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关于鲁迅文学作品的评价
《呐喊》点评
《呐喊》点评《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多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呐喊》的详细点评:首先,从思想内涵来看,《呐喊》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鲁迅先生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了封建礼教、旧道德观念对人们的束缚和压迫,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揭示了他们的苦难和无奈,并对这种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人类普遍价值观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呐喊》成为一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品。
其次,从艺术价值来看,《呐喊》展现了鲁迅先生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运用简练明快、质朴自然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此外,鲁迅先生还注重情节的构思和安排,使得每个故事都紧凑而富有张力。
这种精湛的艺术手法使得《呐喊》成为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最后,从社会意义来看,《呐喊》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启发了后来的文学创作,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思想和观念。
同时,《呐喊》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对于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呐喊》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独特艺术风格和重要社会价值的短篇小说集。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思考社会问题和矛盾以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等人类普遍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人对鲁迅的评价句子简短
他人对鲁迅的评价句子简短
1. "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2. "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小说方面,他的散文和译文同样精彩。
"
3. "鲁迅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4. "鲁迅的小说虽然描绘了惨痛的现实,但在细节和情感描写上却非常细腻动人。
"
5. "鲁迅痛恨封建思想和旧文化,他的作品呼吁人们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追求自由和平等。
"
6. "鲁迅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他善于利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
7. "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他关注弱势群体的处境,并为他们发声。
"
8. "鲁迅的作品中有很多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这些思考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9. "鲁迅的作品在揭示社会黑暗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作品《朝花夕拾》被认为是他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视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鲁迅的代表作,《朝花夕拾》展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
思考。
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呈现,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苦难。
这些故事富有真实感和鲜明的画面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历届文人对《朝花夕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鲁迅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集
大成之作。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写作风格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许多文人赞赏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真实刻画。
他们认为,《朝花夕拾》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同时表达了鲁迅追求进步、改革的强烈愿望。
在不同的时期,历届文人对《朝花夕拾》的评价也有所差异。
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本书作为社会批判的文学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呈现了旧社会的丑恶与罪恶,对于当时正在改革和觉醒的中国社会起到了警示和启发作用。
而一些文人则更加注重鲁迅作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创作技巧,赞赏他在散文写作上的突破与创新。
总的来说,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评价普遍较高。
他们认为这本书在
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也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才华和独创的写作风格。
《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世作家和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启迪。
朝花夕拾名家评价
朝花夕拾名家评价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名家对《朝花夕拾》的评价:
1. 鲁迅先生通过对往事的回忆,用真情实感描绘了那些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他的文字充满着真情实感,用真挚的笔调描绘了那些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使人深深地被感动。
2. 鲁迅先生的文字雄浑有力,充满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他敢于坚持真实,对现实进行深度的剖析。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而且也展现了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3.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深刻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4. 钱钟书认为,《朝花夕拾》是我们散文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经典,是不断追求真理的开始和努力的标准。
综上所述,《朝花夕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才华和思想深度,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鲁迅作品的评论
关于鲁迅作品的评论关于鲁迅作品的评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解放》,1940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含泪的微笑、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的真实性和诸如对比法、滑稽法、夸张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含泪的微笑: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有一点超群之处,是在朴素精练的真实描写中,把眼泪同微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寓庄于谐,亦庄亦谐,不仅讽刺情调富有变化,而且在笑声里还隐含着深沉的忧郁和哀伤。
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艺术运用于悲剧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使人物的性格具有了悲喜剧的双重组合。
这是鲁迅在塑造悲喜剧性格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塑造悲喜剧性格的范本。
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人物的性格的双重组合,主要是悲喜因素的组合。
讽刺艺术的真实性:鲁迅的小说的讽刺,正是作者正视现实,毫不容情地把生活中的丑恶事物真实地加以描绘与揭露的结果,作者以深邃的眼力观察现实,于是他随时发现出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的虚伪性。
独特的表现手法正因为鲁迅特有的讽刺笔法,使得鲁迅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比同时代任何人的都要真实,所揭露的国民性格弱点比同时代任何人的都要深刻。
鲁迅将封建愚民政治框架下国民性格的异化作为艺术聚集的焦点,力图通过揭露国民人格的麻木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在这过程中,讽刺犹如一把犀利的刀,无情地剜下人性溃疡的腐朽之肉,将国民劣弧根性的种种卑劣状态公然推到了历史的祭坛。
写鲁迅的作文盗版也盗版的太缺德了吧!二楼还好点……汗!经过第五组的学习,我初识了鲁迅。
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我更深入的了解了鲁迅。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鲁迅的家庭彻底破落了。
他发奋学习,学堂里一个月进行四次考试,考了第一名,奖三等银牌一枚,四枚三等银牌可换二等银牌一枚,四枚二等银牌可换一枚金牌,鲁迅花了三年时间才换了一枚金牌。
对鲁迅作品《呐喊》的文学评论
对鲁迅作品《呐喊》的文学评论第一篇:对鲁迅作品《呐喊》的文学评论我一直都非常喜欢茨维塔耶娃的这句话:“我生活中的一切我都喜爱,并且是以永别而不是相会,是以决裂而不是结合来爱的。
”后来在读《树上的男爵》的时候,看到结尾处,在男爵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终身住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
”逗趣之余也能感受到那种又恨又爱最终还是爱但是又以告别和决裂来表现的爱。
在重读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之时,我忽然觉得,小说很多时候也表现了这种矛盾的爱。
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决裂的爱?我想这和其基于个人经验之上的孤独感有关。
一、个人经验的孤独。
鲁迅一生当中,有很多经历使他感觉到寒冷,让他觉得与环境格格不入。
我们从小说当中能够看到,对鲁迅影响至巨的个人经历至少有两处,《〈呐喊〉自序》里是这样说的:“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这处经历使少年鲁迅体会到人情冷暖,并且在逐渐成长的鲁迅心头放大生根,使得他在所处环境中总是遽然转身,瞪着怀疑的眼睛审视周围一切,感到遍体生凉,格格不入。
这点我们在《狂人日记》中当能体会到。
《狂人日记》的开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从怀疑赵家的狗到怀疑赵贵翁一直到辨认出吃人的还有自己的大哥,可不是要从头直冷到脚跟?在《明天》里,单四嫂子的宝儿夭折之后,邻居王九妈帮做丧事,作者这样写着:“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王九妈又帮她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事主家里都已经家徒四壁,却仍然要顾及人情请帮忙办丧事的人吃饭,这种人情可不是冷酷?所以作者不无讥讽地说:“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
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大全
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大全
一、关于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
1、鲁迅先生文章充满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其文风清新、生动,用词妙趣横生,有时还慷慨激昂,深得读者喜爱。
2、鲁迅先生的文章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把思想变成一切可能的深刻思考,有力地激发读者思考、启迪思维。
3、鲁迅先生文章的风格独特,他把传统的古典文学语言和“八股”文章的格式融合在一起,整个文章既有古典文学的文雅表达,又有现代文学的缠绵悱恻,令人叹服。
4、鲁迅先生的文章内容丰富而多样,他以人类的探索和发现为中心,以情感价值观作为最核心的主题,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5、鲁迅先生的文章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表达出他对于人性的追求和对文学的高度认知,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思想感悟。
对鲁迅作品的评论
对鲁迅作品的评论对鲁迅作品的评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作品评论,希望大家喜欢哦!篇一:鲁迅作品的评论我从小就常常阅读鲁迅的作品,最喜欢读的是鲁迅的小说和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都使我百看不厌,如醉如痴。
正是鲁迅的这些作品,给了我终身难忘的文学启蒙教育,初步窥探到了美好动人的文学殿堂,从而爱上了文学,引导我立志一辈子走文学创作道路。
从青年时代直到今天,我虽然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但在我国现、当代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仍然还是鲁迅的这类作品,经常“炒冷饭”,实际上是作为创作典范不倦地加以精读,细细品味。
我之所以如此热爱鲁迅的这类作品,原因就在于鲁迅的作品中,含有开创性特色的艺术欣赏趣味和审美价值。
这和一般评论界对鲁迅作品的研究,视角可能不尽相同。
有些人在谈论鲁迅的《狂人日记》时,说的往往就是作品最后的那两句话:“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仿佛这篇文学经典之作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这两句话。
诚然,鲁迅借助于一个狂人的自我表述,以狂人的所见所闻和内心独白,深刻地揭露了半封建社会人压迫人、人吃人的内在本质,这确实是这篇作品的伟大思想意义和思想价值。
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作品中直言不讳地对此提出抗议和大声呐喊,永远应该受到世人的重视和尊敬。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并不是一篇政治论文或社会学论文,而是一篇以审美价值为前提的小说作品。
如果我们(包括广大读者)要的仅仅是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和思想价值,鲁迅还何须用小说的形式去加以表达?只须写一篇政治论文或社会学论文就可以表达清楚了,甚至还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得比写小说更加清楚。
依此类推,如果根据某些评论家的评论方式,鲁迅所有的小说和散文作品全部意义和全部价值,也都是这么一回事了:《阿Q正传》就在于它说明了我国当时的国民劣根性;《故乡》就在于说明了人和人之间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所谓“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祝福》就在于说明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精神禁锢;《孔乙己》就在于说明了封建没落知识分子毫无出路的可怜境地。
关于鲁迅的书评摘抄
关于鲁迅的书评摘抄
1、鲁迅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封建旧社会的抨击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语言,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3、鲁迅的文字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性的细微变化,同时也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出社会的复杂性。
4、鲁迅的句子充满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丑陋面貌。
5、鲁迅的文字既深沉又敏锐,犹如一把锐利的剑,剖析出人性的弱点,揭示出现实中的不公与不义。
6、鲁迅的文字尖锐如刀,剖析社会现象,揭示人性的荒谬与矛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的批判精神。
7、鲁迅,一个伟大的名字,他的文字犹如锋利的剑,刺破旧社会的黑暗,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指引了方向。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影响了世界文坛。
8、鲁迅的文字犀利而深刻,直指人性的弱点,同时又充满对弱者的同情,让人深感震撼。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介绍鲁迅成长经历和他对旧中国社会的批判的散文集。
这部作品于1929年出版,至今仍被认为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以下是一些历届文人对《朝花夕拾》的评价:
1. 郁达夫: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以坦诚而真切的笔触描绘了他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和挣扎,反映了他对封建道德和社会制度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2. 胡适:《朝花夕拾》是鲁迅的自传体散文集,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和反思,鲁迅把个人的痛苦和社会的荒谬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才华和洞察力在其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3. 茅盾:《朝花夕拾》是一部充满苦涩和矛盾情绪的作品,鲁迅通过回忆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经历,揭示了封建道德和社会制度对个人成长的压迫和伤害,这种批判是深刻而有力的。
4. 徐志摩:《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重要作品,他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和呼唤。
总的来说,历届文人对《朝花夕拾》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有着深刻思考和批判的作品,鲁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悲喜,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希望。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鲁迅的才华和洞察力,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家对鲁迅《故乡》的评论
名家对鲁迅《故乡》的评论
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以下是一些名家对这篇作品的评论:
1. 费正清:《故乡》展现了鲁迅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封闭、保守和压抑,以及封建家庭的腐朽和残暴。
作品中饱含着对人性的深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 蔡元培:《故乡》是鲁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鲁迅以其独特的文风和鲜明的思想,勇敢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
作品中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抱怨与痛苦,展现了鲁迅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进步的追求。
3. 茅盾:《故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鲁迅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冷峻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晦暗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祖国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4. 胡适:《故乡》塑造了一群普通人的形象,却展现出了他们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鲁迅以其饱含力量的文字和深邃的思考,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以及人性的扭曲和面目。
总体来说,名家对鲁迅的《故乡》评价极高,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赞赏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思。
作品中的鲁迅式的冷峻视角和犀利笔触,以及对于家乡和祖国
的深深眷恋,使《故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作品。
《朝花夕拾》的评价
《朝花夕拾》的评价《朝花夕拾》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是由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说组成,收录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包括《热风》、《明天》、《孔乙己》等。
这些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真实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并对中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朝花夕拾》进行评价。
首先,《朝花夕拾》是一本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鲁迅在其中所描绘的社会现实,着重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悲惨和黑暗,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
比如,在《孔乙己》这个小说中,鲁迅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小人物,反映了旧社会对平民的虐待和歧视,以及现实主义的主张。
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真实性,深刻体验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再次,这本书的思想内涵丰富多样,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揭示。
鲁迅以批判的眼光观察社会,对弱小和无助的人物寄予关爱和同情,对社会的不公和虚伪表示强烈的愤慨。
他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哪些问题。
在《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的尊严、人性善恶、社会制度、儿童教育等诸多问题的讨论。
这些思想的深入挖掘和讨论,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深远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朝花夕拾》是一本对中国现实进行深刻观察和揭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不仅艺术成就突出,语言精湛,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多样,对人物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这本书的出版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示。
它以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社会的透彻观察,为人们展示了现实世界的精彩和无奈,让人们对自身的思考和社会的变革产生深刻的共鸣。
名人对鲁迅文章的评价
名人对鲁迅文章的评价李大钊:鲁迅先生的文章真可谓是言简意赅、深入人心。
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他的文章犀利而直接,没有任何修饰和做作,正因如此,他的文字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胡适:鲁迅先生的文章意境独特,他以独到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刻画了那些被压迫、被辱骂的人们,表达了弱者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和不满。
他的文字平实而真切,读起来让人心生敬畏和震撼。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
郭沫若: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文字简练而有力,让人一读难忘。
他的笔下,英雄是平凡的,而平凡的人则成为了英雄。
他的作品饱含着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批判,是我们当代作家应该学习的榜样。
茅盾:鲁迅先生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简练而质朴,没有丝毫的修饰和华丽辞藻,却能直击人心。
他以犀利的笔触刻画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着实让人触动。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社会现实的镜子,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贺知章:鲁迅先生的文章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的悲苦和无奈。
他的文字直抵人心,让人无法忽视。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对于社会现状的无声抗议。
他的笔下英雄是平凡的,他们有着同样的痛苦和无奈,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鲁迅先生的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他以真实的写作风格和平实的语言,刻画了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的悲苦和无奈。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
他的文字直抵人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我们当代作家应该学习的榜样,他的作品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鲁迅的主要作品评价
鲁迅的主要作品评价(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鲁迅的主要作品评价鲁迅先生一生写过很多小说,给人留下印象深刻也有很多,比如说:《故乡》中让人怀念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童年图景;《祝福》勤劳善良但最后沦为麻木的祥林嫂;《药》中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的人血馒头;《狂人日记》中每字缝中都写着吃人的“历史”;《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1922年3月,胡适在《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一文中说:“成绩最大的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
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大全
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大全
一、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
1、引人入胜:鲁迅先生文字精彩绝伦,生动形象,巧妙诙谐,抒情赞美,有力地表达情感,令读者深受感动,每一篇文章都能让读者如痴如醉,迷惑不已。
2、真实性:鲁迅先生文字忠实地反映了时代风貌,通过细腻的勾勒,勾画出生动的描绘,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浮和变迁,从而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环境。
3、开拓性:鲁迅先生文字开拓了文学叙事的新路,叙述手法灵活独到,论述细腻透彻,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珠。
4、艺术性:鲁迅先生文字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性,他贯彻文学艺术的根本原则,巧妙地将叙事、抒情、讽刺等多种文体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受到世人的赞誉。
5、滋养性:鲁迅先生文字对读者来说既有欣赏性又有滋养性,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文章犹如一面明镜,让读者在其深刻的人文精神之中得到滋养,增长智慧,从而改变自我,获取智慧与力量。
鲁迅的作品最好的评价句子
鲁迅的作品最好的评价句子1.鲁迅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2.鲁迅的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刻思考。
3.鲁迅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4.鲁迅的作品中的形象塑造生动鲜明,引人入胜。
5.鲁迅的作品语言简练,富有力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6.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7.鲁迅的作品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8.鲁迅的作品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反思。
9.鲁迅的作品言辞激烈,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0.鲁迅的作品思想深邃,洞察力极强,启迪了一代代读者。
11.鲁迅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它们打动人心的力量依然深远而持久。
12.鲁迅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璀璨明珠,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13.鲁迅的作品多才多艺,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社会观察家。
14.鲁迅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中国命运的无尽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15.鲁迅的作品犀利而直白,直面社会现实,深刻揭示社会阴暗面。
16.鲁迅的作品让人深感中国文学的力量和魅力,感受到文学的魔力。
17.鲁迅的作品饱含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性的探寻,令人无法自拔。
18.鲁迅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反思,引领了一代代读者的思想解放。
19.鲁迅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永远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传颂。
20.鲁迅的作品激荡着中国文学的血脉,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21.鲁迅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呐喊。
22.鲁迅的文笔简练、深刻,触动人心。
23.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24.鲁迅描绘的社会现实让人深感沉重和触动。
25.鲁迅的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理解和揭示。
26.鲁迅作品中的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27.鲁迅笔下的故事引人入胜,感情真挚。
28.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震撼人心。
29.鲁迅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
30.鲁迅作品中的精神内核引发人对自身问题的思考。
[精编]对于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摘抄
[精编]对于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摘抄一、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对社会的贡献1.鲁迅是新文化的启蒙者开拓者之一。
他批判封建制度、封建道德、封建文化,提倡新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从此种意义上讲,鲁迅是一位思想家。
2.鲁迅是中国用白话写小说的第一人。
首篇作品是《狂人日记》。
他一共创作短篇小说33篇,塑造了多个栩栩如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为中国艺术画廊增光添彩,最典型如阿Q,润土,祥林嫂等。
3.鲁迅诗作有26首,量少质高,不少名句流传于世: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4.杂文14卷,揭露黑暗,针砭时弊,文字犀利,令敌丧胆,令人振奋,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鲁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嫉恶如仇,生命不息,呐喊不停,战斗不止,直到生命终结。
5.精通日文、德文、俄文,翻译文字8卷,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6.小说史略一部。
鲁迅其主要文学成就是短篇小说和杂文。
对国际上的影响主要是日本、韩国、俄罗斯。
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称赞鲁迅是“中国的高尔基”。
基于上述,我对鲁迅先生总体评价定位: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的开拓者。
二、鲁迅的历史局限性1、鲁迅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上比较偏颇,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而没有塑造追求真善美的工农兵形象。
文学是人学,有批判,也有歌颂,二者不可或缺。
鲁迅的小说及杂文,似乎全是揭露和批判,几乎没有歌颂的作品。
2、鲁迅的杂文特色极具批判性,论战性,充分展示了“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和痛打落水狗主张。
直到临死前还留下遗言:“我的怨敌可谓多矣,让他们怨恨去吧,我一个也不宽恕!”由此可见鲁迅心胸狭窄,偏执,有违中国传统文化“温良恭俭让”和士大夫的“中庸”、“恕道”。
而此乃是人性的最高品格。
鲁迅是学医出身,懂得心理情绪是养生保健长寿之首要,然而他短命只活了55岁,与他的辛劳和心胸狭窄不无关系。
关于鲁迅文学作品的评价
鲁迅善于利用讽刺艺术的特点,紧紧地抓住讽刺对象的要害。
将其放大,在强烈的对比之下。
让其丑态毕露。
例如《幸福的家庭》中的“作家”,他脱离了现实的斗争,为生活而挣扎,但在穷困的生活中,却幻想着富裕的生活,并企图将这种生活描写出来,以投绅士淑女们所好,可以“捞取稿费”。
于是,鲁迅处处以混乱而穷困的现实生活与虚伪而肉麻的空想对比,形成强烈的讽刺:“作家”要写“幸福的家庭”,可是战乱四起,盗贼遍地的中国连安置这个家庭的地方也没有;“作家”幻想着作品里主妇的丰姿——“前头的头发始终烫得蓬蓬松松像一个麻雀窠,牙齿是始终雪白的露着”,可是他一回过头去,靠左肩,便立着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
“作家”想象着作品主人公们“高尚优美”的生活,可是自己的生活却充满了白菜堆、劈柴、女儿的啼哭声和阴凄凄的眼睛……。
现实的生活给予空想家以多么辛辣的嘲讽啊。
作者无须多加评论,他利用巧妙的构思,以形象的画面,就把讽刺对象的丑陋本质全盘揭露出来了。
.滑稽法。
滑稽是讽刺艺术采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国文学理论家刘复把滑稽分为肯定性滑稽和否定性滑稽两种。
他认为“肯定性滑稽,是内在真的、善的、美的内容,却通过丑陋的、异常的,渺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滑稽,……而否定性滑稽则是假的、恶的、丑的内容,硬要通过美的、庄严的、神圣的形式来炫耀。
”鲁迅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是采用了滑稽法的。
如阿Q,孔已己等。
尤其是在《故事新编》中,人物形象大多是肯定性滑稽与崇高组合在一起塑造的。
如《奔月》中的羿,《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等,尽管这些人物崇高性格显主导,但由于采用了肯定性滑稽法,使人物性格更显丰富,人物形象更为崇高。
至于以否定性滑稽法来塑造人物的。
如《补天》中所描绘的那个站在女娲两腿之间,顶着长方板,指责女娲“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的假道学家,他们本来是女娲用泥土捏成的,在女娲面前,他们是非常渺小。
丑恶和微不足道的,但是,他们却“不安其位”,硬要爬到女娲的大腿之间去装成美的、神圣的正人君子,从而显得非常滑稽可笑。
关于鲁迅文学作品的评价
关于鲁迅文学作品的评价第一篇:关于鲁迅文学作品的评价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含泪的微笑、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的真实性和诸如对比法、滑稽法、夸张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在他的文学战线上表现的非常突出。
特别是他的小说。
鲁迅自己曾经说过,他写小说的目的,是‚ ‘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他的取材,‚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在艺术手法上可谓是多姿多彩,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小说,而他的小说最大特征就在于讽刺性,本文试就他小说中的讽刺艺术特征作些阐述。
1含泪的微笑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有一点超群之处,是在朴素精练的真实描写中,把眼泪同微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寓庄于谐,亦庄亦谐,不仅讽刺情调富有变化,而且在笑声里还隐含着深沉的忧郁和哀伤。
鲁迅小说中的讽刺,是出于对人民麻木状态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所以,他的幽默绝不是轻松愉快的玩笑,更不是“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的解嘲的麻醉剂,而是掩饰在表面的平静和滑稽之下的沉郁和严肃。
鲁迅很反对那种轻松的幽默感,他认为,在中国还不适宜于这种幽默的存在。
所以,他那沉郁的幽默总是“倾向于对社会的讽刺”,阿Q的喜剧性格和悲剧命运的交融是最典型的一例。
可以说,阿Q的每一个喜剧性行动中都隐含着深刻的悲剧因素,而阿Q的悲剧命运又完全是通过喜剧性格的发展构成的。
阿Q是引人发笑的,但他引出的正是一种含泪的笑,从“君子动嘴不动手”到“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从阿Q 真能做“到钱府门前的龙虎斗”……甚至直到阿Q走向革命时,也还是阿Q式的白盔白甲、元宝、女人等等的幻想;而在临死之前,他还羞愧于判决书上画押画的不圆呢……《阿Q正传》的形式和风格,是并不单一的。
是喜剧艺术,还是悲剧艺术,这就值得研究。
作品采用何种形式和风格,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作品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艺术修养、艺术特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含泪的微笑、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的真实性和诸如对比法、滑稽法、夸张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在他的文学战线上表现的非常突出。
特别是他的小说。
鲁迅自己曾经说过,他写小说的目的,是“‘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他的取材,“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在艺术手法上可谓是多姿多彩,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小说,而他的小说最大特征就在于讽刺性,本文试就他小说中的讽刺艺术特征作些阐述。
1含泪的微笑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有一点超群之处,是在朴素精练的真实描写中,把眼泪同微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寓庄于谐,亦庄亦谐,不仅讽刺情调富有变化,而且在笑声里还隐含着深沉的忧郁和哀伤。
鲁迅小说中的讽刺,是出于对人民麻木状态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所以,他的幽默绝不是轻松愉快的玩笑,更不是“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的解嘲的麻醉剂,而是掩饰在表面的平静和滑稽之下的沉郁和严肃。
鲁迅很反对那种轻松的幽默感,他认为,在中国还不适宜于这种幽默的存在。
所以,他那沉郁的幽默总是“倾向于对社会的讽刺”,阿Q的喜剧性格和悲剧命运的交融是最典型的一例。
可以说,阿Q 的每一个喜剧性行动中都隐含着深刻的悲剧因素,而阿Q的悲剧命运又完全是通过喜剧性格的发展构成的。
阿Q是引人发笑的,但他引出的正是一种含泪的笑,从“君子动嘴不动手”到“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从阿Q真能做“到钱府门前的龙虎斗”……甚至直到阿Q走向革命时,也还是阿Q式的白盔白甲、元宝、女人等等的幻想;而在临死之前,他还羞愧于判决书上画押画的不圆呢……《阿Q正传》的形式和风格,是并不单一的。
是喜剧艺术,还是悲剧艺术,这就值得研究。
作品采用何种形式和风格,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作品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艺术修养、艺术特长等。
《阿Q正传》是要暴露社会的病态和国民精神的畸形,这就决定了作品的主要方面,具有讽刺喜剧的特色。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生活中有些东西本来是丑恶的,荒谬的,却偏想装成或说成为美好的东西,有的甚至是真诚地自以为光荣的。
作家把这种现象和实质的矛盾,暴露出来,就使人感到可笑。
笑,正是讽刺作家特有的武器。
阿Q本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他的丑,不在头上的癞疮疤。
更不在贫穷、屈辱、失败,而在于他用种种的瞒与骗的手段,使自己永远得意,永远自以为胜利。
总之,他的主观精神状态与实际生活地位,是那么不调和,因此,阿Q这个人物就主要不是使人觉得可怜而是令人可笑了。
一般地说,悲剧使人落泪,喜剧使人发笑。
阿Q的结局的艺术效果与这两者都不同。
作者以沉重而非轻松的心情,用讽刺又带幽默的手法写出,因而读者不会流泪,而是欲笑又笑不出声。
这就是因为阿Q的可悲的结局,是以喜剧艺术形式演出的结果。
2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艺术运用于悲剧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使人物的性格具有了悲喜剧的双重组合。
这是鲁迅在塑造悲喜剧性格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塑造悲喜剧性格的范本。
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人物的性格的双重组合,主要是悲喜因素的组合。
阿Q、孔乙己、闰土、祥林嫂、子君、涓生、魏连殳都是悲喜交织的性格。
他笔下的阿Q和孔乙己,就是悲剧性格和喜剧性格的双重组合的范本。
鲁迅在给乔南的信中谈到《阿Q正传》时说:“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
”鲁迅的目的,虽不在于滑稽或哀怜,而在于描摹国民的灵魂,以拯救垂危的中国的“死魂灵”,但他的艺术手段却是通过滑稽哀怜的组合来实现的。
我们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并不是一部纯粹的悲剧,而是一个喜剧性的社会悲剧,可悲欲可笑在小说主人公身上融为一体,泪和笑在作品中同时存在,笑使泪更加浓烈,喜剧因素强化了悲剧深度。
孔乙己本身就是一个喜剧性的悲剧人物。
他本身是矛盾的,是唯一穿着长衫而站这喝酒的人。
他已经被社会遗弃,变成了读书人的异已物,甚至是普通人的异已物,但自己却未能认识到这种异化,仍以一个读书人自居,强撑着知识分子的架子。
这就是说,孔乙己的性格,是一个悲剧与喜剧的矛盾交织物,是最可悲与最可笑的两种不可调和的因素的有机统一体。
而联系可悲可哀与滑稽可笑这两极的中介,就是他的“无知”,他的“不自知。
孔乙己他明明是最可悲的,却不知道自己的悲惨,还自以为比别人多懂一些“之乎者也,”多一件长衫。
他自己认识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相去很远。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孔乙己的性格正是如此。
在别人看来,他是非人,他是贱人,他是完全多余的人,不合社会的人,而他自己身临其境,却完全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自己正处在这种悲剧世界里甚至还要炫耀那些把他引入这悲惨世界的东西。
这才更加可悲。
“喜剧是把毫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但并不是说,在孔乙己身上毫无价值可言,他们的性格所以带有悲剧因素,正是他生来就具有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这就是人的价值,但他这种本是非常神圣的价值,被不合理的社会力量撕毁了,然而他仍然是善良的,诚实的,正直的。
当人们谴责他偷盗的时候,他抗议并以“窃书不算偷”为理由进行辩白,这种辩白恰恰在实际上承认自己的偷窃,这又透露了他灵魂深处的真实。
孔乙己正是保留着一些善的品质,滑稽的性格才带上深刻的悲剧性,这也正是鲁迅运用讽刺艺术塑造任务性格形象所达到的高度。
3讽刺艺术的真实性鲁迅的小说的讽刺,正是作者正视现实,毫不容情地把生活中的丑恶事物真实地加以描绘与揭露的结果,作者以深邃的眼力观察现实,于是他随时发现出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的虚伪性。
比如在《祝福》里,我们看到鲁四老爷这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却时常要发怒,骂人,而且动不动就皱眉心……这些事,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太普遍套平常了,甚至人们都已经习惯,不以为奇了,但经过鲁迅锋利的笔锋淡淡地一勾勒,虽然未加片言只语的贬责,而丑态却暴露素、无疑了,而且格外地动人了。
《高老夫子》中那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彼此在弯腰拱手,连连客套,连对方“大作”的题目也弄不清,还说什么“百读不厌”,“座右铭”;一个讲“事理通达心平气和”的道学先生,却皱着眉头,甚至于发怒骂人。
这是多么地虚伪、矛盾和丑陋!鲁迅小说中的讽刺,完全立足于现实生活,锋芒所向,无一不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丑陋和痼疾的。
《阿Q正传》里赵太爷、假洋鬼子的狐假虎威、称霸一方,“咸与维新”所谓“革命政府”对劳动人民的镇压,阿Q的自我麻醉的胜利精神;《肥皂》、《高老夫子》里四铭和高尔础之流的顽固守旧和男盗女娼,《在酒楼上》、《孤独者》里吕纬甫、魏连殳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下由勇敢叛逆到颓废、沉沦以至毁灭;《孔已己》、《白光》里主人公迷恋仕途的悲惨结局;《风波》里小土场上的惶恐不安,这都是那个病态社会的病态人物和病态思想,鲁迅都一一给予了讽刺。
鲁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比吴敬梓更加自觉地把讽刺看作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为讽刺美的本质就是通过对丑的否定来达到对美的肯定,所以,他的讽刺,比《儒林外史》显得更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是爱是憎,鲜明,强烈。
想想《阿Q正传》里阿Q飞飘过赵府门前时,鲁迅写赵太爷之流的卑劣、怯懦、虚伪和无耻,渗透着那样强烈的愤懑和蔑视,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这种讽刺是多么严肃、慎重而又痛快淋漓了。
鲁迅所用的讽刺笔墨是很精练的。
这种精练,除了文字的简练之外民主要表现为作者从生活中选择、提炼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或细节。
作品中赵秀才与假洋鬼子到静修庵“革命”的描述,不过二百多字,含义却十分深刻,把人物丑陋卑劣的灵魂揭露得淋漓尽致,真是妙绝。
这两个反动人物的“革命”行动是这样荒谬不经,但又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处境和思想性格的逻辑发展,令人可信,既是夸张的,又是真实的,高度典型化的。
还应该指出,这个生动真实的情节之所以含义格外深远,还由于它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武昌起义后的社会本质,一方面是赶跑了清朝皇帝,一方面是各种反动势力纷纷乘机篡夺革命果实,照旧骑在人民头上。
在未庄,“革命”就表现为打碎了静修庵里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老尼姑被当作清政府,挨了赵秀才们“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庵里又不见了一个宣德炉,这是多么辛辣而又意味深长的讽刺。
这样的描写,在作品中并非仅见。
革命风声传到末庄时,赵太爷与阿Q对话的描写,多为人们所称道。
一向不把阿Q当人看待的赵太爷,居然怯怯地迎着阿Q低声叫“老Q”了。
几句对话,把啊Q飘飘然的狂态和赵太爷的惶恐狡猾,都神情毕肖地表现出来了。
还有,《不准革命》一章中,假洋鬼子“白着眼镜”对几个闲人胡乱吹牛,同样是让人物通过言语动作,“将自己的魂灵枭首通衢”,丑态毕露。
这些都显示了鲁迅的深刻洞察力,高超的捕捉形象的本质和杰出的讽刺才能。
4独特的表现手法正因为鲁迅特有的讽刺笔法,使得鲁迅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比同时代任何人的都要真实,所揭露的国民性格弱点比同时代任何人的都要深刻。
鲁迅将封建愚民政治框架下国民性格的异化作为艺术聚集的焦点,力图通过揭露国民人格的麻木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在这过程中,讽刺犹如一把犀利的刀,无情地剜下人性溃疡的腐朽之肉,将国民劣弧根性的种种卑劣状态公然推到了历史的祭坛!4.1.对比法。
鲁迅善于利用讽刺艺术的特点,紧紧地抓住讽刺对象的要害。
将其放大,在强烈的对比之下。
让其丑态毕露。
例如《幸福的家庭》中的“作家”,他脱离了现实的斗争,为生活而挣扎,但在穷困的生活中,却幻想着富裕的生活,并企图将这种生活描写出来,以投绅士淑女们所好,可以“捞取稿费”。
于是,鲁迅处处以混乱而穷困的现实生活与虚伪而肉麻的空想对比,形成强烈的讽刺:“作家”要写“幸福的家庭”,可是战乱四起,盗贼遍地的中国连安置这个家庭的地方也没有;“作家”幻想着作品里主妇的丰姿——“前头的头发始终烫得蓬蓬松松像一个麻雀窠,牙齿是始终雪白的露着”,可是他一回过头去,靠左肩,便立着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
“作家”想象着作品主人公们“高尚优美”的生活,可是自己的生活却充满了白菜堆、劈柴、女儿的啼哭声和阴凄凄的眼睛……。
现实的生活给予空想家以多么辛辣的嘲讽啊。
作者无须多加评论,他利用巧妙的构思,以形象的画面,就把讽刺对象的丑陋本质全盘揭露出来了。
4.2.滑稽法。
滑稽是讽刺艺术采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国文学理论家刘复把滑稽分为肯定性滑稽和否定性滑稽两种。
他认为“肯定性滑稽,是内在真的、善的、美的内容,却通过丑陋的、异常的,渺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滑稽,……而否定性滑稽则是假的、恶的、丑的内容,硬要通过美的、庄严的、神圣的形式来炫耀。
”鲁迅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是采用了滑稽法的。
如阿Q,孔已己等。
尤其是在《故事新编》中,人物形象大多是肯定性滑稽与崇高组合在一起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