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学》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知识延伸:人
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舒尔茨是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从中说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凝结在每个劳动者身上的教育资本量增加了。

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三、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学校文化
1.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
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第一,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①环境文化:校园在校园建筑、校园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教育教学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等,即自然因素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

②设施文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

第二,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第三,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四、教育与人口
(一)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

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

第一,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

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在阶级社会里,人口的阶级构成直接影响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

所谓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就业人员的比例。

教育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专业教育的构成。

近年来,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向服务业转移,向智力劳动转移,从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转移。

第四,人口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和教育效率。

一般来说,人口分布合理的地区,教育相应比较发达;人口密度稀疏的地区,常常出现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影响教育效率的提高。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1)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

(2)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

(3)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迁移倾向越强烈。

2.教育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1)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2)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3)教育可以实现人口迁移。

五、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2.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4.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5.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
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
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
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
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身心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身心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即有的
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
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又叫做遗传决定论)
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
(1)孟子,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

(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2.外铄论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
(1)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

“化性而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2)洛克,提出:“白板说”;
(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知识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被试者是一对出生才46周的同卵双生子A和B。

格塞尔先让A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B 则不进行此种训练。

6周后,A爬5级梯只需26秒,而B却需45秒。

从第7周开始,格塞尔对B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B反而超过了A,只要10秒钟就爬上了5级梯。

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是由成熟因素决定的。

(二)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三)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小荷才露尖尖角】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16年真题】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和家庭。

通过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建立独特的族群和阶层文化,社会也因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2.【2016年真题】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所以()。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
B.遗传素质来自先天,后天不再变化,它同时也是人的发展的限制因素
C.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素质决定的方向
D.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基本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
二、多选题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持此观点的心理学家包括()。

【2017年真题】
A.高尔顿
B.皮亚杰
C.华生
D.霍尔
自测题
一、单选题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所以教育要()。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
2.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

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实践
B.主观能动性
C.教育
D.训练
4.个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提出的。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反映了()对人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因素的制约
7.人们常说的“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这体现了()相关要求。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课外
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

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发展的哪一特点?()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1.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

”这说明了教育的()
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2.把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传输到另一个文化共同体,这是教育的文化()。

A.创造功能
B.提升功能
C.交流功能
D.传播功能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遗传决定论观点的是()。

A.环境改变的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的程度也越高了
B.感情的冲动更接近于基于性本能的欲望冲动
C.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D.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A.高尔顿的血统论
B.洛克的“白板”论
C.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世界观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判断题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2.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消极的、被动的。

()
3.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

()
4.在教育与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

()
5.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
6.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
四、简答题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

五、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的论述:
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长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康德说: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人是教育的产物。


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上述说法中的不尽科学之处。

(2)分析上述材料,试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和家庭。

通过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建立独特的族群和阶层文化,社会也因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体现了教育的文化价值。

2.【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

二、多选题
【答案】AD。

自测题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B。

解析:小学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中学以抽象思维为主。

小学和中学是不同的特点。

3.【答案】B。

4.【答案】B。

解析:关键期由奥地利的劳伦兹在研究印刻效应时提出。

5.【答案】B。

6.【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

7.【答案】A。

解析: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之间的差
异。

8.【答案】B。

9.【答案】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其中之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段是不均衡的,对应本题题干,在新生儿和青春期的发展速度较快,体现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0.【答案】D。

解析: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规律。

11.【答案】B。

12.【答案】D。

二、多选题
1.【答案】BC。

2.【答案】ACD。

3.【答案】BCD。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解析: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具有个体能动性的。

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具有个体能动性。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四、简答题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以上几种说法均存在片面的问题。

荀子和洛克的观点均属于外铄论的观点,认
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这种观点虽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却完全否定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卢梭的观点将人的教育类同于植物的形成,将教育简单化,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片面的。

康德的观点过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样没有认识到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是片面的。

(2)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