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次数: 233

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推进现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资料、工业管理、劳动者和管理者知识结构、工业部门结构四个方面的现代化,并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要达到当代世界水平。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一是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达到3000美元为中期,达到5000美元为后期;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40%为初期,40%-60%为中期,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三是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初期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15.9:36.8:47.3;四是城镇化率,一般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达到65%以上。

工业化进程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早期以轻工业为中心;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这期间化工、冶金、电力等重化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新兴工业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阶段,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中间产品迅速增加,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这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先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头来发展轻纺工业“补课”,而现在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虽然全国各地的工业化道路由于实际情况不一样而千差万别,但有一些规律却是相同的,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是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教育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是工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制造业的强大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撑,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因地制宜的政策是工业顺利发展的关健,政府的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建立是推进工业化的保证。

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和各种资源在空间上的积聚和集中,以及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在不同阶段,城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农业释放的剩余劳动力都有限,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在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工业快速发展已能够为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以上),农业人口比重已经不大,农业生产必须维持社会需要的规模,城镇化发展又趋于平缓,经济发展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城镇化发展主要在提升质量上。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也有一些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一是注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城镇集聚效应和辅助作用,特别是大城市带动作用;三是尽力破除城乡二次分割,实现劳动力城乡自由流动;四是努力增强城镇竞争实力,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五是不断创新个性化城镇发展模式,激发城镇发展的蓬勃生机。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关联的,缺乏工业化的城镇化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有赖于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但一般来说,在城镇初期和中期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往往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到了城镇化的后期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它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贡献份额将大于第一产业,因此,在城镇化的初中期,会形成工业化率高于城镇化率的格局,而到了后期,城镇化率将高于工业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