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之我见
论中西方高等教育差异之我见
论中西方高等教育差异之我见论中西方高等教育差异之我见机电132 王尚 2013120307 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而教育是中国当下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未来,应该是让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只是少数人上大学。
中国的人口众多,大学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应该办越来越多的大学,更需要创办教育质量更好的大学。
让我们来西方的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在美国,甚至全世界,名气最大的商学院之一就是哈佛大学商学院。
哈佛学生的脑子里被灌输的是,如果你希望走向社会后,在任何时候都想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闲功夫。
哈佛的案例主要是商业发展中的各种经济事件,它的范围非常广阔,随着教程内容涉及面的扩展,各种各样的案例都有,包括用人、广告、策划、营销、管理、预测……等等。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只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哈佛商学院案例中都会找到雷同事件,所以,对哈佛学生来说,走向社会,进入任何一个公司或企业,都会对各种现象得心应手,更包括商业竞争的手段与策略。
哈佛大学商学院有大约200名教授,每年要吸收大约900名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全都具有工作经验。
另外,商学院每年还为大约5000名公司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提供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的在职培训。
学院的办学特点之一,是鼓励教授为公司企业顾问咨询。
打开哈佛商学院的电脑网址,你就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个第一流商学院的活力。
在这里,你能和商学院的毕业生对话,参加商学院为学生开办的“商业计划竞赛”,了解硅谷高科技行业的最新动态。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商学院的网址每时每刻都推出很多公司企业最新的财政报告。
这是为了让学生对美国的经济和公司企业的运行了如指掌,了解最新动态,并随时做出分析。
哈佛商学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这里的研究和课程都十分贴近现实。
每天老师都会问学生,他们如何解决一个具体公司企业面临的问题。
教授上课,讲得最多的是公司企业的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最生动最现实的信息,哈佛商学院鼓励教授在校外为公司企业从事顾问和咨询工作。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下我将从课堂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学生参与度和评估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中西方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习惯上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授课方式,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西方国家,更注重采用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和讨论,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西方的师生关系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师生关系存在着一种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学生对老师的教导有一种较大的依赖性。
而在西方,师生之间更加平等,师生关系更趋于合作性。
学生在学习中被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老师更像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
中西方学生参与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会被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而在西方国家,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更受到鼓励,他们会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中西方高等教育的评估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在西方,评估方式更加多样化,既包括考试,也包括课堂讨论、研究报告、小组合作项目等。
这样的评估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国教育注重教师主导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师生关系强调尊师重道;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评估方式以考试为主。
而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师生关系更趋于平等;学生参与度较高;评估方式多样化。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和吸收西方的教育经验,改进自己的教育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
国外高等教育制度与本土高等教育存在的差异
国外高等教育制度与本土高等教育存在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其中,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留学目的。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在国外的高等教育制度,就会发现和国内的高等教育存在着很多差异。
本文将探讨国外高等教育制度和本土高等教育存在的差异,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学校文化氛围在国外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开放和平等。
教师不会专门掌握学生成绩,而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
在国外的教室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观点。
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
而本土高等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重视考试成绩,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二、教育质量国外的高等教育制度重视学术研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注重授课质量和教育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与学生集体探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授课质量更高,教学效率更高,这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国外高校拥有更高的教师素质和研究水平,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相比之下,本土高等教育中,考试成绩仍是教育的主导地位,注重创新和研究水平不太突出,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也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材教育教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在国外高等教育制度中,教育教材多样化,涵盖了许多领域和知识点,而且是由专业人士撰写的。
教材的内容更新迅速,与时俱进,更为关注理论与实务结合,注重开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在本土高等教育中,教育教材略显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先进性,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比较有限。
四、学位评审国外的高等教育制度与本土高等教育制度相比,对于学位评审有着不同的要求。
国外的高等教育制度不仅仅是以学生的学术成绩来评鉴学生的学位,还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
并且,国外高校的许多课程都采用case study的方式来教学,这使得学生能够从领导者的视角,更好地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哪些不同之处?
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哪些不同之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而教育系统的差异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并尝试解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一、学校类型和管理形式1. 中美教育体制的学校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在学校类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美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而私立学校相对更多。
私立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家庭或社会捐赠,以及学费等费用,受到收费方式和经营灵活性的优势,私立学校在教育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中国,公立学校是主体,私立学校相对较少。
2. 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美国的教育管理体系相对分散,每个州都有各自的规划和管理方式。
而中国的教育管理比较集中,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法规和政策来协调和管理教育事务。
教育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统一组织实施,规范管理。
二、课程设置1. 文化在课程设置中的不同点中美两国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这些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而在中国,文化和语文课是课程设置的重点,这是由于中国注重基础教育的全面性和结构性,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科目的设置不同此外,在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中,科目的设置也存在不同。
在美国,学生除了学习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学、人文学科等学科外,还可以选择课外兴趣课程,例如艺术、音乐等。
而在中国,则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从小培养学生的学科细胞,基础学科的课程设置比较全面。
三、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1. 教学模式上的差异除此之外,中美两国的教学模式、教师工资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在美国,注重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教师以引导和咨询的形式为学生服务。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为期12周的的世界各著名大学揽胜选修课即将结束,在过去的12周里,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风采,在羡慕与向往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中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差异,这次的作业我就来谈谈中国与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差异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就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就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就是期末,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就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瞧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
这也就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与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就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就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
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
在参与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她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
虽然有些问题瞧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
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
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
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
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瞧重学生的全面,瞧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瞧重的就是考试成绩与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高等教育国际化论文中西方高等教育对比探究论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论文中西方高等教育对比探究论文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
当今世界,我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高等教育对比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西方高等教育对比探究论文篇一《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异之我见》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体制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西方教育体制观念方面加以论述比较,并对我国现行教育反思。
关键字:中西方教育;体制;差异;反思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当今世界上的高等教育体制以西方的模式为主,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也在不断发展中,也逐渐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
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
当今世界,我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教育。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由于他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长,水平高,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主要将把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的进行比较,并从中获得启示。
从表面的大学设计以及运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比较。
(一)办学体制:美国的大学分为三类:由州政府主办的州大学和州立大学,由社会、私人财团或社会团体举办的私立大学和由社区或企业联办的社区大学,在学制上,除社区大学提供两年的课程外,州立大学与私立大学都提供了四年制的大学教育。
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办学目的,例如,州立大学主要为了培养本科生与研究生,而社区大学一方面为社区提供各种职业性的培训,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大学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使他们继续升入大学本科深造。
美国的高等教育层面多且相当分散,以竞争和自治高等学府为特征。
中国VS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区别在哪里
中国VS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区别在哪里本文主要概念高等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它由高等学校这个实施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由高等教育行政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由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三个子体制系统所组成。
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中央办高等教育与地方办高等教育、政府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涉及的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和监督反馈体制的问题。
本文写作框架本文考察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首先从高等教育体制的两个要素,即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的规范来考察,其次从由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的规范所组成的高等教育体制所包含的三个子体制来考察。
中国高校:政府?企业?社会?西方高校:关注学术品味本部分从高等教育体制的两个要素的角度来谈,即是什么样的机构,遵从何种规范。
我国有些高校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办得倒有些像政府、企业和小社会,不太像学校。
所谓像政府是指,大学官本位现象严重,大学按行政级别分等,教师的学术职称也要和行政级别对应。
大学按行政的模式运行,学术权力的地位较低,教授的作用在大学发挥不够。
所谓像企业是指,由于中国教师的收入除了来自政府的基本工资以外,还有学校和各院、系的创收及教师自己所挣的外快。
因此,中国大学从学校到各院系,直到教师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弄钱。
所谓像社会是指,一所大学什么都有,大学校长什么都要管。
一位大学校长在接见外宾时幽默地说:“中国的大学什么都有,大学校长什么都要管,当然除了火葬场以外。
不过,作为大学校长,火葬场也是要经常光顾的。
”这种情况即使在大学后勤社会化以后,也没有很大改观。
中西方教育差异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
在教育领域,中西方教育差异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与西方的教育理念相互交融,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一、教育目的差异1.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培养。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以期在高考等选拔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得体会:我认为,我国的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育方法差异1. 中国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
在我国教育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听讲、记笔记,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
2. 西方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心得体会:我认为,西方教育的方法更为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我国教育中,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评价差异1. 中国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量化评价。
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2. 西方教育: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西方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心得体会:我认为,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应借鉴西方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育观念差异1. 中国教育:重视师道尊严,强调学生的服从。
在我国教育中,教师具有较高的权威地位,学生需尊重教师,遵循教师的要求。
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范文
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范文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途径。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下面将就中美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比较。
首先,中美高等教育的入学方式有所不同。
在中国,高考是唯一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方式,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考成绩进行选拔。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方式更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SAT、ACT等标准化考试,或者通过申请的方式进入大学。
美国的招生方式更加灵活,兼顾了学生的学术成绩、个人特长、领导能力等多个因素。
其次,中美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大多数高校注重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采用讨论、实践、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此外,美国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且还可以跨学科学习。
再次,中美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主要由教育部门进行,通过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估。
而在美国,质量评估主要由独立的认证机构和学术协会进行,评估的指标包括教学质量、研究水平、学校治理等多个方面。
美国的质量评估机制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术水平。
最后,中美高等教育的学费和资助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公立高校的学费相对较低,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资助。
而在美国,高校的学费较高,学生一般需要通过自费、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来支付学费。
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人发展,也更加重视学生的经济独立性。
总体而言,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存在较大差异。
中美教育体制的不同反映了双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美教育体制的比较既有互补之处,也有可以借鉴之处。
中方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多样化招生方式和灵活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方也可以借鉴中国高校在质量评估和资助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中西方教育体制
中西方教育体制
中西方教育体制有许多不同之处。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区别:
1. 教育哲学:中西方教育体制在教育哲学上存在差异。
西方教
育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
而
中方教育更注重纪律和集体主义,鼓励学生听从权威和传统。
2. 课程设置:西方教育体制通常注重学科多样化和兴趣驱动的
教学。
学生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课程,并且有更大的自由度来选择他
们的学习方向。
而中方教育体制更加强调基础教育和全面发展,学生
需要学习广泛的学科,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3. 考试制度:中西方教育体制的考试制度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
育通常采用连续评估的方式,通过作业、小测验和项目评估学生的综
合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注重一次性考试,如高考,在短时间内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能力测试。
4. 教学方法:中西方教育体制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差异。
西方教
育更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
而中
方教育更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听从。
虽然中西方教育体制存在差异,但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了解
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教育体制首先,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由国家主导的,并且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和规范。
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是公立学校,由政府出资运营。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
美国拥有许多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独立管理,并且享有相对的自主权。
此外,美国的高等教育还有丰富多样的学术课程和专业选择,学生更加注重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学科专业。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研究,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灌输。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和开展独立思考。
此外,美国高校还重视实践教育和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产出,尤其强调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技术创新。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研究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美国高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提倡学术自由和学术探索精神。
此外,美国高校与企业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学术研究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商业应用。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以国家主导为特点,鼓励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分散和多元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术自由,更加重视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和创新。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特点。
中外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外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国家的教育体制因为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各国的教育体制做出比较和分析。
本文将比较中外教育体制的差异和共同点,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优缺点。
一、中外教育体制的差异1.教育投入与经费中外教育体制在教育投入和经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教育投入与经费一直一直都受到严重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和学校的需求。
相比之下,美国、英国等发达西方国家给予了更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如美国的公立高校花费的平均每生近2万美元。
2. 教育体制与课程设置中国大陆教育体制中,初等教育有小学和初中两阶段,高等教育有大学和研究生培训,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教育体系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则分为大学与研究生学位教育。
在教育课程上,中国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英美等西方国家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运用语言以及协作能力。
3. 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中外教育体制的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中国,学生的成绩评价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此外,中国教育更强调师生关系,而西方则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
二、中外教育体制的共同点1.注重语言能力培养中外教育体制都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英语已成为一门必修的语言,而在西方国家,英语更是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在英美等国家的大学中,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英语培训活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2. 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外教育体制都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中国,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西方国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通过社交实践、领导力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 推崇探究式学习中外教育体制都推崇探究式学习。
在教育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在教育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在这一进程中,教育成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
而高等教育则是教育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也因历史、文化、人才需求等诸多因素而呈现出明显差异。
本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
一、学制时长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中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学制时长相对较短。
中国大学本科的学制为4年,硕士学制为2-3年,博士学制为3-4年,相比之下,美国本科学制为4年,硕士学制为2年,博士学制则因专业而异,通常为5-7年不等。
而在法国,学士学位仅需3年,硕士学位需2年,博士学制为3年。
德国大学学制为3年,硕士学制为1-2年,博士学制则为3-5年。
因此,学制时长也是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一大不同之处。
二、招生方式高等教育的招生方式也是不同国家教育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差异。
在中国,大学直接接收高中毕业生,招生方式主要为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而在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大学的招生方式则相对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申请自己喜欢的大学。
在美国,学生可以申请多个大学,在被录取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在德国和法国,学生仅能申请一个大学,在录取后必须前往该校就读。
三、课程设置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是不同国家教育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差异。
在中国,教育体系注重基础教育,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高等教育中,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有很多基础课程。
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有很多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在某些欧洲国家,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多个学科,这种交叉学科的学制使得学生在跨学科研究中收益更大。
四、教育质量中国各地高校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差异较大,但总体水平逐年提高。
而在西方国家,各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理念各不相同,尤其是私立高校,除了注重教育质量外,还会极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异同
中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异同第一篇:中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异同一、中美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 1.教育管理机构的权力设置不同根据我国宪法, 最高教育立法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有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国家教育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 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 统筹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导、组织和协调各地、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改革, 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
而在美国, 教育权为各州所拥有, 最高教育立法机关为各州议会,决定重要的教育运作事项, 其中包括: 州教育委员会成员的产生;规定各级各类学生的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教育年限;审核州内教育预算等事项。
基本上取得州内教育的主导权, 并推行其既定政策的机关为州教育委员会与州教育厅。
而美国联邦教育部迟至一九七九年才成立, 主要负责: 分配和管理联邦补助的教育经费;搜集全国教育类数据, 提供信息服务和开展教育研究。
联邦教育部的设立并不减少州、地方所拥有的职权, 在教育人事、课程、与经费权上联邦教育部拥有的权限极低, 主要处在辅导和建议的地位上。
2.教育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不同在我国, 教育部为国务院职能部门, 其下的省、市、县教委(教育局)也是地方政府的一部分。
此外如教育人事与教育经费也一并在普通行政之运作中考虑, 并未独立分开执行。
因此,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采取从属制。
相比之下, 美国的教育行政组织形式多样。
国家联邦教育行政组织属于政府组成机构, 采取的是从属制。
州教育行政组织采取半独立制, 美国的州教育董事会虽独立于州政府机关之外, 但其经费预算及部分州教育董事仍由州政府控制或指派, 故属于半独立制。
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则采取独立制, 美国地方(学区)的教育董事会享有组织、人事及经费的自主权。
3.教育管理机构的决策体制不同我国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方教育厅(局)均采用行政首长负责制,而美国各州及地方的教育行政机关, 均采用委员会制, 设有教育董事会(或委员会)为决策机构, 教育局为执行机构。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启示1. 引言1.1 当前中美高等教育差异背景当前中美高等教育差异背景主要体现在体制、教学模式、科研创新、文化价值观和国际化意识等方面。
从体制上看,中美高等教育存在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理念。
在美国,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注重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而在中国,高校的管理更加集中化,受政府政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
在教学模式上,美国高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育;而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注重理论教育和考试导向。
在科研创新方面,美国高校强调科研自由和创新,支持学术研究和产学研结合;而中国高校在科研方面存在着诸多制度性约束和政策导向。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上,还涉及到文化认知和国际化意识等方面。
这种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具有启示意义,需要引起重视和深入研究。
1.2 本文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美高等教育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启示。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模式、学术研究与科研创新、文化价值观和国际化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和现状。
结合现实情况,从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启示,并探讨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更好地推进国际化办学,提高学校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提升。
2. 正文2.1 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差异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差异是指在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学制、学位授予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美国,高等教育由各州政府和私人机构主导,形成了分散、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则主要由政府主导,学校的管理和运作受到更多的行政干预。
在学制方面,美国的大学本科一般为四年制,学生可以选择各种选修课程,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经验和模式。
通过比较中美高等教育差异,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文化差异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也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上。
在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
美国大学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
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学校更多地强调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做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美国高校的学科设置更加多元化和灵活,有着丰富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课程,并且可以跨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
而我国高校的学科设置相对较为传统和固定,学生的专业课程比较死板,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注重兴趣和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专业发展机会。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美国高校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而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更加传统和讲授式,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思维培养。
美国高校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更加看重学生的课外实践和社会活动。
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高校具有较为完善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制,有着丰富的国际学术资源和合作项目。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姓名:李春香班级:管理101 学号:061091111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对此,就拿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两国的管理体制不同。
美国的立体式管理体制之所以能保证高等教育有序高效地运行,关键的因素是建立了完善的“分权——制衡”机制。
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相比,美国高等教育的控制权最为分散。
但这种分权不是无序的,而是通过合理划分权力,使各管理主体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权力范围,且不同管理主体的权力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最终实现管理权力的平衡。
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是“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
但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坚持高等教育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行政体制”的观点。
这样,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势必难以落到实处,同时单一的行政性管理体制也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打破传统观念,树立“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思想,推进管理主体社会化,实现管理效能社会化,创造高额的管理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二,两国的高考制度不同。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我们通常说的美国高考一般指的是SAT。
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时间3小时。
而中国高考每年举行一次,大部分省区考试时间为2-3天。
中国的考生就在这几天的考试中决定是否能进入心中的名校,高校仅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在美国,参加SA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
美国的高中学制是四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
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四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
中西方教育体制差别
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之我见英国的教育制度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扬名海外的高等学府及严格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最受推崇和普遍接受的留学国家之一。
根据学习与技能委员会的统计,留学英国的海外学生给英国大学带来了大量英镑的收入。
目前在中国,可以到英国念大学及研究生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梦想之一。
然而英国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教育体制却大相径庭。
首先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英国却以专业兴趣为主。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要学很多的东西,虽然什么都会但是什么都不精!英国的学生培养个人的专业爱好,虽然不像中国学生那么“博学”,但是世界的每一个领域中都有最精英的一部分是英国人。
其实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培养不出很多大家级人物,可是有很多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华裔,这是为什么?是我们大陆的营养不好培养不出人才吗?其实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东西就是,由于观念不同,中国对职业化教育不够重视,所有学生都要上大学,而很少考虑上技术学校,这样造成了大学生过多,就像东西突然多了,不值钱了。
下面将详细谈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学制、教育方式差异第一,中国大学实行的是四年制,而英国实行的是三年制。
中国注重掌握所学知识,英国却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上,中国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而在英国平时作业(一般为写论文约占25%~50%,期末成绩仅仅占50%左右。
英国大学第一年成绩不计入三年本科总成绩,英国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所学课程均为各系公共课,各系派出优秀教师讲授本专业领域内经典课程,学校提供一个月时间给学生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专业;相反在国内,学生踏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极少有在大学期间改变自身专业的情况与条件。
中国硕士的学制是两年至三年,英国硕士学制仅占一年,为全球时间最短。
中国的硕士学习仍侧重于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而英国主要侧重于传授方式,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比如盖高校大厦一般,先将框架搭好,至于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再填充上去。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看了许多文章讲述了中外大学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我也谈谈我对中外大学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方面的差异。
教学体制:国外的大学内部的组织管理是体现教授治校的特点,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基本由讲座教授负责,讲座教授不仅拥有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组织考试和自主进行研究的权利,而且直接从政府获得研究资金与设备,完全拥有资金的支配权。
教授还有权利开设自己研究领域的课程,并自由安排教授时间。
而中国大学的内部组织是按行政组织的方式对校、院、系进行权力分配,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级别,确立管理中的隶属和服从关系,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象。
因此没有体现大学的服务职能,而成了指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
大学还有种变成官场的趋向,这样会影响到学术的发展和对学生的教育。
国外的大学城是开放性的,不仅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通讯条件,便于与外界联系;而且各个校园没有围墙、没有校门,与所在地区的发展互相融合,而且学校的内部是向社会开放的,身处在城市中,又在小由在校园内。
而中国的大学城处在相对偏远的环境,脱离社会环境,“人文氛围缺失”使大学城成为“学生的村落”,学生难以与社会发生积极的互动,严重缺乏社会实践和创业的机会。
教育理念:在国外的大学,评价一个学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学成绩,而是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校提高的幅度。
国外的大学老师特别擅长问为什么和怎么样,老师不会对你说你错了,即使他不接受你的意见,他也会和你说好的,只是用其他的方式去暗示学生,你的想法需要补充很完善,老师永远是鼓励学生的。
而在中国的大学,学生在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在不断别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越强,如果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当众否定,就会觉得丢面子,因为怕出错,所以大多数学生变得沉默寡言。
中国的老师总是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总是告诉学生他做错了,因此学生容易有挫折感,慢慢对自己教学方法:在国外的大学,它们都是追求真理的,而不是传授知识,教授从事研究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方法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采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是积极主动,主动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之我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 111 蒋挺(已从测绘工程学院转出)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之我见英国的教育制度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扬名海外的高等学府及严格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最受推崇和普遍接受的留学国家之一。
根据学习与技能委员会的统计,留学英国的海外学生给英国大学带来了大量英镑的收入。
目前在中国,可以到英国念大学及研究生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梦想之一。
然而英国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教育体制却大相径庭。
首先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英国却以专业兴趣为主。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要学很多的东西,虽然什么都会但是什么都不精!英国的学生培养个人的专业爱好,虽然不像中国学生那么博学,但是世界的每一个领域中都有最精英的一部分是英国人。
其实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培养不出很多大家级人物,可是有很多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华裔,这是为什么?是我们大陆的营养不好培养不出人才吗?其实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东西就是,由于观念不同,中国对职业化教育不够重视,所有学生都要上大学,而很少考虑上技术学校,这1 / 8样造成了大学生过多,就像东西突然多了,不值钱了。
下面将详细谈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学制、教育方式差异第一,中国大学实行的是四年制,而英国实行的是三年制。
中国注重掌握所学知识,英国却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上,中国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而在英国平时作业(一般为写论文约占 25%~50%,期末成绩仅仅占 50%左右。
英国大学第一年成绩不计入三年本科总成绩,英国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所学课程均为各系公共课,各系派出优秀教师讲授本专业领域内经典课程,学校提供一个月时间给学生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专业;相反在国内,学生踏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极少有在大学期间改变自身专业的情况与条件。
中国硕士的学制是两年至三年,英国硕士学制仅占一年,为全球时间最短。
中国的硕士学习仍侧重于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而英国主要侧重于传授方式,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比如盖高校大厦一般,先将框架搭好,至于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再填充上去。
中国博士实行的是三年制,英国博士恰好实行的也是三年制。
但是中国的博士仍需要上一年的课,再做两年的研究,而英国三年几乎全部用于和导师一起做研究第二,中国大学一学年分为 2 个学期,每学期 20 周,主要对课堂所学进行掌握;英国大学一学年分为 3 个学期,每学期 10 周,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最新资料推荐------------------------------------------------------ 养,鼓励学生半工半读,且有专门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工作。
英国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运动、艺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外兼职等方面。
第三,英国的大学在每学年结束,都有一部分学生被要求留级或者退学,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校。
退学后他们可以更换专业或者学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而在中国大学,因成绩等原因被退学的情况相对较少,在同一学校顺利毕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学生在退学后难以更换学校或专业继续学习。
第四,中国大学课程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科目。
英国没有考查课,所有科目都是以学分的形式体现,每科 10~20 学分不等,大学一般要修满 120 学分才算合格。
总体来说,中国大学注重课堂教育,以灌输式应试教育为主,高校教育严进宽出;而英国大学注重综合培养,以自主选择式能力教育为主,高校教育宽进严出。
二、教育方向差异中国和英国在教育侧重点上也存在较大区别。
中英教育都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英国提倡Every student is important ,中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虽然有共性,但本质是不一样的。
3 / 8英国高等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重点是对学生个体的重视;中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关注,重点是对其各方面的规范。
第一,英国非常注重因人施教,特别是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特点,遵从以个人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而国内较为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系统化培养,对学生的规范性要求更多,旨在使更多高校毕业生符合目前经济社会的行为模式与业务需要。
第二,英国高等学校尤其注重创造性教育。
学生如果在所学课程上没有创新,那么成绩评定最多及格。
在英国大学里,几乎每一门课程都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来完成一个项目。
也就是说,一般老师只给出方案或者案例,并不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然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或者小组成员一起完成。
这种教育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意见,并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分析、判断及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
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组织者,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西方教育着眼于人性化和创造性的开发,国内教育重在规范性和制度性的培养,这也体现了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差异。
三、成绩评定差异在中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是统一标准,作业统一要求,考试统一难度,尤其是主要课程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最后的分数来决定等级。
---------------------------------------------------------------最新资料推荐------------------------------------------------------ 英国同样是考试大国,考试制度和中国同样严格。
但英国考试题目相对灵活,并且更侧重于开放式的主观题型,很少会给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结论。
英国大学反对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在最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学生平时的科研水平、实践表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最后的考试成绩各占 50%。
此外,考试考核的答案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绝不存在国内考试的得分点。
老师很少会给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结论,而是注重其科学性、灵活性、开创性。
只要学生的解答言之成理、具有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都会得到学校的认可和鼓励。
四、中国大学班主任和英国大学导师的差异在英国高等学府里,每个导师一般带领 8~10 位学生,他们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德,帮助学生选修科目、课程,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等,在导师制下,英国大学师生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以学习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的引导;同时,也是为了开阔导师的视野、促进其学术上的建树。
通过思想的沟通,彼此接纳、相融,使知识的探讨和辩论更加顺畅。
中国大学的班主任所带的班级一般都有 40 人以上甚至更5 / 8多,师生交流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引导、教育和管理学生,思想与情感交流相对较少,老师对学生这方面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和全面,同时有利于老师树立威信,便于对班级与学生个人进行管理。
五.学生基础差异在英国,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
这让很多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像数理化跟运算。
并且在英国教育中,对历史,地理,自然等学科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但他们对专业的要求却很高,一般他们的专业会研究学习的更深一些。
而在中国,因为老师的要求严格,学生的数理运算基础都很扎实。
而且中国教育对学生在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中国学生对这些方面的了解会多些。
这也间接说明中国教育的广度是很大的,但深度不够,对专业的研究学习没有英国深。
因此,中国教育体制亟需改革。
中国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先进的、真正能够兴国的教育。
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教育需要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改革需要奠定清晰的价值和目标。
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民主政治的社会现代化方向相一致。
---------------------------------------------------------------最新资料推荐------------------------------------------------------ 1. 教育的普及性现代教育的历史,就是不断普及和扩大教育的历史,通过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从而提高民族素质,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旺盛的教育需求,特别需要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的精神和民间办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开放教育。
同时,需要发展信息时代以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的各种新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中,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制度。
2. 教育的公平性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个现实的发展目标。
当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需要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而非人为扩大客观存在的各种教育差距和社会差距。
3. 教育的民主性在我国的现实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重建教育的公共性。
它意味着要通过制度创新,分散和下放管理权力,促进办学体制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使教育重新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机盎然的事业。
在教育多元化、社会化、地方化的格局中,重建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
与此同时,需要确立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师生平等、社会参与等价值观念,确立知识分子的学术权利和在教育、科研中的中7 / 8心地位,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教育决策体制和机制,建立学校与家长、社区紧密联系的参与机制。
4. 教育的人文性现代教育具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发展这样相辅相成的两翼,必须在教育的功利和非功利的两种价值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重视教育树人育人、文化传递、社会整合等非功利价值,防止经济主义、科学主义、能力主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教育的伤害,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
确立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与学科中心、考试中心的价值观念相反,围绕青少年生长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民主的教育、活的教育、有用的教育,以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同时,使各级学校成为社会和社区的文化中心,使教育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5. 教育的实用性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现实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弊端特别严重。
因而,造就一种实用性、适用性的教育仍然是必要和重要的追求。
教育应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要,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能够切实地改善人的生存处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这样的教育必然是因地制宜的、灵活的和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