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概述ppt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概述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9df7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1.png)
加强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提高社会治安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水平。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推 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思路
深入推进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警务 体系,提高警务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水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概述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定义和背景 • 治理体系与机制 • 工作内容与措施 • 工作现状与问题 • 国外经验与启示 • 未来趋势与发展
01
定义和背景
定义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 量,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 手段,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 及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对我国的启示
完善法律法规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 的职责和责任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
科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06
未来趋势与发展
发展趋势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更加注重预 防和综合治理,通过不断提升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和社会治安治理能力,实 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持续稳定和全面好
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群众 自治机制,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 。
共建共享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参与意识,构建和谐稳定 的社会环境。
预防机制
加强预测预警
对社会治安形势进行监测和分 析,及时掌握突出问题和发展 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措
水平。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推 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思路
深入推进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警务 体系,提高警务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水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概述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定义和背景 • 治理体系与机制 • 工作内容与措施 • 工作现状与问题 • 国外经验与启示 • 未来趋势与发展
01
定义和背景
定义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 量,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 手段,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 及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对我国的启示
完善法律法规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 的职责和责任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
科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06
未来趋势与发展
发展趋势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更加注重预 防和综合治理,通过不断提升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和社会治安治理能力,实 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持续稳定和全面好
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群众 自治机制,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 。
共建共享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参与意识,构建和谐稳定 的社会环境。
预防机制
加强预测预警
对社会治安形势进行监测和分 析,及时掌握突出问题和发展 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措
治安管理学PPT
![治安管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eaf7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2.png)
某市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01
实践经验
02
存在问题
某市在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方面,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网格化巡 逻机制、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 、推进智能安防建设等。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治安防 范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公众参与 度低、安防设施建设不平衡、应急处 置能力不足等。
03
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原则是指在治安管理中,要充分保护 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行政原则是指在治安管理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 规定,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打击与保护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治安管理中,既要依法打 击违法犯罪行为,又要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 利益。
责权一致原则是指在治安管理中,各级公安机关和相关 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权责明确、分工 协作。
06
案例分析
某市社会治安案件的分析
案件分类
根据数据统计,某市社会治安 案件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 诈骗、故意伤害等几个方面。
案件特点
案件多发于城乡结合部、繁华 商业街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 的区域;犯罪分子多采用团伙 作案手段,智能化、暴力化倾
向日益明显。
案件原因
案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社会、经 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如社 会闲散人员增多、警民信息不
对称、防范意识薄弱等。
某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介绍
要点一
工作目标
要点二
工作内容
某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目 标是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 众满意。
主要是防范、打击、管理和服务四个 方面,涉及巡逻防控、线索摸排、大 要案侦破、社会面管控等具体措施。
要点三
工作特点
公安工作概论课件——第二章 治安管理概述
![公安工作概论课件——第二章 治安管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73a54fc9b6648d7c0c74687.png)
LOGO
Thank You!
(三)其他法律手段
1.责令具结悔过。
2.治安调解。这是公安机关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通过说服教 育和劝导协商等办法,使其在当事人相互调解的基础上得到妥善处理,而不施以治安 管理处罚。
3.扣留。这是指公安机关对特定人的某些物品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4.吊销许可证。 5.限期整改和停业整顿。 6.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这是专门适用于外国人的行政处罚。 7.劳动教养。这是指对屡次违反治安管理,经处罚教育不改,或有轻微犯罪行为, 不够或不予刑事处罚的人实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的特殊行政措施。
四、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简称“公秘结合”。公开管理是指治安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运用法 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宣传教育、监督检查、限制、取缔以及治安处罚等管理活动。这 是治安管理基本的、主要的形式。秘密工作是指只能由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内部掌 握、使用的一些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手段。当前,既要强调公开、严格管理,又要 注意发挥秘密手段和秘密工作方式的作用,只有公秘结合,才能全面做好治安管理工 作。
(二)治安行政强制措施
治安行政强制措施是为了保证治安管理的顺利进行和治安管理处罚、裁决的实际 执行而采取的强制方法。
1.没收、赔偿和负担医疗费用。 2.治安管理处罚程序中采取的强制措施。这是为了查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 消除可能危害治安秩序的因素而采取的临时性强制方法。包括强制传唤、扣押、提供 担保人、交纳保证金等。 3.治安管理处罚执行中采取的强制措施。这是为了保证已裁决的治安管理处罚得 到全面实际执行而采取的强制方法。包括强制执行拘留、强制执行罚款和强制执行没 收等。 4.约束。约束是公安机关限制特定行为人人身自由的一种保护性和预防性行政强 制措施。 5.收容教育。收容教育是指公安机关对卖淫、嫖娼的违法人员所实施的,集中在 特定的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方法。 6.强制戒毒。
治安管理学导论-PPT课件
![治安管理学导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ff7e06bd64783e09122b89.png)
韩非子(公元前280—233)
即国王从农业、法制、财政税收、军事四个 方面来治理国家,以达到一种国家安定的状态。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二)古代“治安” 的涵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 力……此时而欲治安,虽尧舜不治”
——贾谊,公元前173年 《治安策》 (实为《陈政事疏》)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治安的涵义
(一)“治”和“安”的字义 (二)古代“治安” 的涵义 (三)现代“治安” 的含义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治”和“安”的字义
“治”和“安”二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 “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 “安,静也,从女在下” ——《说文解字》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公共秩序管理
公共秩序管理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 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社会 状况。公共秩序管理按照对地域、物品、行为 等不同管理要素来划分,可以分为地域的管理, 物品的管理和行为的管理。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1.地域管理
(1)公共复杂场所 娱乐服务场所 桑拿浴 发廊、酒吧 电子游戏厅 (2)重点地区管理
第四节 治安管理的原则
一、治安管理原则概述 二、治安管理原则的内容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治安管理原则概述
(一)治安管理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二)我国治安管理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三)正确认识和运用治安管理原则 1.各项治安管理原则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 整体性 2.正确处理好治安管理原则与治安管理法 律规范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二、治安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治安管理手段概述ppt
![治安管理手段概述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25ca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9.png)
公务等。
民事手段
02
适用于民事纠纷、邻里矛盾等,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
刑事手段
03
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如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等。
不同治安管理手段的配合使用
行政手段与民事手段相结合
对于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治安问题,可以采取行政手段与民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协同解决。
行政手段与刑事手段相结合
治安管理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推进信息化建设
01
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治安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智能化治安
管理,提高治安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02
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安的共建共治共享,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引入现代管理理念
03
借鉴现代管理理念,推进治安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管理,提高治安管理的整体水平。
治安管理手段的发展趋势
强调人性化与个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治安管理越来越强调人性化与个性化,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个体差 异的尊重。
信息化与智能化趋势明显
未来治安管理手段将更加依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进一步提高治安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社会参与与合作
未来的治安管理将更加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合作,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与参与,实现社 会治安的共建共治共享。
法律手段的不足
难以有效地调节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难以有效 地解决社会经济纠纷;需要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经济手段的不足
难以有效地规范社会行为;难以有效地保护公民 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问 题。
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比较
经济手段的优势
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经济关系;能够有 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社 会经济纠纷。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ppt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1167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0.png)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
目录
• 治安管理学基本概念 •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 治安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 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 • 治安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 治安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01
治安管理学基本概念
治安管理的定义
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
治安管理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是国家通过各级公安机关依 法对社会治安秩序进行管理、规范和指导,以达到维护社会 治安秩序的目的。
治安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 全;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开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02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国外治安管理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始重视治安管理,并逐渐形成治安管理学学科。
我国现有的警务模式
我国现有的警务模式主要包括“网格化”警务模式、“枫桥经验”式警务模式、智能化警 务模式等。
警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治安状况的不断变化,公安机关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本地区的警务模式,以 适应新形势下的治安管理工作需要。
04
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 规章。
治安管理需要运用社会化的手段,如调解、 仲裁、社区自治等,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 会和谐度。
信息化技术运用
法治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治安管理需要运用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和快 速反应能力。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治安管理需 要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依法行政、公正司 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目录
• 治安管理学基本概念 •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 治安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 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 • 治安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 治安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01
治安管理学基本概念
治安管理的定义
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
治安管理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是国家通过各级公安机关依 法对社会治安秩序进行管理、规范和指导,以达到维护社会 治安秩序的目的。
治安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 全;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开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02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国外治安管理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始重视治安管理,并逐渐形成治安管理学学科。
我国现有的警务模式
我国现有的警务模式主要包括“网格化”警务模式、“枫桥经验”式警务模式、智能化警 务模式等。
警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治安状况的不断变化,公安机关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本地区的警务模式,以 适应新形势下的治安管理工作需要。
04
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 规章。
治安管理需要运用社会化的手段,如调解、 仲裁、社区自治等,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 会和谐度。
信息化技术运用
法治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治安管理需要运用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和快 速反应能力。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治安管理需 要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依法行政、公正司 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治安管理学PPT
![治安管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119d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7.png)
02
行政手段的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 非经济利益性和封闭性。
03
行政手段的分类
按照行政手段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指 导性行政手段和强制性行政手段;按 照行政手段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抽象 行政手段和具体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的概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 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 性文件,对行政相对人和社会 公共秩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
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与实施
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组织力量实施,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通过多部门协同作战,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问题,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04
治安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行政手段
01
行政手段的概念
行政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 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机 构,在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依法 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管理、指导和服务 的手段。
社会参与的特点
广泛性、互动性、公开性、透明 性。
社会参与的分类
按照社会参与的方式可以分为公 众咨询、公众听证、公众评议等 。
05
治安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社会治安防控的实践
总结词
全面性、协同性、预防性、综合性
详细描述
社会治安防控的实践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强巡逻、加强视频监控、 加强治安检查、加强应急处置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全面性、协同性、预 防性和综合性的考虑,以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种手段。
法律手段的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 范性、系统性。
法律手段的分类
按照法律手段的功能可以分为 调整性法律手段和保障性法律 手段;按照法律手段的表现形 态可以分为实体性法律手段和
治安管理PPT课件
![治安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5d7d6bd1f34693dbef3e70.png)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二)治安管理与几个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治安管理与刑事侦查的关系 2.治安管理与治安工作的关系 3.治安管理与治安行政管理的关系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三)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1.治安管理措施的强制性 2.治安管理主体的武装性 3.治安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4.治安管理活动的社会性
(一)治安管理的概念
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 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 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 的行政管理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 2.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行为; 3.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 4.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行为。
防与处置(治安事件) (3)对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
管理(治安案件)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4.信息管理
日常治安信息的收集 治安耳目的使用 调查民众安全感 网上治安信息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四)户政管理
第一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管理学导论
关于人的管理
所有的中国人(正常与非正常:生\死;姓名等) 在中国的外国人 一部分残疾人(武疯子) 重点人口 狗(管狗的实质是管人)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治安的涵义
(一)“治”和“安”的字义 (二)古代“治安” 的涵义 (三)现代“治安” 的含义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治”和“安”的字义
“治”和“安”二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 “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 “安,静也,从女在下”
——《说文解字》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二)治安管理与几个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治安管理与刑事侦查的关系 2.治安管理与治安工作的关系 3.治安管理与治安行政管理的关系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三)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1.治安管理措施的强制性 2.治安管理主体的武装性 3.治安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4.治安管理活动的社会性
(一)治安管理的概念
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 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 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 的行政管理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 2.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行为; 3.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 4.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行为。
防与处置(治安事件) (3)对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
管理(治安案件)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4.信息管理
日常治安信息的收集 治安耳目的使用 调查民众安全感 网上治安信息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四)户政管理
第一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管理学导论
关于人的管理
所有的中国人(正常与非正常:生\死;姓名等) 在中国的外国人 一部分残疾人(武疯子) 重点人口 狗(管狗的实质是管人)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治安的涵义
(一)“治”和“安”的字义 (二)古代“治安” 的涵义 (三)现代“治安” 的含义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一)“治”和“安”的字义
“治”和“安”二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 “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 “安,静也,从女在下”
——《说文解字》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治安管理学导论
《治安管理与防范》课件
![《治安管理与防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73a9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8.png)
范工作。
定期开展安全 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居民安全
意识。
建立社区巡逻 制度,加强夜 间巡逻,及时 发现和处置治
安问题。
建立社区监控 系统,对重点 区域进行实时 监控,提高治 安防范能力。
企业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 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和教 育
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治安管理机构建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强化社会治安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治安 管理机制
加强治安巡逻和 安全检查
强化社区治安管 理
推进科技手段在 治安管理中的应 用
强化治安管理措施的落实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安全意 识
加强巡逻力度, 及时发现和处置 治安问题
建立快速反应机 制,确保及时处 理突发事件
智能化治安管理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治安管理效 率和预防犯罪能力
大数据分析:预测犯罪趋势,优 化治安管理策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预警, 有效预防治安问题
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共享,提 高治安管理协同效率
社会化治安管理模式的创新
治安管理理念: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强调政府、 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治安管理法规:规定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处罚的种类和程序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处罚的 程序和措施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法 定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定期开展安全 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居民安全
意识。
建立社区巡逻 制度,加强夜 间巡逻,及时 发现和处置治
安问题。
建立社区监控 系统,对重点 区域进行实时 监控,提高治 安防范能力。
企业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 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和教 育
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治安管理机构建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强化社会治安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治安 管理机制
加强治安巡逻和 安全检查
强化社区治安管 理
推进科技手段在 治安管理中的应 用
强化治安管理措施的落实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安全意 识
加强巡逻力度, 及时发现和处置 治安问题
建立快速反应机 制,确保及时处 理突发事件
智能化治安管理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治安管理效 率和预防犯罪能力
大数据分析:预测犯罪趋势,优 化治安管理策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预警, 有效预防治安问题
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共享,提 高治安管理协同效率
社会化治安管理模式的创新
治安管理理念: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强调政府、 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治安管理法规:规定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处罚的种类和程序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处罚的 程序和措施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法 定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治安培训材料PPT课件
![治安培训材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0d1cf265ce0508763213bc.png)
治安培训教材
编制:安全环保科 2020/3/23
各位同事:
盗窃和打架行为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安全环保科结合一些案 例,制作本篇培训材料,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安排治安法制培训,以 树立员工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 ;增强员工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 的能力,引导员工远离违法犯罪,预防和减少治安事件的发生。
目
录
二、员工身边案例教育警示
案法例网三 咎:由坚自守取自盗,落入
2015年1月初,接到员工举报,称二焊车间北面卸货平台有人偷盗焊钳 报废件。接到举报信息后,立即组织展开调查,通过人员布点和监控设防, 最终锁定二焊车间货车驾驶员陈某、叉车司机程某及社会人员苏某。1月12日 上午8时20分,二焊叉车司机程某将一箱报废的废旧物资(焊钳)从车间叉出 车间外,未按要求摆放在货车上,而是听从货车司机陈某指引,摆放在苏某 的三轮摩托车后面,叉车司机随即离开后,货车驾驶员陈某与苏某一起将箱 内的6个报废焊钳甩在苏某的三轮摩托车内,叉车司机程某发现陈某与苏某在 报废物资存放箱内翻东西并未制止,后苏某用蛇皮袋遮掩后离开其涉案人员 盗取废旧物资(黄铜和铁)47公斤,价值1000元左右,人员已送至龙山派出 所进行备案,依据公司《奖惩条例》给予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给予社会人员 苏某3000经济处罚,取消该单位回收纸板资质。
一、外部案例启示教育
犯罪警示
一是要增强法律素养,要大力培养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防止因不 懂法而违法乱纪,每一名员工一定要严守道德底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走好人生路。 二是要做到慎微慎初,慎微,就是从点滴抓起,从小事严起,勿以恶小 而为之;慎初,就是不要有第一次,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发 而不可收拾”。 三是要提高防范意识,要保持高度警惕,养成良好的将安全、保安全的 习惯,个人不常用的贵重物品要上锁,常用的钱卡要随身携带,不可随 意放置,特别是银行卡密码不要随意公示。
编制:安全环保科 2020/3/23
各位同事:
盗窃和打架行为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安全环保科结合一些案 例,制作本篇培训材料,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安排治安法制培训,以 树立员工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 ;增强员工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 的能力,引导员工远离违法犯罪,预防和减少治安事件的发生。
目
录
二、员工身边案例教育警示
案法例网三 咎:由坚自守取自盗,落入
2015年1月初,接到员工举报,称二焊车间北面卸货平台有人偷盗焊钳 报废件。接到举报信息后,立即组织展开调查,通过人员布点和监控设防, 最终锁定二焊车间货车驾驶员陈某、叉车司机程某及社会人员苏某。1月12日 上午8时20分,二焊叉车司机程某将一箱报废的废旧物资(焊钳)从车间叉出 车间外,未按要求摆放在货车上,而是听从货车司机陈某指引,摆放在苏某 的三轮摩托车后面,叉车司机随即离开后,货车驾驶员陈某与苏某一起将箱 内的6个报废焊钳甩在苏某的三轮摩托车内,叉车司机程某发现陈某与苏某在 报废物资存放箱内翻东西并未制止,后苏某用蛇皮袋遮掩后离开其涉案人员 盗取废旧物资(黄铜和铁)47公斤,价值1000元左右,人员已送至龙山派出 所进行备案,依据公司《奖惩条例》给予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给予社会人员 苏某3000经济处罚,取消该单位回收纸板资质。
一、外部案例启示教育
犯罪警示
一是要增强法律素养,要大力培养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防止因不 懂法而违法乱纪,每一名员工一定要严守道德底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走好人生路。 二是要做到慎微慎初,慎微,就是从点滴抓起,从小事严起,勿以恶小 而为之;慎初,就是不要有第一次,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发 而不可收拾”。 三是要提高防范意识,要保持高度警惕,养成良好的将安全、保安全的 习惯,个人不常用的贵重物品要上锁,常用的钱卡要随身携带,不可随 意放置,特别是银行卡密码不要随意公示。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课件
![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4142e08bd63186bcebbcaf.png)
4
2. “治安” 的出现: (1)战国时期,韩非,《显学》: “…,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 也。” (2)西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 力。”
5
要点: A. 两个独立的词已开始连用; B.词义范围扩大,指国家、社会的整体状 况,即政治清明,国家、社会稳定; C.仍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现在仍有这一用法,例: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19
2.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是否需要特 定的条件? 能否人为地加以控制这些条件? 结论: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条件不具备就不能构成,就形不成危害。 人为控制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形成条件 是可行的,如:场所空间、特定时间、特定工 具、 嫌疑人等。 ** 行为的可控性——治安管理学的实践依据!
探讨治安管理管什么?
思考与提示一: 1.是什么左右着人们对治安好坏的感受和评 价? 2.评价社会治安的好坏,可量化和可测量的 最基本办法是什么? 3.危害治安的案件性质和程度是由什么决定 的? 结论: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18
思考与提示二: 1. 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有哪些? 结论: 性质上:主要是犯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三 大类。 类型上: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 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物、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五类。
15
1. 2. 3.
三、治安管理的概念 思考与提示: 治安管理作为国家行为应怎样阐述? 治安管理的概念应包含哪些内容? *谁--管理主体 *针对什么--管理客体 *为什么--管理目的(目标) *依据什么--管理依据 *怎么办--管理性质和方式
16
(一)管理主体 国家公安机关治安行政职能部门。 (二)管理目的(目标) 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治安秩序。 (三)管理依据 治安行政法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四)管理性质和方式 行政性质,调整、控制方式。 (五)管理客体 17 究竟管什么?
治安学原理
![治安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fc401e0b4e767f5acfcebf.png)
二、治安行政许可
(一)治安行政许可的含义与特征
治安行政许可是指治安管理主体根据治安管理相对人
的申请,依法赋予特定的、符合法定条件的治安管理
相对人从事法律一般禁止事项的权利和资栺的治安管
理措施。许可证制度是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查、颁
发、使用、效力、撤销和废止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治安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授益性行政行为,许可事项
六、治安行政教育
• (二)治安行政教育的种类
1.责令改正。责令改正是治安管理主体在进行治安 安全检查时,对发现违反治安管理法律规范,存 在不安全隐患的治安管理相对人,以口头或书面 形式限令其改正而采取的措施。责令改正包括责 令当场改正和责令限期改正。 • 责令当场改正是治安管理主体依法要求行为人立 即停止违法,消除危害,恢复合法状态所采取的 措施。 • 责令限期改正是治安管理主体要求行为人在规定 的期限内予以改正所采取的措施。
治安行政指导是指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过程中,对于
特定的相对人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在获得相对人同
意或协助的情况下,指导相对人采取治安防范措施
或消除治安隐患的一种管理手段。
治安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能动性、准行政性和治
安管理主体的优越性等特征。
四、治安行政指导
(二)治安行政指导的方式和种类 说服 教育 示范 劝告 建议 协商 政策指导 提供经费帮助 提供防范知识和技术帮助等 属于非强制性手段和方法
5.对权利归属的确认是指治安管理主体对相对人所享有的 某项权利的确认。如公安机关对机动车的登记等。 等。
处分性等特征。
(三)治安行政确认的形式
相对人提出申请 确定 治安管控主体审查审核 认定 (四)治安行政确认的程序 予以登记或记载 登记 作出书面确认决定 证明 颁发法定形式的确认证书 签证 告知救济的途径和方法。 鉴定
治安管理基础理论课件
![治安管理基础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a5f617ee06eff9aef80786.png)
F20121220F
古代最常用义: 治:与乱相对 安:与危相对 例:文景之治 、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 国家安危 、把人民安危冷暖记在心上 要点: (1)属于两个独立的词; (2)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F20121220F
2. “治安” 的出现: (1)战国时期,韩非,《显学》: “…,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 也。” (2)西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 力。治安和治安管理的概念; 2. 理解治安管理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3. 理解治安、治安秩序和治安管理的区别 与联系; 4. 掌握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 了解治安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F20121220F
第一节 治安管理的概念
一、治安的含义 (一)古代治安的含义 1. 《说文解字》: “治”:从水从台,意为水从台前流过,井 然 有序。 “安”:从屋从女,意为居家而安。
F20121220F
治安古今词义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变化: 古代 现代 国家整体状况 社会治乱安危状况 --词义变窄了。 (2)评价色彩的变化: 古代 现代 褒义和理想 中性状态 --呈中性状态了。
1.
F20121220F
2. 现代治安的基本含义 治安是社会治乱安危的客观状况。 (1)内容范围: A. 社会生活是否安宁有序; B. 人民生命财产是否安全。 (2)表现形式: A. 治乱安危的可感受性和可测量性; B. 治乱安危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C. 包括治与乱、安与危全部情形在内 F20121220F 的所有状况。
(三)治安与治安秩序 1. 秩序的含义 (1)《现代汉语词典》:有条理、不混乱 的状况。 (2)法学和政治学:社会行为规范和制度 体系。 二者的相同点: 都强调了秩序的实质性内容-- 条理或规范或制度!
古代最常用义: 治:与乱相对 安:与危相对 例:文景之治 、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 国家安危 、把人民安危冷暖记在心上 要点: (1)属于两个独立的词; (2)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F20121220F
2. “治安” 的出现: (1)战国时期,韩非,《显学》: “…,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 也。” (2)西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 力。治安和治安管理的概念; 2. 理解治安管理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3. 理解治安、治安秩序和治安管理的区别 与联系; 4. 掌握治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 了解治安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F20121220F
第一节 治安管理的概念
一、治安的含义 (一)古代治安的含义 1. 《说文解字》: “治”:从水从台,意为水从台前流过,井 然 有序。 “安”:从屋从女,意为居家而安。
F20121220F
治安古今词义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变化: 古代 现代 国家整体状况 社会治乱安危状况 --词义变窄了。 (2)评价色彩的变化: 古代 现代 褒义和理想 中性状态 --呈中性状态了。
1.
F20121220F
2. 现代治安的基本含义 治安是社会治乱安危的客观状况。 (1)内容范围: A. 社会生活是否安宁有序; B. 人民生命财产是否安全。 (2)表现形式: A. 治乱安危的可感受性和可测量性; B. 治乱安危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C. 包括治与乱、安与危全部情形在内 F20121220F 的所有状况。
(三)治安与治安秩序 1. 秩序的含义 (1)《现代汉语词典》:有条理、不混乱 的状况。 (2)法学和政治学:社会行为规范和制度 体系。 二者的相同点: 都强调了秩序的实质性内容-- 条理或规范或制度!
治安与安保勤务组织指挥ppt
![治安与安保勤务组织指挥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565b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0.png)
加强指挥人员培训
加强指挥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指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议制度
定期组织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和协
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2
健全应急指挥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同方式,确保
保障安全原则
始终以保障公共安全为首要任务。
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暴力犯罪等行为,确保社会稳定 和人民安全。
04
治安与安保勤务组织指挥优化
提高指挥效率的措施
建立信息化指挥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实时的信息化指挥平台,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
优化指挥流程
对指挥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工作,提高指挥效率和响应速度。
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03
加强跨区域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区警方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整体防
控和协同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
提升指挥能力的途径
1 2
完善指挥体系
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职 责和权限,确保指挥工作的有序进行。
加强实战演练
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提高指挥人员应对复杂情 况的能力和经验。
组织指挥经验总结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迅速反应、组织得力、信息畅通、决策科学。同时, 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案例
案例概述
某市发生一起恐怖袭击事件,给当地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组织指挥部门立即启动防范和处置预案,加强社会面管控 、巡逻防控、情报信息收集等方面工作。
服务性
治安与安保勤务旨在服务社会公众,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指挥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指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议制度
定期组织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和协
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2
健全应急指挥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同方式,确保
保障安全原则
始终以保障公共安全为首要任务。
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暴力犯罪等行为,确保社会稳定 和人民安全。
04
治安与安保勤务组织指挥优化
提高指挥效率的措施
建立信息化指挥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实时的信息化指挥平台,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
优化指挥流程
对指挥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工作,提高指挥效率和响应速度。
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03
加强跨区域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区警方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整体防
控和协同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
提升指挥能力的途径
1 2
完善指挥体系
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职 责和权限,确保指挥工作的有序进行。
加强实战演练
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提高指挥人员应对复杂情 况的能力和经验。
组织指挥经验总结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迅速反应、组织得力、信息畅通、决策科学。同时, 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案例
案例概述
某市发生一起恐怖袭击事件,给当地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组织指挥部门立即启动防范和处置预案,加强社会面管控 、巡逻防控、情报信息收集等方面工作。
服务性
治安与安保勤务旨在服务社会公众,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治安机
(四)基本技能: 1、应用技术 2、技能
8
第三节治安的历史考察
一、古代治安职能的产生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旧中国的治安活动 三、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民主政权的治安活动 四、新中国的治安活动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日至1953年(初创)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66年(奠基) 第三阶段:1967年至1976年(被破坏) 第四阶段:1977年至1991年(拨乱反正) 第五阶段:1992年迄今(蓬勃发展)
指为了社会全体的利益,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和 行政管理活动所规范和建立起来的社会公共秩序, 以及以警察力量为主题所实施的管理与维护社会 公共秩序的行政活动。其特征如下:
3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 第二、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 第三、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含义。
二、治安管理 国家治安机关依照法律和法规,运用行
14
第三节治安的社会功能
一、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
1、维护社会治安基本秩序; 2、保障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3、保障和维护生产和交换秩序。
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1、控制和防范违法犯罪; 2、及时查处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 3、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15
第三节治安的社会功能
2、清除社会丑恶现象。
16
第四节治安功能的局限性
7
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
三、学科体系
(一)基本理论
1、基础理论:国家治安理论和指导思想;治安学 概论;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和特点;
2、基本依据: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和特点; 国家治安法律法规;治安规范性文件。
(二)基本经验: 1、历史经验 验
2、现实经
(三)基础知识: 1、业务管理 关及人员管理
12
第二节治安的规范功能
一、指引功能
1、确定性的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法 律义务,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2、不确定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赋予社会 成员权力,给社会成员以选择行为的权利。
二、评价功能
1、具有突出的客观性,使社会成员明确违法行为 应承担的责任;
2、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普遍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行 为。
13
第二节治安的规范功能
三、预测功能
让社会成员预选指导行为的法律后果,以避免盲目行 为
四、教育功能
1、用明确的规范形式,形成社会成员对自己正当行为的 习惯性选择;
2、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施加影响。
五、强制功能
1、强制处罚违法行为,加强治安的权威性; 2、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治安机关的严肃性。
其特征如下:
1、基础性 它研究的是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 而不关注局部性的具体问题;
2、间接性 目的是为治安实践提供宏观和科学的思路, 对治安管理实践的服务是间接的;
3、稳定性 由于其基础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具有相对稳定 性;
5
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
一、研究对象
(一)宏观治安管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基础治 安原理);
三、维护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
1、全方位的限制违法犯罪温床的滋生;
2、特定的监督管理;
3、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
四、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防控和治理治安灾害事故;
2、加强各领域的日常治安业务管理;
3、加快治安设施和制度的建设。
五、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1、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11
第一节 治安的功能概述
二、治安功能的实质
(一)治安的功能是治安管理作为国家和 人民意志这一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治安的功能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 体现;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维护社
会治安秩序的管理活动,使国家有目的地
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约束和制裁;
(三)治安的功能是社会关系自身力量的 体现 .
治安学概论
制作者:王玉宝
西南政法大学侦查学院
1
第一章治安学概述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一、治安的含义
1、古代治安的含义
(1)稳定局势、没有内讧;
(2)安定民心、防止动乱。
2、近代治安的含义
(1)广义的治安:有四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社会治安问题:即妨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安宁的违法犯罪现 象;
(二)一般治安问题及其对策(部门治安规 律)。、
二、治安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一)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二)治安管理的功能和任务; (三)治安管理的主体研究;
6
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
(四)治安管理的客体的研究; (五)治安管理主客体的关系; (六)治安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七)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及法律关系; (八)治安管理的实施机制 (九)社会治安评估。
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行 政管理活动。其本质特征: 1、治安管理是国家的行政管理行为; 2、治安管理是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实施的行为; 3、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
4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三、治安学 研究治安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概括治安现
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治安管理的本质和功能,完善和发展 治安管理的体系并指导治安实践的一门科学。
第二、社会治安秩序:即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安宁的社会秩序;
第三、社会治安状况:即社会治安问题与社会治安秩序的综合形势;
第四、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即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
2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2)狭义的治安:有两安”的含义,即狭 义治安之涵义。
9
第四节治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哲学
二、法学
三、公安学
四、行政学
五、社会学
六、管理学
10
第二章治安的功能与任务
第一节 治安的功能概述
一、治安功能的含义
根据狭义的治安的涵义,治安作为治 安管理活动在实现它的功能的时候,是作 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整体系统,对外界施加 影响,这种对外界所起的作用,就是治安 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