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下降或缺陷时,口腔颌 面部易发生感染。
创伤与手术
口腔颌面部创伤或手术操作不 当可导致感染。
其他因素
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等 慢性病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年龄
季节性变化
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但青少年和老年人群较为常见。
某些季节可能更容易发生口腔颌面部 感染,可能与气候变化、室内外温湿 度差异等有关。
04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的习 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 和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免疫 力。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口腔疾病,控制糖尿病等全身 性疾病。
避免损伤
避免口腔颌面部损伤,如拔牙 、手术等,减少感染机会。
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 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
状。
支持治疗
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心理治疗
对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 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以帮助患者 保持良好的心态。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防止病情恶化。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口腔卫生维护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预防牙周病等感染源。
避免危险因素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避免到卫生条件差的环境等。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2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3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4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5
感染扩散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6
切开引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7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8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9
口腔颌面部间隙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0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
影响感染转归因素 机体 细菌 治疗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又称智齿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 全或阻生,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一般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 常见病和多发病。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0
下颌智齿冠周炎病因
种族演化--颌骨长度 萌出时间--最后萌出 解剖结构--盲袋形成 全身因素--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疲劳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0
脓肿切开排脓目的
排脓 减张 减少并发征,如边缘性骨髓炎 预防扩散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1
脓肿切开引流要求
建立引流:通畅、重力底位 切口设计:隐蔽、美观、勿损伤重要结构 操作轻柔、准确、快捷 根据位置、深浅、大小放置引流条 换药:冲洗、更换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
够位置萌出,且上颌对应牙正常者。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0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
①切口②切除牙龈后露出全部牙冠③缝合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扩散途径
向前--第一磨牙颊侧瘘 向后--面颊瘘 沿下颌支向后扩散---咬肌间隙、翼颌间隙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
Infection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感染(infection):
• 指由各种生物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
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 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 应的疾患。
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
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
有利于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
4、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 循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 肿、纵隔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 切开引流的指针:
1、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症 肿胀明显,皮肤 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 性水肿;或穿刺有脓液;
2、口腔颌面部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炎治疗无效,同时出 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者;
局部重-------------明显 因细菌毒力及机体的抵抗力不同而变化。
诊断
• 初期: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
引流区淋巴结肿痛
• 脓肿形成:
浅部脓肿-----------波动感试验 深部脓肿-----------穿刺 ※脓液细菌培养可确定细菌种类,细菌敏感 试验可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怀疑败血症发生,可行血培养。
消化道、呼吸道起端 颜面皮肤暴露 颜面及颌骨周围潜在筋膜间
隙 血循环丰富 淋巴系统丰富
有利感染控制的因素
血循环丰富,抵抗力强 易于发现 易于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牙源性
医源性
感染
腺源性
血缘性
损伤性
牙源性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 是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常引起住院患者
• 二、清除病灶:
-----------病灶牙拔除

口腔颌面部感染总论 PPT-

口腔颌面部感染总论 PPT-

切開引流的指征
局部疼痛加重,跳痛;皮膚表面緊張、發紅、光亮;觸及明 顯壓痛點、液波感;深部膿腫穿刺有膿液
急性化膿性炎症,同時出現全身中毒症狀者 兒童頜周蜂窩組織炎 結核性淋巴結炎
切開引流原則:
低位、通暢、隱蔽、安全
發際內切口
頜下切口 頦下切口 上頸部切、深淺、膿腔的大小,選擇不同的引流方法 口內:油紗條、碘仿或橡皮片 口外:鹽水紗條、橡皮片或乳膠管
去除病灶
拔除病灶牙 去除死骨
2.全身支持治療
補充液體 加強營養 降溫鎮痛
3.抗生素的應用
抗菌藥物作用機制 應用原則 適用證 禁忌證 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抗菌藥物作用機制
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 損傷細菌胞漿膜 影響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 影響核酸代謝
抗生素應用原則
確定感染的病原菌 掌握選用藥物的適應證 藥物的劑量和時間 選用窄譜抗菌藥物 嚴格聯合應用抗生素的指征 恰當掌握預防性用藥方法
3.全身症狀和生命體征
全身症狀: 不適感,如疲勞、發熱,嗜睡等 生命體征
體溫:感染涉及全身時,38C以上 脈搏:很少高於100次/分鐘 血壓:通常變化最小 呼吸頻率:正常14-16次/分鐘,中重度感染者可
升至18~20次/分鐘
4.影像及實驗室檢查
影像:B型超聲 X線片 CT MRI 實驗室
血 尿 便常規 肝腎功 電解質等
血象中白細胞升高
5.系統疾病對頜面部感染的影響
嚴重代謝疾病的患者
尿毒癥患者 酗酒的病人 營養不良者 嚴重的糖尿病患者
惡性腫瘤患者
白血病患者 淋巴瘤患者 其他惡性腫瘤患者
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
免疫抑制劑使用者 化療患者
三、口腔頜面部感染的診斷
膜間隙 病灶牙為感染發生提供了特有的條件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测试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外科学习题测试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儿童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是:A.牙源性感染B.腺源性感染C.血源性感染D.面疖E.结核2.最易发生腺源性感染的间隙是:A.颌后间隙B.咽旁间隙C.颌下间隙D.舌下间隙E.颞间隙3.面部"危险三角区"指的是:A.由双侧眼外眦到上唇中点的连线B.由双侧眼外眦与颏部正中的连线C.由双侧眼内眦与双侧鼻翼基脚的连线D.由双侧瞳孔连线的中点与双侧口角的连线E.由双侧瞳孔与颏部正中的连线4.以下哪一种感染应及早作广泛的切开引流:A.舌下间隙感染B.卢德维氏咽峡炎D.眶下间隙感染E.翼颌间隙感染5.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放置引流的适应证:A.可能发生感染的污染创口B.较浅小的无菌创口C.留有死腔的创口D.止血不全的创口E.脓肿切开的创口6.下列颌面部间隙中最容易并发骨髓炎的是:A.颊间隙B.颞下间隙C.颞深间隙D.颞浅间隙E.颌下间隙7.口腔颌面部间隙的正确定义为:A.正常情况下颌面部各组织之间存在的间隙B.颌面部肌肉和涎腺之间存在的间隙C.正常情况下颌面部各组织之间解剖结构上的潜在间隙D.颌面部各间隙之间无沟通E.颌面部间隙感染不易扩散8.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感染处理不当可以引起:A.急性根尖周炎B.鼻前庭炎D.角膜炎、结膜炎、眼睑炎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9.导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腺源性感染一般指:A.小涎腺的感染B.三大唾液腺的感染C.淋巴结感染D.感染区淋巴结炎突破被膜引发间隙感染E.皮脂腺感染10.口腔颌面部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可为:A.产气荚膜杆菌B.结核杆菌C.螺旋体D.放线菌E.大肠杆菌11.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A.血源性B.腺源性C.外伤性D.牙源性E.继发于其他感染12.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A.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B.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C.混合性细菌感染为主D.厌氧菌感染为主E.特异菌感染为主13.颌面部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B.局部软组织广泛性水肿C.局部产生皮下气肿;有捻发音D.局部剧烈疼痛;有脓肿形成E.张口受限;影响语言、咀嚼14.切开引流的绝对指征:A.感染早期即应行切开引流术B.局部肿胀、疼痛C.有凹陷性水肿;波动感或穿刺有脓D.脓肿已穿破;但局部仍有疼痛E.牙源性感染1周以后15.下列间隙感染中何种最易导致呼吸困难:A.眶下间隙B.翼颌间隙C.咬肌间隙D.下颌下间隙E.口底蜂窝织炎16.下列何种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切口选在口内:A.颌下间隙B.口底蜂窝织炎C.舌下间隙D.翼颌间隙E.咬肌间隙17.下列间隙感染首先表现为张口困难的为:A.翼下颌间隙B.眶下间隙C.下颌下间隙D.口底蜂窝织炎E.舌下间隙18.卢德维Ludwig’s咽峡炎指:A.腐败坏死性龈口炎B.化脓性咽峡炎C.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D.化脓性扁桃体炎E.粒细胞缺乏症19.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A.翼颌间隙感染B.咽旁间隙感染C.颌下间隙感染D.口底蜂窝织炎E.咬肌间隙感染20.唇痈较少出现大块组织坏死;这是因为:A.唇部组织表浅;易于早期发现病变B.唇部血液循环丰富C.感染的细菌毒力较低D.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其侵袭力弱E.唇部运动频繁;细菌不易滞留聚集21.颜面部疖痈的治疗主张:A.早期切开引流B.局部烧灼C.局部热敷D.保守治疗E.全身支持疗法22.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根据临床病理特点;病变始于颌骨骨松质和骨髓者;称:A.边缘性骨髓炎B.放射性骨髓炎C.中央性骨髓炎D.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E.根尖周致密性骨炎23.由于下颌骨的特殊解剖特点;下列哪种病变容易通过下颌管扩散;导致急性弥散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A.溶解性边缘性骨髓炎B.根尖周致密性骨炎C.根尖脓肿D.粘膜下脓肿E.根尖囊肿24.边缘性骨髓炎好发于:A.下颌骨升支B.下颌骨体部C.上颌骨体部D.下颌骨牙槽突E.下颌骨髁状突25.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死骨刮除术应在急性炎症后:A.2~4周B.4~6周C.6~8周D.2个月以上E.半年以上26.中央性骨髓炎死骨切除术应在急性炎症后:A.2周B.3~4周C.2个月D.3~4个月E.6个月以上27.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下列正确的说法为:A.死骨分离时间较快B.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无明显界限C.患者全身症状明显;伴发热、寒战、白细胞总数升高D.一般倾向于积极治疗;早期切除坏死的软、硬组织E.无需手术;单纯高压氧治疗效果较佳28.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应与下列哪一疾病鉴别:A.川崎病B.勒-雪氏病C.韩-薛-柯氏病D.Horner综合征E.Burkitt氏瘤29.婴幼儿的淋巴结:A.淋巴结发育完善;淋巴滤泡丰富B.淋巴结被膜厚;淋巴滤泡不成熟C.淋巴结发育完善;防御功能佳D.淋巴结发育不完善;淋巴结包膜不成熟E.淋巴结细胞增生活跃;滤泡成熟30.智齿冠周炎常形成瘘道;其常见部位为:A.第三磨牙颊部皮肤B.第二磨牙颊部皮肤C.第一磨牙舌侧牙龈D.第二磨牙颊侧牙龈E.第一磨牙颊侧牙龈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密切相关的答案..每个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31~35题共用题干:A.眶下间隙感染B.面颊瘘C.翼下颌间隙感染D.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E.下颌下间隙感染31.下颌智齿冠周炎循下颌支外侧向后扩散可致:32.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体内侧向后扩散可致:33.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支内侧往后下可致:34.下颌智齿冠周炎向外前方扩散可致:35.下颌智齿冠周炎面颊部红肿消退后仍有中度张口受限应考虑:36~40题共用题干:A.眶下区弥漫性水肿B.以下颌角为中心的红肿C.张口受限D.颌下三角区的红肿E.颌下、口底广泛水肿36.咬肌间隙感染肿胀区域主要为:37.眶下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38.口底蜂窝织炎主要表现为:39.下颌下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40.翼下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41~45题共用题干:A.眶下间隙B.翼下颌间隙C.咬肌间隙D.下颌下间隙E.颞间隙感染41.可因下齿槽神经麻醉导致医源性感染的间隙为:42.上颌尖牙根尖化脓性感染导致的间隙感染为:43.感染形成脓肿时面部肿胀明显但不易发现波动感的间隙为:44.最易发生腺源性感染的间隙为:45.感染易发生骨髓炎甚至直接导致颅内感染的间隙是:46~50题共用题干:A.牙源性B.血源性C.损伤性D.腺源性E.医源性46.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来源是:47.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的感染途径是:48.脐带感染导致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属于:49.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常引发什么感染:50.少数翼下颌间隙感染来源于:C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正确答案..51.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因致病因素导致的:A.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感染B.口腔内牙及其支持组织感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2.急性感染体温过高时;采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A.头部冷敷B.冰水或酒精擦浴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53.临床上不易触及波动感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有:A.下颌下间隙B.咬肌间隙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54.下颌下间隙切开引流的切口应在A.距下颌下缘2cm作一平行切口B.以健侧下颌下缘延长至患侧的延长线2cm处C.两者皆可D.两者皆不可55.脓肿早期切开引流适用于:A.冷脓肿B.唇痈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56.颌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化脓性感染处理不当可引起的并发症有:A.颅内海绵窦静脉炎B.唇坏死缺损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57.翼下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的切口在A.下颌角下2cm绕下颌角作弧行切口B.翼下颌韧带外侧作一纵形切口C.两者皆可D.两者皆不可58.咬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有:A.牙关紧闭B.易导致中央性颌骨骨髓炎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59.腐败坏死性感染A.皮下捻发音B.全身中毒症状明显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0.放射性骨坏死:A.治疗上应早期、及时、积极手术治疗;以免病变进一步发展B.发生的机制是射线造成的局部血供障碍;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可继发细菌感染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X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61~65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22岁;4天前因劳累出现左侧下后牙龈胀痛;进食吞咽时加重;昨日起出现局部自发性跳痛;面部肿胀;张口受限;伴发热..检查:左侧颊部肿胀;局部皮温增高;压痛明显;局限于咬肌前缘处;并及凹陷性水肿;张口度约二指;左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阻生;牙龈瓣覆盖其上;充血肿胀;并见糜烂;挤压局部少量脓液溢出;同侧第一磨牙前庭沟丰满充血;压痛存在;第一磨牙叩诊-;无松动;无龋坏;未及牙周袋..61.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左侧第三磨牙冠周炎B.左侧第一磨牙牙槽脓肿C.左侧第一磨牙牙周脓肿D.左侧第三磨牙牙龈炎E.左下颌磨牙后区牙龈溃烂继发感染62.该患者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肿胀原因为A.根尖脓肿B.牙周脓肿C.根尖囊肿继发感染D.第三磨牙冠周脓肿扩散引起E.颊间隙感染引起63.该患者左颊部皮肤肿胀原因最有可能是:A.反应性水肿B.颊间隙感染C.颌上淋巴结炎D.局部皮肤感染E.咬肌间隙感染64.左侧第一磨牙前庭沟肿胀处理方法应为:A.及时切开引流B.面部切开引流C.拔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D.咬肌间隙切开引流E.口服抗生素;局部可不处理65.该患者待急性炎症控制后的治疗应以下列哪一项为主:A.拔除左侧下颌第三磨牙B.下颌骨死骨刮除术C.左侧下颌第三磨牙作牙髓治疗D.左侧下颌第三磨牙作牙周治疗E.继续抗炎治疗66~70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55岁;因右上颌牙痛三天;右侧眼下、鼻侧肿胀一天而就诊..检查:右侧上颌尖牙远中深龋;探-;叩++;松动-;前庭沟肿胀变浅;同侧鼻侧、眶下区肿胀明显;局部皮温增高;压痛和波动感存在;眼裂变小..体温40℃;食欲下降;精神萎靡..66.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为:A.右上颌骨骨髓炎B.右上颌窦化脓性炎症C.右侧眶下间隙感染D.右上颌窦肿瘤继发感染E.右鼻侧皮肤感染67.最可能的直接病因为:A.右上颌尖牙牙周炎B.右上颌尖牙髓炎C.右上颌尖牙根尖周炎D.右上颌窦炎E.右眶下间隙感染68.该患者此时最适当的治疗方案是:A.上颌尖牙开髓引流B.局部10%高渗盐水持续湿敷C.穿刺抽出脓液后以抗生素盐水冲洗D.局部切开引流;配合全身抗感染E.全身抗感染;待局部脓肿形成后行切开引流术69.该患者外科治疗的切口应选择在:A.右上颌尖牙前庭沟粘膜转折处B.右上颌中切牙前庭沟粘膜转折处C.右侧鼻旁皮肤D.右上颌磨牙区前庭沟粘膜转折处E.右侧口内和口外联合切口70.该患者感染扩散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为:A.咬肌间隙感染B.颌下间隙感染C.翼颌间隙感染D.上颌窦炎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填空题7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72.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致病菌有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多见的是______和______的混合感染..73.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时;为达到通畅引流容易维持的目的;要求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______.颜面部脓肿切开时;应尽量减少对容貌的影响;切口应尽量选择在愈合后瘢痕______的位置;且应与皮纹方向______.74.冠周炎常指智齿______或______时;______的软组织发生的炎症..75.冠周脓肿可沿______向前;在______形成龈瘘..76.口腔颌面部主要的筋膜间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77.眶下间隙的感染可向______内和______内扩散..78.颌周间隙的感染常常引起严重的张口受限;这些间隙有:______间隙、间隙、______间隙、______间隙..79.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继发边缘性骨髓炎的间隙有______;和______.80.请例举三个脓肿形成时不易触及波动感的间隙:______、______、______.8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感染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82.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先在______内发展;再破坏______和______.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则先破坏______;再向______发展..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发病部位多见于______.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则见于______患者;其特点是病程发展______.问答题8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是什么84.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是什么85.什么是口腔颌面部间隙86.简述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指征..87.颊间隙感染可向哪些间隙扩散参考答案1.B2.C3.D4.B5.B6.C7.C8.E9.D 10.E 11.D 12.C 13.E 14.C 15.E 16.C17.A 18.C 19.E 20.B 21.D 22.C 23.C 24.A 25.A 26.B 27.B 28.A29.D 30.E 3l.D32.C 33.E 34.B 35.D 36.B 37.A 38.E 39.D 40.C 41.B 42.A 43.C 44.D 45.E 46.A47.A 48.B 49.D 50.E 51.C 52.C 53.B 54.A 55.D 56.A 57.C 58.C 59.C 60.B 61.A62.D 63.B 64.A 65.A 66.C 67.C 68.D 69.A 70.E71.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创伤性、医源性72.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需氧菌、厌氧菌73.低位、隐蔽、一致74.萌出不全、阻生、牙冠周围75.下颌骨外斜线、第一磨牙颊侧76.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77.眶、颅78.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79.咬肌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80.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深间隙、颞下间隙任选三个81.牙源性、损伤性、血源性82.骨髓腔、骨皮质、骨膜;骨皮质、骨髓腔;上颌骨;曾接受放射治疗;缓慢8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有:1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于发生感染..2由于牙的存在并以发生牙体及牙周围支持组织的炎症;易形成特有的牙源性感染..3口腔颌面部潜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循此途径扩散和蔓延..4颌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颌面部静脉瓣膜少或缺如;当静脉受压时容易导致血液逆流;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顺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而发生区域性淋巴结炎..反之;血循与淋巴循环丰富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消退..5口腔颌面部为暴露部位;易受损伤而继发感染..84.由于人类进化;下颌骨体逐渐缩短;致使第三磨牙萌出时缺少足够的空间;不能正常萌出;出现阻生..由于牙冠表面牙龈覆盖;盲袋形成;其内大量细菌繁殖;加上局部软组织受到牙齿萌出时的压力;及咀嚼时遭到对颌牙的咬伤;造成局部血运差;细菌侵人..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引起冠周炎的急性发作..85.正常情况下;在颌面部各种组织之间;如皮下组织、肌肉、涎腺、颌骨;充填有数量不等疏松的结缔组织或脂肪;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涎腺导管走行其中..这种结构从生理上具有缓冲运动时产生的拉、压力作用;从解剖结构上即成为潜在的间隙;而且各间隙之间互相通连..当感染侵入这些潜在间隙内;可引起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性产物充填其中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86.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有:①牙源性感染发病后3~4天;腺源性感染发病后5~7天;②疼痛加剧;并呈搏动性跳痛;③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和凹陷性水肿;④穿刺及脓或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⑤全身治疗无效;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者;⑥颌周蜂窝织炎累及多个间隙;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者;⑦淋巴结结核经抗痨治疗无效;寒性脓肿已近自溃时..87.颊间隙感染累及颊脂垫时;可借颊脂垫向颞下间隙、颞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眶下间隙等间隙扩散..。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颌面外科学》真题解析 讲义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颌面外科学》真题解析 讲义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和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这两个的答案如下: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 定义(GBR):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认为的竖起一道生物屏障, 组织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张茹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 渐完成,最终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 1.手术创伤:骨钻快速不能超过 2000r/min 2.病人自身条件差 3.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差 4.种植体外形设计不合理 5.种植体的盈利分布不合理 6.种植体早期过度负载
二、填空题
1.室性心律失常病源首选的麻醉药是 。(四川大学 真题)
2.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有 、 、 、 。(南京大学
2007年)
3.口内注射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注射器应 。(四川大学 2006年)
三、名词解释
1.阻滞麻醉 (西安交通大学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 真题)
E.刮净拔牙创内的肉芽及碎片
11.拔牙创内血凝块经过多长时间可完成机化过程( )(武汉大学 2007年)
A.20天以后
B.30天以后
C.40天以后
D.50天以后
E.60天以后
12.牙拔除后 2~4天,出现拔牙创剧烈疼痛,最可能是( )(青岛大学 2012年)
A.干槽症
B.牙槽突骨折
C.牙龈损伤
D.牙槽窝内有异物
A.局部肿胀
B.创口溢脓
C.创口周围牙龈坏死
D.剧烈疼痛
3.单纯高血压无其他并发症时,血压高于多少应先治疗后再拔牙( )(青岛大学 2012年)
A.160/95mmHg
B.190/100mmHg C.180/100mmHg D.190/105mmHg
4.安放拔牙钳方法正确的是( )(青岛大学 2012年)

口腔学笔记 总结5: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学笔记 总结5: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一)颌面部感染概论一、颌面部组织结构特点颌面部感染的特点:牙源性感染居多、混合性感染为主,潜在间隙多易扩散、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生态环境复杂潜在筋膜间隙鼻唇静脉血管常无瓣膜毛囊、皮脂腺、汗腺血液、淋巴循环丰富牙源性感染二、危险三角区位置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特点该区域的静脉常无瓣膜,细菌容易经内眦静脉和翼静脉丛进入颅内海绵窦,造成颅内感染四、感染途径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损伤性医源性五、病原菌1.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2.厌氧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3.混合性:需氧菌+ 厌氧菌,最多见(60%)4.特异性:结核杆菌、放线菌、梅毒螺旋体、霉菌等六、临床表现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牙源性或腺源性急性: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慢性:炎性浸润块、瘘管、长期排脓、死骨全身表现七、诊断1. 病史、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功能障碍: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瘘管形成→长期排脓全身症状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核左移或中毒颗粒3. 辅助检查波动实验(浅部脓肿)穿刺抽脓(深部脓肿)X线检查超声检查活检八、治疗1. 局部治疗局部制动、严禁挤压外敷中草药脓肿切开引流处理原发病灶,死骨摘除或刮治2. 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经验用药、个性化用药)全身支持疗法基础疾病治疗(糖尿病等)切开引流【目的】排脓减毒,减轻肿痛,防止扩散【指征】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肿胀明显、压痛局限全身中毒症状重脓肿引流不畅多间隙感染【技术要点】位置:最低位,顺着皮纹或隐蔽处长度:不超过脓肿边界建立引流:九、严重并发症颅内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眶周蜂窝织炎急性会厌炎(二)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智齿定义】又名第三磨牙,通常在16-18岁以后人的心智发育成熟时萌出,因此被称为智齿【阻生类型】智齿阻生是人类退化趋势的一种表现【定义】智齿冠周炎:由于智齿萌出不全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盲袋形成【临床表现】1. 急性冠周炎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口腔检查:牙龈状态、阻生牙、邻牙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2. 慢性冠周炎局部压痛或瘘道排脓【鉴别诊断】第一二磨牙的慢性根尖炎、第三磨牙牙龈肿瘤【治疗】急性期1. 局部冲洗上药生理盐水、双氧水、高锰酸钾液2. 切开引流3. 药物治疗:抗生素、对症药物4. 支持治疗慢性期1. 冠周龈瓣切除术2. 智齿拔除术3. 物理疗法【扩散途径】流注脓肿炎症→下颌骨外斜线→6龈颊沟→骨膜下脓肿或龈瘘间隙感染炎症→下颌支外侧或内侧向后→咬肌间隙、翼颌间隙感染(亦可导致颊间隙、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和咽旁间隙感染)面颊瘘炎症→磨牙后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薄弱处→皮下脓肿或颊瘘(三)颌面部间隙感染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特点:颌面部潜在间隙,血管、神经、淋巴管、唾液腺导管走行其间,相邻结构相互连通缓冲运动产生的张力感染易沿着阻力薄弱的筋膜间隙扩散蜂窝织炎→ 脓肿处理原则与概论相同一、眶下间隙感染Infraorbital space infection解剖位置:面前部眼眶下方感染来源:上颌牙炎症(1-4)临床特点:肿胀、疼痛、波动感切开部位:3-4唇侧龈颊扩散途径:眶内、颅内二、咬肌间隙感染Masseteric space infection解剖位置:咬肌—下颌支外侧骨壁感染来源: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临床特点:肿痛明显,张口受限,不易摸到波动切开部位: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扩散途径:不易扩散、易形成边缘性骨髓炎三、下颌下间隙感染Submandibular space infection解剖位置:下颌下三角感染来源:下颌磨牙感染,下颌下淋巴结炎(婴幼儿)临床特点:淋巴结肿大、三角区肿胀、波动感切开部位:下颌骨体下缘以下2cm做平行切口扩散途径:口底多间隙感染四、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解剖位置:双侧下颌下+舌下+颏下间隙感染来源:牙源性、腺源性临床特点:化脓性、腐败坏死性治疗原则:尽早切开充分引流切开部位:“衣领”、倒“T”型切口(四)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the Jaw【定义】各种致病因子侵入颌骨引起骨组织感染,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神经的炎症。

口腔颌面部感染考试重点及试题

口腔颌面部感染考试重点及试题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冠周炎、常见间隙感染(咬肌间隙、颊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颜面部疖、痈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防治和舌下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和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颌面部间隙的解剖特点,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等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定义 感染(infection)是微生物对宿主异常侵袭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类疾患,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

除由外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外,大多数感染是由于宿主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平衡失调所致。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共性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因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

(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A.口腔颌面部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端,是细菌最常寄居的部位。

易发生各种感染。

B.口腔颌面颈部具有众多互相通连的潜在性筋膜间隙,感染易于扩散和蔓延。

C.颜面部血循丰富,加之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直接或间接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感染可扩散至颅内。

尤以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内的三角区发生的感染,易循内眦静脉扩散至颅内,而被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D.牙和牙周组织容易罹患病损,且与颌骨关系紧密。

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特有的感染。

E.面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结,感染可循淋巴管引流途径扩散,导致区域性淋巴结炎。

F.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等厌氧菌。

以化脓性感染为主,偶见特异性感染。

G.口腔颌面部为身体外露部位,易受各种损伤而继发感染。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应采用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结合局部治疗。

口腔医学专业《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6》

口腔医学专业《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6》

【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正确答案。

1.关于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病因错误的选项是:A.脐带感染 B.人工喂养奶嘴创伤C.中耳炎 D.局部皮肤疖肿E.败血症2.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治疗错误的选项是:A.全身抗感染B.伴有眶下间隙感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C.保持乳头和奶嘴、奶瓶的清洁D.去除已别离的死骨E.去除感染部位的牙胚3.关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病因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受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血管内皮损伤B.被照射的骨组织处于缺氧氧状态C.肿瘤转移D.牙周炎和猛性龋E.口腔粘膜溃疡、创伤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预防为主,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精确放射野剂量B.严格非放射野的防护C.放射前拔除病灶牙D.放射前治愈牙及牙周疾患E.放射前运用高压氧,促使血管增生5.有关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错误的选项是:A.颌骨结核应首选保守治疗B.淋巴结寒性脓肿必要时可切开引流C.全身抗感染治疗首选金葡菌敏感的抗生素D.包括梅毒感染和放线菌病E.不包括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6.颜面部疖痈受到不恰当处理常并发以下严重并发症,除了:A.脓毒血症 B.脑膜炎C.颅内出血 D.败血症E.脑脓肿7.毛囊和皮脂腺内寄居的细菌在以下条件下易引发面部疖痈,除了:A.机体衰弱 B.营养不良C.新陈代谢障碍 D.毛囊破坏,皮脂腺萎缩E.皮肤抵抗力下降8.以下治疗颜面部疖痈的方法错误的选项是:A.保守治疗 B.10%高渗盐水纱布湿敷C.及早切开引流 D.全身运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E.全身支持治疗9.有关婴幼儿淋巴结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淋巴结发育不完善D.淋巴滤泡不成熟C.淋巴结被膜薄D.淋巴结内淋巴细胞为不成熟细胞E.淋巴结防御功能较差10.化脓性淋巴结炎的治疗不包括:A.切开引流B.全身支持C.局部热敷D.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E.处理原发病灶【B型题】以下提供假设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口腔医学专业《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5》

口腔医学专业《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5》

【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正确答案。

1.关于咬肌间隙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感染多来自于下磨牙冠周炎和根尖周炎B.临床表现为下颌角区红肿痛C.常伴张口困难D.脓肿形成后常在下颌升支外侧触及波动感E.切开引流时作位于下颌角下缘下1~2cm的弧形切口2.关于翼下颌间隙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感染少数是医源性感染B.临床首先表现为张口受限C.翼颌间隙周围肌肉多而厚实,感染不易扩散D.口内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E.可从口内作切开引流3.以下哪项描述不是关于下颌下间隙感染:A.婴幼儿常继发于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B.以颌下区肿胀明显C.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D.感染可扩散蔓延导致口底蜂窝织炎E.感染项不是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常见临床表现:A.全身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B.下唇麻木、感觉异常C.口底高度肿胀,舌体抬高,影响呼吸D.双侧颈上份皮肤肿胀,下颌下缘消失E.下颌牙根尖周化脓性炎症5.以下哪项不是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广泛切开引流的目的:A.消除病灶B.预防毒素的进一步吸收C.改变厌氧环境D.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呼吸困难E.充分引流脓液6.以下哪项不是增生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A.骨密质增生B.骨松质溶解破坏C.骨膜反响活泼D.少量新骨形成E.以上都不是7.以下有关颞间隙感染错误的选项是:A.可因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等扩散导致B.因有坚厚的颞肌阻隔,一般不易导致颞骨骨髓炎C.因有坚厚的颞肌被盖,深部间隙不易触及波动感D.颞深间隙感染一旦成脓,应及时切开、充分引流E.颞间隙感染可向下扩散至颞下间隙和翼下颌间隙8.以下有关颊间隙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感染咬肌、翼下颌、颞间隙等相通连C.脓肿口内切开引流的部位与眶下间隙感染相似D.因下颌骨的阻隔,感染不易扩散至下颌下间隙E.可导致张口受限9.口底坏死性感染治疗中错误的选项是:A.早期广泛切开引流B.广泛别离每个间隙C.3%过氧化氢液及盐水冲洗D.盐水纱条引流E.加压包扎,消灭死腔10.以下部位不是细菌常寄居的部位:A.唇腺 B.皮脂腺C.牙周袋 D.鼻腔E.扁桃体11.以下哪一项不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分型:A.根尖脓肿B.急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C.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D.溶解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E.急性增生型中央性颌骨骨髓炎12.不是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的是:A.常常先有间隙感染的表现B.患处多数牙疼痛、松动C.下唇麻木和感觉异常D.牙周溢脓E.颌下淋巴结肿痛13.可引起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不包括:A.颞间隙感染B.咬肌间隙感染C.翼下颌间隙感染D.下颌下间隙感染E.智齿冠周炎14.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不包括:A.脓肿切开引流B.死骨摘除术C.彻底消除病灶D.全身大剂量激素支持治疗E.全身应用抗生素【B型题】以下提供假设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 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 口长3-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咬肌在下颌角区 的部分附着,用骨膜剥离器,由骨面推起咬肌进入脓腔,引出脓 液。冲洗脓腔后填入盐水纱条。次日换敷料时抽取纱条,换置橡 皮管或橡皮条引流。如有边缘性骨髓炎形成,在脓液减少后应早 期施行病灶刮除术。
• 治疗:眶下间隙蜂窝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 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 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 颌尖牙及前磨牙唇侧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作切口; 横行切开黏骨膜,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 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 橡皮引流条。待炎症控制后应立即处理病灶牙。
什么是第三磨牙?立事牙? 智齿?
没长第三磨牙=没立事?没智慧?三磨牙冠周炎概述
•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 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30岁青年,口腔科常见 病和多发病。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阻生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盲袋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累及咀嚼肌-张口受限 • 累及口底、舌根、咽旁、-进食、 吞咽困难
• 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黏稠脓液 • 链球菌-淡黄色或淡红稀薄脓液 • 绿脓杆菌-翠绿色,酸臭味 • 混合性细菌感染-灰白或灰褐色脓液,腐败坏死臭

• (二)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等。 病情重者代谢紊乱,可导致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伴败血症或脓 毒血症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昏迷死亡。 慢性炎症多为久治不愈,长期排脓,反复发作。
• (三)全身治疗: • 颌面感染并发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感染讲义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感染讲义

口腔颌面部感染知识内容细讲概论口腔内有多种非致病菌与致病菌寄宿颌面部存在多个窦腔,颌骨周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病灶牙为感染发生提供了特有的条件1.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与感染的关系危险三角2.感染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急性: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慢性:炎性浸润块,开口受限、瘘口2)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化验: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4.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

5.治疗原则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指征、要求、目的)、清除病灶全身治疗目的:①使脓液或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②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③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④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脑脓肿、纵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指征:①疼痛加重,搏动性跳痛,皮肤表面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

②急性化脓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③儿童颌周蜂窝组织炎已累及多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

④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要求:①切口在脓腔的重力低位。

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尽力选用口内引流。

颜面脓肿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

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下颌智牙冠周炎病因:盲袋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临床上以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常见。

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冠周炎,但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相对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冠周炎、常见间隙感染(咬肌间隙、颊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颜面部疖、痈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防治和舌下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和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颌面部间隙的解剖特点,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等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定义感染(infection)是微生物对宿主异常侵袭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类疾患,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

除由外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外,大多数感染是由于宿主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平衡失调所致。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共性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因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

(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A.口腔颌面部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端,是细菌最常寄居的部位。

易发生各种感染。

B.口腔颌面颈部具有众多互相通连的潜在性筋膜间隙,感染易于扩散和蔓延。

C.颜面部血循丰富,加之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直接或间接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感染可扩散至颅内。

尤以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内的三角区发生的感染,易循内眦静脉扩散至颅内,而被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D.牙和牙周组织容易罹患病损,且与颌骨关系紧密。

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特有的感染。

E.面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结,感染可循淋巴管引流途径扩散,导致区域性淋巴结炎。

F.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等厌氧菌。

以化脓性感染为主,偶见特异性感染。

G.口腔颌面部为身体外露部位,易受各种损伤而继发感染。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应采用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结合局部治疗。

A.全身治疗包括全身应用适当抗生素和全身支持。

B.局部治疗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感染早期可局部外敷,炎症局限、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急性感染控制后应彻底清除病灶。

C.重点掌握:切开引流的目的、指征和基本操作要求。

(4)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表现局部胀痛不适,可放射至耳颞区。

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白细胞总数升高等。

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冠周组织红肿、触痛,盲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炎症可波及咽侧和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肿、痛。

冠周炎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扩散,造成周围间隙感染等。

(5)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基本概念颌面部间隙:口腔、颜面、颈部深面的知名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

在这些解剖结构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充填及神经血管束经过。

由于感染常沿这些阻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

在正常解剖结构中并无真性间隙存在,只有当感染发生后,间隙方始出现。

颌面部间隙感染:口腔颌面颈部潜在间隙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蜂窝织炎(cellalitis),局限时称脓肿(abscess)。

(6)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口腔颌面部感染主要的感染途径有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创伤性和医源性。

常见的病原菌有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7)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A.全身治疗:联合运用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

B.局部治疗:1)切开引流:浅表脓肿直接切开,深部脓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钝分离达脓腔,多间隙感染应作附加切口,并放置引流条。

以保持引流通畅。

术中注意探查骨面有无粗糙、死骨块形成。

2)病灶清除: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要彻底控制感染必须清除病灶,如拔除患牙、清除死骨块等。

(8)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部位、周界及通连(9)口底蜂窝织炎感染的治疗要点全身抗感染、抗休克和支持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局部及时切开引流以减少压迫症状,充分供氧,引流脓液,排除毒素,防止病变进一步恶化与机体中毒。

(10)颌骨骨髓炎的定义指微生物或理、化因素引起的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的炎症过程。

一般分化脓性、特异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几类。

临床以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

下颌骨好发。

病因:牙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

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系指发生于骨髓腔的化脓性炎症,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一般先在骨髓腔内发展,继而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和骨膜。

多发生于下颌骨。

边缘性骨髓炎系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外板炎性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的基础上发生。

多见于下颌骨,其次见于颞骨。

表1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12)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的定义和其特点一般指出生后3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

病因以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其次可见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

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治疗予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1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定义由放射线引起的颌骨无菌性骨坏死及在其基础上发生的骨髓炎。

放射线能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起到抑制作用,但也能对正常组织起损害作用。

颌骨照射剂量超过6500cGy,即有可能发生坏死。

在此基础上受创伤和感染,即可导致骨髓炎。

(1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应以预防为主:放疗前:掌握适应证,精确放射野,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剂量。

处理病灶牙,消除牙及软组织感染灶。

放疗中:注意非放射区的防护和口腔清洁。

放疗后:尽量避免拔牙和损伤。

如必须拔牙,应尽量减少创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15)颜面部疖、痈的定义及致病菌:疖为单个毛囊和皮脂腺发生浅层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痈为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所致较深层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条件致病)、白色葡萄球菌感染。

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发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

(16)疖、痈的治疗:保守治疗为主,切忌热敷、烧灼、早期切开引流。

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局部高渗盐水持续湿敷。

2.难点(1) 智齿冠周炎并发症冠周炎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扩散,有以下几种扩散途径:颊肌下颌骨附丽以上→颊侧牙龈瘘向外穿破冠周炎→磨牙后区骨膜下脓肿颊肌下颌骨附丽以下→面颊瘘外侧:咬肌间隙、颊间隙感染、边缘性向后扩散骨髓炎内侧: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扁桃周围脓肿向下:颌下间隙脓肿、口底蜂窝织炎(2)中央性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要点表2 中央性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要点三、试题及参考答案【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儿童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是:B.腺源性感染C.血源性感染D.面疖E.结核2.最易发生腺源性感染的间隙是:A.颌后间隙B.咽旁间隙C.颌下间隙D.舌下间隙E.颞间隙3.面部“危险三角区”指的是:A.由双侧眼外眦到上唇中点的连线B.由双侧眼外眦与颏部正中的连线C.由双侧眼内眦与双侧鼻翼基脚的连线D.由双侧瞳孔连线的中点与双侧口角的连线E.由双侧瞳孔与颏部正中的连线4.以下哪一种感染应及早作广泛的切开引流:A.舌下间隙感染B.卢德维氏咽峡炎C.颊间隙感染E.翼颌间隙感染5.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放置引流的适应证:A.可能发生感染的污染创口B.较浅小的无菌创口C.留有死腔的创口D.止血不全的创口E.脓肿切开的创口6.下列颌面部间隙中最容易并发骨髓炎的是:A.颊间隙B.颞下间隙C.颞深间隙D.颞浅间隙E.颌下间隙7.口腔颌面部间隙的正确定义为:A.正常情况下颌面部各组织之间存在的间隙B.颌面部肌肉和涎腺之间存在的间隙C.正常情况下颌面部各组织之间解剖结构上的潜在间隙D.颌面部各间隙之间无沟通E.颌面部间隙感染不易扩散8.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感染处理不当可以引起:A.急性根尖周炎B.鼻前庭炎C.尖牙凹感染D.角膜炎、结膜炎、眼睑炎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9.导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腺源性感染一般指:A.小涎腺的感染B.三大唾液腺的感染C.淋巴结感染D.感染区淋巴结炎突破被膜引发间隙感染E.皮脂腺感染10.口腔颌面部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可为:A.产气荚膜杆菌 B.结核杆菌C.螺旋体 D.放线菌E.大肠杆菌11.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A.血源性 B.腺源性C.外伤性 D.牙源性E.继发于其他感染12.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A.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B.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C.混合性细菌感染为主D.厌氧菌感染为主E.特异菌感染为主13.颌面部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B.局部软组织广泛性水肿C.局部产生皮下气肿,有捻发音D.局部剧烈疼痛,有脓肿形成E.张口受限,影响语言、咀嚼14.切开引流的绝对指征:A.感染早期即应行切开引流术B.局部肿胀、疼痛C.有凹陷性水肿,波动感或穿刺有脓D.脓肿已穿破,但局部仍有疼痛E.牙源性感染1周以后15.下列间隙感染中何种最易导致呼吸困难:A.眶下间隙 B.翼颌间隙C.咬肌间隙 D.下颌下间隙E.口底蜂窝织炎16.下列何种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切口选在口内:A.颌下间隙 B.口底蜂窝织炎C.舌下间隙 D.翼颌间隙E.咬肌间隙17.下列间隙感染首先表现为张口困难的为:A.翼下颌间隙 B.眶下间隙C.下颌下间隙 D.口底蜂窝织炎E.舌下间隙18.卢德维(Ludwig's)咽峡炎指:A.腐败坏死性龈口炎B.化脓性咽峡炎C.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D.化脓性扁桃体炎E.粒细胞缺乏症19.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A.翼颌间隙感染 B.咽旁间隙感染C.颌下间隙感染 D.口底蜂窝织炎E.咬肌间隙感染20.唇痈较少出现大块组织坏死,这是因为:A.唇部组织表浅,易于早期发现病变B.唇部血液循环丰富C.感染的细菌毒力较低D.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其侵袭力弱E.唇部运动频繁,细菌不易滞留聚集21.颜面部疖痈的治疗主张:A.早期切开引流 B.局部烧灼C.局部热敷 D.保守治疗E.全身支持疗法22.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根据临床病理特点,病变始于颌骨骨松质和骨髓者,称:A.边缘性骨髓炎 B.放射性骨髓炎C.中央性骨髓炎 D.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E.根尖周致密性骨炎23.由于下颌骨的特殊解剖特点,下列哪种病变容易通过下颌管扩散,导致急性弥散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A.溶解性边缘性骨髓炎 B.根尖周致密性骨炎C.根尖脓肿 D.粘膜下脓肿E.根尖囊肿24.边缘性骨髓炎好发于:A.下颌骨升支 B.下颌骨体部C.上颌骨体部 D.下颌骨牙槽突E.下颌骨髁状突25.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死骨刮除术应在急性炎症后:A.2~4周 B.4~6周C.6~8周 D.2个月以上E.半年以上26.中央性骨髓炎死骨切除术应在急性炎症后:A.2周 B.3~4周C.2个月 D.3~4个月E.6个月以上27.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下列正确的说法为:A.死骨分离时间较快B.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无明显界限C.患者全身症状明显,伴发热、寒战、白细胞总数升高D.一般倾向于积极治疗,早期切除坏死的软、硬组织E.无需手术,单纯高压氧治疗效果较佳28.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应与下列哪一疾病鉴别:A.川崎病 B.勒—雪氏病C.韩—薛—柯氏病 D.Horner综合征E.Burkitt氏瘤29.婴幼儿的淋巴结:A.淋巴结发育完善,淋巴滤泡丰富B.淋巴结被膜厚,淋巴滤泡不成熟C.淋巴结发育完善,防御功能佳D.淋巴结发育不完善,淋巴结包膜不成熟E.淋巴结细胞增生活跃,滤泡成熟30.智齿冠周炎常形成瘘道,其常见部位为:A.第三磨牙颊部皮肤B.第二磨牙颊部皮肤C.第一磨牙舌侧牙龈D.第二磨牙颊侧牙龈E.第一磨牙颊侧牙龈31.嚼肌间隙感染,若未及时引流或引流不彻底,最常引起的并发症为: A.败血症B.脓毒血症C.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D.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E.下颌升支中央性骨髓炎32.下列关于颊间隙感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以腺源性感染多见B.因可导致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眶下间隙等多间隙感染,故应早期切开引流C.可由上颌智齿冠周炎导致D.为避免面部瘢痕和损伤面神经,应从口内切开引流E.其主要诊断依据是牙关紧闭33.不易导致张口困难的间隙感染是:A.咬肌间隙感染B.颞间隙感染C.舌下间隙感染D.翼下颌间隙感染E.颊间隙感染34.颞间隙感染A.局限于颞肌表面,与周围间隙无通连B.因有颞骨屏障,不易侵犯颅内C.若怀疑伴有颞骨骨髓炎,可在急性炎症控制、死骨充分分离后,行死骨摘除D.可来源于化脓性中耳炎E.不引起张口受限35.有关颞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正确的是:A.颞间隙因可导致颞骨骨髓炎,故无论脓肿深浅,均应早期切开引流B.为了保护颞肌的附丽,颞深间隙切开引流时应在颞肌表面皮肤作弧形切口C.为了保护颞骨,避免颅内感染,切开引流后,不宜轻易探查骨面D.颞深间隙感染扪及波动感是切开引流的指征E.伴有颞下、翼下颌和下颌下间隙感染时,应作贯通引流36.冠周炎的病因是:A.因智齿萌出最晚B.冠周龈瓣与牙冠之间的盲袋易堆积食物及细菌C.颌骨长度不足D.下颌智齿发育异常E.邻牙牙周炎37.结核性淋巴结炎A.自行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道B.多见于体弱的老年人群C.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可导致表面皮肤的红肿热痛D.应早期切开引流E.当累及多个淋巴结时,可变硬并伴明显疼痛38.下述有关颌骨骨髓炎的论述正确的是:A.颌周间隙感染导致的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常见B.幼儿患者边缘性骨髓炎死骨刮除时切勿损伤牙胚C.急性弥漫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可导致多数牙松动D.慢性颌骨骨髓炎不适于手术治疗,应以保守为主E.下唇麻木是边缘性颌骨骨髓炎重要的诊断依据39.翼下颌间隙感染向上直接累及的间隙是:A.颞间隙B.舌下间隙C.颌下间隙D.咽旁间隙E.颞下间隙40.下列关于脓肿切开引流正确的是:A.翼下颌间隙切开引流的口内切口位于翼下颌皱襞内侧2mm处B.咬肌间隙切开引流时,应同时探查下颌升支表面,以明确有无死骨C.下颌下间隙切开引流时,应在口内外同时作切口,以免感染扩散和口底肿胀D.眶下间隙的切开引流常导致颅内的逆行感染,故宜保守E.唇痈的切开引流是减少颅内和全身并发症的重要方法41.下列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错误的是:A.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愈合B.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C.口腔颌面部有众多的潜在筋膜间隙,是控制感染发展的有效屏障D.口腔颌面部有多数体腔与外界相通,其表面的常驻菌是感染的易发因素E.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牙源性感染42.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由下列感染而来,除了:A.牙源性感染 B.损伤性感染C.血行性感染 D.腺源性感染E.邻近感染直接播散43.慢性颌骨骨髓炎常有面部瘘管形成,并长期排脓或排出小块死骨块,例外的有:A.中央性颌骨骨髓炎B.溶解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C.放射性颌骨骨髓炎D.增生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E.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44.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口腔、鼻腔的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B.牙齿的病变常向颌骨和颌周蔓延C.颌面部筋膜间隙内血管丰富,抗病力强D.颌面部感染易逆行导致严重并发症E.颌面部暴露在外,易受各种损伤,继发感染45.不属于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C.大肠杆菌 D.绿脓杆菌E.阿米巴原虫46.以下不是智齿冠周炎常见原因的是:A.牙齿阻生 B.牙龈盲袋形成C.机械压力 D.牙髓炎E.细菌侵入47.下列细菌中不引起特异性感染的是:A.破伤风杆菌 B.结核菌C.梅毒螺旋体 D.放线菌E.大肠杆菌48.下列不属于智齿冠周炎症状的有:A.张口受限B.磨牙后区肿胀C.局部自发性跳痛,伴放射痛D.下唇麻木感E.全身不适、发热等49.以下不是冠周炎向颌周蔓延的途径为:A.感染向前方,到达第一磨牙颊侧,形成龈瘘B.感染向外前方,形成颊部脓肿C.感染向下颌支内后,形成翼下颌间隙感染D.感染循下颌支内侧向后,形成咬肌间隙脓肿E.感染向下,形成口底蜂窝织炎50.不宜在冠周炎急性期进行的治疗是:A.消炎 B.镇痛C.建立引流 D.对症处理E.去除病因51.间隙感染脓肿形成后,下列间隙均可作下颌下缘下切口,除了:A.下颌下间隙 B.眶下间隙C.翼下颌间隙 D.口底蜂窝织炎E.咬肌间隙52.以下不是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目的者是:A.排除脓液,减少毒素吸收B.消除病因,使病变彻底治愈C.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张力D.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E.防止边缘性骨髓炎53.以下哪一项不是切开引流的指征:A.发病时间B.局部凹陷性水肿,波动感明显C.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D.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E.局部肿胀,质地较硬54.一患者因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伴面颊瘘半年,下列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A.拔除阻生牙B.瘘管刮治术C.抗菌素控制感染D.加强冲洗换药E.切开引流55.下面哪一项临床表现与舌下间隙感染不符合A.语言障碍B.声音嘶哑C.吞咽疼痛,进食困难D.舌运动受限E.口底粘膜充血,水肿,口底抬高56.关于眶下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眶下间隙内的面前静脉与海绵窦相通B.感染来自上颌前牙根尖感染C.临床表现以眶下区红肿热痛最明显D.可直接扩散蔓延导致下颌下间隙感染E.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57.关于咬肌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感染多来自于下磨牙冠周炎和根尖周炎B.临床表现为下颌角区红肿痛C.常伴张口困难D.脓肿形成后常在下颌升支外侧触及波动感E.切开引流时作位于下颌角下缘下1~2cm的弧形切口58.关于翼下颌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感染少数是医源性感染B.临床首先表现为张口受限C.翼颌间隙周围肌肉多而厚实,感染不易扩散D.口内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E.可从口内作切开引流59.下列哪项描述不是关于下颌下间隙感染:A.婴幼儿常继发于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B.以颌下区肿胀明显C.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D.感染可扩散蔓延导致口底蜂窝织炎E.感染来源以特异性感染为主60.下列哪项不是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常见临床表现:A.全身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B.下唇麻木、感觉异常C.口底高度肿胀,舌体抬高,影响呼吸D.双侧颈上份皮肤肿胀,下颌下缘消失E.下颌牙根尖周化脓性炎症61.下列哪项不是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广泛切开引流的目的:A.消除病灶B.预防毒素的进一步吸收C.改变厌氧环境D.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呼吸困难E.充分引流脓液62.下列哪项不是增生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A.骨密质增生B.骨松质溶解破坏C.骨膜反应活跃D.少量新骨形成E.以上都不是63.下列有关颞间隙感染错误的是:A.可因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等扩散导致B.因有坚厚的颞肌阻隔,一般不易导致颞骨骨髓炎C.因有坚厚的颞肌被盖,深部间隙不易触及波动感D.颞深间隙感染一旦成脓,应及时切开、充分引流E.颞间隙感染可向下扩散至颞下间隙和翼下颌间隙64.下列有关颊间隙的描述错误的是:A.感染来源多为牙源性B.通过颊脂垫与咬肌、翼下颌、颞间隙等相通连C.脓肿口内切开引流的部位与眶下间隙感染相似D.因下颌骨的阻隔,感染不易扩散至下颌下间隙E.可导致张口受限65.口底腐败坏死性感染治疗中错误的是:A.早期广泛切开引流B.广泛分离每个间隙C.3%过氧化氢液及盐水冲洗D.盐水纱条引流E.加压包扎,消灭死腔66.下列部位不是细菌常寄居的部位:A.唇腺 B.皮脂腺C.牙周袋 D.鼻腔E.扁桃体67.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分型:A.根尖脓肿B.急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C.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D.溶解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E.急性增生型中央性颌骨骨髓炎68.不是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的是:A.常常先有间隙感染的表现B.患处多数牙疼痛、松动C.下唇麻木和感觉异常D.牙周溢脓E.颌下淋巴结肿痛69.可引起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不包括:A.颞间隙感染B.咬肌间隙感染C.翼下颌间隙感染D.下颌下间隙感染E.智齿冠周炎70.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不包括:A.脓肿切开引流B.死骨摘除术C.彻底消除病灶D.全身大剂量激素支持治疗E.全身应用抗生素71.关于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病因错误的是:A.脐带感染 B.人工喂养奶嘴创伤C.中耳炎 D.局部皮肤疖肿E.败血症72.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治疗错误的是:A.全身抗感染B.伴有眶下间隙感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C.保持乳头和奶嘴、奶瓶的清洁D.清除已分离的死骨E.清除感染部位的牙胚73.关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病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受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血管内皮损伤B.被照射的骨组织处于缺氧氧状态C.肿瘤转移D.牙周炎和猛性龋E.口腔粘膜溃疡、创伤7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预防为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精确放射野剂量B.严格非放射野的防护C.放射前拔除病灶牙D.放射前治愈牙及牙周疾患E.放射前运用高压氧,促使血管增生75.有关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错误的是:A.颌骨结核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