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光的量子性光速的测定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8.4 光的相速度与群速度
E1
E2
合成波和波包
合成波的速度,即波包上任一点的前移速度,也就是 波包上等振幅面向前推进的速度。它代表着波包具有 的能量传播速度。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6
定义:复色光在色散介质中,整个波包传播的速度, 称为群速度。
振幅不变的条件为:
dt dkr constant
因d,dk都是不随t和r改变的量,微分上式得:
则这两列单色光波可分别表示为:
E1 a cos(1t k1r ) E2 a cos(2t k2 r )
可以推得其合成波为: 其中
E A0 cos(0t k0 r )
A0 2a cos(dt dkr)
即合成波的振幅A0不是常数,而是随r和t缓慢变化 的余弦函数。如图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5
在色散介质中,各单色光以不同的相速度传播, 因而,复色光在色散介质中的传播问题也随之复 杂化。
二. 群速度
为简单起见,假设复色光由两列单色光波组成, 其振幅均为a,频率分别为:
1 0 d
2 0 d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4
波数分别为:
k1 k0 dk
k2 k0 dk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0
讨论: (1)当 (2)当 (3)当
g p
d p d
d p d d p
d d p d
0
时,则
g P
g P g P
正常色散
0 时,则 0 时,则
为相速之比,
反常色散
无色散
c n n
折射定律
si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1 1 sin i2 2
§8.4 光的相速度与群速度
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二.群速
E E1 E2 E0 cos(1t k1r ) E0 cos(2t k2r ) 2E0 cos(t kr )cos(0t k0r )
1
2
2
,k
k1
k2 2
,0
1
2
2
,k0
k1
k2 2
E A(r,t )cos(0t k0r )
实部 : n 1
N
(q2 /2m0)(02 (02 2)2 ()2
2
)
.
实部 : n
1
N
(q2 /2m0)(02 (02 2)2 ()2
2
)
.n~
n
i,
虚部 :
N (q2
(02
/2m 0 )( ) 2)2 ()2
在色散介质中测量光速:
1.脉冲,有限长波列,复色光 2.各单色光相速不同,“波包”的传播速度?
二.群速
简化讨论,并不失一般性. 在色散介质中,设有两束频率非常相近、振幅 相同的单色平行光沿r 方向传播.
E E1 E2 E0 cos(1t k1r ) E0 cos(2t k2r )
§7.1.3. 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单色平面波”——沿传播方向的无限长波列
E E0 cos(t kr ),
2 ,k 2 2 ,v c c .
T
n n v
n r
n : 介质中波长, v : 位相传播速度 . 一.相速
由: t-kr =常数,即 dt-kdr =0
得
v dr c .
光学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M (,T)称作热辐射单色辐射度
任何物体在绝对温度不为零时,总是辐射电磁波。常见的热辐射光源有, 太阳,白炽灯,油灯、烛光等。在常温下,一般物体主要辐射红外光。随着 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能量朝短波方向移动,比如钢的温度达到800时,就 可以发出可见的红光。当温度更高时,可以发出蓝紫色光,例如电焊。
介质中质量为m的电子碰撞后,光子动量变为 p’X = h’ /c, 根据动量守恒定
律,可以得到: (mv)2 ( pX )2 ( pX )2 2 pX pX cos
由于是弹性碰撞,应该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h
h m0c2 h mv2
m m0 1 v2 / c2
mv
h
h c
c
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
0
2k
sin2
2
式中 :入射光与散射光方向之间的夹角。
k:当 = 90°时波长的改变值,为一常量:
k=2.426308×10-12m
X光分光计 底片
光学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第六节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可以用光子与电子的弹性碰撞解释。
设入射X射线的频率为,则光子能量为h。动量为 pX =h /c,和散射
Vg 0
频率 相等 光强 增大
V
光学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1、光电效应实验现象
C. 遏止电压随入射光的频率变化,
频率越高,遏止电压越高。说明 3
I
Im
2 1
1 2 3
频率越高,光电子初动能越大。
0 Vg3 Vg2 Vg1
V
实验证明,遏止电压或光电子初动能与入射频率成正比
D. 光电效应存在一个极限频率 0。当﹤ 0 时,不论光强如何,均不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光速的测定光的相速度和群速
随着光速测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 不断拓展,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
光速测定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验证物理理论
光速的测定结果对于验证 物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验证相对论中的光速 不变原理等。
推动光学研究发展
光速的测定有助于推动光 学研究的发展,例如研究 光的传播特性、光的干涉 和衍射等现象。
群速的测量
脉冲延迟法
利用脉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延迟现象来测 量群速。通过测量脉冲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时 间延迟,并根据光速与延迟时间的关系计算 群速。这种方法需要使用脉冲光源和高速探 测器等设备。
频率扫描法
通过改变光的频率并测量其在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来得到群速。使用可调谐激光器或光谱 仪等设备,在不同频率下测量光的传播速度, 并根据速度与频率的关系计算群速。
激光干涉法
利用激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光速。将激光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参考光路,另一路经过待测距离后返回 与参考光路发生干涉,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来推算光速。
光纤法
利用光纤中光的传输特性来测量光速。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一段已知距离后,测量其传输时间并计 算光速。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和可重复性好的优点。
04 相速度和群速的测量技术
光速的测定光的相速度和群速
目 录
• 引言 • 光速测定的基本原理 • 光速测定的实验方法 • 相速度和群速的测量技术 • 光速测定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光的速度概念
相速度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其电磁波的 相位变化的速度,即相速度。相 速度与光的频率和介质的折射率 有关。
群速度
02 光速测定的基本原理
光的波动性质
《相速度和群速度》课件
它并不等于波的能量 或信息传播的速度, 这是群速度的概念。
相速度的物理意义
相速度决定了波在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即波峰和波谷的运动 速度。
它决定了波的相位变化和干涉 、衍射等物理现象的发生。
在某些情况下,相速度可以接 近无穷大,例如在无损介质中 传播的波。
相速度的计算方法
根据波动方程和介质的物理性质,可以求解波的相速度。
影响因素不同
相速度只与介质性质有关,而群速度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频 率有关。
在某些介质中的行为不同
在色散介质中,相速度可以超过光速,而群速度不能超过光速。
相速度与群速度的联系
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可能相等
01
在无色散介质中,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是相等的。
两者都是描述波动现象的重要参数
02
相速度和群速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波动现象,对于理解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速度和群速 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未来可以 进一步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如量子力学、生物医学等。
技术发展与挑战
随着通信、信号处理等技术的快速 发展,对相速度和群速度的研究将 面临更多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 理论和方法。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相速度和群速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 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
波动现象的本质和传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两者都是波动方程的解
03
无论是相速度还是群速度,都是波动方程的解,用于描述波动
在介质中的传播行为。
PART 04
相速度和群速度的应用
REPORTING
通信领域的应用
相速度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中,相速度控制着信号的相位信息传递。通过调 整相速度,可以实现对信号的相位调制,如调相(PM)和调 频(FM)等,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传输。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光速的测定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惠斯通(CharlesWheatstone 1802~1875)英国物理学 家、发明家
迈克耳孙,阿尔伯特· 亚伯拉 罕(A.Michelson1852—1931), 德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
随着科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 改进实验装置和技术,直到1932年用旋转棱 镜测得光速为299774±2公里/秒。20世纪 60年代,激光器的出现,使光速的测定越发 精确,1972年测定的光速值为299792公里/ 秒。目前国际计量委员会承认的光速是 299792458米±1.2米/秒。 从伽利略开始,中间经过斐索和傅科等 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用来测定光速的 实验都是一种定量实验。
激光器的出现把光速的测量推向一个新阶段 。特别是饱和吸收技术的采用,使我们可以得到 频率的稳定性和复现性均十分优良的激光辐射, 并且由于波长可以比原来微波干涉仪法中用的小 三个量级(微米量级),使波长测量的准确度大 为提高,甲烷稳定的3.39μm 氦氖光系统(HeNe:CH4)和碘稳定的633nm氦氖辐射波长的复现 性高百倍以上,比现行的“米”定义86Kr辐射波 长的复现性高百倍以上,因此这不仅是光速的测 量问题了,重新改变“米”的定义问题提上议事 日程。
●迈克耳孙实验的说明
钠黄光测定了液体CS2的折射率;钠黄光包含两条谱线,真空中 波长为:
1 589.0nm
2 589.6nm
两者在色散介质CS2的折射率稍有不同,在折射实验中只涉及光 束的方向,它仅与折射率n1和n2有关,故折射法测量的是折射率 的平均值: n 1.64 而在速度法中测量的是光束的能流,即波拍的群速度vg
*问题的引出 光束在介质表面的折射 折射率n
n2 sin 1 n 1 sin 2 n2 n 1 v1 v2 v
光速的测定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06 结论
光速测定的重要性和影响
物理学基础
光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常数,对理解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电 磁波传播等基本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论框架
光速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对理解时空结构、相对论 效定对光学、激光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具有重要影响,如光纤通信、卫星导航等。
该实验通过将一束光分成两束,使它们在空间中传播一定距离后相遇,形成干涉条 纹。根据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和条纹间距,可以计算出光速的大小。
萨格纳克干涉实验的结果也表明,光速是一个恒定的值,不受光源和观察者的相对 运动影响。
其他测定方法
除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萨格纳克干涉实验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以用来测 定光速,例如利用激光和光学纤维的方法、利用卫星轨道测量和射电望远镜的方 法等。
相速度可以通过光波在介质中的波长和频率计算得出,公式为: v=c/n,其中v为相速度,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n为介质的折 射率。
也可以通过测量光波在介质中的波长和相位差来计算相速度 。
相速度的物理意义
相速度决定了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 度,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
相速度的变化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 效应,是光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该实验采用了分束器将一束光分为两束,分别沿着地球运 动的方向和垂直于地球运动的方向传播,然后通过干涉仪 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从而推算出光速的大小。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个方向上,光速 都是一样的,这一结果被称为光速的各向同性。
萨格纳克干涉实验
萨格纳克干涉实验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定光速的方法。
05 光速测定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验证光速不变原理
通过精确测定光速,可以验证光速在真空中 恒定的原理,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假 设之一。
湖北省高一物理竞赛光学:2.2《光的量子性》
光电效应过程非常快,从光照到产生光电子不超过s 910-,停止光照,光电效应也立即停止。
各种材料都有一个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0v 。
入射光的效率必须高于0v 才能产生光电效应;频率低于0v 的入射光,无论其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不同的物质,一般极限频率都不同。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以这样测定,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左移动,直到光电流截止,读出这时伏特表的读数即为截止电压U 。
根据动能定理,光电子克服反向电压作的功等于动能的减小,即221m mv eU =VAvvOvKmEOI1m I2m I12 图2-2-1实验结果表明,当入射光频率一定时,无论怎样改变入射光的强度,截止电压都不会改变;入射光频率增大,截止电压也随着呈线性增大。
这说明,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能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2-2-1所示。
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条件下,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光电流的强度随着逐渐增大,但当正向电压增大到某一值后继续再增大时,光电流维持一个固定图2-3值不变,此时光电流达到饱和。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P ,饱和光电流也随着成正比地增大。
如图2-2-1所示。
2.2.2、光子说光电效应的四个特点中,只有第四个特点够用电磁来解释,其他特点都与电磁场理论推出的结果相矛盾。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子说,完美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光子说指出:空间传播的光(以及其他电磁波)都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v式中h 为普朗克恒量。
光子也是物质,它具有质量,其质量等于22c hv c E m ==光子也具有动量,其动量等于c hvc hv mc p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W hv mv m -=221上式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式中W 称为材料的逸出功,表示电子从物而中逸出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某种物质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就由逸出功决定:h W v =不同物质电子的逸出功不同,所对应的极限频率也不同。
光的相速度与群速度.ppt
二、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关系
14
密立根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种金属,遏止电 压Vg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
Vg kv V0
并且测出k值为h/e,则 eVg h eV0
证明了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正确性。
三、光子的质量与动量
光子的动质量:
m
E c2
hv c2
光子的动量:
E 2 p 2c 2 m02c 4 p
二、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由波动方程: E Acos[可(t知,r )其] 中的v
v
所代表的是单色平面波一定相位向前移动速度,由
相位不变条件可得: t r,则co有ns:.
v
dt 1 dr 0 v dr
v
dt
上述速度称为相位速度(简称相速).
脉动都可以看成无限多个不同频率、不同 4 振幅的单色正弦或余弦波叠加而成。
+d之间的辐射能量d,T与d之比称为单色辐 射出射度E,T(又称辐出度),E,T的单位为
w/m2。
• 物体吸收比是指物体单位面积吸收辐射能d,T‘’
与入射辐射能d,T之比,用A,T表示。
• 单色辐出度E,T与A,T之间的关系可用基尔霍夫 定律来描述:两者的比值与物体无关,只与频率和 温度有关。
二、经典辐射定律
现象:
图 光电流与电极电压关系图
(1)当V足够大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值Im,即光电 效应产生的光电子全部到达电极A,Im=ne(n为 单位时间产生的光电子)
(2)当V=0时,光电流不为0,表明光电子具有初 动能;
(也压3)不 )当能 。V到=达-V电g时极,AI,=因0,此说e明Vg最 大12 (m初VVm动g2 称能为的遏光止电电1子0 光电效应具有规律:
第7章光的量子性
M 0 (T ) dW M ( , T )d.
0
(3)吸收本领 A(ν,T):
入射到物体上的辐射通量 , 一部分被
物体散射或反射(对透明物体,还会有一部
分透射), 其余的为物体所吸收. 吸收本领定义为:
dW A( , T ) dW
吸收
入射
(4)基尔霍夫定律:
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吸收本领的比值 与物体性质无关。对于所有物体,这个比 值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可表示为:
M ( , T ) f ( , T ). A( , T )
上式是基尔霍夫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 ( , T ) 是与物体性质无关的普适函数.
2. 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定律
(1) 黑体 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 的物体称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参见下图!
Ab ( , T ) 1.
经典物理
物理学
关 键 概 念 的 发 展
现代物理
力学
电磁学 热学
相对论 量子论 非线性
相对论 量子论
时间 t 1600 1700 1800 1900
近年来的发展:
* 粒子物理
高能加速器产生新粒子,已发现300种。 麦克斯韦理论、狄拉克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方法。
* 天体物理 运用物理学实验方法和理论, 对宇宙各种星球
O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
(1)饱和电流 实验表明: 在一定强度的单色光照 射下,光电流随加速电势差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加速 电势差增加到一定量值时,光电流达饱和值 I m ,如 果再增加光的强度, I 光强较强 相应的 I m 也增大。
结论1: 单位时间 内,受光照的金属 板释放出来的光电 子数和入射光的强 度成正比。
相速度与群速度
相速度与群速度奥地利物理学家哈斯认为,光速是粒子机械运动速度的极限,但是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其描述公式为vu=c,式中c为光速,v为机械速度,u为与机械速度相伴产生的波动速度.在量子力学中,由于进入原子因的波包前端早已触发了原子的跃迁,群速度超过光速就不足为奇了.1932年,贝尔实验室发现“光子在穿越势垒时不需要任何时间”.1991年,意大利国家电磁波研究院做了一个实验,他们使一束微波通过波导管.随着波导管的加长,他们发现有一部分微波以超光速穿过了波导管..奥地利维也纳技工大学也做了类似实验,他们用高频大功率激光脉冲实现高精度时间解析后发现,不管势垒有多厚,光子穿越其间的时间都是固定的.美国加州大学赵雷蒙等人利用一种新发明的、极其巧妙的干涉仪,准确地测量出光在一种势垒中的速度是真空光速的1.7倍.因为波粒二象性不仅有光子,而且任何微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任何微粒子2它们都有质量m,光子的电磁质量上式(1.1)中h为普朗克常数,f为光子的频率,c为光速.实验表明上式(1.1)也适用于任何一个微观粒子,由式(1.1)可推出任何一个微观粒子表现的波特性的频率为实验还表明,任何微观粒子都能显示出波浪的波浪特征长为在上面的公式(1.3)中,P是粒子的动量,V是粒子的速度,所以这个波(de布罗意波)的波速为二,因为粒子的运动态速度V小于或等于光速C,所以C/V≥ C、也就是说,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速实际上可以超过光速,这就是微观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群速度时频,(v为粒子运动速度,c光速.)德布罗意波的空间角频率1德布罗意波的波速可以从方程(2.1)和(2.2)中得到.因为从(2.1)与(2.2)式知ω与k都现在我们来分析德布罗意波的波速的动态变化,求出公式(2.1)和公式(2.2)的导数,然后,根据等式(2.4)和(2.5),时间角频率ω,相对于空间角频率K的瞬时变化率应为.德布罗意发现德布罗意波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速度与群速度
§6-4 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折射率是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值,即v c n /=,通常可以通过测定光线方向的改变并应用折射定律()21sin /sin i i n =来求它,但原则上也可分别实测c 和v 来求它们的比值,用近代实验室方法,不难以任何介质中的光速进行精确的测定,例如水的折射率为1.33,用这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是符合的,但对二硫化碳,用光线方向的改变的折射法测得的折射率为1.64,而1885年迈克耳孙用实测光速求得的比值则为1.75,其间差别很大,这绝不是由实验误差所造成的,瑞利找到了这种差别的原因,他对光速概念的复杂性进行了说明,从而引出了相速度和群速度的概念。
按照波动理论,这种通常的光速测定法相当于测定由下列方程所决定的波速的数值: ⎪⎭⎫ ⎝⎛-=v r t A E ωcos 不难看出,这里v 所代表的是单色平面波的一定的位相向前移动的速度,因为位相不变的条件为 常量=-vr t 由此得到 01=-dr vdt 或 dt dr v = (6-1) 所以这个速度称为位相速度(简称相速),这速度的量值可用波长和频率来计算。
波的表达式部是t 和r 的函数,可以写成下列形式:()kr t A E -=ωcos式中v πω2= 和λπ/2=k 都是不随 t 和 r 而改变的量,故位相不变的条件为kr t -ω=常量0=-kdr dt ω由此得或 λωv kv dt dr === (6-2) (6-2)式表示的位相速度乃是严格的单色波地(ω有单一的确定值)所特有的一种速度,单色波以t 和r 的余弦函数表达,ω为常量,这种严格的单色波的空间延续和时间延续都是无穷无尽的余弦(或正弦)波,但是这种波仅是理想的极限情况,实际所到的永远是形式不同的脉动,这种脉动仅在空间某一有限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任何形式的脉动都可看成是由无限多个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单色正弦波或余弦波叠加而成的,即可将任何脉动写成傅里叶级数或傅里叶积分的形式,在无色散介质中所有这些组成脉动的单色平面波都以同一相速度传播,那么该脉动在传播过程中将永远保持形状不变,整个脉动也永远以这一速度向前传播,但是除真空以外,任何介质通常都具有色散的特征,就是说,各个单色平面波各以不同的相速传播,其大小随频率而变,所以由它们叠加而成的脉动在传播过程中将不断改变其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脉动的传播速度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了,观察种脉动时,可以先认定它上面的某一特殊点,例如振幅最在大的一点,而把这一点在空间的传播速度看作是代表整个脉动的传播速度,但是由于脉动形状的改变,所选定的这一特殊点在脉动范围内也将不断改变其位置,因而该点的传播速度和任何一个作为组成部分的单针平面波的相速都将有所不同,按照瑞利的说法,这脉动称为波群,因而脉动的传播速度称为群速度,简称群速,现在仅就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讨论两种速度的关系。
光的量子性 (标准版)ppt资料
I
Is2
Is1
光强高 光强低
红限频率
U0 0
U
光电流的伏安特性曲线
遏止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 光的电磁波说不能解释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1.金属中电子从光波中吸取能量,当能量积累
超过逸出功后才能从金属中逸出成为光电子,入 射光越弱,能量积累时间越长,光电效应不会在 瞬间发生。
强度为 2W/m2 的紫外光照射,求(1)发射的电子的
最大动能,(2) 单位面积每秒发射的最大电子数。
解 (1)应用爱因斯坦方程,最大初动能为
1 2
mvm2
h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
2.76
eV
(2) 单个光子具有的能量为
hc 4.97 eV 4.97 1.610-19 J 7.9510-19 J
钾表面单位面积每秒接受的光子数即所求电子数
爱因斯坦(1905年)在普朗克的量子假设基础上提出:辐射能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是一份一份的,在传播过程中,也保留一份一份的 性质。
光电子越多,则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 从光开始照射到电子从金属逸出,经过时间不超过10-9 s,且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20-3 康普顿效应 钾表面单位面积每秒接受的光子数即所求电子数
光的量子性
§20-1 热辐射 绝对黑体的辐射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 §20-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20-3 康普顿效应
1.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 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些效应的解释。
2.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20-1 热辐射 绝对黑体的辐射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
光学_08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的量子性
单棱镜的色散
19
牛顿用交叉棱镜观测物质色散特性的实验
没有p2加时
白光
如果P1与P2的材料的色散特性不一样彩散曲线
21
正常色散的科稀公式: n=A + B/ λ 2 + C/ λ4 A、B、C是与物质有关的常数,由 实验数据确定。 当λ变化范围不大时,科稀公式可只 取前两项: n=A+B/ λ 2
惠更斯原理用折射率法测出媒质中的光速是相速大34原理用折射率法测出媒质中的光速是相速大多数其它方法测出的都是光的信号速度即群速折射率等于相速之比他们所测的都是空气和媒质中光的群速之比由于水的色散率不大群速与相速的差别不明显cs2的色散率较大测量的结果就发生了较大的分歧
第七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的量子性
2. 相速、波包、群速 (1)相速 对于各向同性媒质,波面的(等位 相面)传播速度,即称不相速。 (2)波包 在色散媒质中只有理想的单色波具 有单一的相速,然而理想的单色波是不 存在的,因为波列不会无限长。 一列有限长的波相当于许多单色波 列的迭加。一群单色波组成的波列叫做 波包。
29
(3)群速 当波包通过有色散的媒质时,它的 各个单色分量将以不同的相速前进,整 个波包在向前传播的同时,形状也随之 改变。 波包中振幅最大的地方叫做它的中 心,波包中心前进的速度称为群速。
1
二、除了真空,没有一种媒质在严 格意义上对光波是绝对透明的,光通过 媒质时,部分光被媒质吸收,另一部分 光被散射,余下来的部分按原来的传播 方向继续前进;另一方面,不同波长的 光在媒质中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即媒质 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一束 白光或多色光只要入射角不为零,不同 波长的光就会按不同折射角而散开,这 就是色散(如以前所讲过的三棱镜的色 散)。
量子力学中的相速度与群速度
量子力学中的相速度与群速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学,其中相速度和群速度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相速度是指波函数的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而群速度则是指波包的运动速度。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
相速度的概念相速度是指波函数的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相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波的性质。
相速度的大小与波函数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相速度就越快。
相速度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它在量子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速度的应用相速度在量子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研究物质波的性质。
例如,相速度可以用来描述电子在晶体中的行为,可以用来研究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等等。
相速度还可以用来研究量子纠缠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
群速度的概念群速度是指波包的运动速度。
在量子力学中,波包是一种由多个波叠加而成的波形,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波的传播。
群速度是波包的运动速度,它与波包的频率和相速度有关。
群速度越快,波包就越快地运动。
群速度的应用群速度在量子力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研究波包的传播行为。
例如,群速度可以用来描述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可以用来研究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等等。
群速度还可以用来研究量子隧穿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量子力学中也非常重要。
相速度与群速度的关系相速度和群速度是量子力学中的两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些情况下,相速度和群速度可以相等,这时波包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
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相速度和群速度不相等,这时波包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色散。
色散现象在光学、声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相速度和群速度是量子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可以用来描述物质波的性质和传播行为。
相速度描述了波函数的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而群速度描述了波包的运动速度。
相速度和群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色散现象是相速度和群速度不相等时出现的现象,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法国物理学家斐索于1849 年用一只旋转的齿轮测量光走过某一 给定距离的时间,齿轮以一定的速度 运动并让光通过齿间。斐索测得的光 速为313000公里/秒。斐索先后研究 了光的干涉、热膨胀等,发明了干涉 仪。他在研究和测量光速问题上作出 了贡献,是第一个不用天文常数、不 借助天文观察来测量光速的人。他是 采用旋转齿轮的方法来测定光速的。 测出的光速为 342539.21千米/秒,这 个数值与当时天文学家公认的光速值 相差甚小。
●迈克耳孙实验的说明
钠黄光测定了液体CS2的折射率;钠黄光包含两条谱线,真空中 波长为:
1 589.0nm
2 589.6nm
两者在色散介质CS2的折射率稍有不同,在折射实验中只涉及光 束的方向,它仅与折射率n1和n2有关,故折射法测量的是折射率 的平均值: n 1.64 而在速度法中测量的是光束的能流,即波拍的群速度vg
1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Quantum Properties of Light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光速 经典辐射定律 普朗克辐射公式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量子解释 康普顿效应 德布罗意波 波粒二象性
7.1 光速的测定
1 实验室方法
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世界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测定 光速的是伽利略。他在1607年做 了一个实验。当时,他叫甲乙两 个人在夜间各带一只灯,分立在 两个山顶上,甲先迅速取去灯罩 对乙发出信号,乙在看到信号后 ,立即取去灯罩,对甲发出信号 。两山的距离和光往返的时间来 计算光速。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限制,测得的光速很不精确。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 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 者。
P
k (r0 dr) (t0 dt) kr0 t0
波的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运动状态的传播距离:
dr vp dt k
这个速度的定义是运动状态的传播,或者说是相位的传播速度, 故称为相速度。
对于理想的单色光,相位的传播速度和能量的传播速度完全一致 ,故没有必要特意指出其为相速度。但是在非单色光的情况下会 出现一个速度概念—群速度,此时才有必要将单色光波的速度称 为相速度,以示区别。
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和1979年第十六届国际 计量大会慎重地讨论了重量重新定义米的问题。 考虑到今 后计量学的发展趋势是将物理量的基准建立在基本物理常 数的基础上,米定义咨询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建议,要求国 际计量委员会考虑一个新的米定义,于1983年提交第十七 届国际计量大会讨论, 这个定义是: “米是平面电磁波在(1/299792458)秒的持续时 间内在真空中传播行程的长度”。
v vg v k 1.83 0.12108 m / s 1.71108 m / s k c vg 1.71 108 m / s 1.758
激光器的出现把光速的测量推向一个新阶段 。特别是饱和吸收技术的采用,使我们可以得到 频率的稳定性和复现性均十分优良的激光辐射, 并且由于波长可以比原来微波干涉仪法中用的小 三个量级(微米量级),使波长测量的准确度大 为提高,甲烷稳定的3.39μm 氦氖光系统(HeNe:CH4)和碘稳定的633nm氦氖辐射波长的复现 性高百倍以上,比现行的“米”定义86Kr辐射波 长的复现性高百倍以上,因此这不仅是光速的测 量问题了,重新改变“米”的定义问题提上议事 日程。
2 光速的测量与长度单位“米”的定义
真空中光速c不仅是重要的光学常数,也是整个 物理学以及天文学中几个最基本的普适常数之一,对 其数值的精确测定,无疑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 另一个天文学方法是1728年布喇德雷用的光行差 法。在地面上进行光束测定的工作直到十九世纪上半 叶才开始,特别值得提起的有斐索的齿轮法,傅科的 旋转镜法和迈克耳孙的旋转棱镜法。 鉴于光速这一基本常数的重要性,对它的测量工 作几十年来从未中断,在此期间方法不断改进,精确 度不断提高。
1
up k
群速度
色散介质:
c 2 c n(1 ) n(2 ) v1 v2 k1 n(1 ) k2 n(2 )
1
v1k1 v2 k 2 k2 v1 v2 ug v1 k k1 k 2 k1 k 2
k2 v1 v2 v1 k1 k 2
斐索(1819-1896)法国物 理学家
后来,法国科学家傅科用 一只旋转的镜子测定光速。他 让镜子以一定的速度转动,使 它在光线发出并从一面静止镜 子反射回来这段时间内,恰好 旋转一周。傅科在物理学史上 以其“傅科摆”的实验著名于 世。 在光速测定的研究中,他是 采用旋转平面镜的方法来测量 光速的。其测得的光速为 29.8×107米/秒,并分析实验误 差不可能超过5×105米/秒。
第7章
光的量子性
Quantum Properties of Light
光的电磁理论揭示了光的电磁波本质,成功地解释了光 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光学现象。 但是19世纪末以来,许多重要实验的结果与经典电磁波 理论相违背,用波动理论解释这些实验中光的行为时遇 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迫使人们对光的本性作进一步 的探索,从而导致了光的量子性概念的建立。光的量子 性概念的确立及随后量子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微观世 界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章将通过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在科 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验结果及基本规律来阐明光 的量子特性。
v u g v k k v v k 1 v 1 c c c c k 1.758 c 1.64
v v k 1 v 1 其中: ;所以: c c k 1.758 c 1.64 v k 1 1 0.041 c k 1.758 1.64 v k 0.6nm 0.0409 0.041 0.041 4.2 105 c k 589.3nm v 4.2 105 c 1.25 104 m / s c v 1.83 108 m / s n v 5 8 589 . 0 nm ,相速度 v v 1 . 83 6 . 3 10 10 m/s 1 1 2 所以: 589.6nm,相速度 v v v 1.83 6.3 105 108 m / s 2 2 2
3 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根据光的微粒说,光在两种媒质界面上折 射时,傅科做实验测定空气和水中光速之比近 于4:3,此数值与空气到水的折射率相符,从而 判定光的波动说的正确性。 虽然在傅科实验完成之前,光的波动说已 为大量事实(如干涉、衍射、偏振等)所证明 ,但傅科的实验仍被认为是对惠斯原理最直接 和最有力的支持,然而随着测定光速方atstone 1802~1875)英国物理学 家、发明家
迈克耳孙,阿尔伯特· 亚伯拉 罕(A.Michelson1852—1931), 德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
随着科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 改进实验装置和技术,直到1932年用旋转棱 镜测得光速为299774±2公里/秒。20世纪 60年代,激光器的出现,使光速的测定越发 精确,1972年测定的光速值为299792公里/ 秒。目前国际计量委员会承认的光速是 299792458米±1.2米/秒。 从伽利略开始,中间经过斐索和傅科等 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用来测定光速的 实验都是一种定量实验。
k E (r , t ) 2 A cos t r cos t k r 2 2
形成波拍。波拍有两个相速度:
c 2 c v1 v2 k1 n(1 ) k2 n(2 )
在有色散的介质中传播,两者不相等。接收器感受的是波拍带来 的能量流,波拍运动的速度,可以由低频包络因子决定:
群速度是什么?
a(k) 1 2
最简单的非单色光,含有两个波长1和2, 相应地含有两个1和2,k1和k2
E1 ( x, t ) A cos1t k1r
k1 k2
k
E2 ( x, t ) A cos2t k2 r
则合成波场为:
k k k k 2 2 E ( x, t ) E1 ( x, t ) E2 ( x, t ) 2 A cos 1 t 1 2 r cos 1 t 1 2 r 2 2 2 2 k 2 A cos t r cos t k r 2 2
自从1958年绅鲁姆利用微波干涉仪法得到当时公 认的光速值c=299792.5±0.1km/s以来,所有的光速精 密测量均以公式c=λν为基础,即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 播速度等于其频率与相应真空波长之乘积。当时的不 确定度是3×10的7次方,其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波长较 长(4mm),因此波长测量的准确度较低,衍射效应 带来的误差也较大。
傅科(Jean Bernard Leon Foucault 1819~ 1868)法国实验物理 学家
1834年,英国物理学家 惠斯通利用旋转镜来测定 电火花持续的时间,也想 用此法来测定光速,同时 也想确认一下在折射率更 大的介质中,光速是否更 大。惠斯通的思想方法是 正确的,但是他没有完成 。 迈克耳逊继承了傅科 的实验思想,用旋转八面 棱镜法测得光速为299796 千米/秒。
1 v v k 2 k1 k 2 平均波数 ug v k v k v v1 v2 色散项 k k1 k 2 1 v v1 v2 平均速度 v v 2 k k
于是:
正常色散: ug v ;无色散: ug v ;反常色散: ug v
*问题的引出 光束在介质表面的折射 折射率n
n2 sin 1 n 1 sin 2 n2 n 1 v1 v2 v
光束在介质中传播速度
在历史上,迈克耳孙于1885年用钠黄光测定了液体CS2的折射 率(相对于空气),其结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