机吊舱环境控制系统通用规范gjb 8949-2017常规潜艇悬停系统规范gjb 8945-2017舰船交流中压电器规范gjb 8935.3-2017多用途导弹武器系统定型试验规程第3部分:导弹运输装填车gjb 8935.2-2017多用途导弹武器系统定型试验规程第2部分:导弹发射车gjb 8934-2017装甲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定gjb 8933-2017航空子母炸弹定型试验规程gjb 8932-2017末敏弹定型试验规程gjb 8931-2017装甲车辆火控系统定型试验规程gjb 8930-2017陆军船艇备品备件和供应品配置要求gjb 8928-2017军用直升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通用规范gjb 8927-2017主战坦克部队试验规程gjb 8926-2017冲击桥部队试验规程gjb 8925-2017远程火箭炮完好性评定方法gjb 8924-2017自行火炮完好性评定方法gjb 8923-2017牵引火炮完好性评定方法gjb 8898-2017光纤陀螺仪通用规范gjb 8892.28-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8部分:风险评估gjb 8892.27-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7部分:效能评估gjb 8892.26-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6部分:经济性评估gjb 8892.25-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5部分:论证仿真gjb 8892.24-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4部分:军内科研条件建设gjb 8892.23-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3部分:装备出口gjb 8892.22-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2部分:装备(技术)引进gjb 8892.21-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1部分:延寿(退役)gjb 8892.20-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0部分:技术革新gjb 8892.19-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9部分:软件gjb 8892.18-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8部分:伪装gjb 8892.17-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7部分:机动性gjb 8892.16-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6部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gjb 8892.15-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5部分:电磁环境适应性gjb 8892.14-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4部分:环境适应性gjb 8892.13-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3部分:安全性gjb 8892.12-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2部分:测试性gjb 8892.11-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1部分:保障性gjb 8892.10-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0部分:维修性gjb 8892.9-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9部分:可靠性gjb 8892.8-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8部分:研制总要求gjb 8892.7-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7部分:研制立项gjb 8892.6-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6部分:装备建设规划计划gjb 8892.5-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5部分:装备体制gjb 8892.4-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4部分:装备发展战略gjb 8892.3-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3部分:质量管理gjb 8892.2-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2部分:术语gjb 8892.1-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第1部分:总则gjb 2476a-2017舰艇多功能标准显控台通用规范gjb 1255a-2017航空供氧面罩规范gjb 2091a-2017机载箔条干扰弹通用规范gjb 2042a-2017卫星电源系统规范。
国外VR技术发展综述
·28 ·
求 。V R 技术将为武器装备确定 需求 、设计 、制作样机 、批量生 产 , 为部队的模拟训练 、战备 , 为制定合成作战条令和应急作战 计划 , 为战后评估及战史分析等 几乎全部军事活动提供一种一体 化的作战环境 。这将有助于从虚 拟武器及战场顺利地过渡到真实 武器与战场 , V R 技术对各种军 事活动的影响将是极为深远的 , 有着极为广泛的军事应用前景 。
音与模式识别技术 、人机接口技 术 、软件工程 、网络技术和人工 智能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集成之 结晶 。其逼真性和实时交互性为 系统仿真技术提供有力的支撑 。 它同时具有沉浸性 (immersion) 、 交 互 性 ( interaction ) 和 构 想 性 (imagination) , 使人们能沉浸其 中 , 超越其上 , 出入自然 , 形成 具有交互效能多维化的信息环 境 。总之 , V R 是一种表现形态 生动灵活的技术 , 心理学 、生理 学及认知学是 V R 技术的物理学 基础 。V R 是信息科学领域中的 新兴技术 , 它具有广泛深入研究 的内涵和宽阔的应用前景 , 目前
飞航导弹 2002 年第 1 期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构 较为标准而规范的高层模拟教学 方式 。所谓研讨式对抗模拟 , 是 指将圆桌会议式的研讨与计算机 模拟相结合 , 进行大规模的对抗 模拟 , 通 过 研 讨 来 形 成 作 战 设 想 、解决未来战争诸种问题 。这 属于一种开放式对抗模拟 , 为参 与者提供一种研究与分析现代战 争问题的场所 。它按照一种结构 化的 、经过训练且机动灵活的方 式 , 将诸方面军事专家的知识及 观点结合在一起 , 及时地处理实 战中出 现 的 问 题 。研 讨 中 将 试 验 、仿真及军事情报分析之结果 作为分析研讨的对象 , 亦可借助 计算机进行更为详实的模拟后再 作进一步的研讨 。模拟仿真过程 中 , 参与研讨的人员扮演着一系 列的 局 中 人 , 并 代 表 其 进 行 决 策 , 决策的后果由局中人以对阵 式的研讨来判定 。处理复杂问题 的对 策 式 研 讨 , 是 一 种 连 续 推 演 、重复推演的反复过程 , 有时 甚至需进行数月 。需要的话 , 在 研讨过程中 , 可将技术与作战战 术诸问题一并提交给相应的军事 专家进行单独解决 , 随后将解决 的结果再反馈到后期的研讨中 。 1. 2 军事训练
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研究及应用
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研究及应用一、引言军事仿真模拟技术是现代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中的军事行动过程进行模拟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手段。
二、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简介1. 概念军事仿真模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演练等手段,对现实中的军事行动过程进行模拟,以检验各种作战方案的优劣性,研究作战战术、指挥流程和成果预测等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法。
2. 分类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军事仿真模拟技术可以分为陆军作战仿真、海军作战仿真、空军作战仿真、炮兵作战仿真、战略、战役、战斗仿真等多个方向。
3. 作用军事仿真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检验各种作战方案的优劣性,研究作战战术、指挥流程和成果预测等问题,能够提高作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
三、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的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研究都处于不断深入的状态,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1. 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为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军事仿真模拟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模型,数据库技术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高军事仿真模拟的精度和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仿真模拟更加智能化、自主化,提高仿真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军事仿真模拟技术应用案例1. 航空作战仿真航空作战仿真是军事仿真模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对现实中的空战行动过程进行模拟,可以有效地检验各种作战方案的优劣性,研究作战战术、指挥流程和成果预测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空中力量的运用和作战效果。
2. 船舶仿真船舶仿真是在实际建造和试验之前对船舶在不同水域、不同情况下进行各种模拟试验的过程。
通过船舶仿真技术可以评估各种方案的在实际运行情况下的效果,并且在设计中可以优化船舶性能。
武器装备信息化技术浅谈
武器装备信息化技术浅谈摘要】军队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武器装备信息化占主导地位。
他不仅涉及军队信息化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军队信息化的各个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器装备信息化以及信息装备武器化的内涵,重点分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空间即信息化战场的具体工作平台,最后对未来的发展做了总结展望。
【关键词】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装备武器化;信息化战场一、武器装备信息化与信息装备武器化的内涵武器装备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改造现有武器装备和发展新型武器装备的过程。
其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即对现有武器装备加装信息技术装置或将其与信息系统相连接,受信息系统控制,使其具有原先不曾有的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和对抗等功能,从而使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作战效能得到成倍的提高。
二是研制、生产、装备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
三是对部队武器装备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武器逐步占据主战武器的主体地位,使预警探测、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战场管理等领域的信息采集、融合、处理、传输、显示实现联网化、自动化和实时化。
信息装备武器化,是指在战争形态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在战争中地位作用的不断提高,信息装备系统直接应用于作战,因而成为具有“破坏力”特性的武器。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信息装备系统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武器”,成为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二、信息技术是体系产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中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信息力大幅提高,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中,信息化程度高的武器装备在体系中的作用和比重不断提高,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成为体系的核心。
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不再单纯追求物质、能量的最佳组合,而是追求物质、能量、信息的有机融合,通过充分运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快速准确地操纵和控制物质和能量的运用。
一种面向领域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建模方法
建模语 言 , 具有 领 域针 对 性. ML是 一种 描 述模 不 U 型的标准语 言 , 渗透 了很多方 法论 的基 本概念 , 虽然 但 U ML并不是一种 方法学 , 没有在标 准 中给出完整
的方 法指南 . 以使用 U L对某个 特定 领域 进行建 所 M 模 , 者既要 能够 熟 练进 行 U 建模 ML建 模 , 又要具 备
to fDSM o t e mii r l cr n c if r to y t m.A r cia x mp ewa r s n e o s w h s g f in o t h l a y ee to i n o ma in s se t p a tc le a l sp e e t d t ho te u a e o
方法.
关键词 : 特定 领域建模 ; 领域 专用语 言; 统一建模语 言
中 图 分 类号 : P 1 . T 3 1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63~ 8 7 2 1 )3—07 0 17 4 0 (0 0 0 2 8— 4
Do a n— re e o lng m eho fm iia y ee to c m i o intd m dei t d o lt r lc r ni
i o m a i n s se nf r to y t m
Z a g Yi g,W a g Z i u hn n n h x e,Ch n L ,Li a mi g e i u Xio n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需求模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需求模型作者:王聪, 王智学, WANG Cong, WANG Zhi-xue作者单位:王聪,WANG Cong(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 王智学,WANG Zhi-xue(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07)刊名: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9(4)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8条)1.王聪;王智学;江光杰一种可用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业务描述语言[期刊论文]-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2.WANG Zhi-xue Business domain modeling,the first stage of business oriented integration 19993.陈洪辉;罗雪山C4ISR系统需求模型[期刊论文]-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6(31)4.McDAVID D W A standard for business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外文期刊] 1999(01)5.YOUNGS R;REDMOND-PYLE D;SPASS P A standard for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外文期刊] 1999(01)6.RUMBAUGH J;JACOBSON I;BOOCH G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19997.C4ISR Architecture Working Group C4ISR architecture famework version 2.0 19978.DoD Architechture Framework Working Group DoD architechture framework version1.0 2003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1.张雪松.杨学良军用电子信息系统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2002,19(4)2.吴德伟.戚君宜.WU De-wei.QI Jun-yi基于信息论方法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期刊论文]-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6,20(1)3.谢孔树.赵国荣.蒋潇睿.XIE Kong-shu.ZHAO Guo-rong.JIANG Xiao-rui海战场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数据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11)4.王向峰.吴浩.王积鹏基于熵权的电子信息系统可信性多层次综合评估法[期刊论文]-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06(4)5.赵弘.蒋晓原.ZHAO Hong.JIANG Xiao-yuan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需求工程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6,20(4)6.陈彦君.李启元.包磊.CHEN YANJUN.LI QIYUAN.BAO LEI海战场时空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7)引证文献(1条)1.周万幸军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综述[期刊论文]-现代雷达 2010(7)本文链接:/Periodical_jfjlgdxxb200804005.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摘要:仿真是一种模仿行为。
建模与仿真就是利用模型进行的一种试验。
所谓模型就是对实际系统的一种抽象的、本质的描述。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是以控制理论、相似原理、数模与计算技术、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相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多种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借助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的一门新兴多学科综合性技术。
是用来研究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先期开发工作及系统的检验与评估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特点是它属于一种可控制的、无破坏性的、耗费极小的并允许多次重复的试验手段。
建模与仿真技术可极为有效而经济地用于科研、设计、训练及系统的试验。
它以其高效、优质及低廉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能力。
它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的综合集成方法,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战略技术。
它渗透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制、应用及训练等各个阶段。
建模是指利用物理的或数字的方法对需要仿真的实际系统进行描述获得近似的数学模型。
这是进行数字仿真或半实物仿真必不可少的步骤。
建模是仿真的基础,亦是仿真的结果,研究新型建模仿真方法是其首要任务。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是用于研究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攻击特定目标的有效性、反应时间;研究指挥员的决策预案、优化操作程序;研究作战软件,并对多目标攻击状况下多武器平台协同作战进行决策方案的分析。
数据库技术、综合环境表征技术、联网技术、软件工程、人的行为描述、仪器设备、图形功能描述及计算机硬件等关键技术领域是建模与仿真的基础。
[相关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分布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目录(一)技术难点 (3)(二)国外概况 (3)(四)一个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全寿命周期通常包含的几个阶段 (4)(五)影响 (5)(六)参考文献 (7)一、技术难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存在着如下技术难点:(1)、未来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仿真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对复杂的指挥控制系统(尤其是动态作战管理系统)的理解和建模十分困难。
(2)、由于指挥控制过程中有许多具有智慧和主动性的人参与决策,故开发决策者模型并非易事。
(3)、仿真模型的确认。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结构的可重组性及应用的不确定性,使得仿真模型的正确验证成为一大技术难点。
由于仿真模型确认的理论和方法迄今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仍有可能出现不同仿真模型都能得到确认的情况。
故改进仿真模型的确认方法使之更趋于定量化,仍是系统仿真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
(4)、最为突出的技术难点是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性能和作战效能仿真及仿真结果验证的逼真度和可信度问题,目前几乎尚未有程序或工具来评估其逼真度和可信度。
如何引入新颖思想和方法,既要考虑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各项性能的影响,又能结合系统的作战使命且简化繁杂的战争模拟,这是众多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部门正在从事的热门课题。
二、国外概况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军事需求密切相关。
从40年代的火炮仿真,50年代的飞行器仿真,60年代的导弹仿真,70年代各种武器系统装备的仿真,直至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作战仿真及综合性防御系统的性能仿真,充分说明了军事需求对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推动作用。
80年代国外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的建模与仿真工作开发得十分广泛和深入,既有方法论的研究,又有实战的仿真。
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分布式交互仿真(DIS)的发展。
DIS是在飞行仿真器网络(SIMNET)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通信网络为基础,又包含多个武器平台及各种虚拟作战环境的交互作用。
美国是发展DIS最早的国家,目前技术水平及应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先进分布式仿真(ADS)是美国目前正在发展之中的DIS更高级阶段,它是实现建模与仿真之间及其与C4I之间的互操作性,以及支撑建模与仿真组件的重用。
引入高层体系结构(HLA)旨在使所建立的体系结构可将ADS扩展至国防部各个部门内。
HLA技术是建模与仿真的发展方向,它将大大推动仿真向高度集成化、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它最终取代DIS并进而发展成为解决C4I互操作性关键问题的国际性标准。
目前,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体系与体系对抗"的需求牵引下,建模与仿真技术正向体系对抗的方向发展。
建模与仿真之最新技术成果往往被率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军事需求促进系统仿真向更高、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21世纪军事科技的发展更为依赖于建模与仿真技术。
同时亦必将对建模与仿真技术提出日趋增高的要求。
三、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仿真的3种模式(1)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其特点是系统由严格的数学模型、图形方式或计算机程序来表示。
无需采用实际系统的任何部件,是个纯软件系统,但由于人的决策过程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用数学或计算机程序难以成功地仿真这一环节,故有其局限性。
目前不少人试图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改善这一环节的仿真质量,但迄今尚未成熟。
该仿真模式抽象程度最高,仿真费用最省,所花时间最短,做各种变量控制试验亦最简便。
但其致命弱点是仿真结果可信度较差。
(2)系统原型(System Prototypes),这是一种物理仿真方式,特点是全部采用实际系统的分系统或部件,仅删掉其中一些次要部分或无需进一步做研究试验的部分。
由于主要与次要仅相对而言,故系统原型可随意接近最终的系统配置。
该仿真模式恰好相反,由于它与实际系统最接近,仿真结果最可信,但费用高,所花时间长,做变量控制试验不太方便。
(3)系统试验床(System Test Beds ),又称半实物仿真。
该仿真模式仅采用部分与实际系统相同或相近的实物,其他部分则采用计算机仿真方式。
为系统演示、操作方式试验及作战效能仿真服务的系统试验床,通常将实际的指挥控制设备用于仿真系统中,而将战场环境(包括威胁环境)、指挥系统及通信系统等部分用计算机程序来模仿。
半实物仿真模式正处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兼有两者的优点,是一种应用颇为广泛的仿真模式。
20多年来,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研制中的应用已有了飞速的发展,从单项装备的仿真发展到对整个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仿真;从单一功能仿真发展到多功能综合仿真;从传统仿真发展到多媒体仿真、并行仿真、分布式交互仿真、先进分布式仿真和智能仿真;从某一阶段应用发展到全过程的应用。
现代建模与仿真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已成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从研制到装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一个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全寿命周期通常包含的几个阶段(1)可行性论证;(2)方案论证;(3)工程设计和试制;(4)飞行试验;(5)鉴定和定型;(6)批量生产;(7)部署使用。
前5个阶段都属于研制性仿真。
迄今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仿真已从研制性仿真发展至全寿命周期仿真。
当然,研制性仿真仍然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全寿命周期是指从研究确定战术技术指标开始直至装备部队使用的全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模与仿真技术已日渐发展成为独立于理论研究、实验与试验研究的一种基本科学活动。
假若没有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支持,各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便不会像当今这样迅速。
尤其是经过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证实了仿真试验的重要作用,证明建模与仿真技术给制定与修改作战方案带来明显卓著的效果,使美国军方在战后对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愈加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对建模与仿真技术发展的领导、协调与管理,将建模与仿真作为七大技术推动力之一,且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更为先进、高效和高度一体化的建模与仿真设施。
近10年来,建模与仿真技术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国防部一直将建模与仿真技术作为"国防关键技术计划"的重点项目,尤其是经海湾战争实战验证后,更增强了对该方面的组织领导,1992年不仅颁布了"国防建模及仿真倡议",批准了"建模与仿真管理计划",新组建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办公室",还提出了新的建模与仿真的投资战略。
1992年7月,美国国防部颁布的"国防科学技术战略"将综合仿真环境列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七大需求之一。
建模与仿真技术亦是1994财年美国国防部预研工作的七大重点之一。
1995年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国防建模与仿真总计划(MSMP)制订出一系列的目标。
在1997财年国防技术规划中,建模与仿真被列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与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一项技术。
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正以综合仿真环境作为发展重点,建造多种复杂的、大型的建模与仿真试验设施,并将其组成建模与仿真试验网。
最终将会出现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模拟战场",可用于仿真任一时间任一地点的各种类型的作战。
五、影响建模与仿真技术属于国防高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迄今已成为开发研制大型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复杂武器装备的重要工具。
它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手段正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模与仿真技术也是一种面向21世纪重要的军民两用技术,有着宽阔的发展前景。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研制,属于一项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多个系统,每一系统又包含若干层次;它涉及众多的专业技术领域,而有些领域又属于首次工程应用。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技术分析?如何对分析结果进行确认?通常的办法是通过实物试验。
但实物试验不仅周期长、费用高,而且有些内容是实物试验难以实现的。
如某些总体性能指标具有统计性,少数几次试验给出的结果其置信度较低。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1. 建模与仿真可有效地确定武器系统的作战空域,实现省弹、省钱和省时根据国外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爱国者、罗兰特及尾剌型地空导弹研制过程中的情况统计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由于采用建模与仿真技术,使靶试实弹数减少了30~60%;研制费用节省了10~40%;研制周期缩短了30~40%,其效益颇高。
此外,还可弥补靶场试验的局限性,减少技术途径的风险与失误。
2. 建模与仿真能为技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由于拥有充分而可信的仿真信息,从而减少了盲目性和不确定因素,使决策正确、合理、及时并有依据,因此建造一个贯穿于系统研究、生产和部署的,能为各阶段决策服务的建模与仿真系统是必需的。
3. 建模与仿真具有颇高的经济效益从管理上看仿真的根本效益可节省资源,从技术上讲可加深对所研制的系统的理解并充分发挥系统的有效性。
据美国陆军估计,由于从方案论证开始到使用维护,几乎全部研制生产过程都在综合性仿真环境中进行仿真,可使改进型M-1坦克的作战试验由原先采用实体试验需用24个月、4000万美元,减至3个月、64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