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湘教版.do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教案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学时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与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地理中有关原理、规律的实际应用,更是新课标高考关注的重要内容。
因此,复习时应紧紧围绕掌握分析和比较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或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找出区域的优势和问题,具体分析区域地理现象及地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提出合理的区域综合开发治理方案,解决区域实际问题。
同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形成答题模型,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知识构建】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人类活动的某些差异,人类活动的一些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
本节课应重点构建二者关系的分析思路图。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能够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通过案例分析区域联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近三年的高考命题显示:本专题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世界及我国的重大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综合地理环境的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等;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人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和表格、文字等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
所以,比较、分析、阐述、评价区域发展的背景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从能力考查上看,本专题重点考查考生读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能力。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2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其次课时:交通运输站点布局及交通运输进展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学问构建】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学问点主要是:交通运输站点的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其学问框架见第一课时的图1。
【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交通站点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能运用其理论分析评价交通站点的布局,能依据具体状况合理布局交通站点。
2.能综合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3.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交通运输站点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2、复习难点:运用区位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依据交通运输的变化猜测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变化趋势。
【课前预备】老师需依据《考试说明》、教材、同学的学情细心编制导学案,认真批阅导学案,查找同学对本部分内容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并进行归类,打算课堂策略,同学阅读《考试说明》和教材,完成老师编制的导学案,提前梳理主要学问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疑难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交通运输站点的布局。
早期,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站点布局的影响较大,现在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交通站点布局的最主要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探究活动1:影响交通站点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评价交通站点布局。
水域条件陆域条件图1图2交通站点布局 ①将表1内容留白,请同学回忆后填充。
②要求同学当堂记忆主要因素的影响。
③要求同学阅读教材97页学问窗和图4—2—9评价上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④呈现典型例题1、2,要求同学解答后,归纳解题方法。
①自主填充表格空白,当堂背诵记忆表格内容。
②阅读教材图、文,评价上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③做典型例题1、2,并分析归纳解题方法。
梳理并记忆基础学问,培育读图力量,学会评价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形成解答这一类题的解题力量。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
(2)与安徽相比,从图示信息归纳江苏区域内部差异 较小的主要条件。(4分)
①安徽多山地,江苏多平原;
②安徽水系多以东西方向为主,江苏
水网密布,南北有京杭大运河贯通。
【高考真题 2023江苏卷】
项目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科显示: 常住人口(万人)
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 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 GDP(亿元)
典题突破
• 3. 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 A. 林海
B. 冰川
• C. 雪原
D. 极光
【解析】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 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 景观是极光。
典题突破
2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 (2023·江苏卷)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 000年到距今2 200多年,欧亚大 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 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居我国大城市之列。材料二下表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
“2021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 均产值(亿元)
计表”。
优势产业
昆山 211.2 4748.1 4.34 电子信息
晋江 206.9
慈溪 185.9
2986.4 2379.2
2.71
2.25
体育鞋服 小家电
义乌 188.5 1730. 2 1.47
以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栖息地的分布图为情境,考查要素之间的影响
2024广西卷, 14-16题
以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树岛”为情境,考查要素之间的影响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 地域联系
第20讲地域联系一、地域联系 1.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①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②选择依据:不仅要考虑运费的多少,也要体现经济上的多、快、好、省,还应考虑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小、占地多少、是否产生环境污染等因素。
(2)通信①分类⎩⎪⎨⎪⎧邮政通信: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电信通信:利用电磁系统,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②发展变化:国际互联网的诞生大大促进了地域之间的信息传播和联系,正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商业贸易①主要环节:收购、调运、储存和出售。
②分类:在我国,对内商务称商业,对外商务称贸易。
③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④商业与城市的关系: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动力,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①城市区位:江岸渡口或两条通航河道交汇处。
②城市形态:沿河流带状发展,城市用地多沿河布置。
③航运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木船时代——依附江河支流发展轮船时代——沿江延伸(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3)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 ①由集中式的团块状向分散的形态发展。
②由单一到多方向发展。
③由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商业网点中的“点”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
①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②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以及高速公路和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的形成,使距离已不再是决定顾客商业行为的主要因素,而道路的通行能力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教学目标
- 系统地复必修二中的所有知识点
- 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 培养学生的地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能力
-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
- 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
- 水圈及其作用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人口问题
- 城市与城市问题
- 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和趋势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第五章中国地理
- 中国地理概貌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 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水圈及其作用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 难点: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教学方法
- 网络搜索和资料整理
- 讲授和演示
- 互动式探究和讨论
- 地理实验和制图
教学评估与反思
- 教师根据知识点分阶段进行测试和测评
- 学生参与制图和模拟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和地图作品-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反思,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区域经济联系(二)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 区域经济联系(二)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 区域经济联系(二)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4 区域经济联系(二)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1。
4区域经济联系(二)教材重点:一、学习目标1、西气东输的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西电东送的原因、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课前预习作业3.西气东输:A.沿线跨越的主要地形区:。
B.沿线经过的省、市、自治区:C.沿线次跨越黄河, 次跨越长江,全程千米。
是目前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站场最多的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管道工程.此外,还包括从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D.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C。
西气东输的影响:(有利与不利)东部:⑴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备的建设.中西部:社会经济方面——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生态环境方面——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经地区生态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4.西电东送:输电路线——北线工程黄河上游的、晋陕蒙的输送到。
高中地理《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
课题:地域联系设计思想本节课属于高中人文地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部分,是必修二较为重要的一节。
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电通信等。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编写,就是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要点的讲授。
结合《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给出的具体要求“说出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联系实际说明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参照中图版教材,最终确定的教学思路为:交通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布局的知识基础,而两者均为下节课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做出铺垫。
本课采用启发式讲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没有涉及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应参照中图版教材简要补充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性。
交通运输方式分为五种(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点与缺点)是很重要的内容,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生产生活,学以致用,对不同运输需求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这属于较高水平层次的能力要求。
学生分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初中相关知识缺乏,对于本课知识只有生活上的直观认识和间接认识,缺乏科学性理解。
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生活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结合具体的案例(京九铁路),运用综合分析的地理学研究方法,归纳现代铁路布局的重要意义。
力图引导学生由简单的生活认识和兴趣升华到科学正确地认识与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形成一定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说出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 联系实际说明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3 说出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名称和主要特点。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讲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版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综合分析区域产业转移的 特点、原因及影响。 2.地理实践力:实地调查家乡的工业结构,结合家乡工业结构的特点, 为家乡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基础梳理 自主通关
[教材内案例] 一、区域经济联系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一、综合思维——判断正误
1.我国南方地区缺乏天然气资源。
(×)
2.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3.目前我国国内的产业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西部地区
的人口流动。
(√)
4.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应重点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
二、区域认知——正确连线 将下列产业的区域转移与其主导影响因素正确连线。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 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
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
下:
意义 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2.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
下表所示:
主要线路
通往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东西 通往华北 京包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
向运
—京沪线、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神黄线等
煤通 南北向运煤通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
道
道
京九线、京沪线
2.南水北调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1.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及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和产业转移状况。
2.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意义。
3.学会利用案例分析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联系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表现 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和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1.背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 西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 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2.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主要工程(1)南水北调:①工程起止点:一线(干线):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
二线(干线):西起霍尔果斯东到广州。
②意义:①含义: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②实施原因:电力资源分布及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
③意义:将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煤炭资源调配为例)(1)影响:①调出地: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②调入地:产生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
(2)总体评价: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四、产业转移1.意义(1)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
(2)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2.我国的产业转移(1)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益。
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产业发展的转变:①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高二地理教案 1.4 区域经济联系2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3讲区域联系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33讲区域联系区域联系(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b(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c(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d区域联系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1)对口帮扶。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
(3)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1)南水北调①东、中、西三条输水路线对比分析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线路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可调水量最大较少最少水质最差较好最好a.东线:可利用大运河作为输水线路,建设成本低;水量大;但黄河以南要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受益范围小;水污染严重等。
b.中线:水质好;受益范围较大;可自流输水,运营成本低;建设成本较高;水量较东线方案小等。
c.西线:水质好,但地质条件复杂,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等。
(2)西气东输我国西气东输主要有三条线路。
一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二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
三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
(3)西电东送“西电东送”有三大通道。
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西电东送”北部通道。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输出区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利影响:取水口水文环境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输入区有利影响:增加水域,有利于水循环;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量;回补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防止地面沉降;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北方灌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西气东输输出区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不利影响:管道铺设沿线易造成生态破坏输入区有利影响: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等西电东送输出区有利影响:促进中西部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加重输入区有利影响:保障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大气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2节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
第2节 区域经济联系[教材内案例]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2.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①工程起止点⎩⎪⎨⎪⎧主体: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分支: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②(3)西电东送①我国水能分布特点: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②西电东送的三线工程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1.我国的煤炭外运(1)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2)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1)西北通道:中哈原油管道和途经中、土、哈、乌四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该通道与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实施密切关联)(2)西南通道: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3)东北通道:中俄原油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4)海上通道:经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往中国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海运通道。
(5)中巴油气管道(瓜达尔港—喀什)有望成为第五大能源战略通道。
[案例探究流程]因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促成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同时资源的区域间调配也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区域的均衡发展,复习时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应遵循以下思维流程进行。
考法1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影响(2019·湖北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C 2.A(2014·浙江高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考纲展示]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基础梳理]一、区域经济联系 1.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就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起点 扬州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终点 天津、山东半岛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特点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基本自流需开凿隧洞,基本自流(1)线路⎩⎪⎨⎪⎧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2)意义⎩⎪⎨⎪⎧东部: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沿线: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西部: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3.西电东送(1)原因: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2)线路⎩⎪⎨⎪⎧北线: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输往京津 唐地区中线:长江上游的三峡和金沙江干流水电输往华东地区南线:将西南水电和坑口火电输往广东(3)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煤炭资源调出为例)1.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 |低级阶段―→重化工业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 | | |生产规模小,对环境破坏小 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产业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2)从地域分布来看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图文拓展]1.天然气与工业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更清洁、更优质、更经济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我国的“北煤南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华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新疆)和西南(贵州)都有分布。
其中约有60%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尤其是以山西为中心的周围省区;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南部煤炭资源相对缺乏。
因此,“北煤南运”是缓解南方地区能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之一。
3.广东部分地区的产业转移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
在广东省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也很丰富。
近些年来,广东省边远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显著改善,许多地方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4页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❶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
读图,回答(1)~(3)题。
(1)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❹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B.俄罗斯C.西亚D.乌克兰(2)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❺有(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3)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轮南—上海)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❻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③覆盖区域更广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状况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规范审答我的答案:(1)A (2)B (3)D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意义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方面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项正确。
华北地区主要的能源消费是煤炭;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答案:C 2.A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市,全长1 674千米。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川气东送管线走向的经济因素的是( )A.城市分布B.地形因素C.交通运输条件D.工业基础条件4.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市,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长期来看,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市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第3题,城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故A项正确。
第4题,川气东送、西气东输都是为了满足上海市的能源需求,并不是为了利用上海港出口天然气。
答案:3.A 4.D考点二我国其他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❶。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❺规范审答我的答案:(1)D(2)A1.南水北调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
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长江下游江苏扬州至江阴段供水区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可调水量与水质可调水量较小、水质好可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可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形、地势对调水线地形复杂,工程艰巨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路的影响现有可用设施差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2.西电东送概况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京津唐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南线: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019·高考天津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解析:读图可知,红旗渠大致沿着等高线延伸,坡度小,渠水的流速小,对渠堤的冲击力度小。
A对。
坡度越小,流速越慢,输水量越小。
B错。
坡度越小,流速越慢,泥沙沉积越多。
C错。
水渠沿山地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大,成本高。
D错。
答案:A(2019·高考北京卷)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 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
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
据此回答2~3题。
2.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3.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2题,行程路线始于广西——季风区,止于新疆——非季风区。
A对。
行程路线先经过外流区,后经过内流区。
B错。
行程路线没有经过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
C错。
行程中,纬度发生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影子长度也会相应变化。
D错。
第3题,南菜北运给输出地的蔬菜水果找到了市场,增加了输出地农民的收入。
①对。
南菜北运距离长,为使蔬果保鲜,必然加大保鲜技术的投入。
②对。
南菜北运扩大了农产品市场,并增强了区域联系,使得市场不再局限于当地,因此会提升商业网点的等级。
③错。
蔬果一般种植在乡村地区,南菜北运会增进区域间的路网建设,但不会因此改变城市内部的路网结构。
④错。
答案:A 3.A4.(高考经典题)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