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_阎培渝

合集下载

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特性及调控研究进展

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特性及调控研究进展

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特性及调控研究进展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是一种基于颗粒紧密堆积理论设计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超高抗压强度、高韧性、优异耐久性等特点,在大跨径桥梁、薄壁结构、建筑装饰和海洋平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优异的流变性能是保障UHPC顺利浇筑、发挥其性能优势的关键。

然而,UHPC采用了极低水胶比(通常为0.2左右),导致新拌UHPC黏度高、流动速度慢、静态损耗快,给泵送和浇筑带来一定困难,且对内部纤维分散和取向及其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特性;调控措施1UHPC流变性能表征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是由水泥、辅助性胶凝材料、水、骨料、纤维、外加剂组成的复合材料。

在UHPC中,水泥和骨料的比例较高,纤维的加入使得UHPC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除此之外,UHPC还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稠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流变特征。

研究发现,硅灰含量(0~25%)对UHPC流变性的影响很大,大多数UHPC拌合物都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增稠行为。

为了研究UHPC的流变特性,Bingham模型、改进的Bingham模型和Herschel-Bulkley模型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水泥基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

其中,Herschel-Bulkley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新拌状态下UHPC的流变特性。

此外,含偏高岭土的UHPC流变性能更适宜采用Herschel-Bulkley模型评价。

在粗骨料UHPC的流变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呈现出剪切变稀行为,改进的Bingham模型具有更准确的流变参数拟合结果。

2UHPC流变性能调控2.1水膜层厚度2.1.1用水量或水胶比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是一种具有很高强度和优异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但是如果水胶比过低,会导致它的工作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

水泥混凝土中水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水泥混凝土中水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水泥混凝土中水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水泥混凝土因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中。

但水泥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化反应的过程,水化反应过程会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耐久性能、工作性能等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水泥混凝土中水化过程的影响,本文将介绍水泥混凝土中水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一、数值模拟的原理数值模拟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值计算问题来解决的方法,通过对一定的物理模型进行离散化,应用数值方法计算出模型的解答。

水泥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更加方便地模拟和分析水化反应过程。

数值模拟中主要运用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较好的模拟出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结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数值模拟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水泥混凝土中水化反应的数值模拟主要分为传统方法和非传统方法两种。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是基于有限元或者有限差分等数值方法,通过对水泥混凝土的宏观结构进行建模,将水化反应过程当做一个物理学问题来解决。

其主要考虑水泥混凝土的宏观物理性质,如温度、含水量、化学物质浓度等等,而对水化反应的微观过程等因素不做考虑,因此所求解的结果主要是从整体上来反映水泥混凝土物理性质的变化。

2. 非传统方法非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动力学法、格子玻尔兹曼法等方法。

将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结构、尺度、化学成分等因素纳入研究中,建立更为精确的模型,并以分子为单位,对水化反应过程进行模拟。

由于非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准确的结果,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

三、水化过程数值模拟的挑战和趋势水泥混凝土中的水化过程具有极高的复杂性,这给数值模拟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如何准确地刻画水化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何高效地进行计算,如何有效地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等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目前的数值模拟仍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算法的优化,数值模拟在水泥混凝土领域中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_阎培渝

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_阎培渝

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①阎培渝,郑 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摘 要:基于水泥的多组分和多尺度水化反应的原理,分别建立了水泥的水化反应和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

这2个模型均采用两阶段的经验公式,分别用于模拟水化反应和自收缩的快速发展阶段与平稳变化阶段。

实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这2个模型可以用于模拟硅酸盐水泥的等温水化放热曲线,以及用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自收缩发展过程。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自收缩;水化反应;水泥;混凝土中图分类号:T 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29(2006)01-0056-04Dynamic models of hydration reaction of Portland cement andautogenous shrinkage of concreteY AN Pei2yu ZHE NG Feng(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Abstract:The dynamic m odels of hydration reaction of cement and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concrete were constructe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multi-com position and multi-scale hydration reaction of cement1In both m odels tw o-step regressive equations are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step of quick development and the step of even change of hydration re2 action and autogenous shrinkage1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 odels can express precisely the is otherm hydration heat emission curve of P ortland cement and the autogenous shrinkage process of concrete prepared with P ort2 land cement1K ey w ords:dynamic m odel;autogenous shrinkage;hydration reaction;cement;concrete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

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

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
杨智光;张景富;徐明
【期刊名称】《钻井液与完井液》
【年(卷),期】2006(023)003
【摘要】水泥的水化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很难建立起一套直接用于描述水泥水化完整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依据水泥水化过程特点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明确了成核与产物生长、界面化学反应及扩散控制反应三种基本动力学方式对水泥水化的控制作用过程及转换条件,建立了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直接依据水泥水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确定水泥颗粒的水化速度,或在已知有关颗粒水化速度的基础上测算水泥在不同时间的水化程度.与其它模型相比,所建模型更加直观和准确.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杨智光;张景富;徐明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黑龙江,大庆;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黑龙江,大庆;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56.9
【相关文献】
1.基于微观信息的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J], 金贤玉;王宇纬;田野;金南国
2.基于Extended Freundlich函数的水泥恒温水化动力学模型 [J], 李占印;董继红
3.基于各相矿物组成含量的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 [J], 刘光宗;方水平;陈小燕
4.基于水化动力学模型的水泥基材料温度效应 [J], 吕全红;肖莲珍
5.粉煤灰-水泥浆体二元体系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J], 吴浪;王信刚;任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根据Krstulovic的模型,可以把动力学方程 写为: 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 相边界反应 扩散 将三式微分,可得到基材料的水化 放热速率dQ /dt和水化放热量Q与时间t的关 系,可通过下面两式将水化热数据转化为 动力学模型需要的水化度α和水化速率 dα/dt:
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

作 双对数曲线,通过线性 拟和可得到NG过程的动力学参数n和K1′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 模型
阎培渝 郑 峰 硅 酸 盐 学 报
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
等温条件下均相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dc/dt=k(T) f (c) 在非均相体系(如水泥基材料中)浓度c 不 再适用,应使用反应物向产物的转化度α 来 替代: dα /dt=k(T)f(α)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Krstulovic [1]提出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反应的 动力学模型,认为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反应有3 个基本过程: 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 相边界反应(I) 扩散(D)

[1]KRSTULOVIC R, DABIC P.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cement hydration process[J]. Cem Concr Res, 2000, 30(5): 693−698.

跳仓法施工中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

跳仓法施工中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

跳仓法施工中超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摘要]目前,建筑施工领域在面对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以及超长结构楼板时,均是通过留置后浇带来控制混凝土内部应力,避免裂缝的产生。

近年来,后浇带在建筑施工领域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不同工程后浇带留设情况也有所不同。

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需保留至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后再进行封闭,从而保证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后浇带的留设可以代替结构中的永久变形缝,有助于改善结构的性能。

本文以Z市T项目为例,论述了跳仓法技术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原材料选择及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这一关键问题。

研究了单掺粉煤灰与粉煤灰、矿渣粉复掺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绝热温升的影响,优化配制了一种单掺粉煤灰的低水化热温升的C35大体积混凝土。

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C35强度设计要求基础上,矿渣粉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而粉煤灰对混凝土后期强度贡献值较大;复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单掺有明显提升;粉煤灰部分取代水泥对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较矿粉显著。

[关键词]超长地下室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配合比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新建工程体量越来越大,单层面积大、地下室超长结构工程越来越多。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大多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上述建筑物因温度、收缩和沉降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

但后浇带的设置易导致施工困难、进度慢、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沉降后浇带的长期设置易造成安全隐患、在高水位地区须长时间降水,不符合绿色施工且有可能影响周围建筑物安全,从而带来进度、质量、环保、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新的问题[1]。

从控裂、设计、施工、建筑功等综合角度来看,采用跳仓法一次性连续形成建筑整体结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式[2]。

其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的优化是跳仓法施工中一项关键的问题。

1跳仓法施工原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的基本过程就是将结构合理划分为若干块,然后根据施工现场划分区块合理组织施工,相邻块混凝土间隔7d后进行浇筑,合理利用“减、放、抗”的原理,从而取消温度后浇带(施工缝),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的研究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的研究

孙全胜等: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的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的研究孙全胜,张德平(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摘要】以梅山跨海大桥为背景,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该桥桥墩的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且根据该桥实际工程中监测的温度发展曲线校正ANSYS数值分析的温度场,得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发展规律,为以后类似结构的温控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温度裂缝【中图分类号】TU52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6864(2012)01-0005-03由于施工期间水泥的水化热作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会产生较高温度梯度,在受到内部或外部的约束时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具有裂缝宽、上下贯通等特点,对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耐久性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1]。

因此只有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升速度和温度梯度,才能更好的控制由其产生的温度应力,从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开展问题。

1工程概况梅山跨海大桥长1487m。

大桥主桥桥跨为75m+ 130m+75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桥桥墩采用分离双薄壁墩,断面尺寸1.5mˑ6.0m,两片墩纵桥向间距6.5m,主跨侧墩高15.816m,边跨侧墩高15.732m,单个桥墩混凝土量高达143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

为了减小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度差,降低温度梯度,消除温度应力带来的裂缝,于是在桥墩内部布置了冷却水管,利用循环冷却水将水化热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带出混凝土内部,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场,减小温度应力,抑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内部冷却水管的布置如图1、图2所示。

2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数值分析2.1分析方法文中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分布和发展规律时主要考虑了混凝土浇筑温度、胶凝材料含量、水化热、比热、导热系数、密度、距混凝土表面1 2cm处空气的温度等影响因素。

基于毛细水张力理论解释混凝土自收缩行为

基于毛细水张力理论解释混凝土自收缩行为

基于毛细水张力理论解释混凝土自收缩行为摘要:混凝土的收缩开裂严重危害了结构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对高强混凝土(HSC)来说,早期的湿度收缩(包括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是造成其开裂的主要原因,而混凝土的自收缩作为混凝土非荷载变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其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分类和定义出发,结合胶体与界面相关知识,通过湿度及变形相关机理和毛细水张力理论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收缩;湿度;毛细管现象11 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分类及定义1.1 塑性收缩新浇筑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前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而产生的收缩被称为塑性收缩。

在干燥、高温、大风的环境下,混凝土表面往往因过大的塑性收缩而产生一定量的平行裂缝,称为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凝结之前,其动力是混凝土表面毛细孔体系内的表面张力。

当蒸发速率超过了泌水达到表面的速率时,表面粒子(水泥和骨料)之间的水中将形成复杂的弯月面体系,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在粒子之间的水中形成负压力,从而引起收缩变形。

影响塑性收缩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初始塌落度、水灰比、凝结时间、外部环境等,通过表面覆盖或浇水养护、缩短凝结时间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塑性收缩的产生。

1.2 温度变形温度变形指混凝土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改变。

水泥水化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随着水化进程的结束,热量的散失,混凝土温度降低。

因此在混凝土早期的温度变形是先膨胀后收缩。

温度收缩对混凝土性能有害,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可达50℃以上,巨大的内外温差会引起极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的内部湿度会从以下两方面影响其温度变形:湿度不同使水泥水化速率不同,从而影响水化放热;湿度会改变混凝土热膨胀系数。

1.3 化学收缩研究表明,水泥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要小于反应前水泥和水的总体积,这一体积的减小被称为化学减缩。

化学减缩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而不断发展。

科威特866项目自密实砼技术应用

科威特866项目自密实砼技术应用

科威特866项目自密实砼技术应用摘要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 SCC),指混凝土拌合物不需要振捣仅依靠自重即能充满模板、包裹钢筋并能够保持不离析和均匀性,达到充分密实和获得最佳性能的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的一种。

本文将概述SCC的发展和性能特点并借助科威特866项目介绍自密实混凝土在其工程上的应用。

通过把控技术难点,优化施工工艺,将自密实性能和清水效果结合,使得自密实清水混凝土成功应用在国外项目上,获得了国外友人较高的评价。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难点;施工工艺;效果结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Okamura[1]首次成功应用自密实混凝土(以下称SCC),自此SCC应运而生。

SCC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公共设施等。

SCC能够填满复杂形状的模板,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人工振捣的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桥梁和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SCC的高流动性使得它能够轻松充实到桥梁梁板和隧道墙壁的狭窄空间中,确保结构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自密实混凝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地铁隧道的建造过程中,SCC能够自动填充较窄的空间,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SCC是一种理想的结构材料。

由于其高自密实性,SCC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均匀性,并减少裂缝和渗漏的风险,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SCC拌合物具有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或少振捣而自动流平并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的混凝土。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减少了空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并且还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作业面附近的噪音,具有良好的施工性[2]。

1 SCC研究发展进程北京城建集团构件厂在1993研制了一大流动性高强度混凝土,随后又以高性能为重点,使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发展,奠定了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及体系基础,使得SCC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

活性粉末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活性粉末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万方数据公路2009年第3期为3mm的不锈钢管、内灌RPC200。

下弦为RPC双梁,梁高380ram;均按常规混凝土工艺预制。

每个预制段长10m、高3m,运到现场后用后张预应力拼装而成[2]。

该桥的结构设计特点是混凝土结构内无箍筋、分别在体内和体外布置预应力钢筋,并使用不锈钢管约束RPC,以提高其强度和延性。

由于采用RPC,大大减轻了自重,提高了在高湿度环境、频繁受除冰盐腐蚀与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结构耐久性能。

图1Sherbrooke桥全貌及其上部结构形式1998年8月,在加拿大Sherbrooke市召开了第一次以RPC和高性能混凝土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上就RPC的原理、性能和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一类新型混凝土材料,RPC在桥梁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RPC的配制原理[3 ̄63R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低孔隙率的超高强混凝土。

它的基本配制原理是:通过提高组分的细度与活性,不使用粗骨料,使材料内部的缺陷(孑L隙与微裂缝)减到最少,以获得超高强度与高耐久性。

与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RPC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1)水泥;(2)级配良好的细砂;(3)磨细石英粉;(4)硅灰等矿物掺合料;(5)高效减水剂;(6)对韧性有较高要求时,还需要掺入微细钢纤维。

2.1提高匀质性,减少材料内部缺陷对于大多数固体材料,理论强度值一般为其弹性模量的0.1~0.2倍,但实测值只有其弹性模量的(o.1~o.2)×10_3倍。

两者相差上千倍,其原因就是由于材料内部结构不完善、存在大量缺陷。

因此要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就必须尽量减少缺陷、提高匀质性。

普通混凝土硬化前,水泥浆体中的水分向亲水的骨料表面迁移,在骨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从而在硬化的混凝土中留下细小的缝隙;此外,浆体泌水也会在骨料下表面形成水囊,使得混凝土在承受荷载作用以前,界面处就充满了微裂缝。

由于水泥石和骨料的弹性模量不同,当应力、温度发生变化时,浆体和骨料的变形不一致,在浆体与骨料的交界面上出现剪应力和拉应力,从而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超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综述

超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综述

0引言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久性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1],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桥梁、超高层建筑等领域[2-3]。

相较于常规混凝土结构,UHPC 在同等承载力条件下的重量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3或1/2,因此特别适用于恶劣条件下的桥梁建设。

对于高交通量地区的桥梁建设,UHPC 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它可以提供更长的跨度、更强的承载力,并且具有较低的修复需求[4]。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UHPC 可以制造更多的细长结构,增加高层建筑的可用楼层空间,从而降低总体成本[5-6]。

尽管UHPC 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但其收缩率显著大于普通混凝土,导致UHPC 开裂风险更高[4,6]。

UHPC 试件普遍存在高收缩现象,增大了开裂和劣化的风险,也影响了UHPC 的适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在收缩发展过程中,试样的早期收缩显著。

早期收缩不仅会对UHPC 构件尺寸稳定性造成影响,而且可能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随着混凝土老化,这些微裂缝可能会增大UHPC 结构对物质渗透的脆弱性,从而导致其进一步劣化。

混凝土收缩是一个长期发生的过程,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严重影响[2]。

研究UHPC 收缩特性,降低收缩是促进UHPC 应用的关键工作之一,也是研究热点。

本文对UHPC 收缩性能研究进行综述,从收缩机理和发展规律出发,分析材料组分与养护制度对收缩的影响,并介绍降低收缩的措施,以期为UHPC 的发展提供参考。

1UHPC 收缩特性1.1收缩机理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由自收缩和干燥收缩2个部分组成。

其中,自收缩是混凝土自身引起的体积变化,与外界因素无关,主要包括化学收缩和自干燥收缩。

化学收缩是水泥发生水化反应引起的体积减小,自干燥收缩是由于混凝土进行水化反应后,UHPC 内部的自由水含量减少导致孔隙毛细管负压增大,进而使体积减小[1-2]。

干燥收缩是当外部相对湿度低于UHPC 内部相对湿度时,UHPC 内部的自由水迁移到外部,从而产生毛细管负压,导致体积减小[2,7]。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3卷(1-6期)总目次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3卷(1-6期)总目次

炭素制品 X射线图像的缺陷特征选择 ……………………………………………… 周 贤, 唐
地铁交通引起地面振动的实测与分析…………… 闫维明, 聂 晗, 任 珉, 冯军和, 张
琴( — 2 1 9)
伟, 陈建秋 ( 一1 2 )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 刘小洁, 余志武( — ) 2 6 调节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释水因子技术及其应用 ……………………… 胡曙光, 何永佳 , 吕林女( —1) 2 1 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赵顺波, 夏 铭, 刘春杰( — 5 2 1)
考虑构件抗扭刚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计算 …………………………… 沈蒲生 , 盂焕陵, 杨( — 1 刘 2 2) 南京长江大桥 18 2 m钢桁梁上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 ……………………… 向 俊 , 周智辉 , 曾庆元( — 6 2 2) 横梁与系杆“ 字型接头空间应力分析 ………………………… 叶梅新, 丁” 吴芹芹, 黄 琼, 韩衍群( — 0 2 3)
辉( — 0 1 5)
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 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 ……………………………………… 阎培渝 , 峰 ( — 6 郑 1 5)
PS A 与增稠保水剂复掺对水泥净浆性能的影响 …………………………… 胡晓波, 吕智英 , 涛( — 0 曾 1 6)
碳纤维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 黄政宇, 岑小艳 , 柳红霞( — 5 1 6) 低水胶比条件下含硅灰或/ 和粉煤灰的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特性 ………………… 韩建国, 阎培渝( — 0 1 7) 有限元模拟土. 箱基. 框架结构大 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 彭轶君 , 尚守平, 朱志辉 , 王海 东( — 5 1 7) 艳, 资 谊( — 3 1 8) 混凝土劣化与渗透性相关性研究 ……………………………………………………………… 刘运华( — 0 1 8) 既有隧道改建工程防渗检测技术研究 ……………………………………… 郑俊杰, 梁 基于可拓方法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宽度评价 ……………………………… 肖 明, 秋 王文强( — 7 1 8)

水泥水化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

水泥水化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

水泥水化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水泥是建筑工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

它具有硬化性和可塑性,可以粘合各种建筑材料。

水泥的制备需要经过水泥水化反应过程,水化动力学是研究水泥在不同条件下水化反应速率和机理的学科。

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对于改善水泥低碳化、提高水泥性能、研制新型水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泥的水化过程分为凝胶化阶段和结晶化阶段。

在凝胶化阶段,水泥与水反应生成糊状物质,这个阶段水化产物的表观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水泥成分、水-水泥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水化产物的体积达到稳定后,进入结晶化阶段,水化产物会继续以晶态形式拼接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晶体。

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可以为探究水泥的水化反应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发现,增加水泥用量或减小水-水泥比可以降低水化反应速率,使得水泥的水化反应时间延长。

此外,温度也是影响水化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当温度增加时,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加快。

水泥水化动力学的研究对水泥性能和性质的改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高温水化处理可以促进水泥结晶化,得出具有高维气孔和高强度的水泥制品,提高水泥的力学性能。

而固定化温度处理可以利用水泥材料本身存在的反应缝隙填充物质来进行较长时间的水化反应,从而减缓水泥材料的龄期和降低水泥材料的环境敏感性。

此外,研究表明,利用超细水泥掺配水泥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和减少CO2的排放。

水泥凝结过程的控制和优化也是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的目标之一。

水泥水化反应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自控。

一些研究提出了基于反馈控制的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可以实现自控制水泥凝聚过程。

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的应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建筑领域。

在水泥的制备方面,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水泥材料和生产过程来生产具有更好细观结构和性能的水泥。

此外,在建筑领域还可以利用水泥水化动力学来研究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和优化混凝土的配制方案。

针对混凝土存在龄期过长和早期强度低等问题,一些研究利用添加物质将水泥水化反应速率促进,以起到加快混凝土龄期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等作用。

自收缩

自收缩

浅谈化学收缩与自收缩联系
混凝土变形包括化学收缩、自收缩等,我个人观点是化学收缩与自收缩都是由水化反应引起的不同形态的表现。

水化反应使混凝土中的水、水泥的绝对体积减少,这样就造成了化学收缩,随着水化龄期的延长,水化产物增多,化学收缩增大。

而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水分的不断消耗使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降低,因而产生自干燥现象,内外湿度差造成了毛细管压力,当毛细管压力进一步增大,就会产生自收缩。

水化反应的化学变化造成了化学收缩,物理变化造成了自收缩。

有关自收缩与化学收缩的定量关系课本上虽然没有提,我这里想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老师点评一下。

化学收缩是因为水化反应的化学变化造成的反应物绝对体积的减少,主要受到水化程度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它的影响较小,所以随着龄期的增大,化学收缩进一步增大。

而自收缩是因为水化反应引起的物理变化造成的,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不断硬化,强度提高,而由于自干燥引起的毛细管压力不足以弥补强度的提高,所以一定时间后自收缩的增长速率变慢。

换句话说,毛细管压力的增长速率要比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率要低。

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

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3期
20 0 6年 5月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VO . 3 No 3 12 .
M a 0 6 y2 0
DRI LLI NG LUI & C0M P F D LETl 0N UI FL D
文 章 编 号 : 0 15 2 ( 0 6 0 — 0 2 — 4 1 0 — 6 0 2 0 ) 3 0 0 70
来 一定 的误 差 , 对 于某些 特 定体 系 的水泥来 说 , 但 仍 能够 收到较 满意 的效 果L 。 l ] 有关 C S早 期水 化 的研 究 成 果 非 常 丰 富 , 无 但 论是研 究着 眼点 、 研究 方法 , 是获 得 的结论及 提 出 还
的观点 都各有侧重 、 各有 特点 。如 K no& U od e
水 泥水 化 动 力 学模 型
杨 智 光 张 景 富 徐明
(. 1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 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龙江大庆 ;. 黑 2 大庆石油学 院石油工程系 , 黑龙江大庆 )
摘 要 水 泥 的水 化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变 化 过 程 , 难 建 立 起 一 套 直 接 用 于 描 述 水 泥 水 化 完 整 过 程 的 动 力 学 模 型 。 很 依 据 水 泥 水 化 过 程 特 点及 化 学 反 应 动 力 学 原 理 , 确 了成 核 与 产 物 生 长 、 面 化 学 反 应 及 扩 散 控 制 反 应 三 种 基 本 明 界 动力 学方 式对 水 泥 水 化 的控 制作 用过 程 及 转 换 条 件 , 立 了水 泥 水 化 动 力 学 模 型 。该 模 型 能 够 直 接 依 据 水 泥 水 化 建
性, 为分 析 和应用 带 来 了不便 。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阎培渝;郑峰
【期刊名称】《硅酸盐学报》
【年(卷),期】2006(34)5
【摘要】介绍了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根据实验测定的水化放热数据,采用模型给出的积分和微分方程,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反应中的3个基本过程即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相边界反应(I)和扩散(D)进行了表征,得到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级数n和表观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以及各反应阶段的反应速率与反应度的关系。

计算得到的各阶段的反应速率曲线能较好地分段模拟由量热实验得到的胶凝材料实际水化速率dα/dt曲线。

观察3个阶段的相互关系,可对水泥基材料复杂的水化机理进行解释。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反应存在两种不同的历程:NG–I–D或NG–D。

在水化初期NG是控制因素,随着水化程度提高,逐渐转由I或D控制反应。

【总页数】5页(P555-559)
【关键词】水泥基材料;动力学;水化度;水化速率
【作者】阎培渝;郑峰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2
【相关文献】
1.基于中心粒子水化模型的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 [J], 宋固全;任晓;吴浪
2.基于多相水化模型的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 [J], 吴浪;宋固全;雷斌
3.基于水化动力学模型的水泥基材料温度效应 [J], 吕全红;肖莲珍
4.淀粉基水化温升抑制剂对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的影响 [J], 秦媛;王文彬;刘加平
5.活化煤矸石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早期水化动力学研究 [J], 陈杰;水中和;孙涛;高旭;宋秋磊;国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护条件和配合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变形率的影响

养护条件和配合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变形率的影响

养护条件和配合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变形率的影响陈广智 孟世强 阎培渝(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材料研究所 北京 100084)摘 要:研究了混凝土配合比和养护条件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变形率的影响。

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养护的、具有不同配合比的RPC 试样的收缩率。

RPC 的长期收缩率远小于普通混凝土。

优化配合比,改善养护条件以及掺加微细钢纤维均能有效减小RPC 的收缩率。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收缩率 养护条件 配合比EFF ECTS OF C URING CONDITION AND PROPORTION RATIO ONR EACTIVE POWDER CONC RETEChen Guangzhi Meng Shiqiang Yan Peiyu(Institute of Building Materials,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 ty Beijing 100084)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roportion ratio of concrete and curin g conditi ons on the transmogrification rate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were studied.T he shrinkage of RPC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 ons was measured under the di fferent curing conditions.After long period,the RPC shows even less shrinkage than normal concrete.The shrinkage of RPC can be decreased effectively when favorable concrete proportions and suitable curing condi tions were adopted and fine s teel fiber was added into the mi xture.Keywords :RPC shrinkage curing condition proportion ratio第一作者:陈广智 男 1978年9月出生 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3-01-1320世纪以来,建筑材料领域发展日新月异。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石灰石粉——阎培渝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石灰石粉——阎培渝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石灰石粉
阎培渝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yanpy@
欧洲标准 ENV-197
硅酸盐石灰石粉水泥CEM-II-L
CEM-II-L(A): 石灰石粉掺量5-20% CEM-II-L(B): 石灰石粉掺量21-35% 实际生产量可以忽略。
《通用水泥》 (GB175)
水泥最佳颗粒级配为:
3~32μm颗粒对砂浆强度增长起主要作 用,其间粒度分布应是连续的,总量不低于 65 % 。小于3μm的细颗粒,易结团,不要 超过10%而 造成砂浆较大收缩。大于65μm 的颗粒活性 很小,这两部分颗粒最好没有。
碳硫硅钙石破坏首先在欧洲被发现。碳硫
硅钙石只在低温(<15℃)环境中生成。 [Ca3Si(OH)6· 12H2O](SO4)(CO3) 具有类似于钙矾石的结构,可与钙矾石形 成有限固溶体。 在有CaCO3微粉存在时,碳硫硅钙石可很 快生成,但必须有钙矾石预先生成,作为 晶核,促使其形核结晶。
碳硫硅钙石与钙矾石的XRD图谱
硫酸盐侵蚀与碳化共同作用下,可生成碳硫
硅钙石。这会导致CSH凝胶分解,使硬化浆 体失去胶凝性,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这种破坏作用是针对水泥的水化硅酸盐 相,而不是水化铝相,因此抗硫酸盐水泥也 没有保护作用。
Thaumasite
我国的碳硫硅酸盐破坏实例
黄河八盘峡水库大坝廊道:有大量渗水,胶
配制混凝土,用水量仅130kg/m3,28天强度 可达50MPa。 试验没有持续,其原因不详。现在北京没有 实际使用。
石灰石粉
国内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掺加石灰石
粉。最高掺量可达20%。 水泥的品质较差,不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只用于抹灰砂浆等非结构用途。 如果掺量超过22%,则砂浆粘附性能很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了 NG , I 和 D 3 个 阶段的水化程 度表达式 。 用
Krstulovic -Dabic 模型的 3 个过程来模拟硅酸盐水 泥的水化放热曲线 , 发现 NG 阶段与实验曲线拟合
较好 , 而 I 和 D 阶段存在一定误差 。 为了提高拟合
精度 , 对 于 NG 阶 段 , 采用基 于 Krstulovic 和 Dabic
目前 , 研究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是测定水泥基材料的等温水化
放热曲线 。水 泥在水化诱导期 结束(加水拌和后
1 ~ 1.5 h)之前的放热量一般仅占总放热量的 5 %
左右 , 这相对于整个水化过程来说可以忽略 。 而且
在实际工程中 , 混凝土拌合与浇注之间的时间间隔
往往在 1 h 以上 , 因此 , 在研究中通常忽略诱导期 的影响 , 即从诱导期结束开始研究 。
1 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Krstulovic 等[ 8] 提出了水泥基材料的多组分和
多尺度水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 此模型认为水泥
基材料的水化反应有 3 个基本过程 :结晶成核与晶 体生长(NG)、相边界反应(I)和扩散(D)。3 个过程
可以同时发生 , 但是水化过程的整体发展程度取决
于其中最慢的一个反应过程 。 他们还给出了 3 个 过程的积分与微分表达式 。
年来混凝土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混凝土的 自收缩与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密切相关 。 硅酸盐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浆体体积减小 8 %~ 10 %, 称为
化学收缩 。初凝前 , 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 , 化学收 缩表现为宏观体积减小的塑性收缩 。 初凝后 , 由于 水泥石内部刚性结构形成 , 化学收缩受到限制 , 其 结果是在水泥浆体中产生大量细小的毛细孔 。 在 水泥水化过程中 , 如果浆体内部水分供应速度小于 因水化而消耗的速度 , 那么 , 在毛细孔内部便从水 饱和状态向不饱和状态转变 , 发生自干燥作用 , 导 致毛细孔内部产生负压 , 从而引起宏观体积收缩 , 称为混凝土的自收缩 。 自收缩可定义为 :在与外界 没有水分交换的条件下 , 混凝土内部自干燥作用引 起的收缩 。从本质上讲 , 混凝土的自收缩是由胶凝 材料的化学收缩引起的 ;但是 , 硬化胶凝材料浆体 和骨料对混凝土体积变化的限制作用等物理因素 ,
们对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 究[ 2 , 3] , 但对混 凝土自 收缩 过程 的动 力学 研究很 少 。 对于混凝土自收缩的研究 , 目前集中在自收缩 的测 量[ 4, 5] 、形 成机 制[ 6] 和 收缩 量[ 7] 等 方 面 。 在 此, 作者利用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的动力学模 型[ 8] , 建立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 , 模拟自收 缩过程 , 以利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研究 。
curve of hydration heat emission rate
2 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
混凝土的自收缩与其所含的水泥基材料的水 化反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放 热反应是纯粹的化学反应 , 而自收缩则是化学反应 与物理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 其机理更加复杂 , 影 响因素也更多 。
自收缩测量所用混凝土配合比为 :PO42.5 普通 硅酸盐 水泥 550 kg/m3 , 水 165 kg/ m3 , 中 砂 694 kg/ m3 , 5 ~ 20 mm 连 续 级 配石 灰 岩 碎石 1 041 kg/m3 , W/ C =0.3 。
将混凝土自收缩的实验测 定曲线(图 3)与水 泥基材料的水化放热曲线(图 1)进行对比发现 , 同 样可以将混凝土的自收缩曲线分为 2 个阶段 , 即自 收缩快速发展的阶段 I 与平稳变化的阶段 II 。采 用与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模型类似的动力学模型 (式(6)~ (9)), 分别进行拟合 。拟合结果(图 3)表 明 , 对于按照本文所给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 , 该动 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其自收缩发展过程 。通 过对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讨论 , 可以了解材料因素 如胶凝材料组成 、水胶比 、水化温度等对混凝土自 收缩的影响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 , 高强高性能 混凝土的总收缩量与普通混凝土的相近 , 但是高强 高性能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却远比普通混凝土的
大 , 这是因为低水胶比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自干燥 收缩量 较大 。 研究结 果显示 , 混凝 土的水胶比为 0.4 时 , 其自收缩量占总收缩量的 40 %;水胶比为 0.3 时 , 占 50 %[ 1] 。 除自收缩 外 , 自收缩速率也是 影响混凝土开裂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 探讨混凝土 的自收缩机理及其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是近
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 a =10 。 由于固定水胶比并没有外部水分补充 , 放热量
测定时胶凝材料不可能全部水化 。所得 Qmax为实 验过程中所能水化的胶凝材料部分放出的热量 , 而
不是胶凝材料全部水化时的理论放热量 。 由于在
实际工程中 , 混凝土内的胶凝材料也不可能全部水
化 , 因此 , 这样处理与实际情况相符 。
Dynamic models of hydration reaction of Portland cement and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concrete
YAN Pei-yu ZHENG Fe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 jing 100084 , China)
① 收稿日期 :2005 -12 -11 作者简介 :阎培渝(1955 -), 男 , 重庆人 , 教授 , 博士 , 从事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研究
第 1 期 阎培渝 , 等 :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 力学模型
57
明显地影响着混凝土 自收缩的大小 与发展速率 。 为了研究混凝土的自收缩机理及其发展速率 , 必须 研究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及其反应速率 。目前 , 人
摘 要 :基于水泥的多组分和多尺度水化反应的原理 , 分别建立了水泥的水化反应和 混凝土自 收缩的动力 学模型 。 这 2 个 模型均采用两阶段的经验公式 , 分别用于模拟 水化反应和自收缩的 快速发 展阶段 与平稳 变化阶段 。 实测数 据检验 结果表 明 , 这 2 个模型可以用于模拟硅酸盐水泥的等温水化放热曲线 , 以及用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自收缩发展过程 。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自收缩 ;水化反应 ;水泥 ;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029(2006)01-0056 -04
水泥 基材 料在 水化 过程 中某 时刻 的放 热量
Q(t )等于最大水化放热量 Qmax 与水化程度 α(t ) 的乘积 。用 实验所用 TONI 等温量 热仪附带的软
件 ToniDCA V2.0.0 处理试验数据直接确定 Qmax ; 也可以由 Knudsen 外推方程(式(1))确定 。其中 :t0 为诱导期 结束 时间 ;t50 为 放热 量 Q 达到 最大值 Qmax的 50 %的时间 。 在 Krstulovic -Dabic 模型中给
给出的水化程度表达式所得到的公式(式(2)和式 (3))进行模拟 ;而对于 I 和 D 阶段 , 则采用双曲线
模型(式(4)和式(5))进行模拟 , 得到各阶段的水化
放热量 Q 和水化放热速率 dQ/ dt 。
1 Q
=Q1max
+Qmax(t5t0-t0)。
(1)
NG 阶段(T0 ~ T1): Q =Qmax(1-exp{-[ K′1(t -t0)] n}+Q0 ; (2)
curve of hydration heat
58
铁 道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006 年 2 月
S =S2[ 1 -exp[ -bK′1(t -t 0)] ;
(6)
图 2 水化放热速率实验曲线与模拟曲线的对比 Fig.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simulated
使用上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对
水灰比为 0.3 , 温度为 25 ℃时水化的硅酸盐水泥的实
际水化过程进行模拟 , 计算曲线与实际测定水化放热
曲线相吻合(见图 1 和图 2)。 可见 , 使用该模型可以 很好地分段模拟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过程 。
图 1 水化放热量实验曲线与模拟曲线的对比 Fig.1 Comparison of measured curve and simulated
第 3 卷 第 1 期 2006 年 2 月
JOURNAL
OF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Fl.eb3. 2N0 o0.6 1
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①
阎培渝 , 郑 峰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 北京 100084)
级数 ;Q0 为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的诱导期结束之 前的放热量 ;Q2 为 t 2 时刻的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 的放热量 ;Qmax为 t =∞时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放热 量 ;t 0 为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的诱导期结束至 NG 过程开始的时间 ;t 1 为水泥基材料水化反应的 NG 过程与 I 过程的转换时间 ;t2 为水泥基材料水化反 应的 I 过程转为 D 过程的时间 ;K′1 为水泥基材料 水化反应的 NG 过程反应速率 常数 ;K′3 为水 泥基 材料水化反应的 D 过程反应速率常数 ;a 为常数 ,
dQ dt
=
Qmaxn(K′1)nexp{-[K′1(t -t0)] n}(t -t 0)n-1 。
(3)
1 -D 阶段(T1 ~ ∞):
Q
=Qmax
1
-QamKa′x3(-t Q-2t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