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1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db6a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5.png)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移动透镜,直到屏上出现最小、清楚的 烛焰的像。此时焦距近似等于像距(透 镜到光屏的距离)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 cm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透镜位置不变,分别向两侧同时移动蜡 烛与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等大、清楚的烛焰的 像。此时物距=像距=2倍焦距(二倍焦距成等大 实像)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 cm
交流合作
实验思考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 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规律精炼
随堂练习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 e
F
F
f
2f
a bc
2F
FF
FF
2F
物距与焦 距关系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像 的 性质
像距与焦 应用 距关系
u>2f
虚实 大小 正倒 物像同侧或异 侧
实像 缩小 倒立
异侧
2f>v>f 照相机
u=2f 实像 等大 倒立 异侧
2f >u>f 实像 放大 倒立 异侧
u=f
不能成像
v=2f v>2f 投影仪
u<f 虚像 放大 正立 同侧
例、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 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
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例、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 采取的方法是( ) 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05ed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8.png)
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物距,用字母u表示。 物距的变化会影响成像的方式和位置。
像距
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像距,用字母v表示。像 距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决定了成像的特点。
02
成像规律探究
实验器材准备与操作
80%
凸透镜
选择焦距已知的凸透镜,确保表 面干净无划痕。
100%
光源
使用平行光源或点光源,如蜡烛 或LED灯。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焦距变化对成像影响
焦距越长,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弱,成像位置 距离凸透镜越远。
焦距越短,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成像位置 距离凸透镜越近。
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焦距变化会影响成像的大小 和虚实。当焦距增大时,成像会变小且变虚;当焦 距减小时,成像会变大且变实。
放大镜原理及应用
原理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 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 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应用
放大镜广泛应用于阅读、观察细小物 体等领域。对于视力不佳或需要观察 细节的人群,放大镜是一种实用的辅 助工具。
05
总结归纳与拓展延伸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03
成像类型与特点
倒立缩小实像
1 2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会在 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此时,像的位置会落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3
应用
这种成像规律被广泛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等光 学仪器中。
倒立放大实像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光线传播路径及特点
光线传播路径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345255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1.png)
活动:体验凸透镜成像
活动一
请一位同学用凸透 镜近距离视察灯丝, 在黑板上简单画出
灯丝的形状。
(正立,放大)
活动二
老师用凸透镜将灯丝 的像成在墙上,对照 刚才的实验请同学描
述看到像的性质。
(倒立 放大) (虚像/实像?)
活动三
请同学将屏幕上的 灯丝利用手边的凸 透镜成像在手边的 光屏上。(注意: 尽量使像清楚)
大一些,正确做法(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 靠近手指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 远离手指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 靠近放大镜 D. 放大镜和手指
不动,让眼睛远离放大镜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
谢谢
光屏
实验步骤: 1、调 2、移 3、记
实验步骤
调 1、 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移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 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
清楚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3、实验时,应注意收集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时,物
记 距、像距数据,并将视察结果 录表格中。
实验装置 凸透镜的焦距f= 1c0m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 越近,像越小 D.成虚像 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
课堂检测
2、一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在距蜡烛60 cm处生成一个与
A
烛焰等大的像,现将凸透镜
向蜡烛移动20 cm时,则将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成像
课堂检测
3、小军用放大镜看指纹,觉得
B
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
灯丝
请同学描述看到像 的性质
(倒立 缩小 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cfcf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c.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https://img.taocdn.com/s3/m/1b8406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05.png)
像的性质
倒立或 放大或 实像或 正立 缩小 虚像
像距 ( v)
u>2f u=2f
倒立 倒立
缩小 等大
实像 实像
f<v<2f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镜头(凸透镜)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 (物)
)
()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 、缩小的实像。
a bc
de
F
F
f
2f
2024/10/7
a bc
d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c点,屏上出现清楚的像时,光屏 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d e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2024/10/7
2、在凸透镜成像中,________像是倒立的,________像实总是正立的,缩小 的像肯定是________像。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2024/10/7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分。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 象。
导入新课
凸透镜能成哪些像?
展开想象的翅膀
照相机
放大镜
投影仪
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24/10/7
课堂小结: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24/10/7
谢谢Leabharlann 镜头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
(
凸 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1(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1(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f779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e.png)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
cm处,在另一侧用光屏能承接到(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放大、倒立的实像
4、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
果将此物体向凸透镜移动5 cm,此时的成像规律是生活中的
2f >v> f
v=2f
v>2f
与物同侧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做实验时最好选用焦距为10cm左右的凸透镜,焦距过大
(光具座总长不够4倍焦距长),有些实验无法完成。
2、凸透镜最好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便于调节物距和像距。
3、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
物距小于焦距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在减小
当所成的像是实像时
物、像异侧
当所成的像是虚像时
物、像同侧
课堂总结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3.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u>f 时成实像;当u<f
时成虚像;当u=f 时不成像。
4.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当u>2f 时,
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成
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
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
是不是需要“调焦”?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1凸透镜成像规律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1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593da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a.png)
4.蜡烛距凸透镜40 cm,能在距凸透镜30 cm 的光屏上得到一
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C ) A.40cm B.25cm C.16cm D.12cm
作业本作业:
观察图片,思考:我们了解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 , 那么它们 所成的像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这其中有什么规 律吗?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手持凸透镜 , 缓慢从桌面上的书本移向眼睛 , 将会观察到 不同大小的字体 , 而且有正立的也有倒立的。你能帮他解 释一下原因吗?
想一想
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呢?
猜想: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
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实验 设计思路: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 , 观察成像的情况,记录每次观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虚实 、大小 、 正倒等情况 , 比较实 验数据,寻找其中规律 。
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步骤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 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 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 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
归纳总结
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巧记: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ຫໍສະໝຸດ 分大小。实像异 ➢侧16倒的,平方物根近是像什远么像?变大。虚像同侧正,物
远像远像变大 。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a604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f.png)
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图甲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图乙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4.三条特殊的光线
5.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有10cm.(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6.凸透镜成像规律
技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内反变化。
换焦距大的透镜,物距不变时,像变大。
补充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凸透镜焦距以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做这类型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7.凸透镜的应用
8.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9.近视眼和远视眼。
物理人教版(24新版本)八年级初二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教学教案含答案
![物理人教版(24新版本)八年级初二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教学教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8488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8.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知识,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建议八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较弱,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和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能力不强。
因此教师要认真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并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含义和区别。
3.通过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根据实验现象,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通过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与他人主动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能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以提问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复习上节课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并展示动画。
2.用凸透镜由近到远观察一学生的像(一学生手持凸透镜,慢慢远离另一学生)。
3.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活动】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数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教学[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活动】(1)提问:导致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不同的因素有哪些?(2)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像的虚实、大小、倒正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05】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05】](https://img.taocdn.com/s3/m/f41955d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第 17 页
2024/6/27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距(v)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 v < 2f
u=2f f<u<2f
倒立 倒立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v = 2f v > 2f
u=f
不能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像、物的 位置关系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物同侧
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4.像的位置:实像有没有和物体在同侧的?虚像有没有和物体在异侧的?
第 10 页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移动与变化·光路分析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 11 页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探究2 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1) u > 2f
(2) u = 2f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
第 12 页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练习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10cm, 则透镜的焦距是__1_0__cm。 (2)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 8 cm 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__正__立__、__放__大__、__虚___像。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 12 cm 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_倒__立__、__放__大__、__实___像。 (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 25 cm 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_倒__立__、__缩__小__、__实___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7365b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3.png)
D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_
1.熟练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操作2.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_
熟练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操作
1.凸透镜成像的实验(1)实验装置——光具座,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2)物距是指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像距 是指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
实验次数
物距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正倒
1
30
2
20
3Hale Waihona Puke 15410
5
7
略
【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意: 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____,像越____;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
远
大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和 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等;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48张)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a86b0a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b.png)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能成倒立
的、缩小的实像。
镜
(
头
投影片上的图案
凸 透
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
)
镜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 透镜,能成放大的、正 立的虚像。
想一想:
▪ 通过对刚才现象的视察和对照相机、投影 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我们知道物 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要离放大镜比较近。可见,像的虚实、 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有关系。那么同学们针对凸透镜的成像情 况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于2倍焦距)的界限。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实 像越大,像就越远离透镜。 (2)物体在焦距之内,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虚 像越小,像越靠近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
18
实像 放大 倒立
15
实像 放大 倒立
9
虚像 放大 正立
5
虚像 放大 正立
像距 v/cm
13 14 22 24
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9.5 cm
物体与焦 距的关系
物距u/cm 实虚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30
实像 缩小 倒立
36
实像 缩小 倒立
不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成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https://img.taocdn.com/s3/m/cde156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7.png)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7、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 是___光__屏__的__高__度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 ___缩__小__倒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___右___移。
3、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放大镜去视察书上的文字,看到了正立放大的
文字,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
A、25㎝
B、15㎜
C、6㎝
D、12㎝
4、物体从8f处向2f处移动的过程中,像始终是
像,但像逐渐 。
5、画出下列各图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6、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
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倒立 倒立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v=2f v>2f
u=f
不成像
应用
照相机、 眼睛 测凸透镜 焦距 投影仪、 幻灯片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_倒___立__、__缩__小___、 ____实___像;像距在焦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_倒___立__、 ___放__大__、_____实__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物距(u):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 像到透镜的距离;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显示在光屏上。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PPT课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d3a2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a.png)
光
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重难点) 3.了解凸透镜在生活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 (五)分析和结论
ω=2, 解得φ=3π.
第一章 三角函数
解法三:由图象可得 A=3,又 T=56π-(-6π)=π,图象过点(-6π,0),可
知图象由 y=3sin2x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而得,
∴y=3sin2(x+π),即 y=3sin(2x+π).
6
3
∴A=3,ω=2,φ=3π.
第一章 三角函数
『规律总结』 由图象确立三角函数的解析式时,若设所求解析式为 y= Asin(ωx+φ),则在观察图象的基础上可按以下规律来确定 A,ω,φ.
由于点(-6π,0)在图象上,且为图象的第一个零点,因此令-6π×2+φ=0, 得 φ=3π.
第一章 三角函数
解法二:由图象知振幅 A=3,又图象过点(3π,0)和(56π,0),根据“五点法”
作图原理(以上两点可判为“五点法”中的第三点和第五点),
3π· ω+φ=π, 得56π· ω+φ=2π.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迁移训练 1
3.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
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D)
A.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整个像缩小了
D.整个像变暗了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https://img.taocdn.com/s3/m/7a8bb3b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1.png)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
4.找不到像的另一原因:蜡烛在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或在焦点上。 5.蜡烛变短以后,像在光屏位置越来越高,此时应:
①将光屏上移 ②将蜡烛上移 ③将凸透镜下移 6.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后,依然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只是会变暗些。
7.光屏成清晰的像时,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依然能成清晰的像; 依据是:光路可逆。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
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 使物距u>2f,调整像距v,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
晰的实像,观察并记录实像的大小和正倒以及物距u 和像距v;
改变物距u,仍使u>2f,再做2次实验。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 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 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改变物距u,使f< u<2f,再做2次试验。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 u = 2f,调整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 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答:光屏上不能发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有:
(1)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蜡烛正好放在一倍焦距上,不能成像; (3)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 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 (4)光具座太短,小于光屏的调节范围
(教材P99“动手动脑学物理”)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 个规律.
解:照相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 投影仪: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a868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b.png)
投影仪
不同的放映方式
投影仪
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
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
U < V 时,物体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拓展
当胶片向镜头移近一点点距离(保证 f < u < 2f )的时候,像离透 镜的距离是变远还是变近,物体形成的像是变大还是变小?
拓展
投影仪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
U > V 时,物体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拓展
当物体逐渐远离照相机镜头的时候,像离镜头的距离是变远还 是变近,物体在底片上形成的像是变大还是变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U > V 时,物体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投影仪
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改变光路
右
下
远离
15cm
投影仪
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
清明上河图
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成像原理
放大镜
是不是放大镜在眼睛和蚂蚁间的任何位置, 我们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都是正立放大的呢?
放大镜成像原理
正立放大的像
放大镜
将放大镜逐渐远离蚂蚁,蚂蚁的像 将越来越大,继续远离蚂蚁将消失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折射光线过焦点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凸透镜成像作图
凸透镜成像作图
照相机
窗外的风景 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照片
地球的全貌 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1567a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e.png)
我来闯关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 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 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 __A____(填 “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 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 ____成__虚__像___(填“成实像”“成 虚像”或“不成像”);
若把凸透镜遮挡一部分,像会发生什么变化?
若把凸透镜遮掉一部分,成像性质不变,只是成的像暗一些。
课程讲授
小结
凸透镜的成 像规律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u=f :平行光束,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照相机 原理
投影仪 原理
放大镜 原理
我来闯关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
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
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使u=f,移动光屏并观察,看能否成像;
(7)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使u<f,移动光屏,进行观察。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收集数据并分析】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 物距
像的性质
距的关系 u/cm 虚实 大小 正倒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18页)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18页)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b7f8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e.png)
2024/9/24
B
A
CF D
2f
F 光屏
2.视察凸透镜成像
(1)手持凸透镜,缓 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2)把放大镜正对着 窗户外,并且在放大镜 另一侧比较靠近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视察是否能 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凸透镜成像性质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问题: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
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 中心,使它们 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
提出猜想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物___体__到__透__镜___的__距__离_有关
物体到透镜的距 离简称为物距(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像到透镜的距离 简称为像距(v)
2024/9/24
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像距
2f >v> f v=2f v>2f
与物同侧
反馈练习: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 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视察到烛焰的像。 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2024/9/24
B
A
CF D
2f
F
光屏
反馈练习:
2.(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 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 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
成像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五节凸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1、认识透镜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3、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订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2、让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突破难点措施:
认真分析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教学用具:
凸、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的引入:
分别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自己的手纹或书上的字,再用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由此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新课的教学:
1、透镜的种类及光学符号:
2
3
①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
②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
2、几个相关的概念:
①光心0:透镜的中心
②主光轴: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③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的交点,(在阳光下演示)并介绍:凸透镜焦点的名称由来,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为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④焦距f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三条特殊光线:
教师边讲边作图。
(一)凸透镜: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一定过焦点
②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二)凹透镜: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过焦点。
②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洮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三、小结。
(对照板书)
四、作业。
(见学案)
第二课时凸透镜成像
一、新课的引入:
复习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特殊光线作图,引入新课。
二、新课的教学:
1、提出问题:
演示:凸透镜可以成大小,倒正,虚实不同的像
提问: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吗?
2、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教师演示:让点燃的蜡烛到焦距相差较大的两凸透镜的距离相等,观察到成的像是不同的进一步猜想,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①实验器材:(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介绍并说明其用途,用法)光
具座、蜡烛、光屏、凸透镜、火柴。
②物距u,像距V及焦距f的交代说明。
③实验步骤:
让一位学生对照课本叙述实验步骤,然后教师点评,规范实验步骤。
④实验注意事项:
a.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b.实验时,一定要调节好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将收集到的证据填入下表。
4
5、分析数据与得出结论:
6、教师点评、归纳:
①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的内成虚像,焦点以外成实像。
②两倍焦距位置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其外是缩小像其内是放大像。
③实像与虚像的异同。
a.都可看到,但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却不能。
b.实像一定倒立,虚像一定正立。
c.成实像时,像与物在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d.缩小的一定是实像,虚像一定放大。
三、小结。
四、作业。
见学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