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湖”洪泽,大湖古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湖”洪泽,大湖古堰

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濒临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为全国唯一以湖泊命名的县城。全县面积1289.0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就达733.05平方公里,超过总面积一半。境内风景秀丽,人文遗存丰富,全县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硕,风景优美,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县境处于我国江南地区与中西部之间承上启下地段,城区依旁浩瀚的洪泽湖,既有江南的水乡风情,又有大湖的浩荡气势。

在旅游开发上,需要的是将壮丽的湖山地貌,与地域文化融会贯通,才能为一方经济开发做出贡献。因此,本策划的主轴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文化的积淀精炼,与洪泽湖人文传承及地理特色相互交融与升华的结晶,努力做成一个与杭州西湖旅游并驾齐驱、且各具特色的我国二大湖泊旅游地品牌,西湖与洪泽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有着比西湖更具魅力的地方,如果将西湖比之“小家碧玉式”的娟秀雕琢,那么,洪泽湖则体现了“大家闺秀式”的浩荡气势。

“悬湖”洪泽

洪泽湖,古名破釜塘,隋大元六年(616),炀帝南巡,时值大旱,水浅河枯,舟行艰难。御舟至破釜塘时,天降大雨,塘湖漫溢,水涨船高,迎风破浪。帝大喜,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惊动天地,遂更名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

洪泽县陆地多为准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西高东低,逐渐倾斜,河流纵横,沟渠密布。洪泽湖与其它四大湖泊不同,它是一个著名的“悬湖”,湖底高出苏北平原4.8米,水源以淮河为主。淮河自古多水患,洪水泛滥,必殃及洪泽湖。大堤一旦溃决,下游众多城镇,万顷良田,顷刻沦为泽国。可以说,洪泽湖的历史,既是一部人类与大自然的抗争史。同时,也为我们旅游开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空间,此景取名“悬湖洪泽”,作为洪泽旅游口号之一,可以引发游客的悬念感、沧桑感,随之产生“到此一游”的念头。

“大湖古堰”

整座洪泽湖形若一只昂首展翅之天鹅。古堤沿水而筑,蜿蜒67公里,曲折108弯,均玄武岩条石砌成,衬托着湖岸的护堤林,远观,势若一条苍龙横亘水边,景色煞是壮观。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洪泽古堰与都江堰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两大治水工程”。

巍巍长堤,漫漫古堰,不仅保护着下游的城镇良田,而且,拦蓄水源,便利航运、发电、灌溉、养殖等。历代以来,由于黄强淮弱,每遇黄淮异涨,“斗水六泥”灌入洪泽,致

使湖垫日高,湖水日涨,沿湖堤坝越筑越高,形成“高屋建瓴”之势。沿湖大堤,初为土堰,后改为砖堤,自明万历八年(1580)始建石坝,由直立条石墙护面,历经二个朝代,至

乾隆十六年(1751)全线石工才基本告成。现在,石墙有60.01公里,保存完好,远观,“堤堰有建瓴之势,城郡有釜底之形”,蔚成一方奇观。迄今为止,古堰仍是苏北平原的防洪

屏障,维系着扬州、泰州、盐城、淮安等地的3000多万亩

良田和2000多万人生家性命。

因而,此景观取名“大湖古堰”作为洪泽湖旅游的另一句宣传口号。古堰本身在旅游开发中,不做任何变动,只做固坝和修旧如旧工作,供游客参观、缅怀。从而在名称上就体现了大湖气势磅礴的风范,及古堰历史的源远流长。

“泗水怀古”

淮河入洪泽湖的咽喉之处,有两座名山,龟山和老子山。登山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谁能想到,湖水之下却湮没着一座千年古城――泗水,及另一个有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与江西名镇景德镇齐名的千年古镇――洪泽镇。每当天旱水

浅之时,人们仍可在湖水中隐约见到它的断墙残壁,勾起世人无限的感怀与情思,此一题材颇具旅游炒作价值及想象空间。

泗水地处古都洛阳、开封至江南的水路要冲。据《泗水志》载,泗水向有“背枕清口,南带濠梁,中达淮扬,江准险扼,西通宿寿,徐邳要冲,东南之户枢,中原之要会”之称。

泗州城不仅是州郡府治要地,而且,还是历代淮东南军政重镇。城内有儒学书院、甓山书院、泗水书院等,并有“九岗蜿蜒、湿翠春霁、澜阁钟声、一河环带、灵瑞旧照、禹台月明、准水浮烟、浮梁舟影、盱山耸翠、挂剑秋风”等名胜。城内还有众多古迹、庙宇、碑亭等。史载,清康熙十九年(1680),淮河流域淫雨70天,黄淮并涨,河水泛滥,滔天之势,决

开堤坝,冲入城内。水位高出堤顶数尺,灌注如建瓴。泗州城池顷刻沦为水府,百姓葬身鱼腹。“淮水暴涨,坏泗水城郭,公私庐舍凛没无算,官若浮鸥,民皆抱木而逃”。

自此,城毁人亡,泗州从此消失,湮没湖底已达三百余年。千百年来,洪泽湖屡有天灾人祸,斑斑血泪,载于史册,令人感叹不已。

在旅游开发中,拟开发“泗水府古城”,再现当年黄河

流域明清时期城镇的繁华景观,发人深省,也能触动人们对于洪泽湖旅游的几分“神秘感”,对于旅游人气炒作的作用,

不可低估。筑泗水城墙、城门、明清古街、泗州府衙门等,并以古城原有景观命名景点。

此景观可作为洪泽之旅的商业中心,宜取名“泗水怀古”。如可能,此景观放在蒋坝镇,与美食街品牌相互重叠,避免资源重复,分散客源。

“乾隆行宫”

历代以来,江浙富庶,号称“财赋甲天下”,黄淮地处

苏北平原,向有“天下粮仓”之称。而洪泽湖则是漕运钱粮中枢之地,黄淮水患,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央政府的税赋收入,而且,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朝廷的长治久安。因而,引起历代统治者的关注。

清代中期,国力达到顶峰,号称“康乾盛世”。康熙、

乾隆均“六巡江南”,他们除了“艳羡江南,乘兴南游”,“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外,更重要的是“督察湖堤,治理水患”。乾隆从北京“下江南”,沿途建造了30多个行宫,奢侈豪华,耗费国帑。

在旅游开发中,拟重建乾隆行宫,再现清代“盛世浮华”实景,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

具体操作上,拟在湖岸高地筑乾隆行宫,宫前,建清代牌坊一座;前殿,为古衙门式样(以杭州中山公园门面为模式);

中殿为朝政议事殿与寝宫;后面则是御花苑。并将康熙、乾隆及历代河防官员的碑铭、题刻、书籍等(可以是复制品),均置于乾隆行宫廷苑之内,供游客参观缅怀,此景观取名“乾隆行宫”。“铁牛镇水”

乾隆行宫牌坊前,面向洪泽蝴处,移置清代铁牛两尊(可以是仿制品),令游客到此有历史沧桑感、真实感、负重感,此景观取名“铁牛镇水”。

洪泽湖虽古堰高筑,依然涝旱连年,灾祸频传,堤坝屡屡溃决,百姓难以幸免。清康熙四十年(1701),为镇水除灾,河督张鹏翮奏请朝廷,铸造铁牛九尊,分置湖岸各险要地段。铁牛形若真牛,卧地昂首,长1.7米,重达二千公斤。牛肩刻有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昏垫报吾皇。”末署:“康熙辛已午日铸,监造官王国用”字样。而今,九尊铁牛尚存五具,分置高堰湖堤之上,依旧昂首雄立,仰然对空。

“灵瑞塔影”

乾隆行富旁,筑一佛塔,称灵瑞古塔。一般来说,在江湖海岸多灾地带,古人多会置佛塔以镇水患。但是,在《洪泽县志》及相关资料中这方面的记载有限,暂取名“灵瑞塔影”,此塔原在古泗州城的寺院内。洪泽湖环湖地带高地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