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细菌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分析流程共23页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耐药基因DNA序列分析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耐药基因DNA序列分析摘要: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是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治疗的主要难点之一。
在耐药性监测中发现,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逐年上升。
本研究采用PCR扩增技术,对不同的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样品进行耐药基因DNA序列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共出现了9个与耐异烟肼相关的基因,其中,katG和inhA是最常见的。
本研究为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基因DNA序列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实验方法。
关键词: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DNA序列分析;PCR扩增技术1. 引言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目前,全球仍然存在很高的结核病患者。
耐药性是结核病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是结核病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菌株之一。
目前,关于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的相关研究仍然不够深入。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基因进行探索和研究。
2. 材料与方法2.1 样品采集本研究从不同地区采集了30株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样品,包括不同的耐药性类型。
2.2 DNA扩增和测序利用PCR扩增技术,扩增不同样品中的耐药基因DNA序列。
PCR扩增条件: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反应液体系:DNA模板2μL,10×PCR缓冲液2.5μL,2.5mM dNTP混合液2μL,0.5μL Taq多聚酶,1μL DNA扩增引物(10μM),MQ水16μL。
PCR反应程序:预变性(94℃,5min),30个循环(94℃,30s;58℃,30s;72℃,1min)、最终扩增(72℃,10min),直至程序结束。
扩增后的PCR产物进行纯化,然后测序。
2.3 DNA序列分析利用序列比对软件对测序得到的DNA序列进行比对,找出与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相关的基因。
3. 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9个与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相关的基因,包括katG、inhA、oxyR、ahpC、furA、fabG1、nalD-2、ndh、和ethA。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SOP文件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i,MRS)MRS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同时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特点是耐受甲氧西林的同时,还对临床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因而该菌所致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一)MRS测定方法1、纸片扩散法接种物:直接悬液法从非选择琼脂平皿上挑取少许单个菌落至无菌生理盐水调至浓度0.5 McFarland,具体操作同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苯唑西林纸片,1μg/片,检测MRS平板应置于35℃(而不是37℃)孵育24h(而不是16~18h)。
结果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S:≥13mm;I:11~12mm;R:≤10mm。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18mm;R≤17mm。
对于苯唑西林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内有任何小菌落或稀薄“菌膜”生长都应列为MRS。
2、琼脂筛选法:如果纸片试验结果中介时,可做琼脂筛选法,培养基为MH琼脂+6μg/ml苯唑西林+4%NaCl,调整菌液浓度0.5McFarland,于35℃孵育24h,凡有任何生长即使一个菌落均报MRS。
(二)MRS监测意义对于MRS,应报告对所有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酶类耐药,喹喏酮类药物,除氟哌酸外,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有较好抗菌活性(耐药率10~23%之间),利福平敏感率在90%以上,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但已有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一)药敏测定方法1、常规测定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头孢菌素不用做(均为耐药),氨苄,庆大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一定要做。
2、高水平氨基糖甙类耐药性测定:⑴高含量纸片扩散法:通常测定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度耐药性,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药敏纸片:庆大霉素:120μg/片;链霉素300μg/片结果判断:R:≤6mm;I:7~9mm;S:≥10mm⑵含单一高浓度抗生素琼脂平皿法:稀释法:庆大霉素:R:≥500μg/ml;链霉素:R:2000μg/ml3、万古霉素耐药性测定:纸片扩散法,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万古霉素纸片为:30μg/片,检测平皿置35℃24h(而不是16~18h),并注意抑菌圈内有无小菌落或薄膜生长。
细菌耐药监测与报告解读
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entieth 31/74 31/74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M100-S20 ed.2010,30(1):22.
敏感: 最高血药浓度>4倍MIC,使用 常规剂量有效; 中介:最高血药浓度≈MIC,加大剂量 或药物浓缩部位有效; 耐药:最高血药浓度<MIC,无效。
22/74 22/74
二、细菌学检验报告解读
23/74 23/74
弄清概念1-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 口腔、鼻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 道中寄居着多种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 对宿主无害而有益,称为正常微生物 群,其中以细菌为主,统称正常菌群。 菌群失调:是宿主部位正常菌群各类 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 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表 现,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0.3 0.9 22.6 24 27.7 30 47.8 57.4 64.5 68.5 71.7 76.9 77.2
南
19/74 19/74
河南省2009年耐药监测结果
510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80 60 40 20 0
酸 维 拉 /克 林 西 卡 替 南 曲 氨 霉素 大 庆 环素 诺 沙星 坦 巴 米 氟 /舒 氧 左 哌酮 孢 头 培南 胺 亚 沙星 丙 环 吡肟 孢 头 卡星 米 南 阿 坦 培 巴 罗 美 他啶 唑 他 孢 林/ 头 西 B 拉 哌 菌素
29/74 29/74
CLSI简介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基因测序(一代测序和二代测序)-用于临床疑难病原体鉴定精选全文
(一)难鉴定细菌真菌一代测序方法
细菌核糖体基因结构特征
➢ 16S rRNA编码基因约1500 bp,包含约50个功能域。 ➢ 为细菌分类的金标准,由可变区和保守区组成。 ➢ 保守区为细菌共有,可变区有属或种特异性。
真菌核糖体基因结构特征
➢ 18S RNA基因、5.8S rDNA、28S RNA基因较保守, 不适合区分不同属种。
➢诊断不清、治疗 无效、束手无策
二代测序案例分析
➢48小时 ➢完成脑脊液标本二代测序
➢ 提示钩端螺旋体感染 ➢475条序列,占比0.016% ➢改用青霉素治疗
➢32天 ➢男孩痊愈出院
二代测序案例分析
共得到序列数 3,063,784
二代测序过程 PCR扩增选择 性,可丢失大 量病原体片段
二代测序案例分析
➢ 1个样品3000元以上。
二代测序流程
样本收集 保存转运
RNA病毒 也可建库
二代测序 百万序列
7000种病 原体分析
区分致病 菌污染菌
华大基因二代测序可检测病原体近 7000种
可检测病原种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寄生虫 分枝杆菌(结核和非结核)
支原体/衣原体
种类数量/种 2328 199 4189 135 83 41
病毒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之分,如怀疑流感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冠状病毒等RNA病毒,需要注意送检RNA检测流程。
迅敏康IngeniGen公司二代测序可检 测病原体14000多种
可检测病原种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寄生虫 分枝杆菌(结核和非结核)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种类数量/种 5682 812 7098 138 94 85 96 90
➢ 间隔区ITSl、5.8S rDNA和间隔区ITS2 在不同真 菌属及种间表现出较高的差异,目前已用于真菌 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以ITS2应用最广泛。
细菌耐药检测与分析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常见革兰阳性菌的天然耐药
所 有 革 耐甲氧西林 腐 生 葡 其 他 凝 固 链 球 菌 肠球菌属 粪 肠 铅 黄 / 屎 肠 球 兰 阳 性葡 萄 球 菌萄 球 菌 酶 阴 性 葡属 球菌 醇 鸡 菌 菌 (MRS) 头 状 葡 萄 球 菌 和 肠 球 萄球菌 金 黄 色 葡 菌 萄球菌 夫西地酸 对 氨 曲对 所 有 β R R R 对除青霉 R 南 、 替内 酰 胺 类 素和氨苄 R 头孢他啶 R R R R 莫 西 林 (除外具有 西林外的 R 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 R R 多 粘 菌 抗 MRSA 作 青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 R R R R 素 B / 粘 用的新型头 和头孢菌 林可酰胺类 R R 菌 素 、 孢菌素)天 素类、克 奎奴普汀-达福普汀 R R 萘 啶 酸 然耐药 林霉素、 万古霉素 R 天然耐 低浓度氨 替考拉宁 药 基 糖 苷类 磷霉素 R 复方新诺 呋喃妥因 明天然耐 复方新诺明 R R R 药
重要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
耐药菌株名称 产ESBLs大肠埃希菌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 检出率 61.1% 36.8% 61.5% 78.6% 3.6% 0.6%
S%
0
10
20
30
天然耐药表格
对 青 霉R 素 G 、糖 R 肽 类 、R 夫西地 酸、大 环内酯 类(除 了 某 些R 种类) 林可酰 胺类、 链阳霉 R 素类、 R? 利福平 达托霉 素、利 奈唑胺 天然耐 药
R
R R R
R
R
R R
细菌ngs基因检测解读
细菌ngs基因检测解读NG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鉴定和分析菌种及其基因组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介绍细菌NGS基因检测解读相关知识。
一、细菌NGS基因检测的流程1. DNA提取:首先需要从细菌样品中提取DNA。
2. DNA文库的制备:提取到的DNA需要被打断为相对等长的小片段,然后将这些小片段进行连接和标记,形成DNA文库。
3. 高通量测序:将DNA文库装载到高通量测序仪上进行测序,获得数百万个DNA片段的序列信息。
4. 数据分析:对测序获得的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序列比对、变异检测、序列注释等步骤。
1. 菌株鉴定:可以通过比对测序获得的序列数据和菌株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快速鉴定细菌菌种。
2. 基因组分析:可以对测序获得的序列数据进行组装,还原出细菌基因组信息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基因组结构、代谢途径、毒力因子等基因信息。
3. 耐药性和药物靶标分析:通过测序获得的序列信息可以分析细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特定药物靶标位点的基因信息。
4. 疫苗设计:对于研究细菌致病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疫苗的设计及疾病预防控制。
4. 疫苗设计:针对致病机制的研究可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靶标(抗原),筛选出具有辨识病原体并有效刺激免疫系统的抗原,为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NGS技术不断发展,细菌NGS基因检测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和普及。
这将帮助研究人员和医疗健康机构更好地了解细菌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耐药性和毒力,为临床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而且,NGS技术的应用也将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发现新的细菌菌株和新的疾病特征。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使用教程及致病基因分析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使用教程及致病基因分析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对基因组的测序,研究人员可以深入探究生物的遗传特征,揭示和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为您介绍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使用教程以及致病基因分析。
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基因组测序是指对整个基因组进行高通量的DNA测序。
目前常用的基因组测序技术主要有Sanger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
1. Sanger测序技术Sanger测序技术是最早被开发并应用于基因组测序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dideoxyribonucleotides(ddNTPs)来终止DNA链的延伸,并利用凝胶电泳分离出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从而得到DNA序列信息。
Sanger测序技术具有准确度高、读长较长的优点,但是运行成本较高。
2. 二代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包括Illumina测序技术和Ion Torrent测序技术等。
这些技术基于DNA扩增、测序和图像分析等步骤,通过将DNA分子固定在测序平台上进行测序反应,并利用荧光信号记录DNA序列信息。
二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高精度和较低的运行成本等优势。
3. 第三代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主要包括PacBio测序技术和Nanopore测序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直接测量DNA链上的碱基序列,无需扩增反应,并具有单分子测序、长读长和实时测序等特点。
然而,由于第三代测序技术在读长长度和准确度方面的限制,目前主要应用于某些基因组结构和重复序列等难以测序的区域。
二、基因组测序的步骤与应用基因组测序通常包括样本制备、DNA提取、文库构建、测序反应、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步骤。
根据不同的测序技术和样本类型,具体的步骤可能会有所差异。
1. 样本制备在进行基因组测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样本制备。
乙肝病毒耐药基因测序 PPT课件
• 当变异株最终推翻了野生株的统治成功当家作主后,耐药发展到了 “临床耐药”阶段。这时候,乙肝病人血液中的HBV DNA水平会反 弹升至1×106拷贝/毫升以上,最终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脏组织学损 伤。
• 因此,我们在“病毒学耐药”阶段及“基因耐药”阶段就应该尽早进 行干预,及时阻止“病毒学耐药”朝“临床耐药”的恶性方向发展。
基因测序法的准确度与可靠性是其他 方法不可替代的,它是基因耐药检测的 “金标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测序结果 能精确指导用药,确保抗病毒治疗取得最 佳疗效。
一旦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YMDD变 异),大多数患者会在2-4个月之内出现 HBV-DNA和ALT反弹
HBV阿德福韦耐药
• 阿德福韦为5’-单磷酸脱氧阿糖腺苷类似物, 可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3 年时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1.6%、 3.1%
• HBeAg阴性者1、2、3年的耐药发生率分 别为0%、3.0%、5.9%~11%
cycles →4℃恒温。
60℃ 4min的延伸时间是与普通PCR 最大差别,目的是为了扩增出一系列相差 一个碱基的ddNTP末端终止的DNA序列。
测序反应得到的产物经过酒精纯化, 甲酰胺变性之后,可以上机进行毛细管电 泳。
酒精纯化的目的是去除未结合的荧光 染料终止物和残留的引物、盐离子、酶等。 此步对测序成功非常关键,关系到测序峰 图质量的好坏。
rtL180M
rtM204V/I/ S
rtV214A rtQ215S rtN236T
rtS202G/I rtM204V/I rtM204V/I/S /S
rtM250L/V
rtV207I/L/G rtP237H
耐药数据分析ppt课件
32
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100
90
80
耐 70
药 60
率 (
50
% 40
) 30
20
10
0
青霉素G
氨苄西林浓度庆大霉素 高
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2013 2014 2015
霉素 红
胺 利奈唑
素 万古霉
33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2013-2015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60
50 耐 药 40
率 (
30
% 20 )
10
2013 2014 2015
0
阿莫哌西拉林西头/林克孢拉哌维酮氨酸/苄舒西哌巴林拉坦/西舒林巴/坦他唑巴坦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左沙旋星氧氟沙星
16
2015年临床标本培养的基本情况
2015年全省耐药监测网共收集细菌200742 株(按患者首次分离株进行统计)较2014 年(178783株)增加10.9%。
其中包括革兰阳性菌53802株,占26.8%; 革兰阴性菌146940株,占73.2%。
阳性菌:阴性菌≈1:3
73.2%
26.8%
是
83
9
是 1141
39
是 2691 365
否 157 是 1031
2 81
11
2015年全省细菌耐药监测报送数据评分排名
12
2015年全省细菌耐药监测报送数据评分排名
13
2015年全省细菌耐药监测报送数据评分排名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产生的抗药性,是目前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多重耐药的发生会导致传统抗生素治疗失效,增加患者的病情恶化和生命风险。
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多重耐药的检测主要包括菌株分离、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等步骤。
需要将病原微生物分离出来,例如通过患者样本的培养和纯化。
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即将不同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施加到菌株上,观察菌株的生长情况,判断其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还需要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菌株是否携带了与抗药性相关的耐药基因。
针对多重耐药菌株的分析主要包括耐药基因的分析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通过对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多重耐药的形成机制和传播途径,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提供理论依据。
还可以通过研究耐药机制,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开发新型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制订合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菌株无效的抗菌药物。
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播途径,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可以通过分析菌株的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解读细菌耐药检测结果
20.65%11.48% 46.89%20.98%单混单未17355030221317.5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未检测出的病原体常规检测常规检测+经胸壁穿刺抽吸物检测什么情况下能成功?或部分成功!好血清浓度耐药群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的MIC 分布特点102030405060700.0160.0320.0640.1250.321348128>256阿奇霉素MLSK-R1. ermB 核糖体甲基化酶23S rRNA 甲基化靶位修饰MLS B 表型大环内酯交叉耐药林可霉素链阳霉素B2. mef E/AM 表型仅对大环内酯R3.核糖体突变核糖体蛋白L4、L22和23SrRNA 变异导致大环内酯耐药2009年14家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43.952.230.966.434.462.6复方磺胺甲噁唑儿童株产酶率:31.8% ,成人株产酶率:17.2%(总产酶率:27.5%)(2008年,33.4%)儿童株耐药率与成人株相仿,但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于成人,FQ 耐药率低于成人。
敏感耐药13.92.710.16.92.67.926.5总体(882株)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氯霉素头孢噻肟/曲松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抗菌药物敏感耐药敏感耐药98.798.582.290.895.192.059.318.07.79.56.12.17.819.2成人株(265株)80.510.381.893.99.293.196.62.895.582.01.386.192.31.597.392.28.092.176.929.264.2儿童株(617)2009年14家医院126株卡他莫拉菌的耐药率(%)100.00.0左氧氟沙星100.00.0头孢曲松100.00.0头孢呋辛 3.255.6克林霉素50.847.6阿奇霉素产酶率100.0%(126/126)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96.00.8复方磺胺甲噁唑100.0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00.0头孢克洛敏感耐药抗菌药物2009年MOHNARIN 1510株肺炎链球菌耐药率头孢曲松对肺炎链球菌的敏感率为85%73.35.78.887.17.9268.126.781.385989.597.821.920406080100120青霉素1青霉素2噻肟阿奇霉素左氧沙星莫昔沙星复方新诺明R%S%2009年MOHNARIN 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头孢曲松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性是91.4%头孢克罗的敏感性为85.6%36.518.523.611.114.410.48.61.610.120.617.111.856110100氨苄优力欣氨灭菌呋幸克洛噻肟曲松美罗培南阿奇环丙左氧氯霉素复方新诺流感R%02001-2009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9592.488.5头孢曲松/噻肟/81.5/93.797.759.5200890.289.896.854.9200798.7/92.3/10099.7左氟沙星/莫昔沙星/环丙96.6/95.198.610097.9头孢克罗/呋幸98.5/92.398.699.7100阿奇霉素59.3/76.985.893.5氨苄西林2009200520032001抗生素名称18.311.411.2119.48.663.9 3.82.3肠杆菌科spp.不动杆菌属No“OR”没有“或”If “OR”, can extrapolate results for twodrugscannot extrapolate则两种药物的敏感性可以互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CHINET 2009)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CHINET 2009)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率(%)(CHINET 2009)宁林啉辛坦素平唑星星素素素素松宁平坦素啉辛星素素唑星素林素松1 4.311.331.936.90.240.732.190.95.487.169.484.292.57756.940.115.60.30.2 3.52.2胺宁素因素林素星素平素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星坦肟啶星坦南素酮南南林酸素坦坦星啶肟坦南素星肟丁青霉素的应用价值z经过半个世纪的应用z肺炎链球菌:86-98%敏感性z是β-溶血链球菌的一线用药,敏感性仍保持90%以上头孢曲松对抗菌谱覆盖的临床致病菌的耐药率和敏感性%1.36.910.49.77.638.212.59593.110089.690.392.49791.887.52468101214肺炎链流感卡他莫拉大肠ESBL-肺克ESBL-变形ESBL-MSSA MSCN沙门菌80828486889092949698100102R%S%头孢曲松抗菌谱不覆盖的细菌种类z肠球菌对所有头孢菌素天然耐药z铜绿假单孢均z不动杆菌及其他非发酵阴性杆菌头孢曲松(罗氏芬)是半衰期最长的头孢菌素:6~10h(平均8h)0123456789头孢西丁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噻肟头孢呋辛Cefsulodin头孢唑肟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派酮拉他头孢头孢替坦头孢曲松1克静脉注射小时T½Knothe et al., 1984头孢曲松的药代特点z长半衰期z组织穿透性好,可透过脑膜屏障z剂量依赖性饱和蛋白结合力z双通道排泄z头孢曲松上述药代优势使其在改变折点后疗效并不会受影响各类手术切口常见细菌z手术最可能的病原菌预防用药选择z心脏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z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神经外科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曲松,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z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z血管外科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z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z乳房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z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z头颈外科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z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神经外科感染类型z神经外科z①疾病手术:垂体瘤, 胶质瘤, 脑外伤, 脑膜瘤, 脑出血, 脑动脉瘤, 癫痫,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脑血管病, 脑积水, 椎管内肿瘤, 颅咽管瘤, 脊髓空洞症等z②意外灾害或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手术z③神经外科手术后获得性感染抗生素应用z颅脑感染z上述感染如处理不当均可发生败血症神经外科感染原因z鼻漏、耳漏和切口漏,使感染的危险增加13倍z术后切口感染z植入物感染z伴其他感染的患者使术后感染危险增加6倍z无菌操作不当z手术时间超过4hz伤口本身感染脑内感染的病原菌z脑内发生的化脓性炎症和脓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脑内任何部位.感染细菌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任何细菌),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z耳源和鼻源性占2/3z血源性占1/4z外伤环境细菌z隐源性脑脓肿院内感染的细菌耳源和鼻源性常见细菌z脑膜炎奈瑟菌:A,B,C 或卡他莫拉菌z肺炎链球菌z流感嗜血杆菌z金葡菌z少量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和少量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血源性常见病原菌z金黄色葡萄球菌z大肠埃希菌z肺炎克雷伯菌z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外伤性及隐性脑脓肿的常见病源菌z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外伤性脑内感染重要的致病菌z隐源性脑脓肿常发原因是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当机体抵抗力弱时,脑实质内隐伏的细菌引起感染所以感染菌与原发感染灶的相关如: z耳源性脑脓肿多为单发。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能力,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的抗生素已经变得无效,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及早检测和筛查细菌耐药性基因对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检测并分析细菌中的耐药性基因,以确定细菌是否对特定抗生素产生抗性。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耐药性基因。
首先,PCR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
PCR可以在体外扩增细菌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使其扩增成大量的复制物。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可以选择性地扩增目标基因,例如与某种抗生素抗性相关的基因。
一旦目标基因扩增得到足够的数量,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
其次,PCR产物的测序是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可以获得目标基因的完整序列信息。
这有助于确定某种基因是否与耐药性相关,以及其与已知耐药性基因的相似性。
测序数据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临床样本或细菌株中的基因变异,揭示耐药性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此外,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还可以运用微芯片技术,实现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
微芯片上涂覆了大量的特异性探针,用于捕获目标基因。
细菌样本中的DNA经过PCR扩增后,可以与微芯片上的探针发生特异性的杂交反应,从而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与否。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监测。
通过检测细菌中耐药性基因的存在与数量,可以判断某种细菌株是否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抗性,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演变,及早发现和应对耐药性的出现。
其次,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中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解析
微生物学中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解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其基因中的抗药性基因所致。
因此,鉴定和解析细菌中的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1. 抗药性基因的鉴定方法目前鉴定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1 全基因组测序法全基因组测序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抗药性基因鉴定方法。
该方法不受先验知识限制,能够全面、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所有基因,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发现抗药性基因的变异情况和新的抗药性基因。
但是,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较高,以及数据分析需要较强的计算机运算能力等因素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1.2 PCR扩增法PCR扩增是常用的基因鉴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PCR扩增抗药性基因及其周围序列,然后进行直接测序,通过比对已知数据库来鉴定样品中的抗药性基因。
此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且成本较低,但仅能检测已知基因,并且PCR扩增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与引物的选择和设计有关。
1.3 基于质谱的方法基于质谱的方法可以通过特征质谱图与已知的抗药基因质谱图进行比对来鉴定样品中的抗药性基因。
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药性基因的优点,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2. 抗药性基因的解析方法抗药性基因解析的目的是确定其基因组结构和抗药性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2.1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解析抗药性基因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将抗药性基因和其周围序列扩增并克隆到载体中,再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
通过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部位,为进一步研究抗药性机制提供参考。
2.2 遗传转移试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大多来自于细菌自身的进化和基因重组,也有一部分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而获得。
遗传转移试验可以模拟这种转移情况,将抗药性基因移植到另外的细菌中,然后根据基因在新的宿主中的表达和耐药性变化来确定其抗药性机制。
超级细菌的基因鉴定及其耐药性途径分析
超级细菌的基因鉴定及其耐药性途径分析越来越多的细菌变得无法消灭,因为它们具有耐受性,这可能是医学界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超级细菌(Superbugs)指一类对一般常用抗生素不敏感的菌株,它们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来帮助抵御抗生素的侵袭。
在本文中,我将简要介绍超级细菌的基因鉴定和其耐药性途径的分析。
1. 超级细菌的基因鉴定超级细菌的基因鉴定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通常包含四个主要步骤:选择细菌,提取 DNA,测序和分析数据。
选择细菌:选择具有潜在超级细菌基因的菌株,通常是来自患者或家禽等。
提取 DNA:用化学或机械方法,将 DNA 从菌体中提取出来。
测序:利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技术,对 DNA 进行测序,确定其所有基因序列。
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帮助鉴定超级细菌基因。
第一步是将 DNA 序列映射到一个基因库中。
如果 DNA 序列与已知超级细菌基因匹配,就可以确认该基因存在。
第二步是分析公司得到的序列,确定其中是否出现了超级细菌基因序列。
2. 超级细菌的耐药性途径超级细菌的耐药性途径有很多,如下所述:(1)突变:含有那么一两个变异点的细菌可以生存下来,其子代可能更难以感染。
(2)水平转移:细菌之间交换 DNA 片段时,如果发现了一些抗生素耐药基因,就可能获得抗药性。
(3)选择压力:抗生素会杀死那些感染细菌,但是,如果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或者感染了没有得到治疗的其他细菌,这将导致一些细菌得以生存并发生基因突变,进而抗御抗生素。
(4)基因调控:一些抗生素耐药机制是基于基因调控的改变的,这种调控是在细胞内所进行的基因表达控制,进而导致特定耐药基因的表达变化。
超级细菌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健康威胁,其抗药性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因此,了解超级细菌的耐药性途径和如何鉴定其基因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加强抗生素的研究,从而开发出一种对细菌来说更难以产生耐药性的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