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湘教版.doc

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湘教版.doc
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湘教版.doc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

[考纲展示]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

[基础梳理]

一、区域经济联系 1.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就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 扬州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终点 天津、山东半岛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特点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

基本自流

需开凿隧洞,基本自流

(1)线路?????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

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

?东部: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沿线: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西部: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西电东送

(1)原因: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2)线路????

?北线: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输往京津 唐地区中线:长江上游的三峡和金沙江干流水电输往华东地区南线:将西南水电和坑口火电输往广东

(3)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煤炭资源调出为例)

1.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 | |

低级阶段―→重化工业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 | | |

生产规模小,对环境破坏小 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产业优化,对环境的

不利影响减少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图文拓展]

1.天然气与工业发展

天然气作为一种更清洁、更优质、更经济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我国的“北煤南运”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华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新疆)和西南(贵州)都有分布。其中约有60%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尤其是以山西为中心的周围省区;而经济发达,能

源需求量大的南部煤炭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北煤南运”是缓解南方地区能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之一。

3.广东部分地区的产业转移

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在广东省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也很丰富。近些年来,广东省边远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显著改善,许多地方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4页

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读图,回答(1)~(3)题。

(1)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B.俄罗斯

C.西亚D.乌克兰

(2)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 )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轮南—上海)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③覆盖区域更广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A (2)B (3)D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意义

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

方面

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石油

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项正确。华北地区主要的能源消费是煤炭;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

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答案:C 2.A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市,全长1 674千米。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川气东送管线走向的经济因素的是( )

A.城市分布B.地形因素

C.交通运输条件D.工业基础条件

4.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市,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

①长期来看,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市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第3题,城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故A项正确。第4题,川气东送、西气东输都是为了满足上海市的能源需求,并不是为了利用上海港出口天然气。

答案:3.A 4.D

考点二我国其他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D

(2)A

1.南水北调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

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

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

流雅砻江、大渡河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至江

阴段

供水区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

青、甘、宁、内蒙古、陕、

晋六省(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

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可调水量

与水质

可调水量较小、水质好可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可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

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过

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路的影响

现有可用设施差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

湖泊可利用

2.西电东送

概况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

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北线:晋、陕、内蒙古(火

电)和黄河上游(水电)→

京津唐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局

面,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变能源结构,减

轻环境污染;③减轻

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②带动

相关产业发展,增加

就业机会;③缩小东

西部差距,对社会安

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

电)→华东地区

南线:南盘江、北盘江、

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

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

(2019·高考天津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解析:读图可知,红旗渠大致沿着等高线延伸,坡度小,渠水的流速小,对渠堤的冲击力度小。A对。坡度越小,流速越慢,输水量越小。B错。坡度越小,流速越慢,泥沙沉积越多。C错。水渠沿山地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大,成本高。D错。

答案:A

(2019·高考北京卷)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 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回答2~3题。

2.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3.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行程路线始于广西——季风区,止于新疆——非季风区。A对。行程路线先经过外流区,后经过内流区。B错。行程路线没有经过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C错。行程中,纬度发生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影子长度也会相应变化。D错。第3题,南菜北运给输出地的蔬菜水果找到了市场,增加了输出地农民的收入。①对。南菜北运距离长,为使蔬果保鲜,必然加大保鲜技术的投入。②对。南菜北运扩大了农产品市场,并增强了区域联系,使得市场不再局限于当地,因此会提升商业网点的等级。③错。蔬果一般种植在乡村地区,南菜北运会增进区域间的路网建设,但不会因此改变城市内部的路网结构。④错。

答案:A 3.A

4.(高考经典题)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的(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的(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1)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

(2)关停重污染企业,加强污水净化排放,广泛宣传,严格执法。

考点三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规范审答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题干“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获取我国目前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从事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低的信息,中国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信息。(2)由题干“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获取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信息。

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我的答案:(1)A (2)B (3)C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和

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

型产业

(2)产业转移的方向

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

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第1题,与景德镇相比,佛山在20世纪80年代并不具有市场优势,故A项错误;两地相比,景德镇瓷业最初是在原材料产地的优势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因为原材料充足,故B项错误;陶瓷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则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得益于国家开放政策首先在此实施,故D项正确。第2题,陶瓷产业是高污染产业,由于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地价上涨、环保压力等因素促使该主产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使该主产区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第3题,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技术水平高,制瓷历史悠久。所以其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产业基础好,故C项正确。资金、交通是佛山的优势,故排除A、D项。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不是因为劳动力因素,故B项错误。

答案:D 2.A 3.C

(2018·高考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6题。

4.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5.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6.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第4题,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是将产业发展的重点由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到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环节,提高了附加值;自有生产厂家人工成本不一定比加盟生产厂高;多家生产厂加盟扩大了规模;加强合作,不需要关闭自有生产厂。第5题,与温州相比,上海为国际化大都市,产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有利于服装产品研发;温州与上海都具备基础设施和交通优势;由图中“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可知,M公司市场为全国而不是上海。第6题,由“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扩大生产规模、产品款式多样并不是M公司致力发展的方向;由“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可知M公司产品市场主要为国内市场。

答案:4.A 5.D 6.A

考点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经典题)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我的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主要原因是三地作为中国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因产业升级,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京津沪地区,A项正确;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应该是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所致,B项错误;读图可知,苏浙产业份额并不是逐年递增的,2002~2010年有所下降,C项错误;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且有下降趋势,但新疆作为中国的主要牧场以及长绒棉基地,原料并不短缺,应该是受技术、市场的限制所致,D项错误。第2题,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读图可知,河南、江西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故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劳动力成本。

答案:A 2.B

3.(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解析:安徽与江苏苏州相比,经济落后,工资和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但是安徽工业配套体系不如江苏苏州,且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也相应加大。如果不迁移,就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4.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图1)。

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图2)。

(1)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_______密集型产业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_______。

(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梧州市新增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建材加工。第(2)题,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从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差异及产业本身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珠三角和梧州相比,其市场、劳动力、交通等区位因素差别大;其次造纸业污染比较大。

答案:(1)劳动力资源建材加工

(2)梧州位于西江上游,造纸厂排放出的污水会影响下游干流的水质;梧州相比珠三角,消费市场小;梧州交通条件较珠三角差;发展造纸需要大量木材,大量砍伐会加剧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