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北京市高三语文阶段性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3f5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4.png)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经过适当的转换,从能源中可以获得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能量来为生产或生活服务。
核能是被人类发现比较晚的一种能量形式,但已在世界能源供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能源被使用的广泛性和技术成熟程度,可将能源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
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能量资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能等;而开发利用较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
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但在发达国家,核能已被大规模利用,被视为常规能源。
世界各国常规能源的资源量和储采比差别很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现有开采速度,石油可供开采约57年,天然气可供开采约56年,煤炭可供开采110年;而我国这三种主要化石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只有11年、29年和31年。
与此同时,大量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损毁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寻求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工作一直受到重视,目前看来,核能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我国发电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其中化石燃料发电量占78%,在世界各国中占比最高;水电约占17%,核电只占1.9%,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加起来约占3%。
其他国家则各有特点:水电方面,巴西占比最高,达75%;核电方面是法国占比最高,达72%;而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较高的是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
材料二核聚变反应主要源于氘-氚的热核反应。
氘可取自海水,氚可用锂制造,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
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g/L,据此估计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万亿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fe6a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a.png)
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2.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开幕,作为疫情下的特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何安全高效地落实防疫工作,确保两大盛会成功举办,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场馆防疫方面,本届冬奥会的核心场馆如水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在疫情防控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赛事区域各楼层均设计了专用的功能区和各类人员专用通道,从场馆消毒、测温到人群的疏散以及突发状况的应急响应,都做了详尽规划。
智能测温系统、进出场馆人员信息一键查询系统、递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黑科技”也相继亮相,为场馆的疫情防控贡献科技力量。
其中,担负场馆全区域消毒重任的“消毒机器人”在消毒效率、消毒方式、避免交叉感染、消毒智能化等方面具有人工无法比拟的优势,获得了格外关注。
饮食保障方面,相关方已经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力保冬奥两会饮食无忧。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和关键环节,采取“食品安全+新冠防控”的综合评估方案,改单部门一家评估为多部门联合评估,对食品原材料从种养殖到入口的各个环节,进行可能承载或传播新冠病毒的综合监督;发挥科技在食品安全保障领域的支撑作用,建立全生态管理体系,将采摘、运输、加工、配送、就餐等各环节及各点位纳入其中,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风险,可快速准确溯源并追踪;针对国外自带食品入境、部分人员喜食生冷等现实情况带来的餐饮风险,及早筹划,采取国内替代、减少生食、采用食品预包装等多种举措来降低风险;另外,充分考虑食品供应商所在地和物流运输环节出现疫情、雪上项目赛场出现极寒大风天气等各类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发生供给中断、餐饮食品安全事故等,可及时预警、迅速响应。
人员安全防护方面,加大工作人员、志愿者、运动员个人防护力度。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准备一批具有先进性、成熟度、权威认证的便携式消毒设备,确保人员安全。
2024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b34374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5.png)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高三语文2024.5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发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维系。
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
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
秦汉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雅言。
从雅言到官话再到民族共同语,汉字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
当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取材于霍志刚的文章)材料二“一笔一画皆学问。
”静态地观察每一个汉字,其字形本身就积淀着中华文化的深幽奥秘。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文”指独体字,字形本身不能再分割;“字”指合体字,字形可以再分割。
因此,“文”只能“说”,而“字”却可解,“说文解字”之名诚不虚也。
被誉为“文宗字祖”的许慎很早就洞悉了“文字”的奥秘。
越是古老的汉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其象形或表意成分越是浓厚,因此蕴含着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
比如,彩虹的“虹”字,象形字,甲骨文中作形,像前后两首蜿蜒向下的大虫的样子。
东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58ec2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f.png)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2024.4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类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获益,但也感受到了新挑战。
就文学行业来说,人工智能在写作方面的潜力,让我们看到了它拥有自我意识的可能性。
如今,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大量数据和对文本的语义分析技术来获取关键信息,从而生成有一定逻辑的文字。
2023年10月,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机忆之地》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
评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投票给这篇小说。
换句话说,在隐藏作者身份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创作得到了认可。
作者的“消失”可以让读者回归阅读作品的愉悦。
作家的生平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作家不再是批评家和读者关注的对象,语言变成了唯一的存在。
接纳人工智能文学存在的一个思路,是或许我们可以不去谈论“作者是谁”,而去谈论“作者的功能”。
为什么人工智能不可以成为作者呢?它满足了那个无数的“我”组成的条件,“我”是无数的意识,也是无数的数据的组合。
如果我们接纳了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作者,它创造出来的文学,可以统称为人工智能文学,那么它就可以和人类文学并存,并且具有推动人类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比如,关于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本质仅仅是为了语言和文本而存在的吗?还是说写作是为了某些更巍峨、更神秘的价值而存在?人工智能的创作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满足人类对它的需求,对它不停发出的指令吗?这些问题那是人类需要直面的。
(取材于蒋在的文章)材料二“人类作者”的优势至少有两个,其一是几乎无法复制的个体生命体验,其二是人的情感基于人的肉体而产生。
这两个优势也就构成了所谓“真情实感”的内涵。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显然无法逾越“真情实感”的鸿沟。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085bfbcfc789eb172dc8df.png)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1.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
科技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
比如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选种的方法。
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籽粒做种增产35.4%;高粱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生活力强,在结实丰产方面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上部籽粒做种比用中部籽粒做种增产6.4%~10.8%。
任何作物随着本身遗传性状的改良,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
我国水稻种植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高秆品种改为新培育出的矮秆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单位面积产量比高秆品种增加30%以上。
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又使单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5%~20%。
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提高1000~2000m。
由于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
同时,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77%~4.55%,每亩土壤蒸发量减少100~150m3。
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极为快速。
机械设备如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同时,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1c4d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0.png)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1.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球第三长河,国家战略水源地,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维护我国生态和水安全方面的地位无可替代。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长江沿线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忽视了长江流域生态容量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经济发展目标与生态发展目标长期不平衡,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账户”透支严重。
长江流域已遭到破坏的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恢复。
更严峻的是,在长江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重新实现平衡之前,长江生态“赤字”仍会持续增长。
因此,“大开发”带来的后果必须通过“大保护”来弥补,而且刻不容缓。
“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自律。
自律意味着取舍,背后是对生态价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一些地方之所以面临转型困难,本质上是因为还在传统的发展路径上一意孤行。
对这些地方而言,当务之急是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明确什么不能做。
减掉一项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就是增加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这种“减法”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开端。
“共抓大保护”,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沿江经济带。
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了统一的生态整体。
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省市都无法在长江生态环境破坏中独善其身,也无力独自承担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5fe0d80eb6294dc886c13.png)
石景山区2021年高三统一练习语文2021.03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口普查是人口统计和人口调查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各国政府不同时期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最常用的调查方法。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调查的国家之一。
人口普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时代。
据《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但《史记》中并没有记录确切人数。
到了西汉末年,才有确切记载的人口统计数据。
《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有12233062户59594978人。
东汉时,户口调查逐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称为“案比”,案比每年定期举行。
从被称为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之一的《居延汉简》中留有的相关记载“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来看,调查内容包括了个人的基本情况。
自明朝起,人口普查开始留有文物实证。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军队协助地方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户“点闸对比”(户口清查),给每户编制了户帖。
户帖类似今天的户口本,登载户主、人口姓名、年龄、家庭人口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资产、职业等项目。
这场人口调查,被西方学者推崇为全世界最早的“人口普查”。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总结前期工作情况和试点经验,推出了“黄册制度”。
“黄册”统计内容更加详细,而且每十年就进行一次普查登记,成为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清代因袭明代的办法,建立了户口黄册制度。
清康熙、雍正帝先后下诏把人头税并入田赋,即所谓“摊丁入亩”,此举引发了人口的激增。
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总数突破1亿,而到了道光年间,当时的人口据统计已经有4亿多人。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1页,共5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5d01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2.png)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2.1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
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
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虚”与“实”、“内”与“外”、“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
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 “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
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
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
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4deef92af90242a995e51d.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失败的寻访①去看那条千年古道。
②村子临河而居,碎石沿着河岸垒出齐整的层次感。
胡同仅容一人走过,像一抹被遗弃的瘦长的影子。
出了村,是一片浩荡的水。
堤岸有两棵柿子树,隔了很远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苍老;一头无所事事的驴,静默在水边,比眼前的这片水还要安详;几辆小车停在不远处,有人正在钓鱼。
山野中的这片水,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车子就一晃而过了。
路的尽头,竹林茂密。
因为山太深,人迹罕至,竹林才完整地留存下来。
很多人从远方蜂拥而来,则是近年的事情了。
通往竹林的,是一条千年古道,狭窄,凹凸不平,向险而去。
为方便更多人抵达那片原生态竹林,当地人把原来的河道改造成一条水泥路。
新开辟的水泥路在古道下方,即使是旅游旺季,也没人留意这条古道。
人们奔走在新路上,直抵想象中的那个原生态景点。
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悬置的景观。
路边有溪水流过,不知名字的鸟,在水流声中穿过。
一块并不规则的金黄麦地,镶嵌在山坡上,让人格外空落和孤单。
③这个守着千年古道的村子,居然有一个铁匠铺。
多年来,我游走乡间,在找寻农具的同时,隐隐盼望着哪天遇到一个铁匠。
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
我从千年古道失意而归,却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了那个铁匠铺。
它比破落的村庄更破落,但看上去并没有彻底被遗弃。
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主人——一位76岁的老铁匠。
他几乎符合我关于铁匠的所有想象,苍老,敦厚。
稍感惊讶的是,他竟然那么健谈,让人很难将他的言谈举止与木讷表情联系到一起。
他一边口沫纷飞地讲解打铁知识,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比如火候如何掌控,比如落锤时的角度和力度。
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来访异常兴奋。
他打了一辈子的铁。
每逢镇上赶集,他就去摆摊收农具,直到攒够了一定的数量才开炉打铁,过上一把瘾。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4ca9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d.png)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2024.1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这一宝贵遗产,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
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5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叹“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历史性继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提供了古都保护与城市更新、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相融合的中国案例。
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以秩序、审美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中”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
“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建筑群,择中选址、对称布局,象征并强化了国家政权的崇高性和礼仪秩序的重要性,寄寓着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0d9596b307e87101f696fa.png)
古诗词鉴赏专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偶来顾炎武①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②老一丘。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③无求。
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④。
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
②栖迟:游息。
③故:通“固”。
④款段:驽马。
少游:指汉代的马少游。
12.下列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湖上”即“湖边”,作者偶然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B.“老一丘”是说作者若愿意,可以选择在此地生活到终老。
C.“赤米”是颜色发红、高品质的米,“足”是说物资充足。
D.用“青”“绿”来描写自然风光,色彩丰富,颇具画面感。
【解析】C赤米不是高贵的米,自足指的是精神上的知足。
13.本诗后四句用“元亮”“少游”“鸟兽同群”“辙环”等典故来表达心志,下列对这几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元亮”是陶渊明的字;作者能够在精神上与陶渊明相遇,可以过上闲适的生活。
B.马少游乘马车疾驰,气势煊赫,但坐在简陋柴车上的作者不羡慕那样的富贵生活。
C.“鸟兽同群终不忍”化用了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作者与孔子的想法类似。
D.“辙环”,既指孔子周游列国而车辙往复,也指作者自己为抗清在多地奔波辗转。
【解析】B.马少游,是汉将马援从弟。
其志向淡泊,知足求安,无意功名,他认为优游乡里即足以了此一生。
马少游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致求盈馀,但自苦尔。
”(《后汉书·马援传》)后世把马少游作为士人不求仕进知足求安的典型。
14.有些古诗在拟题目时,只借首句前两字来代题,实际相当于无题。
但对于这首诗的题目,有评论家说,本诗“以‘偶来’二字为题,似同无题,然全首寓意尽在此二字中”。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偶来”二字体现了全诗怎样的寓意。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材料作文专练(八)含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材料作文专练(八)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dbd3be009581b6ad9eb29.png)
2020-2021学年度高三语文写作材料作文专练(八)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年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
为了加强城市管理,有的地方甚至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以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
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
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即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
然而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有约50只帝企鹅被困冰坑,历时两天没法走出困境,出现很多伤亡,濒临“全军覆没”。
摄制组经过深思熟虑,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挖沟成楼梯状,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
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赢得了观众的支持和赞美。
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对于这件事,你持什么态度?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创文”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该称号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
人们普遍认为借助“创文”这一活动的推动,能极大地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有人担心“创文”只是短期活动,且可能更注重形式,会造成一定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浪费,对市民素质的提升不能起到长久的根本的推动作用。
2023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5470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f.png)
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高三语文2023.04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提起北京2022年冬奥会,大家会想到什么颜色?银装素裹的白,冰天雪地的蓝,抑或是浓重大气的红?其实,北京冬奥色彩远不止这些。
北京冬奥设计团队基于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体系的挖掘,对三个赛区城市色彩的分析,并融合当代时尚潮流,最终设计完成了一套冬奥色彩系统。
这套色彩系统包含主色、间色、辅助色三部分。
五大主色取名为霞光红、迎春黄、天霁蓝、长城灰、瑞雪白,五大间色取名为天青、梅红、竹绿、冰蓝、吉柿,三大辅助色为墨、金、银。
这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颜色,展现出北京冬奥会一幅幅绝美的“色彩盛宴”。
和北京冬奥一样,2023年央视春晚也有一套专属的色彩系统。
根据色彩系统设计和应用特点,可分为“寻色”“拾色”“弄色”“舞色”等四个阶段。
整个色彩系统设计的起点来自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追寻。
中国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寻觅色彩,每一种颜色皆如诗如画,韵致斐然,饱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意、对生活的诗意和对未来的寓意,也蕴含了中国人的时空观和生命观。
对色彩的追溯不仅可以让我们能够找到文化根源,发现文化底色,还能通过“寻色”来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色彩系统的“拾色”阶段则须遵循上述理念,从中国传统色中提炼并组合出五种具有吉祥寓意的主色。
这五种主色分别为吉祥红、富贵黄、福寿绿、延年青、如意蓝。
同时,每种主色可延展成8种延伸色,最终形成40种可应用色板、10套配色模版。
“弄色”阶段需要设计师和工程师依托现代视觉技术,对色彩不断测试、校准、调整。
最后通过“舞色”阶段表演者的演绎,将中国传统色彩的优雅绚烂外化为舞台上的炫酷呈现。
春晚当日霸榜热搜、刷屏网络的节目《满庭芳国色》,就属于“舞色”阶段。
梅红、月白、青骊、凝夜紫、远山黛……舞为语,曲为韵,节目赏心悦目,让观众在色彩的浸染之中,感知到了中国文化无限丰厚之底蕴。
2023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dbe7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e.png)
2023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永定河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是京津冀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
上世纪中期,永定河水量较为丰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流域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增加等因素影响,永定河逐渐断流,平原段基本干涸,河床沙化,生态退化严重。
2016年12月,《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发布,计划用5至10年时间,进行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复苏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是基础。
京津冀晋四省市协同联动,实施流域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持续对永定河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
2019年春季,黄河万家寨、册田、友谊等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2.7亿立方米,永定河补水水源条件形成。
官厅水库向下游河道集中补水2.3亿立方米,永定河山峡段108公里全线流动。
2020年春季,官厅水库生态补水出库总量1.66亿立方米,水头最终到达天津市武清区,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全线贯通。
2021年,加快完成小红门再生水、南水北调中线向永定河补水工程,使得永定河水源更趋多元化。
9月27日,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贯通入海,26年来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
2022年,永定河实现春秋两季全线通水,全年累计通水时长达123天,累计补水2.57亿立方米,并首次实现年度内两次贯通入海。
目前,2023年度永定河生态补水工作已启动,预计向永定河补水7.35亿立方米,维持全线流动时间100至120天,力争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除了补水,永定河流域还启动了其他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维持河道生态基流。
如永定河山峡段生态修复工程,主要修复永定河及其一级支流清水河,对清水河主河槽进行平整和绿化,对河道岸坡进行修复,对两岸绿地进行补植,新建东湖林、青白口两处湿地,扩建现有王平湿地,形成三处近自然型河流湿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c6e8abbe45c3b3567ec8bf7.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援建的缅甸高铁隧道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此时,国产盾构机的加入无异于为虎添翼,加快了工程进度,创造工程奇迹。
②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创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
③在福建宁化,触摸纪念碑上牺牲烈士的数字,叩问滚烫的心灵,记者心生感慨:“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④王立群等学者在许多综艺节目中坐而论道,助推传统文化,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
⑤移动支付已经全面覆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模式一改几年前在西部不瘟不火的情形,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⑥《强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纪录片集中播放,并不是叠床架屋,而是从军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展现国家发展历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B.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带领干部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通过《群众》周刊向广大党员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
C.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D.每个人都有“垃圾”情绪,都有心理暗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心理的暗影移除,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还真得好好修炼。
3.《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其描述的一幅的是( )。
A. B.C. D.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这个演讲开始之前,我先问问现场的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将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你们当中又有谁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儿,起码在奋斗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点助力?前些日子,有一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资深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作《寒门再难出贵子》。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2021.4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2021.4](https://img.taocdn.com/s3/m/4275a7e60912a216147929ef.png)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D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在《论语》屯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比。
请你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飞告子“有哪些特点。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共12分)枯棕(l]杜甫蜀门多棕桐,高者十八九。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黄雀啤(2)'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千.摧残没蔡秀。
注释:(1]本诗写作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2]哮,同"啄,,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中棕桐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
B.棕桐在岁寒之后还能保持青色,说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较顽强。
C.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
D作者运用“伤”“苦""嗟尔”“沉叹""念尔”等词语表达内心情感。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紧扣题中“枯”字,说棕桐被频繁割剥而更易朽坏。
B."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勹棕桐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树早衰谢。
C. u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诗人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桐又何必取之殆尽。
D .• , 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蔡秀”,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搞.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
15.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1)《烛之武退秦师日中,烛之武面对秦伯,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对国家命运的认识:“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有效消除了秦伯的戒备。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非秦也;,非天下也”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警诫当朝的执政者。
2020-2021年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年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442ab8de80d4d8d15a4fcb.png)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1.(2分)参考答案:要关注外观要体现内涵2.(3分)B3.(3分)B4.(3分)A5.(6分)参考答案:①充电器的素材来源于故宫知名文化遗产“正大光明”匾额,该匾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影响力。
②充电器的形状与匾额相似,外观采用了匾额上的文字和印章,鲜明、直观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③“光明”二字有语义双关之妙,既能体现充电器的功能,又与“正大”一起,寄寓了中华民族对坦荡正直人格的追求。
④充分考虑了应用场景和实用功能,使人们在“日用”充电器的过程中“不觉”受到精神熏陶,做人行事应“正大光明”。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6.(3分)D7.(3分)A8.(3分)C9.(4分)参考答案:认为我从前苦于对母亲奉养不足,而今差不多可以凭借俸禄来供养她了【评分说明】“养”理解正确,1分;“庶几”“以”“禄仕”中任意两个理解正确,2分;语句整体通顺,1分。
10.(6分)参考答案:①安贫守常:面对夫家的极端贫苦,夫人始终淡然处之,坚持不改祖业。
②勤勉持家:用心经营细微琐事以缓解家庭之困,乃至捡拾麻纻纺线织布。
③教子以德:教育子女树立德义,好好做人,不失善良本性。
④教子有志或见识明达:重病缠身时仍激励子女胸怀志向、外出奋斗。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11.(6分)参考答案:(3分)认识:言要真诚实在;言是品行的外化;应慎言。
【评分说明】每点1分。
(3分)启示:略。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12.(3分)D13.(3分)B14.(6分)答案要点:开篇表达了从军讨伐时的壮志豪情;中间情绪低落,转为征人思乡的愁悲之情;结尾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
【评分说明】情感变化,3分;诗句分析,3分。
15.(8分)①望其旗靡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③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⑤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子魂魄兮为鬼雄【评分说明】每句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北京市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IBM刚刚宣布的重大消息:“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正在加速!”正如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在作品《三体》中抛出的概念,科技永远是呈现爆炸式变革的,以前看起来遥不可及的量子计算机,一下子就逼近了人类的身边。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
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用来存储资料的对象是量子位元,量子计算的原理则是基于量子的叠加态与纠缠特性。
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能同时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大幅缩短提取用户所需信息的时间,以远超电子计算机的速度进行复杂的计算。
按照传统算法,当用户需要提取某一个词组信息或者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时,计算机要先把所有可能性列举出来并验证一遍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而量子计算机能够直接计算并提取出相应信息。
这种计算称为量子并行计算,也是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优越性。
量子计算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做到真正的并行计算与存储。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假如一台电子计算机一次能计算10个比特位,即十位二进制,而量子计算机能一次计算2的十次方个这样的数!想象一下,你被要求5分钟内在国会图书馆某一本书的某一页上找一个字母“X”,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有5000万册书。
但是如果你处于5000万个平行现实中,每个现实都可以查看不同的书籍,你肯定能在其中某个现实中找到这“X”。
在这个假设中,普通计算机就是像疯子一样的那个你,需要5分钟内找遍尽可能多的书。
而量子计算机却能将你复制出5000万个,每个只需翻找一本书即可。
此次IBM的成果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量子计算实现了“不可能”的里程碑: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一步就能进行2的50次方运算,等于1125899906842000,即一千万亿次计算。
一台台式机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将达到今天最先进的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取材于《量子计算机,到底有多神奇》等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遵循量子力学规律B. 存储资料的对象是量子位元C. 基于量子的叠加态与纠缠特性D. 严格运用十位二进制进行计算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IBM公司研制出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已正是进入商业运用。
B. 量子计算机会优越性之一是同步提取相关信息与直接运算。
C.量子计算机执行任务相当于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同时运算。
D.未来台式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堪比天河一号。
材料二在人类己经跨入21世纪之际,信息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传统计算机界,“摩尔定律”一直是金科玉律,即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每18个月翻一番,算力增强一倍,这是一种指数增长的规律。
但如果在技术上遵循摩尔定律,那么硅片上的集成电路最终将会缩小到一点,那些独立的元件不会比几个原子更大,这就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
因为在原子级别支配着电路的行为和性质的物理规律是量子力学,而不是经典物理定律,这引起人们判断:如果摩尔定律终结,在后摩尔时代,提高运算速度的途径显然就只剩量子计算机一途了。
1982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利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新奇想法,“自然是量子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模拟它,我们就需要一台量子计算机”。
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在这方面花大力气研究,在硬件、软件、材料各个方面投入巨大。
就在2016年,IBM推出了5量子位的计算机,而也就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IBM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其官方博客宣布了20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的问世,并构建了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样机。
50量子位意味着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投入也已经持续了13年的时间。
2019年10月,其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表示研制出了一个由54个量子比特组成的处理器“Sycamore”。
在执行一项随机数字采样的任务过程中,量子处理器在约200秒的时间内从量子电路中采集了100万个样本,而一台当代最尖端的超级计算机需要约1万年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取材于《量子计算机技术获突破人工智能也将水涨船高》等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理查德·费曼终结了摩尔定律,提出了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方法。
B.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的进步是芯片晶体管密度指数增长的自然结果。
C.5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理样机的研制是该领域重大标志性事件。
D.谷歌研究团队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远超IBM公司。
材料三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
未来量子计算机会像经典计算机一样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链,带动包括材料,信息,技术,能源等一大批产业的飞跃式发展。
在量子计算机面前,种种复杂的科学计算,都只是小菜一碟。
譬如,现在的天气预报大多是基于探测数据的推测,很难保证准确。
但量子计算机可以一次分析所有数据,向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模型,精准地显示恶劣天气会在何时何地出现。
我们可以提前预测飓风等极端天气,从而预留足够的时间拯救生命。
再举个例子:要破解现在常用的一个RSA密码系统,用当前最大、最好超级计算机需要花60万年,但用一个有相当储存功能的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花上不到3个小时!量子计算机的突飞猛进,来得正是时候:5G已经成熟并接近运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而基因科学也来到了临门一脚的关口。
如此这般,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学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一个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将比我们曾经最激进的想象,来得还要快得多。
因为两者将出现正向回馈。
因为,人工智能需要超级计算、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超速联接的支撑,才能实现。
现在,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将不断迭代出更高级的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的斜率将一下子陡峭起来。
有了磅礴的算力和人工智能,再加上基因科学,人类就可能对人类体内的“生命软件”重新编程,即重组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乃至产生全新的人类。
今后,依靠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我们将能重塑体内一切组织和器官的活性,并能够开发出药物,直接锁定一种疾病背后的代谢流程,而不必再采取试探性的治疗手法。
我们还可以为病人添加那个缺少的基因,删除不好的基因。
靶向药扫荡癌细胞,DNA 编程逆转衰老,干细胞被改写,上帝的密码防线逐渐崩溃。
虽然专家们都说,通用量子计算的实现可能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正应了那句话:“所有人都在等待,所有等待都值得。
”(取材于《量子计算机为何优秀》等文章)4.依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带动大批相关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B.量子计算机应用于天气预报,将大大提升探测数据的正确率。
C. 量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呈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D. 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基因治疗的广泛应用。
5.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中国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获得了600项左右的量子计算机相关专利,在所有国家中最多。
对于中国正加强量子计算机领域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意义,你有什么认识?请结合以上三个材料简要概括。
(6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 题。
(共19分)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
其体为古文之所未有,发端于宋,至明而穷.极变态,斯亦文章中之一奇也。
其道譬之于画家之写生者也。
写生之技,莫妙于传神,然亦莫难于传神。
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其次在颧颊。
目与颧颊似,余无不似者,眉与鼻口,可以增减取似也。
吾以谓经义者,择圣人之言而命之题,夫题之目与颧颊者,其义理也。
题之眉与鼻口者,其语气也。
目与颧颊之精神得,而眉与鼻口之精神亦无不得矣。
苟为不得其神,则注视者一人而无毫发之似,衣冠形骸之徒.具,而与其人无与也。
今之作者,大抵尽衣冠形骸之徒具者也,甚或衣冠形骸之亦不具者也,岂可以代圣人而为之立言乎。
子瞻又言,传神之道,法当于众中阴察之。
然则欲得圣人之天,亦不可无以察之矣。
夫惟沉潜反覆于《论语》《孟子》《易》《诗》《春秋》《礼记》,因遂旁涉于庄、屈、韩、柳、苏、王之文章。
夫而后一题入手,相.其神之所在,而举笔貌.之,而圣人之天可察,而圣人之意可得也。
余少从事于经义,即厌世俗之文,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
自是穷搜博采,选录千余篇,多世间之所未见,而亦不拘于科目,凡诸生未遇者之文,皆入焉。
余之经义,大抵多得力于此。
而今岁之春,友人为余刊.而布之。
工既竣,而余乃以传神之说发明经义之为道,以告今之作者,毋衣冠形骸之徒具,并衣冠形骸之不具,而必思夫得圣人之意;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
(取材于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有删改)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仿佛..其语气仿佛:体会,摹拟②发皇..其义理发皇:阐明,阐述③至明而穷.极变态穷:不得志④衣冠形骸之徒.具徒:只,仅⑤相.其神之所在相:省视,查看⑥而举笔貌.之貌:描绘,摹写⑦友人为余刊.而布之刊:修订,排版⑧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讽诵:规劝,劝读A.①④ B.③⑧ C.②⑥ D.⑤⑦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于是想像圣人的思想代他们发表观点B.若是者谓之经义像这样的文章就称之为经义之文C.法当于众中阴察之(画人物能传神)的方法应当在众多场合中暗暗观察这个人物D.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却只是明代先辈们有这样高尚的品质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之学者写经义这种文体的文章,要摹写圣人的精神、语气和义理。
B.经义创作的规律与画家写生是一样的,前者传神在题目,后者在眼睛。
C.作者认为反复研读圣人们的著作,就可以学到圣人的根本立场和思想。
D.作者为自己搜集的小题文写序,用传神的说法形象阐明经义形成的道理。
9.将下面语句译为汉语(4分)①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②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10. 本文运用类比论证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
(5分)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③司马牛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