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 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和人口集中的组合, 其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 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 度。
大都市带地域组织的特点
多核心 交通走廊 密集的交互作用 规模特别庞大 国家的核心区域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自学内容)
戈特曼定义的世界六大都市带
– 波士华 – 芝匹兹 –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 英格兰大都市带 – 西北欧大都市带 – 长三角城市密集地区
课本23-28页内容。要求掌握: 都市区的概念
– 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及与 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 接社区的组合
大都市带的概念 – 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 城市地域复合体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自学内容)
确定都市区的标准
• 只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 立市场,城市才产生。
•人类历史已进入会以后的产物,是国家出现的
重要标志。
•城堡阶段:原始社会后期到夏代 •都邑阶段:商到西周 •城市兴起:春秋时期
城
两类意见: ➢ 原始城堡从广义角度看,应该是城市雏型。因
此,城市早在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 生。
➢ 城乡界线的划分 ➢ 城市的功能地域
城乡界线的划分
按照城镇定义,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城乡界线 划分的很清楚,但在现实的城乡之间,却找不到 一条准确的线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城乡之间有 诸多差别,但大多是渐变的。
城乡界线的划分
城乡差别:
• 景观(城市——由现代建筑材料通过建筑和构筑而形 成的硬质轮廓线;乡村为软质轮廓线)
聚落类型
• 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 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 劳动生产的场所,它有大小之分 。
大都市带地域组织的特点
多核心 交通走廊 密集的交互作用 规模特别庞大 国家的核心区域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自学内容)
戈特曼定义的世界六大都市带
– 波士华 – 芝匹兹 –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 英格兰大都市带 – 西北欧大都市带 – 长三角城市密集地区
课本23-28页内容。要求掌握: 都市区的概念
– 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及与 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 接社区的组合
大都市带的概念 – 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 城市地域复合体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自学内容)
确定都市区的标准
• 只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 立市场,城市才产生。
•人类历史已进入会以后的产物,是国家出现的
重要标志。
•城堡阶段:原始社会后期到夏代 •都邑阶段:商到西周 •城市兴起:春秋时期
城
两类意见: ➢ 原始城堡从广义角度看,应该是城市雏型。因
此,城市早在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 生。
➢ 城乡界线的划分 ➢ 城市的功能地域
城乡界线的划分
按照城镇定义,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城乡界线 划分的很清楚,但在现实的城乡之间,却找不到 一条准确的线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城乡之间有 诸多差别,但大多是渐变的。
城乡界线的划分
城乡差别:
• 景观(城市——由现代建筑材料通过建筑和构筑而形 成的硬质轮廓线;乡村为软质轮廓线)
聚落类型
• 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 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 劳动生产的场所,它有大小之分 。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 (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 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 方”没有包含满足条件(1)的地域,或 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 足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 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之外;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 的社会经济联城乡划系分和越城市频地域繁,城乡之间的分 界也越模糊。
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 的功能地域概念。常用的是大都市区和 大都市带。
2、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以美国为例,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SMA (1949) (1980)
年
城镇人口的实城乡质划分内和城市涵地域——是居住在城市 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 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 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 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 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 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
2、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 市范围,是各国按城镇界定标准 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建制 的设立就明确划定。
城镇人口=UA城的乡划人分和口城市+地域>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城市化地区)=>15000人的中心地方+
外围密集居住区(二者合计> 5万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划分条件:(以普查小区为 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个条件。看 课本P19 )
外围密集居住区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
地区,需满足以下条件:
功能地域
一般是以一日城乡为划分和周城市期地域的城市工作、居住、 教育、商业、娱乐、医疗等功能所波及 的范围。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61
48 55 48
万宁
五指山 儋州 东方 定安 屯昌 澄迈 琼中 临高 保亭 陵水 乐东 白沙 昌江
56
11 94 38 31 27 50 20 42 16 33 48 18 23
16
5 37 10 9 9.9 16 9.9 13 7 7 10.6 8 8
41
7 71 34 14 14 34 10 31 7 16 23 10 22
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都市区,都市区 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 区别: • 城市化地区是都市区的核心,都市区一般比核 心大,包括了建成区外围的城镇、城郊及其一 部分乡村地区,城市化地区不包括乡村地域 • 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城镇的行政边界一致,随 着时间而变化,都市区边界一般与行政边界吻 合,相对比较稳定。
1986年
1993年
设市标准改变,现行使用
设市标准改变,但是标准过高
地级市 市 县级市
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市国民生产总值10亿元以 上的中等城市,可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非农业人口 6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 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 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 10 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 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 总人口 50万以上的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 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 市。
1、城镇和乡村的区别
• • • • • • • • • 产业方面 规模方面 景观
2、城镇的定义标准
•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城镇定义标准
捷克斯洛伐克的城镇规定
• 5000人以上的大镇建成区人口密度要超过每公顷 100人,至少有3个生活区住房面积占15%以上,镇 上大部分地区有供水和排水系统,至少有5名医生和 一家药店,一所9年制学校,一家超过20个床位的旅 馆,有供应本镇以外村镇的商业和分配系统,有周 围地区居民在镇上就业的机会,有一个公共汽车总 站,非农业人口占90%以上; • 2000人以上的小镇建成区人口密度须超过每公顷75 人,至少有3个生活区住房占10%以上,镇上小部分 地区有供水排水系统,至少有2名医生和一家药店。 在此标准以下不属于城镇。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资料
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 期中户籍常住人口1136.33万人,外来常住 人口286.93万人,另有约100万居住不满六 个月旳流感人口。
四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74万人,人 口密度为31458人\平方公里,
四个近郊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14.5万人, 人口密度为4790人\平方公里,
(2)一种“地方”若包具有满足条件(1)
旳地域,而且该地域旳人口占该“地方” 人口旳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
入城市化地域;假如该“地方”没有包括 满足条件(1)旳地域,或者虽然满足条件 (1)但该地域旳人口不足该“地方”旳50
%,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域 之外;
(3)其他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000人 旳地域,假如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 原则旳城市化地域中,而且面积不超出5平 方英里,则可并入城市化地域;
市区界定、山西城市区)
3、大城市带 (定义、特点、世界城市带、我国城市带
旳界定)
一、为何要划分城乡?
各国界定城乡旳原则多样,造成城市
不可比,为了使世界城市可比,关键是拟
定可比旳城乡人口。
可见,进行
城乡划分旳目旳是区别城市、乡村,统计
精确旳城乡人口。
城乡人口是一种难以详细拟定旳概念(见 北京市人口) 。
二、美国旳城乡划分措施(P19)
1、美国旳城市人口=UA旳人口+>2500人旳 地方人口
UA=>15000人旳中心地方+外围密集居住区 外围密集区划分条件:
以普查小区为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
个条件。看课本P19 )
UA旳局限
2、 大城市区 (定义、我国与山西旳城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上课)
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
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
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广州南拓战略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二)大都市带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 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 地域复合体。
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 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 建成区
城乡界线 不一致
统计口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乡统计口径(1)
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 1955年 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现代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 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 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 (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 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 制环节的空间集聚。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小结
大都市区的性质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 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
网络资源: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 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 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 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城乡划分专题知识讲座
后来在 特定旳 时间交 易,形 成“集 市”。
随商品经济 发展,市逐 渐被吸引到 人口比较集 中,又是奴 隶主居住旳 城中,并有 固定位置。 城市始产生。
到近当代, “市”引申 为一级城乡 聚落性质旳 行政建制单 元。
镇——
镇与市原本有严格旳区别: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到宋代,镇 才摆脱军事 色彩,以贸 易市镇出现 于经济领域
大城市带(megalopolis): 许多城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 互作用亲密,是一种巨大旳城市地域复合体。
• 为何要构建大城市区?构建大城市区旳意义何在?
• 大城市带旳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 什么?
• 我国城市区和城市带旳研究和发展情况怎样?
2、大城市区 (1)大城市区旳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
• 城乡人口:
• 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旳街道人 口
• 镇人口:不设区市旳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 居委会人口
•
设区市旳总人口 + 不设区市和镇旳非农
业人口
• 202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 城乡人口:
• 市人口 :设区市市区人口
三、市带县
1、市领导县旳体制旳背景
改革开放早期,发挥城市带动地域经济发展旳作用 1990年底,全国168个市领导了700个县
际情况,但仍不理想 4)不同空间尺度旳城乡辖区没有相互区别旳专用名词,
造成概念和城乡统计口径上旳人为混乱
2、中国城市地域概念旳提议
1)城乡实体范围(城乡旳基本统计单元) 城乡旳建成区 城乡旳近郊区(农业人口<20%)
2)不同空间尺度旳城市地域 市中心 旧城区 建成区 城市实体范围 城市直接辖区(行政上不含辖县旳城市市区) 城市经济统计区(中心城市与周围县旳组合) 城市连绵区(城市经济统计区首尾相连组合而成)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讲义
城市:
❖
形态:城市是指一种景观,或一片经济空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性质和职能:城市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活动中心及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的人口的生活聚居地。
❖
区位:城市则是指沿河流、山麓、海岸或铁路、
公路沿线分布的一定区域的中心。
❖
特征: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地。
2、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地。
3、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人口
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有相当大的面积、相当高的人口密度,居住有各 种非农业专门人口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既是一片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 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还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 。
——巴顿则指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由住房 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运输市场等各种经济市场相互交织 形成的网络系统。
6、基础设施指标
菲律宾规定城市 必备“道路网、 6个以上商场或 娱乐场所和某些 公共设施如市政 大厅、教堂、公 共广场、学校和 医院等”。
7、其他标准
巴基斯坦规定“一个地区指定 为城市至少必须集中有5000居 民,住房连接成行或社会意识 得到很好发扬,拥有公共设施 如道路、街道、照明、自来水 和环境卫生等条件”。
瑞典只要在200人以上,房屋间距 通常不大于200m的建成区即为城 镇;加拿大1000人以上的设有建制 的市、镇、村以及1000人以上、人 口密度至少390人每平方千米的未 设建制的居民点为城镇。
3、非农业人口比重
印度以75%以上男性劳动力从事 非农业活动的居民点为城镇,荷 兰以 2 000人以上的市或人口不 到2 000人、但男子从业人口中 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不超过20% 的市为城镇。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定义城镇的标准——单一指标
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埃及、蒙古 城镇特征:智利、马耳他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 墨西哥、爱尔兰
定义城镇的标准——两个指标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 瑞典、加拿大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巴拿马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MSA , PMSA, CMSA 统称 MA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 市化地区的MSA复合体,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 要进一步定义出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大都 市统计区”(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PMSA),包含有几个的大都市复 合体体则称为“结合大都市统计区” (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CMSA)
聚落系列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型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城镇型居民点,非农业活动为主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产业构成:非农活动
2.人口规模:人口较多 3.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4.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职能: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 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乡地域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 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入侵。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03
有人认为,原始的只有防御功能而没有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业市场的城不能作为城市。有的认为应将其作为城市的雏形。
04
“市井”
02
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市没有固定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
01
到近现代,“市”引申为一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元。
04
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
这一概念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于1957年提出来的。
2、大都市带(megalopolis)来自大都市带特点01
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纽约、费城、华盛顿等
02
五大湖沿岸都市带:芝加哥、波斯顿等
03
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东京、大阪、神户等
04
英格兰大都市带:伯明翰、伦敦、利物浦等
3
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方’’没有包含满足条件(1)的地域,或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足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之外;
其它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 000人的地域,如果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标准的城市化地区中,而且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并人城市化地区;当城市化地区边界上有锯齿形缺口,缺口两侧地域满足人口密度标准,若缺口的开口端不超过1英里,深度至少2倍于开口端宽度,整个缺口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将缺口划入城市化地区。
美国早在1910年就提出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的概念,1949年正式建立具体的统计标准用于国情普查,命名为标准都市区(简称SMA),1959年改称标准都市统计区(SMSA),一直沿用到1980年,以后又改称都市统计区(MSA)。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巴拿马 荷兰 印度
22世界各国城市界定的标来自与指标按集聚人口规模划分,即确定一个临界人口值(居民 点下限人口数量)。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世界各国城镇人口的下限指标
23
人口密度指标
辅助指标的国家多,主要指标的 国家只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规 定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居民点或 人口密度在400人/Km2 以上和达 到500人/Km2的地区。 此标准适用国家有中国、印度 (75%以上男性劳动力从事非农 业活动)、荷兰(80%以上)。
4
5
6
37
当时认为还有可能形成大都市带的地区
以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大核心组成的复合体。 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三角区为中心沿地中海岸向南延伸 到比萨和佛罗伦萨,向西延伸到马赛和阿维尼翁的地区。 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北到旧金山湾,向南到美国、墨西哥 边界圣地亚哥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简称圣圣Sansan)。
景观(城乡轮廓线有硬软之分) 人口(规模、密度、行为、结构) 经济(规模、结构、运行和管理方式、 经济联系) 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功能区划、管理 制度) 城市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给排水、污 水处理系统,供气、供电照明系统,道 路系统,绿地系统)
17
城乡本质 特征差别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
最早是一种大规 模的防御设施。 中国古代城市常 有城墙。 “内之 为城,外之为 郭”。早时的城 不具备宗庙、宫 室、市场、手工 业工场等一般城 市应具备的物质 要素。
25
6、服务设施指标。
菲律宾规定城市 必备“道路网、 6个以上商场或 娱乐场所和某些 公共设施如市政 大厅、教堂、公 共广场、学校和 医院等”。
巴基斯坦规定“一个地区指定 为城市至少必须集中有5000居 民,住房连接成行或社会意识 得到很好发扬,拥有公共设施 如道路、街道、照明、自来水 和环境卫生等条件”。 此外,还有智利、马耳他、尼泊 尔、巴拿马、纳米比亚、洪都拉 斯、尼加拉瓜、古巴、牙买加、 利比里亚和孟加拉等20多个国家 有类似提法。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9
(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指标划分城镇: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指标划分城镇: 两指标划分城镇
–巴拿马 1 500人以上且具有街道 、 上下水系统和 巴拿马1 500 人以上且具有街道、 巴拿马 人以上且具有街道 电力系统等城镇特征的居民点为城镇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指标作标准 两指标作标准: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指标作标准:
4. 城市群(姚士谋) 城市群(姚士谋) • 特定地域范围内有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 型和等级规模城市,依据一定自然条件, 以一或两个超大城市为核心,借助发达的 交通和信息网络进行联系,形成“集合体 ” • 存在一定问题 5. 都市圈 6. 城镇密集区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 中国市、 统计口径
24
年国务院对1986年的设市标准的 (五)1993年国务院对 年国务院对 年的设市标准的 调整
调整的要点是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 考察的指标
25
26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 主要原因是我国一直以市镇的行政界线作为 城乡划分的基础,没有建立城镇的实体地域 概念。而我国市镇的行政管辖范围都大于其 景观上的实体范围,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乡 村地域和农业人口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城市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三、城乡界限的划分
2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 “城”最早是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防御野兽侵袭, 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 –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 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物质要素 –中国古代的城市常有城墙 2、市 – “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市常在居民点井旁 故称“市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逐渐吸引到 人口集中,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有固定位置,真 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
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5.城市的景观定义 5.城市的景观定义
城市是人“集中”利用“空间”的结果, 城市是人“集中”利用“空间”的结果,是以人造 景观为特征的聚落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城市景观[ 景观为特征的聚落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城市景观[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地面、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地面、空 中、地下)利用的多样化]。-→构成城市外部形态和内 地下)利用的多样化] 部结构的差别,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特色。 部结构的差别,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特色。
日本学者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必须具有3个特点: 日本学者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必须具有3个特点: 密集性(城市的一般性质) ①密集性(城市的一般性质); 非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性质) ②非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性质); 异质性或多样性(社会性质, ③异质性或多样性(社会性质,指城市社会中各 种各样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社会联系) 种各样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社会联系)。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城市的概念及定义城 市的标准, 市的标准,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的概念及 特点,熟悉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特点,熟悉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城乡 划分和统计口径。 划分和统计口径。 学习重点:城市和城镇的概念; 学习重点:城市和城镇的概念;都市 大都市带、城市群等的区分。 区、大都市带、城市群等的区分。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城乡划分
3.城市集聚的定义 3.城市集聚的定义 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场所,也是产业、资金、 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场所,也是产业、资金、 技术、文化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城市是有一定 技术、文化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 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4.城市的区域定义 4.城市的区域定义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具有 区域中心的作用) 区域中心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
大都市带是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 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 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要点:一定地域范 围内集聚了若干个 大城市;人口与经 济活动密切联系。
实质:大城市带的表现形态是 区域城市化现象。在经济发达 和城市发育的区域,已为一个 个城市的辐射影响力所覆盖, 形成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我国都市区界定(周一星)
由中心市和外围邻接县(市)两部分组成。 凡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人口在20万以上者为中心市。 外围地域以县级区域为基本单元,应同时满足5个条件: 1、全县(或县级市)GDP中,非农产业占75%以上; 2、全县社会劳动力总量中从事非农活动的占60%以上; 3、与中心市毗邻,或与已划入都市区的县(市)毗邻; 4、当中心市为小郊区城市时,中心市的非农化水平能满 足本条前两项规定的非农化水平指标,当中心市为大郊区 城市时,整个市区还需要满足本条前两项规定的非农化指 标; 5、 如果一县市能同时划入两个都市区,确定其归属的主 要依据是行政原则,在行政原则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时, 采用联系强度原则。
5、都市圈
都市区>10万人
中心城市
外围县
UA与MSA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定义 组成单元 最小规模 与外围联系 指标 地域性质 UA 中心地方与外围密集区 地方 5万 不反映 人口密度 景观地域不包括乡村 MSA 中心县与外围县 县 10万 反映 非农劳动力比重 功能地域包括乡村
边界不同 联系
不一定与行政边界一 与县界吻合 有UA才有MSA
尚在形成的有: 京津唐、辽中南 初具雏形的有: 山东半岛、福建沿 海、四川盆地、湘中 地区、中原地区、关 中地区、松嫩平原地 区、江汉平原地区
4、城市群(姚士谋)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不同 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 ,以一个或两个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 ,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 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 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居民主要从事 农业活动
城市 大都市
大都市从事 非农活动
城镇与乡村有本质特征上的区别:
产业构成: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规模: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
景观: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物质构成: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
城市的行政地域
城市的功能地域
便于管理
划分城乡
大都市区、大都市 带
二、城乡划分
图一 行政地域
图二
图三
实体地域
为了解决城市实体与城市行政界线不相符合的问题, 人们试图从两个途径来加以解决。 一、用人口密度的标准进行城市可比区域的定界,通过 计算城市内部每一个最小行政单元的人口密度,画出不同 密度值的城市区域的轮廓。认为只有在相似人口密度值以 内的城市区域才能进行合理的、有意义的比较。困难:各 国人口密度不同,城市人口分布模式不同,相似的密度圈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镇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81年——20.20%(13.9%) 1982年——20.08% 1983年——23.5% 1984年——31.9% 1985年——36.59% ——《中国统计年鉴》 为什么同一个机构在同类出版物中,同一年份有两个 不同的城镇化资料? 为什么1983、1984、1985年中国有这么高的城镇化速 度?这样的速度可信吗?
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职能: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 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社会关系:城市的人际纽带是社会分工合作;农村则是地缘 关系。 此外,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也 存在差异。
三、城镇定义标准
城镇定义标准
人口总 体规模
人口密 度、人 口结构
城市:
形态:城市是指一种景观,或一片经济空间。 性质和职能:城市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活动中心及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的人口的生活聚居地。 区位:城市则是指沿河流、山麓、海岸或铁路、 公路沿线分布的一定区域的中心。 特征: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地。 2、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地。 3、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人口 、建筑、经济、文化) 4、城市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
此外,还有智利、马耳他、尼泊 尔、巴拿马、纳米比亚、洪都拉 斯、尼加拉瓜、古巴、牙买加、 利比里亚和孟加拉等20多个国家 有类似提法。
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制订了不同的 城镇划分标准,没有统一的城镇定义标准。 世界各国确定城镇的标准差异非常悬殊。 有的国家是单纯选用一类标准,有的是两个以上的标准结
国家的核 心区域
• 集多种职 能于一身, 是国家经 济最发达、 效益最高 的地区, 具有国际 交往枢纽 的作用。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五大湖沿 岸都市带
美国东北 部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都市带
沪宁杭 都市带
世界大都市带的分布
大都市带的共同特点: 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
合起来运用。
不同标准选用的指标不同,即使是相同指标,也因国情差 异而有区别。
在各种指标中,有些是明确的数量指标,有的只是定性指 标,但这些指标都与城市的本质特征密切相关。
各国城镇定义标准不同,带来相互比较的困难,导致可比 性差。
第二节
城市地域
一、三种城市地域概念
城市地域的类型
城市的实体地域 (也称景观地域、 城市化地区)
第一节
城镇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的概念
城市
城
“城,廓也,都 邑之地,筑此以 资保障也”。城 是指城墙、护 墙,是防御设 施。
市
“日中为市,致 天下之民,聚天 下之货,交易而 退,各得其 所”。市是商品 交易的场所。
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有相当大的面积、相当高的人口密度,居住有各 种非农业专门人口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既是一片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 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还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 。 ——巴顿则指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由住房 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运输市场等各种经济市场相互交织 形成的网络系统。 ——拉采尔提出:城市是指地处交通便宜环境,覆盖有一定面积 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综合体。 ——波贝克认为:城市寻求交通方便的有利环境,是对应于交通 经济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钱学森认为:所谓城市, 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 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 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3、都市连绵区(周一星,1986年)
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 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 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从5个方面界定: 1)具有2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 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城市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具有国际性 城市的某些特征。 2)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和空港,并有 多条国际航线运营。 3)区域内拥有综合交通走廊 4)区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沿交通走廊相连 ,总人口规模达2500万,人口密度达700人\平方公里 5)密切的交互作用。
二、城镇的概念 “镇”:
古代——“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宋代——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 领域,成为县治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
近现代——镇也引申为一级政区单元,起着联系城乡
经济纽带作用的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
小村 村庄 镇 集镇 建制镇 聚落 功能 乡村型 居民点
外围密集居住区归入城市化地区需满足4个条件。
Central Place人口 >1.5万 外围密集 区
UA人口>5万
>2500人地方
UA的局限:
城市化地区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 各国城市统计数据是基于行政地域展开的。不能反映城市功 能的影响范围。 随着城市离心扩散,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教育(电 视台报纸)、就业机会、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或联 系的范围已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且城市与周围地 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城乡间的分界也越模糊。 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常用 的是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3、非农业人口比重
4、行政地位
拥有较高层次行政管理机关的驻地 设为城市。有埃及、蒙古、印度、 巴西、哥斯达黎加、巴基斯坦、斯 里兰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建筑物集聚程度
少数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将建 筑物集聚程度作为辅助标准。如 法国规定“居民居住地相互毗邻 或相距不超过200米”的地区; 日本规定某地住房60%以上位于 建成区即可设为城市。
1、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M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 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表示MA的定量方法是大都市统计区(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MSA)。一个MSA由Central County和Outlying County 两部分组成。即中心县+外围县。 大都市区的性质是功能地域。强调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 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 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 (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
多核心
• 区域内有 若干个高 人口密度 的大城市 核心。
交通走廊