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指导
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E、罗盘2、下列关于秦朝统一的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B、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C、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D、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E、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主要标志,错误的是:A、出现了夏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B、商代盛行祭祀活动,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神权思想的结合C、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D、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与奴隶社会的主要标志无关4、题干:以下关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叙述不准确的是:A、《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所著,反映了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特点B、墨家强调“兼爱”、“非攻”,主张限制战争和私有制,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相呼应C、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D、屈原的《楚辞》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对文学领域的影响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A. 五四运动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胜利D. 新中国成立6、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C. 反对外来侵略D. 发展经济7、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贵族权力C、鼓励地方自治D、巩固周王室的统治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哪一学派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9、题干:以下关于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B. 秦始皇采取了严苛的法律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秦始皇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D. 秦始皇实行了户籍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10、题干: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A. 禁止使用鲜卑语,改用汉语B. 采取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C. 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D. 仿效汉制,实行科举制度11、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地方行政管理权收归中央C. 秦朝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D.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非完全合理12、题干:以下关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A. 魏国建立后,曹操被封为魏王,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 孙权称帝后,东吴建立,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刘备在蜀汉称帝,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C. 刘备在蜀汉称帝,孙权称帝后,魏国实力逐渐增强,三国鼎立局面逐渐稳定D. 曹魏建立后,刘备在蜀汉称帝,孙权在东吴称帝,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但魏国始终占据优势地位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B. 内容
C. 影响
D. 启示
17.下图为某同学做的历史笔记,他记录的是
A. 官渡之战
B. 长平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巨鹿之战
18.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注重农业生产
B. 重视以德化民
C. 关注民主与法治
点睛:“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这里需要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据所学,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会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进入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有了原始农业.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垦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会制作彩陶,居住半地穴是房屋.
D. 提倡勤俭节约
19.“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段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A. 通印度B. 通南洋C. 通西域D. 通非洲
20.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 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一开始
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2.《小雅•黄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中写道“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以粟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始居民是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7.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A. 柳公权
B. 颜真卿
C. 王羲之
D. 苏轼
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部 编 版 历 史 七年 级上学 期
期末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8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举行.约一万名海内外中华儿女怀着崇敬之情共同祭拜,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②让部下发明文字、算术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二、解答题:
21.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焚的危害,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 核心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C. 有教无类D. 仁者爱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者是
A. 尧B. 舜C. 禹D. 启
3.“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的绝世青铜精品.它铸造于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战国
(2)材料二所反映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文帝、景帝推行了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
4.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A 《韩非子》B. 《孙子兵法》C. 《道德经》D. 《论语》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言论被其弟子整理在《论语》一书中,故选D.
5.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得出这一认识的理由是
6.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交融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 发展教育B. 思想活跃C. 兼并战争D. 铁器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有的是直接对周边各族的吞并,有的是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交融,这些都直接促进了民族融合,C符合题意;ABD项间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排除.故选择C.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3月22日,成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自发前往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
“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A.170万年B.20万年C.3万年D.6000年2.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自然环境D.生产力水平3.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城头山遗址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传说中,使华夏的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A.尧、舜、禹B.炎帝、黄帝C.河姆渡、半坡居民D.秦始皇5.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鱼纹彩陶盆B.骨耜C.铁铲D.筒车6.“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老百姓)。
”《吕氏春秋》中的这句话是用来描述传说时代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的?( )A.养蚕技术发明B.黄帝制造指南车C.涿鹿之战D.大禹治水7.《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禅让制取代世袭制C.察举制取代禅让制D.世袭制取代察举制8.毛泽东评价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其“大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①推行分封制②奖励军功③实施推恩令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9.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指(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利簋D.青铜立人像10.如图所示是三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联成了统一的整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上图年代尺中的内容,①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②给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③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代纣,建立西周的时间,④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8.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
C.墨子D.韩非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 “非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故本题选D.
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南朝D. 北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朝代是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过去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图片反应的正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示意图,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C.知名历史学家著述D.考古现场影像资料2.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湟源丹噶尔古城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火祖阁.火祖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纪念传说中的火神(有炎帝、燧人氏或祝融等不同说法)而修建的阁楼.火神的传说反映了A.四五千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火B.传说也是史实的一部分C.火在远古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3.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4.神话传说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神话传说可以推测出距今五六千年前A.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B.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C.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兴起D.炎帝和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5.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6.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通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俟强并元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A.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B.周王朝统一全国的趋势增强C.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D.社会变革奴隶制度基本确立8.对于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文物的考古发现,综合起来最为适合的研究主题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战略B.B.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D.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A.楚B.宋C.晋D.魏10.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A.分洪 B.水运 C.排沙D.灌溉11.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而改做工商者,罚为官奴.这项措施A.确定了重农抑商政策B.阻碍了秦国的社会转型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实现了铁犁的迅速推广12.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A.百家争鸣文化繁荣B.社会经济高速发展C.民族交融逐渐加强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13.阅读以下表格,可以说明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14.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1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1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推恩令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18.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A.只出现在显贵家庭B.受儒家思想影响大C.形式单一内容统一D.满足科举考试需要20.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D.外戚势力膨胀21.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22.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23.如下图为五禽戏动作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五禽戏起到了康复医疗、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编创五禽戏的名医是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D.祖冲之24.“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25.根据下图,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A.秦和东汉B.秦和西汉C.东汉和西晋D.秦和西晋26.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C.苻坚文化修养很高D.“王与马,共天下”27.下边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民族交融B.古代宗教传播C.古代商业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28.下图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图(单位:万户).南北方户数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促成国家的大一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城市商品经济活跃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29.“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以下表述在材料中能得到直接支持的是A.北魏孝文帝运用智慧才迁都成功B.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C.北魏孝文帝禁用了本民族的语言D.北魏孝文帝改革致使北魏被同化30.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如下图),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A.民族文化B.儒家文化C.佛教文化D.道教文化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题10分,共40分)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范文澜《中国通史》(1)材料中的“他”是谁?(2分)(2)你是否同意“自秦朝起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2分)材料三: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二十五史详解》(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4分)33.(12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长江中下游的先民栽培的农作物,它是_____(填字母序号);有一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地区的,它是_____(填字母序号).(2分)(2)仔细观察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材料三认为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材料四、五共同反映出当时的哪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司马炎(晋武帝)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的史实,在尚未统一全国时,就进行分封诸王,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分封诸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中“分封诸王”的制度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C.知名历史学家著述D.考古现场影像资料【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属于第一手史料,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知名历史学家著述、考古现场影像资料属于第二手史料,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湟源丹噶尔古城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火祖阁.火祖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纪念传说中的火神(有炎帝、燧人氏或祝融等不同说法)而修建的阁楼.火神的传说反映了A.四五千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火B.传说也是史实的一部分C.火在远古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答案】C【解析】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的支配,故火神的传说反映了火在远古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故选C;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排除A;传说是史实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的传说都是史实,且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信息,排除D.故选C.3.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由地点可知是黄河流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C正确;元谋人遗址发现在云南元谋县,A排除;北京人遗址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B排除;河姆渡遗址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排除;故选C.4.神话传说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神话传说可以推测出距今五六千年前A.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B.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C.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兴起D.炎帝和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答案】C【解析】图一反映了炎帝教人耕种反映了原始农业发展, 图二黄帝建造宫室反映了定居生活的兴起,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炎黄联盟,A错误;私有财产的形成促使社会阶级分化,材料没有反映私有财产,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炎黄统一黄河流域,D错误.综上故选C.5.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故A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6.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①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②③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7.“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通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俟强并元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A.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B.周王朝统一全国的趋势增强C.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D.社会变革奴隶制度基本确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可知,材料说的是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当时的政治局势是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A排除;材料反映王室衰微,B排除;奴隶制度是在夏朝时期建立,D排除.故选择C.8.对于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文物的考古发现,综合起来最为适合的研究主题是C.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战略D.B.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D.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兵器、铁锄”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C符合题意;“铁锄”没有体现军事战略,A排除;“兵器”没有体现农业经济,B排除;图片没有涉及文化繁荣方面的信息,D 排除.故选择C.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A.楚B.宋C.晋D.魏【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所属诸侯国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宋国,战国七雄指秦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所以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齐国、秦国、楚国,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B.分洪 B.水运 C.排沙D.灌溉【答案】D【解析】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用于分洪,内江用于灌溉,因此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1.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而改做工商者,罚为官奴.这项措施A.确定了重农抑商政策B.阻碍了秦国的社会转型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实现了铁犁的迅速推广【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生产布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而改做工商者,罚为官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项措施确定了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受到农民欢迎,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抑制商业的发展,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加速了秦国的社会转型,排除;C项与政治方面的措施有关,排除;D项在题干中未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12.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A.百家争鸣文化繁荣B.社会经济高速发展C.民族交融逐渐加强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大量减少,局部统一实现,从而有利于国家逐渐走向统一,D正确;题干反映的现象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并不能反映思想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也不能反映经济方面的经济高速发展或民族关系方面的民族交融情况,ABC排除.故选D.13.阅读以下表格,可以说明B.百家争鸣流派众多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思想受到儒家“仁义礼智信”、墨家“兼爱、非攻”等思想的影响,倡导的法治思想受到法家“注重法律”思想的影响,据此说明诸子思想影响深远,B正确;题干旨在说明诸子百家代表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影响,并不是强调百家争鸣流派众多或禁锢思想,AC排除;诸子百家的思想出现在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而我们今天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能说认知一致,只能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继承和发展诸子百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某些合理成分,D排除.故选B.14.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5.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答案】A【解析】考查点:秦朝的法律.解题思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在秦朝统一前,各国有各自的法律,而在商夏时期,法律非常的不完善.在秦统一后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所以说“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由此可见,秦朝法律影响后世.故A符合题意;法治思想始于秦朝的说法错误,排除B;秦朝实行严刑峻法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排除D.故选A.1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1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推恩令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汉初”,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B正确;秦国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A排除;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鼎盛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C排除;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币;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盐铁官营.D排除;故选B.18.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学情评估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湖北学堂梁子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110万—80万年、具有直立人特征的郧县人头骨化石,以及数十片打制而成的刮削器、砍砸器等。
以下早期人类中与“郧县人”有着类似特征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遗址名称时间遗存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1000—9000年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上山遗址距今11000—9000年炭化的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7500—3000年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3.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每一个地方都发展了自己的早期文化,有其地域性的色彩。
此后或早或晚,每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系统,终要融合成中国庞大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此观念认为( )A.远古聚落星罗棋布B.部落联盟冲突不断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南北文化差异明显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5.《史记》中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展开激烈争斗C.王室衰微,分封制趋向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6.据统计,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二百五十四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
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
秦国最终兼并各国。
这表明当时的历史主流是( )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B.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C.兼并战争,走向统一D.民族融合,互相交流7.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素养评估(第一至四单元)(60分钟 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广州增城模拟)下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B)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2.(2023•湛江濠江模拟)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该遗址发现大量距今约9000-7500年的遗迹、遗物,如墓葬、房址、陶窑、石铲、石镰、石磨盘、石杵等。
据此推测,该聚落(A)A.过着定居生活B.已经产生文字C.社会分化严重D.出现阶级国家3.《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4000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已存在水井。
根据材料可知 (B)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古代书籍与考古发现有互证作用 C.考古遗址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来源 D.《世本》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4.(2023秋•茂名期中)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如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 (C)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5.(2023·深圳龙华期末)《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反映的是(B)A.禅让制逐步形成B.分封古帝王之后C.世袭制已经出现D.分割亲属和功臣6.(2023•佛山南海期中)《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此记载表明当时(D)A.分封盛行,巩固统一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铁器推广,生产发展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7.(2023秋•阳江期中)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B)A.周王室衰微B.兼并战争不断C.分封制崩溃D.注重兴修水利8.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B. 经过及特点
C. 原因及特点
D. 原因及影响
17.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三国鼎立”、“曹操”、“以少胜多”、“借东风”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官渡之战B. 淝水之战C. 赤壁之战D. 牧野之战
18.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二、判断题
26.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说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பைடு நூலகம்,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B. 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 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皇宫阿房宫
D. 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14.他志在为国分忧;他持汉节不失,始终不辱使命,在被扣留10余年后,寻机逃脱,继续西行,坚持完成使命,自此,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他”是
A. 张骞
B. 霍去病
C. 甘英
D. 卫青
1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图中①是汉时丝绸之路 起点;②是西汉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丝绸之路开辟与西汉的谁有密切关系?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3)汉通西域,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产生的重要影响.
(4)阅读材料三结合我们现实生活,说说“一带一路”“已经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的例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A.舜传位于禹B.秦始皇统一六国
C.禹传子、家天下D.炎黄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尧舜禹时期,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到禹在位时,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增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在禹统治时,他的儿子启依靠自己的实力,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城濮之战
15.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是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齐民要术》
D. 《水经注》
16.某班同学制作了学习摘要,请你判断这些摘要与哪一内容有关
序号
学习摘要
1
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北京人址B.良渚遗址
C.元谋人遗址D.陶寺遗址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由此可知,本题正确选项是A.
A. 《史记》
B 《水经注》
C. 《伤寒杂病论》
D. 《齐民要术》
13.学习完秦汉的历史后,有些同学对该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以下选项中,可以用于判断北京人已经使用火的依据是()A.遗址中出土北京人头盖骨B.北京人遗址出土有石器C.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D.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2.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人工取火的运用B.原始农业的兴起C.群居生活的出现D.磨制石器的使用3.小明在旅游时,看见图中样式的房屋。
查阅资料后了解到该样式的房屋属于干栏式建筑。
我国最早建造该样式房屋的()A.元谋人B.山顶洞居民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4.《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以上《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A.属于历史的真实记录B.属于神话传说C.反映了我国人类起源D.反映了华夏族形成过程5.《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
禅而不专,圣之盛也。
”这种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做法,是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制6.有位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找到了两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时,激动地说:“这意味着人们几乎可以从中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
这位考古学者提到的“中国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 C.西周 D.秦朝7.至于所谓“王臣”,在名义上诸侯确是周王的臣,事实上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简单的几项义务,大致不过按期缴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王畿内的灾患而已。
上述材料描述分封制的()A.目的B.内容 C.作用 D.演变8.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周朝()A.青铜器种类多B.青铜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C.礼乐制度完备D.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9.下列文字中,在秦朝时期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A.甲骨文B.小篆 C.行书 D.草书10.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伐山戎以救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人类起源众说纷纭,目前多数人类学家的看法是( A )A.古猿进化说C.上帝造人说B.恐龙起源说D.女娲造人说2.“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C.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3.下列哪些能够反映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中比元谋人进步( D )①利用石块打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②还保留有猿类特征③已会长时间保存火种④过定居生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D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5.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 )A.黄帝B.禹C.炎帝D.舜6.《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B )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7.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
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D )A.墨家思想B.韩非学说C.老子论道D.先师孔子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运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文中“新皇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B )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卷(B)(含答案) 部编版
期末学情评估卷(B)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 道试题,每题2 分,计24 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 1 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指的是( )A. 北京市B. 浙江省C. 云南省D. 陕西省2. 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
考古学家已经在河南汤阴、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
两者对照,可以说明( )A. 所有的传说都是不可信的B. 所有的传说都是可信的C. 研究历史只能依靠考古D. 有的传说可能有一定历史依据3. 《三字经》中有“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齐桓公,秦朝B. 晋文公,齐国C. 齐桓公,秦国D. 楚庄王,秦国4.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社会问题激烈辩论,形成争鸣之势。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认为“兼爱非攻则天下治”,庄子则揭露国君“轻(轻率)用民死”。
这说明他们( )A. 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 治国思想理念基本一致D. 解决了当时的社会问题5. 秦开创的这一体制包含有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
材料中的“体制”的创立( )A. 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 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C.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 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6.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其上刻有文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据相关历史知识判断,这块砖上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 行书B. 铭文C. 小篆D. 楷书7. 通过“破釜沉舟、西楚霸王、楚河汉界、乌江自刎”等关键词,我们可以想到的人物是( )A. 项羽B. 刘邦C. 楚庄王D. 陈胜8. 汉景帝时的丞相申屠嘉称赞:“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2020·广东·中考模拟) 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过上了定居生活B.具有爱美意识C.创立了早期文字D.使用打制石器2.(2020·山东·中考模拟) 历史古迹和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20·山东·中考模拟) 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4.(2020·江苏·中考模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 )A.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B.禅让制受到了挑战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分封制的建立5.(2020·江苏·中考模拟) 史料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征伐到洛水河边,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天子派遣使者慰问,庄王竟然开口询问代表天子政权的“鼎”之大小轻重,并扬言楚国铸九鼎易如反掌.该故事集中反映了此时哪一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6.(2019-2020·广东·中考模拟) 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的话表明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主要因素是( )A.军事力量B.经济实力C.贤良能臣D.文化影响7.(2020·山东·中考模拟) 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可,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 )A.奖励军功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私有D.推行县制8.(2020·山东·中考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在调节父子关系时,要求父子之间要互相尊重.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法家D.阴阳家9.(2020·贵州·中考模拟) “在政府组织上,他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是指( )A.分封制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罢默百家,独尊儒术”D.三省六部制10.(2020·江苏·中考模拟)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段材料表明“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A.阶级矛盾尖锐B.生活动荡不安C.经济破坏严重D.封建统治不稳11.(2020·山东·中考模拟) “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B.儒法并用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12.(2020·山东·期末试卷)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新疆行省的设置B.西域都护的设置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13.(2019-2020·广西·期末试卷) 一些外国人到中国来乘坐我们的高铁,看见许多中国人用一部手机就可以购物,他们惊诧于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其实,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就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是( )①指南针②造纸术③印刷术④中医⑤火药⑥火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14.(2020·贵州·期末试卷) 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此地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夷洲就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C.舟山群岛D.西沙群岛15.(2019-2020·陕西·期末试卷) 通过“三国鼎立”、“北方各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6.(2020·山东·期末试卷) 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统一全国的事件是( )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C.西晋定都洛阳D.西晋迁都长安17.(2020·山东·期末试卷)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下列战役有关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8.(2020·海南·期末试卷)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人民大力拥护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19.(2020·广西·期末试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气候温暖湿润B.社会安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20.(2020·河北·期末试卷)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哪一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B.北方各民族的交融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科学家勇于探索实践21.(2020·河南·期末试卷) 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二、材料分析题22.(2020·广东·期末试卷) 中国科技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材料二: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材料三:材料四:“国学热”下的《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大放异彩”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各家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法家、墨家的创始人分别是谁?(2)你认同材料二中的观点吗?为什么?蔡侯纸的出现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3)结合材料三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作者是谁(4)《论语》记载了谁的主要言论?他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国学热”下我们怎么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23.(2020·期末试卷)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摘自郭沫若语材料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摘自何燕江《孔子》(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4.(2020·江苏·期末试卷) 变往、交融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七年级历史上册69页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七年级历史上册91页材料三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七年级历史上册95页(1)材料一横线上是哪位历史人物?他所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北方人民迁到南方对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3)材料三中“他”是哪位皇帝?除了学习汉语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材料三中的改革措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2.【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猪纹陶体是河姆渡人烧制的陶器;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②④不符合题意.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烧制的陶器;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①③符合题意.3.【答案】A【解析】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说“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才有德的人.故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制度是禅让制.故选A.4.【答案】C【解析】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5.【答案】C【解析】九鼎在中国古代是王权的象征,拥有九鼎意为天子.楚庄王曾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表明他想要称霸.体现了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6.【答案】B【解析】齐桓公称霸靠的是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选B.7.【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措施使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因此说材料“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中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规定.8.【答案】B【解析】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在调节父子关系时,要求父子之间要互相尊重.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着重提到了“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就提倡孝,主张以孝治国,故B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9.【答案】B【解析】由材料关键资讯“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等,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主旨即在强调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带来的影响,秦始皇建立的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历朝历代都沿用此制,并进行一定的完善.10.【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汉兴,接奏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材料可以提取的信息有:汉继续了奏的弊端,各地的诸侯纷纷反叛中央,导致民生凋敝,结果收到的米石总共才五千,致使汉不得不减少赋税,再结合我国古代小农经济脆弱性的弱点可以判断出,出现材料中的情况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上遭受了破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根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等信息可知,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B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重用外戚”“以德化民”材料均没有涉及,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B【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3.【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对人类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①②③⑤符合题意.④中医、⑥火箭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4.【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此地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体育;故此题选A.1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政权分立,“北方各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体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算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不符合题意;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383年,前奏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奏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奏卖命,导致前奏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8.【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二者相辅相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取得了成功,根本原因都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故B符合题意;A项人民大力拥护、C项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项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也是成功的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排除.故答案为B.19.【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魏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20.【答案】A【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所以BCD选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A选项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符合题意.2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南朝的祖冲之.故答案选C.二、材料分析题22.【答案】(1)百家争鸣.如何治理国家.法家:老子;墨家:墨子.(2)不认同.蔡伦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促进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3)为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农学;贾思勰(4)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解析】(1)依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大放异彩”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百家争鸣;第二小问:依据材料”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的信息可知,各家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2)依据材料二”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我不认同这一观点;第二小问:因为蔡伦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第三小问: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3)结合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图一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是为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第二小问:图二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主要言论;第二小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有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第三小问:“国学热”下我们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3.【答案】(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3)焚书坑儒.(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6)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从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2)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中的“偃”是指主父偃;“上从其计”后采取的颁布“推恩令”这个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3)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是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24.【答案】(1)张骞;长安.(2)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4)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活力,丰富中华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隋唐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丝绸之路的是西汉时期的张骞;张骞所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所以西晋末年以来大量北方人口南下.北方人民迁到南方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南迁人口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材料中“他”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了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语外,其他措施包括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隋唐的繁荣与发。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复古
D. 颁布“推恩令”
18.《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的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19.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2.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A.秦 汉B.西汉 东汉C.汉 三国D.三国 西晋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因此,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西汉、东汉,故正确答案为B.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三国鼎立形成于公元222年;西晋建立于公元266年.AC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商朝靑铜工艺成就”是解题的关键,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B. 提倡勤俭治国
C. 注重以农为本
D. 减轻赋税徭役
7.学校组织“探寻儒家文化之源”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去实地参观
A.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B. 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C. 河南洛阳内马寺
D. 山东曲阜孔府、孔庙
8.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于春秋战国历史的有()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题》附答案
(3)以上人物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探究题:(28分)
24.秦始皇和汉武帝堪称“千古一帝”,他们都为中国的统一和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中央主要设立了哪三个官职?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选项D符合题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A排除;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B排除;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城邦推罗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C排除.故选D.
2.会制造骨针的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技术,不仅会一面直钻,而且能两面对钻,制造钻孔工具的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故选A.
3. 如图是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支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
6.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 是
A. 甲骨文
B. 司母戊鼎
C. 兵马俑
D. 敦煌莫高窟
7.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A 金文
B. 甲骨文
C. 隶书
D. 楷书
8.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青铜器的使用B.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骨耜的使用D. 陶器的使用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刘邦、项羽起义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材料四:
(4)请分别写出材料四中图三、图四人物的一项科技成就。图五人物在圆周率上有什么特殊贡献?
28.
(1)根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图一、图二,指出我国疆域有何重大变化?
(3)读图三,写出A所代表的政权名称。B政权的都城在哪里?C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4)读图四,写出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两个北方少数民族名称。北方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一、BDDAB BADDC CDCDD BBCCC BBBAD
二、26、(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西域都护的设立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3)魏;成都;孙权。
(4)鲜卑、匈奴、羯、氐、羌。北方人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5)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 中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思想的光辉】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A. 元谋直立人 B. 北京人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A. 夏朝B. 西周C. 东周D. 商朝答案:A2. “家天下”开始于哪个朝代?A. 夏朝B. 西周C. 东周D. 商朝答案:A3. 下列哪个不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A. 鼎B. 簋C. 戈D. 琴答案:D4. 周武王在哪一年灭亡了商朝?A. 公元前1046年B. 公元前1044年C. 公元前1045年D. 公元前1047年答案:A5. 下列哪个是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 诸侯国内部事务自理B. 诸侯国需要向周王朝进贡C. 诸侯国可以自由进行外交D. 诸侯国有权传承王位答案:B6. 春秋时期,下列哪个国家是霸主?A. 齐国B. 楚国C. 燕国D. 韩国答案:A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A. 春秋争霸B. 三家分晋C. 战国七雄并立D. 秦统一六国答案:B8. 下列哪个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D9. 下列哪个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孙武答案:C10. 下列哪个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改革?A. 行县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郡县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__。
答案:夏朝2. 夏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答案:大禹3. 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答案:汤4. 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灭亡了__________。
答案:商朝5. 西周时期,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__________。
答案:诸侯6.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__。
答案:齐桓公7. 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
答案:秦国8.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__________。
答案:墨子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改革是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2.“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水利工程是( )A.白渠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3.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B.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中断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D.交通状况阻碍当时中外交流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5.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
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B.晋楚争霸C.吴越争霸D.楚汉之争6.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见下图)的设计,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也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工程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C.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时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7.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
”下列成就不能支持此结论的是()A.造纸术的发明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指南针用于航海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9.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10.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
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12.考古学家在商朝的多处遗址中,发现青铜器铸造作坊中有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
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司(后)母戊鼎是典型代表。
据材料推断,商朝能够铸造出司(后)母戊鼎的条件有()①分工细致②技艺精湛③原料丰富④规模宏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14.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15.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16.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1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18.“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19.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度B.维护周王朝的统治C.阻碍社会进步D.促进局部统一20.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如下图),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 )A.民族文化B.儒家文化C.佛教文化D.道教文化21.小王同学假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的展览品。
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判断该处遗址是A.半坡聚落B.河姆渡聚落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2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主张符合老子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C.“兼爱”、“非攻”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
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废土地国有兴私有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废旧俗兴汉化24.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起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
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A.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滴B.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C.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法家做法D.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墨家影响25.嘉明同学的爷爷每一天都要与人杀几盘象棋,但他不明白棋盘的“楚河汉界”字样的来历,请你告诉嘉明的爷爷,这与哪一历史有关A.楚汉之争 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二、材料综合题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耻辱,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史记》中记载,当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褥”。
《宋书》描述东晋南北朝的江南时指出,当时的江南地区非常富饶,“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一年收获的粮食足以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1)材料一中反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早栽培的粮食作物,请分别写出最早栽培它们的原始人类。
(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中国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出现了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在经济上有哪些具体措施?(4)材料四中反映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哪里?(5)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综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矛盾篇)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79页(1)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战争篇)材料二:见下图(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融合篇)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73页(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汉化措施:①②③④改革作用:材料四: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5)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28.阅读下列示意图(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2)上述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2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图1、读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二你见过微笑俑吗?在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上”展出了很面带微笑的陶俑,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深深刻画在所有人的面孔上。
(2)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皇帝采取的什么经济政策?采取这一政策是因为它吸取了什么教训?这一政策符合哪个学派的思想?材料三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3)东吴时期,孙权不仅开发了江东,还发展了海外贸易,他曾派人率船队到达了今天我国的哪里?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哪里?(4)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思考“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5)综合以上材料,请思考经济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0.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
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材料二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贺兰贺《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3)试举三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