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fd74b92be45c3b3567ec8b79.png)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苏联解体。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本课开始我们进入第五单元《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起来探讨、学习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
请大家把书翻到63页,先来看活动与探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关于我们中国改革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大家也应该能亲身感受到改革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一度对中国影响很大,被我们奉为学习榜样的苏联老大哥,他们的一系列改革却是失败的,并进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范文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ccc1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b.png)
一、前言课程名称: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选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2. 使学生掌握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过程;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苏联领导人的更替与改革思路的演变。
2.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讲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及其目标;分析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课时:3. 苏联解体的过程描述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的过程;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4.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影响探讨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及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知识;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3. 小组研究报告:让学生分组研究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某个方面,并进行展示。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课程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2. 图片资料:苏联改革与解体相关的历史图片;3. 视频资料: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苏联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的必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苏联领导人的更替与改革思路的演变,每组选择一位领导人进行研究,并分享他们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3.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让学生阅读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改革政策的目标和实施过程。
第二课时:4. 苏联解体的过程:通过展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初三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初三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079756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5.png)
初三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并掌握主要内容;2.了解苏联加速解体的历程,分析其中的原因;3.掌握苏联解体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目的、措施、成效;2.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具体内容(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处于经济不景气、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之中;•俄罗斯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推出“改革开放”政策。
(2)苏联的改革目的•解决苏联经济困境,提高生活水平;•推动苏联政治制度的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3)苏联改革的措施•推出“摆脱危机”计划,削减军费,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推出“珍宝之舟”政策,鼓励私有企业和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出“全面顾客满意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4)苏联改革的成效•经济得到一定的改善,投资和消费增加,一些企业开始盈利;•一些自由市场企业开始兴起,私营企业的地位逐渐提高。
(5)苏联解体的原因•民族问题:苏联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政治分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等新老领导人之间的政治分歧不断加剧;•经济制度问题:计划经济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经济减速和经济萎缩日益显现。
(6)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8月19日,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失去支持,苏联正式解散;•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成立,形成独立国家。
(7)苏联解体的影响•对当时的东欧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等新独立国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独立和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爆发。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以“最想要改变的事情是什么?”为题,调查几位同学的想法,引出苏联的改革背景。
(2)主体环节设计学生讨论的几个问题:•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被认为是一位改革家?•苏联的改革是如何实现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与当时的东欧和世界格局有何联系?(3)总结环节在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苏联改革和解体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意识到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abb12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e.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改革以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苏联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苏联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结果,认识到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苏联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改革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改革对苏联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理解苏联解体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结果。
2.教学难点:苏联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联解体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结果。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苏联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联改革的过程和对苏联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案例分析: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案例,如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东欧剧变等,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7b3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0.png)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运用时间线索,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2)引导学生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格局变化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3)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分析改革的过程及成果;(2)讲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分析解体原因及影响;(3)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格局变化的历史责任感。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知识点;2. 查阅资料,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苏联的改革与国内政策1. 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的改革措施。
教学设计1: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设计1: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9bfbd7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2.png)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1956年赫鲁晓夫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1975年后,苏联进入经济停滞时期。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决议;苏共“二十八大”召开并通过决议、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2月21日“阿拉木图协议”签署;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2、能力培养: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
3、思想教育: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
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二、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导入1):(师):你知道图中人物是谁吗?他就是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
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问题情景导入2):(课件显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图片。
)师: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
回顾这段历史,除了建国初期的两大著名领导人物——列宁和斯大林外,苏联的经济改革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的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讲授新课):(师):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PPT课件1(说课) 人教版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PPT课件1(说课)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5e360667ec102de2bd8930.png)
资料库
赫鲁晓夫
4.
1962年古 巴导弹危机, 表明苏联开始 走上同美国进 行全球争夺的 道路,同时也 表明当时的战 略优势仍然在 美国方面。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资料库
戈尔巴乔夫
经济 改革未见 成效,经 济下降, 人们生活 水平下降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1.
资料库
戈尔巴乔夫
2. 在政治改革的过程中,苏联境内的民族分离 运动兴起。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加以效仿。6月,以叶利 钦为首的俄罗斯联邦首先发表“主权宣言”, 宣 布本国是主权国家,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紧随其 后。
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中叶利钦取得领导权
1990年12月,戈尔巴乔夫向叶利钦移交国家权利,苏 联正式解体。
苏联的解体资料片
总结历史,我有话说
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联的
解体 呢?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
返回目录
知识梳理
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背景: 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内容:经济 农业:加大投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 工业:改革管理体制,精简机构等。 1、赫鲁晓夫改革 政治——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等 结果及原因: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板书设计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2、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3、内容:政治—— 经济—— 4、结果:失败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失败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底
教学设计5: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设计5: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6aa32b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9.png)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深刻的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增加历史的直观性从而降低本节课知识的难度。
2、探究式学习: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
3、研究性学习:布置学生调查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成就。
讲授新课:导课: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过渡: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的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
赫鲁晓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改革的呢?多媒体出示以下材料(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初二下学期说课稿: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初二下学期说课稿: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73f817ccbff121dc36830d.png)
初二下学期说课稿: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与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起,全面展示了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中的很多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
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5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
山东无题。
具体题目是(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但改革只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
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使国家陷入困境。
联系本题,符合题意的应是A 项,使“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二、结合教材分析,说一下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6bc4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5.png)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第一章: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1.1 苏联的成立与斯大林模式1.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1.3 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第二章: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与挑战2.1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2.2 改革中的经济困境2.3 政治体制的僵化第三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3.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理念与措施3.2 经济改革的双重困境3.3 政治体制的转型与苏联解体第四章: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4.1 俄罗斯联邦的成立4.2 经济转轨与困境4.3 政治体制的发展与挑战第五章: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反思5.1 苏联改革的原因与影响5.2 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5.3 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评价和启示第六章:东欧剧变与苏联的影响6.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挑战6.2 1989年以来的东欧剧变6.3 苏联对东欧剧变的应对与影响第七章:苏联解体与国际关系的变化7.1 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7.2 冷战结束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7.3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八章: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中国的启示8.1 苏联改革的经验与教训8.2 苏联解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8.3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经验与挑战第九章:苏联改革与解体专题研究9.1 苏联改革中的经济问题研究9.2 苏联解体中的政治因素分析9.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档案解读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10.2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0.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苏联的成立与斯大林模式解析:苏联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其影响深远。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征,对苏联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其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是重点。
重点环节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解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是把握苏联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82d99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6.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后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分析,深入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进程。
运用比较、归纳和综合等方法,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批判性思维。
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改革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介绍苏联在20世纪末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分析苏联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介绍苏联改革的核心政策和经济改革措施。
分析苏联改革在农业、工业和服务领域的影响。
3. 苏联解体的过程描述苏联解体的主要事件和关键时刻。
分析苏联解体对各加盟共和国的影响。
4. 苏联解体的后果探讨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分析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5.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引导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2.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苏联改革案例,加深对改革措施和影响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看法和评价。
4. 资料展示法: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增加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提供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系统介绍。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视频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更多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信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理解程度。
3. 资料展示:评价学生展示的资料的丰富性和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深入分析。
《苏联改革与解体》课件
![《苏联改革与解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eb52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3.png)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 苏联继任国家。
争取独立的前苏联共和国
前苏联共和国纷纷争取独立, 并成为独立国家。
1991 年苏联解体
苏联在1991年正式解体,结束 了其七十多年的历史。
V. 影响和启示
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苏联解体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 为“后冷战”时代开启了新的篇章。
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的启示
苏联解体让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 义和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世界的作 用和发展。
对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启示
苏联解体为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苏联改革与解体》
《苏联改革与解体》PPT课件大纲:
I. 苏联历史概述
苏联的创建和发展
从1917年起,苏联逐渐崛起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时期是苏联历史上最为重要和具有争议的时期之一。
布列日涅夫时期
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II. 苏联改革运动
1
1 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戈尔巴乔夫的上台标志着苏联进入了一段重要的改革时期。
2
科斯申林改革
科斯申林改革意图推动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3
市场化、私有化的推行
苏联开始逐渐引入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的概念。
III. 改革的挑战
1 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
苏联各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激化,导致一系列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2 经济困境和政治危机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7163b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7.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2)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3)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内在联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2)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2)戈尔巴乔夫上台及其改革政策。
2. 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1)经济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政治改革:透明度政策、民主化改革、政治多元化。
3. 苏联改革的影响(1)经济领域的成效与问题;(2)政治领域的变革与困境;(3)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体制的矛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苏联解体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过程、原因和意义;2. 讨论法:分组讨论苏联改革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3. 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如农业、工业、政治等领域;4. 资料展示法: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图片、文献、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3. 小组合作: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交流等;4. 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苏联改革与解体相关知识的测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过程、原因和意义,重点介绍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范文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6533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f.png)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2)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地位;(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尊重历史,客观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3)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问题;(2)国内外压力下的苏联改革需求。
2.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
3. 苏联改革的影响(1)经济领域的成效与问题;(2)政治领域的变革与挑战;(3)苏联民族关系的变化。
4. 苏联解体的原因(1)经济困境;(2)政治体制僵化;(3)民族矛盾加剧;(4)改革政策的失误。
5. 苏联解体的意义(1)结束冷战;(2)国际格局的变化;(3)俄罗斯等原苏联国家的转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政策的分析与评价;(2)苏联解体的多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知识;2. 讨论法: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及影响;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内涵;4. 比较法: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苏联改革,总结其异同。
五、教学安排1. 课时:10课时;2. 教学过程:(1)第1-2课时: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2)第3-4课时:苏联改革的影响及其评价;(3)第5-6课时: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4)第7-8课时:苏联解体的意义及国际影响;(5)第9-10课时:总结与反思。
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说课讲解
![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1de124e2cc58bd63086bd47.png)
——《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第90—91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列
林斯 大
宁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 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 回顾这段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
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得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894—1971)
2、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苏共二十大召开 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全面否定斯大林 引起了思想混乱
——没有实事求是的评判斯大林的功与过。 (评价一个人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
1988
经 济 大
否定革命历史 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1990
放弃党的领导地位,
滑 坡
引起思想混乱
实行多党制
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党内斗争尖锐、公开
1991
政权性质的根本变化
“8.19”事件
《阿拉木图宣言》
苏一 国
木 图 宣 言 》 独
联
体
扩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 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4140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6.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的过程以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学的知识,通过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苏联历史的发展变化,认识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实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具体内容,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掌握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史实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使学生认识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分析和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苏联改革与解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生动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国旗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联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讲授新课:(1)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分析苏联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2)讲述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重点关注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3)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如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等。
3.课堂讨论:学生就苏联改革与解体过程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5c9eaa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f.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历史教案设计模板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苏联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1.1.2 帮助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和跨文化比较能力。
1.1.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2.1.1 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矛盾和问题,如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2.1.2 苏联领导人的改革尝试,如赫鲁晓夫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等。
2.1.3 苏联社会的不满和压力,如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民主权利的要求等。
2.2 苏联解体的过程2.2.1 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运动,如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国的独立。
2.2.2 苏联政治体制的变革,如苏联最高苏维埃的解散和苏联总统的辞职。
2.2.3 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结束和 bipolar 世界的崩溃等。
2.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影响2.3.1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如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民众的生活变化等。
2.3.2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俄罗斯联邦的成立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等。
2.3.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如改革的必要性和解体的必然性等。
三、教学内容3.1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3.1.1 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矛盾和问题3.1.2 苏联领导人的改革尝试3.1.3 苏联社会的不满和压力3.2 苏联解体的过程3.2.1 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运动3.2.2 苏联政治体制的变革3.2.3 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3.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影响3.3.1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苏联社会的影响3.3.2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3.3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可的题目是《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过程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把握。
一、教材分析
苏联解体;既是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新变化的起点,还是国际共运史的重大挫折,不仅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演变有重大影响,是我们理解当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出发点,也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二、学生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历史学习,他们已经对历史有了一些基本认识,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而且世界史的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有一定的基础,历史思维正处于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注重基础史实,展示相关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联解体的主要过程,认识苏联解体的实质。
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四三三”模式下激趣导入----展示提升-----知识拓展----达标测评活动模式,重视过程与方法体现课堂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效果。
3、情感与价值观
⑴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⑵正确认识苏联解体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
1、教法运用
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史。
2、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法、讨论法、分析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
五、过程设计
从背景、过程、原因、影响四方面来讲援。
1、情景导入。
从苏联辉煌的建设成就到苏联解体的巨大落差中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破题。
解决“为什么改革”的问题。
提问:⑴为什么进行改革?
指导学生阅读、根据资料有关内容,形成基本认识。
在此基础上发挥老师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形式(现象)和内容(实质)两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析。
3、梳理过程。
解决“怎么样改革”的问题。
旨在弄清苏承解体的基本过程。
方法: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结果
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直接后果
4、分析原因。
解决“为什么改革失败”问题。
问题⑷: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这个问题,我以为是本节教学重中之重,引导同学们找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重点分析哪一因素是决定因素?
5、分析苏联解体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国际关系格局和社会主义运动两方面去分析。
6、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分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遵循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辩论。
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问题⑹综合讨论:苏联解体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有何重要启示?学生根据课内外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实事求是地逐一列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7、教学总结与反馈
主要任务:达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