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同源学科的发展困境和建设方略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同源学科的发展困境和建设方略作者:陈雯雯胡中锋来源:《高教探索》2024年第02期摘要:同源学科是指具有同一历史发展脉络和理论渊源、相近理论基础和研究领域的两个或多个学科,同源学科的发展存在内涵边缘模糊、研究方向重復和学科资源竞争激烈等问题。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应强化同源学科自我生长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处理好同源学科在资源配置、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关系,构建更加和谐、融合、共生的学科生态系统,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同源学科;生态系统世界一流大学以拥有若干门一流学科为标志,而一流学科的形成却以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为前提。
[1]2017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健全学科生态体系”,这是教育部文件中首次将“双一流”与“学科生态”相联系。
当前正处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科作为高校办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集中体现,许多高校早已采取行动,撤销了部分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不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学科点。
为遏制各大高校盲目跟风、简单化调整学科,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化了学科布局和学科生态的重要性,甚至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列入了高等教育“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些文件的出台无疑给全国撤销学科点的热潮降了“温度”。
过去片面追求学科点规模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过后、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大背景下,高校“双一流”建设经费、各项科研经费大幅缩减,盲目扩张学科点带来的边际效益减少,一些内涵边缘模糊、研究方向重复和学科资源竞争激烈的相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协调、如何共存,逐渐成为了高校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本方案旨在明确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30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1.总体目标:到2025年,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峰。
2.学科发展目标:实现学科布局优化,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
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4.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实施与评估
1.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学科建设任务的有序推进。
2.建立学科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科建设进展进行评估,确保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学科建设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成效。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3)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2.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科学研究
(1)明确科研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双一流”建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发展也受到了“双一流”建设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地方高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一方面,地方高校依托地方政府和经济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推进院校建设和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例如,河北地方高校河北农业大学通过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实现了办学规模、学科水平、师资力量等多项指标的提升。
江西理工大学通过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实现了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破。
此外,地方高校还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提升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二、地方高校面临的问题虽然地方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方高校整体水平与一流高校仍有差距,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也需进一步提升。
其次,一些地方高校面临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压力,而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一些地方高校只能通过降低录取标准等方式扩大招生规模,使得素质下降和过度招生的问题日益突出。
再者,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面临着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和对外交流等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地方高校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推进科学发展。
首先,地方高校要加大“双一流”建设的力度,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地方高校要加强招生质量管理,坚持素质为本,提高录取标准,控制招生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内涵、价值与路径
第19卷第4期2020年12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Vol.19No.4Dec.2020doi:10.3969/j.issn.1671-9891.2020.04.023“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内涵、价值与路径李彦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建筑装饰学*,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78要功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发展、特色化发展78要标识。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从职业教育大国走Z职业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需要确立系统思维,做好加、减、乘、除,树立多元共生的质量观并激发高职院校及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组织创新。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校;高水平专业群;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9891(2020)4-0099-060引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为落实其要求,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要中量高职院校中建设50高水平学校、150高水平专业。
报、审、筛选,共确定56所高职院校为高水平学校,141专业为高水平专业。
读高水平专业,和要,高水平专业建设发展特,提高水平专业设发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内涵、溯源、要素分析高水平专业设高设和叫是高职院校人业,教融合业,高职院校专业设和人改革为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关所,关人和方向和,其和要。
1.1高水平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国家高。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学实、业高建设专业为专业,、术专业学专业合。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作者:张瀚月严飞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3期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培育发展交叉学科已成为建设一流学科,实现高校学科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
从交叉学科与“双一流”关系入手,分析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关键要素,总结归纳出财经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有效路径。
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描述了学校在实施以上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的现状及成效,以期对财经高校交叉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交叉学科;双一流;财经高校;路径一、引言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一个重大特征是学科间交叉融合,该特征为不同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灵感,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家于2015年启动“双一流”建设工作以来,大力支持培育交叉学科,尤其是在前沿学科的交叉领域,鼓励新学科生长点的培育成长。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单独设立交叉科学部,同年“交叉学科”成为我国新的学科门类,在高校交叉学科的培育发展工作已逐步成为实现学科建设内涵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综合类高校积极培育发展交叉学科,主要路径集中在机制创新、平台搭建、资源调配、人才培养等。
较于综合类高校,财经类高校具有優势学科更为突出,学科发展层级不平衡等独特性。
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探索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合理路径,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是财经高校需要深思和慎思的课题。
二、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双一流”建设由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是一流学科建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明显,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给财经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保持传统学科内在活力、建设一流学科团队、培育一流拔尖人才和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然成为财经类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点。
(一)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有利于保持传统学科活力迅猛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向传统学科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包括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融合新的知识体系、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等。
心得体会: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最新)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挥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和主阵地作用”。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驱动X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系统。
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队”,以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为指南,以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为主线,扎实推进中药学学科群建设,通过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以本为本培养一流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学校明确“办精本科教育、办强研究生教育、办优留学生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的目标,坚定落实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指示,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中医思维打造中医药人才“底色”,注重中医人文精神教育和中医思维能力锻炼,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医文化自信、善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中医药人才。
落实医教协同要求,构建“学校规范与医院管理相融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融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融通”的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和“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延伸专业上下游,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中医养生学新专业,新增中医康复学、健康管理学、儿科学、护理学(助产士方向)等专业。
为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新增生物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承担国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按照“学贯中西、国际视野、大师潜质、追求卓越”的要求,通过融通中西的卓越课程体系、顶尖临床实训计划和海外游学计划,培养九年本博一贯制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章喆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7期[摘要] 该文根据教育部指出要“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的精神,针对省属高校工科一流專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三全育人”为引领,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培育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以“闭环”机制为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几方面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电子信息工程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作者简介] 章喆(1990—),女,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145-02 ; ;[收稿日期] 2019-11-13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1]。
“双一流”建设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省属院校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又面临挑战[2]。
省属高校要根据自身教学环境特点,发挥地方特色,加强工科一流专业的建设,主动迎接新时代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挑战,为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的发展培养领军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针对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策略。
一、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工科专业建设体系顶层设计不完善,存在工科不工的现象。
大多数省属高校是综合性的大学,工科专业建设相对比较晚,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传统的培养方案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授课内容多偏于理科知识的传授。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禹常胜张贝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2期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将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双一流”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学科建设,同时学科建设也是高校生存和兴盛的关键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对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双一流学科建设问题及对策学科和学科建设是两个有很大差异的概念,我们需要对两者进行区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高校学科建设活动。
学科是大学发展的基本要素,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近来,在我国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因为在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方案,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为高等教育强国,但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而言,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但却不是高等教育强国。
一、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双一流”的背景推动下,虽然学科建设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所重视的问题,但是,在学科建设领域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学科建设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学科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就是学科规划,科学合理的制定学科规划,是学科建设的必要条件。
学科建设应实事求是,从高校的自身情况出发,根据相关学科发展的大方向,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学科建设成功的经验,来制定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
然而实际上,在很多高校中因为缺乏科学的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只重外延扩大,不重内涵发展的做法普遍存在,例如把申报看的比建设重;把数量看的比质量重;只重视表面现象而忽视内在规律;这样的学科建设发展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它背离了本校的服务面向,从而导致盲目追求新颖的现象。
(二)专款资源配置与学科建设规划脱节专款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实现专款对相应学科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专款资源的配置要和学科建设的规划和学科建设成就息息相关。
值得深思的是现在大多数高校在申报学科建设专款时,并没有多少是关于学科建设规划内容的。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安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安徽高等教育
“双一流”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也是建设高等教育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切入口。
为积极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工作,同时也为我省高教管理者、研究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2017年4月28日至29日,淮北师范大学举办了“安徽高等教育论坛2017年会”。
教育厅厅长李和平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做了专题报告。
国内著名学者、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胡建华教授应邀做主题报告。
校党委书记王磊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校长陈士夫教授主持了论坛报告会。
来自全省22所本科高校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还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安徽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与未来展望”“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选择与探索”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论坛为我省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思路,凝聚了共识,对我省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双一流”建设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相互叠加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双一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通过世界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分析,指出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位次不断上升,我国农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学、数学等学科在世界学科排名中位次较高,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排名靠前。
他通过大量的数据,从十个方面对我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做了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别敦荣教授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015年达3647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超40%,2016年达42.7%,高考录取率2015年达74.3%;但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生源存在不足,就业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然很低,2014年时专科以上就业人员只有16.05%,我国虽然已步入高等教育大国行列,但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努力,高等学府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双一流”建设旨在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人才。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
一、高校分类分层建设的意义高校分类分层建设是将高校根据学科水平、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实力等综合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和归类,以便帮助高校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益。
通过分类分层,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利于合理分工和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格局。
分类分层建设可以激发高校的竞争意识和内在动力,通过评价和比较的过程,让高校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指导。
此外,分类分层建设还有助于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高校分类分层建设的原则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应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公平意味着不分高低贵贱,不评价功利和偏好。
公正意味着评价体系要公正透明、真实可靠。
科学意味着评价指标要有合理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可操作性意味着可以操作使用和实施,符合高校实际和可操作的范围。
分类分层建设的指标来自于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
指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衡量当地和全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高校特色发展的必要性高校特色发展是指高校在特定领域或学科上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优势和风格。
在“双一流”建设中,注重高校特色发展可以推动高校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双一流”背景下国内财经类高校学科布局分析
“双一流”背景下国内财经类高校学科布局分析【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国内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布局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从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调整建议以及发展趋势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现有学科布局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科交叉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包括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等。
文章展望了国内财经类高校学科布局在“双一流”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呼吁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持续探索,不断提升学科实力与竞争力。
通过对国内财经类高校学科布局的深入分析和展望,有助于指导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背景、财经类高校、学科布局、重要性、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建议、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内高校学科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
财经类高校作为培养经济管理和金融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科布局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学科布局,可以提高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在学科建设上重视国际影响力和领先水平,不断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
财经类高校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审视自身的学科布局,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找出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学科综合实力。
本文将对国内财经类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布局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学科布局的重要性、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调整建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学科布局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为财经类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科建设不仅关乎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货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
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特色发展、
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万明;封彦;张振方;乔晓荷
【期刊名称】《教育信息化论坛》
【年(卷),期】2022(6)15
【摘要】国家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将一流专业建设作为本科教育教学建
设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梳理目前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问题导向、顶层设计、解决途径、方法措施、人才培养"的思路,通过实施"三位一体、六计并举、九建齐进"的"三六九工程",以西安工程大学国家一流专业纺织科学与工
程课程为例,着重从一流育人理念、一流教材、一流课程、一流课堂、一流人才培
养模式、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双创"教育、一流质量文化九个方面入手,努
力实现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万明;封彦;张振方;乔晓荷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西安工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讨——基于大理学院药学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考
2.
以创新和特色推动高校英语一流本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大连海洋大学英
语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3.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逻辑与策略——基于对湖南省70所高职院校13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分析4.“双一流”背景下行业划转地方管理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基于H大学的发展实践5.基于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2022年3月第19卷第3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19No.3Mar.2022一、引言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一个重大特征是学科间交叉融合,该特征为不同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灵感,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家于2015年启动“双一流”建设工作以来,大力支持培育交叉学科,尤其是在前沿学科的交叉领域,鼓励新学科生长点的培育成长。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单独设立交叉科学部,同年“交叉学科”成为我国新的学科门类,在高校交叉学科的培育发展工作已逐步成为实现学科建设内涵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综合类高校积极培育发展交叉学科,主要路径集中在机制创新、平台搭建、资源调配、人才培养等。
较于综合类高校,财经类高校具有优势学科更为突出,学科发展层级不平衡等独特性。
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探索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合理路径,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是财经高校需要深思和慎思的课题。
二、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双一流”建设由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是一流学科建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明显,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给财经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保持传统学科内在活力、建设一流学科团队、培育一流拔尖人才和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然成为财经类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点。
(一)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有利于保持传统学科活力迅猛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向传统学科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包括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融合新的知识体系、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等。
面对解决现实重大问题,传统学科需在重大需求导向下寻求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向其他学科借鉴方法和知识,不断汲取营养,持续完善和创新发展既有学科理论体系,才有可能持续保持活力。
“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 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引进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 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总结
在“双一流”和“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学科、专业及课程 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 建设,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积极采取 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等措施,推动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内容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变得越来越 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旨在 为提升地方高校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做出的重大改革决策,旨在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一政策对于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双一流”建设强调学科导向,要求高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科交 叉融合,提升学科实力和水平。其次,“双一流”建设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 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3、课程建设:遵循“新工科”理念,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 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要注 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及时引入新技术、新领域的前沿知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现有师资等方式,提升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 科视野和专业素养。
2、加强课程质量建设。通过选用优秀教材、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加强课程 考核等措施,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的战略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的统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挑战,高校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新工科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对工科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实施“双一流”战略要求高校提升整体实力,优化学科结构。
在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中,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群和优势学科。
通过课程整合与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工科类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需要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深入研究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A.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一批高水平工程师教育培养基地。
这一战略部署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整体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
通过实施“双一流”可以推动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摘要:就地方高校而言,其是组成我国高校的重要部分,在近些年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所以,地方高校必须结合现阶段“双一流”建设背景就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思考,在有关部门提出并鼓励“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抓住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借鉴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理念及建设路径实现成功构建“双一流”大学的目标钱晓田李大伟【摘要】就地方高校而言,其是组成我国高校的重要部分,在近些年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
我国教育部提出必须要重视和加快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观点后“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正式拉开序幕,我国地方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角由此拉响。
但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地方高校的“双一流”发展造成较大影响,进而使其持续建设过程中存在众多突出问题。
所以,地方高校必须结合现阶段“双一流”建设背景就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双一流” 建设背景地方高校发展分析解决对策早在2016年党中央联合国务院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了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其属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举措,为众多正处于迷茫转型阶段的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有关部门提出并鼓励“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抓住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借鉴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理念及建设路径实现成功构建“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一、“双一流”建设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机遇分析我国国务院在2015年年底明确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可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
2017年1月教育部详细介绍了“双一流”大学的遴选流程、条件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等内容,在为地方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提供完善实施路径和实施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
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作者:张聪惠刘冠魏腾展刘礼才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4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统筹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不断夯实建设责任,创新保障举措,持续推进学科内涵发展,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学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学校“双一流”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层分类建设,不断深化学科内涵发展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更是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石。
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对学科建设整体进行谋划,引导学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
学校于2017年出台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了“四梁四柱”学科建设体系,按照四个层次,聘任学科学术带头人,遴选重点学科团队,推进优势学科超越、特色学科振兴、新兴学科跨越、基础学科崛起。
2023年,学校进一步强化分层分类建设思想,更加突出目标导向,按照“珠峰、高峰、高原、高地”四个层次,差异化制定学科目标任务,明确具体任务指标,统筹推进信息学科崛起、基础学科振兴、人文社科繁荣。
与此同时,在深入分析问题短板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学科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选优配强学科学术带头人,打造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集中优质资源,遴选激励26支领军教授团队、拔尖教授团队、强基教授团队开展前沿关键技术研究。
二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强化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与分类培养;探索“学科融合、课程化合、资源聚合、产学结合、中外联合”的本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质量建设年”专项行动,实施“三百计划”,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实施“两高一疆,一河一城”科研计划;深化“研究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开展校企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培育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W大学的学科分类投入 ◆重中之重:全国前2%或ESI千分之一(直接入选国家双
一流) ◆重点突破:全国前10%(获三大奖二等奖以上,可入选
国家双一流) ◆重点培育:全国前25%(可入选省级双一流) ◆重点扶持:全国前50%(可培育省级一流学科)
1.学科·专业·课程
②课程建设 ◆将大学课程定义为学术计划:旨在确定课程的关
键决策点,如果这些决策点得到有效解决,将会 提高学生的学术体验。 ◆任何计划都包含一个完整的行动蓝图:目的、活 动和衡量成功的方法。
1.学科·专业·课程
◆大学课程建设的八个关键点
⒈目的:选择教育目标 ⒉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或主题 ⒊内容顺序:适当地组织内容 ⒋学习者:适应学习者的特征、目标和能力 ⒌教学过程: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 ⒍教学资源:选择学习材料和技术 ⒎评估:评估学生成果以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计划的满意度 ⒏改进:基于经验和评估对计划进行提高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机遇:双一流建设打破身份固化,对部委直属和 省属地方高校一 视同仁,鼓励公平竞争
◆挑战:“马太效应” 与品牌效应;顶尖大学外延 式扩展 (国科大办南京学院、武汉学院,北大、 清华、人大、浙大办分校)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③地方高校的同型比较
◆国外同型大学:美国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系统三个 层次) ◆国内同型大学:广东“双一流”建设(冲、业分类 ◆美国的专业分类:面向职场(描述性的)
◇美国专业分为15个大类105种:商学(13个)、工程学(12 个)、理学(总数25个:数学5、物理5、化学4、生物学5、计 算机科学2、地球物理4)、法学(1个)、教育学(3个)、图 书馆和信息研究(3个)、社会学与人文学科(13个)、健康学 (5个)、医学(4个)、公共事务(6个)、技术(2个)、传 媒(2个)、电影(8个)、艺术(6个)、食品与营养(2个)
等奖13项,二等奖36项(1999年)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④二次评估:世界大学排名情况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⑵地方高校的内涵建设 ①地方高校的界定 ◆内涵:由地方的省级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建
设的高校(公办高校) ◆外延:行业划转高校与地方直属高校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1.学科·专业·课程
⑷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 ◆学科是科学学的概念:知识体系与学术制度 ◆专业是社会学的概念:专门职业与专门学业 ◆课程是教育学的概念:教学科目与学术计划 ◆三者关系:课程来源于学科(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课程组成专业(专业即课程群)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⑴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 ①学科建设两个问题:人的问题与资金问题 ◆人的问题:一个学科要得到发展必须要有知识的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学科建设要素 ◆团队建设 :人的问题 ◆内容建设 :知识基础 ◆评价体系 :制度基础 ◆经费支持 :钱的问题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⑴团队建设 ①团队建设的策略 ◆ 卓越学术团队的特点
◇国内外认可的领军人物 ◇若干活跃的学术骨干 ◇一大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 ◇ 大批国内外优秀生源
1.学科·专业·课程
⑶课程与课程建设 ①大学课程界定 ◆广义的大学课程:一套完成大学学位所需的系列教学
科目(Course)或经验(Program & Major)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教学科目(Course) ◆大学课程的层次性:一堂课(Lesson)、单一科目
(Course)、不同科目的组合(Program & Major)
1.学科·专业·课程
◆中国的专业分类:面向学科(规范性分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专业门类 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 类基本一致,分设13个学科门类。 ◇专业类与专业点: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 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 准》(2009,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设5个门类、62 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五个学科门类:自然科学类(9)、农业科学类(4)、医药科 学类(6)、工程与技术科学类(24)、人文与社会科学类(19)
1.学科·专业·课程
②地方高校的SWOT分析
◆劣势: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项目申请等方面相对弱势,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底子薄、积淀少(全国2000余所省属 高校仅有85所有ESI前1%的学科157个,其中18所21工程 大学拥有48个)
◆优势: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学科专业, 少数大学有很长的办学历史,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力雄厚 (广东、江浙、上海、北京)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⑴“双一流”大学的遴选标准 ①一级学科评估A+学科数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②ESI学科表现(2018年3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学名称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师资队伍问题(数量少、高端师资缺乏) ◇提高科研水平问题(科研产出少、学科平台少) ◇提高教学质量问题(主要是大班授课、很少小班研讨) ◇经费的多样化和稳定性(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科研经费少、
社会集资能力不强)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学校定位:应用型的一流学科大学
◆双一流建设政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应用型转变政策:面向区域重大需求,准确定位、办出特 色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改革链条:确定优先发展学科领域 ◇第一步:确定优先发展学科领域 ◇第二步: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步:校院两级运行机制(体制机制改革)
1.学科·专业·课程
◆中国教育部分科分类:规范性分类(应然状态)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由国务 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分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 学科 ◇ 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 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 学
1.学科·专业·课程
探索者、知识的传播者、学术薪火的承接人
一门学科需要持续不断地补充研究人员以提供新知识;需要不断 地补充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来引导下一代学生;需要学生源源不 断地加入。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资金问题: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从社会获得足够 的资金支持,学科要考虑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需求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学科发展最大 的资助者应该是政府。在国外, 除政府之外, 还有势 力强大的基金会;接受它们的资助必须放弃部分自由。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 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
主要内容
◆学科·专业·课程 ◆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1.学科·专业·课程
⑴ 学科与学科分类 ①学科界定
◆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知识体 系( 科研与学科发展: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知识的 系统化)
◆学科是一种学术制度:以分科研究的制度安排来追求 知识(学科分类:人为建构的,不同国家有差异)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如何建设卓越学术团队? ◆国际化战略: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海外博
士学位获得者、教师的国际流动性、职称晋升的国际评审 )
◆实行PI制:遴选学术大师为PI, 建立以PI为核心配置学
术资源的管理模式( PI为英文”Principal Investigator”,“首席科学家制”或“学术带头人制” )
③东莞理工学院内涵提升的具体策略 ◆建立完善的管理构架
◇明确权责、提高决策效率: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 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构架
◇建立学校董事会:参与学校战略规划,拓展组织外围,提 高学校水平和声誉,实现学校宗旨
◇理顺基层组织关系:激活学术心脏地带,教学院系相对固 定,实行院长负责制;科研机构动态调整,实行PI制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② 建立学科外部评估制度
◆同行评估: 主要了解院系的科研条件、科研活动和科研 成就(同行评估的专家由学术界的一流学者组成,进行为 时一周的实地考察) ◆文献计量评估:对学术机构过去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 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是测量不同院系的科研产出,指标 包括:学术出版物的数量和他引率, 并与国际上相关的学 科 或领域进行同型比较 )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⑶内容建设 ①内容建设的核心是培育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性) ◇学科整体质量衡量的标准(可比性) ◇服务国家创新体系的保证(引领性)
⒉学科建设四个关键点
◆知识创新能力的表征
◇长期稳定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方向 ◇有重大影响的研究项目 ◇有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 ◇有大批高水平论文
ESI 1‰学科数 7 7 5 8 6 4 2 4 2 1
ESI 1%学科数 17 21 17 18 18 17 16 13 18 15
全球排名 107 108 125 128 143 175 223 225 228 301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③服务社会指标 ◆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特别荣誉奖2项,一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②东莞理工学院5大学科群的现状分析 ◆东莞理工学院学科对标 ◇光学工程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
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