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我国的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

我国土地财政弊端与问题浅析摘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就土地有偿使用问题做过初步讨论,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不少人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角度,主张土地有偿使用,他们侧重强调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但也有人认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主要是为了发挥地租的调节作用,理顺经济关系。
而当时的讨论,实际上是财政观点占了主流地位,发展到现在,并最终形成土地财政。
一.导言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
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据数据显示,当今的我国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前几年,在这种情况的背后,联结者农村大量的失地农民,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以及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等种种城市化进程当中的问题。
对于现在这种严峻的情况,本文将对土地财政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做一个分析,并且就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
二.土地财政的现状及分析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收入,是为“土地财政”。
近10年来,我国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迅速。
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6%,而去年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经超过3.15万亿,其中房地产出让土地的收益就2.7万亿,据相关资料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已达到86.75%。
这组数据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从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来源看,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为税收收入,主要为建筑税和房地产税。
二为非税收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金。
这两个部分的收入,其实是有相互联系的,政府先出让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接着房地产商建设房地产,并且上交给政府建筑税和房地产税,又成为了这政府的收入,在这个环节看来,似乎对政府来说是个良性循环,政府可以靠出让土地获得大部分的财政收入。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政府这一连锁行为的源头是要不断让出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就是不停出让土地来维持这一过程,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不断占用农业用地,因此,土地财政本质上是对于农业用地的不断征占与转变。
我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研究综述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探讨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的现状1. 土地出让收入高企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地出让收入高企成为了引发社会关注的焦点。
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长让很多城市政府成为了靠土地出让收入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渠道,这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尽管土地出让收入高企,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却较低。
大量土地资源被闲置或者被低效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
土地资源的浪费,不仅对土地资源本身造成了浪费,也影响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土地规划不合理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一些城市存在土地过度开发、用地规划混乱等问题。
一些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在土地规划上存在盲目追求规模,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环境问题。
4. 土地市场监管不力土地市场监管不力是我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
土地市场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土地转让、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违法违规行为。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违规土地审批和违法强拆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1. 土地财政依赖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对土地出让收入高度依赖,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出现了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的现象;由于土地资源单一化,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依存度高,缺乏多元化经济收入来源。
2. 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比较僵化,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规划不够灵活,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土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土地管理和监管的力度不够,导致土地市场乱象丛生。
3. 土地管理和监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和不法现象,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目前, 国土地财政 占地方财政收入 我国现实的土地整理办法 , 我 却忽视了这一 了社会投资 ; 其次, 府投资影响 了产 业 政
的比率很 大, 而且在逐年上升 。在很多地 规律,利用行政权力将土地整合后拍卖 , 结构调整, 加剧了产 能过剩 。政府掌握的 方, 第二财政早 已超过 正常意义上 的依靠 抬高土地 价格,从何获得 较高 的财 政收 大量资金投 向哪里 , 对产业结构 的变化有 税收和公债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 国务院 入 , 据 造成 了应然与实然状况的矛盾 。
发 展 研 究 中心 的一 份 调 研 报 告 显 示 , 一 在
重要的引导作用 。多年来, 地方政府 的土
刺激 了建 那么, 为什么地方政府要大力依靠土 地出让收入主要投 向城市建设 ,
房地 带 民 些地方, 土地直接税 收及城市扩张带来 的 地财政来 增加财政收入 呢?主要成 因如 筑 业 、 产 业 的 大 繁荣 , 动 了 建 材 、 第 19 我 民用五金 、 民用化工等产 业 的发 间接税收 占地方预算 内收入的 4 %, 0 而土 下 : 一 ,9 4年 以来 , 国 实 行 的 分 税 用 电器 、
公 财税
我 国土地财政 问题研 究
口文 / 崔春芳 乔 涵
( 包头市土地储备中心 内蒙古 ・ 头) 包
[ 提要] 本文从 土地 的经济学意义 的个别生产价格低 于按劣等地个 别生产 政 绩考核 体制便成为地方政 府追求土 地
及 理 论 定 价 方 法 与 实 际 收 购 土地 的 定 价 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财 政 的 内在 动 力 。
方法的背 离分析 来看 , 土地 财政存在 的问 绝对地租是优 、 劣各类土 地必须交纳 中、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摘要:关键字:引言1.土地财政现状描述1.1从地方财政中的土地出让收入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长与繁荣,其带来的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的“招拍挂”制度和土地出让计划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这一收入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以 2010年为例,全国土地供应量当中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的土地为25.7 万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面积的60%,由此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占总收入的 88%,而在地价不断高涨的同时,地方政府为获取更多的收益,不失时机地以 105%的同比增速加大了土地出让数量。
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突破万亿大关,2008年虽然下跌至 9600亿元,但之后的2009年再次飙升至1.59 万亿元,2010年和2011年更是高不可攀,分别达到2.7万亿元、3.15万亿元,虽然2012年土地出让收入有所下降,但仍达到2.57万亿元。
2003-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数据年份土地出让金增速2003 5421.3 ------2004 5894 8.72%2005 5505 -6.6%2006 7676.9 39.45%2007 12763.5 66.26%2008 9600 -23.71%2009 15910.2 63.40%2010 27000 69.7%2011 31500 16.6%2012 25714 -18.4%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主副主任韩俊: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经超过3.15万亿,其中房地产出让土地的收益就2.7万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高培勇:2011年财政部口径土地出让收入为3.3166万亿元。
)2013年1-11月10个典型城市同期土地出让金收入比较年份项目2013年1-11月2012年1-11月2011年1-11月2010年1-11月2009年1-11月2008年1-11月土地出让金收入7928.9 3574.3 5729 6541.6 4091.7 2206.62013年1-11月同比历年同——121.8% 38.4% 21.2% 93.8% 259.3%期增幅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CRIC)(注:10个典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大连、杭州、南昌和青岛)1.2从土地相关税收来看地方政府出让土地除直接获得土地出让金之外,还有一系列与土地相关的税费收入。
土地财政问题与对策探讨-财政理论论文-财政税收论文x

土地财政问题与对策探讨-财政理论论文-财政税收论文x土地财政问题与对策探讨-财政理论论文-财政税收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键词:财事权失衡;土地财政;政府职能转变:税制改革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土地财政,指地方政府出于增加财政收入、增长经济、偿还债务等目的,通过出让土地的使用权而获取的资金等收入,也称第二财政。
根据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出现了第二财政收入大幅超过第一财政的情况。
20xx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达65096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5%,占当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91.21%,相当于地方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的66.49%。
土地财政的广泛应用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动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短期内的高速增长,但对中国金融、社会长远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挤占制造业投资资金、社会贷款坏账增加等问题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因此全面分析中国土地财政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解决我国亟需改变的土地财政现状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土地财政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金融财政政策,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在此方面开展过相关研究,包括分析土地财政发展起源,政策可持续性问题、政策分析等,却也缺乏更深入性研究。
土地财政涉及的内外部关系复杂,有学者试图寻求调解关系,例如章和杰、金辉(20xx)等学者强调减少全口径财政支出以抑制土地财政,这忽略了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在研究土地财政的政策影响时,王晓燕(20xx)结合了国外的土地房产管理经验提出差别化征税体系,但也不能很好解决高地价高房价的螺旋上升。
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将企业所得税或房产税培养为地方主体税种,如王森(20xx),但这却与国家对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相悖。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土地财政问题不够深入和不足之处包括:土地财政现状分析和主要问题;扩增房产税、企业所得税与“减税降费”的矛盾: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投资影响分析。
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现象问题分析——以浙江丽水为例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现象问题分析——以浙江丽水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土地财政”作为我国地方财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许多地方政府长期依赖的财政来源。
然而,这种依赖关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出让金过高、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入上过度依赖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
因此,本文选取浙江丽水市作为具体案例,探讨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现象问题。
二、选题意义通过对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现象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改革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提供借鉴。
同时,借助丽水的具体案例,可以更加具体地探讨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上的错误做法,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研究内容1. 土地财政的定义和特点;2. 丽水市土地使用情况的分析;3. 丽水市土地出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土地财政”现象给丽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5. 政府应对“土地财政”现象的制度性改革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研究成果和经验;2. 实地调研法:深入丽水市了解当地土地使用情况,采集实际数据;3.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 比较分析法:对丽水市土地财政问题与其他地区的“土地财政”现象进行比较,进行经验借鉴。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有以下几个成果:1. 揭示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现象问题的本质和原因;2. 分析丽水市土地出让现象问题和影响;3. 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防范“土地财政”现象的发生;4. 对于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

业化 、 城市化进程 , 降低 了成本 , 但事实上制造 出一批无耕地 、 无资 产的农 民 , 成为 和谐 社会持 续发 展 的一个很 大 的障碍 。“ 土 地财 政” 对地方经济发展 的贡献 是不可 持续的 , 土地是有 限的 , 可供开 发的土地 日益 减少 , 未来的公共财政面临严 峻考验 。
一
、
我 国实 行 的 土 地 政 策 是 二 元 土 地 所 有 制 , 即国家所有 和集体 所有 , 就是农村土地归集 体所有 , 城市 土地归 国家所有 。在 地方 , 政府 同时享 有征地 的决定 权和补偿 的决 定权 ; 既是 征地政策 的制 定者 , 又是执行 者 , 地方政 府实 质上 获得 了无 限的集 体土 地征用 权 。地 方 政 府 可 以 从 土 地 收 益分 配 中得 到极 大 利 益 。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接受采访 时指 出 : “ 财政 以及有关部 门将 进 步积极采取措施 , 切实加强对 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的管理 , 确保 土 地 出让 收支全部纳入地方 政府性基金 预算 , 依 法征收土地 出让 收 入, 同时也保证这些收入 能够切 实纳入地方 基金预算 。严 格按 照 规定合理使用 , 加强政策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 , 确保土地 出让 收入 安全 、 规范 、 有效的使用 。尤其是按 照现在 的规定 , 土地 出让 的净 收益 , 首先 要 更 多 地 用 于 农 田和 水 利 建 设 , 用 于 保 障 性 住 房 的 建 设。 ” E s t
关 于 我 国 土地 财 政 问题 的研 究
李
,
婧 3 0 0 1 3 4 )
(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 摘 要】 土地财政 是 一种不 正常 的现 象, 它推 高房 价 、 积 累金 融风 险 、 还导 致产 业结构 畸形 发 展 , 给 我 国 经济 社会 的可 持 续发 展 带 来 阻碍 。 究其 原 因主要是 以分税 制财政 政 策为 主 的四 个 方 面, 导致 地 方政 府 对
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
首先,文章介绍了土地财政的概念和背景,以及其对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性。
接着,文章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方面的行为,包括土地出让、土地收益、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方面。
然后,文章探讨了土地财政的利与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最后,文章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成为了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土地收益等手段,获取大额财政收入,这种行为被称为“土地财政”。
然而,土地财政的运行不仅受到政策和制度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财政的概念和背景2.1 土地财政的概念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土地收益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的行为。
2.2 土地财政的背景我国土地财政的出现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3. 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3.1 土地出让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取土地出让金和地方税收。
3.2 土地收益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等方式获取土地收益,这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地方政府通过调整土地使用权价格、收取土地转让税等手段提高土地收益。
3.3 土地使用权转让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开发商或企业,获取土地使用权转让费等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
4. 土地财政的利与弊4.1 土地财政的利土地财政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4.2 土地财政的弊土地财政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财政过于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收益,存在较大风险。
科研课题论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68798 财政研究论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一、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概述(一)土地财政的概念界定“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依靠和利用土地的所有权及管理权,进行财政活动和利益分配,利用土地转让等方式获取土地收益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目的在于筹集资金以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和地方建设发展所需。
对于土地财政这一概念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概括,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2008)直观揭示地方政府的做法,将“土地财政”戏称为“卖地财政”。
朱秋霞在她的《中国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研究》一书中写到,“土地财政”指的是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从内容上,土地财政收入包括了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土地税收,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融资途径获得的收益。
也有学者将“土地财政”分为狭义和广义化,狭义的土地财政是指土地出让金收益。
广义上的土地财政是指除了土地出让金收入外,还有其他土地出让的相关收入。
(二)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中扮演的角色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利弊均有。
在城市化的进程的初期,土地财政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土地财政出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可能会影响民生问题加重、带来经济风险、导致权力寻租等,成为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1.正面积极的效应。
首先,“土地财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不仅增加地方财政,保证地方政府正常运转需要和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对财政收支的缺口进行了弥补,促进了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
其次,土地财政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有了稳定财源就能有效促进和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在政府进行出让土地时,主要有公益性用地、经营性用地和工业性用地三种用途。
公益性土地是政府保障公民公共服务需求的载体,没有收益回报。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思路。
1.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由于土地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往往会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土地资源开发用于房地产开发等经济项目,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2.土地市场不稳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土地市场的不稳定。
一方面,土地供应量不足导致土地出让价格居高不下,使得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使得土地资源供应过剩,导致土地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3.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往往会采取强拆的手段,将原有的农村土地征用并转让给开发商用于房地产开发。
这种行为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失地,引发了农民的维权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1. 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对土地出让的监管和调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供应量来平抑土地出让价格,降低房地产市场价格,减少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可以设立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使得土地财政收入能够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2.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农村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平等保护。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实现农村土地的增值。
3. 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土地财政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土地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研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研究引言:在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一直被视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因为土地是稀缺资源,地方政府通过出售和征收土地使用权来获取资金。
然而,随着土地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现状1. 土地财政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于解决财政困难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地方政府可以获得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
2. 土地财政的依赖度由于土地价格的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兴盛,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很多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一旦土地市场遇到调控政策或者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就会显现出来。
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因素1. 地方政府行为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和财政收入,通过扩大土地出让规模和提高土地出让价格来增加财政收入,进而增加自身政绩。
这种行为使得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土地财政。
2. 地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面临着庞大的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和财政困难。
土地财政成为了他们筹集资金的主要手段,以满足财政需求。
这种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3. 土地市场波动性土地市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和需求可能波动剧烈。
当土地市场出现调控政策或者经济下行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就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从而加剧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三、应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策略1. 多元化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推动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通过发展其他产业和吸引外来投资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
2. 宏观调控土地市场国家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均衡房地产市场,防止土地市场的过热和波动。
这样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3. 改革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从过度追求财政收入转向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福祉。
“土地财政”治理路径研究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土地财政治理路径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政策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今后还需要 继续土地财政的发展动态,加强相关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实现土地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土地财政治理路径研究:基于公 有土地作为公共品的视角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地方 政府报告等,对土地财政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 析的方式,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土地财 政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治理路径。
结果与讨论
经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着以下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土地财政风险 逐渐显现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治理路径: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系统梳理相关文 献,深入了解土地财政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方向。其次,通过收集实 际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土地财政治理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分析
经过对相关政策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结论:
1、土地财政治理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经济增长、社会发 展、环境保护等,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谢谢观看
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财政治理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学者从土地财 政的起源和演变入手,探讨了其存在的原因和背景。另一些学者则于土地财政的 影响,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有 学者提出了土地财政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地方财 政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化解思路。
1.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过重是当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产生了过度依赖,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在土地财政上,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2. 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由于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会受到严重冲击,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绩效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3. 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在土地财政支出方面,由于管理不透明,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财政支出滥用、挥霍浪费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效率,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化解思路研究1.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土地财政依赖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有必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财政收入体系,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可以从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完善税收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着手,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财政体制。
2. 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为了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有必要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土地财政收入的多元化。
在土地供给侧改革方面,可以加大土地出让的市场化程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等,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的结构多元化。
4828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土地财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引言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尤其是在中国,土地财政被视作地方政府财政的“命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性。
然而,土地财政的盲目扩张和不可持续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土地财政的问题土地财政的现状在中国,土地作为政府的公共资源、财政的重要来源和企业的投资领域,其市场未必充分发挥。
截至目前,中国土地财政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特别是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50%。
因此,土地财政仍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这种收入预算化和数据化程度比较低。
同时,由于官员任期和想要创造最大利益的动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极端手段追求土地出让收入,例如疯狂扩大土地规模,瞒报土地收入等方式。
土地市场的问题中国土地市场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土地试点市场不完善,政府土地指标发放体制不健全,导致住宅建设标准不一、定价不合理。
土地市场过于政治化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导致某些通胀或离职的官员以及其他特殊利益集团通过任期内扩大土地规模或其他损害企业和社会利益的方式获得不正当利益。
这让市场竞争更加不公平,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土地政策的问题土地开发利益问题也是暴露在阳光之下的。
近年来,由于现代农村经济不大发展和工业化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等原因,一些农村、城市尤其是棚户区的土地越来越配不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而境内不少贫困地区的土地开发要依靠政府和外资。
但是,现在在这一过程中,土地开发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公共福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导致出现“行政抢庄”、房地产“炒作”风等现象,造成大量土地和资源的浪费。
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方案促进土地市场的机制创新市场竞争和市场化措施是推动土地市场权利和资源价格成为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
从取得土地资质证书、实施卖出、管理等方面来说,要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土地市场法规、政策和管理。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

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土地财政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土地财政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财政现象,通常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高度倚重土地出让及土地相关产业产生的租税费等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
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分析土地财政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
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提供者,必然面临财政资金紧张的问题,而制度性原因是造成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
(一)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下降,与此同时,需要经由中央财政的支出项目都是硬支出,中央财政困难重重。
原有的财政包干体制使得地方政府无序竞争,弱化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1993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同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分税制改革内容。
随后,国务院于12月15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将8种有利于维护国家权益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收入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将3种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将18种适合地方征收管理的收入划分为地方固定收入。
分税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由1993年的22%迅速上升至1994年55.7%,随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
在支出方面,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范围。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中央政府的支出范围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而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地方的公益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详见表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税收的调节分配作用,我国逐步停止征收一些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农业税等。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吴朝秋 福建省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摘要: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的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将土地出租商业化,侵占了很多农民耕地,导致官民矛盾激化。
这种为了私利而大量出售土地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一旦政府没有土地出租售卖就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因此,要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正确认识,克服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地方政府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依赖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独立性。
关键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财税制度引言1987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出让制度,即土地由当地政府负责规划使用,这就衍生出土地财政问题。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收入过度依赖土地相关产业的一种财政模式,它反映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土地租赁出售的态度。
我国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显然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方面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地方政府将土地售卖完毕,就会出现收入断流的危险局面。
另一方面土地财政的破产也会危及当地经济发展,因为地方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往往会将土地作为抵押物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如果地价暴跌,就会使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且银行和贷款公司受其影响。
而解决土地财政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和综合治理。
一方面要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土地使用权,确保地方政府的土地出售行为能够受到中央的监管,避免盲目卖地。
另一方面,要拓宽地方收入来源,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本文主要从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事权扩大和不良的政绩观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原因,并针对这三方面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来约束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改善我国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不断开拓新的创收来源,使其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浅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

浅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是指各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收入短缺、负债累积等经济困境。
这一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能力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进行浅析。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地方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土地经营收入以及高额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
然而,近年来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强土地使用权监管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此外,国家的税收体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地方政府的税收征收能力较弱,很难为地方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
这些问题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均衡,使得地方财政难以承担越来越重的公共支出压力。
二、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是我国地方财政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追求GDP增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量借债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筹资手段。
据统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25万亿元。
在这些债务中,还包括了一些隐性债务,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这些高额的债务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还债压力,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正常的财政运作,还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地方财政困难还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
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投资,这将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可能过于倾向于规模效应,忽视了投资效益和项目可行性,导致投资效果低下,进一步加大了地方财政负担。
解决地方财政困难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一、调整财政收入结构。
应进一步完善税收体制,加大对地方税源的分配比例。
同时,应推动地方政府通过创新方式,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如鼓励地方政府发展地方性产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地出让和土地经营收入的监管,防止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浅析“土地财政”的影响与危害

浅析“土地财政”的影响与危害【摘要】"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手段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地财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和危害。
本文将从土地财政的影响、危害、改革建议、监管机制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土地财政的影响包括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进程等;而其危害包括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等。
建议加强土地财政的监管机制,提出合理的改革建议,并制定应对策略,以实现土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土地财政的发展趋势将趋向规范化和透明化,其影响也需经过进一步评价,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财政,影响,危害,改革建议,监管机制,应对策略,发展趋势,评价,未来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土地开发和转让等方式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手段。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可以通过土地资源的有序配置和有效利用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并支持公共事业的建设。
土地财政的核心在于土地出让和利用权的转让,政府可以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取土地收入,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土地财政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1.2 土地财政的作用土地财政作为我国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地利用权出让和土地增值税等多项税收,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
土地财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财政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引导土地开发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土地增值税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
土地财政还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建设。
通过土地出让和土地增值税等财政手段,地方政府能够促进城市建设和规划,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土地财政问题研究作者:姜丙毅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土地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土地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制的独特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根据,但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土地财政暴露出我国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某些问题。
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相关对策:完善现有的财政体制;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管理。
关键词:分税制;土地财政;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99-02近期,国家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18个省会和直辖市,有17个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来偿债,比例高达95%。
审计结果表明,2010年底,政府性债务大约有40%要靠土地收益来偿还,而现在,部分地区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度依赖于土地收益[1]。
土地财政已成为地方债的救命稻草,也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深入探析土地财政问题的症结,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成为未来政策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一、土地财政及其不良影响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2]。
“土地财政”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土地资产收益及其相关的行政性收费收入。
土地资产收益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租赁和转让所得。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主要是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取得的价款。
第二,与土地相关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费收入,目前主要包括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契税。
第三,土地融资收入,是指地方政府通常以政府所属的土地储备中心、政府性公司和开发区为融资平台,以土地为抵押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获取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所需资金支持。
从短期、局部来看,土地财政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加速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然而,从长期、全局来看,土地财政会加大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和社会风险。
第一,土地财政派生的政府债务蕴含了现实与潜在的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不仅获得巨额土地出让收入,而且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取巨额信贷资金,用以支持社会基础设施,扩大下一轮土地财政规模及其他资金需要,由此派生出巨额地方债务。
而土地出让收入属于一次性财政收入,易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而且土地财政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结束,可供开发的土地日益减少,未来的公共财政将面临严峻考验。
第二,“土地财政”推高了地价,加剧了城市居民购房困难与社会分化。
地价的上涨会传导到房价身上,当房价长期高于实际市场价值,房地产投机行为就会泛滥,房地产泡沫就会形成,使社会财富流向富裕的投资炒房人群,也造成普通民众买房难。
第三,土地财政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中国改革》杂志2004年引用一项调查表明,被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而农民仅占5%~10%。
地方政府采取强制性的土地征用政策,低价征地,高价出售,从中获得巨额土地增值收益,同时城市化进程又是地方政府的政绩。
在商业利益和政治资本的双重利益的驱动下,城郊农民大量失地,而不法之徒也由此以权力寻租的方式获取暴利。
二、财政体制与土地财政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财税改革,调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实行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
这种体制的一个明显的表现特征是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都在下降,第一个比重由1979年的28.4%下降到1993年的12.6%,第二个比重由1979年的46.8%下降到1993年的31.6%。
中央弱财政的现实威胁集权体制的运行,致使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和行政管理能力大大下降,导致“国家能力”被严重削弱,已经超过了“分权的底线”[3]。
中央政府为改善自身财政状况,于1994年推行了分税制改革。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强化各级预算约束”。
①分税制实施之后的当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状况就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央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55.7%,比1978年增加40个百分点,但中央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变化不大,仅为30.3%。
再之后的1995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值一直稳定在52%左右(详见中国统计年鉴2011),但这17年间中央财政支出平均只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27.1%,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4年的30.3%下降到2010年的17.8%。
而自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后,到2010年地方的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7.5%,但财政支出却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平均为72.9%,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比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整个数字前后变化对比呈反向剪刀状。
如下图1所示。
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制约的影响严重滞后,有些地方政府税源枯竭,致使地方政府尤其最基层的县、乡政府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撑,无法正常履行其职能,无力为民众提供最低水平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更不要说在全国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的目标(刘玲玲2006)。
因此从财政包干体制向分税制实施后地方政府履行基本职能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为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必须要在财政体制内外寻求新的财政收入来源,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凸显,成为地方政府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而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为其打开了“方便之门”[4]。
三、土地财政暴露出我国目前的分税制的问题一是地方财政制度的财政法定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分税制财政体制只在《宪法》中简单地提了一笔,并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对财政体制中关于事权和财权的划分、转移支付办法等相关内容做详细的规定。
关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法规只有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这一个文件,而且对事权、财权、转移支付等内容也是粗线条的规定,仍缺乏可操作性[5]。
反映在土地财政问题上就是征地程序不规范。
按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是农地征用的主体,在农地转为非农用地时村级组织不能与开发商直接进行交易,而且现行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征地听证制度,征地程序过于简单,透明度不高,导致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
二是地方财政制度中的财政公平问题。
财政平等是宪法平等原则在财政法中的具体适用,我国财政制度在土地财政问题上存在两方面的不公平,一是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二是失地农民不能分享土地农转非后的土地增值收益。
三是地方财政制度的财政效率问题。
从新公共管理的视野看,现代公共财政实质上是一种“效率财政”,可以说,能否建立有效率的政府和财政是公共财政建设成败的关键[6]。
但我国的土地财政是违背财政效率原则的,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的最大、最优质资源而加以滥用,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价值扭曲等现象屡有发生。
四、土地财政的改革方向(一)完善现有的财政体制⒈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
进一步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这是分税制财政体制首先要完善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在明确划分政府和市场作用边界的基础上,理顺省与市、县政府间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中央政府在基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
2.调整中央与地方税收的划分。
要赋予省级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继续推进费改税和房产税改革。
比如根据我国因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可以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授权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排污税征收标准,作为地方专项税收。
3.改进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转移支付法》来明确规定和有效规范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行为。
因此应制定《转移支付法》,以法的形式对支出责任、转移支付规模、结算办法等加以规定,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完善转移支付措施。
特别是解决现行补助和上缴体制中存在的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矛盾的问题,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专项转移支付相配合,以特殊性转移支付为补充的复合型财政转移支付形式[7]。
(二)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土地自然增值收益的分配不公平是土地财政的一个诱因。
要遏制土地财政,必须建立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要按照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期生计有保障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征地补偿。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应当首先,满足失地农民的发展需求。
要在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下,提高失地农民的发展能力,使他们能够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参与社会发展和分享社会发展利益。
其次,土地增值收益应当由国家适当地分配给在耕农民,主要用于在耕农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最后,土地增值收益的剩余部分归国家所有。
国家应当建立专项土地发展基金,将土地增值收益专项用于土地的养护、生态保护等公共利益方面。
(三)完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管理制定和完善土地政策,要以深化征地改革为核心,以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为目标。
不断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继续加大土地保有环节的调控力度,增加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加大征收耕地占用税,明确土地出让价款使用用途。
在土地管理职权划分上,按照市场经济和用途管制的要求,依照管理职权的性质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职权进行重新划分。
要慎用征地权力,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严格界定公益性、经营性建设用地,区分土地征收与征用。
工商企业需要用地,应当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向国家、向农民集体购买、租赁等市场方式取得,价格由市场决定。
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征地价格听证制度,及时落实安置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1]刘德炳.地方债重压,土地财政撑不住了[J].中国经济周刊,2013,(24).[2]朱秋霞.中国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32.[3]王绍光.分权的底线[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117.[4]戴双兴.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78.[6]马国贤.效率——公共财政建设的核心问题[J].财贸经济,2000,(10).[7]刘剑文.财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