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运动的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228b22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4.png)
质量相同的水和花生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 吸收相同 的热量多。 水吸热能力强。
小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
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一、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
蒸汽机车 火电站的汽轮机
蒸汽机车
喷气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二、汽油机 1.构造
火花塞
进气门 活塞
连杆
气缸 排气门
曲轴
热机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排气
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
汽 油
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
和 空
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 气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氮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分子运动)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证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 希腊数学家希罗于 1 世纪发明 的汽转球,但它只不过是一个玩 具而已。
瓦特在前人的启迪下,对蒸 汽机作出一系列重大改进,在工 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 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 革命的开始。
其实,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 烧开,推动壶盖,从而发明了蒸 汽机,是一个善意的杜撰。
求: t0 =?
解: 由Q吸=cm(t - t0)得 (t - t0) =Q吸/cm
运动系列课件ppt
![运动系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ddb2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8.png)
实施训练计划
按照制定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 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监控与评估
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 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训练 计划的有效实施和达到预期的训练 效果。
04
运动损伤与预防
运动损伤的类型与原因
肌肉拉伤
由于肌肉过度伸展或收缩,导致肌肉纤维撕 裂。
韧带扭伤
关节周围的韧带受到过度张力或扭曲,导致韧 带纤维撕裂。
骨折
骨骼受到外力冲击,导致断裂。
关节脱位
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关节头和关节窝之间的正 常对合关系被破坏。
脑震荡
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导致脑部功能暂时性障碍。
疲劳性损伤
由于长期重复性运动或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或关节的慢 性损伤。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运动能够帮助释放压力, 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 绪,提高心理韧性。
提高自信心
通过运动挑战自我、突破 自我,能够提高自信心和 自尊心,增强自我价值感 。
促进社交互动
运动是一种良好的社交活 动,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交 能力。
03
运动技能与训练
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包括初步掌握、改进提高和自动化三 个阶段。
3
刘翔
中国田径的代表人物,曾夺得奥运会和世界田径 锦标赛的110米栏金牌。
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01
促进健康与福祉
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增 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提高 生活质量。
0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运动赛事中,团队协作是取得 胜利的关键之一,有助于培养 人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物理ppt课件完整版
![大学物理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8ab4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e.png)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01
02
03
古代物理学
以自然哲学为主要形式, 探讨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 律,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经典物理学
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等为 代表,建立了完整的经典 物理理论体系。
现代物理学
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为 代表,揭示了微观世界的 奥秘和宇宙大尺度的结构。
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放射性衰变
阐述了α衰变、β衰变、γ衰变等放射性衰变过程及 其规律。
粒子物理简介
介绍了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粒子加速器等基本 概念。
THANKS
感谢观看
麦克斯韦-安培定律
将磁场的变化与电场联系起来,是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方程组 描述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包括高 斯定律、高斯磁定律、法拉第电 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安培定律。
电磁波的应用 如无线电通信、雷达、微波炉等。
电磁波 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而 产生的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振荡。
大学物理ppt课件完 整版
目 录
• 绪论 • 力学 • 热学 • 电磁学 • 光学 • 近代物理学基础
01
绪论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
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以及相互作用,包 括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变化过程 以及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其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也就是说,热 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卡诺定理和热力学温标
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2fcd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f.png)
2024/3/24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7
0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02 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两个方面的优势,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0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 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24/3/24
18
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024/3/24
19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2024/3/24
22
0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24/3/24
2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历程
2024/3/24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等为代表,对理想社会制度进行 初步设想。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以梅叶、摩莱里、马布利等为代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提出“ 理性王国”构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协调 发展,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和方法。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4
04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51ac69856a561252d36ff3.png)
8.人们可以根据条件去改变、创造规律。( 错) [矫正]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不能创造、 改变和消灭规律。 9.人类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等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错) [矫正] 太阳东升西落等属于现象间的联系,不是本质的联 系,故不是规律。现象表现规律,但自身不是规律。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把握规律。( 错) [矫正] 把握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握规律,因为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重难点二 全面理解运动(5年0考) 1.运动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 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 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 不在运动。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
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D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年2考)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规律是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客观的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规律是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 普遍的 其固有的规律
运动ppt课件内容
![运动ppt课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95cf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b.png)
避免高脂、高糖、高盐和高刺激性食 物:这些食物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运 动表现。
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运动前应适当 摄入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 、水果和蔬菜等,以补
运动后应尽快补充能量,以促进 身体恢复和肌肉生长。建议在运 动后30分钟内摄入碳水化合物和
蛋白质的混合物。
运动后的放松与恢复
要点一
合理饮食和休息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 高。
要点二
观察身体反应
在运动后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06
运动计划与实施
个人运动计划的制定
确定目标
明确个人运动目标,如减肥、增肌、 提高心肺功能等。
评估现状
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生 活习惯等,以便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 。
拉伸运动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拉伸可以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预防运动中的拉伤和扭伤。例如:对腿部、 腰部、背部等部位的拉伸。
运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注意环境安全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安全,避免因场地湿滑、障碍物等导致摔倒或碰撞。
适度运动量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降低糖尿病风险
运动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降低糖尿病风险。
降低癌症风险
运动能够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 统,降低癌症风险。
改善睡眠质量
运动能够帮助调整睡眠节律, 改善睡眠质量。
03
运动项目介绍
有氧运动
总结词
有氧运动是指通过持续、有节奏的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的运动方式。
详细描述
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通过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持久力,有助于燃烧脂肪和减少体重。
阐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阐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cd05b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9.png)
阐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是自然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实体,而运动则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特征。
物质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单位,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无生命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以各种形态存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特性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
物质的存在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
运动是物质的一种状态,是物质内部和外部的一种变化。
物质通过运动展现出了其丰富多样的特性。
在微观层面上,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振动、旋转和移动。
这些微观运动直接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宏观层面上,物质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来表现其特性。
例如,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性运动等。
这些运动形式反映了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物质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有规律的、可预测的运动,也包括无规律的、难以预测的运动。
有些物质的运动是连续的,如水流、风吹树叶等;有些物质的运动是间断的,如机械运动、电子运动等。
无论是连续运动还是间断运动,都是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物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没有运动,物质就无法存在。
其次,物质的运动决定了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物质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固体的稳定性、液体的流动性和气体的膨胀性等。
最后,物质的运动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温度、压力、重力等外界条件都会影响物质的运动状态。
总的来说,物质与运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念。
物质通过运动展现出其多样性和丰富性,而运动则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一种状态。
二者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特征,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通过对物质与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宇宙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理论力学完整ppt课件
![理论力学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f42f34551810a6f42486dc.png)
主讲 王卫东
可编辑课件PPT
1
可编辑课件PPT
2
绪
论
一、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理论力学发展简史 三、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四、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可编辑课件PPT
3
可编辑课件PPT
真汽 车 碰 撞 仿
4
可编辑课件PPT
5
可编辑课件PPT
6
一、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理论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可编辑课件PPT
15
都江堰
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 引水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前251年。
可编辑课件PPT
16
赵州桥(安济桥)
591~599年,跨度37.4米,采用拱高只有7米的浅拱-敞肩拱,
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并有“世界桥梁鼻祖”
的美誉。
可编辑课件PPT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学科的地位也越来越 重要。力学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形成了生物力学、爆 炸力学、物理力学等边缘学科,这就需要我们有坚 实的理论力学基础。
4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编辑课件PPT
24
四、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是从实践出发,经过抽象化、综合、归纳、建立 公理,再应用数学演绎和逻辑推理而得到定理和结论, 形成理论体系,然后再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17
张衡与地动仪
东汉时期,中国发生地震的次数是比较多的,为了测定地
震方位,及时地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公元126年,张衡在第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次担任太史令之后, 就注意掌握收集地震的情报和记录,经过
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公元132年(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发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7aab8776c66137ef061914.png)
18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实 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 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 为革命的实践。”
19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的基本特征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0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实践的基本特征
➢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 的能动性;
2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实践的基本特征
➢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 史性的特点。
7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8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由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
主 世界万物的本原。
义
的
物
质
观
6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 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 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 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子热运动PPT课件
![分子热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9f9d02856a561253d36fa6.png)
12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6
6.如图所示,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
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把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
用力推活塞,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选填“引力力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包 括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斥力
解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 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故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扩散现 象不能说明分子的大小,故选项B错误;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 到,故选项D错误。
9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6
3.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C ) A.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解析:飞沙、粉笔灰、米粒都是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物体, 这都不是扩散现象,只有选项C中现象属于扩散现象。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物质的构成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 、 原子 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 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2.特点:热运动跟 温度 有关。 温度 越高,热运动越剧 烈。
3
快乐预习感知
有关。
答案:扩散 温度
11
快乐预习感知
第0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ppt课件
![第0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84c9e755270722182ef777.png)
最新课件
11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是对一切可从感觉 上直接或借助中介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 象;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 能为我们的意 识所反映, 并能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变和确证。
最新课件
12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表明:
最新课件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在整个马克思主 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第二, 物质运动服从客观的规律。
第三, 人的活动集中地体现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进化 系列和运动规律。
最新课件
33
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的前提,是人类来 自于自然界, 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最高产物。 人本身就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新课件
34
最新课件
35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2)总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最新课件
17
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 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 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 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最新课件
空间
18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是同物 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最新课件
28
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立场。
第一, 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意识在本质上是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社会存 在, 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同时, 社会意 识又是人对于社会存在能动的反映, 因而具有相对独立 性, 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叫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什么叫静止?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如何?
3
机 械 运 动
苹果落地 4
水的三态变化
5
化 学 运 动
6
生 物 运 动
7
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8
9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
复习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方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法 论
一切从实际 出发,使主
界的真正统
观认识与客
一性就在于
观实际相符
它的物质性
合
1
第二单元 物质的世界
第二课时
物质是运动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的统一。
27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正确。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 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28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运动, 是运动 的特殊
情形
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5
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 系呢?
26
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静止是事物的空间位置、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时 期内基本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暂时的。
联系: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 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31
运动
两个概念
静止
两对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3
阅读提示: 1.规律的科学内涵 2.规律的特征 3.学会利用规律
♦地球除自转外,还必需以每秒29.79km的速度绕 太阳公转,而太阳又以每秒250km速度绕银河系 运动。
♦“人通过新陈代谢得以生存”。
这说明了什么?从中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12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34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5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注意1: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2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22
性 质——基本不变
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
也车,他 的位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 胞、各器官有没有 运动?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4
什么是静止
不显著
①静 止的 两种
> 性 质-基本不变
17
名言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
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恩格斯的名言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18
1、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是( A. 物质是运动主体
A 3、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20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 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 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请你分析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
)
D
B. 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 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有人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 念中运动,这观点属于( )
A.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A B.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 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D. 神创论观点 19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 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 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 存在、生活。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 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 运动和变化之中
10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注意:哲学运动概念与具体运动形式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1
阅读思考: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 克利特的观点。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
念①中运能动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 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 我运动。
②事物有和没状有态不离过开是我物们质的心的灵运所动?
采取的一种观点。
15
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
机械运动的载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
本身就有的而不是 外部强加于它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 运动
13
否认事物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 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14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各 宏观物体
是 原子、离子
什 生命有机体 么 生产方式 ? 人脑
结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 —— 唯心主义(如仁者心动)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 —— 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