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气环境规划课件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中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 始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 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二次污染物则是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 正常组分,或几个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映而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 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普通较一次污染物强。 如光化学烟雾、煤烟型烟雾等
二、大气构成 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亲密
• 对流层顶的高度在赤道地区约18公里,中纬度地 区约12公里,极地地区约8公里。
• 对流层紧邻地表,其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平均每升高1公里约减少6.5℃,至对流层顶温度 降到极小值。
• 对流层中的对流运动明显,是热量垂直输送的重 要控制因子,云和降水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 层。
第一节 大气的构造及构成
一、大气构造
大气层是指包围在地球周边,距地球表面约10001400多公里厚度的气体构成。把受地心引力而随
处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总质量 6000×1015kg,约占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高度
<5km
大气质量分布 50%
<10km 75%
<30km 90%
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逸 散层五层。
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含Leabharlann 过高 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温室气体能吸取地表辐射出的特殊波长(红 外线)的气体 • Greenhouse Gas, GHG包含水(H2O)、臭氧(O3)、二氧化
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 SF6)、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及氟氯碳 化物(CFCS)与氟氯烃(HCFCS)等。

第05章大气环境规划

第05章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的危害。中国大气污染以烟煤型污染为主,SO2和烟尘 是主要污染物,特别注意集中转换过程。
能流平衡分析:重点分析能流各阶段输入、输出和流失量之间平衡
关系,包括能量、污染物量;污染物流失量包括排放量和治理量。
能流过程优化分析:在能流转换效率、排污系数、投资费用系数、经济
技术约束等参数分析基础上,建立模型。
4、缺乏统一环境保护监管机制,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不强, 环境管理手段落后,公众参与渠道不畅。
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
8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八页,共九十页。
四、大气环境规划内容和类型
㈠大气环境规划内容 大气环境规划是为平衡和协调区域大气环境与社会经
济之间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最优化,最大 限度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a按网格统计
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以规划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
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
网格化,网格单元,一般用1000m×1000m的;区域较小的,可 500m×500m的,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 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1、气溶胶状污染物:气溶胶指空气中的固体粒子和液体粒子或固体和液 体粒子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粒径0.002-100μm的液滴或固态粒子)。
按粒径大小分: 总悬浮颗粒物TSP:粒径<100μm;
飘尘: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微粒,粒径<10μm的浮游微粒;
降尘:粒径>30μm的可自然沉降的大气固体颗粒物。 2、气体状态污染物:又称气态污染物,指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
第05章大气环境规划

湘教版必修《大气环境》精品PPT课件

湘教版必修《大气环境》精品PPT课件
臭氧层
对流层
0
50 100 温度/℃
(3)高层大气 A.中间层 (高空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原因:中间层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平流层顶
②对流运动显著
高度 /km
外层
2000~3000 500
120
100
热层
高层
85
大气
80
中间层(高空对流层)
60
50~55
40
20
0
-100 -50
平流层
高度 /km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50
2000~3000
高层 大气
50~55
平流层
22~27
臭氧层
对流层
0
50 100 温度/℃
高度 /km
120 100 80 60
外层
2000~3000 500
热层 中间层
85 50~55
高层 大气
40
20
0
-100 -50
平流层
22~27
(2)方向:向上
(3)地面辐射是红外线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地面红 外线长波辐射,地面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保存在大 气中。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 大气 反射 反射
阳 辐 射
大气 地
散射
面 吸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
4.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 (纬度因素) (2)下垫面: (3)海拔 (4)天气状况: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二、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
(一)A—P值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1.A值法 2.A—P值法
(二)反推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1.高架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 2.面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 3.高架源和面源的环境目标确定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三、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1.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地区,控制区一定要包括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 区,以及对超标区影响比较大的全部污染源。非超标区根据未来城市规划、经 济发展适当地将一些重要的污染源和新的规划区包括在内。
2.对于大气污染尚不严重,但是存在着孤立的超标区或估计不久会成为严重污 染的区域,总量控制区的划定要包括其中。如果仅仅要求对城市中某一源密集 区进行总量控制则可以将该源密集区及它的可能污染区划为控制区。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大气环境评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常规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布点原则 (2)布点方法 (3)监测时间和频率 3.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单项质量指数法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一)目的、原则 (二)方法
1.确定评价因子 2.单因子分级评分标淮的确定 3.单因子权重的确定 4.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 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三、大气环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
首先应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以及影响排污量增长的主要因素;然后预测 排污量增长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这就需要确定描述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井建立或选择能够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模型。
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教版高地理《大气环境》课件(1)

人教版高地理《大气环境》课件(1)

人教版高地理《大气环境》课件(1)
《大气环境》课件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探讨的是大
气环境的结构、组成和变化等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一、大气环境的结构
大气环境是由多层气体所组成的大气层,分为四层,分别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不同层次的温度、湿度、压强和臭氧含量等
也有所不同。

二、大气环境的组成
大气环境主要组成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
其中氮氧比例相当稳定,在各大气层中分布比例基本一致。

三、大气环境的变化
大气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因素。

其中,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例如二氧化碳排放、臭氧层破坏、酸雨等问题都属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大气环境变化问题。

四、大气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减缓
二氧化碳排放、加强城市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能源结构调整、发展低
碳经济等。

总之,《大气环境》课件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们
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们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

在学习
过程中,学生们应当充份理解大气环境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
积极投身各种环保行动,共同保护美丽的地球家园。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一大气环境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一大气环境课件
详细描述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引发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 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措施
总结词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 的策略和措施。
详细描述
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同时,还需要采取适 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建立防洪设施、保护生态系统、提高 农业产量等。
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总结词:关键作用
详细描述:大气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它阻挡了太空中的有害辐射,调 节地球温度,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必需气体,以及水汽循环等重要气候过程。
大气环境的特征与分类
总结词
特性与区分
详细描述
大气环境具有多种特征,如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风向等。根据大气的温度、成分和运动 状况,可以将大气环境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这些层次在地球的气候系统中起 着不同的作用。
04
大气环境中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生命、 财产和生存环境的破坏。
类型
包括气象灾害(如暴雨、暴风、干旱等)、地质 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生物 灾害(如疫情、病虫害等)等。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影响
01
成因
自然灾害的发生通常与地球运动、地质构造、气 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0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 种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
0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动物死亡,破坏 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第五章 大气环境规划课件

第五章 大气环境规划课件
A值法属于箱式模型。该模型基本原理是将 总量控制区上空的空气混合层视为承纳地面排 放污染物的一个箱体;污染物排入箱体后假定 均匀混合。 箱体能够承纳的污染物量与箱体体积 ( 混合 层高乘区域面积)、箱体的净化能力以及箱内污 染物浓度限值呈正比。 其中箱体高度和自净能力属于自然条件随地 区而定,方法中用A值来表示。
P值法
A值法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 而P值法不能限制区域排放总量。将二者结 合起来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A-P值法——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
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 染源的一种方法。
功能区总允许排放量:
Qaki i P H ej si 10 Qbki
6 j
在i功能区所有几何高度在100m以下点 源及低架源排放的总量不得超过总允许排放 量Qaki。
中架点源(100m以下30m以上)主要影响邻 近区域所在功能区大气质量。 各功能分区中架点源总允许排放量为:
Qmki P H ej Bsi 106
j
整个城市中架点源总允许排放量为:
i功能区K污染物的低架源允许排放量:
Qbki Qaki
〆――低架源排放分担率 P216表6-4
例:某城市位于江苏省内,二氧化硫控制 区面积267km2,一、二、三类功能区的面积分 布为67km2、100km2和100km2,分别执行大气 质 量 标 准 ( 标 态 下 )0.02mg/m3 、 0.06mg/m3 和 0.1mg/m3 。 (1) 试依据 A 值法确定各功能区的 SO2 允许排放量;(2)已知该市当前的 SO2总排 放量为14.6×104t/a,计算SO2的削减量。
3、分区类型
①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 特殊保护的地区; ②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的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 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拟建项目和评价区内原有工业和民用污 染源。
• 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算法。 • 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二、三级评价有
所区别。 •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9页/共92页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
•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周边区已设有 大气监测站、点。
第40页/共92页
•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时间 布点方法(网格、同心园、功能区、扇形等)
• 大气质量现状分析与初步评价
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多用单因素指数法
第10页/共92页
(三)关于污染气象调查
• 污染气象要素系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 气象要素。
• 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 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因沉降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 用对大气污染源的清除。对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是调查与前两 种自然净化机制有关的污染气象要素,即地面与大气边界层气 象要素及湍流扩散参数。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 雨层云(无定形)
第25页/共92页

低 云 ( 20 00 米 以 下 )
高云(6000m以上) 第26页/共92页
中云(2000-6000m)
(5)能见度
能见度:正常视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 的水平距离。
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 米)
• 大气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成分基本不变
第21页/共92页
二、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 天气预报中:1.5m高、百叶箱内气温。

《大气环境》课件

《大气环境》课件

大气环境的组成
总结词
大气环境主要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组成。
详细描述
对流层是大气环境中最低的一层,包含了人类生活的主要活动区域,如云雨、风霜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中。平流层中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生命有保护作用。中间层和热层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离层,对无 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遥感监测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 感设备,对大范围的大气 环境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设备
气体分析仪
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如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颗粒物计数器
用于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数量,如 PM2.5、PM10等。
气象站
用于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等气象参数,为污染物扩散模拟提 供数据。
总结词
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挥发性有机 物等。
详细描述
颗粒物包括PM2.5和PM10等,硫氧 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包括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主 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烃类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总结词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农业活动等。
0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准入, 淘汰落后产能。
02
01
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治
理和排放控制。
03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 济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04
05
建立工业园区集中治理设施 ,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
交通污染防治措施
交通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推广新能源汽车。
低碳发展
推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发展模式,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城市环境建设指标:城市气化率、城 市集中供热率、城市型煤普及率、城市绿地 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 ( 5 )城市社会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各行业能耗、人口 密度等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1、目的: • 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 计算大气环境容量 • 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满足生活生产各方面对大气环境质 量的不同要求.
城市生态子 系统
决定污染物 输送能力
以人为主
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规定大气污染
物限值浓度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提出污染排放
总量控制方案
3、能流分析 (1)能流过程分析
能流输入——能源总量、结构、污染物含量 能流集中转换——转换能源类型、总量、比例、效 率、投资及其环境效益 能流分配——各行业分配合理性 终端用能——用能总量、结构、对环境的危害
n i 1
Q允 Qi 0.34104 1.54104 2.57104 4.45104 t / a
(2)计算削减量
Q削 Q Q允 14.6 10 4.5 10 10.110 t / a
4 4 4
以上计算得出各功能区和整个总量控制区 的某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但没有分解到具 体的污染源
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 方面要求确定; (1)采用行政边界 (2)采用环境影响评价边界
总量控制区一般是:
超标区+污染源(完整的控制单元) 污染源密集区+影响区域 新规划区(开发区、新城市) 主要污染源的最大落地浓度应在控制区 范围内。
三、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
(1) A值法
3、分区类型
①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 特殊保护的地区; ②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的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 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二级:
原则上说,
最大风频 上风向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1)分析区域或城市发展规划,确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的范围并准备工作底图。 2)根据调查和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的定 义、划分原则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每一单元的功能类别。 3) 把区域类型相同的单元连成片,并绘制在底图上;同时 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例行监测的污染物和特殊污染物的日 平均值等值线绘制在底图上。 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被保 护对象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兼顾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 展,将已建成区与规划中的开发区等所划区域最终边界的区 域功能类型进行反复审核,最后确定该区域的环境空气功能 区划分的方案。 5) 对有明显人为氟化物排放源的区域,其功能区应严格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划分。
(1)计算允许排放量
S1 67 4 Q1 A s1 4.2 0.02 0.3410 t / a S 267 S2 100 4 Q2 A s 2 4.2 0.06 1.5410 t / a S 267 S3 100 4 Q3 A s 3 4.2 0.1 2.57 10 t / a S 267
象特征、对环境产生影响
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评价——根据污
染现状进行大气污染趋势分析
2、预测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二、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1、目标(质量目标、污染控制目标) 2、指标体系 (1)气象气候指标:气温、气压、风向、风 速、风频、大气稳定度等。 (2)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总悬浮颗粒物、飘 尘、二气化硫、氮氧化物等 (3)大气污染控制指标:废气排放总量、二 氧化硫排放量及回收率、烟尘及粉尘去除率
i功能区K污染物的低架源允许排放量:
Qbki Qaki
〆――低架源排放分担率 P216表6-4
例:某城市位于江苏省内,二氧化硫控制 区面积267km2,一、二、三类功能区的面积分 布为67km2、100km2和100km2,分别执行大气 质 量 标 准 ( 标 态 下 )0.02mg/m3 、 0.06mg/m3 和 0.1mg/m3 。 (1) 试依据 A 值法确定各功能区的 SO2 允许排放量;(2)已知该市当前的 SO2总排 放量为14.6×104t/a,计算SO2的削减量。
2、确定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的基础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及各功能区确 定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需解决的主要 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与大气环境协调发展 的需要制定。
3、建立源与目标的关系
实测资料建立大气质量模型,定量描述源强 场与环境浓度场。 目的:确定主要污染源;合理布局;确定控 制方案
4、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6 j
在i功能区所有几何高度在100m以下点 源及低架源排放的总量不得超过总允许排放 量Qaki。
中架点源(100m以下30m以上)主要影响邻 近区域所在功能区大气质量。 各功能分区中架点源总允许排放量为:
Qmki P H ej Bsi 106
j
整个城市中架点源பைடு நூலகம்允许排放量为:
A值法属于箱式模型。该模型基本原理是将 总量控制区上空的空气混合层视为承纳地面排 放污染物的一个箱体;污染物排入箱体后假定 均匀混合。 箱体能够承纳的污染物量与箱体体积 ( 混合 层高乘区域面积)、箱体的净化能力以及箱内污 染物浓度限值呈正比。 其中箱体高度和自净能力属于自然条件随地 区而定,方法中用A值来表示。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3)根据开发潜力划分 如:新经济开发区等 (4)根据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发展趋 势划分 如:工业区、居民区、开发区、教育文化 区等。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5)根据行政区划分
(6)根据环保重点和特点划分 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 区、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P值法
A值法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 而P值法不能限制区域排放总量。将二者结 合起来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A-P值法——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
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 染源的一种方法。
功能区总允许排放量:
Qaki i P H ej si 10 Qbki
我国大气容量系数分布
1 A-P值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A值法原理:假定某城市分为n个区,每 分区面积为Si,总面积S为各个分区面积之和。 全市排放的允许总量:
Qak Qaki
i 1 n
Si Qai A si S
为了防止夜间低架源产生污染,需确定夜 间低架源的允许排放量(低架源:烟囱高度 <30米,或无组织排放源)
二、内容 1、弄清问题——环境问题的发生 ---通过调查、评价、预测找出现在和 规划期内大气环境主要问题。
人口100-200万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最 重,并呈复合型污染;
煤烟型
汽车尾 气型
南方地区酸雨污染现象严重;
(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城市出现酸雨)
北方地区城市颗粒物污染总体高于南 方城市。
(70%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2)能流平衡分析
重点分析能流各阶段输入、输出和流失量间的平衡 关系,包括能量和污染物量两方面。
(3)能流过程优化分析
在能流转换效率、排污系数、投资费用系数、经济 技术的经束等参数分析基础上,建立优化分析模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 1、评价 区域污染源调查——污染源特征及气
我国主要针对SO2和TSP(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来建立。
5、确定优选方案
重点考虑能源利用等方面问题。
6、方案实施
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管理政策措施是否得当
三、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1、大气环境系统
大气污染排 放子系统 点源、面 源、线源
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
大气污染控 制子系统
大气环境过 程子系统 大气环境质 量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HJ14-19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要求
一、二类功能区不得小于4平方公里。 三类区中的生活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有计划地分 期分批从三类区迁出。 三类区不应设在一、二类功能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一类区与三类区之间,一类区与二类区之间,二类区与三 类区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带。缓冲带的宽度根据区划面 积,污染源分布、大气扩散能力确定,一般情况下一类区与 三类区之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于500米,其它类别功能区之 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于300米。缓冲带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应 向要求高的区域靠。 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应根据其对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 的功能区的影响情况,确定该污染源执行排放标准的级别。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出生了90 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如果大气污染继续发展,以后只能这样出门
第一节
一、概念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大气环境规划——平衡和协调某区域大
气环境与社会、经济间的关系,以达到大气 环境系统功能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大 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2、原则:
(1)功能和规划相匹配 • 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 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 等自然条件。比如: 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 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 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 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 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
Qmk i Qmki
i 1
高架点源(100m以上) 可以影响全控制区大 气质量。 各功能分区高架点源总允许排放量为:
Qbi P H ej Hsi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