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优选

合集下载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八)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八)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八)及答案一、句子默写1.默写。

(1)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孟子《鱼我所欲也》)(5)申小海是个目标坚定又踏实苦干的上海初中生,为完成科技创新作品常常废寝忘食,还不忘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名句激励自己:,。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解释加点的词语“走”;“前途”。

3.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B.诗人用极简省的笔墨刻画出差役凶狠蛮横的形象。

C.诗人对战争中处境悲惨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D.诗人赞颂了老妇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就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轨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轨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轨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妻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三)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三)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三)一、文言文(36分)1.默写(1)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2)窈窕淑女,。

(《关雎》)(3),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5)当家人或好友遇到坎坷,心灰意懒时,我们可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来鼓励他(她)不消极气馁,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抬头向前看,前景无限好。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乙】文是《》中的一篇。

这本书和《孟子》同是记录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著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从和两个角度论证了孟子的观点:【乙】文用与进行类比,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①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

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②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注】①勒:操练或调动、指挥。

②上帝:天帝。

③夫椒:地名,指无锡夫椒山。

④保栖:谓据山以守。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日夜勒.兵好.用凶器6.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上海市语文初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

上海市语文初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上海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玷污(diàn)狡黠(xiá)锲而不舍(qiè)B. 矗立(chù)恫吓(hè)草长莺飞(zhǎng)C. 匀称(chèn)翌日(yì)不屑一顾(xiè)D. 感喟(kuì)粗犷(guǎng)相形见绌(chù)答案:C解析:A项中“狡黠”的“黠”应读作“xiá”,注音正确;B项中“草长莺飞”的“长”应读作“zhǎng”,注音正确;C项中所有词语的注音均正确;D项中“相形见绌”的“绌”应读作“chù”,注音正确。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多年,现在终于有了独树一帜的见解。

B. 这部电视剧的情节跌宕起伏,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真是引人入胜。

C. 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做起事来却老气横秋,让人不得不佩服。

D.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内容充实,读来让人拍案而起。

答案:B解析:A项中“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此处用来形容“见解”不恰当;B项中“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此处用来形容电视剧情节吸引人,使用恰当;C项中“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年轻人做事成熟,褒贬不当;D项中“拍案而起”形容非常愤慨,此处用来形容读文章的感受,不合语境。

故选B。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玷污(diàn wū)B. 哺育(bǔ yù)C. 氛围(fēn wéi)D. 诽谤(fěi bàng)答案:B解析:A项中“玷”应读为“diàn”,但“污”应读为“wū”,所以整体注音正确;B项中“哺”应读为“bǔ”,“育”应读为“yù”,整体注音完全正确;C项中“氛”应读为“fēn”,但“围”应读为“wéi”,所以整体注音正确;D项中“诽”应读为“fěi”,但“谤”应读为“bàng”,所以整体注音正确。

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分120 分,考100 分)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 。

将所有答案写在答上,写在卷上不分。

第一部分( 70 分)一、文言文(共30 分)考生注意:1.从以下A、 B、 C 三中一,达成成。

B :供使用S 版教材的考生达成。

达成。

将定的号填入答的指定。

2. 7—— 10 考生共做。

1—— 6 。

A :供使用 H 版教材的考生完 C :供使用二期改教材(本)的考生A :供使用H 版教材的考生达成(一)默写( 10 分)1.(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

(2)__________,衣冠朴古存。

(3)__________,不过朱改。

(4)__________,天下物皆然。

(5)《》中最能表作者喜花原由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以下加点的( 4 分)2.吾其乱,望.其旗靡()3.桓侯故使.人之()(三)下文,达成4—— 6 ( 6 分)小石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水声,如佩,心之。

伐竹取道,下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坻,,,岩。

青翠蔓,蒙,参差披拂。

②潭中可百,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影布石上,怡然不;俶逝,来往翕忽。

似与游者相。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可。

其岸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人名)。

( 2 分)5.用代解文中画的句子。

( 2 分)其岸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__________6.部分的风景依据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山川的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

(将文字中的关字成代中双音往返答)( 2 分)B :供使用S 版教材的考生达成(一)默写( 10 分)1.( 1)秦明月关,__________。

(2)十裁走成,__________。

(3)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4)屠乃奔倚其下,______。

狼不敢前⋯⋯(5)《登泰山》中描绘大剧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20九上·丹江口期末)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妖娆(ráo)娉(pīn)婷强聒(ɡuō)不舍彬(bīn)彬有礼B . 轻觑(qù)旁骛(wù)恪(kè)守信条自惭形秽(huì)C . 佝偻(lú)箴(zhēn)言箪(dān)食壶浆羽扇纶(ɡuān)巾D . 飘逸(yì)脚踝(huái)衣衫褴褛(lŭ)面面相觑(qù)2. (2分) (2020·镇平模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端详陨落白内瘴各行其是浮想联翩B . 报销宣泄挡箭牌甘之如饴平心而论C . 通霄商榷金刚钻蓬头垢面鞭辟入里D . 恣睢装帧引申义开门揖盗察颜观色3. (2分) (2019·杜尔伯特模拟)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尔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B . 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

C . 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D . 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4.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 2013年“青歌赛”上,歌手王晰凭借其出色的嗓音一举夺得流行组唱法冠军,被著名歌唱家韦唯誉为“低音王子”。

B .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班进行了大扫除。

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两组同学打扫了教室,安排第三四两组同学打扫了包干区。

C . 陈光标先生为什么要高调行善并决定“裸捐”?是有意炒作自己呢?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事业?D . “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上海初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初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初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蹒跚(pán shān)C. 恣意妄为(zì yì) D. 踌躇满志(chóu chú)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拘小节,做事恣意妄为。

B. 他的作品构思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悄无声息地努力。

D.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敷衍塞责。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清晰,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小华高兴地说,“我们去郊游吧!”B.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C.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D. 他喜欢的书籍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B. 他像一只狼,贪婪地盯着猎物。

C. 她的声音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心。

D. 他像一棵大树,屹立不倒。

6. 下列句子中,符合逻辑的一项是:A.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B. 因为天气晴朗,所以今天一定会下雨。

C. 他虽然很努力,但成绩还是不理想。

D. 只有参加比赛,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7.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就是有些地方需要修改。

B. 你这篇文章写得一塌糊涂,需要重新写。

C. 你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我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D. 你这篇文章写得太差了,我建议你放弃写作。

8. 下列句子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卷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卷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卷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Everyone knows that hard work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 But 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feel overwhelmed by the amount of work we have to do? Here are a few tips to help you manage your workload effectively.1. Set priorities. Start by making a to-do list of all the tasks you need to complete. Then, determine which task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o those first. Prioritizing your tasks will help prevent you from feeling overwhelmed and ensure that you complet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on time.2. Break it down. Big tasks can be intimidating, so it's helpful to break them down into smaller, more manageable parts. This way, you can focus on completing one part at a time, which will make the task seem less daunting.3. Use time management techniques. Time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the Pomodoro Technique, can help you stay focused and use your time efficiently.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working in short bursts of intense focus, followed by short breaks. By working in this way, you can maximize your productivity and prevent burnout.4. Learn to say no. It's important to know your limits and not take on more than you can handle. If someone asks you to do something that willadd to your workload, think carefully before saying yes. It's better to be realistic about what you can accomplish and politely decline if necessary.5. Take care of yourself. It's easy to neglect self-care when we're busy, but taking care of yourself is crucial for staying productive and avoiding burnout. Make sure to get enough sleep, eat well, and exercise regularly. Taking breaks throughout the day to relax and recharge can also help improve your focus and concentration.Remember, managing your workload effectively is not about working harder, but working smarter. By using these strategies, you can stay on top of your tasks and achieve success without feeling overwhelmed.二、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 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参考答案1.千里共婵娟(3分)2.零落成泥碾作尘(3分)3.影布石上(3分)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分)5.杜甫(2分)6.(1)同“嘱”,嘱托(2分)(2)最终(2分)7.D(3分)8.C(2分)9.有吏夜捉人(2分)北方大水(2分)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分)(1)劝说所辖百姓捐赠粮食救济灾民(2分)(2)选择寺庙、空舍和窟室安置灾民(2分)治理有方/善于治理(2分)11.B(3分)12.(1)分析“扫地僧”走红的原因(分析“扫地僧”为何走红)(2分)(2)用热爱抵抗生活的磨损与岁月的消耗(3分)(3)用专注的能量去追求无限可能的世界(3分)13.第3段论述了“扫地僧”通过努力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线”,这一点让人们钦佩。

第4段论述了“扫地僧”身上具备“镜子”的功能,能让人们从中照见自己,引发自省。

从钦佩到自省,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同时,第3、4段的顺序与第2段“让人钦佩也让人自省”一句相照应。

(5分)14.(2)“我”发言时读错音,三弟老师安慰“我”。

(2分)(3)“我”参加演讲比赛获奖,三弟老师表扬“我”。

(2分)15.C(3分)16.适合(5分)。

这则材料叙述了徐同学向我请假,“我”宽慰他一事,既体现“我”对同学的关心,也表明“我”深受三弟老师的影响,放入第5段后能突出文章中心。

同时,“轻轻碰一下他的胳膊”也与第4段中三弟老师是表现形成照应。

不适合(4分)。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我”和两位老师之间的往事表达“我”对老师的情感。

这则材料叙述了徐同学向我请假,“我”宽慰他一事,是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往事,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放入第5段后显得累赘。

17.文中三弟老师和周老师都曾在“我”获得成功时向我竖起大拇指,“大拇指老师”代指那些善于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的老师。

“角色”一词强调了这些老师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学里那些“普通”老师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

18.C E(4分)19.C(3分)20.杨志示例:他得梁中书赏识,奉命押送生辰纲,结果被吴用等人用计劫走,因无法交差只得上二龙山落草。

【3套打包】上海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3套打包】上海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你沉着冷静,仔细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不难。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祝你成功!(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1.请将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3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酝酿(niàng)狡黠(xiá)唱和( hè)着落(zhuó)B、惆怅(chóu)憧憬(chōng)倜傥(tǎng)供给(jǐ)C、校对(xiào)勉强(qiǎng)惬意(xiá)蹒跚(pán)D、发酵(jiào)炽烈(chì)慰藉(jiè)纤维(xiān)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狼藉直截了当兴高彩烈阴谋诡计B、闲熟英雄辈出再接再厉迫不及待C、锤练怨天尤人川流不息接步就班D、松弛奋发图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我们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以求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春天来了,父亲带着我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灾区的孩子。

B、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青少年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作业过多,在校时间过长等引起的。

D、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了我国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A、古人说:“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

短短十几字,深刻揭示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六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六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六一、文言文基础部分(35分)1.默写(1)山不在高,。

(《陋室铭》)(2),不亦君子乎。

(《论语》)(3)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4)杜牧在《赤壁》中,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上1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2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3抵4法,与帝王徇5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1上:指唐太宗。

2贾胡:胡商。

3赇(qiú):贿赂。

4抵:触犯。

5徇:顺从。

2.甲诗中“闻笛赋”的典故借用的《》,乙文中的“我”指。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公问其故.4.将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文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诗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尾联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上海中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doc上海中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不同艺术⽅式的组合,看似新奇,实则怪异。

京剧韵⽩本来就不为⼤众所熟知,王佩瑜⽤京剧韵⽩朗诵古诗词不伦不类,不能准确传达诗歌的韵味。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上海中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家!上海中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40分)(⼀)默写(15分)1.空⼭新⾬后,。

(王维《⼭居秋暝》)2. ,草⾊⼊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绿⽔,。

(⽩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孔孟论学》)5.⽉上柳梢头,。

(欧阳修《⽣查⼦·元⼣》)㈡阅读下⾯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诗的作者苏轼,号居⼠。

(2分)7.下列对这⾸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后⽔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句赞美了不同天⽓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完成第8—10题(9分)⼩⽯潭记(节选)①从⼩丘西⾏百⼆⼗步,隔篁⽵,闻⽔声,如鸣佩环,⼼乐之。

伐⽵取道,下见⼩潭,⽔尤清冽。

全⽯以为底,近岸,卷⽯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所依。

⽇光下澈,影布⽯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望,⽃折蛇⾏,明灭可见。

其岸势⽝⽛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树环合,寂寥⽆⼈,凄神寒⾻,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声⾳的悦⽿动听。

B.“伐⽵取道”意为砍到⽵⼦并做成了⽵筏。

C.“坻”“屿”“??”“岩”写出⽯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藤蔓青翠茂盛。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三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三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三一、古诗文(35分)1.默写(1)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2)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3)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所欲也》)(4)小慧和家人去旅游,山峦重叠间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村,此情此景让她不禁吟起了《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①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愀然,表情变化的样子。

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

审,明察。

2.【甲】诗的作者是(朝代)的郑燮;【乙】文的作者是宋代的(人名)。

3.解释下列加点字任.尔东西南北风()行.修于内者()4.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

C.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D.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多利用自己而使自己拘累的。

5.对【丙】文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B.有高雅的兴趣爱好。

上海九年级语文2023年上学期中考模拟完整试卷

上海九年级语文2023年上学期中考模拟完整试卷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2)_______________,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3)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4)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5)回看射雕处,______________。

(《观猎》)【答案】惟吾德馨关河梦断何处带月荷锄归醉翁之意不在酒千里暮云平【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惟、馨、荷”等字词的书写。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1】“烟水”在曲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对“爱杀江南”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清新秀丽。

B.浅淡肃杀。

C.繁华富庶。

D.闲适自得。

【答案】【1】烟雾笼罩的江水。

或:泛着(升腾着)烟雾(雾气)的江水【2】B【解析】【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要结合整个诗句的意思,“一江烟水照晴岚”,意思是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两岸人家屋檐相连,画梁相接。

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

【2】“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

ACD都对。

故选B。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上海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中考模拟试卷完整版

上海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中考模拟试卷完整版

名句名篇默写(1)造化钟神秀,________。

(《望岳》)(2)________,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3)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

(《孟子》)(4)露从今夜白,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作者既是祝福别人也是宽慰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阴阳割昏晓山光悦鸟性而死于安乐也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注意“割”“婵娟”等易错字。

诗歌鉴赏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直万钱”中“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济沧海”中“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了高扬豪迈的气概。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回到现实中来,诗人再一次感到前路崎岖、歧途甚多,因而发出慨叹。

【答案】【1】值渡【2】B【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四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四

上海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四一、古诗文(36分)1.默写(1)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2),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4)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时,小明被抗日军民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过零丁洋》中“?”这两句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2.【甲】文选自《》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

3.解释下列加点词。

及.其家穿井使.国工视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一)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一)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一)一、文言文(36分)1.默写(1)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2)爱上层楼,。

(辛弃疾《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4),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5)人们对远方的亲朋好友表达思念与祝福时,常常会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

”阅读下列词文,回答问题【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丙】和桃源诗序[宋]苏轼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①,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①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2.【甲】诗的作者是:;【乙】文的作者是(朝代)的陶渊明。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学而时习之:习- 有朋自远方来:朋(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不亦说乎?(3)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哪些思想?(2分)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0分)王冕者,诸暨人。

幼贫,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王冕幼时因何事被父亲打?(2分)(2)王冕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4分)(3)文中的“通儒”是什么意思?(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题。

(15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1)文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5分)(2)作者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3)春天的景象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5分)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列问题。

(15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然而,这些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隐私泄露、信息过载等。

我们需要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文中提到了哪些科技产品?(5分)(2)这些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5分)(3)科技产品可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5分)三、作文(共50分)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总分:100 考试时间:257分钟)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从第1小题到第2小题每题2分小计4分;共计4分。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句后的括号内用“T”“F”表示。

《死海不死》一文的标题新颖,引人入胜,既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

“死海”的“死”,指没有鱼虾、寸草不生。

“不死”的“死”,指人不会被淹死,可以开发利用,出现生机。

()2、判断下列四字词语,正确的打“T”,错的打“F”攘除奸凶: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从第3小题到第9小题每题2分小计14分;共计14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②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③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④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⑤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⑥除此之外,就是寂静。

⑦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⑧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本段中有多少比喻句?正确的说法是[ ]A.有六个比喻句。

B.有七个比喻句。

C.有八个比喻句。

D.只有五个比喻句。

4、选择正确句意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A.表现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憎恨。

B.表现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变化。

C.表现小弗郎士成为了一个爱国的孩子。

5、下列多音字的拼音、组词有错误的一项是[]6、《木兰诗》故事的主人公木兰,千百年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下面对木兰替父从军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表现了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她具有爱国精神,而且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7、阅读段落,回答文后问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概括本段内容要点。

[ ]A.愚公率子孙移山,邻人跑来帮助。

B.移山的艰苦情形以及移山得到人们的拥护。

9、为下列各句加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肉食者鄙,未能远谋[]A.卑鄙B.庸俗C.目光短浅D.轻视三、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0小题为2分;第11小题为3分;共计5分。

10、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

B.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

C.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

D.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进去。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为2分;第13小题为4分;第14小题为8分;共计14分。

1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13、区别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把序号填在横线上(1)碌碌无为(2)卑劣(3)正义(4)口是心非(5)招是搬非(6)废寝忘食(7)艰苦奋斗(8)辛勤(9)怨人尤天(10)残酷(11)美德(12)深恶痛绝(13)高贵(14)弄虚作假A.褒义词:B.贬义词:14、指出句子中的错误(1)这台机器改造后耗电量减少了两倍( )(2)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二本小说。

( )(3)我们俩个在一个学校学习( )(4)敬爱的老师们,感谢您们对我们的辛勤培养。

( )五、阅读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为4分;第16小题为6分;第17小题为12分;共计22分。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您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③“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1)以上三段文字集中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由于观察条件的不同,作者对鲁迅外貌描写的粗细、详略也不同,以下理解分析恰当的项有[]A.第一次是在阴雨天、光线暗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因此只能粗线条地整体勾勒鲁迅先生体态、年龄、衣着。

B.第一次观察的条件虽是阴雨天,光线暗,但由于烟嘴的火光一亮一亮的,所以还是看得清楚,因而细致地描绘了鲁迅先生的体态、年龄、穿着,甚至小小的烟嘴。

C.第二、三次是在鲁迅先生从后面走出来,距离由远而近的情况下进行观察的,因而细腻地描写了鲁迅先生的面容、精神、头发、胡须,形神兼备。

D.第三次观察条件尽管与第二次是同一的,但由于鲁迅先生以一块钱卖给我两本书,使“我很惊异地望着”鲁迅,因此再进一步细笔描绘鲁迅先生的外貌、除面容、头发、胡须之外,甚至长衫的质地、烟嘴的颜色都作了描写,使形象更加完整。

E.三次观察的条件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但对鲁迅先生外貌描写并无粗细、详略的不同。

(2)作者在外貌描写中,始终突出着鲁迅先生的一个特点________,目的在于说明[]A.鲁迅先生不注意饮食营养又加上工作劳累,致使身体瘦弱。

B.鲁迅先生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劳累过度所致。

C.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D.鲁迅先生长期不重视劳逸结合,使身体损坏。

16、阅读下面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①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②“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怎样理解①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句②中“正人君子”指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下面各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只见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

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

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门子忙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

”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②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

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耐不得寺院凄凉,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

雨村那里想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

”因赏他坐了说话。

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

”门子才斜签着坐下。

③雨村道:“方才何故不令发签?”门子道:“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门子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棗所以叫做‘护官符’。

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情分脸面,所以如此。

”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④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报:“王老爷来拜。

”雨村忙具衣冠接迎。

有顿饭工夫方回来,问这门子,门子道:“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今告打死人之薛,就是‘丰年大雪’之‘薛’,棗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的本也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雨村听说,便笑问门子道:“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棗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1)用“‖”将这4段文字分为两层,并概括各层大意。

①②③④第一层大意:第二层大意:(2)①段中“雨村听了大怒”表明[]A.贾雨村疾恶如仇。

B.贾雨村对以前的官府官吏的无能表示愤慨。

C.贾雨村起初是个清官。

D.贾雨村新官上任,要显示自己的“清正”,借此收买人心。

(3)贾雨村由“大怒”到“狐疑”,“退堂”,这一波折表明[]A.贾雨村机敏而果断。

B.贾雨村精于吏道,惯于见风使舵。

C.此案的确不同寻常。

D.此案的确不同寻常,也表现出贾雨村精于吏道,惯于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4)对门子的“笑问”、“笑道”的正确理解应是[]A.欲拉旧关系。

B.奉承讨好,以取得信任。

C.先是奉承讨好,后又为拉旧关系取得信任而使贾雨村回忆往事。

(5)②段中“雨村大惊”的心理状态是[]A.万没料到这里会遇到故人。

B.万没料到这里会遇到自己的贫贱之交。

C.万没料到在此地竟有知道自己身事底细的人。

(6)分析②④段中贾雨村的三次“笑”对其嘴脸、心理、性格的刻画正确的项有[]A.“携手笑道”中的笑是故作姿态的做作之笑。

因怕门子揭他的伤疤,所以对门子不敢怠慢,以假惺惺的笑来笼络感情。

B.“雨村笑道”中的笑:请门子坐下是假,急于要听内情是真,这是祈求之笑。

C.“笑问”中的笑:门子献出的护官符使贾雨村找到了保官的“诀窍”,升官的“阶梯”,因此这是庆幸之笑。

同时也表明,贾雨村的态度开始变化,他虽然心里已有主张,却要诱门子说出,表现出其奸诈圆滑的性格特点。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8小题为2分;第19小题为3分;第20小题为16分;共计2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