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学》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知识延伸:人
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舒尔茨是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从中说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凝结在每个劳动者身上的教育资本量增加了。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三、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学校文化
1.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
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第一,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①环境文化:校园在校园建筑、校园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教育教学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等,即自然因素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
②设施文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
第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第三,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四、教育与人口
(一)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
第一,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阶级社会里,人口的阶级构成直接影响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所谓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就业人员的比例。教育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专业教育的构成。近年来,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向服务业转移,向智力劳动转移,从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转移。
第四,人口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和教育效率。一般来说,人口分布合理的地区,教育相应比较发达;人口密度稀疏的地区,常常出现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影响教育效率的提高。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1)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
(2)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
(3)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迁移倾向越强烈。
2.教育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1)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2)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3)教育可以实现人口迁移。
五、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2.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4.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5.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
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
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
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
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身心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身心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
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