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研究课题—文明习惯的养成

合集下载

德育教育渗透下的好文明习惯养成

德育教育渗透下的好文明习惯养成

德育教育渗透下的好文明习惯养成好文明好习惯直接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思品学科教师更加感觉到任重而道远。

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重点之一。

学生的文明程度,直接体现出一个学校文化的发展状况。

根据当前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农村地方文化水平,如何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索和探究,我认为,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式的教育网络。

在这个教育网络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生文明习惯地养成,都会受到极大地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的文明行为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稳固、不长久的。

作为学校的教育,应该是主要的,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协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地完成教育目标。

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体自觉行动。

大多数人对不文明现象和不文明行为都是持反对的态度,可是有时轮到自己,却把握不好尺度,也同样是不讲文明。

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不能只去说而不去做。

学校要从老师做起,只有老师讲文明,才能真正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和示范引领。

家庭要从家长做起,从大人做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讲文明才能给孩子好的环境熏陶。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讲文明的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孩子的监督,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一个文明的教育环境。

另外,部分家长关注学生的成绩过多,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这样也是不妥的,会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加强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健全的社会管理,是促进全社会文明礼貌的保证,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应遵守规矩,不能搞特殊化,不能例外。

只有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舆论、法律等手段,形成的监督机制,讲文明才能成为全社会的好习惯,这种良好习惯才会使人们终身受益。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引领校本德育中的实践研究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引领校本德育中的实践研究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引领校本德育中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作为校本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校本德育中的实践研究。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校内接受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守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通过礼仪教育的引导,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自主、彬彬有礼、懂得感恩的良好习惯。

他们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礼貌待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打造形象的能力。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形象要求非常严格。

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如何穿着得体、言谈举止得体,增强自信心,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只有形象良好的学生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校本德育中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

而文明礼仪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互助互惠的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和团队项目,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协调,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还能够在校本德育中发挥模范作用。

学校作为学生德育的第一线,应该起到榜样作用。

一些校领导、教师和职工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行为,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榜样。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确保教育中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校本德育中的实践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文明礼仪的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提高自己的形象、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养成文明习惯”(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

“养成文明习惯”(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

小学班会教案:“养成文明习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文明习惯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利益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文明习惯的含义和表现2. 文明习惯的重要性3. 养成文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4. 文明习惯的实际操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文明和不文明的场景,让学生发表观后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习惯的重要性。

2. 讲解文明习惯的含义和表现详细讲解文明习惯的含义,以及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3. 讲解文明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明习惯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利益的积极作用。

4. 讲解养成文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总结养成文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如:自我约束、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

5. 实际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养成文明习惯。

6. 总结升华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文明习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文明行为。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个养成文明习惯的计划。

2. 家长参与监督,共同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明习惯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文明习惯的表现。

3. 学生对本次班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养,为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奠定基础。

在上面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养成文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是养成文明习惯的内在动力。

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激励。

具体方法包括:1. 设定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短期和长期的文明习惯目标,如:本周内不随意丢弃垃圾,本学期内学会礼貌用语等。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摘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德育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因而,广大小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对学生文明习惯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小学生心理特征,总结其常见的行为习惯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办法,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学生身心的良性成长。

本文就小学德育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展开研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言:在当代教育观念整体呈现出“功利化”的背景下,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教师更多地将重心置于基础知识传递、提升学生的成绩当中,在课程中并未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放在首位。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尚不成熟,一旦缺乏教师正确引导、教育,将极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小学教师要增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在德育教育中经常性融入文明习惯教育,让学生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具备优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发展轨迹。

一、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旦脱离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将极易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小学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和学生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实现“对症下药”。

例如,五年级二班一位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和父母的沟通,缺乏关心和爱护,导致其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平时寡言少语,心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再加上缺乏监督和管理,进而养成了逃课、上网、说脏话等不良习惯,不讲文明,且不尊重老师同学,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加强和学生的心灵沟通,针对性地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有效疏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

二、加大班风建设,营造文明的班级氛围一个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

学生在文明、和谐、健康的氛围下,也会受到思想、行为上的熏陶,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自主规范自己的行为。

城郊小学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城郊小学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城郊小学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樊丽君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习惯形成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可能影响学生习惯形成的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状况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小学生心理发育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的中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

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会关心,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我们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一地区的家庭状况很复杂,学生的来源也具有特殊性,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城郊农民工子女,家长们大都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又靠近市区,因而,从家长们的角度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不够重视。

又由于近年来的经济社会的转型,加上市区扩大,不少家庭都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动迁款,可以说是家庭的日子更是富裕了,也因此带来了一些家庭的变故,导致单亲家庭的增多等等。

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这部分学生来源地域广,流动量也大,家长的成份复杂,职业的不同和文化层次的高低,导致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通过这些现实痕迹,我们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反思现有习惯的培养与教育,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憾。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学校大课题《城郊小学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良好习惯养成的探索与实践》的提出的前提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新时期四好小少年?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城郊小学”:地处城市边缘或城郊结合部的小学。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一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

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

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养成文明习惯教案(3篇)

养成文明习惯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养成文明习惯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培养学生自觉养成文明习惯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文明习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2. 如何将文明习惯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文明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文明习惯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文明习惯,如: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让学生了解文明习惯的具体表现。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个关于养成文明习惯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养成文明习惯的。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养成文明习惯的乐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的经验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文明习惯有哪些好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文明习惯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表现。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如何养成文明习惯,包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良好习惯等。

2. 教师举例说明养成文明习惯的方法,如:设立“文明习惯记录本”、请朋友监督等。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生活习惯,找出不文明行为,并尝试改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教师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明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浅谈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在本节内容中,电场及电场强度的概念很抽象,又无法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说明,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呈现磁场这一比较性组织者,可以增强学生新知识的理解。

如果直接抛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学生难以接受,但是有关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有一定的认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磁场的相关性质,一方面使学生在竞争性的回答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磁场这一学生熟悉的比较性组织者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参考文献:[1]高伟雄.运用奥苏贝尔教学理论设计物理教案示例[J].教学探讨,2006,19.[2]毕晓哲.高中物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10.浅谈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李 祥(贵州省凯里市第十中学,贵州黔东南557000)先贤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所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讲究文明礼仪,一个不注意文明的人,即使他有着高飞远举的抱负也枉然。

学校、班级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也正是学生学习学礼的主阵地,文明教育尤显重要。

如何让文明之光彰显于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我想谈谈如何善用班务工作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

一、用情理统一思想为了更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重视文明的问题,每届在接任新生时我总是爱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关于细节文明决定成败的故事,如福特的故事。

那个用细节文明征服了董事长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的福特,那个用谦让而意外赢得面包里的银币的小女孩等很容易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道理上认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历史上、现实中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注意细节文明的人。

这便达到了统一思想的目的。

一支思想统一的部队,其战斗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用制度规范行动“没有规矩,无以方圆”,在班级的细节文明教育中,只有更具体化、细节化、人性化的“规规矩矩”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

首先,要制定班级制度细化文明礼仪。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策略——主题班会教案二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策略——主题班会教案二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策略——主题班会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通过主题班会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明习惯,为何要养成文明习惯,以及如何养成文明习惯。

二、教学内容1、文明习惯的定义通过介绍关于文明习惯的定义,如礼貌、守规矩、文明用语、爱护公物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明习惯的概念和范围。

2、文明习惯的意义通过案例讲解、课堂讨论、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文明习惯的意义。

比如:文明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

3、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介绍文明习惯的养成方法。

比如:牢记规矩、树立良好的品德、举止端庄文明、言行一致、与人为善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明习惯的养成,可以运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法1、视频展示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明习惯的概念、意义和实践方法,以及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批评和谴责。

2、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文明习惯的看法和想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明习惯的实践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内容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明习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养成文明习惯。

四、活动设计本主题班会教案中,活动设计为“文明习惯实践活动——正能量评比”。

通过这种形式,让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策划一个实践方案,利用班级、校园和社会公共场所进行实践。

实践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践成果,全班进行投票,选出正能量较高的三个小组,并颁发奖品。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本次主题班会教学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教案精选7篇

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教案精选7篇

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教案精选7篇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教案(精选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德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本身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中学生。

二、活动预备: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依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节目。

4、设计主题班会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主持人致辞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源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傲慢和财富。

时至本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气质、德行的时候,仍以那些细节作为考核的重要参数。

(二)引入话题——说话礼仪“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因此,我们要把握礼貌的语言。

文明礼仪教育之所以要从说话做起,是因为他是语言生命的基石,学习,生活,交往无不需要说话。

就是说,不说话,或不会说话,或说不好说都要影响学习、生活、交往的质量,影响人生的价值。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

因此,南戴河小学特别重视文明礼貌语言的训练,把它当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第一站。

1.讨论:话怎么说更得体。

2.师生小结: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干什么事说什么话;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最重要的是对话的前言后语,交际对象的文化素养和当时的社会时尚。

(三)班长带领全班宣誓: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2.真诚友善,礼貌待人;3.遵纪守法,勤奋学习;4.勤奋俭朴,孝敬父母;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四)班主任总结语言文明看似简洁,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我们平常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五)主持人致辞,宣布班会结束。

四、活动反思:这一学时的活动,我本着调动学生的乐观参与精神,把学生的乐观性带到“校园礼仪表演”中来,并通过乐观的参与亲身的体验更加深化的理解《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并通过大面积的鼓励活动调动学生再次参与的乐观性。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工作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不仅要教会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为其个人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小学德育对其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策略引言: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风气,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

我国教育部门很早就颁发有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文件,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德育工作,采取有效的养成教育。

一、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因此与教师的接触时间最长,另外小学生很容易就会将教师当成自己崇拜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观念,并且会不知不觉的模仿教师的一些动作或者口头禅,甚至未来的几十年生活中也会偶尔想起来小学教师曾经说过的一些话,做过的一些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来教师作为榜样的力量。

因此想要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那么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学会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1]。

例如,教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告诉学生说“不让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但是如果教师没有遵守规范,随地扔垃圾,那么学生就会争相模仿,很难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与学科相结合进行文明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也能学习到相关的道德品质基础知识。

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门学科进行深化,当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习思想道德这门学科,能培养学生尊师敬长、感恩父母、团结友爱、保护大自然等优秀品质。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5篇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5篇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5篇第一篇: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驼峰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方案驼峰学校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

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

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

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案例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案例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我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

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项目。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1)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

坚持举行班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

利用周会课、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3)抓好校园建设。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

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

培养健康习惯,打造文明形象——德育活动课教案

培养健康习惯,打造文明形象——德育活动课教案

培养健康习惯,打造文明形象——德育活动课教案导言: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的不适和各种疾病的出现。

对于学生来说,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更好地面对校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同时,也应该注重文明礼仪的培养,这是学生未来成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此,在德育教学中,需要通过一些德育活动课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和文明形象,形成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

一、教学目标通过德育活动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如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2. 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次德育活动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部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1)定时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在本次活动课中,将设置跑步、拉伸、太极拳等运动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健身,同时也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合理饮食通过讲解健康饮食知识,介绍常见的健康食品,引导学生对食品进行合理选择,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课堂上,还将进行现场烹饪,引导学生参与到食物的制作中,从而增加食品的乐趣。

(3)规律作息通过讲解作息规律,引导学生制定并遵守一定的作息时间表,从而保证生活的有序和健康,也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第二部分:培养文明形象(1)讲解文明礼仪通过对文明礼仪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如如何礼貌地说话、如何正确地行走等等。

(2)现场模拟通过现场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礼仪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次德育活动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法活动课程以互动式为主,让学生在有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锻炼量,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和闯关,锻炼课堂外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德育培养行为习惯课题

德育培养行为习惯课题

德育培养行为习惯课题德育培育行为习惯课题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培育。

因此,德育工作中的行为习惯培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同学的身心健康进展,还能够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顺当。

因此,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应当重视同学的自律力量培育。

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具备自律力量的同学才能够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同学养成自律的习惯。

我们还可以通过激发同学的内在动机,培育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当注意培育同学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核心,只有具备责任意识的同学才能够主动遵守规章制度、敬重师长、团结同学。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培育同学的责任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同学担当班级职务,让他们在班级中担当肯定的责任,从而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

我们应当重视培育同学的礼仪习惯。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教育同学懂得敬重他人、关怀他人、感谢他人等基本礼仪。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范身教,引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我们应当注意培育同学的勤奋习惯。

勤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证,只有勤奋的同学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他们喜爱学习,从而培育他们的勤奋习惯。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让同学明确目标、有方案地进行学习,从而培育他们的勤奋习惯。

德育工作中的行为习惯培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通过重视同学的自律力量培育、责任意识培育、礼仪习惯培育和勤奋习惯培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明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习惯养成》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班主任:高建新班级:09级畜牧兽医班主题:《文明习惯养成》班会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与班主任点评总结相结合时间:2010年3月22日班会内容:引言:讲文明、有礼貌、重礼仪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每个人将来走向社会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

如果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将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某公司招聘一名职工,应聘者很多,最后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被公司选中了。

其他应聘者不服,就去公司问老板。

老板说聘用他的原因是:只有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了脚下的泥,进办公室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认真、仔细;他看到一个残疾人,立即主动让座,表现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应聘时,他先脱掉帽子,回答问题时干脆、果断,说明他既懂礼貌又有魄力;其他人从我故意放在地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只有他俯身捡起它,并放回桌上。

话题一:八荣八耻——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板书: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各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谈一谈对《八荣八耻》的认识与看法。

2.交流: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各组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进行必要纠正和补充。

3.班主任点评总结。

话题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那么请问: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培养哪些文明习惯呢?1.各小组讨论:对中学生来讲,请同学们说一说文明习惯的具体体现有哪些?2.交流: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各组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进行必要纠正和补充。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一、引言在我国,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本文将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进行研究,分析现状、探讨方法、并提出建议。

二、现状分析1.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对于他们的性格形成、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小学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校对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德育教育理论、政策文件和案例,了解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实际做法进行调研,收集数据,分析现状,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3. 比较研究法:借鉴国内外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差异,为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4. 定性研究法:通过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内涵、目标、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规律,提出建议。

四、研究内容1.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内涵与目标2.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方法与途径3.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实证分析4.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现状与问题5.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改进策略五、预期成果1. 系统梳理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总结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幼儿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幼儿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幼儿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习惯好,有助于身体健康;文明习惯好,有助于与人交往;学习习惯好,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的成就至关重要。

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出的时代,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良好的文明习惯成为评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有这样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第二个事例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对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以上两个事例表明,文明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却出现了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片面的强调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把“学知识”与“学做人”人为的对立起来。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据载,1987年,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75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其提问:“请问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人平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蒙阴县常路镇中心小学刘振华季晓慧宋敏孙良美赵淑红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1)、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本校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现状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2)、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如:开展哪些活动课程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具体内容是什么等。

(3)、少年儿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了可以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活动课程种类和具体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之后,本课题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探索在活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课题确定目的,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结合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2、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

《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目标内容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内外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文明习惯的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集体”,推动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从培养文明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通过研究,提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文明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

培养
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

2、研究的内容:
从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等方面,研究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举止文明”,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坚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主体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

针对新时期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

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四、方法措施
为培养青年教师,课题组吸收了年轻的骨干教师。

这些教师无论
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能胜任课题研究。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学校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每位课题组成员保证一台电脑,方便资料查询和网络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3、学校投入一定经费、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购买书籍等便于老师的学习提高。

4、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的管理。

五、课题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尤其是试点班级的卫生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

2、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整齐干净,每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近期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试点班级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试点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六、问题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峻,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是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央,我行我素。

针对新时期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意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

总坚固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献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增强保障性。

5、美化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